系列可调控自来墨两用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2623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系列可调控自来墨两用笔的制作方法
系列可调控自来墨两用笔。是在系列自来墨大字硬笔、系列可调控自来墨书画毛笔的基础上发明的。它除象前两种笔能使用墨汁、自动下墨、任意调控下墨量之外。还具有一笔两用的功能。
系列自来墨大字硬笔。系列可调控自来墨书画毛笔,系列可调控自来墨两用笔可被视为既可独立成“篇”而又一脉相承的自来墨笔发明“三部曲”。系列自来墨大字硬笔的发明。已经中国专利局于88年7月27日出版的《发明专利公报》第4卷。第30号上公布;系列可调控自来墨书画毛笔。也已通过初步审查合格。不久也将公布;现将系列自来墨两用笔的构成零件及其制作。功能说明如下附

图1是它的零件综合图。其中图1a为毛笔头1;图1b为筒式硬笔头2;图1c为整体式笔管3;图1d为墨源调控开关4;图1e为笔套5。
附图2为粘合式硬笔头。图2a是用微孔材料制成的书写区底座;图2b为笔头筒;图2c为粘合成的硬笔头。
1、毛笔头。毛笔头1与传统毛笔头无异。软硬兼毫。小中大楷均可制作;只是其根部及其捆扎线须涂防腐漆。或用万能胶裹封,以防“炸线”。如此制成的毛笔头小巧灵活。易安易下。并便于调整外露的长度。
2、筒式硬笔头。筒式硬笔头2的笔头柄2-1形似圆筒,底部着纸书写区2-2前窄后宽,上翘下弧,中间有一条“1”字形下墨沟2-3,下墨沟中间有一下墨孔2-4(如图1b筒式硬笔头底部及书写区平面图所示)。书写时打开墨源调控开关,墨汁便可从硬笔头筒内流出下墨孔,充满于下墨沟内。由于笔头的着纸书写区前窄后宽,以尖端着纸书写,着纸点最小,写出的笔画最细;逐渐后移,着纸点会越来越大,笔画也会越来越粗。因而它能随执笔角度的变化,写出粗细不同的笔画,大小迥异的字。硬笔头8、12、13等的书写区也前窄后宽,上翘下弧,其中8的书写区近似椭圆形,适于写圆笔,下墨沟采用“米”字形的;12的书写区近似菱形,适于写方笔,下墨沟是“十”字形的;13的书写区则前为三角形,后接圆形,它方笔、圆笔都能写。下墨沟是“米”字形的;硬笔、毛笔两用笔9上的硬笔头,其下墨沟为“木”字形的。上述四种下墨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下墨孔都位于它们的中央,因而墨汁可从下墨孔流出,“辐射”到整个书写区,以保证书写的需要。“1”字和“十”字形的适用于小型笔头,“木”字形和“米”字形的则分别适用于中型和大型笔头,笔头可用微孔材料(即制造记号笔、广告笔笔头用的那种材料)或木材、硬质塑料、不锈金属制成。微孔材料具有较好的渗透和吸附性能,最为理想。2、9、12、13均可用微孔材料或木材、硬质塑料、不锈金属制成;8则是由用硬质塑料或不锈金属制成的笔头筒7,和用微孔材料制成的书写区底座6粘合而成。它既美观其书写区又有较好的渗透和吸附性能。全用硬质塑料或不锈金属制成的笔头,由于缺乏渗透和吸附性能,不论大中小型都必须采用“米”字形辐射下墨沟,才能保证整个书写区都有墨供于书写。用微孔材料或木材制成的笔头,可对除书写区以外的外表面涂漆美化。用木材制作筒式硬笔头,全靠手工,适于劳动密集型的乡镇企业生产;用微孔材料或硬质塑料、不锈金属制造笔头适于现代化生产。
3、笔管。笔管可用软质塑料或硬质塑料制成,有整体式、旋接式等多种。这里以整体式笔管3为例。它的两端均安有笔头,安装毛笔头的一端笔颈口内壁开有一至二条下墨沟3-1;安装硬笔头一端的笔颈口内壁不需下墨沟。笔管两端近笔颈处各开有一个墨源调控开关的旋塞孔(如3-2、3-3所示),旋塞孔两侧的虚线为安装于内部阀门4-2、4-3的轮廓。用软质塑料制成的笔管,具有弹性,可于运笔之间,随时捏挤增墨,做到挥洒自如。
4、墨源调控开关。墨源调控开关4由旋塞4-1,阀门4-2、4-3组成。旋塞用硬质塑料或不锈金属制成;阀门可用软质塑料铸于软质笔管内,也可用软质塑料或橡胶制成,塞入硬质笔管(粗笔颈可直接塞入,细笔颈须先把它塞入笔颈后端,再把笔颈后端与笔管套接粘固成为一体)。阀门中央是一横向下墨管4-2,其管口形似瓜子,上圆下尖,并开有豁口,能使下墨流畅;而阀门中腰则开有略粗于下墨管的纵向旋塞孔4-3,横断下墨管而下,直通底部,两者宛如一个横细竖粗的“十”字,这使得略粗于下墨管的旋塞,能象自来水龙头一样,具有开关墨源与调控下墨量的功能。
5、笔套。笔套5由笔套筒5-1与笔套塞5-3组成。笔套筒用硬质塑料或软质塑料制成,亦可用不锈金属制成,其套入笔头的一端开有一个气孔5-2,可排出套笔时笔头及笔颈推入的空气,套笔到位后,它即被笔颈堵住,使笔套内处于密封状态,以防笔头干燥;它也可以在拔笔套时,使外部的空气进入,减少笔套对笔头的吸力,避免把笔头里的墨汁吸出。笔套塞5-3用软质塑料或橡胶制成,它可自由塞入或拔出笔套筒的末端,在用毛笔书写无砚理笔的情况下,它即可拔下作为“小砚台”用于理笔。用于硬笔头的笔套可不用笔套塞,但其末端必须封闭。
用以上各零件可装配多种两用笔。主要如附图3是硬笔、毛笔两用笔9。
附图4是大楷、小楷两用笔10。
附图5是方圆两用硬笔11。其中图5a为该笔全貌,图5b、图5c为两端笔头着纸书写区平面图,近似菱形的笔头12写出的笔画为方笔;前为三角形后为圆形的笔头13。方笔、圆笔都能写。
附图6是扁形两用毛笔14。其笔头制作与油画笔一样。刷式笔头15适于书写等线美术字;起刀式笔头16。除了能写较。细的等线美术字外,还能写有粗细变化的字体。
如以上各图所示,系列自来墨两用笔的两端都安有笔头。那么,从什么地方。用什么方法往笔管内加墨呢?这里有三种方法一、卸掉笔头,用普通墨瓶通过笔颈口往笔管内灌墨。
由于笔头易安易下,下掉笔头加墨也很方便,只是要“细水长流”地往里灌,以免有较多的墨汁,堵住下墨管口,灌不进去。
二、用带嘴加墨瓶加墨。
附图7就是带嘴加墨瓶零件综合图。其中图7a为软质塑料瓶17,其肩部有2-3个导管放置鼻18,用于放置软质塑料导管21;图7b为硬质塑料带嘴瓶盖19,虚线为橡胶密封圈20在瓶盖内安放的位置;图7c为橡胶密封圈20;图7d为软质塑料导管21;图7e为硬质塑料瓶嘴护罩22。
附图8是装配好的带嘴加墨瓶23。瓶盖上的虚线,为加墨瓶嘴护罩22、软质塑料导管21装于其上的轮廓。
加墨瓶旋上安有橡胶密封圈的带嘴瓶盖后,瓶内墨汁只有通过捏挤瓶腹才能从瓶盖上的加墨嘴排出。有了它,可以下掉笔头加墨,也可以拔掉旋塞,从旋塞孔加墨;下掉笔头加墨可不套接软质导管,从旋塞孔加墨,须将软质导管的大端套在加墨嘴上,另一端插入旋塞孔,并使其弯入笔管少许,然后将加墨瓶倒置拿在手上,一下下捏挤它的腹部,就可把墨汁注入笔管。
上述两种方法适用于整体式笔管3。这种笔管的优点是墨汁能共贮共用;缺点是两端的开关不能同时打开,调换笔头书写也须先将刚用过一端的开关关上,再打开要用那一端的开关,才能防止漏气、漏墨。
附图9是整体式分隔笔管24。它是在整体式笔管3的中腰加入分隔塞而制成的。图9a笔管中腰之虚线为分隔塞塞入的部位;图9b为分隔塞25。分隔塞可铸于笔管内部,也可用橡胶或软质塑料制成塞入,但要求不漏气、漏墨。这种笔管的特点是将墨库一分为二,墨汁分贮分用,两端互不通气,因而两端的开关可同时打开,随意调换笔头书写。缺点是两端须分别加墨,一端墨库内的墨汁用完,另一端虽然有墨也无法引来使用。
附图10是整体式三开关笔管26。它是在整体式笔管3的中腰也安装了一个与两端相同的墨源调控开关。关上这个开关,两端就可实现分隔,便于调换笔头书写;打开它,两端即可沟通,实现墨汁共贮共用。缺点是造价高一些。
三、采用旋接式笔管。直接往笔管内灌墨。
附图11就是旋接式笔管。其中图11a为带开关笔管27;图11b为带开关笔颈28;图11c为橡胶密封圈29。
附图12是旋接式三开关笔管30。它是在旋接式笔管27的中腰多安装了一个墨源调控开关而制成的。
旋接式笔管加墨只需把带墨源调控开关笔颈旋掉,即可用普通墨瓶往里灌墨。粘固在笔颈28榫头根部上的橡胶密封圈29要有适当的厚度和弹性,才能旋接紧固,防止漏气漏墨。用软质塑料制成的笔管可改旋接为套接,橡胶密封圈也可省去。
需要指出的是,带嘴加墨瓶不仅可用于整体式笔管的加墨,也可用于旋接式笔管的加墨;用它比用普通墨瓶往笔管里灌墨,能有效地控制加墨量,不致泼撒墨汁。
总之,上述五种笔管有带嘴加墨瓶加墨更好,没有带嘴加墨瓶用普通墨瓶加墨也可以。
带嘴加墨瓶可以装入墨汁销售,也可销售空的;可以随笔销售,也可以单独销售。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特征1、它的五种笔管3、24、26、27、30,均可灌贮使用墨汁;它们既可用带嘴加墨瓶加墨,也可用普通墨瓶加墨;它们既可用软质塑料制成,也可用硬质塑料制成用软质塑料制成的笔管,还可于运笔之间随时捏挤增墨,做到挥洒自如,2、它的笔管两端均可安装笔头,做到一笔两用,安装毛笔头,扁形毛笔头的笔颈口内壁还开有一至二条下墨沟3-1。
3、它所有笔管的两端都装有墨源调控开关4。其中3、27两种笔管内别无装置,墨汁可共贮共用;24的中腰则安装了一个分隔塞,墨汁分贮分用,两端互不影响,便于调换笔头书写;26、30却于中腰多安装了一个墨源调控开关4,关上它即可实现两端的分隔,便于调换笔头书写,打开它则可使两端沟通,做到墨汁共贮共用。
4、墨源调控开关4,具有开关墨源,调控下墨量的功能。其下墨管口4-2呈瓜子形,上圆下尖并开有豁口,可使下墨流畅。
5、它的毛笔头1根部及捆扎线,涂有防腐漆或万能胶,既可防止“炸线”,又小巧灵活,易安易下,并便于调整其外露的长度。
6、它所有筒式硬笔头的着纸书写区,都采用辐射下墨沟,共有“1”字形。“十”字形。“木”字形和“米”字形四种。下墨孔位于下墨沟的中央。墨汁可由下墨孔流出。“辐射”到整个书写区。“1”字和“十”字形的适用于小型笔头。“木”字形和“米”字形的分别适用于中型和大型笔头。2采用的是“1”字形的。12采用“十”字形的。8和13则采用“米”字形的硬笔、毛笔两用笔9上的硬笔头、其下墨沟为“木”字形的。2和12适于写方笔。8适于写圆笔,13则前方后圆,方笔、圆笔都能写。由于它们的书写区都前窄后宽、上翘下弧,因而可随执笔角度的变化,着纸点的前后移动,写出粗细不同、大小迥异的字。它们都可在一般纸上书写,也可在宣纸上书写。
7、它的笔套筒5-1有一气孔5-2,可以排出套笔时推入的空气,套笔到位后,它即被塞入的笔颈堵塞,以保持自身的密封性能,防止笔头干燥;它的笔套塞5-3则可随时拔下作为“小砚台”用于毛笔的理笔。
8、它的所有笔管和笔头能分别装配成9、10、11、14等多种两用笔,可分别用于毛笔字、硬笔字、美术字的书写。
9、它的带嘴加墨瓶23,可通过整体式笔管3、24、26的旋塞孔,向笔管内加墨,也可直接往旋接式笔管27、30内加墨,并能有效地控制加墨量,避免泼撒墨汁。
实现本发明,对繁荣书法艺术,促进文化教育。发展国民经济都具有积极意义。
书法艺术源于中国。毛笔也是中国人发明的。它的表现力之强,至今无与伦比。但自毛笔之后,我们中国在书写工具的发明上,再无建树。而且数千年来中国的毛笔一直未能摆脱蘸墨书写方式的束缚,远不如外国人发明的自来水笔方便。但是自来水笔却不能使用墨汁和书写大字,在用于书法艺术创作上仍不如毛笔。本发明和系列自来墨大字硬笔、系列可调控书画毛笔与自来水笔最明显不同的是它们都可使用较浓的墨汁书写大字,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墨汁虽浓于墨水,但其主要成份仍然是水,自来墨笔也可称为中国式的自来水笔。因此,可以说中国式的自来水笔,将会结束自来水笔不能使用墨汁、书写大字的历史,或者说中国式的自来水笔,填补了自来水笔不能使用墨汁、书写大字的原始空白;同时它也将会开辟毛笔能自动下墨、自由调控、挥洒自如的新时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毛笔的发明把中国的书画艺术推向了高峰,自来墨笔的发明也必然会对中国的书画艺术(特别是硬笔书法)起到促进作用。自来墨笔将以它特有的性能,在现代书写工具之林,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可与自来水笔、传统毛笔鼎立相争。这三项系列发明,可生产许多花色品种,是一个庞大的自来墨家族,其前景的广阔和出口创汇的潜力不可低估。特别是系列自来墨两用笔。又集自来墨毛笔,硬笔于一身,其优越性更为突出。其中的自来墨大小楷两用毛笔,最适于中小学生学习书法,其销路之广,可想而知。
本发明还有一个优点它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投资较少,造价较低,既适于现代化生产,也可用于手工生产;毛笔厂、自来水笔厂可以兼产,也可以专门设厂生产,尤其适于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生产。
本发明的原理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利用和控制“气墨交换”使其为书写做出最佳服务。所谓“气墨交换”,就是在使笔管里的墨汁用于书写时,必须让外部的空气进入笔管与其进行等量交换。因为笔管内的空间不是由墨汁占据,就是由空气占据,有多少墨汁流出,就要有多少空气进去填补流出墨汁原来占有的空间,才可保持下墨的继续。如果进入的空气减少,下墨量就会随之减少;倘若空气受阻,完全不能进入笔管,下墨就会停止,反之。如果让空气进去的多。下墨量也就会随之增多。
“气墨交换”有两种方式一是逆动式,即在墨汁用于书写的同时,让等量的空气自然地逆着流出的墨汁进入笔管。这种“气墨交换”比较平缓,适于一般书写。另一种是驱动式,即让空气由笔管上部进入笔管,自上而下地驱使墨汁流出。这种“气墨交换”量大流速,适于使用斗笔,浓墨书写特大的字。
本发明采用的是逆动式“气墨交换”。以硬笔为例墨源调控开关打开后,笔管内的墨汁,循着“水往低处流”的规律很快流入并充满筒式笔头;同时筒式笔头的内外空气,也逆着墨汁通过墨源调控开关的下墨管,以气泡的形式钻入笔管上部。但由于笔头底部的下墨孔较小,在墨源调控开关开得大小适度的情况下,笔管内的水压、气压之和,恰好与笔管外的气压基本相等,流到下墨孔口的墨汁为外部空气所阻,流不出去;而外部的空气也因下墨孔内的墨汁堵塞了它进入笔管的通道钻不进去,致使双方处于对峙的平衡状态。要打破这种平衡有两种方式一是开大墨源调控开关,扩大“气墨交换”,使墨出、气入量都增加。这样,墨汁就会多得从下墨孔往下滴落,不适于一般书写;二是就以这样的状态让笔头落纸书写,使外部的空气随着墨汁的布于纸上而趁机钻入笔管,这样就可把“气墨交换”控制在书写不停,下墨不止,进气不断;书写一停,下墨立止,进气即断的适当水平。可以说整个书写过程,就是“气墨交换”过程。而调控“气墨交换”的机关,就是墨源调控开关;它是自来墨笔的咽喉要道,进出口的关卡。逆动式“气墨交换”的气入、墨出都要通过它的下墨管,在它的管制、约束下,两者逆向而动,互为动力,又互为阻力,所以下墨比较平缓稳定。但如果产品发生漏气,就会造成气入多门,下墨失控。这就是本发明特别强调密封性能的原因。另外,下墨孔的厚薄、大小,下墨沟的多少、宽窄、深浅,以及书写区有无渗透和吸附性能等因素,对书写和“气墨交换”也有很大影响,生产时必须使这些因素协调得当。
毛笔的“气墨交换”与硬笔同理,只是它的下墨沟(相当于硬笔的下墨孔)是开在笔颈口内壁上的。毛笔容易吸墨,墨汁会很快通过下墨沟充满整个毛笔头。小楷笔的下墨要求细匀,大楷笔则要求下墨多快,因而大楷笔的下墨沟应比小楷笔宽一些,深一些。
本发明的使用须注意以下几点一、硬笔的使用。
1、书写前先打开墨源调控开关,让墨汁流入并充满筒式笔头及其书写区的下墨沟,以把下墨量调控到不往下滴落为度。书写较大的字,所需要的下墨量多,就要把它调到竖滴横止的程度。所谓“竖滴横止”,就是将笔竖拿有墨缓缓下滴,横拿则下滴之墨停止。这就要求书者于书写停笔时务必将笔横拿,以免有墨滴落纸上。
2、要根据筒式笔头着纸书写区前窄后宽、上翘下弧的特点,适量变化执笔角度,让着纸点前后移动,方可写出富有粗细变化的笔画。大小迥异的字来。
3、最好在书写用纸下面衬垫几张旧报纸,这样就可把硬笔变得“柔软”些,以便能够写出比较丰满的笔画、雄强的字体。在宣纸上书写要衬垫画毡,还要看宣纸的渲化程度,调控好下墨量;落笔、运笔都宜轻不宜重,而缓急则视书体而定,缓则画粗墨多,急则画细墨少。只要能善于用笔,也能写出飞白、枯笔来。
二、毛笔的使用。
自来墨毛笔的使用和传统毛笔基本一样,所不同的是它不用蘸墨;其下墨量的调控与硬笔相同。
三、软管笔的使用。
软管笔具有弹性,可与运笔之间随时捏挤增墨,故下墨量要调得小一些。这样,在捏挤增墨之后,还可放松手指减墨,容易收到泼墨、飞白交映争辉的书写效果。由此可见,软管笔比硬管笔的性能更加优越,只是需要有一定的书写技巧才能驾驭。它在一小造诣高深的书法家手里,就能使其得心应手,挥洒自如。软管毛笔和软管硬笔的使用基本相同。
四、谨防使用不当。下墨失控。
生产上造成产品的漏气固然会导致下墨失控,而使用不当造成的漏气,同样会导致下墨失控。因此,如遇下墨失控,首先要检查一下有无使用不当之处。整体式笔管和旋接式笔管的使用最容易造成漏气的是,两端的墨源调控开关同时都被打开。这样,空气就会从上端的开关进入笔管,把平缓稳定的逆动式“气墨交换”,变成量大流速的驱动式“气墨交换”,结果下墨量就会多得无法书写。遇到这种情况,就要立即把上端的开关关上。这说的是整体式笔管和旋接式笔管。整体式分隔笔管则不会有这样的漏气。整体式三开关、旋接式三开关两种笔管,在使用上如忘记中腰开关的分隔,就把两端的开关同时打开,也会造成漏气、漏墨。另外,开关墨源如有不当也会漏墨,开启墨源时须逐渐增大,待有墨流至下墨孔,即可试笔书写,并把下墨量调到适于书写的水平;关闭墨源须先将笔头朝上,把开关开大,让笔头筒和笔颈里的墨倒流进入笔管,再完全关上开关。
熟能生巧;习惯成自然。只要注意以上几点,自来墨两用笔是不难掌握的,其优越性也必然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权利要求
1.一个包括五种笔管、三类笔头。可灌贮、使用墨汁,能自动下墨和调控下墨量的两用书写笔系列,和一个用于为笔管加墨的带嘴加墨瓶,其技术特征是(a)它的五种笔管3、24、26、27、30。均可灌贮、使用墨汁;它们既可用带嘴加墨瓶加墨,也可用普通墨瓶加墨;用软质塑料制成的笔管还可于运笔之间捏挤增墨。做到挥洒自如。(b)它的笔管两端均可安装笔头,做到一笔两用;安装毛笔头、扁形毛笔头的笔颈口内壁,还开有一至二条下墨沟3-1。(c)它所有笔管的两端都装有墨源调控开关4。其中3、27两种笔管内别无装置,墨汁可共贮共用;24的中腰则安装了一个分隔塞,墨汁分贮分用,两端互不影响,便于调换笔头书写;26、30却于中腰多安装了一个墨源调控开关4,关上它即可实现两端的分隔,便于调换笔头书写,打开它则可使两端沟通,做到墨汁共贮共用。(d)墨源调控开关4,具有开关墨源,调控下墨量的功能。其下墨管口4-2呈瓜子形,上圆下尖并开有豁口,可使下墨流畅。(e)它的毛笔头1根部及捆扎线,涂有防腐漆或万能胶,既可防止“炸线”,又小巧灵活,易安易下,并便于调整其外露的长度。(f)它所有筒式硬笔头的着纸书写区,都采用辐射下墨沟,下墨沟有“1”字形、“十”字形、“木”字形和“米”字形四种。它们的下墨孔都位于下墨沟的中央,墨汁可由下墨孔流出,“辐射”到整个书写区。“1”字和“十”字形的适用于小型笔头。“木”字形和“米”字形的分别适用于中型和大型笔头,2采用“1”字形的,12采用“十”字形的,8和13都采用“米”字形的,硬笔、毛笔两用笔9上的硬笔头,其下墨沟为“木”字形的。2和12适于写方笔,8适于写圆笔,13前方后圆,方笔、圆笔都能写。由于它们的书写区都前窄后宽、上翘下弧,因而可随执笔角度的变化,着纸点的前后移动,写出粗细不同,大小迥异的字。它们都可在一般纸上书写,也可在宣纸上书写。(g)它的扁形毛笔头15、16也具有易安易下的优点。15可书写等线美术字;16除能写较细的等线外,还能写出有粗细变化的字体。(h)它的笔套筒5-1有一气孔5-2,可以排出套笔时推入的空气,套笔到位后。它即被塞入的笔颈堵塞。以保持自身的密封性能,防止笔头干燥;它也可以在拔笔套时,使外部的空气进入,减少笔套对笔头的吸力。它的笔套塞5-3则可随时拔下作为“小砚台”用于毛笔的理笔。(i)它的所有笔管和笔头能分别安装成9、10、1114等多种两用笔,可分别用于毛笔字、硬笔字、美术字的书写。(j)它的带嘴加墨瓶23,可通过整体式笔管3、24、26的旋塞孔向笔管内加墨,也可直接往旋接式笔管27、30内加墨,并能有效地控制加墨量,避免泼撒墨汁。
2.按权利要求1所述,五种笔管3、24、26、27、30均可用软质塑料或硬质塑料制成。
3.按权利要求1(C)所述,笔管24中腰的分隔塞可铸于笔管内部,也可用橡胶或软质塑料制成塞入笔管内部。
4.按权利要求1(d)所述,墨源调控开关4由旋塞4-1,阀门4-2、4-3组成;旋塞用硬质塑料或不锈金属制成,阀门用橡胶或软质塑料制成。用软质塑料制成的笔管,可将阀门铸入规定部位;用硬质塑料制成的笔管,可将制成的阀门塞入规定部位。
5.按权利要求1(e)所述,毛笔头1可用传统毛笔的大中小楷、软硬兼毫等笔头,按要求进行加工。
6.按权利要求1(f)所述,筒式硬笔头可用微孔材料或木材、硬质塑料、不锈金属制成;微孔材料具有渗透和吸附性能,最为理想。2、9、12、13均可全用微孔材料或木材、硬质塑料、不锈金属制成;8则是由用微孔材料制成的书写区底座6和用硬质塑料或不锈金属制成的笔头筒7粘合而成。
7.按权利要求1(g)所述,扁形毛笔头15、16的原材料和制作与油画笔头相同,只是根部的金属包皮缩短了很多。
8.按权利要求1(h)所述,笔套筒5-1用软、硬质塑料或不锈金属制成;笔套塞5-3用橡胶或软质塑料制成。
9.按权利要求1(j)所述。带嘴加墨瓶23由软质塑料瓶17,硬质塑料带嘴瓶盖19,橡胶密封圈20,软质塑料导管21,硬质塑料瓶嘴护罩22组成。软质塑料瓶肩部还铸有2-3个导管放置鼻18。
全文摘要
系列可调控自来墨两用笔,主要由笔头、笔管、墨源调控开关和笔套构成。它集自来墨毛笔、硬笔的优点于一身。除能使用墨汁、自动下墨、自由调控外,还可一笔两用,如硬笔毛笔两用,大小楷毛笔两用等。它的筒式硬笔头前窄后宽、上翘下弧,可随执笔角度的变化写出粗细不同、大小迥异的字。其表现力可与毛笔媲美。它的毛笔头都易安易下,易于调整外露的长度。其软管笔还可捏挤增墨,挥洒自如。笔套末端还有一个理毛笔的“小砚台”。
文档编号B43K8/02GK1039997SQ89105398
公开日1990年2月28日 申请日期1989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1989年2月21日
发明者谷元英 申请人:谷元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