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9221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减小的整体尺寸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为了用肉眼确认信息处理装置中处理的信息,需要实现界面功能的显示装置。近来,已经开发出了液晶显示装置,其比CRT型显示装置更轻、更小。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诸如全彩和高清晰度的功能。结果,液晶显示装置广泛用作计算机的监视器、电视接收机和其它显示装置。
图1为剖视图,示出传统液晶显示装置的组合结构。
如图1所示,第一灯单元16和第二灯单元18分别容放在模框(moldframe)10的容纳空间的两端。第一灯罩12设置在第一灯单元16和模框10之间,覆盖第一灯单元16;第二灯罩14设置在第二灯单元18和模框10之间,覆盖第二灯单元18。第一和第二灯罩12和14分别反射第一和第二灯单元16和18发出的光。光导板22设置在第一灯单元16和第二灯单元18之间,且引导来自第一和第二灯单元16和18的光,以在光导板22的向上方向上发射光。
此外,反光板(reflecting plate)20设置在光导板22下方,以反射从光导板22漏出的光,且光学片(optical sheet)26安装在光导板22上,以控制光导板22辐射出的光的亮度特性。此外,显示单元28安装在光学片26上,该显示单元接收从光导板22提供的光并显示图像。
同时,一般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模框10被容纳在下机壳(bottom chassis)24内,然后上机壳(top chassis)30与下机壳24结合,从而将显示单元28固定在模框10上,该上机壳具有部分敞开以露出显示单元28的有效显示区的底部。
在利用灯产生的光来显示图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当有效显示区变大时,通过显示单元28显示图像所需的光量增加。即,为了无论图像的有效显示区如何,都可均匀保持通过光导板22从第一和第二灯单元16和18提供给显示单元28的光的亮度分布,光量必须与液晶显示装置的尺寸的增加成比例地增加。为此,如图1所示,采用多个灯的液晶显示装置得以广泛使用。
但是,如果安装在光导板22侧面部分的第一和第二灯单元16和18的灯的数量增加以获得足以显示图像的光量时,液晶显示装置的总厚度T1变大。
此外,由于第一和第二灯单元16和18的灯紧密地安装在光导板22的对立端,所以灯产生的热集中在第一和第二灯单元16和18附近的区域内。因此,第一和第二灯单元16和18附近的显示单元28的电路部分可能损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减小其总体尺寸的背光组件。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使其总体尺寸减至最小的液晶显示装置。
为了实现第一目的,提供一种背光组件,包括用于产生光的灯单元;用于引导光的光导单元,其具有用于投射光的投射部分、用于将光反射到投射部分的反光部分、将投射部分与反光部分相连且接收光的侧面部分;以及用于容纳灯单元和光导单元的容纳单元,其具有侧壁和自侧壁延伸的底部。此时,灯单元设置在光导单元的侧面部分和容纳单元的侧壁之间,从而覆盖光导单元的侧面部分。
该容纳单元还包括分别形成于容纳单元底部的角落处的凸出部分,且该光导单元还包括通过切除该光导单元形成在该光导单元中的夹持部分。该凸出部分防止灯单元偏离该容纳单元,且该凸出部分与该夹持部分结合,从而防止光导单元向灯单元移动。
该灯单元包括第一灯和第二灯,该第一灯通过一体形成第一和第二发光部分而具有L形,该第二灯通过一体形成第三和第四发光部分而具有L形。第一发光部分覆盖光导单元的第一侧面部分,第二发光部分覆盖与该第一部分相邻的第二侧面部分,第三发光部分覆盖面对第一侧面部分的第三侧面部分,而第四发光部分覆盖面对第二侧面部分且与该第三侧面部分相邻的第四侧面部分。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用于产生光的灯单元;用于引导光的光导板,具有用于投射光的投射部分、用于将光反射到投射部分的反光部分、将投射部分与反光部分相连且接收光的侧面部分;用于容纳灯单元和光导单元的模框,具有侧壁和自侧壁延伸的底部,该侧壁的中心部分敞开一预定尺寸;用于反射自光导板泄露出的光的反光片,其设置在光导板下方并具有形成在一端的至少一个第一导孔;下机壳,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导孔并与模框结合以防止灯单元、光导板和反光片偏离该模框;用于调节自光导板发射的光的亮度的光学片,其设置在光导板上;用于接收来自光学片的光并显示图像的显示单元,其设置在该光学片上;以及上机壳,其与该下机壳结合从而将该显示单元固定在模框上。此时,灯单元设置在光导板和模框的侧壁之间,从而覆盖光导板的侧面部分。
根据该液晶显示装置,具有两个L形灯或一个方形灯的灯单元设置在光导板和模框之间,使得光导板的四个侧面部分由灯围绕。因此,可以减小液晶显示装置的总厚度,且可以容易地释放由灯单元产生的热,从而防止显示的电路部分被损坏。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发明的以上目的和其它优点将变得更显然,其中图1是剖视图,示出传统液晶显示装置的装配结构;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平面视图,详细显示图2所示的模框的结构;图4是剖视图,示出图3所示模框的侧壁的结构;图5是透视图,示出图5所示的灯罩的结构;图6是透视图,示出图6所示光导板的结构;图7至10是显示图2所示灯的结构的视图;图11是平面视图,显示图2所示的光学片部件的结构;图12是平面视图,示出图2所示的反光板的结构;图13是平面视图,示出图2所示的灯罩和模框之间的装配结构;图14是沿图13中线B-B′截取的剖视图,用于示出模框和灯罩之间的装配结构;图15和16是局部切割透视图,示出图3所示的第三止挡的结构;
图17是平面视图,示出图13所示的灯部件和模框之间的装配结构;图18是沿图17的线C-C′截取的剖视图,用于示出模框、灯罩和灯部件之间的装配结构;图19是局部切割透视图,详细示出容纳在第二止挡侧的第一和第三灯罩与第二和第五灯夹具之间的装配结构;图20至23是局部切割透视图,示出图2所示的灯部件的电源线的抽出结构;图24是平面视图,示出图17所示的光导板和模框之间的装配结构;图25是平面视图,示出图24所示的光导板和反光板之间的装配结构;图26是沿线D-D′截取的剖视图,用于示出图25所示的光导板和反光板之间的装配结构;图27是平面视图,示出图2所示的下机壳的结构;图28是平面视图,示出图25所示的光学片部件和模框之间的装配结构;图29是平面视图,示出图29所示的模框和光学片之间的固定结构;图30是沿线E-E′截取的剖视图,用于显示图29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图31是平面视图,示出图31所示的上机壳的结构;图32是剖视图,示出容纳模框的下机壳和上机壳之间的装配结构;图33是平面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模框的结构;图34是平面视图,示出图33所示的模框的背面的结构;图35是平面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光学片部件的结构;图36是平面视图,示出图35所示的光学片部件和图33所示的模框之间的装配结构;图37是透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灯的结构;图38和39是平面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模框和图37所示的灯之间的装配结构;图40是剖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装配结构;以及图41和42是显示图27所示的第一至第六导孔的结构的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示例示于附图中。以下,参照

优选实施例。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参见图2,液晶显示装置1200包括用于响应图像信号显示图像的液晶显示模块、以及具有前壳体和后壳体且用于容纳该液晶显示模块的壳体(未示出)。
液晶显示模块包括显示单元200,其具有用于显示图像的液晶显示板;以及背光组件1100,其用于向显示单元200提供光。显示单元200安装在背光组件1100上,且借助于与背光组件900结合的上机壳100而被固定在背光组件1100上。
显示单元200包括液晶显示板(以下称作LCD板)210、用于驱动该板的板驱动印刷电路板(以下称作集成PCB)220、数据带载封装(数据TCP)222和栅极带载封装(栅极TCP)224。与栅极TCP224相连以驱动液晶显示板210的栅极线的第一驱动电路和与数据TCP222相连以驱动液晶显示板210的数据线的第二驱动电路安装在集成PCB220上。集成PCB通过数据TCP222与LCD板210的仅一侧面部分结合。
LCD板210包括TFT基板212、滤色片基板214和置于TFT基板210和滤色片基板214之间的液晶(未示出)。
TFT基板212是透明玻璃基板,其上以矩阵形式形成有多个薄膜晶体管(TFT)。数据线连接TFT的源极端子,栅极线连接TFT的栅极端子。此外,TFT的漏极端子连接到透明导电材料氧化铟锡(ITO)制成的像素电极。
随着电信号施加到栅极线和数据线上,电信号分别被输入到栅极接线端和数据接线端。这些电输入信号使TFT导通或截止,从而它们通过TFT的漏极端子施加到像素电极上。
滤色片基板214设置成面向TFT基板212。滤色片基板214包括通过薄膜工艺形成在其上的R、G、B色像素,以显示颜色。还在包括R、G、B色像素的滤色片基板214上形成ITO透明公共电极。
当电源施加到TFT基板212上形成的TFT的栅极端子和源极端子上时,TFT导通。通过使TFT导通,电场在TFT基板212的像素电极和滤色片基板214的公共电极之间形成。所形成的电场改变置于TFT基板212和滤色片基板214之间的液晶的预倾角,于是液晶的光学透射率被改变,从而获得所需图像。
为了控制LCD板210中液晶的排列角(aligned angle)和液晶的排列时间(aligned timing),在栅极线和数据线上施加驱动信号和定时信号。
图2所示的数据TCP222是一种柔性PCB,且与LCD板210的源极侧相连以确定数据驱动信号的加载时间;栅极TCP224也是一种柔性PCB,且与LCD板210的栅极侧相连以确定栅极驱动信号的加载时间。
集成PCB220连接到数据TCP222以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图像信号,并向数据线和栅极线施加驱动信号。集成PCB220包括源极部分和栅极部分,源极部分用于接收从例如计算机的外部信息处理单元产生的图像信号并向LCD板210的数据线施加数据驱动信号,栅极部分用于向LCD板210的栅极线施加栅极驱动信号。
即,集成PCB220产生数据驱动信号、栅极驱动信号和多个定时信号(plural timing signal),所述多个定时信号用于在适当的时刻施加这些数据驱动信号和栅极驱动信号。集成PCB220通过数据TCP222向LCD板210的数据线施加所产生的数据驱动信号,并通过栅极TCP224向LCD板210的栅极线施加所产生的栅极驱动信号。
另一方面,形成在集成PCB220中的源极部分和栅极部分可以单独形成在各自的印刷电路板上。具体地,其中形成有源极部分的集成PCB220连接数据TCP222,与集成PCB220分开的栅极部分形成在另一印刷电路板上且连接栅极TCP224。
背光组件1100包括用于产生光的灯部件700;用于将光引导至显示单元200的光导板800;用于反射来自光导板800的光的反光板900;设置在光导板800上的光学片部件300,用于调节自光导板800射出的光的视角;灯罩部件600,用于保护灯部件700且将自灯部件700发射的光向光导板800反射;以及用于容纳反光板900、光导板800、灯部件700、灯罩部件600和光学片部件300的模框500。此外,容纳在背光组件1100内的灯部件700、光导板800、反光板900借助下机壳1000固定在模框500上,该下机壳容纳模框500且与上机壳100结合。
以下,将参照图3至32说明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200和背光组件1100的构造。
图3是平面视图,详细显示图2所示的模框的结构;图4是剖视图,示出图3所示模框的侧壁的结构。
参见图3和4,模框500包括一个接一个地整体相连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侧壁502、504、506和508;以及分别自第一至第四侧壁502、504、506和508延伸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底部512、514、516、518。具有预定尺寸的开口形成在模框500的中心部分,其由第一至第四底部512、514、516和518构成。
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止挡542、544、546和548分别形成在模框500的底部的角落处。第一至第四止挡542、544、546和548分别与第一至第四侧壁502、504、506和508隔开。第一至第四止挡542、544、546和548将灯部件700和光导板800固定在容纳灯部件700和光导板800的位置处,并防止灯部件700因光导板800的移动而损坏。此外,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凸出部542a、544a、546a和548a分别形成在第一至第四止挡542、544、546和548上。第一至第四凸出部542a、544a、546a和548a将下机壳1000引导至其结合位置。第一至第四凸出部542a、544a、546a和548a的这样的功能将在以下得以说明。
通过切割第二底部514,第一和第二固定槽514a和514b形成在第二底部514处;通过切割第三底部516,第三和第四固定槽516a和516b形成在第三底部516处。第一至第四固定槽514a、514b、516a和516b容纳光学片部件300的端部,从而防止光学片部件300移动至灯部件700。
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阻挡肋522、524、526和528分别形成在第一至第四底部512、514、516和518上,且第一至第四阻挡肋522、524、526和528与第一至第四侧壁502、504、506和508隔开。因此,第一导槽532形成在第一侧壁502和第一阻挡肋522之间,且第二导槽534形成在第二侧壁504和第二阻挡肋524之间。同样地,第三导槽536形成在第三侧壁506和第三阻挡肋526之间,且第四导槽538形成在第四侧壁508和第四阻挡肋528之间。连接灯部件700的电源线借助于第一至第四导槽532、534、536和538引导,且通过抽出部分550抽到外部,该抽出部分通过局部地打开第二侧壁504与第四侧壁506接触处的角落来形成。
如图4所示,借助于第一至第四侧壁502、504、506和508以及第一至第四阻挡肋522、524、526和528,第一至第四导槽532、534、536和538形成为具有预定深度。此外,第二底部514自模框500的第二侧壁504的中部伸出,且第一、第三和第四底部512、516和518形成为具有与第二底部514相同的宽度。因此,模框500的容纳空间被第一至第四底部512、514、516和518分成第一容纳空间500a和第二容纳空间500b。灯罩部件600、灯部件700、光导板800和反光板900容纳在第一容纳空间500a内,显示单元200容纳在第二容纳空间500b内,且光学片部件300容纳在光导板800和显示单元200之间。
此外,与第三导槽536邻近的第五和第六凸出部552a和554a形成在第三侧壁506上。第五凸出部552a与第六凸出部554a隔开一预定间隔。通过插入安装在光导板800下方的反光板900的啮合孔,第五和第六凸出部552a和554a将反光板900引导至容纳反光板900的位置。
图5是透视图,示出图5所示的灯罩的结构;图6是透视图,示出图6所示光导板的结构。
参见图5,灯罩部件600包括第一灯罩610,其具有第一和第二反光部分612和614;第二灯罩620,其具有第三和第四反光部分622和624;第三灯罩630,其具有第五和第六反光部分632和634;以及第四灯罩640,其具有第七和第八反光部分642和644。第一和第二反光部分612和614分别覆盖第一底部512和第一阻挡肋522,第三和第四反光部分622和624分别覆盖第二底部514和第二阻挡肋524。此外,第五和第六反光部分632和634分别覆盖第三底部516和第三阻挡肋526,且第七和第八反光部分642和644分别覆盖第四底部518和第四阻挡肋528。第一至第四灯罩610、620、630和640分别设置在模框500的第一至第四底部512、514、516和518,且第一至第四灯罩610、620、630和640将来自灯部件700的光向光导板800反射。
参见图6,光导板800被形成为具有矩形形状,且为两端厚度均匀的边缘型(edge-type)。印刷图案(未示出)形成在光导板800上,用于提高自灯部件700发射的反射光的效率,且随着印刷图案愈发远离灯部件700,印刷图案变得更密集。
此外,光导板800的四个角落被部分切割,以防止光导板800在光导板800被容纳在第一容纳空间500a内时被移动,从而形成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卡爪810、820、830和840。为此,第一至第四卡爪810、820、830和840分别与第一至第四底部512、514、516和518上形成的第一至第四止挡542、544、546和548结合。
图7至10是显示图2所示灯的结构的视图。此处,具有L形状的两个灯被用作灯部件700。在图7至10中,仅说明了具有L形状的一个灯(以下称作第一L形灯),将在下面说明具有L形状的其它灯(以下称作第二L形灯)。
参见图7和8,第一L形灯710具有L形状。第一L形灯710包括第一灯711;第一低压电源线715,其连接到低压电极(未示出),使得将低压电极的电压电平维持在接地电平;以及第一高压电源线716,其连接高压电极(未示出),使得向第一灯711提供高压。第一和第二灯夹具712和713分别与第一灯71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结合,从而第一低压电源线715、第一高压电源线716和第一灯711之间的结合力得以正常保持。
此外,如图9和10所示,由于第一灯711形成L形状,所以第一灯711具有弯曲部分和与该弯曲部分结合以防止第一灯711损坏的第三灯夹具。此时,如图8所示,第三灯夹具714的一个侧面部分被切割预定深度,从而第三灯711通过一个侧面部分可容易地与第三灯夹具714结合。
第一低压电源线715延伸至连接第一高压电源线716的第一灯夹具712。第一低压电源线715和第一高压电源线716借助于第一可收缩管717彼此联接。第一低压电源线715的一端和第一高压电源线716的一端均与连接器718相连,外部电源电压输入至该连接器718。灯部件700还包括以与第一L形灯710的形状相同的形状形成的第二L形灯(未示出)。以下将说明用于将第一和第二L形灯插入模框500的第一容纳空间500a的结构。
图11是平面视图,显示图2所示的光学片的结构;图12是平面视图,示出图2所示的反光板的结构。
如图2所示,光学片部件300包括第一至第四片310、320、330和340,它们发散或会聚自光导板800射出的光。虽然第一至第四片310、320、330和340对于自光导板800射出的光分别起不同的光学作用,但是其外部结构是彼此相同的。因此,作为光学片部件300的例子,以第四光学片340为例来说明。
如图11所示,第四光学片340具有与光导板800相应的尺寸。第四光学片340容纳在模框500的第二容纳空间500b内,并设置在光导板800上。此时,第一、第二和第三光学片310、320和330顺序地容纳在第四光学片340和光导板800之间。
在第四光学片340的两端,即在与第二和第三底部514和516中形成的第一至第四固定槽514a、514b、516a和516b相应的两端,通过部分延伸第四光学片340的两端,在第四光学片340中形成第一至第四翼部342、344、346和348。以同样的方式,在第一、第二和第三光学片310、320和330的两端中的每一端形成例如第一至第四翼部342、344、346和348的翼部。
此外,如图11所示,在第一至第四光学片310、320、330和340中的每一光学片的四个角落中的一个角落处,通过将该角落切去预定大小,形成第一位置引导部分349。当第一至第四光学片310、320、330和340容纳到模框500的第二容纳空间500b内时,第一位置引导部分349准确地引导第一至第四光学片310、320、330和340中的每一光学片的容纳位置。相应地,在模框500的第二容纳空间的四个角落中的靠近第三止挡546的角落处,形成第二位置引导部分(未示出),以具有与第一位置引导部分349的形状相匹配的形状。
参考图12,反光板900形成来具有一尺寸,该尺寸能够覆盖容纳在第一容纳空间500a内的灯部件700和光导板800。反光板900设置在光导板800下方,且向其反射自光导板800泄漏出的光。
在反光板900的与模框500的第三侧壁506相应的一端部处,通过局部延伸反光板900的该一端部,形成第一和第二延伸部分910和920。具体地,第一和第二延伸部分910和920形成于一位置处,该位置与第三侧壁506d的上表面上形成的第五和第六凸出部552a和554a相应。
与第五凸出部552a结合的第一夹持孔912通过在第一延伸部分910的预定部分打孔而形成在其中,与第六凸出部554a结合的第二夹持孔922通过在第二延伸部分920的预定部分打孔而形成在其中。第五和第六凸出部552a和554a不仅将反光板900引导至容纳反光板900的位置,而且还通过插入第一和第二夹持孔912和922中而防止反光板900移动。
图13是平面视图,示出灯罩容纳在图2所示的模框内的状态;图14是沿图13中线B-B′截取的剖视图,用于示出模框和灯罩之间的装配结构。图15和16是局部切割透视图,示出图3所示的第三止挡的结构。
参见图13,第一灯罩610容纳在第一容纳空间500a内,覆盖模框500的第一底部512和第一阻挡肋522。此时,为了容易地装配液晶显示装置,优选的是,第一灯罩610借助于胶带等固定在第一底部512上。以此方式,第二灯罩620覆盖第二底部514和第二阻挡肋524,第三灯罩630覆盖第三底部516和第三阻挡肋526,且第四灯罩640覆盖第四底部518和第四阻挡肋528。
如图14至16所示,第一至第四灯罩610、620、630和640形成为具有可分别充分覆盖第一至第四阻挡肋522、524、526和528的尺寸。如果第一至第四阻挡肋522、524、526和528不被第一至第四灯罩610、620、630和640充分覆盖,则不能避免因灯部件700发出的光的反射量减小而导致的光损失的发生。因此,重要的是获得第一至第四灯罩610、620、630和640的反射面积,以将灯部件700发出的光的损失减至最小。
图17是平面视图,示出灯部件容纳在图13所示的模框内的状态;图18是沿图17的线C-C′截取的剖视图,用于示出模框、灯罩和灯部件之间的装配结构。图19是局部切割透视图,详细示出容纳在第二止挡侧的第一和第三灯罩与第二和第五灯夹具之间的装配结构。
参见图17,第一L形灯710容纳在第三和第四灯罩630和640的上表面上,第三和第四灯罩630和640设置在第三和第四底部516和518上。第一灯夹具712插在第二止挡544和第四阻挡肋528之间,第二灯夹具713插在第三止挡546和第三阻挡肋526之间。第三灯夹具714插在第四止挡548与第三阻挡肋526和第四阻挡肋528接触处的角落之间。
如图19所示,由于第二灯夹具713借助于第三止挡546和第三阻挡肋526紧固,所以第二灯夹具713形成为具有不从模框500脱离的尺寸。此外,第一灯夹具712借助第二止挡544和第三阻挡肋526紧固,第三灯夹具714借助第四止挡548和第四阻挡肋528紧固,从而将第一L形灯710容纳在模框500内。
以相同的方式,第二L形灯720容纳在分别与第一和第二底部512和514结合的第一和第二灯罩610和620的上表面上。与第二高压电源线726结合的第四灯夹具722插在第二止挡544和第二侧壁504之间,该第二高压电源线向第二L形灯720施加高压。与第二低压电源线725结合的第五灯夹具723插在第三止挡546和第一阻挡肋522之间,该第二低压电源线向第二L形灯720施加低压。与第二L形灯720的弯曲部分结合的第六灯夹具724插在第一止挡542和第一阻挡肋522之间。
此时,如图19所示,由于第五灯夹具723借助第三止挡546和第一阻挡肋522固定,所以第五灯夹具723形成为具有不从模框500脱离的尺寸。此外,第四灯夹具722借助第一止挡542和第一阻挡肋522紧固,第六灯夹具724借助第二止挡544和第二侧壁504紧固,从而将第二L形灯720容纳在模框500内。
同时,向第一L形灯710施加低压的第一低压电源线715通过第三和第四导槽536和538被导向第一灯夹具712,并通过抽出部分550自模框500抽到外部。
此外,向第二L形灯720施加低压的第二低压电源线725通过第一和第二导槽532和534被导向第四灯夹具722,并通过抽出部分550自模框500抽到外部。此外,第一和第二高压电源线716和726通过抽出部分550自模框500抽到外部。抽出部分550的结构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
如图18所示,第二低压电源线725在完全插入到第一和第二导槽532和534之后被引导至外部,且第一低压电源线715在完全插入第三和第四导槽536和538之后被引导至外部。
如上所述,由于第一和第二低压电源线715和725发出的热量比第一和第二高压电源线716和726发出的少,所以第一和第二低压电源线715和725向第一和第二高压电源线716和726延伸,并通过抽出部分550抽到外部。即,当第一和第二高压电源线716和726向第三止挡546延伸以将第一和第二高压电源线716和726抽到外部时,因为第一和第二高压电源线716和726发出的热,周边电路的部件会损坏。因此,当抽出第一和第二低压电源线715和725时,可防止周边电路的部件被损坏。
以下,将参照图20至23详细说明将第一和第二低压电源线715和725、以及第一和第二高压电源线716和726抽到外部的结构。
参见图20,通过部分打开第二侧壁504,第一和第二抽出槽550a和550b形成在抽出部分500上,该抽出部分形成在模框500的第二止挡544附近的角落处。第一抽出槽550a与第二抽出槽550b隔开一预定距离。此时,第一抽出槽550a和第二抽出槽550b之间的预定距离保持在紧固第一和第二高压电源线716和726的距离。
以下,借助第一和第二抽出槽550a和550b而与第二侧壁504隔离的部分被称作第一隔离壁551。第一和第二导向凸起552和553形成在抽出部分500处,它们与隔离壁551隔开一预定间隔。此外,第二隔离壁553形成在第二止挡544附近,且第二隔离壁553形成在第一隔离壁551正交方向上。
如图21所示,第二灯罩620设置为覆盖第二底部514和第二阻挡肋524,且第四灯罩640设置为覆盖第四底部518和第四阻挡肋528。
参见图22,盖在第二L形灯720端部的第四灯夹具722容纳在第二止挡544和第二阻挡肋524之间。第二L形灯720与第二高压电源线726电连接。此外,盖在第一L形灯710端部的第一灯夹具712容纳在第二止挡544和第四阻挡肋528之间。第一L形灯710电连接第一高压电源线716。
如图22所示,通过第五灯夹具723电连接到第二L形灯720的第二低压电源线725通过第一和第二导槽532和534被从第三止挡546引导至第二止挡544。第二低压电源线725在经过第二导向凸起553和第二侧壁504之间的通道后,通过第二抽出槽550b抽到外部。通过第四灯夹具722连接到第二L形灯720的第二高压电源线726被引导至第一导向凸起552和第二导向凸起553之间的通道内,并通过第二抽出槽550b抽到外部。
如图23所示,通过第二抽出槽550b抽到外部的第二低压电源线725位于第二高压电源线726下方。当由比第二低压电源线725的电线粗的电线构成的第二高压电源线726安装来使得第二高压电源线726位于第二低压电源线725之上时,因第二高压电源线726借助于第二抽出槽550b紧固,所以第二高压电源线726不会与第二抽出槽550b脱离。于是,第二低压电源线725借助第二高压电源线726而不会与第二抽出槽550b脱离。
如图22所示,通过第二灯夹具713电连接到第一L形灯710的第一低压电源线715通过第三和第四导槽536和538被从第三止挡546引导至第二止挡544。第一低压电源线715在经过第一导向凸起552和第四侧壁508之间的通道后通过第一抽出槽550a抽到外部。通过第一灯夹具712连接到第一L形灯710的第一高压电源线716被引导至第一导向凸起552和第二导向凸起553之间的通道内,并通过第一抽出槽550a抽到外部。
此时,如图23所示,通过第一抽出槽550a抽到外部的第一低压电源线715位于第一高压电源线716下方。当由比第一低压电源线715的电线粗的电线构成的第一高压电源线716安装来使得第一高压电源线716位于第一低压电源线715之上时,因第一高压电源线716借助于第一抽出槽550a紧固,所以第一高压电源线716不会与第一抽出槽550a脱离。于是,第一低压电源线715借助第一高压电源线716而不会与第一抽出槽550a脱离。
如图17所示,在将灯部件700容纳在模框的第一容纳空间500a后,光导板800和反光板900容纳在其中。
图24是平面视图,示出光导板放置在图17所示的模框内的状态;图25是平面视图,示出图24所示的光导板和反光板之间的装配结构。图26是沿线D-D′截取的剖视图,用于示出图25所示的光导板和反光板之间的装配结构。
参考图24,光导板800容纳在模框500的第一至第四底部512、514、516和518上,从而将光导板800的第一至第四卡爪810、820、830和840分别与模框500的第一至第四止挡542、544、546和548结合。
当光导板800容纳在模框500的第一容纳空间500a内时,第一和第二L形灯710和720围绕光导板800的四个侧面部分。也就是说,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这样的结构,即灯分别安装在光导板800的四个侧面部分附近,且第一和第二L形灯710和720发出的光入射穿过光导板800的四个侧面部分。
具体地,如图26所示,当从第一至第四侧壁502、504、506和508中的任意位置观察第一和第二L形灯710和720时,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这样的结构,即在光导板800的四个侧面部分中的每一个处,分别安装仅一个灯。因此,与采用多个灯以在增加光导板800的尺寸的同时充分地获得光量的结构不同,可以防止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因采用多个灯而增大。此外,由于光通过光导板800的四个侧面部分入射到光导板800内,所以光在光导板800的整个表面上均匀分布。
如图25所示,反光板900容纳在模框500的第一容纳空间500a内,从而光导板800和第一和第二L形灯710和720被反光板900覆盖。反光板900借助模框500的第三侧壁上形成的第五和第六凸出部552a和554a而被引导至容纳位置,且第一和第二夹持孔912和922分别形成在第一和第二延伸部分910和920内。
此外,由于反光板900的四个角落部分932、934、936和938被切除了预定大小,所以分别形成在第一至第四止挡542、544、546和548上的第一至第四凸出部542a、544a、546a和548a暴露在反光板900外部。
如上所述,在将灯罩部件600、灯部件700、光导板800和反光板900容纳在模框500的第一容纳空间500a内之后,模框500被放置在下机壳1000内。
图27是平面视图,示出图2所示的下机壳的结构。
参见图27,下机壳1000包括底部和侧壁。第一至第十六啮合凸耳1010,1012,1014,1016,1018,1020,1022,1024,1026,1028,1030,1032,1034,1036,1038和1040形成在下机壳1000的侧壁上,使得将下机壳1000与上机壳100结合。第一至第十六啮合凸耳1010,1012,1014,1016,1018,1020,1022,1024,1026,1028,1030,1032,1034,1036,1038和1040的数量在下机壳1000和上机壳100之间的结合力得以维持的范围内是可变的。
通过在下机壳1000的底部的四个角落打孔,在下机壳1000的底部形成第一至第四导孔1052、1054、1056和1058。第一至第四导孔1052、1054、1056和1058形成在分别与模框500的第一至第四止挡542、544、546和548上形成的第一至第四凸出部542a、544a、546a和548a相应的位置上。当模框500容纳在下机壳1000内,第一至第四凸出部542a、544a、546a和548a分别插入第一至第四导孔1052、1054、1056和1058,从而将模框500引导至下机壳1000的容纳位置。
此外,第五和第六导孔1062和1064形成在下机壳1000的底部中形成的第三和第四导孔1056和1058之间。第五导孔1062与第六导孔1064隔开预定距离。此外,第五和第六导孔1062和1064分别对应于模框500的第三侧壁506上形成的第五和第六凸出部552a和554a。
按相同的方式,当模框500容纳在下机壳1000内时,第五和第六凸出部552a和554a分别插入在第五和第六导孔1062和1064内,从而将下机壳1000引导至其容纳位置。此外,此外,下机壳1000通过第五和第六导孔1062和1064容放第五和第六凸出部552a和554a,从而防止设置在光导板800和下机壳1000之间的反光板900与光导板800脱离。
以下,将参照图28至30说明光学片和显示单元200放置在第二容纳空间500b内的结构。
图28是平面视图,示出光学片容纳在图25所示的模框的第二容纳空间内的结构;图29是平面视图,示出图29所示的模框和光学片之间的固定结构;图30是沿线E-E′截取的剖视图,用于显示图29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
参见图29,第一至第四光学片310、320、330和340顺序容放在模框500的第二容纳空间500b内。形成在第一至第四光学片310、320、330和340中的每个翼部分别容纳在第一至第四固定槽514a、514b、516a和516b内。
具体地,第四光学片340将作为示例而得以说明。第四光学片340的第一和第二翼部342和344分别容纳在模框500的第二底部514中形成的第一和第二固定槽514a和514b内,第三和第四翼部346和348容纳在模框500的第三底部516内形成的第三和第四固定槽516a和516b中。因此,通过将第一至第四固定槽514a、514b、516a和516b与第一至第四翼部342、344、346和348结合,可防止第一至第四光学片310、320、330和340向灯部件700移动。
此时,通过切除模框500的预定部分,第二位置引导部分516c形成在第三止挡546附近,该第二位置引导部分与第一至第四光学片310、320、330和340上形成的第一位置引导部分349相应。第一至第四光学片310、320、330和340的容纳方向借助第二位置引导部分516c确定。
如图29所示,胶带400粘附在包括第一至第四固定槽514a、514b、516a和516b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底部512、514和516上。胶带400防止通过模框500的第二容纳空间500b容放在光导板800上的第一至第四光学片310、320、330和340自光导板800向第四光学片340上容放的显示单元200偏移。
此外,如图30所示,由于胶带400粘附在第一、第二和第三底部512、514、516的上表面上,所以可以防止显示单元200因显示单元200挤压第一至第四底部512、514、516和518而损坏。
图31是平面视图,示出图31所示的上机壳的结构。
参见图31,上机壳100包括底部和侧壁,该底部部分地敞开以将显示单元200的有效显示区域向外界露出,该侧壁相应于第一至第四侧壁502、504、506和508。此外,上机壳200与下机壳200结合,从而将显示单元200固定在模框500的第二容纳空间500b内。
为此,通过在上机壳100的侧壁上打孔,在上机壳100的与下机壳1000的侧壁相应的侧壁上形成第一至第十六啮合孔102、104、106、108、110、112、114、116、118、120、122、124、126、128、130和132。第一至第十六啮合孔102、104、106、108、110、112、114、116、118、120、122、124、126、128、130和132分别与第一至第十六啮合凸耳1010,1012,1014,1016,1018,1020,1022,1024,1026,1028,1030,1032,1034,1036,1038和1040啮合。
如上所述,通过将第一至第十六啮合孔102、104、106、108、110、112、114、116、118、120、122、124、126、128、130和132与第一至第十六啮合凸耳1010,1012,1014,1016,1018,1020,1022,1024,1026,1028,1030,1032,1034,1036,1038和1040啮合,可以防止模框500的第二容纳空间500b内容纳的显示单元200移动和偏离。此外,电连接到显示单元200的柔性PCB借助相应地与下机壳1000结合的上机壳100的侧壁而弯曲,从而将柔性PCB定位于下机壳1000的背面上。
图32是剖视图,示出容纳模框的下机壳和上机壳之间的装配结构。
参见图32,灯罩部件600、灯部件700、光导板800和反光板900容纳在模框500的第一容纳空间500a内,显示单元200容纳在其第二容纳空间500b内,且光学片部件300容纳在光导板800和显示单元200之间。此时,如图24至32所示,第一和第二L形灯710和720安装成围绕光导板800的四个侧面部分。换句话说,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这样结构,即灯分别安装在光导板800的四个侧面部分的附近,且自第一和第二L形灯710和720发出的光经过光导板800的四个侧面部分入射。
即,当从模框500的第一至第四侧壁502、504、506和508中的任意位置观察第一和第二L形灯710和720时,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这样结构,即在光导板800的四个侧面部分中的每一个处,分别安装仅一个灯。因此,与采用多个灯以在增加光导板800的尺寸的同时充分地获得光量的结构不同,可以防止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T2因采用多个灯而增大。此外,由于光通过光导板800的四个侧面部分入射到光导板800内,所以光在光导板800的整个表面上均匀分布。此外,可以防止周边电路的部件因仅在光导板800的一个侧面部分处安装多个灯而被多个灯产生的热损坏,以下,将参照图33至36说明第二优选实施例。在第二优选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结构元件的功能相同的元件。
图33是平面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模框的结构;图34是平面视图,示出图33所示的模框的背面的结构。图35是平面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学片部件的结构;图36是平面视图,示出图35所示的光学片部件和图33所示的模框之间的装配结构。
参照图33和34,第一凹陷部分572和第七凸出部572a形成在第二底部514上以取代第一和第二固定槽514a和514b,且第二凹陷部分574和第八凸出部574a形成在第三底部516以取代第三和第四固定槽516a和516b。
特别是,第一凹陷部分572通过使第二底部514向下凹进而形成,且第七凸出部572a形成在其中。第二部分574通过使第三底部516向下凹进而形成,且第八凸出部574a形成在其中。
如图35所示,通过延伸第四光学片340的两端,第三和第四延伸部分352和354形成在第四光学片340的两端。此外,通过在第三和第四延伸部分352和354的预定部分打孔,分别在第三和第四延伸部分352和354中形成第三和第四夹持孔352a和354a。第三和第四夹持孔352a和354a分别相应于第七和第八凸出部572a和574a形成。
在第一至第四光学片310、320、330和340中的第一至第三光学片310、320和330内,其中不形成第三和第四延伸部分352和354、以及第三和第四夹持孔352a和354a,这是因为第四光学片340将第一至第三光学片310、320和330引导至其容纳位置。也就是说,当第四光学片340在通过第二容纳空间500b在光导板800上顺序容纳第一至第三光学片310、320和330之后容纳在第一至第三光学片310、320和330上时,第四光学片340起到了防止第一至第三光学片310、320、330和340从容纳位置上脱离的作用。
按相同方式,诸如图35所示的第三和第四延伸部分352和354、以及第三和第四夹持孔352a和354a的延伸部分和夹持孔可形成在第一至第三光学片310、320和330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至第四光学片310、320、330和340通过将分别形成在其上的夹持孔与第七和第八凸出部572a和574a结合来引导。
另一方面,液晶显示装置采用两个L形灯作为灯部件700。但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灯部件700可以采用具有方形形状的灯。
图37是透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灯的结构。图38是平面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模框和图37所示的灯之间的装配结构。
参见图37,第三灯730包括方形灯731,其通过局部弯曲仅一个灯而形成。方形灯731的第一端被第七灯夹具732覆盖,其第二端被第八灯夹具733覆盖。此外,方形灯731具有三个弯折部分,且该三个弯折部分分别被第九、第十和第十一灯夹具734、735和736覆盖,从而防止该三个弯折部分损坏。第九至第十一灯夹具734、735和736形成为具有一形状,该形状与覆盖第一L形灯710的弯折部分的第三灯夹具714的形状相同。
第三低压电源线737通过覆盖方形灯731的第一端的第七灯夹具732电连接方形灯731的第一端处安装的低压电极(未示出)。此外,第三高压电源线738通过覆盖方形灯731的第二端的第八灯夹具733电连接方形灯731的第二端处安装的高压电极(未示出)。第三低压电源线737和第三高压电源线738借助第二可收缩管739而彼此联合,且连接到接收外部电源电压的第三连接器740。
如图38所示,模框500包括一个接一个地一体连接的第一至第四侧壁502、504、506和508,第一至第四底部512、514、516和518分别自第一至第四侧壁502、504、506和508延伸。第一和第二固定槽514a和514b形成在第二底部514,且第三和第四固定槽516a和516b形成在第三底部516。此外,第一至第四止挡542、544、546和548分别形成在模框500的第一至第四底部的角落上。
第一灯罩610设置来使得第一灯罩610直接接触第一底部512和第一侧壁502,第二灯罩620设置来使得第二灯罩620直接接触第二底部514和第二侧壁504。此外,第三灯罩630设置来使得第三灯罩630直接接触第三底部516和第一侧壁506,第四灯罩640设置来使得第四灯罩640直接接触第四底部518和第四侧壁508。
另一方面,通过部分地打开第二止挡544附近的侧壁504的角落部分,形成抽出部分560,使得通过该抽出部分560将第三低压电源线737和第三高压电源线738抽到外部。
如图所示,第一至第四灯罩610、620、630和640分别直接接触第一至第四侧壁502、504、506和508。此外,如图3所示的第一至第四导槽532、534、536和538未形成在方形灯731与第一至第四侧壁502、504、506和508之间。
即使未形成第一至第四导槽532、534、536和538,但是,由于方形灯731通过部分地弯曲仅一个灯来形成,所以第三低压电源线737和第三高压电源线738易于通过抽出部分560抽到外部。
换句话说,由于方形灯731通过部分地弯曲仅一个灯形成,所以第三低压电源线737和第三高压电源线738位于模框500的角落部分中的同一个角落处。
于是,第三低压电源线737不向第三高压电源线738延伸,因此不形成用于引导第三低压电源线737的如图3和4所示的第一至第四导槽532、534、536和538。
如上所述,位于第二止挡544附近的第三低压电源线737和第三高压电源线738通过抽出部分560抽到外部。因此,虽然仅形成了一个如第三抽出槽560a的抽出槽,但是足以将第三低压电源线737和第三高压电源线738抽到外部,如图39所示。
图40是剖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装配结构。
参见图40,方形灯731设置在光导板800的侧面部分与模框500的第一至第四侧壁502、504、506和508之间,且第二灯罩620容放成与第二侧壁504直接接触。即,当在第一至第四侧壁502、504、506和508中的任意位置观察方形灯731时,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这样的结构,即在光导板800的四个侧面部分中的每一个处,分别安装仅一个灯。此外,用于将使方形灯731的一端接地的第三低压电源线737抽到外部的导槽未形成在模框500内。因此,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和宽度减小。
图41和42是显示图27所示的第一至第六导孔的结构的视图。
图41是显示这样一种结构的视图,即,分别形成在模框500的第一至第四止挡542、544、546和548上的第一至第四凸出部542a、544a、546a和548a暴露在外。
相反,如图42所示,分别与第一至第四凸出部542a、544a、546a和548a结合的下机壳1000的第一至第四导孔1052、1054、1056和1058可形成为密闭形状,使得第一至第四凸出部542a、544a、546a和548a不暴露在外。
按相同的方式,与模框500的第三侧壁506上形成的第五和第六凸出部552a和554a分别结合的第五和第六导孔1062和1064可以形成为密闭形状。
如图42所示,如果第一至第六导孔1052、1054、1056、1058、1062和1064形成为密闭形状,可以有效防止杂质经第一至第六导孔1052、1054、1056、1058、1062和1064进入到下机壳1000内部。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用于产生光的灯由两个L形灯或一个方形灯形成。该灯被容纳在光导板和模框的侧壁之间,使得光导板的四个侧面部分被灯环绕。也就是说,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这样的结构,即该灯分别安装在光导板的四个侧面部分附近,且自灯发出的光经过光导板的四个侧面部分入射。即,当在模框的侧壁中的任意位置观察具有两个L形灯或一个方形灯的灯时,液晶显示装置具有一结构,即在光导板的四个侧面部分中的每一个处分别安装仅一个灯。
因此,可获得足以显示图像的光量,且防止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增大。
此外,由于具有两个L形灯或一个方形灯的灯发出的光经光导板的四个侧面部分入射到光导板内,所以光均匀地分布在光导板的整个表面上。
此外,由于使用多个灯导致的热能容易地释放到外界,所以可防止多个灯附近的显示单元的电路部件被损坏。
本发明已经参照前述实施例得以说明。但是显然的是,在前述说明的教导下,诸多替代性改型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涵盖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与范围中的所有替代性改型和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组件,包括用于产生光的灯单元;用于引导该光的光导单元,该光导单元具有用于投射该光的投射部分、用于将该光反射到该投射部分的反光部分、将该投射部分与该反光部分相连且接收该光的侧面部分;以及用于容纳该灯单元和该光导单元的容纳单元,该容纳单元具有侧壁和自该侧壁延伸的底部,其中,该灯单元设置在该光导单元的该侧面部分和该容纳单元的该侧壁之间,从而围绕该光导单元的该侧面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在该容纳单元的该底部的中部以预定尺寸形成一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该容纳单元还包括分别形成于该容纳单元的该底部的角落处的凸出部分,从而防止该灯单元偏离该容纳单元,该凸出部分与该容纳单元的侧壁隔开一预定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该光导单元还包括通过切割该光导单元形成在该光导单元中的夹持部分,每个该夹持部分与该凸出部分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该凸出部分与该夹持部分结合,从而防止该光导单元向该灯单元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组件,还包括用于反射自该光导单元泄漏出的光的反光单元,其安装在该光导单元的下部,且具有形成在其一端内的至少一个第一导孔;用于通过与该容纳单元结合来防止该灯单元、该光导单元和该反光单元与容纳单元偏离的下机壳,其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导孔;以及用于调节从光导单元发出的光的亮度的光学片,其安装在该光导单元的上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该容纳单元还包括形成在其侧壁上并与该第一导孔结合的至少一个第一引导凸起,从而将该反光单元引导至安装该反光单元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该容纳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引导凸起,其分别形成在该凸出部分的上表面上,且与该下机壳内形成的该第二导孔结合,从而将该下机壳引导至该下机壳与该容纳单元结合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分别在该光学片的第一端和与该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内形成至少一个第三导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该容纳单元还包括形成在其底部上且与该第三导孔结合的至少一个第三引导凸起,从而防止该光学片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该光学片还包括翼部,其分别自该光学片的该第一和第二端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通过切割该容纳单元的底部在该容纳单元内形成有固定槽,使得该固定槽容纳该光学片的该翼部,以防止该光学片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组件,还包括安装在该容纳单元的该底部和该灯单元的外部上的反光板,用于将来自该灯单元的光反射至该光导单元。
14.一种背光组件,包括用于产生光的灯单元;用于引导该光的光导单元,其具有用于投射该光的投射部分、用于将该光反射到该投射部分的反光部分、以及将该投射部分与该反光部分相连且接收该光的侧面部分;以及用于容纳该灯单元和该光导单元的容纳单元,其具有侧壁和自该侧壁延伸的底部,其中,该灯单元设置在该光导单元的该侧面部分和该容纳单元的该侧壁之间,且包括覆盖该光导单元的第一侧面部分的第一光产生部分、覆盖与该第一部分相邻的第二侧面部分的第二光产生部分、覆盖面对该第一侧面部分的第三侧面部分的第三光产生部分、以及覆盖面对该第二侧面部分并与该第三侧面部分相邻的第四侧面部分的第四光产生部分。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该灯单元包括第一灯和第二灯,该第一灯通过一体形成该第一和第二光产生部分而具有L形状,该第二灯通过一体形成该第三和第四光产生部分而具有L形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该第一灯还包括电连接到该第一灯的高压电极、用于自外部向该第一灯提供高压的第一高压电源线和电连接到该第一灯的低压电极、用于从外部向该第一灯提供低压的第一低压电源线,且该第二灯还包括电连接到该第二灯的高压电极、用于自外部向该第二灯提供高压的第二高压电源线和电连接到该第二灯的低压电极、用于从外部向该第二灯提供低压的第二低压电源线。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第一导槽形成在该第一和第二光产生部分附近的该容纳单元的第一侧壁处,以致于将该第一低压电源线向该第一高压电源线引导,且第二导槽形成在该第三和第四光产生部分附近的该容纳单元的第二侧壁处,以致于将该第二低压电源线向该第二高压电源线引导。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该第一和第二高压电源线毗邻地位于该容纳单元的角落部分中的第一角落部分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该第一和第二低压电源线毗邻地位于该容纳单元的该角落部分中的第二角落部分上,该第二角落部分位于该第一角落部分的对角线方向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组件,还包括第一灯夹具,用于覆盖第一灯的第一端以防止该第一高压电源线损坏;第二灯夹具,用于覆盖第一灯的第二端以防止该第一低压电源线损坏;以及第三灯夹具,用于围绕第一灯的弯曲部分以防止具有L形状的第一灯损坏。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组件,还包括第一灯夹具,用于覆盖第二灯的第一端以防止该第二高压电源线损坏;第二灯夹具,用于覆盖第二灯的第二端以防止该第二低压电源线损坏;以及第三灯夹具,用于围绕第二灯的弯曲部分以防止具有L形状的第二灯损坏。
22.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该灯单元形成方形形状,其具有彼此一体形成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光产生部分。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背光组件,还包括电连接到具有方形形状的该灯单元的第一端、用于通过该第一端向该灯单元提供低压的第一电源线和电连接到具有该方形形状的该灯单元的第二端、用于通过该第二端向该灯单元提供高压的第二电源线,该第一和第二端毗邻地位于该容纳单元的角落中的第一角落上。
24.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背光组件,还包括第一灯夹具,用于覆盖具有该方形形状的该灯的该第一端以防止该第一电源线损坏;第二灯夹具,用于覆盖具有该方形形状的该灯的该第二端以防止该第二电源线损坏;以及第三灯夹具,用于分别围绕具有该方形形状的该灯的弯曲部分以防止该灯损坏。
25.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用于产生光的灯单元;用于引导该光的光导板,其具有用于投射该光的投射部分、用于将该光反射到该投射部分的反光部分、将该投射部分与该反光部分相连且接收该光的侧面部分;用于容纳该灯单元和该光导单元的模框,其具有侧壁和自该侧壁延伸的底部,该侧壁的中部敞开一预定尺寸;用于反射自该光导板泄露出的光的反光片,其设置在该光导板下方并具有形成在一端的至少一个第一导孔;下机壳,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导孔并与该模框结合以防止该灯单元、该光导板和该反光片偏离该模框;用于调节自该光导板发射的光的亮度的光学片,其设置在该光导板上;用于从该光学片接收光并显示图像的显示单元,其设置在该光学片上;以及上机壳,其与该下机壳结合从而将该显示单元固定在该模框上,其中,该灯单元设置在该光导板和该模框的该侧壁之间,从而围绕该光导板的侧面部分。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模框还包括分别形成于其底部的角落处的凸出部分,从而防止该灯单元偏离该模框,该凸出部分与该模框的侧壁隔开一预定间隔。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光导板还包括通过切割该光导板形成在该光导板中的夹持部分,每个该夹持部分与该凸出部分相对应。
28.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凸出部分与该夹持部分结合,从而防止该光导板向该灯单元移动。
2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模框还包括形成在其侧壁上并与该第一导孔结合的至少一个第一引导凸起,从而将该反光片引导至安装该反光片的位置。
30.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模框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引导凸起,其分别形成在该凸出部分的上表面上,且与该下机壳内形成的该第二导孔结合,以将该下机壳引导至该下机壳与该模框结合的位置。
31.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分别在该光学片的第一端和与该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内形成至少一个第三导孔。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模框还包括形成在其底部上且与该第三导孔结合的至少一个第三引导凸起,从而防止该光学片移动。
33.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光学片还包括翼部,其分别自该光学片的该第一和第二端延伸。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通过切割该模框的底部在该模框内形成有固定槽,该固定槽容纳该光学片的该翼部,以防止该光学片移动。
35.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安装在该模框的底部和灯单元的外部上的反光板,用于将来自该灯单元的光反射至该光导板。
3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灯单元包括第一L形灯,其具有围绕该光导板的第一端的第一光产生部分和围绕该第一端附近的第二端的第二光产生部分;以及第二L形灯,其具有围绕与该光导板的该第一端相对的第三端的第三光产生部分和围绕与该第二端相对且与该第三端相邻的第四端的第四光产生部分。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和第二光产生部分一体地形成,且该第三和第四光产生部分一体地形成。
38.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高压电源线,其电连接到该第一L形灯的高压电极,用于向其提供高压;第一低压电源线,其电连接到该第一L形灯的低压电极,用于向其提供低压;第一灯夹具,用于覆盖该第一L形灯的第一端以防止该第一高压电源线损坏;第二灯夹具,用于覆盖该第一L形灯的第二端以防止该第一低压电源线损坏;以及第三灯夹具,用于围绕该第一L形灯的弯曲部分以防止该第一L形灯损坏。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高压电源线,其电连接到该第二L形灯的高压电极,用于向其提供高压;第二低压电源线,其电连接到该第二L形灯的低压电极,用于向其提供低压;第一灯夹具,用于覆盖该第二L形灯的第一端以防止该第二高压电源线损坏;第二灯夹具,用于覆盖该第二L形灯的第二端以防止该第二低压电源线损坏;以及第三灯夹具,用于围绕该第二L形灯的弯曲部分以防止该第二L形灯损坏。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第一导槽形成在该第一和第二光产生部分附近的该模框的第一侧壁处,以致于将该第一低压电源线引导至该第一高压电源线,且第二导槽形成在该第三和第四光产生部分附近的该模框的第二侧壁处,以致于将该第二低压电源线引导至该第二高压电源线。
41.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灯单元形成为方形形状,具有覆盖该光导板的第一侧面部分的第一光产生部分、覆盖与该第一侧面部分相邻的第二侧面部分的第二光产生部分、覆盖与该第一侧面部分相对的第三侧面部分的第三光产生部分、以及覆盖与该第二侧面部分相对并与该第三侧面部分相邻的第四侧面部分的第四光产生部分,且该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光产生部分彼此一体地形成。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电连接到具有方形形状的该灯的第一端、用于向其提供低压的第一电源线;以及电连接到具有该方形形状的该灯的第二端、用于向其提供高压的第二电源线,该第一和第二端毗邻地位于该模框的角落中的第一角落上。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灯夹具,用于覆盖具有该方形形状的该灯的该第一端以防止该第一电源线损坏;第二灯夹具,用于覆盖具有该方形形状的该灯的该第二端以防止该第二电源线损坏;以及第三灯夹具,用于分别围绕具有该方形形状的该灯的弯曲部分以防止该灯损坏。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减小其总尺寸的LCD装置。该LCD装置包括灯单元(700);具有投射表面、反光表面和侧表面的光导单元(800);以及具有侧壁和自该侧壁延伸的底部的容纳单元。灯单元(700)设置在光导单元(800)的侧表面和容纳单元的侧壁之间,使得该侧表面被灯单元(700)围绕。该LCD装置的尺寸可以减小,且在获得显示图像的足量光的同时可防止LCD装置的厚度增加。此外,光均匀地分布在光导单元(800)的整个表面上,且其可防止显示单元(200)的电路部件被损坏。
文档编号G02F1/13357GK1613026SQ02826835
公开日2005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01年11月13日
发明者李相德, 权伦秀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