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排换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55310发布日期:2020-06-09 21:39阅读:701来源:国知局
直排换刀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机床刀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排换刀装置。



背景技术:

雕刻机机床上安装的换刀装置主要是提供储刀位置,并能依程式的控制,正确选择刀具加以定位,以进行刀具交换,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主轴和刀库的相对配合作用,达到主轴从刀库处取下刀具进行切削加工的目的。现有的直排换刀装置换刀时间较长,精度低,稳定性差,影响了机床的工作效率,长时间使用后刀夹的夹持力减弱,容易造成刀具脱落,发生危险,而且夹持空间调节不方便,不易更换刀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直排换刀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排换刀装置,包括工作台及设在工作台上的气缸、滑动组件和刀夹组件,所述气缸通过滑动组件与刀夹组件连接,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轨和滑块,所述滑轨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滑块一端与所述气缸的伸缩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刀夹组件固定连接,所述气缸可驱动所述滑块沿所述滑轨移动,所述刀夹组件包括固定板和与固定板活动连接的若干个弹性刀夹,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滑块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刀夹在所述固定板上呈直线均匀排布。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上均匀设有若干成对设置的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所述弹性刀夹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可旋转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前端分别设有第一调节装置和第二调节装置,所述第一夹持部一端设有第一凹槽,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销配合的第一定位孔,且所述第一夹持部靠近所述第一定位孔的一端具有第一弧面,所述第二夹持部上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的一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共同配合形成夹持槽,所述第二夹持部远离所述第二凹槽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销配合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第一弧面对应的一端设有第二弧面,所述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通过复位弹簧弹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设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设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为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并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分别通过第一限位弹簧和第二限位弹簧弹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为限位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端部分别设有第一导向段和第二导向段。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刀夹的数目为8个。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刀夹的数目为12个。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顶端设有顶板。

本实用新型直排换刀装置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排换刀装置,结构简单,换刀时间较短,精度高,稳定性好,装配和维护方便,装置中的弹性刀夹的两个夹持部均与固定板可旋转连接,且两个夹持部之间用复位弹簧连接,一方面可以缓冲刀夹受到的冲击力,延长刀夹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可以起到复位作用,保证刀夹的夹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滑块和连接块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弹性刀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夹持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二夹持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弹性刀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弹性刀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2滑块,3固定板,31第一定位销,32第二定位销,4弹性刀夹,41第一夹持部,411第一调节装置,4111第一轴套,4112第一调节弹簧,4113第一调节螺丝,4114第一弹珠,412第一凹槽,413第一定位孔,414第一弧面,415第一导向段,42第二夹持部,421第二调节装置,4211第二轴套,4212第二调节弹簧,4213第二调节螺丝,4214第二弹珠,422第二凹槽,423第二定位孔,424第二弧面,425第二导向段,5连接块,6顶板,7滑轨,8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被本领域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一

见图1和图2,一种直排换刀装置,包括工作台1及设在工作台1上的气缸8、滑动组件和刀夹组件,所述气缸8通过滑动组件与刀夹组件连接。

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轨7和滑块2,所述滑轨7固定在所述工作台1上,所述滑块2一端与所述气缸8的伸缩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刀夹组件固定连接,所述气缸8可驱动所述滑块2沿所述滑轨7移动。所述刀夹组件包括固定板3和与固定板3活动连接的若干个弹性刀夹4,具体的,所述固定板3上均匀设有若干成对设置的第一定位销31和第二定位销32,所述弹性刀夹4通过第一定位销31和第二定位销32与固定板3活动连接。所述弹性刀夹的数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为8个或12个。所述固定板3和所述滑块2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刀夹4在所述固定板3上呈直线均匀排布。

此外,所述滑块2顶端设置顶板6,可对装置起到保护作用,为了方便滑块2与固定板3之间的连接,可在所述固定板3和所述滑块2之间设置连接块5。

见图3,所述弹性刀夹4包括第一夹持部41和第二夹持部42,所述第一夹持部41和第二夹持部42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销31和第二定位销32可旋转连接。

所述第一夹持部41和第二夹持部42前端分别设有第一调节装置411和第二调节装置421,所述第一夹持部41一端设有第一凹槽412,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销31配合的第一定位孔413,且所述第一夹持部41靠近所述第一定位孔413的一端具有第一弧面414,所述第二夹持部42上与所述第一凹槽412对应的一端设有第二凹槽422,所述第一凹槽412和第二凹槽422共同配合形成夹持槽44,所述第二夹持部42远离所述第二凹槽422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销32配合的第二定位孔423,所述第二夹持部42与所述第一弧面414对应的一端设有第二弧面424,所述第一弧面414和第二弧面424通过复位弹簧43弹性连接。

为了方便第一弧面414和第二弧面424的弹性连接,所述第一弧面414和第二弧面424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复位弹簧44对应的第五安装块和第六安装块,所述复位弹簧4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五安装块和第六安装块上。

见图4和图5,所述第一夹持部41前端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调节装置411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一调节装置411包括第一调节螺丝4113、第一调节弹簧4112、第一轴套4111和第一弹珠4114,所述第一调节螺丝41113与所述第一通孔之间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调节螺丝4113可沿所述第一通孔径向移动,所述第一弹珠4114固定在所述第一轴套4111内并可自由旋转,所述第一轴套4111通过所述第一调节弹簧4112与所述第一调节螺丝4113弹性连接,所述第一轴套4114可沿所述第一通孔径向移动。

所述第二夹持部42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调节装置421设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二调节装置421包括第二调节螺丝4213、第二调节弹簧4212、第二轴套4211和第二弹珠4214,所述第二调节螺丝4213与所述第二通孔之间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调节螺丝4213可沿所述第二通孔径向移动,所述第二弹珠4214固定在所述第二轴套4211内并可自由旋转,所述第二轴套4211通过所述第二调节弹簧4212与所述第二调节螺丝4213弹性连接,所述第二轴套4211可沿所述第二通孔径向移动。

此外,为了方便刀柄进入夹持槽44,所述第一夹持部41和第二夹持部42的端部分别设有第一导向段415和第二导向段425。

实施例二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了刀夹的精度,延长刀夹的使用寿命,所述第一夹持部41和第二夹持部42之间设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设在所述第一夹持部41和第二夹持部42的中部。

见图6,本专利给出了第二种实施例,其中所述限位机构为限位块47,所述限位块47固定在所述固定板3上,并与所述第一夹持部41和第二夹持部42分别通过第一限位弹簧45和第二限位弹簧46弹性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一夹持部41中部具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弹簧45对应的第一安装块,所述限位块47上与所述第一安装块对应的一端设有第二安装块,所述第一限位弹簧4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块上。所述第二夹持部42中部具有与所述第二限位弹簧46对应的第三安装块,所述限位块47上与所述第三安装块对应的一端设有第四安装块,所述第二限位弹簧46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三安装块和第四安装块上。

实施例三

见图7,本专利还给出了第三种实施例,其中所述限位机构为限位弹簧48。所述限位弹簧48设在所述第一夹持部41和第二夹持部42之间,并设在所述第一夹持部41和第二夹持部42的中部。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气缸8通过滑块2沿滑轨7移动,进而带动刀夹组件快速向刀位移动,当主轴刀柄沿第一导向段415和第二导向段425开始进入夹持槽44时,第一夹持部41和第二夹持部42分别沿第一定位销31和第二定位销32旋转,使夹持槽空间变大,便于刀柄卡入夹持槽44,这时复位弹簧43压缩。刀柄卡入夹持槽44后,复位弹簧43复位,使第一夹持部41和第二夹持部42保持夹紧状态。弹性刀夹4卡住主轴刀柄后,主轴迅速上移,刀柄被取下,完成换刀过程。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