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山体组件及拼装假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93384发布日期:2018-11-27 23:17阅读:1919来源:国知局
假山山体组件及拼装假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具体的说,是假山山体组件及拼装假山。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制作假山的过程中,需要在地面打桩,做混凝土基础,然后在基础上采用大量的钢材搭建框架,之后在框架上焊接山皮并做后期处理。框架由多根刚才相互焊接或螺接成框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进行焊接或连接安装,工序复杂,耗费人力,需要现场建立工地进行加工,不环保。

现需要一个由模组进行拼装的假山山体组件来拼装的假山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出假山山体组件及拼装假山,具有拼装方便、快捷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假山山体组件及拼装假山,包括混凝土制成的正六棱柱形的基体,所述基体的顶面具有插槽,所述基体的底面具有与插槽的尺寸和形状相匹配的插头;

所述基体的相对两个侧棱处分别连接有朝向相反的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基体的所述相对两个侧棱的水平连线的延长线方向一致;

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头端具有外凸的尖角,所述第二连接臂的头端具有与所述尖角形状匹配的尖槽。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在多个基体相互层叠时,通过将在上的基体的插头插入在下的基体的插槽内进行拼装,因为采用的是插接方式,将不同的基体组装在一起时十分的方便快捷。同时,第一连接臂与第二连接臂能够相互插接拼装,提高不同基体将的稳定性。不必像现有技术一样采用大量的钢材进行骨架的搭接,并且也不必将钢材之间进行焊接或螺接,节约施工时间。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的宽度小于等于所述基体的相对两侧面直线距离的二分之一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第二连接臂的所述尖槽的夹角角度等于120°,所述第一连接臂的所述尖角的夹角角度等于120°。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一个基体的第二连接臂能正对另一个基体的一侧棱进行对接,且不与其他部位发生干涉。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的高度均为基体的高度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底面与基体的底面平齐,所述第一连接臂的顶面与第二连接臂的顶面平齐。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不起到主要的骨架搭建的作用,将其高度设置为基体的高度的二分之一能够节约资源,减轻重量。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插槽的深度以及插头的长度均分别为基体的高度的二分之一。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插槽和插头的横截面形状均为正方形。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上下层叠的基体之间能够方便的进行对位,节约拼装是时间,同时也能够提供稳固的连接关系。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基体的侧面以及所述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的侧面均分别设置有用于焊接山皮的焊把。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山皮能够通过焊接的方式焊接在基体上进行造型。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基体的各棱边处均设置倒角。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基体的高度等于其横截面的各边边长。

拼装假山,包括假山山体组件。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该拼装假山包括骨架和连接于骨架上的GRC仿真山皮,所述骨架包括多个竖直的构造柱,每个所述构造柱包括一个或至少两个依次层叠的假山山体组件;所述GRC仿真山皮的内侧面设置有柔性的、能够与焊把焊接的片网,所述GRC仿真山皮的内侧面设置有连接杆,所述片网固定与连接杆上,所述GRC仿真山皮通过片网与焊把焊接实现固定;包括至少两个假山山体组件的构造柱中,在上的基体的插头插入在下的基体的插槽中;每个所述构造柱的位于最下方的基体的插头插入地面预先挖设好的基坑中。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在多个基体相互层叠时,通过将在上的基体的插头插入在下的基体的插槽内进行拼装,因为采用的是插接方式,将不同的基体组装在一起时十分的方便快捷。同时,第一连接臂与第二连接臂能够相互插接拼装,提高不同基体将的稳定性。能够通过将多个构造柱摆放在设定位置来完成骨架的构建,不必像现有技术一样采用大量的钢材进行骨架的搭接,并且也不必将钢材之间进行焊接或螺接,节约施工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所述假山山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拼装假山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拼接部分GRC仿真山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GRC仿真山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基体;11-插槽;12-插头;

2-焊把;

3-第一连接臂;

4-第二连接臂;

5-骨架;51-构造柱;

6-GRC仿真山皮;61-片网;62-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假山山体组件及拼装假山,具有拼装方便、快捷的优点,如图1所示,特别设置成下述结构:

包括混凝土制成的基体1,该基体1为正六棱柱,其顶面具有横截面形状为正方形的插槽11,底面具有横截面形状为正方形的插头12;基体1的高度等于其横截面的各边边长。

基体1的相对两个侧棱处分别连接有朝向相反的第一连接臂3和第二连接臂4,具体的,第一连接臂3和第二连接臂4的延伸方向与基体1的相对两个侧棱的水平连线的延长线方向一致。

第一连接臂3的头端具有外凸的尖角,第二连接臂4的头端具有与尖角形状匹配的尖槽。

其中,基体1的各棱边处均设置倒角。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在多个基体1相互层叠时,通过将在上的基体1的插头12插入在下的基体1的插槽11内进行拼装,因为采用的是插接方式,将不同的基体1组装在一起时十分的方便快捷。同时,第一连接臂3与第二连接臂4能够相互插接拼装,提高不同基体1将的稳定性。不必像现有技术一样采用大量的钢材进行骨架的搭接,并且也不必将钢材之间进行焊接或螺接,节约施工时间。

具体的,在基体1的侧面以及第一连接臂3和第二连接臂4的侧面均分别设置有用于焊接山皮的焊把2。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山皮能够通过焊接的方式焊接在基体1上进行造型。

优选的,第一连接臂3和第二连接臂4的宽度小于等于所述基体1的相对两侧面直线距离的二分之一。第二连接臂4的所述尖槽的夹角角度等于120°,所述第一连接臂3的所述尖角的夹角角度等于120°。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一个基体1的第二连接臂4能正对另一个基体1的一侧棱进行对接,且不与其他部位发生干涉。

优选的,第一连接臂3和第二连接臂4的高度均为基体1的高度的二分之一,第一连接臂3的底面与基体1的底面平齐,第一连接臂3的顶面与第二连接臂4的顶面平齐。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第一连接臂3和第二连接臂4不起到主要的骨架搭建的作用,将其高度设置为基体1的高度的二分之一能够节约资源,减轻重量。

优选的,插槽11的深度以及插头12的长度均分别为基体1的高度的二分之一。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上下层叠的基体1之间能够方便的进行对位,节约拼装是时间,同时也能够提供稳固的连接关系。

实施例2:

拼装假山,如图2、图3、图4所示,特别设置成下述结构:

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骨架5和连接于骨架5上的山皮。骨架5包括多个竖直的构造柱51,每个构造柱51包括一个或至少两个依次层叠的假山山体组件。构造柱51的数量以及单个构造柱51中包含的假山山体组件的数量根据不同造型的假山来具体决定,图2中只示出了一种拼装假山的骨架5构造情况。

具体的,包括至少两个假山山体组件的构造柱51中,在上的基体1的插头12插入在下的基体1的插槽11中;每个构造柱51的位于最下方的基体1的插头12插入地面预先挖设好的基坑中进行固定成为基础。

在造型时,相邻基体1件可以通过第一连接臂3和第二连接臂4进行连接,依次层叠的基体1可以上下重叠放置,也可以错位重叠摆放,以便造型出不同造型的拼装假山的骨架5,使在骨架5上连接山皮后能营造处不同造型的山体。

具体的,山皮为GRC仿真山皮6,GRC仿真山皮6的内侧面设置有柔性的、能够与焊把2焊接的片网61,GRC仿真山皮6的内侧面设置有连接杆62,片网61固定与连接杆62上,GRC仿真山皮6通过片网61与焊把2焊接实现固定。其中,片网61能够弯曲并定型,在与焊把2焊接后能够保持稳固,以对其周边的其他山皮产生尽量小的作用力。片网61具有柔性,能够塑形,便于在安装GRC仿真山皮6时随时调节其前后左右位置,在安装时更加的方便对位。

多块GRC仿真山皮6与相应位置的假山山体组件连接,组合成设计造型的假山,相邻的GRC仿真山皮6之间的缝隙在后期由造型师根据山形、山皮纹理进行填充并塑造,之后再由彩绘师依据当地石头色彩及设计要求,进行彩绘,达到真石效果,使各GRC仿真山皮之间的形态自然优美、大气磅礴,与环境相协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