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光式导光薄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4924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逆光式导光薄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逆光式导光薄板,特别是一种具有高均度的逆光式导光薄板。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性电子产品的开发,背光模块应用的范围也越趋广泛,如手机、手提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的屏幕、按键,或是触控板(Touchpad)、以及指标器(Pointing Sticks)等提供光线照明。
请参考图1所示,是公知导光板1a,应用于具有发光二极管5a(LED)的背光模块,该发光二极管5a以面对显示区6a的方式邻设于该导光板1a的板体10a的一端缘,该发光二极管5a因各厂商设计与工艺能力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发光角度α,该发光角度α是该发光二极管5a所能发射光线的最广极限的第一导光路径51a与第二导光路径52a之间的夹角,由于该发光二极管5a的发光角度α的影响,该板体10a势必于对称该发光二极管5a的两侧,具有无法显示该光线的暗区d,该导光板1a的均度无法提高。
于是,本实用新型人针对上述缺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点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逆光式导光薄板,可依预定需求提供高均度的照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逆光式导光薄板,设于一背光模块,该背光模块设有至少一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该逆光式导光薄板包括至少一反射区,其具有至少一反射斜面及邻接于该反射斜面的透射面、及凹设于该透射面的至少一容置槽;
反射元件,包覆于该反射区;及导光部,连接于该反射区的透射面,该导光部的厚度为2mm以下;其中,所述发光元件背对该导光部、面对该反射斜面,且所述发光元件容设于该容置槽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逆光式导光薄板,其中该发光元件为发光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逆光式导光薄板,其中该反射斜面为弧状或平直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逆光式导光薄板,其中该反射斜面成对且两两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逆光式导光薄板,其中该反射元件进一步包覆该导光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逆光式导光薄板,其中该导光部为框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逆光式导光薄板,其中该反射元件进一步包覆该导光部的外框侧面或内框侧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逆光式导光薄板,其中该反射区的数目为一个,且接设于该导光部,该导光部内框分别凹设有两反射面,该两反射面分别位于该反射区的相对侧的两相对端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逆光式导光薄板,其中该导光部为平板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逆光式导光薄板,其中该反射斜面为抛物线状,该容置槽置于该抛物线的焦点。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逆光式导光薄板,应用于设有至少一发光元件的背光模块;该逆光式导光薄板包括至少一反射区、包覆该反射区的反射元件、及连接于该反射区的导光部,用以形成显示区;其中,该导光部的厚度为2mm以下,该发光元件背对该显示区、面向该反射元件、并容置于该反射区的容置槽内,利用该反射区的反射斜面反射该发光元件的光线,并传递该光线至该导光部,以及该导光部依预定需求形成不同形式的该显示区,于是该逆光式导光薄板得以提高均度。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及技术内容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然而,所示附图仅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定。


图1为公知导光板的示意图;图2A为本实用新型逆光式导光薄板的正视示意图;图2B为本实用新型逆光式导光薄板的侧视示意图;图3A为本实用新型反射区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B为本实用新型反射区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C为本实用新型反射区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D为本实用新型反射区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E为本实用新型反射区的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光部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及图5为本实用新型导光部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公知导光板1a、板体10a、发光二极管5a、第一导光路径51a、第二导光路径52a、显示区6a、暗区d、发光角度α;本实用新型逆光式导光薄板1、反射区2、反射斜面21、凹谷211、透射面22、容置槽23、反射元件3、导光部4、反射面41、发光元件5、第一导光路径51、第二导光路径52、第三导光路径53、第四导光路径54、第五导光路径55、第六导光路径56、第七导光路径57、第八导光路径58、显示区6。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2A及图2B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逆光式导光薄板1,其应用于包含至少一发光元件5的背光模块;该逆光式导光薄板1包括至少一反射区2、包覆于该反射区2的反射元件3、及连接于该反射区2的预定形状的导光部4,用以形成一显示区6;其中,该反射区2具有至少一反射斜面21、接设于该反射斜面21的透射面22、及凹设于该透射面22的至少一容置槽23,其中该反射斜面21为弧状,或将该光线反射为平行光的抛物线状、或该反射斜面21为平直状,反射斜面21成对且相连接并形成一预定角度,其中该容置槽23用以容置该发光元件5。
该发光元件5为点光源,发射出的光线为具有发光角度的非平行光,该发光角度依各厂商设计及工艺能力而有所不同,该发光元件5包括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一般而言,该发光二极管的发光角度为70度至120度,于是,本实用新型提供该反射斜面21夹挤不同的预定角度而具有不同的反射能力,用以放大该发光元件5的该光线反射的角度,使传递至该导光部4的光线,不会因该发光元件5的发光角度的限制,而被局限于该导光部4的某一范围,进一步提高该导光部4的均度;该导光部4连接于该反射区2的透射面22,且该导光部4的厚度为2mm以下;其中,该发光元件5背对该显示区6、面对该反射斜面21、及容设于该容置槽23内。借此,该反射区2的反射斜面21反射该发光元件5发射的光线,该光线经过透射面22传递至该导光部4;其中,该反射元件3包覆该反射区2,使该光线仅能由该透射面22传递至该导光部4,而降低该光线的损耗;又,该导光部4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预定形状,连接于该透射面22,使该逆光式导光薄板1可形成不同形式的该显示区6。
本实用新型利用该发光元件5背对该显示区6、及该反射斜面21的设置,用以反射该光线并传递至导光部4,形成高均度的该逆光式导光薄板1。
该导光部4为框状,其可包括矩形、角形、圆形等等按需求任意设计的形状;如图2A,该导光部4为矩形框,该反射元件3包覆该导光部4的底面、或进一步包覆该导光部4的外框侧面、或更进一步包覆该导光部4的内框侧面,是以该显示区6为沿该导光部4的矩形照明区,其中该发光元件5发射的光线是沿第一导光路径51及第二导光路径52传递,该第一导光路径51的光线由该发光元件5发射,在该反射斜面21反射一次后,穿过该透射面22并传递至该导光部4内,该导光部4于该发光元件5的相对侧的两相对端部分别设有两反射面41,用以反射沿该第一导光路径51的光线;该第二导光路径52的该光线由该发光元件5发射,在该反射斜面21反射两次后,穿过该透射面22并传递至与该发光元件5相同的该导光部4的一侧;是通过该光线经由该第一导光路径51及该第二导光路径52的传递而均匀分部于该导光部4内。
请参考图3A,该反射区2由一对反射斜面21及透射面22所构成,该发光元件5容置于容置槽23,该发光元件5发射的该光线可沿第三导光路径53,由其中之一的反射斜面21反射后传递至该透射面22,或该发光元件5发射的该光线可沿第四导光路径54,由其中之一的反射斜面21反射至另一反射斜面21,再进一步反射后传递至该透射面22;因此该反射斜面21确实可以达到将该光线分散传递至该导光部4的功能,并可依预定需求夹挤的该预定角度,调整该光线分散传递路径,使该导光部4的均度符合该预定需求。
请参考图3B所示,该反射区2由两成对的反射斜面21及透射面22所构成,该两对反射斜面21借助一凹谷211对称连接,因此,该发光元件5面对该凹谷211发射该光线,该光线是因该凹谷211近距离设置而产生较大的入射角,加强该光线传递至该导光部4的分散越广的机率,且该凹谷211的设置距离越远,该光线的分散范围越广。
请参考图3C所示,该反射斜面21夹挤的该预定角度越小,该光线传递至该导光部4的分散越广;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利用该反射斜面21夹挤的预定角度及该凹谷211的设置距离,调整光线传递至该导光部4的分布范围,用以达到该预定需求的逆光式导光薄板1的均度。
请参考图3D所示,该反射斜面21进一步呈抛物线状,该容置槽23置于该抛物线的焦点,使该发光元件5发射的该光线可在该反射斜面21反射后平行传递至该导光部4内。
请参考图3E所示,该反射斜面21进一步呈成对弧状,借助调整该弧状的曲率,调整该光线传递至该导光部4的路径。
如图4,该导光部4为圆形,该发光元件5背对该导光部4容置于该反射区2内,该反射斜面21反射该发光元件5发射的光线,该光线沿该导光部4的预定形状移动;利用该光线沿该第五导光路径55及第六导光路径56传递,进而达到该逆光式导光薄板1的高均度要求。
请参考图5所示,该导光部4为矩形板状,并于相对两侧分别接设有两反射区2,该发光元件5分别背对该导光部4容置于该反射区2内,该反射斜面2 1反射该光线,该光线沿该第七导光路径57及第八导光路径58传递至该导光部4,进而达到该逆光式导光薄板1的高均度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利用该发光元件5背对该显示区6及面对该反射斜面21的设置,用以反射该光线并传递至该导光部4,形成高均度的该逆光式导光薄板1。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该逆光式导光薄板1提供特定区域的该显示区6的照明,其可应用于需辨识、指引等的产品,不仅运用于消费性电子产品,还有更多元化的应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确实可达到预期的目的与功效,但是,以上所述技术手段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特征所为的修饰与变化,均包含于后附权利要求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逆光式导光薄板,设于一背光模块,该背光模块设有至少一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该逆光式导光薄板包括至少一反射区,其具有至少一反射斜面及邻接于该反射斜面的透射面、及凹设于该透射面的至少一容置槽;反射元件,包覆于该反射区;及导光部,连接于该反射区的透射面,该导光部的厚度为2mm以下;其中,所述发光元件背对该导光部、面对该反射斜面,且所述发光元件容设于该容置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光式导光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为发光二极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光式导光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斜面为弧状或平直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逆光式导光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斜面成对且两两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光式导光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元件进一步包覆该导光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光式导光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部为框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逆光式导光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元件进一步包覆该导光部的外框侧面或内框侧面。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逆光式导光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区的数目为一个,且接设于该导光部,该导光部内框分别凹设有两反射面,该两反射面分别位于该反射区的相对侧的两相对端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光式导光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部为平板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逆光式导光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斜面为抛物线状,该容置槽置于该抛物线的焦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逆光式导光薄板,应用于设有至少一发光元件的背光模块;该逆光式导光薄板包括至少一反射区、包覆该反射区的反射元件、及连接于该反射区的导光部,用以形成显示区;其中,该发光元件背对该显示区、面向该反射元件、并容置于该反射区的容置槽内,利用该反射区的反射斜面反射该发光元件的光线,并传递该光线至该导光部,及该导光部依预定需求形成不同形式的该显示区;于是该逆光式导光薄板得以提高均度。
文档编号G02F1/13GK2658760SQ0320935
公开日2004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8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8日
发明者郭佳昕 申请人:三和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