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及像载置体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8795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及像载置体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有像载置体和带电手段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装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像载置体组件,上述像载置体包括形成感光层的涂装部和在其两侧以比涂装部硬的材料形成的非涂装部,上述带电手段包括使该像载置体的涂装部带电的带电部件,使带电部件的形成图像区域部分相对像载置体的被带电面接近配置,形成所定空隙,在该带电部件与像载置体之间施加电压,使得上述被带电面带电。
以往,存在非接触方式的带电装置,其使带电部件的形成图像区域部分、即有效带电宽度部分与作为像载置体的感光体的表面接近配置,在该带电部件与感光体之间施加电压,使得感光体鼓表面带电。
这种带电装置可以列举例如特开平3-240076、特开平4-360167、特开平5-107871号公报。其中记载着非接触式带电装置,在这种非接触方式的带电装置中,例如通过在作为带电部件的带电辊的用橡胶等形成的辊部分的两端部安装衬套或卷附带等形成带部件,成为凸部,这样,除带电辊两端部的其它部分相对作为像载置体的感光体表面成为非接触状态,在该状态下使感光体带电。
在这种带电装置中,与带电部件的形成图像区域对应部分不接触感光体表面,因此,附着在感光体表面的墨粉等附着物不会转移到带电部件,具有带电部件不易污脏的优点。


图18表示该带电辊一例。该带电辊114是在例如不锈钢制金属芯116的外周设置具有导电性的弹性部117,在该弹性部117的两端部沿圆周方向卷附树脂制的带部件118、118,固定为一体。
在金属芯116的两端部,用加压弹簧119、119通过滑动轴承130、130以所定加压力朝感光体鼓105侧加压。这样,带电辊114两侧的带部件118、118部分与感光体鼓105表面接触,弹性部117的有效带电宽度Wac部分相对感光体鼓105的表面形成与带部件118的厚度相对应的间隙G,成为非接触状态。
但是,如上所述,在带电辊两端部一体固定所定厚度的带部件,通过使该带部件部分与感光体接触,在带电辊与感光体表面之间在有效带电宽度部分形成所定间隙,在这种非接触方式的带电装置中,存在带部件摩耗问题。
即,图18所示间隙G若过于宽,不能得到所定带电性能,因此,该间隙G需要设定为例如100μm左右或者低于100μm。这样,带部件的厚度成为低于100μm的非常薄的厚度。
可是,由于该带部件外周面一边接触感光体表面一边持续回转,不能避免其外周面摩耗。
若该带部件早期摩耗,间隙为零,则带电辊在有效带电宽度部分接触感光体表面。这样,感光体上残留墨粉等会转移到带电辊的有效带电宽度部分,会因污脏引起带电不良。
另外,即使使得带电部件与感光体在形成图像区域不接触,带电部件与感光体表面存在微凹凸,即在轴向加工精度上存在不能避免的平直度(用从凹部的底到凸部的顶的高度表示的数值,对象物为平面状时成为平面度)问题,因此,有时会因带电部件与感光体表面的平直度或平面度引起它们之间互相接触。
若那样的话,即使是非接触方式的带电装置,当带电部件表面大部分接触像载置体的表面时,附着在像载置体表面的污脏会转移到带电部件表面,这样,会使带电性能低下。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先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通过使带部件等间隙管理部件难以摩耗,能长期保持良好带电性能,得到高质量图像。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通过使带电辊等带电部件不在形成图像区域接触感光体等像载置体的表面,使得附着在像载置体表面的污脏不转移到带电部件表面,能长期保持良好带电性能,得到高质量图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设有像载置体及带电手段,上述像载置体包括形成感光层的涂装部以及以比该涂装部硬的材料形成在其两侧的非涂装部,上述带电部件包括使该像载置体的涂装部带电的带电部件;其特征在于,间隙管理部件与上述像载置体的涂装部的非带电区域接触,使上述带电部件通过间隙管理部件与上述像载置体表面接触,在上述带电手段的有效带电宽度部分,在上述带电部件与像载置体之间形成所定间隙。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设有清洁手段,通过与像载置体的涂装部滑接,以所定清洁宽度进行清洁,使得上述间隙管理部件位于该清洁手段的清洁宽度内。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清洁宽度直到间隙管理部件外侧端缘的外侧。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设有清洁手段,通过与上述像载置体的涂装部滑接,以所定清洁宽度进行清洁,使得上述清洁手段的清洁宽度位于上述间隙管理部件的内侧。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设有清洁部件摆动机构,使得上述清洁手段的清洁部件朝与该清洁部件相对像载置体的滑接方向直交的方向摆动,将通过该清洁部件摆动机构摆动的上述清洁部件的清洁摆动区域宽度设为上述清洁宽度。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上述清洁手段是使清洁刮板与上述像载置体的涂装部滑接清洁该涂装部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设有转印部件,将形成在上述像载置体表面的可视像转印在转印材上,使得该转印部件的有效转印宽度比上述带电手段的有效带电宽度短。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设有显影装置,通过显影剂将上述像载置体上潜像显影成为可视像,使得该显影装置的显影宽度比上述带电手段的有效带电宽度短。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设有显影装置,通过显影剂将上述像载置体上潜像显影成为可视像,使得该显影装置的显影宽度此有效转印宽度短。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上述显影剂是使用墨粉和载体的双组份显影剂。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上述清洁宽度比有效带电宽度长。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设有清洁部件摆动机构,使得上述清洁手段的清洁部件朝与该清洁部件相对像载置体的滑接方向直交的方向摆动,通过该清洁部件摆动机构摆动的上述清洁部件两侧的移动极限位置分别位于上述有效带电宽度的外侧。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上述带电部件是在除金属轴外周面的两端部的部分形成弹性部的带电辊,上述间隙管理部件是分别固定在上述弹性部的两端部的一对带部件,上述一对带部件的内侧间的宽度成为上述有效带电宽度。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上述带部件厚度为100ìm以下。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上述一对带部件分别沿周向卷绕固定在上述弹性部的两端部,周向两端互相不重叠,在一周的全部位置不存在没有一点带部件的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上述一对带部件周向两端分别切成斜向,使切口端缘互相对向,在该切口两端的端缘之间形成间隙。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在上述一对带部件的周向两端切成斜向部分,斜切线相对带部件的侧缘的倾斜角度大致为45度。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上述带电辊配置为使金属轴两端部离开非涂装部,配置在当金属轴和像载置体之间施加电压时从该金属轴两端部向像载置体的非涂装部不发生泄漏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上述带电部件是在除金属轴外周面的两端部的部分形成弹性部的带电辊,上述间隙管理部件是分别安装在上述带电辊的金属轴的两端部的滚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另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设有包括感光层的像载置体及包括带电部件的带电手段,上述带电部件使上述像载置体带电;其特征在于间隙管理部件与上述像载置体的非带电区域接触,使上述带电部件通过间隙管理部件与上述像载置体表面接触,在上述带电部件与像载置体之间形成所定间隙;设置清洁手段,通过与上述像载置体滑接,以所定清洁宽度进行清洁;上述间隙管理部件位于该清洁手段的清洁宽度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又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设有像载置体及带电手段,配置带电部件,至少使得形成图像区域部分相对像载置体表面形成所定间隙,通过将电压施加在该带电部件与像载置体之间,使该像载置体带电;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像载置体表面的平面度设为A,上述带电部件与上述像载置体对向的面的平面度设为B,上述所定间隙设为G时,满足下式关系A+B<G。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通过使得设于上述带电部件的形成图像区域外的定位部件接触上述像载置体表面形成上述所定间隙。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通过被夹于上述带电部件和像载置体表面之间的定位部件形成上述所定间隙,该定位部件的厚度成为上述所定间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又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设有像载置体及带电手段,使得辊状带电部件通过设于形成图像区域外的定位部件与圆筒形状的像载置体表面接触,在带电部件与像载置体之间的形成图像区域形成所定间隙,通过将电压施加在该带电部件与像载置体之间,使该像载置体带电;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像载置体表面轴向平直度设为D,上述带电部件的辊表面的轴向平直度设为E,上述所定间隙设为G时,满足下式关系D+E<G。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像载置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是装在上述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像载置体组件,其将上述像载置体与带电部件设为一体。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按照权利要求1-19的图像形成装置及装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像载置体组件,间隙管理部件与上述像载置体的涂装部接触,在带电部件与像载置体表面之间形成所定间隙,所以,与间隙管理部件与以比涂装部硬的材料形成的非涂装部相接触场合相比,能减少间隙管理部件的摩耗和损伤。因此,带电部件与像载置体之间的间隙能长期间大致保持一定。
按照权利要求2及3的图像形成装置,间隙管理部件位于清洁手段的清洁宽度内接触,所以,即使像载置体表面的清洁宽度区域因清洁手段长期间滑接受到摩耗,但通过间隙管理部件接触该摩耗部分,通常能在带电部件与像载置体表面之间持续保持一定的间隙。这样,即使经长期间运行也能得到良好图像。
按照权利要求4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像载置体的感光层的涂装部受清洁手段滑接,经长期间运行后清洁宽度区域受到摩耗,若达到所定使用时间,像载置体达到寿命,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清洁手段的清洁宽度位于上述间隙管理部件的内侧,该间隙管理部件相接部分的涂装部不会受清洁手段摩耗。
因此,若涂装部的清洁宽度区域被清洁手段逐渐摩耗,则带电部件与像载置体表面之间的间隙逐渐变大,进入带电不良发生时期。于是,利用该带电不良发生时期,能判断像载置体达到寿命。
一般,清洁宽度达到间隙管理部件位置时,从像载置体上回收的转印残留墨粉等从清洁手段两端洒落时,其再次附着到像载置体上后,若附着到间隙管理部件上,则带电部件与像载置体表面之间的间隙变大,但是,如上所述,若使清洁宽度位于间隙管理部件内侧,则从清洁手段洒落的回收墨粉等不易附着到间隙管理部件上,能防止间隙增大。
按照权利要求5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清洁部件摆动机构使清洁部件摆动,所以,能防止纸粉等持续被夹于清洁部件与像载置体的表面之间,该清洁部件不会摆动到涂装部区域之外,能防止因清洁部件与像载置体的涂装部、非涂装部之间的接缝部分或非涂装部滑接而引起的清洁部件卷曲及早期损耗。
按照权利要求6的图像形成装置,清洁手段的清洁刮板不会与像载置体的涂装部、非涂装部之间的接缝部分或非涂装部滑接,因此,能防止该清洁刮板卷曲,同时能防止该清洁刮板的早期损耗。
按照权利要求7及10的图像形成装置,一般,像载置体表面的有效带电宽度两端附近带电电位不稳定,在那里易附着显影剂,通过使得转印部件的有效转印宽度比带电手段的有效带电宽度短,能防止附着在上述有效带电宽度两端外侧附近的显影剂转移到转印部件上。
按照权利要求8的图像形成装置,由于显影装置的显影宽度比带电手段的有效带电宽度短,能防止显影剂附着到像载置体上的有效带电宽度两端部附近。因此,能防止显影剂进入间隙管理部件与像载置体表面之间,防止上述间隙变大,同时,也不会发生因显影剂附着到有效带电宽度两端部附近场合所引起的问题。
按照权利要求9的图像形成装置,由于显影宽度此有效转印宽度短,该有效转印宽度比有效带电宽度短,所以,显影剂更不易附着到像载置体上的有效带电宽度两端部附近。
按照权利要求11的图像形成装置,即使显影剂等附着物附着到像载置体上的有效带电宽度两端部部分,也能通过清洁手段清洁该部分,能防止上述附着物所引起的坏影响。
按照权利要求12的图像形成装置,能防止纸粉等持续被夹于清洁部件与像载置体表面之间,同时,即使显影剂等附着物附着到像载置体上的有效带电宽度两端部部分,也能通过清洁部件清洁该部分,能防止上述附着物所引起的坏影响。
按照权利要求13的图像形成装置,间隙管理部件是一对带部件,通过将它们卷绕在带电部件的弹性部的两端部,很容易进行固定。因此,提高了安装间隙管理部件时的作业性。
按照权利要求14的图像形成装置,带部件厚度为100ìm以下,非常薄,若其与像载置体表面接触摩擦,所减少的厚度相对原厚度的比例非常大。因此,通过使得该带部件与比非涂装部软的涂装部接触,以降低摩耗,效果很大。
按照权利要求15的图像形成装置,一对带部件分别沿周向卷绕固定在上述弹性部的两端部,周向两端互相不重叠,在一周的全部位置不存在没有一点带部件的部分,所以,其周向两端部即使与像载置体接触,像载置体也不会周期性地落入带部件周向两端部的端缘之间。因此,能防止像载置体落入该周向两端部的端缘之间时所产生的微振动。
按照权利要求16的图像形成装置,一对带部件周向两端分别切成斜向,使切口端缘互相对向,在该切口两端的端缘之间形成间隙,所以,即使带部件卷绕方向长度的尺寸控制不严格,也能防止带部件周向两端部互相叠合。
按照权利要求17的图像形成装置,在一对带部件的周向两端切成斜向部分,斜切线相对带部件的侧缘的倾斜角度大致为45度,所以,能使带部件两端的尖端不易剥离,增加带部件的接缝部分与像载置体的接触宽度。
按照权利要求18的图像形成装置,带电辊配置为使金属轴两端部离开非涂装部,配置在当金属轴和像载置体之间施加电压时从该金属轴两端部向像载置体的非涂装部不发生泄漏的位置,所以,能防止从带电辊的金属轴向像载置体的非涂装部发生泄漏,能得到良好的带电性能。
按照权利要求19的图像形成装置,间隙管理部件是分别安装在带电辊的金属轴的两端部的滚子,所以,带电部件是设有弹性部的带电辊时,使得上述滚子接触像载置体表面,能在带电部件的有效带电宽度部分与像载置体表面之间形成所定间隙,不会发生带状间隙管理部件场合带部件卷绕在该弹性部两端部状况。
带状间隙管理部件卷绕在带电辊弹性部时,因带电辊向像载置体侧的加压力,卷绕间隙管理部件部分的弹性部变形使得上述间隙变狭,而上述滚子间隙管理部件能防止这种问题。
按照权利要求20的图像形成装置,间隙管理部件位于清洁手段的清洁宽度内接触,所以,即使像载置体表面的清洁宽度区域因清洁手段长期间滑接受到摩耗,但通过间隙管理部件接触该摩耗部分,通常能在带电部件与像载置体表面之间持续保持一定的间隙。这样,即使经长期间运行也能得到良好图像。
按照权利要求21的图像形成装置,将像载置体表面的平面度设为A,带电部件与上述像载置体对向的面的平面度设为B,带电部件与像载置体表面之间所定间隙G大于上述A与B之和,在像载置体的形成图像区域与带电部件不接触。
因此,即使在像载置体表面残留有转印墨粉等时,污脏也不会移转到带电部件上,能得到良好的带电性能,得到高质量图像。
按照权利要求22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使得设于带电部件的形成图像区域外的定位部件接触像载置体表面形成所定间隙,带电部件是设有导电性橡胶辊部的带电辊,若以带状定位部件卷绕在该导电性橡胶辊部的两端部形成间隙场合,因带电辊向像载置体侧的加压力,卷绕间隙管理部件部分的弹性部变形使得上述间隙变狭,带电辊恐怕会与像载置体表面相接,而上述图像形成装置能防止这种问题。
按照权利要求23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被夹于带电部件和像载置体表面之间的定位部件形成所定间隙,该定位部件的厚度成为上述所定间隙,即使各零件精度控制不那么严格,仅通过控制定位部件的厚度,就能很容易地进行控制。
按照权利要求24的图像形成装置,带电部件为辊状,像载置体为圆筒状场合,能使像载置体的图像形成区域不与带电部件接触,因此,即使在像载置体表面残留有转印墨粉等时,污脏也不会移转到带电部件上,能得到良好的带电性能,得到高质量图像。
按照权利要求25的像载置体组件,形成使得像载置体和带电部件设为一体的像载置体组件,提高更换或维修时的作业性。
附图简要说明如下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设有的带电辊与感光体的概略图2是该带电辊一端部侧的放大图;图3是作为该图像形成装置的彩色小型打印机的整体构成图;图4是该小型打印机设有的感光体组件的构成图;图5是图3的小型打印机设有的写入组件的构成图;图6是相对比较构成图3的小型打印机成像系的各部的宽度关系的概略图;图7是相对比较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成像系各部的宽度关系的与图6相同的概略图;图8是用于说明该图像形成装置设有的清洁部件摆动机构概略图;图9涉及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是使清洁部件的清洁宽度位于一对带部件的内侧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与图6相同的概略图;图10涉及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是相对比较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成像系各部的宽度关系的与图7相同的概略图;图11涉及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是使清洁部件的清洁宽度位于一对带部件外侧端缘的外侧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与图6相同的概略图;图12涉及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是使摆动清洁刮板的清洁宽度位于一对带部件外侧端缘的外侧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与图7相同的概略图;图13涉及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是将间隙管理部件作为辊子的第七实施例的正面图;图14是感光体表面轴向平直度的说明图;图15是带电辊的导电性橡胶辊部表面轴向平直度的说明图;图16是感光体的尖顶部与导电性橡胶辊部的尖顶部互相对向状态的概略图;图17涉及本发明第八实施例,是像载置体为带状感光体带的图像形成装置成像部附近概略构成图;图18是表示以往带电辊一例的概略图;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设有的带电辊与感光体鼓的概略图,图2是该带电辊一端部侧的放大图,图3是作为该图像形成装置的彩色小型打印机的整体构成图。
图3所示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彩色小型打印机是四鼓全彩色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装置本体1内装有四个作为像载置体组件的感光体组件2A、2B、2C、2D,它们可分别相对装置本体1装卸。
在该小型打印机的装置本体1内的大致中央位置,转印带3张架在若干辊轮上,其可按箭头所示A方向回转。
分别配置感光体组件2A、2B、2C、2D,使得分别设于感光体组件2A、2B、2C、2D中的感光体鼓5接触上述转印带3上侧的面。
并且,与上述感光体组件2A、2B、2C、2D相对应,配置各使用不同色墨粉的显影装置10A、10B、10C、10D。
在该感光体组件2A、2B、2C、2D上方配置写入组件6,在该感光体组件2A、2B、2C、2D下方配置双面组件7。
在该小型打印机的装置本体1左方(参照图3)设有反转组件8,其使形成图像后的转印纸P反转排出,或将该转印纸P运向双面组件7。
在转印带3与反转组件8之间设置定影装置9,用于对转印在转印纸上的图像进行定影。
在该定影装置9的沿转印纸运送方向下游侧,使反转运送通道20形成分叉,通过一对排纸辊25,将运送到这里的转印纸P可排出到排纸盘26上。
另外,在装置本体1内下部在上下两段分别配置供纸盒11和1 2,可收纳尺寸不同的转印纸P。
在装置本体1的右侧面,设有手工送纸盘13,其可按箭头B方向开闭,通过开放该手工送纸盘13,可从那里进行手工送纸。
感光体组件2A、2B、2C、2D结构相同,感光体组件2A用于形成与黄色对应的图像,感光体组件2B用于形成与品红色对应的图像,感光体组件2C用于形成与青色对应的图像,感光体组件2D用于形成与黑色对应的图像。并且,分别沿转印纸运送方向隔开一定间隔配置。
如图4所示,感光体组件2A、2B、2C、2D是分别将带电辊14、感光体鼓5、清洁刮板47、刷辊15构成一体形成组件,其可相对图3所示装置本体1装卸。上述带电辊14是作为带电手段的带电装置4的一部分,作为像载置体的上述感光体鼓5为有机光电导体,通过上述带电辊14使该感光体鼓5表面带电,再经曝光形成静电潜像,上述清洁刮板47和刷辊15构成清洁装置,用于清洁该感光体鼓5表面。
如图1所示,带电装置4通过后述结构使得作为带电部件的带电辊14的有效带电宽度Wac部分与感光体鼓5的被带电面(表面)接近配置,将电压施加在上述带电辊14与感光体鼓5之间,使感光体鼓5的被带电面带电。
该带电装置4的带电辊14可以通过例如以下方法形成在钢的表面镀镍形成金属芯16,在该金属芯16外周面的除开两端部的部分,形成导电性橡胶辊部17,作为弹性部,其可由例如表氯醇橡胶构成,体积固有电阻值设为1×103~1×108Ω·cm。
在该导电性橡胶辊部17的两端部,设有作为间隙管理部件的带部件18、18,其是单面形成粘接面的粘接带,可由例如聚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所构成,使该带部件18、18的粘接面朝下,沿周向卷绕在上述导电性橡胶辊部17的两端部。
图2表示一侧的带部件18,如图2所示,通过粘接固定,使得该带部件18的周方向两端的端缘18a、18b互相不重叠,并且,沿着箭头E所示轴向,在一周的全部位置不存在没有一点带部件18的部分。
为此,如图所示,各带部件18的两端部分别切成斜向,使切口端缘18a、18b对向,在切口两端的端缘18a、18b之间形成间隙S。
并且,使得上述切口两端的端缘18a、18b分别相对带部件18的侧缘的倾斜角度θ1、θ2大致为45度。
这样,若上述切口两端的端缘18a、18b分别相对带部件18的侧缘的倾斜角度θ1、θ2大致为45度,该带部件18沿卷绕方向两端的前端不易从弹性部17剥离。带部件18的接缝部分(存在间隙S部分)与感光体鼓接触宽度也能变多,所以,与上述倾斜角度θ1、θ2小于45度场合相比,两端尖端部分相对弹性部17的粘接力变大。因此,带部件18两端的尖端不易剥离。
如图4所示,该带电辊14两端部的带部件18、18部分与感光体鼓5相接触,通过从没有图示的电源施加电压到该带电辊14与感光体鼓5之间,使该感光体鼓5表面带电,这样构成带电装置4。
如图1所示,用加压弹簧19、19通过滑动轴承30、30使带电辊14的金属芯16的两端部以所定加压力加压在感光体鼓5上。
也可以不使用上述加压辊19,而以自重使得带电辊14的金属芯16的两端部与感光体鼓5相接触。
在金属芯16的右侧端固定驱动用齿轮40,传递来自没有图示马达的驱动力,使得带电辊14与感光体鼓5以相同线速度回转。
向带电辊14施加电压是以定电压控制方式将例如DC700V施加在金属芯16部分,同时,以定电流控制方式施加AC电压。
带电辊14例如可以将金属芯16外径形成为φ9mm,由表氯醇橡胶构成导电性橡胶辊部17,该橡胶层厚为1.5mm。卷绕在导电性橡胶辊部17两端部的带部件18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例如带宽8mm、厚25~125μm的带。该带部件18的厚度若在100μm以下,能得到更稳定的带电性能。
导电性橡胶辊部17使用橡胶硬度为旧JIS-A 77度左右,橡胶本身的试样硬度为50度以上。
用马达通过鼓驱动正时皮带及鼓驱动皮带轮(都未图示)等驱动感光体鼓5按图4中箭头C方向回转。
各感光体组件2A、2B、2C、2D设有清洁刮板47,使该清洁刮板47前端与感光体鼓5表面的涂装部61(后面将详述)滑接,用于刮落附着在该涂装部61上的转印残留墨粉等,进行清洁。由该清洁刮板47刮落的墨粉在刷辊15处移动到墨粉运送螺旋48侧,通过该墨粉运送螺旋48回转,将回收的废墨粉运送到所定废墨粉收纳部。
各感光体组件2A、2B、2C、2D还使由例如海绵构成的带电辊清洁器49接触带电辊14的导电性橡胶辊部17的表面,浮游在机内的墨粉和灰尘垃圾等附着到导电性橡胶辊部17的表面时,该带电辊清洁器49能对此进行清洁。
在各感光体组件2A、2B、2C、2D上设有定位主基准部51,将其作为相对装置本体1装卸时的基准,同时,分别将图4中离开纸面侧定位副基准部52、纸面里侧定位副基准部53与支架50设为一体,将感光体组件2A、2B、2C、2D装到装置本体1中时,根据上述各基准部能可靠地将感光体组件2A、2B、2C、2D定位在所定的安装位置。
感光体组件2A、2B、2C、2D的各感光体鼓5如上所述按箭头C方向回转,其线速度可以根据黑白速度优先模式、黑白图像质量优先模式、彩色速度优先模式、彩色图像质量优先模式、厚纸·投影片通纸模式等若干中模式调整为185mm/sec、125mm/sec、62.5mm/sec三个等级。
该感光体组件也可以将刷辊15除外,而将带电辊14和感光体鼓5构成成为一体的组件。
图3所示显影装置10A、10B、10C、10D结构完全相同,仅仅使用的墨粉色不同。显影装置10A使用黄色墨粉,显影装置10B使用品红色墨粉,显影装置10C使用青色墨粉,显影装置10D使用黑色墨粉。
图5所示写入组件6采用激光二极管方式,一个用于彩色,二个用于黑白,一个多面反射镜马达上设有二个回转六面镜22a、22b。
从作为光源的激光二极管(没有图示)射出的光通过由多面反射镜马达21驱动回转的回转六面镜22a、22b使黄色用扫描光、品红色用扫描光与青色用扫描光、黑色用扫描光左右分开反射。
黄色用扫描光和品红色用扫描光分别通过双层fθ透镜23,黄色用扫描光被反射镜27反射,通过长WTL24,再经反射镜28、29,照射在感光体组件2A的感光体鼓5上。
品红色用扫描光被反射镜31反射,通过长WTL32,再经反射镜33、34,照射在感光体组件2B的感光体鼓5上。
青色用扫描光和黑色用扫描光分别通过双层fθ透镜35,青色用扫描光被反射镜36反射,通过长WTL37,再经反射镜38、39,照射在感光体组件2C的感光体鼓5上。
黑色用扫描光被反射镜41反射,通过长WTL42,再经反射镜43、44,照射在感光体组件2D的感光体鼓5上。
图3所示双面组件7由成对运送导板45a、45b以及若干成对运送辊46(在本实施例中为四对)构成,当选择在转印纸正反两面形成图像的双面图像形成模式时,先在单面形成图像,运送到反转组件8的反转运送通道54中,受纳经之字形运送路线运送来的转印纸P,再将该转印纸P运向设有感光体组件2A、2B、2C、2D的成像部。
反转组件8由若干成对运送辊以及若干成对运送导板构成,将上述双面图像形成时的转印纸P正反翻转,运向双面组件7,或将图像形成后的转印纸P保持原样排出机外,或将转印纸P正反翻转排出机外。
在设有供纸盒11和12的供纸部分别设有将转印用纸P一张张分离进行供纸的分离供纸部55、56。
该小型打印机采用使用转印带3的辊曲率分离方式,在转印带3内侧设有四个转印刷,分别与四个感光体鼓5相对应。
该小型打印机一开始成像动作,各感光体鼓5分别按图3所示顺时钟方向回转。通过将电压施加在各感光体鼓5与各带电装置的带电辊14之间,各感光体鼓5的表面均一带电。
通过写入组件6,将与黄色图像对应的激光照射在感光体组件2A的感光体鼓5的带电面上,将与品红色图像对应的激光照射在感光体组件2B的感光体鼓5的带电面上,将与青色图像对应的激光照射在感光体组件2C的感光体鼓5的带电面上,将与黑色图像对应的激光照射在感光体组件2D的感光体鼓5的带电面上。分别形成与各色对应的潜像。
感光体鼓5回转,若各潜像到达显影装置10A、10B、10C、10D的位置,在那里通过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墨粉进行显影,成为四色墨像。
另一方面,从供纸盒11或12中选择供纸盒,所选择的供纸盒中转印用纸通过分离供纸部55或56进行供纸,定位辊59设置成紧接在感光体组件2A之前,通过该定位辊59以正确的时间将转印用纸运向感光体组件2A的感光体鼓5与转印带3之间,使转印用纸与形成在各感光体鼓5上的墨像一致。
那时,通过配置在转印带3入口附近的吸纸辊58转印纸P带正电,这样,被静电吸附在转印带3的表面。
在转印纸P吸附在转印带3的状态下,通过转印带3按箭头A方向回转,转印纸P一边沿该方向被运送,一边在转印纸P的上侧面顺序转印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墨像,通过感光体组件2D时形成四色叠合的全彩色墨像。
该转印纸P在定影装置9经加热加压使墨像熔融定影,此后,通过所指定模式的排纸路径或者翻转排纸到装置本体上部的排纸盘26上,或者从定影装置9直进通过反转组件8内直接排纸。
或者,当选择双面图像形成模式时,在送入上述反转组件8内的翻转运送通道54后,经之字形运送路线运向双面组件7,从那里再供纸,在设有感光体组件2A、2B、2C、2D的成像部,在方面形成图像后排出。
以后,当指示形成两张或两张以上图像时重复上述成像过程。
如图1所示,该小型打印机设有感光体鼓5,该感光体鼓5包括形成感光层的涂装部61以及在其两侧以比涂装部61硬的材料形成的非涂装部62、62,带电装置4使该涂装部61的有效带电宽度Wac部分带电。
并且,该带电装置4的带电辊14通过带部件18、18与感光体鼓5的涂装部61的非带电区域接触,在带电装置4的有效带电宽度Wac部分,在带电辊14与感光体鼓5表面之间形成所定间隙G。
因此,与各带部件18和以此涂装部61硬的材料形成的非涂装部62相接场合相比,能减少带部件18的摩耗或损伤。
为了使带部件18具有良好的带电性能,厚度设为100μm以下。即使那样薄,但由于采用上述结构,也不易摩耗,能长期保持在带电辊14与感光体鼓5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G,得到良好的带电性能。这样,能长期保持良好的图像质量。
图6是相对比较构成图3的小型打印机成像系的各部的宽度关系的概略图。
图3和图4所示构成小型打印机成像系的各部具有图6所示宽度关系,其中,Wdo是感光体鼓5的长度方向整体宽度,Wt是该感光体鼓5涂装部61的涂装宽度,Wnt是该感光体鼓5非涂装部62的非涂装宽度,Wac是带电装置4的有效带电宽度,Wta是左右带部件18、18的各带宽度,Wde是显影装置10A、10B、10C、10D的显影宽度,Wte是设有转印带3的转印装置的转印有效宽度,Wc是清洁刮板47的清洁宽度。
即,清洁刮板47与感光体鼓5的涂装部61滑接清洁其涂装部61,使得一对带部件18、18位于该清洁刮板47的清洁宽度Wc内。
这样,感光体鼓5的涂装部61由于清洁刮板47的滑接,在长期运行后清洁宽度Wc区域会摩耗,即使在那种情况下,通过一对带部件18、18接触该摩耗部分,能使图1所示带电辊14的有效带电宽度Wac部分与感光体鼓5表面之间的间隙G保持一定。这样,即使历经长期运行,仍能得到良好图像。
在本实施例中,一对带部件18、18的内侧之间宽度成为有效带电宽度Wac。
另外,转印部件与感光体鼓5的涂装部61接触,将形成在感光体鼓5表面的可视像转印在转印纸(转印材)上,使得作为转印部件的转印带3的转印有效宽度Wte比带电装置4的有效带电宽度Wac短。
这样,尽管感光体鼓5表面的有效带电宽度Wac两端外侧附近由于带电电位不稳定易附着显影剂,但因转印有效宽度Wte比有效带电宽度Wac短,能防止附着在有效带电宽度Wac两端外侧附近的显影剂(双组份显影剂场合为墨粉和载体)转移到转印带3上。
并且,显影装置10A、10B、10C、10D通过显影剂使感光体鼓5上的潜像显影成为可视像,使得显影装置10A、10B、10C、10D的显影宽度比有效带电宽度Wac短。
这样,能防止显影剂附着到感光体鼓5上有效带电宽度Wac两端部附近。因此,能防止显影剂进入如图1所说明的带部件18和感光体鼓5表面之间,防止间隙G变大或显影剂附着到有效带电宽度Wac两端部附近场合所产生的坏影响。
使得显影宽度Wde比转印有效宽度Wte短,这样,使得显影剂更不易附着到感光体鼓5上的有效带电宽度Wac两端部附近。
显影剂为使用墨粉和载体的双组份显影剂场合,能防止墨粉和载体一起附着到感光体鼓5上的有效带电宽度Wac两端部附近。
使得清洁宽度Wc比有效带电宽度Wac宽,这样,即使显影剂等附着到感光体鼓5上的有效带电宽度Wac两端部部分,通过清洁刮板47清洁该部分,能防止该附着物所引起的坏影响。
图7涉及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是相对比较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成像系各部的宽度关系的与图6相同的概略图,图8是用于说明该图像形成装置设有的清洁部件摆动机构概略图。
图8所示本实施例仅在清洁刮板47沿箭头F方向摆动这一点上与图6实施例不同,其它构成与图1-图6所说明的小型打印机相同,因此,小型打印机整体图示及说明省略。
本实施例的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小型打印机如图8所示,设有清洁部件摆动机构70,其能使作为清洁手段的清洁部件的清洁刮板47沿箭头F方向摆动,上述F方向与清洁刮板47相对感光体鼓5的滑接方向直交。
清洁部件摆动机构70由刮板保持部件71、凸轮72、压簧73及马达74构成。上述刮板保持部件71保持清洁刮板47,可沿箭头F方向摆动;在该刮板保持部件71左端部形成突出部71a,上述凸轮72的凸轮面与该突出部71a前端的半球部滑接;上述压簧73推压刮板保持部件71,使得上述突出部71a前端的半球部压接上述凸轮72的凸轮面;马达74使凸轮72回转。
使该凸轮72回转一周时,清洁刮板47与刮板保持部件71一起摆动往复一次。将通过该清洁部件摆动机构70摆动的清洁刮板47的清洁摆动区域宽度Wsc设为清洁宽度,该清洁宽度位于感光体鼓5的涂装部61内,如图7所示,使一对带部件18、18(配设在带宽度Wta位置)配置在该清洁摆动区域宽度Wsc内。
根据该实施例,清洁刮板47与感光体鼓5的涂装部61、非涂装部62的接缝部分和非涂装部没有滑接,所以,能防止清洁刮板47卷曲,同时,能防止其早期损耗。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清洁部件摆动机构70摆动的清洁刮板47两侧的移动极限位置(清洁摆动区域宽度Wsc的左端和右端位置)设于有效带电宽度Wac的外侧。
因此,即使有时显影剂等附着物附着到感光体鼓5上的有效带电宽度Wac的两端部部分,也能通过清洁刮板47进行清洁,能防止附着物所带来的坏影响。
图9涉及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是使清洁部件的清洁宽度位于一对带部件的内侧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与图6相同的概略图。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小型打印机仅在一对带部件18、18宽度方向相对清洁宽度Wc的位置关系上与图1-图6所说明的小型打印机不同,其它构成相同,因此,各部构成图示省略,根据需要使用图1-图6使用的符号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的小型打印机中,清洁刮板47的清洁宽度Wc位于成对的两侧带部件18、18(在图9中配设在左右带宽度Wta位置)的内侧。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形成感光体鼓5表面的感光层的涂装部61(位于涂装宽度Wt部分)与清洁刮板47滑接,清洁宽度Wc区域经长期运行会发生摩耗。另一方面,两侧的带部件18、18分别位于清洁刮板47的清洁宽度Wc的外侧,因此,该带部件18、18相接的部分的涂装部61不会受清洁刮板47摩耗。
因此,若涂装部61的清洁宽度Wc区域被清洁刮板47逐渐摩耗,则图1所说明的带电辊14与感光体鼓5的表面之间的间隙G逐渐变大,大到一定程度会发生带电不良。因此,在该小型打印机中,能利用带电不良发生时期,判断感光体鼓5已达到寿命。
一般,从感光体鼓5上回收的转印残留墨粉等易从清洁刮板47两端洒落,若其再度附着到感光体鼓5上后粘附到带部件18上,则带电辊14与感光体鼓5之间间隙G变大。
但是,如上所述,使清洁宽度Wc位于两侧带部件18内侧场合,从清洁刮板47洒落的回收墨粉等不易附着到带部件18上,能防止间隙G变大。
图10涉及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是相对比较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成像系各部的宽度关系的与图7相同的概略图;在本实施例的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小型打印机中,与图8实施例一样,通过清洁部件摆动机构70使清洁刮板47沿相对感光体鼓5的滑接方向的直交方向摆动,将通过该清洁部件摆动机构70摆动的清洁刮板47的清洁摆动区域宽度Wsc设为清洁宽度,该清洁宽度如图10所示位于感光体鼓5的涂装部61(位于涂装宽度Wt部分)内,清洁刮板47的清洁摆动区域宽度Wsc的左端和右端位于成对的两侧带部件18、18(在图10中分别配设在左右带宽度Wta位置)的内侧。
在该实施例中,清洁刮板47与感光体鼓5的涂装部61、非涂装部62的接缝部分和非涂装部没有滑接,所以,能防止清洁刮板47早期损耗。
通过清洁部件摆动机构70摆动的清洁刮板47两侧的移动极限位置(清洁摆动区域宽度Wsc的左端和右端位置)分别位于两侧带部件18、18的内侧,因此,与图9实施例一样,涂装部61的清洁宽度Wc区域被清洁刮板47逐渐摩耗,图1所说明的带电辊14与感光体鼓5的表面之间的间隙G逐渐变大。
因此,能利用随着该间隙G的增大而发生带电不良的时期,判断感光体鼓5已达到寿命。
图11涉及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是使清洁部件的清洁宽度位于一对带部件外侧端缘的外侧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与图6相同的概略图。
本实施例的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小型打印机与图6的小型打印机相比,仅在清洁宽度Wc位于一对带部件18、18外侧端缘的外侧这一点上不同,其它构成相同,因此,各部构成图示省略,根据需要使用图1-图6使用的符号进行说明。
这样,若将直到一对带部件18、18外侧端缘的外侧设为清洁宽度Wc,则与图6的小型打印机一样,即使感光体鼓5的涂装部61因清洁刮板47(参照图4)滑接,在长期间运行后,清洁宽度Wc区域被摩耗,分别配设在图11所示带宽度Wta位置的一对带部件18、18在宽度方向(图中左右方向)也能有余量地与该摩耗部分接触。
因此,图1所示的带电辊14的有效带电宽度Wac部分与感光体鼓5的表面之间的间隙G通常能保持一定,这样,即使经长时期运行后也能得到良好的图像。
图12涉及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是使摆动清洁刮板的清洁宽度位于一对带部件外侧端缘的外侧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与图7相同的概略图。
在本实施例的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小型打印机中,与图7实施例一样,通过清洁部件摆动机构70使清洁刮板47沿相对感光体鼓5的滑接方向的直交方向摆动,将通过该清洁部件摆动机构70摆动的清洁刮板47的清洁摆动区域宽度Wsc设为清洁宽度,仅在清洁宽度位于一对带部件18、18(在图12中分别配设在左右带宽度Wta位置)外侧端缘的外侧这一点上与图7实施例不同。
这样,若将清洁摆动区域宽度Wsc设为清洁宽度,则与图7的小型打印机一样,即使感光体鼓5的涂装部61因清洁刮板47(参照图4)滑接,在长期间运行后,清洁宽度Wc区域被摩耗,一对带部件18、18在图11所示左右方向也能有余量地与该摩耗部分接触。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图1所示的带电辊14的有效带电宽度Wac部分与感光体鼓5的表面之间的间隙G通常能保持一定,这样,即使经长时期运行后也能得到良好的图像。
图13涉及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是将间隙管理部件作为滚子的第七本实施例的间隙管理部件为分别安装在带电辊14′的金属芯16两端部的滚子81、81。该滚子81可以用例如橡胶形成,使得外径D2此带电辊14'的导电性橡胶辊部17′的外径D1大,由外径D2与D1之差,形成间隙G,例如形成100μm以下的间隙。
在本实施例中,一对滚子81、81一起与比感光体鼓5的非涂装部62软的涂装部61的非带电区域接触。因此,即使设定上述间隙为100μm以下,由于滚子81不易摩耗,能长期保持一定间隙量,能长期带电良好。
在上面说明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各种实施例中,最好将金属芯16两端部配置为离开非涂装部62,配置在当金属芯16和感光体鼓5之间施加电压时从该金属芯16两端部向感光体鼓5的非涂装部62不发生泄漏的位置。
该小型打印机如图1所说明那样,在带电辊14和感光体鼓5之间设有一对带部件18、18,这样,在带电辊14和感光体鼓5之间的形成图像区域Wac部分形成所定空隙G,对该空隙G实行尺寸控制,当感光体鼓5表面轴向平直度设为D、带电辊14的导电性橡胶辊部17的表面轴向平直度设为E时,满足下式关系D+E<G。
也就是说,全部零件表面上在制作时会有不可避免的微凹凸。图14是感光体鼓5的一个轴向截面形状的放大图,如图14所示,从形成在感光体鼓5表面的底部5a到最高尖顶部5b的高度设为H1,以该高度H1求取感光体鼓5轴向平直度D(等于H1);图15是带电辊的导电性橡胶辊部表面轴向平直度的说明图,如图15所示,从形成在带电辊14的导电性橡胶辊部17表面的底部17a到最高尖顶部17b的高度设为H2,以该高度H2求取带电辊14的轴向平直度E(等于H2)。上式表示图1所示空隙G大于上述H1和H2之和。
满足上式关系的空隙G由卷绕在带电辊14的导电性橡胶辊部17两端部的外周面的带部件18、18厚度决定。
这样,如图15所示,假设感光体鼓5的尖顶部5b与带电辊14的导电性橡胶辊部17的尖顶部17b对向,即使在那种状态下,由于满足关系式D+E<G关系,上述感光体鼓5的尖顶部5b与带电辊14的导电性橡胶辊部17的尖顶部17b也不会接触。
因此,根据该图像形成装置,即使转印残留墨粉等附着物附着在感光体鼓5表面时,由于感光体鼓5表面与带电辊14不接触,所以,该附着物不会转移到带电辊14表面。所以,具有良好带电性能,能得到高质量的图像。
空隙G若过大,会引起带电性能低下,最好为例如100μm以下。
另外,若将感光体鼓5表面周向若干不同位置中轴向平直度之中最大平直度设为D,带电辊14的导电性橡胶辊部17的表面周向若干不同位置中轴向平直度之中最大平直度设为E,历经全周,上述感光体鼓5的尖顶部5b与带电辊14的导电性橡胶辊部17的尖顶部17b的接触概率几乎为零。
但是,即使仅以感光体鼓5表面一个轴向平直度决定平直度D,仅以带电辊14的导电性橡胶辊部17表面一个轴向平直度决定平直度E,由于它们的平直度与周向其它位置平直度一般无太大差别,也不会成为什么问题。
假设在这种状态下,感光体鼓5的尖顶部5b与带电辊14的导电性橡胶辊部17的尖顶部17b在某时刻有一瞬间接触,即使那样,因为不是常时接触,也不会成为什么问题。
图17涉及本发明第八实施例,是像载置体为带状感光体带的图像形成装置成像部附近概略构成图。
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成像部设有带状感光体带75作为像载置体,其张架在若干辊上,沿图示箭头K方向回转。
通过作为带电装置的带电辊14使该感光体带75的带表面带电,通过由光源、照明反射镜、投影透镜、投影反射镜等组成的光学系统81对上述带电面进行曝光,在那里形成潜像。
通过感光体带75沿箭头K方向的回转,若上述潜像移动到显影装置72位置,该显影装置72使其显影成为可视像(墨像)。
该可视像通过转印部73转印在转印纸P上,用定影装置74加热定影,排出到没有图示的排纸盘等上。
残留在感光体带75表面的转印残留墨粉由清洁装置76进行清洁,反复进行此后的图像形成动作。
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也通过使卷绕固定在导电性橡胶辊部17的两端部的带部件18、18接触作为像载置体的感光体带75表面的形成图像区域部分(参照图1说明的形成图像区域Wac),在形成图像区域部分形成与上述带部件厚度对应的所定空隙G。
并且,当将感光体带75表面的平面度设为A,带电辊14的与感光体带75对向的面的平直度(当带电部件为例如板状那样具有平面场合称为平面度)设为B时,满足下式关系A+B<G。
也就是说,以从形成在感光体带75表面的微凹凸的底部到最高尖顶部的高度求取感光体带75表面平面度B,以从形成在带电辊14的导电性橡胶辊部17表面的底部到最高尖顶部的高度求取带电辊14的平直度(或平面度)A,使得图17所示空隙G大于上述A和B之和。
这样,上述感光体带75的尖顶部与带电辊14的导电性橡胶辊部17的尖顶部不会接触,因此,与上述采用感光体鼓的图像形成装置场合一样,能防止残留在感光体带75表面的转印残留墨粉等附着物转移到带电辊14上。
在图13所示实施例中,使得空隙G大于感光体鼓5表面轴向平直度D与带电辊14'的导电性橡胶辊部17'表面轴向平直度E之和。
这样,带电辊14'的导电性橡胶辊部17'不会接触感光体鼓表面的形成图像区域Wac部分,即使转印残留墨粉等附着物附着在感光体鼓5表面,该附着物不会转移到带电辊14'的表面,能得到良好带电性能,得到高质量图像。
下面说明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的感光体制作例,但并不局限于这些制作例。
感光体制作例1在φ30mm铝筒上顺序涂布下述构成的底涂层用涂液、电荷产生层用涂液、电荷输送用涂液、保护层用涂液,并使其干燥,使得3.5μm的底涂层、0.2μm的电荷产生层、20μm的电荷输送层、5μm的保护层形成叠层状态,得到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各感光体。上述底涂层、电荷产生层及电荷输送层用浸涂法成膜,上述保护层用喷涂法成膜。醇酸树脂(醇酸树脂1307-60-EL,大日本油墨科学工业社制)6重量份三聚氰胺树脂(超合成尿素树脂G-821-60,大日本油墨科学工业社制)4重量份氧化钛(CR-EL,石原产业社制)40重量份甲基-乙基甲酮 200重量份[电荷产生层用涂液]下记化学式1结构的电荷产生物质 3重量份化学式1 聚乙烯醇缩乙醛(工スレツクBX-1,积水化学工业社制)1重量份甲基-乙基甲酮100重量份[电荷输送用涂液]Z型聚碳酸酯(聚碳酸酯树脂TS-2050,帝人化成工业社制) 1重量份下记化学式2结构的低分子电荷输送物质 8重量份化学式2 四氢呋喃 100重量份硅油(KF50-100CS,信越化学工业社制)1重量份[保护层用涂液]Z型聚碳酸酯(聚碳酸酯树脂TS-2050,帝人化成工业社制) 10重量份下记化学式3结构的低分子电荷输送物质 7重量份化学式3 四氢呋喃100重量份环己酮 400重量份α-氧化铝(スミコランダムAA-03,住友化成工业社制) 5重量份低固有电阻材(BYK-P104,ビツクケミ社制)0.05重量份感光体制作例2感光体制作例2对上述感光体制作例1中的保护层用涂液作了变更,其它与感光体制作例1相同。在本例中用氧化钛替换α-氧化铝。Z型聚碳酸酯(聚碳酸酯树脂TS-2050,帝人化成工业社制) 10重量份下记化学式4结构的低分子电荷输送物质 7重量份化学式4 四氢呋喃100重量份环己酮 400重量份氧化钛(石原产业社制) 5重量份低固有电阻材(BYK-P104,ビツクケミ社制) 0.05重量份感光体制作例3
感光体制作例3对上述感光体制作例1中的保护层用涂液作了变更,其它与感光体制作例1相同。在本例中用二氧化硅替换α-氧化铝。Z型聚碳酸酯(聚碳酸酯树脂TS-2050,帝人化成工业社制) 10重量份下记化学式5结构的低分子电荷输送物质 7重量份化学式5 四氢呋喃100重量份环己酮 400重量份二氧化硅(信越硅社制) 5重量份低固有电阻材(BYK-P104,ビツクケミ社制)0.05重量份感光体制作例4感光体制作例4对上述感光体制作例1中的保护层用涂液作了变更,其它与感光体制作例1相同。在本例中,不使用Z型聚碳酸酯,使用高分子电荷输送物质替换低分子电荷输送物质,使用二氧化硅替换α-氧化铝。下记化学式6结构的高分子电荷输送物质 18重量份化学式6
四氢呋喃100重量份环己酮 400重量份二氧化硅(信越硅社制) 5重量份低固有电阻材(BYK-P104,ビツクケミ社制) 0.05重量份感光体制作例5感光体制作例5将上述感光体制作例1中的电荷输送层的膜厚设为25μm,不设保护层,其它与感光体制作例1相同。
下面说明带部件的材料。
可以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酯、聚丙烯、聚酰亚胺,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聚丙烯,带部件的聚丙烯层厚为40μm,粘接层为20μm,总厚60μm。
对于使带部件与涂装部相接场合以及与非涂装部相接场合进行连续通纸试验,观察带的摩耗状况,例如带的损伤、卷曲等。各实施三回,试验结果表示在下表中。
表中记号含义◎无损伤。
○表面稍有擦痕,但无问题。
△带受损伤,切口处因进入异物而隆起。
▲带端部剥离。
×带完全剥离。
K 1000(张)由上表可知,在初期和10K期间,无论是带部件与涂装部相接场合还是与非涂装部相接场合,都呈现良好状态,但在20K以后,带部件与涂装部相接场合明显比与非涂装部相接场合好。
当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作种种变更,它们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设有像载置体及带电手段,上述像载置体包括形成感光层的涂装部以及以比该涂装部硬的材料形成在其两侧的非涂装部,上述带电部件包括使该像载置体的涂装部带电的带电部件;其特征在于,间隙管理部件与上述像载置体的涂装部的非带电区域接触,使上述带电部件通过间隙管理部件与上述像载置体表面接触,在上述带电手段的有效带电宽度部分,在上述带电部件与像载置体之间形成所定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清洁手段,通过与上述像载置体的涂装部滑接,以所定清洁宽度进行清洁,使得上述间隙管理部件位于该清洁手段的清洁宽度内。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清洁宽度直到上述间隙管理部件外侧端缘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清洁手段,通过与上述像载置体的涂装部滑接,以所定清洁宽度进行清洁,使得上述清洁手段的清洁宽度位于上述间隙管理部件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清洁部件摆动机构,使得上述清洁手段的清洁部件朝与该清洁部件相对像载置体的滑接方向直交的方向摆动,将通过该清洁部件摆动机构摆动的上述清洁部件的清洁摆动区域宽度设为上述清洁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清洁手段是使清洁刮板与上述像载置体的涂装部滑接清洁该涂装部的手段。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转印部件,将形成在上述像载置体表面的可视像转印在转印材上,使得该转印部件的有效转印宽度此上述带电手段的有效带电宽度短。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显影装置,通过显影剂将上述像载置体上潜像显影成为可视像,使得该显影装置的显影宽度比上述带电手段的有效带电宽度短。
9.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显影装置,通过显影剂将上述像载置体上潜像显影成为可视像,使得该显影装置的显影宽度此有效转印宽度短。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显影剂是使用墨粉和载体的双组份显影剂。
11.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清洁宽度此有效带电宽度长。
12.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清洁部件摆动机构,使得上述清洁手段的清洁部件朝与该清洁部件相对像载置体的滑接方向直交的方向摆动,通过该清洁部件摆动机构摆动的上述清洁部件两侧的移动极限位置分别位于上述有效带电宽度的外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带电部件是在除金属轴外周面的两端部的部分形成弹性部的带电辊,上述间隙管理部件是分别固定在上述弹性部的两端部的一对带部件,上述一对带部件的内侧间的宽度成为上述有效带电宽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3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带部件厚度为100μm以下。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带部件分别沿周向卷绕固定在上述弹性部的两端部,周向两端互相不重叠,在一周的全部位置不存在没有一点带部件的部分。
16.根据权利要求15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带部件周向两端分别切成斜向,使切口端缘互相对向,在该切口两端的端缘之间形成间隙。
17.根据权利要求16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一对带部件的周向两端切成斜向部分,斜切线相对带部件的侧缘的倾斜角度大致为45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3-17中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带电辊配置为使金属轴两端部离开非涂装部,配置在当金属轴和像载置体之间施加电压时从该金属轴两端部向像载置体的非涂装部不发生泄漏的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带电部件是在除金属轴外周面的两端部的部分形成弹性部的带电辊,上述间隙管理部件是分别安装在上述带电辊的金属轴的两端部的滚子。
2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设有包括感光层的像载置体及包括带电部件的带电手段,上述带电部件使上述像载置体带电;其特征在于间隙管理部件与上述像载置体的非带电区域接触,使上述带电部件通过间隙管理部件与上述像载置体表面接触,在上述带电部件与像载置体之间形成所定间隙;设置清洁手段,通过与上述像载置体滑接,以所定清洁宽度进行清洁;上述间隙管理部件位于该清洁手段的清洁宽度内。
2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设有像载置体及带电手段,配置带电部件,至少使得形成图像区域部分相对像载置体表面形成所定间隙,通过将电压施加在该带电部件与像载置体之间,使该像载置体带电;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像载置体表面的平面度设为A,上述带电部件与上述像载置体对向的面的平面度设为B,上述所定间隙设为G时,满足下式关系A+B<G。
22.根据权利要求21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使得设于上述带电部件的形成图像区域外的定位部件接触上述像载置体表面形成上述所定间隙。
23.根据权利要求21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被夹于上述带电部件和像载置体表面之间的定位部件形成上述所定间隙,该定位部件的厚度成为上述所定间隙。
2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设有像载置体及带电手段,使得辊状带电部件通过设于形成图像区域外的定位部件与圆筒形状的像载置体表面接触,在带电部件与像载置体之间的形成图像区域形成所定间隙,通过将电压施加在该带电部件与像载置体之间,使该像载置体带电;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像载置体表面轴向平直度设为D,上述带电部件的辊表面的轴向平直度设为E,上述所定间隙设为G时,满足下式关系D+E<G。
25.一种像载置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是装在上述权利要求1-24中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像载置体组件,其将上述像载置体与带电部件设为一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及装在该装置中的像载置体组件,带电辊14通过带部件18与感光体鼓5的涂装部61接触,在带电辊的有效带电宽度Wac与感光体鼓表面之间形成间隙G。与带部件和比涂装部61硬的非涂装部62接触场合相比,带部件摩耗少。即使带部件厚度为100μm以下,也不会大幅度摩耗。空隙G大于感光体鼓表面轴向平直度D与带电辊表面轴向平直度E之和。能防止有效带电宽度Wac与感光体鼓表面接触。防止带电性能低下,能得到良好图像。
文档编号G03G15/02GK1317726SQ0111626
公开日2001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01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00年4月7日
发明者藤城宇贡, 平松正巳, 佐藤真澄, 石桥均, 吉永洋, 岩崎有贵子 申请人:株式会社理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