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3698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且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能够防止接地支架由于其变形而与显示单元接触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接地支架被结合到模框一端上以将印刷电路板接地到顶部机壳上。
背景技术
近来,由于信息技术工业的发展,诸如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装置得以快速发展。另外,技术的进步使显示从信息处理装置中输出的信息的监视器装置得以改进。
监视器装置一般分为利用阴极射线管特性的阴极射线管型监视器装置和应用液晶的物理及光学特性的液晶显示单元型监视器装置。液晶显示单元型监视器装置具有尺寸小、重量轻的特征,并消耗少量的电能。于是,液晶显示单元型监视器装置被广泛用作膝上型计算机的显示装置、桌面计算机的监视器以及高性能电视接收机的监视器。
图1是示意性示出传统液晶显示器的分解透视图,而图2是用于将印刷电路板接地到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器的顶部机壳上的接地支架位置的平面图。图3和图4示出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器的组合结构。
参照图1,液晶显示器100具有用于当图像信号施加于其上时显示图像的液晶显示模块130,以及用于容纳液晶显示模块130的前壳体110和后壳体120。液晶显示模块130包括具有用于显示图像的液晶显示板的显示单元170和用于将光线提供给液晶显示单元170的背光组件150。
显示单元170具有液晶显示板171、数据侧印刷电路板176、栅极侧印刷电路板175、数据侧带载包(data side tape carrier package)178以及栅极侧带载包(gate side tape carrier package)174。
液晶显示板171包括薄膜晶体管板171、滤色板173以及液晶(未示出)。
薄膜晶体管板172为透明玻璃板,其上以矩阵形式形成有薄膜晶体管。数据线分别与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引脚相连,而栅极线与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引脚相连。此外,像素电极分别形成在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上,该电极由透明导电材料,如铟锡氧化物(ITO)制成。
滤色板173设置成面对薄膜晶体管板172。RGB像素通过薄膜工艺形成在滤色板173上,它在光线穿过滤色板173时其呈现出预定的颜色。由ITO制成的公共电极涂覆在滤色板173的前表面上。
当电源加载给薄膜晶体管板172上晶体管的栅极引脚和源极引脚以导通薄膜晶体管时,在薄膜晶体管板172的像素电极和滤色板173的公共电极之间建立电场。该电场使注入薄膜晶体管板172和滤色板173之间的液晶改变排列角,而导致其光线透射率变化。结果可以获得所需的像素。
同时,驱动信号和时标信号施加到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线和数据线上以便控制液晶的排列角和在液晶显示板171内排列液晶的时刻。如图1所示,作为柔性电路板之一的数据侧带载包178连接到液晶显示板171的信号源部分,以确定施加数据驱动信号的时刻。另一方面,栅极侧带载包174连接到液晶显示板171的栅极部分以确定施加栅极驱动信号的时刻。
一旦接收到从液晶显示板171外侧输入的图像信号就分别将驱动信号施加给栅极线和数据线的数据侧印刷电路板176和栅极侧印刷电路板175分别与液晶显示板171内的用于数据线的数据侧带载包178和用于栅极线的栅极侧带载包174相接触。信号源部分形成在数据侧印刷电路板176上以便从信息处理装置(未示出)如计算机等接收图像信号,然后提供用于液晶显示板171的栅极线的栅极驱动信号,而栅极部分形成在栅极侧印刷电路板175上以提供栅极驱动信号到液晶显示板171的栅极线上。即,数据侧印刷电路板176和栅极侧印刷电路板175产生并施加用于驱动液晶显示器的栅极驱动信号和数据信号以及一系列用于施加栅极驱动信号和数据信号到液晶显示板171的栅极线和数据线上的时标信号,从而将栅极驱动信号通过栅极侧带载包174提供给液晶显示板171的栅极线,并通过数据侧带载包178将数据信号提供给液晶显示板171的数据线。
背光组件150设置在显示单元170之下以向显示单元170均匀地提供光线。背光组件150包括设置在液晶显示模块130的端部用于产生光线的灯单元160、用于通过改变光路将从灯单元160发出的光导引向液晶显示单元170的光导板152、一组用于均匀调整从光导板152传输的光的亮度的光学片(optical sheet)153,以及光反射板154,所述光反射板154设置在光导板152之下,用于反射从光导板152泄漏的光线,以便提高光的效率。
显示单元170和背光组件150通过用作容放容器的模框131支撑,并设置了顶部机壳140以防止显示单元170与模框131分离。
如图2所示,接地支架133结合到容纳显示单元170的模框131的一端,以便将数据侧印刷电路板176接地。接地支架133将数据侧印刷电路板176电连接到顶部机壳140上。
参照图3,模框131按顺序容纳反射板151、光导板152以及光学片153。显示单元170放置在光学片153上从而与模框131局部叠置。安装接地支架133按如下方式封闭模框131的一端,即,接地支架133从模框131该端部的上表面延伸到印刷电路板176,且弯向模框131后表面的接地支架133的一部分与数据侧印刷电路板176接触。显示单元170通过面对模框131并与其结合的顶部机壳140固定到模框131上。顶部机壳140在模框131的一侧与接地支架133接触,从而使顶部机壳140通过接地支架133与数据侧印刷电路板176电连接。
然而,模框131一般由树脂制成,当外力施加到模框131上时可弯曲。如图4A所示,当模框131上安装接地支架133的一端和另一端被力P下压时,模框131的底面如附图标记A所示地可弯曲,从而在模框131和容纳在模框131内的背光组件之间形成间隙。结果,随着接地支架133的一端被推入模框131,它的一端与液晶显示板171的滤色板173的ITO电极接触。如图4B所示,当薄膜晶体管板172形成得长于滤色板173时,接地支架133由于被施加到接地支架133上的力提升到薄膜晶体管板172的上部而与液晶显示板171电接触。即,在接地支架133的上部离开模框131的上表面时,接地支架133与液晶显示板171电接触,如图4A和4B中附图标记B和C所示。于是,存在的问题为数据侧印刷电路板176、液晶显示板171、顶部机壳140以及接地支架133易于形成电短路。

发明内容
提出本发明以克服上述问题,相应地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接地支架由于其变形而与显示单元连接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接地支架结合到模框的一端以将印刷电路板接地到顶部机壳上。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单元、用于容纳显示单元的模框、安装到模框后表面上用于控制显示单元工作的印刷电路板,以及面对模框并与后者结合以用于导引显示单元的位置的顶部机壳。
用于将印刷电路板接地到顶部机壳上的接地支架结合到模框的一端。模框具有突起,其形成在模框该端的上表面上,以便防止接地支架与显示单元电接触。接地支架以一种方式设置以封闭模框的所述端,此方式是接地支架从形成突起的模框的端部的上表面延伸到印刷电路板。在显示单元和突起之间的间隙比显示单元与接地支架之间的间隙窄。
模框还包括形成在相对其所述端的另一端上表面上的突起。至少一个突起形成在模框两端的上表面上。该突起将显示单元固定到模框上,从而防止显示单元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导引突起形成为邻近与模框一端结合的接地支架。导引突起和液晶显示板之间的间隙比液晶显示板和接地支架之间间隙窄。于是,即使模框由施加到其上的力弯曲,也有可能防止接地支架变形。结果,有可能防止接地支架与液晶显示板相连接。


当与附图结合考虑时,本发明上述及其它目的和优点通过参照以下的详细描述将变得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示意性示出传统的液晶显示器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示出接地支架放置位置的平面图,该接地支架将印刷电路板接地到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器的顶部机壳上;图3、4A和4B是示出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器的构造的剖视图;图5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背光组件的分解透视图;以及图6到18是示出用于防止接地支架变形的模框的各种结构的视图,该接地支架将印刷电路板接地到图5所示的液晶显示器的顶部机壳上。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
图5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分解透视图。
参照图5,液晶显示器200包括当图像信号施加于其上时显示图像的液晶显示模块230,以及具有前和后壳体210和220的用于容纳液晶显示模块230的壳体。
液晶显示模块230包括具有用于显示图像的液晶显示板的显示单元270。
显示单元270包括液晶显示板271、用于数据的印刷电路板216、用于数据的带载包218、用于栅极的印刷电路板275以及用于栅极的带载包274。
液晶显示板271包括薄膜晶体管板272、滤色板273以及液晶(未示出)。
薄膜晶体管板272为透明玻璃基片,其上以矩阵形式形成薄膜晶体管。数据线与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引脚相连,而栅极线与薄膜晶体管栅极引脚相连。此外,由作为透明材料的ITO制成的像素电极形成在薄膜晶体管的漏极处。
当电信号分别施加到数据线和栅极线时,电信号被输入到相应的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引脚和栅极引脚。随着电信号输入到薄膜晶体管内,薄膜晶体管分别被导通或截止,导致形成像素所需的电信号输出到漏极。
滤色板273设置成面对薄膜晶体管板272。滤色板273具有由薄膜工艺形成的RGB像素以在光穿过滤色板173过程中呈现所需的颜色。滤色板273的表面涂覆有ITO制成的公共电极。
当电源施加到薄膜晶体管板272上的晶体管的栅极和源极以导通薄膜晶体管时,在像素电极和滤色板273的公共电极之间形成电场。该电场改变了注入薄膜晶体管板272和滤色板273之间的液晶的排列角,导致基于改变的排列角的光透射率也发生变化,以便给出所需的像素。
驱动信号和时标信号被施加到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线和数据线上,以便控制液晶的排列角及液晶在液晶显示板271内排列的时刻。
如图5所示,为柔性电路板之一的数据侧带载包278连接到液晶显示板271的信号源部分,以确定施加驱动信号的时刻。另一方面,栅极侧带载包274连接到液晶显示板的栅极部分以确定施加栅极驱动信号的时刻。
一旦接收到从液晶显示板271外侧输入的图像信号即分别向栅极线和数据线施加驱动信号的数据侧印刷电路板276和栅极侧印刷电路板275分别与液晶显示板271内用于数据线的数据侧带载包276和用于栅极线的栅极侧带载包274相接触。
信号源部分形成在数据侧印刷电路板276上以便接收来自诸如计算机等的信息处理装置(未示出)的图像信号,然后提供用于液晶显示板271的数据线的数据驱动信号。栅极部分形成在栅极侧印刷电路板275上,以便接收来自诸如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装置的图像信号,并提供用于液晶显示板271的栅极线的栅极驱动信号。
即,数据侧印刷电路板276和栅极侧印刷电路板275产生用于驱动液晶显示器的栅极驱动信号和数据信号,以及一组用于在可接收的时刻施加栅极驱动信号和数据信号的时标信号,从而通过栅极侧带载包274向液晶显示板271的栅极线施加栅极驱动信号,并通过数据侧带载包278向液晶显示板271的数据线提供数据信号。
背光组件250设置在显示单元270之下,以均匀地向显示单元270提供光线。背光组件250包括用于产生光线的灯单元260。
光导板252尺寸与显示单元270的液晶显示板271的一致,并放置在液晶显示板271下方,以便将从灯单元260发出的光导引向显示单元270,并同时改变光的路径。
同时,一组光学片253设置在光导板252上,以使从光导板252向液晶显示板271传输的光的亮度均匀。此外,在光导板252之下设置一光反射板251,以便将从光导板252泄漏出的光线反射到光导板252上,使光效率增大。
显示单元270和背光组件250通过用作容纳容器的模框231支撑。机壳240设置在显示单元270上以防止显示单元270与模框231分离,同时数据侧印刷电路板276和栅极侧印刷电路板275弯折到模框231的外侧并固定到模框231的后表面上。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模框和接地支架的组合结构。图7和8示出沿图6中的B1-B1线取得的液晶显示器的剖面图,而图9是示出图6所示的液晶显示器的导引突起235和接地支架233的透视图。
首先,参照图6,接地支架233结合到其中放置了液晶显示板271的模框231的一端,以便将弯向模框231的后表面并固定其上的数据侧印刷电路板276接地。具有所需尺寸的导引突起235形成在模框231的所述端上以与接地支架233相邻。此时,导引突起235与液晶显示板271的一端接触,而接地支架233与液晶显示板271的该端分隔开。
将参照图7到9描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
参照图7,模框231依次容纳光反射板251、光导板252和光学片253。显示单元270放置在光学片253上,从而与模框的端部局部叠置,而数据印刷电路板276弯向模框231的后表面并安装于其上。
导引突起235形成在模框231端部的上表面上,从而与液晶显示板271的一端接触,例如在本优选实施例中与滤色板273接触。剖面图中为字母C形的接地支架233结合到模框231的端部并以如下方式封闭该端部,即,接地支架233从模框231的上表面延伸到设置在模框231后表面上的数据侧印刷电路板276。也就是,接地支架233以从模框一端的上表面延伸到印刷电路板276的方式封闭模框的一端。接地支架233向模框231的后表面弯折的部分与数据侧印刷电路板276接触。显示单元270通过面对模框231并与之结合的顶部机壳240固定到模框231上。顶部机壳240的侧壁在模框231的一侧与接地支架233接触,以便与数据侧印刷电路板276电连接。
如果导引突起235和滤色板273之间的间隙比滤色板273与接地支架233的一端之间的间隙窄,导引突起235不会与液晶显示板271的滤色板273相接触是无关紧要的。
换句话说,如图8中附图标记W1和W2所示,优选地是导引突起235和液晶显示板271之间的间隙W1比接地支架233与液晶显示板271之间的间隙W2窄。根据接地支架233和导引突起235的结构,不是导引突起235,而是接地支架233可以与液晶显示板271紧密接触。这将在下面参照附图加以描述。
如上所述,当导引突起235邻近在模框231一端上的接地支架233并与液晶显示板271紧密接触,而不是接地支架233与液晶显示板271接触时,就有可能防止接地支架233变形,即使模框231由于施加于其上的力而弯曲。
换句话说,当力P1和P2在相反方向施加到模框231的两端时,模框231弯折到模框231和背光组件250之间出现间隙的程度。此时,当力P1和P2持续施加到模框231上时,液晶显示板271在与接地支架233接触之前首先与导引突起235接触。液晶显示板271被与模框231一体形成的导引突起235的支撑力朝向模框231的另一端D1推动到模框231的弯曲的程度,所述另一端D1与模框231的上述端部相对。于是,导引突起235可以防止接地支架233与液晶显示板271的薄膜晶体管板272或滤色板273相接触。结果,数据侧印刷电路板276通过接地支架233正常地接地到顶部机壳240上。
图10到12时示出图9所示的接地支架233和导引突起235的组合结构的视图。
参照图10,导引突起235形成在模框231一端的上表面上,以便防止接地支架233与液晶显示板271相接触。接地支架233结合到模框233的一端上以便将数据侧印刷电路板276接地到顶部机壳240。接地支架233具有在对应于模框231上的导引突起235的部分形成的凹陷233a,以便当其结合到模框231上时在凹陷233a内容纳导引突起235。
参照图11和12,模框231依次容纳光反射板251、光导板252以及光学片253。显示单元270放置在光学片253上,从而与模框231的端部局部叠置,而数据侧印刷电路板276弯向模框231的后表面,并安装于其上。
当剖面图中为字母C形形状的接地支架233结合到模框231的一端上时,形成在模框231一端的上表面上的导引突起235容纳在接地支架233的凹陷233a内。接地支架233以从模框231一端的上表面延伸到数据侧印刷电路板276的方式封闭模框231的一端。接地支架233弯向模框23 1后表面的部分与数据侧印刷电路板276接触。
如图11中附图标记W1和W2所示,优选地是,导引突起235和液晶显示板271之间的间隙W1比接地支架233与液晶显示板271之间的间隙W2窄。
如上所述,在接地支架233与模框231结合以使导引突起235容纳在接地支架233的凹陷233a内之后,当外力P1和P2在相反方向上施加到模框231的两端时,模框231被弯曲。此时,由于导引突起235容纳在接地支架233的凹陷233a内,所以液晶显示板271由于导引突起235的支撑力而不会与接地支架233物理接触,即使模框231被外力P1和P2明显弯曲的情况下。于是,导引突起235可以放置接地支架233与液晶显示板271的薄膜晶体管板273或滤色板273相接触。结果,数据侧印刷电路板276正常地通过接地支架233接地到顶部机壳240上。
图13到15示出图9所示的接地支架233和导引突起235的另外的结构。
参照图13,导引突起235形成在模框231一端的上表面上,以便防止接地支架233与液晶显示板271接触。接地支架233组合到模框231的一端上,以将数据侧印刷电路板276接地到顶部机壳240上。接地支架233具有在对应模框231上的导引突起235位置形成的通孔233b,以便在接地支架231结合到模框233上时将导引突起235容纳在通孔233b内。
参照图14和15,模框231依次容纳光反射板251、光导板252以及光学片253。显示单元270放置在光学片253上,而数据侧印刷电路板276弯向模框23 1的后表面并安装于其上。
当剖面图中具有字母C形状的接地支架233结合到模框231的一端上时,导引突起235容纳在接地支架233的通孔233b内。接地支架233安装到模框231的一端上,以便以从模框231一端的上表面延伸到数据侧印刷电路板276的方式封闭模框的该端部。接地支架233弯向模框231后表面的部分与数据侧印刷电路板276接触。
如图14中附图标记W1′和W2′所示,导引突起235与液晶显示板271之间的间隙W1′比接地支架233与液晶显示板271之间的间隙W2′宽。由于接地支架233在通孔233b内容纳一体形成在模框231上的导引突起235,所以接地支架233的一端局部地与液晶显示板271叠置。
在如上所述接地支架233而不是导引突起235放置在液晶显示板271附近的状态下,由于导引突起235容纳在接地支架233的通孔233b内,液晶显示板271不与接地支架233物理接触,即使模框231被施加于其上的外力P1和P2弯曲的情况下。于是,导引突起235可以防止接地支架233与液晶显示板271的薄膜晶体管板272或滤色板273相接触。结果,数据侧印刷电路板276正常地接地到顶部机壳240上。
同时,导引突起235可以不仅在模框231的一端,而且在其另一端上形成。
图16到18示出多个导引突起235形成于其上的模框231的示例。
参照图16,第一和第二导引突起235a和235b形成在模框231一端的上表面上,以便防止接地支架233与液晶显示板271电接触。第三和第四导引突起235c和235d形成在模框231所述一端的相对的另一端上表面上。接地支架233结合到模框231的一端上,以便将印刷电路板276接地到顶部机壳,如图16所示。
参照图17和18,剖视图中具有字母C形状的接地支架233结合到模框231的第一和第二导引突起235a和235b所形成的一端上,并封闭该端。接地支架弯向模框231后表面的部分与数据侧印刷电路板276相接触。显示单元270通过面对模框231并与之结合的顶部机壳240固定到模框231上。顶部机壳240的侧壁在模框231的一侧与接地支架233相接触,以便与印刷电路板276电连接。
如图17中附图标记W1和W2所示,第一和第二导引突起235a和235b与液晶显示板271之间的间隙W1比接地支架233与液晶显示板271之间的间隙W2窄。当导引突起235邻近在模框231一端上的接地支架233并与液晶显示板271更紧密地接触,而不是接地支架233与液晶显示板271相接触时,有可能防止接地支架233变形,即使在模框231如参照图6到9所述地被施加于其上的力弯曲的情况下。换句话说,当力P1和P2持续施加到模框231上时,液晶显示板271在与接地支架233相接触之前,首先与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导引突起235a、235b、235c和235d相接触。导引突起235可以防止接地支架233与液晶显示板271的薄膜晶体管板272或滤色板273相接触。
根据如上所述的液晶显示器,接地支架被结合到模框一端上以便将弯向模框后表面并安装于其上的印刷电路板接地到顶部机壳。导引突起形成在模框一端的上表面上以与接地支架相邻。导引突起与容放在模框中的液晶显示板之间的间隙比接地支架与液晶显示板之间的间隙窄。
于是,即使模框被施加其上的外力弯曲,液晶显示板首先与导引突起接触,并由于液晶显示板的运动被一体地形成于模框上的导引突起的支撑力限制,而不会向接地支架移动。结果,有可能防止将印刷电路板接地到顶部机壳上的接地支架变形并防止接地支架与液晶显示板电接触。
虽然已经描述了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应理解的是,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优选实施例,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如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髓和范围内可以作出各种变化和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一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单元;一用于容纳显示单元的模框;一安装到模框的后表面上,用于控制显示单元工作的印刷电路板;一与模框结合成与模框相对的顶部机壳,以导引显示单元的位置;及结合到模框第一端的接地装置,用于将印刷电路板接地到顶部机壳,其中,模框具有在接地装置所结合的端部的上表面形成的突起,以便防止显示单元与接地装置电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接地装置被设置以便以如下方式封闭模框的第一端,即,从形成突起的上表面延伸到印刷电路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显示单元和突起之间的间隙比显示单元和接地装置之间的间隙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还包括形成在相对模框第一端的第二端的上表面上的突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至少一个突起形成在模框的第一和第二端二者的上表面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该突起固定显示单元相对模框的位置,从而防止显示单元移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接地装置具有在其对应该突起的位置处形成的通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随着突起插入到接地装置的通孔中,接地装置结合到模框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显示单元与接地装置之间的间隙比突起与显示单元之间的间隙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接地装置具有在其对应突起的位置处形成的凹陷区域,该凹陷区域具有指向显示单元的开口。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随着突起插入到所述凹陷区域,接地装置与模框相结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防止接地支架与显示单元电接触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接地支架结合到模框的一端以将印刷电路板接地到顶部机壳上。导引突起形成在模框的一端以便被设置在接地支架附近。导引突起与液晶显示板之间的间隙比液晶显示板与接地支架之间的间隙窄,从而,即使模框被外力弯曲,也有可能防止接地支架变形并与液晶显示板电接触。
文档编号G02F1/13GK1383059SQ0113240
公开日2002年12月4日 申请日期2001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01年4月26日
发明者金兑俊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