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元件的场序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3385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采用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元件的场序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场序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其采用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元件,并通过显示单一颜色的多个场的合成而显示1个彩色图像。
背景技术
把TFT作为有源元件的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元件在按照夹持液晶层的方式对置的第1和第2的一对基板中的第1基板的内面设置有多个像素电极,该多个像素电极呈矩阵状排列;多个薄膜晶体管,该多个薄膜晶体管分别与上述多个像素电极连接;多个栅极线,该多个栅极线向上述多个薄膜晶体管供给栅极信号;多个数据线,该多个数据线向上述多个薄膜晶体管供给数据信号;在与第2基板的内面上设置有对置电极,上述TFT由下述叠层膜形成,该叠层膜包括栅极、栅极绝缘膜、i型半导体膜、阻挡绝缘膜、n型半导体膜、源极、漏极、以及罩面绝缘膜。
在上述液晶显示元件中,在其中一个基板上散布有颗粒状的间隔件,该颗粒状的间隔件夹持于一对基板之间,基板间距按照下述方式规定,该方式为上述多个像素电极与上述对置电极相互对置的多个像素部的液晶层的厚度在4~5μm的范围内。
但是,由于散布在上述基板上的颗粒状的间隔件还分布于像素部的内部,故从与上述颗粒状的间隔件相对应的部分产生漏光,不仅使液晶显示元件的显示的对比度降低,而且难于均匀地规定基板间距,这样多个像素部的液晶层厚度是不均匀的,产生显示不均匀。
最近,人们提出了下述场序型(field sequentia1)的显示装置,其将用于显示1个彩色图像的1帧划分为多个场,针对每个场,在上述液晶显示元件中依次显示多种颜色,通过上述多种颜色的每种颜色的显示的合成,显示1个彩色图像。
在该场序型的显示装置中,采用使用有源元件的有源矩阵型的液晶显示元件。另外,由于在该液晶显示元件中,通过分别显示红、绿、蓝这3种颜色的3个场,构成形成1个图像的1帧,故用于显示1个颜色的1帧为1帧的1/3,将1个场的必须与1个颜色相对应的数据信号写入上述液晶显示元件中,接着进行显示,对于上述液晶显示元件,要求高速响应特性,为此,像素部的液晶层的厚度必须小到比如1.5μm的程度。
但是,在上述过去的有源矩阵型的液晶显示元件中,难于较小地并且均匀地形成像素部的液晶层的厚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场序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其采用具有极薄的并且均匀的液晶层厚度的有源矩阵型的液晶显示元件。在本发明所采用的液晶显示元件中,通过在有源矩阵型的液晶显示元件中的对置的基板之间设置多个柱状间隔件,该多个柱状间隔件通过树脂膜的布图处理而形成,其用于规定上述一对基板之间的液晶层的厚度,这样可使像素部的液晶层的厚度较薄并且均匀,其数值在1.475~2.2μm的范围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1方面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包括液晶显示元件,该液晶显示元件具有一对基板,该对基板相互对置地设置;至少1个共用电极,该至少1个共用电极形成于上述一对基板中的相互面对的内面的其中一个上;多个像素电极,该多个像素电极形成于上述一对基板中的相互面对的内面中的另一个上,用于与上述共用电极对置的区域形成各像素区域;多个有源元件,该多个有源元件分别对应于上述多个像素电极设置于上述一对基板中相互面对的内面的另一个上,向上述像素电极供给与像素数据相对应的数据信号;液晶层,该液晶层介于上述一对基板之间;及多个柱状间隔件,该多个柱状间隔件通过树脂膜的布图处理形成于上述一对基板中的面对的内面的任何一个上,该多个柱状间隔件用于决定上述一对基板之间的液晶层的厚度,该液晶显示元件对应于外加于上述像素电极与上述共用电极之间的电压、对上述各像素区域的光的透射进行控制;光源,该光源设置于上述液晶显示元件的观看侧的相反侧,有选择地产生不同的多种颜色的光,将其朝向上述各像素区域射出;及控制器,该控制器通过从上述有源元件,向上述像素电极,供给与上述光源所发出的颜色的1个相对应的1个颜色的图像数据所对应的数据信号,在上述液晶显示元件中的各像素电极与共用电极之间,外加与上述图像数据相对应的电压,对上述液晶显示元件中的各像素区域的光透射进行控制,同时使上述光源发出上述图像数据的颜色的光,将其射出到上述液晶显示元件的各像素区域。
如果采用该第1方面的液晶显示装置,由于可减小像素部的液晶厚度,故可以高速使液晶分子响应,由于可使液晶显示元件的整体范围保持均匀,故可进行没有亮度不均匀的优良的显示。
在本发明中,液晶显示元件的液晶层采用下述均匀取向的液晶,其中在上述一对对置的基板之间,液晶分子的分子长轴沿1个方向对齐而不扭转地排列。
另外,最好上述液晶显示元件的液晶层的厚度在1.475~2.2μm的范围内。
此外,上述柱状间隔件由下述感光性树脂形成,该感光性树脂是通过光刻法,对形成上述一对基板中的面对的任何一个面上的感光性树脂膜进行布图处理而形成的,上述柱状间隔件设置于形成有上述液晶显示元件中的像素区域与有源元件的区域以外的对置的一对基板之间。上述柱状间隔件也可形成于上述一对基板中的设置有像素电极与有源元件的基板的内面上,还可形成于上述一对基板中的设置有上述共用电极的基板的内面上。
还有,最好在上述一对基板中的设置有上述共用电极的基板的内面上形成有对上述像素区域以外的区域进行挡光的挡光膜,上述柱状间隔件形成于上述基板的内面上的上述挡光膜与共用电极上,此外,最好上述柱状间隔件按照一对一的对应形成于上述有源元件上。
另外,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元件中,在具有上述柱状间隔件并且上述一对基板中的与形成有上述柱状间隔件的第1基板对置的第2基板中的、与上述柱状间隔件相对应的部分还形成有间隔件支承部,该间隔件支承部从上述第2基板面突出,与上述柱状间隔件接触。象这样,由于在第2基板面上形成间隔件支承部,故在不形成构成上述柱状间隔件用的树脂膜的膜厚不均匀这样的极厚的膜或极薄的膜厚的情况下,可形成适当的膜厚,由此使由该柱状间隔件规定的基板间距均匀,可减小上述多个像素电极与对置电极相互相对的多个像素部的液晶层的厚度。
由此,如果采用该液晶显示元件,则可减小像素部的液晶层的厚度,加快响应速度,并且以均匀的高度形成上述多个柱状间隔件,使多个像素部的液晶层厚度一致,获得没有显示不均匀的良好的显示品质。
在该液晶显示元件中,上述柱状间隔件形成于上述一对基板中的设置有上述共用电极的第1基板的内面上;上述间隔件支承部通过下述叠层膜形成于上述一对基板中的设置有上述像素电极与上述有源元件的第2基板的内面上,该叠层膜包括有源元件的栅极绝缘膜、延伸有源极或漏极中的1个的延长电极部、以及覆盖上述有源元件的罩面膜,另外,上述间隔件支承部由除了有源元件的i-Si膜、n-Si膜、以及阻挡层以外的膜的叠层膜形成。同样在此场合,上述液晶显示元件的层厚适合在1.475~2.2μm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第2方面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液晶显示元件,该液晶显示元件具有成对的第1和第2基板,该成对的第1和第2基板相互对置地设置;至少1个共用电极,该至少1个共用电极形成于上述第1基板中的与第2基板面对的内面的上;多个像素电极,该多个像素电极形成于上述第2基板中的与第1基板面对的内面上,用于与上述共用电极对置的区域形成各像素区域;多个有源元件,该多个有源元件分别对应于上述多个像素电极设置于上述第2基板的内面上,向上述像素电极供给与像素数据相对应的数据信号;液晶层,该液晶层介于上述第1和第2基板之间;多个柱状间隔件,该多个柱状间隔件通过形成树脂膜的布图处理形成于上述第1和第2基板中的内面的任何一个上,该多个柱状间隔件用于决定上述第1和第2基板之间的液晶层的厚度;及多个间隔件支承部,该多个间隔件支承部按照从上述第2基板面突出的方式形成于与上述柱状间隔件相对应的部分,上述多个间隔件分别与该多个间隔件支承部相接触;上述液晶显示元件对应于外加于上述像素电极与上述共用电极之间的电压,对上述各像素区域的光的透射进行控制;光源,该光源设置于上述液晶显示元件的观看侧的相反侧,有选择地产生不同的多种颜色的光,将其朝向上述各像素区域射出;及驱动器,该驱动器通过从上述有源元件向上述像素电极供给与上述光源所发出的中的多个颜色中的1个相对应的1个颜色的图像数据所对应的数据信号,在上述液晶显示元件中的各像素电极与共用电极之间外加与上述图像数据相对应的电压,对上述液晶显示元件中的各像素区域的光透射进行控制,同时使上述光源发出上述图像数据的颜色的光,将其射出到上述液晶显示元件的各像素区域。
在第2方面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在液晶显示元件中的对置设置的第1、第2基板中的第2基板面上形成与柱状间隔件相对应的间隔件支承部,故没有在用于形成上述柱状间隔件的树脂膜的膜厚不均匀这样的极厚的膜或极薄的膜的情况,可形成适合的厚度的膜,由此,使由该柱状间隔件规定的基板间距一致,可减小上述多个像素电极与对置电极相互对置的多个像素部的液晶层厚度,加快响应速度,并且以均匀的高度形成上述多个柱状间隔件,使多个像素部的液晶层厚度均匀,可获得没有显示不均匀的良好的显示品质。
本发明所采用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层厚适合在1.475~2.2μm的范围内。
另外,上述柱状间隔件设置于形成有上述液晶显示元件的像素区域和有源元件的区域之外的第1基板和第2基板之间。另一方面,最好,上述间隔件支承部通过下述叠层膜形成于上述第2基板的内面上,该叠层膜包括有源元件的栅极绝缘膜,延长源极或漏极中的1个的延长电极部,以及覆盖上述有源元件的罩面膜,通过该方案,可采用上述TFT的形成步骤,同时形成上述间隔件支承部,可减小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成本。
此外,最好上述液晶显示元件的液晶层由下述均匀取向的液晶形成,该液晶在上述第1基板及第2基板之间,液晶分子的分子长轴沿1个方向对齐而不扭转地排列。
本发明的第3方面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液晶显示元件,该液晶显示元件具有成对的第1和第2基板,该对第1和第2基板相互对置地设置;至少1个共用电极,该至少1个共用电极形成于上述第1基板中的与第2基板面对的内面的上;多个像素电极,该多个像素电极形成于上述第2基板中的与第1基板面对的内面上,用于与上述共用电极对置的区域用于相应的像素区域;多个写入用有源元件,该多个写入用有源元件分别对应于上述多个像素电极设置于上述第2基板的内面上,向上述像素电极供给与像素数据相对应的数据信号;多个复位用有源元件,该多个复位用有源元件分别对应于上述多个像素电极设置于上述第2基板的内面上,向上述像素电极供给复位信号;液晶层,该液晶层介于上述第1和第2基板之间;多个柱状间隔件,该多个柱状间隔件通过形成树脂膜的布图处理形成于上述第1和第2基板中的内面的任何一个上,该多个柱状间隔件用于决定上述第1和第2基板之间的液晶层的厚度;间隔件支承部,该间隔件支承部按照从上述第2基板面突出的方式形成于与上述柱状间隔件相对应的部分,上述间隔件与该间隔件支承部相接触;上述液晶显示元件对应于外加于上述像素电极与上述共用电极之间的电压,对上述各像素区域的光的透射进行控制;光源,该光源设置于上述液晶显示元件的观看侧的相反侧,有选择地产生不同的多种颜色的光,将其朝向上述各像素区域射出;驱动器,该驱动器通过从上述复位用有源元件向上述像素电极供给与复位信号,在上述液晶显示元件中的各像素电极与共用电极之间外加复位电压,然后通过从上述写入用有源元件供给与上述光源所发出的颜色的1个相对应的1个颜色的图像数据所对应的数据信号,在上述各像素电极和共用电极之间外加写入电压,对上述液晶显示元件中的各像素区域的光透射进行控制,同时使上述光源发出上述图像数据的颜色的光,将其射出到上述液晶显示元件的各像素区域。
在第3方面的显示装置中,由于在液晶显示元件中的对置设置的第1、第2基板中的第2基板面上形成与柱状间隔件相对应的间隔件支承部,故没有在用于形成上述柱状间隔件的树脂膜的膜厚不均匀这样的极厚的膜或极薄的膜的情况,可形成适合的厚度的膜,由此使由该柱状间隔件规定的基板间距一致,可减小上述多个像素电极与对置电极相互对置的多个像素部的液晶层厚度,加快响应速度,并且以均匀的高度形成上述多个柱状间隔件,使多个像素部的液晶层厚度均匀,可获得没有显示不均匀的良好的显示品质,由于具有复位用有源元件,故可使各像素的复位动作独立于写入动作而进行,适合于高速响应的驱动简单并且容易。
在该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液晶显示元件中,最好上述间隔件支承部分别设置于上述第2基板的内面中的上述写入用有源元件的侧面,以及上述复位用有源元件的侧面,上述柱状间隔件设置于与上述第1基板和第2基板之间的分别与上述间隔件支承部相对应的位置。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性结构的透视图。
图2为以放大方式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的一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图3为沿图2中的III-III线剖开的液晶显示元件的放大剖视图。
图4为沿图2中的IV-IV线剖开的液晶显示元件的放大剖视图。
图5为表示第1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的方框图。
图6为表示第1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7为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所采用的液晶显示元件的一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为场序型液晶显示装置,象图1所示的那样,其由下述部分构成,即包括有源矩阵型的液晶显示元件10,该液晶显示元件10具有呈矩阵状排列的多个像素,对应于外加于各像素的电极上的电压,对该像素的光透射进行控制;照明器40,该照明器40设置于与该液晶显示元件10的观察侧相反的一侧,其包括导光片41以及设置于该导光片41的一端、发出红R、绿G、蓝B的各色的光的相应颜色的光源42r、42g、42b,通过上述导光片41将来自相应颜色的光源42r、42g、42b的光均匀地送向液晶显示元件10的整个表面,对上述液晶显示元件10进行照明。
本实施例的场序型液晶显示装置所采用的有源矩阵型的液晶显示元件10象图2~4所示的那样,在夹持液晶层36而对置的第1和第2透明基板11、31中的图3和图4中底侧的第1基板(下面将其称为后侧基板)11的内面设置有呈矩阵状排列的多个像素电极12;分别与上述多个像素电极12连接的多个TFT13;向上述多个TFT13供给栅极信号的多个栅极线14;向上述多个TFT13供给数据信号的多个数据线14,在图3和图4中的顶侧的第2基板(在下面将其称为前侧基板)31的内面设置有对置电极32。
首先,对上述后侧基板11进行描述。上述多个像素电极12按照沿行方向(图2中的左右方向)和列方向(图2中的上下方向)呈矩阵状排列的方式设置,上述多个栅极线14针对每个像素电极行沿其一侧(图2中的左侧)形成,上述多个数据线15针对每个像素电极列沿其一侧(图2中的底侧)形成。
另外,上述后侧基板11在其左右侧边中任何一个与上下侧边中的一个侧边具有在前侧基板2的外侧伸出的端子排列部(图中未示出),上述多个栅极线14的一端以及上述多个数据线15的一端在上述端子排列部引出,在该端部形成行驱动器和和列驱动器的连接端子。
上述多个TFT13象图3和图4所示的那样由下述叠层膜构成,该叠层膜包括栅极16,该栅极16形成于后侧基板11的基板面上;栅极绝缘膜17,该栅极绝缘膜覆17盖上述栅极16;i型半导体膜18,该i型半导体膜18与上述栅极16对置地形成在上述栅极绝缘膜上;阻挡绝缘膜19,该阻挡绝缘膜19形成于构成i型半导体膜18的沟道区域的中间部上;源极21和漏极22,该源极21和漏极22通过n型半导体膜20形成于上述i型半导体膜18的两侧部上;罩面绝缘膜23,该罩面绝缘膜23形成于该源极21和漏极22上。
此外,图3表示上述源极21和漏极22采用单层膜的场合,该源极21和漏极22由作为与上述n型半导体膜20的接触层的铬层以及形成于其上的铝系合金膜形成。
还有,上述多个栅极线14通过低电阻的铝系合金膜形成于后侧基板11的基板面上,上述TFT13的栅极16与上述栅极线14形成一体。
上述TFT13的栅极绝缘膜17设置于后侧基板11的内面的整体范围内,上述多个栅极线14由上述栅极绝缘膜17覆盖。
在本实施例的场序型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显示1个彩色图像的1帧由比如显示红、绿、蓝的3种颜色的单元色的3个场构成,针对显示1个单元色的1帧,在液晶显示元件的各像素中写入上述1个单元色的图像数据,故写入期间极短。另外,因液晶层d较小,由上述像素电极12设置于前侧基板31的内面上的对置电极32和其间的液晶层35形成的像素容量较大。由此,在本实施例中,象图3所示的那样,上述栅极线14中的与各像素电极12相对应的部分形成上述TFT13的栅极16,并且上述i型半导体膜18与n型半导体膜20和源极、漏极21、22沿上述栅极线14的长度方向按照较长的横向尺寸形成,由此形成沟道宽度W较大的TFT13,使电流的允许量增加,可充分对较大的像素容量进行由数据线15供给的数据信号相对应的电荷的充电处理。
另一方面,上述多个数据线15通过与上述TFT的源极、漏极21、22相同的金属膜(铬膜与形成于其上的铝系合金膜的叠层膜)形成于上述栅极绝缘膜17上,上述TFT13中的漏极22与上述数据线15成一体形成。
此外,上述像素电极12通过ITO膜等的透明导电膜形成于上述栅极绝缘膜17上,上述TFT13的源极21与该像素电极12的缘部连接。
还有,上述TFT13中的罩面绝缘膜23设置于上述后侧基板11的整个内面上,上述多个数据线15由上述罩面绝缘膜23覆盖。
再有,在上述罩面绝缘膜23上,在分别与前述的多个像素电极12相对应的部分开设有开口,此外,形成于上述多个栅极线14的端部的图中未示出的连接端子因在其上的罩面绝缘膜23与栅极绝缘膜17上开设开口而露出,形成于上述多个数据线15的端部的图中未示出的连接端子因在其上的罩面绝缘膜23上开设开口而露出。
另外,在上述后侧基板11的内面,象图2和图4所示的那样,按照避开上述多个像素电极12和TFT13的方式,由下述叠层膜形成的多个间隔件支承部24以规定间距设置,该下述叠层膜指形成上述TFT13的叠层膜中的除了i型半导体膜18与阻挡绝缘膜19和n型半导体膜20以外的其它的膜的叠层膜。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间隔件支承部24分别位于上述多个TFT13的侧面,其按照与上述TFT13的排列间距相同的间距设置,该间隔件支承部24由下述部分构成,该下述部分包括成整体形成有上述TFT13的栅极16的栅极线14;上述栅极绝缘膜17;延长电极22a,该延长电极22a为从上述TFT13的源极21和漏极22中的任何一个,比如从漏极22延伸到上述栅极线14上的部分;上述罩面绝缘膜23。
此外,在上述后侧基板11中的与液晶层接触的面上,在上述多个像素电极12呈矩阵状排列的显示区域的全部范围设置有由聚酰亚胺等形成的取向膜25。
下面对前侧基板31进行描述,在该前侧基板31的内面上,象图3和图4所示的那样,设置有与上述多个像素电极12对置的对置电极32以及与上述多个像素电极12之间的区域相对应的挡光膜33。
上述挡光膜33为分别在上述多个像素电极12相对应的区域开设有开口的格子状膜,在图中,给出的是挡光膜33为单层膜的场合,但是,该挡光膜33由形成于前侧基板31的基板面上的氧化铬膜以及形成于其上的铬膜形成。
另外,上述对置电极32由ITO膜等的透明导电膜形成,该对置电极32覆盖上述挡光膜33,并由位于上述显示区域的全部范围的一个膜状形成。
此外,在上述前侧基板31的内面上,象图3和图4所示的那样,设置有多个柱状间隔件34,该多个柱状间隔件34用于规定一对基板11、31的间距,分别与在设置于上述后侧基板11的内面上的多个间隔件支承部24相对应,该多个柱状间隔件34形成于设置于前侧基板31的内面上的挡光膜33和对置电极32的叠层膜上。
上述多个柱状间隔件34通过下述方式形成,该方式为在前侧基板31的内面形成上述挡光膜33和对置电极32后,在上述前侧基板31的内面上,通过旋转涂敷法,按照与上述柱状间隔件34的高度相对应的膜厚涂敷由比如光刻胶形成的树脂材料,通过摄影法,对该树脂膜进行布图处理。
还有,在上述前侧基板31中的与液晶层相接触的面上,在上述显示区域的全部范围,设置由聚酰亚胺等形成的取向膜35,上述柱状间隔件34由上述取向膜35覆盖。
此外,通过使设置于上述基板31的内面上的多个柱状间隔件34,借助按照覆盖该柱状间隔件34的方式设置的取向膜35,与设置于后侧基板11的内面上的多个间隔件支承部24上的取向膜25的面接触,通过这些柱状间隔件34限定基板间距(一对基板11、31的基板面间的间距)do,通过包围上述显示区域的图中未示出的框状密封件,将该上述一对基板11、31接合。
还有,在设置于上述前侧基板31的内面的对置电极32上形成有引出到与上述框状密封件相对应的部分或该框状密封件的外侧的多个交叉连接部,在上述后侧基板11的内面设置有交叉电极和对置电极用端子,该交叉电极与上述对置电极32中的多个交叉连接部相对应,该对置电极用端子从该交叉电极引出到端正排列部,上述对置电极32的交叉连接部通过设置于上述框状密封件内或其外侧的导电性交叉件,与上述交叉电极连接,虽然这一点在图中未示出。
再有,在上述框状密封件上设置有按照使密封件局部地缺少而形成的液晶注入口,上述液晶层36按照下述方式形成,该方式为在从上述一对基板11、31之间的框状密封件围绕的区域,从上述液晶注入口通过真空注入法注入液晶,上述液晶注入口在上述液晶的注入后,通过密封树脂密封,虽然这一点在图中未示出。
在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比如为沿一个方向使上述液晶层36的液晶分子均匀取向的均匀取向型液晶显示元件,分别在上述一对基板11、31的外面设置有偏振片,在任何一个基板与该基板侧的偏振片之间设置有相位片,该相位片用于提高显示的对比度,并且扩大视角。
在该液晶显示元件中,由于用于规定一对基板11、31的间距do的多个柱状间隔件34设置于避开上述多个像素电极12和对置电极32相互对置的多个像素部的位置,故在上述像素部不产生漏光。
另外,在该液晶显示元件中,由于在后侧基板11的内面,按照避开像素电极12和TFT13的方式,以规定间距(在本实施例中,与TFT13的排列间距相同的间距)设置由下述叠层膜形成的多个间隔件支承部24,该叠层膜指形成上述TFT13的叠层膜中的除了i型半导体膜18和阻挡绝缘膜19与n型半导体膜20以外的其它的膜的叠层膜,在前侧基板31的内面上使用于规定一对基板11、31的间距的多个柱状间隔件34分别对应于上述多个间隔件支承部24而设置,故即使在上述柱状间隔件34的高度不是极小的情况下,仍可减小由该柱状间隔件34规定的基板间距do,可减小上述多个像素电极12与对置电极32相互对置的多个像素部的液晶层厚d。
在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中,上述数据线14和栅极16的膜厚为0.23μm,栅极绝缘膜17的膜厚为0.25μm,i型半导体膜18的膜厚为0.025μm,阻挡绝缘膜19的膜厚为0.10μm,n型半导体膜20的膜厚为0.025μm,源极、漏极21、22的膜厚为0.425μm,罩面绝缘膜23的膜厚为0.20μm,像素电极12的膜厚为0.05μm,挡光膜33的膜厚为0.17μm,对置电极32的膜厚为0.14μm,取向膜25、35的膜厚均设定在0.05μm。
于是,为了使上述像素部的液晶层厚为比如1.5μm,可按照能够将上述基板间距do规定在2.04μm的高度而形成上述柱状间隔件34。
在上述液晶显示元件中,由于上述间隔件支承部24由下述叠层膜形成,该叠层膜指形成上述TFT12的叠层膜中的除了i型半导体膜18和阻挡绝缘膜19与n型半导体膜20以外的其它的膜的叠层膜,故上述间隔件支承部24的高度可比上述TFT13的高度小上述i型半导体膜18和阻挡绝缘膜19与n型半导体膜20的膜厚的总值。
由于上述TFT13的高度(栅极16,栅极绝缘膜17,i型半导体膜18,阻挡绝缘膜19与n型半导体膜20和源极、漏极21、22与罩面绝缘膜23的膜厚的总值)为1.255μm,上述i型半导体膜18和阻挡绝缘膜19与n型半导体膜20的膜厚的总值为0.15μm,故上述间隔件支承部的高度为1.105μm。
于是,象上述那样,将基板间距do规定为2.04μm,使液晶层厚d为1.5μm所必需的柱状间隔件34的高度为0.525μm。
另一方面,柱状间隔件34象上述那样通过下述方式形成,该方式为在上述基板31的内面上,通过旋转涂敷法按照与上述柱状间隔件34的高度相对应的膜厚涂敷比如光刻胶形成的树脂材料,通过摄影法对该树脂膜进行布图处理。
在此场合,上述树脂材料的涂敷厚度是通过对应于上述树脂材料的粘性调整基板31的旋转速度与旋转时间而控制的,但是,可高精度地对上述树脂材料的涂敷厚度进行控制的涂敷厚度值在0.5~2.0μm的范围内,如果涂敷厚度大于或小于该范围,则涂敷厚度产生不均匀,通过对树脂膜进行布图处理而形成的柱状间隔件34的高度产生误差。
但是,在该液晶显示元件中,由于将基板间距do规定为2.04μm,使液晶层厚d为1.5μm所必需的柱状间隔件34的高度为0.525μm,故上述树脂材料的涂敷厚度可在能够对此厚度进行高精度控制的0.5~2.0μm的范围内,于是,可按照均匀的厚度涂敷上述树脂材料,可按照均匀的高度形成上述多个柱状间隔件34。
由此,如果采用该液晶显示元件,则可减小上述像素部的液晶层厚d、加快响应速度,并以均匀高度形成上述多个柱状间隔件34,使多个像素部的液晶层厚d均匀,获得没有显示不均匀的良好显示品质。
另外,上述液晶层厚d不限于上述的1.5μm,通过在能够高精度地对上述树脂材料的涂敷厚度进行控制的0.5~2.0μμm的范围内选择上述柱状间隔件34的高度,可在1.475μm(柱状间隔件34的高度为0.5μm时的液晶层厚)~2.975μm(柱状间隔件34的高度为2.0μm时的液晶层厚)的范围内任意地设定上述液晶层厚。
但是,最好上述液晶层厚d在1.475~2.2μm的范围内,由于该液晶层厚d在此范围内,故可充分地加快响应速度。此场合的柱状间隔件34的高度在0.5~1.2μm的范围内。
另外,特别是最好上述液晶层厚在1.475~1.625μm范围内,通过使该液晶层厚d为这样的值,则可进一步加快响应速度。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上述柱状间隔件支承部24由栅极线14、栅极绝缘膜17、延长电极22a、罩面绝缘膜23形成,该延长电极22a从TFT13的漏极22在上述栅极线14上的部分延伸,故可采用上述TFT13的形成步骤,同时形成上述间隔件支承部24,于是,可减小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成本。
还有,在本实施例中,使TFT13的漏极22在栅极线14上的部分延伸,形成上述延长电极22a,但是该延长电极也可按照使上述TFT13的源极21在栅极线14上的部分延伸的方式形成。
上述的场序型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图5所示的驱动电路驱动。即,该驱动电路由下述部分构成,该下述部分包括数据转换部51,该数据转换部51将从外部供给的图像数据转换为红色、绿色以及蓝色的相应的R、G、B图像数据以及控制信号;图像存储器52,该图像存储器52分别存储已转换的R、G、B图像数据;缓冲器53,从图像存储器52读出的R、G、B图像数据供给该缓冲器53,该缓冲器53将R、G、B图像数据作为系列图像数据输出;列驱动器54,该列驱动器54接收从上述缓冲器53输出的R、G、B图像数据,将与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数据信号供给液晶显示装置10中的各数据线;行驱动器55,该行驱动器55将用于依次对各栅极线14进行扫描的栅极信号供给上述液晶显示元件10中的各栅极线14;照明控制部56,该照明控制部56驱动照明器40;控制部57,该控制部57根据从上述数据转换部51供给的控制信号进行上述图像存储器52的写入和读出、并控制上述缓冲器53、上述行驱动器55、列驱动器54以及照明控制部56的动作。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场序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动作进行描述。图6表示供给液晶显示元件10中的各栅极线14的栅极信号,R、G、B的各光源42r、42g、42b的照亮时刻,G1、G2、…Gn表示供给各栅极线14的栅极信号。
场序型液晶显示装置象图6所示的那样,每1/60“秒”显示1帧量的图像,对应于该速度依次供给图像数据,针对将1帧分为3个部分的1/180“秒”的每1个场,显示R、G、B的各种颜色的图像。
在图6中,从外部供给的1帧量的图像数据供给数据转换电路51,转换为R、G、B各图像数据的各颜色的图像数据按照来自控制部57的写入信号、作为R、G、B的各图像数据存储于图像存储器52中。已存储的各种颜色的图像数据按照来自控制部57的读取信号,在将1帧分为3个部分的1/180秒的R场期间,读出R图像数据,接着依次在G场期间读出G图像数据,然后,在B场期间读出B图像数据,将其送向缓冲器53,该缓冲器53将从图像存储器52依次读出的R、G、B的各图像数据作为系列的各种颜色的图像数据,供给液晶显示元件10的列驱动器54。该列驱动器54对应于来自控制部57的控制信号,从上述R、G、B的各图像数据生成供给液晶显示元件10的各像素电极的数据信号,针对每个场,将该数据信号供给上述液晶显示元件10的数据线15。
行驱动器55对应于来自控制部57的控制信号发生栅极信号,该栅极信号用于针对每个场合依次对液晶显示元件10的各栅极线14进行扫描,将该栅极信号供给上述栅极线14。
照明控制部56由控制部57控制,其按照下述方式进行控制,该方式为在设置于照明器40上的发出R、G、B的各颜色的光的光源42r、42g、42b中,与各颜色的场相对应的颜色的光源实现照明。
在上述液晶显示元件10中,象图6所示的那样,在作为用于显示1个图像的1帧的1/3的R场的初始的复位期间,选择全部的栅极线14,从数据线15供给复位信号,在全部的像素电极上外加复位信号。接着,在写入期间,从G1到Gn依次选择各栅极线14,从数据线15供给与这些栅极线14的选择相对应的红色的R数据信号,在各像素电极中写入数据信号。在于全部的像素中写入了数据的写入期间后的照亮期间,使照明器中的红色的R光源42r照亮,显示红色的R图像。
在下一G场,与上述R场相同,首先在复位期间对全部的像素电极写入复位信号,然后在写入期间将绿色的G数据信号写入各像素电极中,接着在照明期间使照明器的绿色的G光源42a照亮,显示绿色的G图像。
同样在B场,首先在复位期间对全部的像素电极写入复位信号,然后在写入期间将蓝色的B数据信号写入各像素电极中,接着在照明期间使照明器的绿色的B光源42b照亮,显示蓝色的B图像。
象这样,通过针对R场、G场、B场的各种颜色的场,依次显示与R、G、B的各颜色成分相对应的图像,相应的R、G、B颜色成分的3个场的显示从人的视觉方面来说,因残留图像现象而合成,看作1帧的彩色图像。
图7为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所采用的液晶显示元件10的第1基板(后侧基板)11的一部分的平面图,该液晶显示元件10也为场序型液晶显示装置所采用的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元件。
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10包括多个复位用TFT13R,该多个复位用TFT13R用于针对每个显示1个单元色的1场,将全部的像素部的写入状态复位;多个复位用栅极线14R,该多个复位用栅极线14R用于将栅极信号供给上述多个复位用TFT13R;多个复位用数据线15R,该多个复位用数据线15R将复位信号供给上述多个复位用TFT13R,上述复位用TFT13R与栅极线14R和数据线15R相对像素电极12设置于写入用的TFT13与栅极线14和数据线15的相反侧。
另外,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包括复位用的TFT13R与栅极线14R和数据线15R,而由于其它的组成与上述的第1实施例相同,故重复的说明采用同一标号,省略对其的描述。
在上述多个复位用的TFT13R中,其叠层结构与写入用TFT13相同,平面形状保持对称,该多个复位用的TFT13R由下述部分形成的叠层膜形成,该下述部分包括形成于后侧基板11的基板面上的栅极16R;与写入用TFT13共用的栅极绝缘膜17;i型半导体膜18R,该i型半导体膜18R按照与上述栅极16R对置的方式,形成于上述栅极绝缘膜17上;阻挡绝缘膜19R,该阻挡绝缘膜19R形成于构成上述i型半导体膜18R的沟道区域的中间部上;源极21R和漏极22R,该源极21R和漏极22R按照夹设n型半导体膜20R的方式形成于上述i型半导体膜18R的两侧部上;与上述写入用TFT13共用的罩面绝缘膜23。
此外,上述多个复位用栅极线14R通过与写入用的栅极线14相同的金属膜(铝系合金膜)形成于后侧基板11的基板面上,上述复位用TFT13R中的栅极电极16R与上述复位用栅极线14R成整体形成。
还有,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复位用栅极线14R中的各像素电极12相对应的部分构成上述复位用TFT13R的栅极16R,并且沿上述复位用栅极线14R的长度方向以较长的横向尺寸的方式形成上述i型半导体膜18R和n型半导体膜20R以及源极、漏极21R、22R,由此,复位用TFT13R均形成与写入用TFT13相同的沟道宽度较大的TFT。
另一方面,上述多个复位用数据线15R通过下述金属膜(铬膜与形成于其上的铝系合金膜的叠层膜)形成于上述栅极绝缘膜17上,该金属膜与写入用TFT13、13R的源极、漏极21、21R、22、22R相同,上述复位用TFT13R中的漏极22R与上述复位用数据线13R成整体形成,上述复位用TFT13R中的漏极21R与上述像素电极12中的连接有写入用TFT13的源极21的缘部相反的一侧的缘部连接。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下述叠层膜形成的多个间隔件支承部24以下述间距设置于上述后侧基板11的内面,该下述叠层膜指形成上述写入用和复位用TFT13、13R的叠层膜中的除了i型半导体膜18R与阻挡绝缘膜19R和n型半导体膜20以外的其它的膜的叠层膜,该多个间隔件支承部24分别定位于多个写入用TFT13的侧面以及多个复位用TFT13R的侧面,该下述间距与上述写入用和复位用TFT13、13R的排列间距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写入用TFT13的侧面的间隔件支承部24,上述复位用TFT13R的侧面的间隔件支承部24分别由下述部分形成,该下述部分包括上述写入用和复位用栅极线14、14R;栅极绝缘膜17;延长电极22Ra,该延长电极22Ra分别从上述写入用和复位用TFT13、1 3R的漏极22在上述写入用和复位用栅极线13,13R上的部分延伸;罩面绝缘膜232。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相对像素电极12,写入用TFT13靠近写入用数据线15一侧设置,复位用TFT13R靠近复位用数据线15R一侧设置,由此,上述写入用TFT13的侧面的间隔件支承部24设置于上述写入用TFT13和复位用数据线15R之间的区域,上述复位用TFT13R的侧面的间隔件支承部24R设置于上述复位用TFT13R和写入用数据线线15R之间的区域。
还有,在本实施例中,图3和图4所示的前侧基板31的内面(在挡光膜33和对置电极32的叠层膜上)分别对应于上述写入用TFT13的侧面的间隔件支承部24和上述复位用TFT13R的侧面的间隔件支承部24R设置有相同高度的柱状间隔件34R,通过以覆盖上述柱状间隔件34R的方式设置的取向膜35,与后侧基板11的内面的多个间隔件支承部24R上的取向膜25的面接触,规定基板间距do。
由于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包括复位用的TFT13R和栅极线14R以及数据线15R,在后侧基板11的内面分别在上述写入用TFT13的侧面和复位用TFT13R的侧面设置间隔件支承部24、24R,并且在前侧基板31的内面分别对应于上述多个间隔件支承部24、24R设置柱状间隔件34、34R,故可通过上述的第1实施例的2倍数量的柱状间隔件34、34R,规定基板间距do。
再有,同样在本实施例中,按照避开上述多个像素电极12和写入用TFT13与复位用TFT13R的方式,由下述叠层膜形成的多个间隔件支承部24以规定间距(在本实施例中,该间距与上述写入用和复位用TFT13、13R的排列间距相同)设置于后侧基板11的内面上,该下述叠层膜指形成上述写入用和复位用TFT13、13R的叠层膜中的除了i型半导体膜18、18R与阻挡绝缘膜19、19R和n型半导体膜20、20R以外的其它的膜的叠层膜,在前侧基板31的内面上分别对应于上述多个间隔件支承部24、24R设置有用于规定一对基板11、31的间距的多个柱状间隔件34、34R,由此,与上述的第1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相同,即使在不使柱状间隔件34、34R的高度极小的情况下,仍可减小由该柱状间隔件34、34R规定的基板间距do,可减小上述多个像素电极12与对置电极32相互对置的多个像素部的液晶层的厚度d。
在第2实施例中,设置有复位用TFT13R,该复位用TFT13R用于将构成液晶显示元件的各像素复位。由此,在显示1个图像的3个场的相应的初始复位期间,选择上述复位用TFT13R的全部栅极线14R,从复位用数据线15R供给复位信号,向全部的像素电极,外加复位信号,然后,进行各颜色的场的数据信号的写入处理。即,对于R场,向全部的复位用栅极线14R供给选择信号,使全部的复位用TFT13R导通,对其进行选择,从复位用数据线15R供给复位信号,向全部的像素电极外加复位信号。接着,在写入期间,从G1到Gn依次选择各栅极线14R,从数据线15供给与该栅极线14的选择相对应的红色的R数据信号,在各像素电极中写入数据信号。在全部的像素中写入了数据的写入期间后的照亮期间,使照明器的红色的R光源42r照亮,显示红色的R图像。
对于下一G场,与前述的R场相同,首先在复位期间,通过复位TFT13R在全部的像素电极中写入复位信号,在此后的写入期间,在各像素电极中写入绿色的G数据信号,接着在照亮期间,使照明器的绿色的G光源42g照亮,显示绿色的G图像。
同样,对于B场,首先在复位期间,通过复位TFT13R在全部的像素电极中写入复位信号,在此后的写入期间,在各像素电极中写入蓝色的B数据信号,接着在照亮期间,使照明器的蓝色的B光源42b照亮,显示蓝色的B图像。
象这样,通过针对R场、G场、B场中的各颜色的场,依次显示与R、G、B的各颜色成分相对应的图像,从人体的视觉来看,R、G、B的各颜色成分的3个场的显示由残余图像现象合成,将其辨认为1帧的彩色图像。
另外,在上述第1和第2实施例中,将柱状间隔件34、34R设置于前侧基板31的内面,但是,也可将上述柱状间隔件34、34R分别设置于设在后侧基板的内面上的多个间隔件支承部24、24R上,使这些柱状间隔件34、34R与前侧基板31的内面接触,规定基板间距do。
此外,上述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为液晶分子沿1个方向均匀取向的均匀取向型液晶显示元件,但是,本发明还可适合用于使液晶分子扭转取向的TN型液晶显示元件、强感应性或抗强感应性的液晶显示元件等,另外,不限于场序型液晶显示装置,还可适合于显示黑白图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元件。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元件,该液晶显示元件具有一对基板,该对基板相互对置地设置;至少1个共用电极,该至少1个共用电极形成于上述一对基板中相互面对的内面的其中一个上;多个像素电极,该多个像素电极形成于上述一对基板中的相互面对的内面中的另一个上,用于与上述共用电极对置的区域形成各像素区域;多个有源元件,该多个有源元件分别对应于上述多个像素电极设置于上述一对基板中的相互面对的内面的另一个上,向上述像素电极供给与像素数据相对应的数据信号;液晶层,该液晶层介于上述一对基板之间;及多个柱状间隔件,该多个柱状间隔件通过树脂膜的布图处理形成于上述一对基板中的面对的内面的任何一个上,该多个柱状间隔件用于决定上述一对基板之间的液晶层的厚度;该液晶显示元件对应于外加于上述像素电极与上述共用电极之间的电压、对上述各像素区域的光的透射进行控制;光源,该光源设置于上述液晶显示元件的观看侧的相反侧,有选择地产生不同的多种颜色的光,将其朝向上述各像素区域射出;及控制器,该控制器通过从上述有源元件向上述像素电极供给与上述光源所发出的颜色的1个相对应的1个颜色的图像数据所对应的数据信号,在上述液晶显示元件中的各像素电极与共用电极之间外加与上述图像数据相对应的电压,对上述液晶显示元件中的各像素区域的光透射进行控制,同时使上述光源发出上述图像数据的颜色的光,将其射出到上述液晶显示元件的各像素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液晶显示元件的液晶层由下述均匀取向的液晶形成,该液晶在上述一对对置的基板之间,液晶分子的分子长轴沿1个方向对齐而不扭转地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液晶显示元件的液晶层的厚度在1.475~2.2μm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液晶显示元件中的一对基板之间的柱状间隔件由下述感光性树脂形成,该感光性树脂是通过光刻法对形成上述一对基板中的面对的任何一个面上的感光性树脂膜进行布图处理而形成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液晶显示元件中的一对基板之间的柱状间隔件,设置于形成有上述液晶显示元件中的像素区域与有源元件的区域以外的对置的一对基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柱状间隔件形成于上述一对基板中的设置有像素电极与有源元件的基板的内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柱状间隔件形成于上述一对基板中的设置有上述共用电极的基板的内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一对基板中的设置有上述共用电极的基板的内面上,还形成有对上述像素区域以外的区域进行挡光的挡光膜;上述柱状间隔件形成于上述一对基板中的设置有上述共用电极的基板的内面上的挡光膜与共用电极上。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柱状间隔件一对一的对应形成于上述有源元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一对基板中的与形成有上述柱状间隔件的第1基板对置的第2基板中的、与上述柱状间隔件相对应的部分还形成有间隔件支承部,该间隔件支承部从上述第2基板面突出,与上述柱状间隔件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柱状间隔件形成于上述一对基板中的设置有上述共用电极的第1基板的内面上;上述间隔件支承部通过下述叠层膜形成于上述一对基板中的设置有上述像素电极与上述有源元件的第2基板的内面上,该叠层膜包括有源元件的栅极绝缘膜、延长源极或漏极中的1个的延长电极部、以及覆盖上述有源元件的罩面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间隔件支承部由除了有源元件的i-Si膜、n-Si膜、以及阻挡层以外的其它膜的叠层膜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液晶显示元件的层厚在1.475~2.2μm的范围。
14.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元件,该液晶显示元件具有成对的第1和第2基板,该成对的第1和第2基板相互对置地设置;至少1个共用电极,该至少1个共用电极形成于上述第1基板中的与第2基板面对的内面的上;多个像素电极,该多个像素电极形成于上述第2基板中的与第1基板面对的内面上,用于与上述共用电极对置的区域形成各像素区域;多个有源元件,该多个有源元件分别对应于上述多个像素电极设置于上述第2基板的内面上,向上述像素电极供给与像素数据相对应的数据信号;液晶层,该液晶层介于上述第1和第2基板之间;多个柱状间隔件,该多个柱状间隔件通过树脂膜的布图处理形成于上述第1和第2基板中的内面的任何一个上,该多个柱状间隔件用于决定上述第1和第2基板之间的液晶层的厚度;及多个间隔件支承部,该多个间隔件支承部按照从上述第2基板面突出的方式形成于与上述柱状间隔件相对应的部分,上述多个间隔件分别与该多个间隔件支承部相接触;上述液晶显示元件对应于外加于上述像素电极与上述共用电极之间的电压,对上述各像素区域的光的透射进行控制;光源,该光源设置于上述液晶显示元件的观看侧的相反侧,有选择地产生不同的多种颜色的光,将其朝向上述各像素区域射出;及驱动器,该驱动器通过从上述有源元件向上述像素电极供给与上述光源所发出的多个颜色中的1个相对应的1个颜色的图像数据所对应的数据信号,在上述液晶显示元件中的各像素电极与共用电极之间外加与上述图像数据相对应的电压,对上述液晶显示元件中的各像素区域的光透射进行控制,同时使上述光源发出上述图像数据的颜色的光,将其射出到上述液晶显示元件的各像素区域。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液晶显示元件的液晶层的层厚在1.475~2.2μm的范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于上述液晶显示元件的一对基板之间的柱状间隔件,设置于形成有上述液晶显示元件的像素区域和有源元件的区域之外的第1基板和第2基板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间隔件支承部通过下述叠层膜形成于上述第2基板的内面上,该叠层膜包括有源元件的栅极绝缘膜、延长源极或漏极中的1个的延长电极部、以及覆盖上述有源元件的罩面膜。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液晶显示元件的液晶层由下述均匀取向的液晶形成,该液晶在上述第1基板和第2基板之间,液晶分子的分子长轴沿1个方向对齐而不扭转地排列。
19.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元件,该液晶显示元件具有成对的第1和第2基板,该对第1和第2基板相互对置地设置;至少1个共用电极,该至少1个共用电极形成于上述第1基板中的与第2基板面对的内面的上;多个像素电极,该多个像素电极形成于上述第2基板中与第1基板面对的内面上,用于与上述共用电极对置的区域形成各像素区域;多个写入用有源元件,该多个写入用有源元件分别对应于上述多个像素电极设置于上述第2基板的内面上,向上述像素电极供给与像素数据相对应的数据信号;多个复位用有源元件,该多个复位用有源元件分别对应于上述多个像素电极设置于上述第2基板的内面上,向上述像素电极供给复位信号;液晶层,该液晶层介于上述第1和第2基板之间;多个柱状间隔件,该多个柱状间隔件通过形成树脂膜的布图处理形成于上述第1和第2基板中的内面的任何一个上,该多个柱状间隔件用于决定上述第1和第2基板之间的液晶层的厚度;及间隔件支承部,该间隔件支承部按照从上述第2基板面突出的方式形成于与上述柱状间隔件相对应的部分,上述间隔件与该间隔件支承部相接触;该液晶显示元件对应于外加于上述像素电极与上述共用电极之间的电压,对上述各像素区域的光的透射进行控制,该液晶显示元件对应于外加于上述像素电极与上述共用电极之间的电压,对上述各像素区域的光的透射进行控制;光源,该光源设置于上述液晶显示元件的观看侧的相反侧,有选择地产生不同的多种颜色的光,将其朝向上述各像素区域射出;及驱动器,该驱动器通过从上述复位用有源元件向上述像素电极供给复位信号,在上述液晶显示元件中的各像素电极与共用电极之间外加复位电压,然后通过从上述写入用有源元件供给与上述光源所发出的颜色的1个相对应的1个颜色的图像数据所对应的数据信号,在上述各像素电极和共用电极之间外加写入电压,来对上述液晶显示元件中的各像素区域的光透射进行控制,同时使上述光源发出上述图像数据的颜色的光,将其射出到上述液晶显示元件的各像素区域。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间隔件支承部分别设置于上述第2基板的内面中的上述写入用有源元件的侧面、以及上述复位用有源元件的侧面;上述柱状间隔件设置于与上述第1基板和第2基板之间的分别与上述间隔件支承部相对应的位置。
全文摘要
一种场序型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多个柱状间隔件,该多个柱状间隔件用于在一对基板之间决定夹持于这些基板之间的液晶层的厚度;多个间隔件支承部,该多个间隔件支承部形成于与上述一对基板之间的柱状的间隔件相对应的部分,与多个柱状间隔件相对。驱动器在上述液晶显示元件中的各像素区域与共用电极之间,外加与多种颜色中的1个相对应的1个颜色的图像数据所对应的电压。由此,对各像素区域的光透射进行控制,同时上述光源发出上述图像数据的颜色的光,使其从上述液晶显示元件的各像素区域射出。
文档编号G02F1/1368GK1438527SQ02154280
公开日2003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01年9月26日
发明者宫下崇 申请人: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