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接收/发射模块本体组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3544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接收/发射模块本体组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关于光接收/发射模块本体组合装置。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所示,在目前光纤通讯系统中一般已应用发光二极管做为光源元件,该发光二极管经封装后而成为发光二极管元件B。发光二极管元件B是固定在基座C的内部,而形成一光发射组合A。基座C之一端结合有一光接收/发射模块本体组合装置D(以下简称本体组合装置D),本体组合装置D包含有一中空状的套筒E,中空套筒E的内部同轴地配置有一套合件F、一中空状的陶瓷管G、以及一圆筒状的头套H。头套H的末端研磨成一斜状平面I,以避免反射光直接反射到发光二极管使发光二极管受到噪音的干扰。且于头套H的内部同轴地配置有一光纤J,而使发光二极管元件B所发出的光恰好聚集耦合至光纤J的光蕊中,或使经由光纤J光蕊中的平行光束被引导至与光纤接头的光纤的光蕊中。上述基座C、套筒E、套合件F、陶瓷管G、头套H是以鉚合方式使其结合。
完成光发射组合A与本体组合装置D封装架构即形成一光发射模组。同理,发光二极管元件B若为一检测元件即形成一光接受模组。该光接收/发射模组经封装后可供一光纤连接头作多次插拔使用。然而,此种光接收/发射模组存在有以下的问题尚待克服。
①由多个元件所构成,相对造成组装的困难及成本的增加。
②基座、套筒、套合作、陶瓷管、头套间是以鉚合方式使其结合,其公差易产生累积,不利于光传输耦合。
③体积大,无法配合目前以轻、薄、短、小为主流的趋势。
④陶瓷管易于控制其加工精度,可使光纤接头在重复插拔后,不会因磨耗而产生误差,但其材料加工需昂贵的设备及繁琐的制成。

发明内容
为了改进先前技术中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传输损失小,适合于多种场所的光接收/发射模组本体组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接收/发射模组本体组合装置具有一管状套筒,及一头套;管状套筒具有一插入孔,头套具有一上面部和一下面部,及延伸于该上下面部间的孔,该孔中设置有一可使光源耦合至该光纤中的光纤;管状套筒与头套的相对位置是通过对准,并确保第一光纤接头的光纤端面与头套中的光纤端面间对接良好之后,再将两者结合而形成一体。
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管状套筒与头套是经由对准后再作结合,而使误差接近零公差,使其更容易控制精度,并让光传输损失降低到最小,进而提升其耦合特性。组装元件的简化,可降低成本及缩小体积,更有效地应用在各种场所。
为了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详细参阅以下有关本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供参考与说明,而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限制。


图1为现有光接收/发射模组的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光接收/发射模组本体组合装置的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光接收/发射模组本体组合装置的立体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管状套筒的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头套的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管状套筒与头套间经由一专用工具进行装配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光发射组合A、发光二极管元件B、基座C、本体组合装置D、套筒E、套合件F、陶瓷管G、头套H、斜状平面I、光纤J、本实用新型本体组合装置10、管状套筒11、头套12、插入孔111、上面部121、下面部122、孔123、光纤124、突部125、轴圈126、斜面127、光源发射器20、接收器21、第二光纤接头2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2、图3,本实用新型光接收/发射模组的本体组合装置10的一例。本体组合装置10包括有一管状套筒11、及一头套12。头套12是经专用工具对焦后而与管状套筒11结合成一体。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管状套筒11。管状套筒11具有一插入孔111,用以接纳一第一光纤接头(图中未示),使光讯号得以传输。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头套12。头套12具有相对的上、下面部121、122,以及孔123轴向延伸于上下面部121、122间,可接纳一光纤124而使光源耦合至光纤124的光蕊中。上面部121向上延伸有一弧形的突部125。该弧形的突部125可埋置在管状套筒11的插入孔111中,可与插入于管状套筒11中的第一光纤接头的弧形断面接触。该弧形的突部125可消除耦合所发生的间隙。下面部122向下延伸有一轴圈126,轴圈126的端面为一斜面127,以避免发射光直接反射到发光二极管,致使发光二极管受到噪音的干扰。
请参阅图6所示,管状套筒11与头套12通过一专用工具对焦后而结合成一体。专用工具包含有一光源发射器20、及一接收器21。将光源发射器20的第二光纤接头22插入于管状套筒11的插入孔111中,并使接收器21设置在头套12的一侧。管状套筒11于头套12间的结合位置可藉由光源发射器22所发出的光源,如箭头方向所示来调整其间的位置,可精确地控制第一光纤接头的光纤端面与头套12中的光纤124端面间对接良好,以提升系统的耦合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本体组合装置10可与一光收发组合连结而形成一光接收/发射模组,并将光接收/发射模组封装在一塑胶本体内,以供一第一光纤接头插入于管状套筒11的插入孔111中,所以,光收发组合所接收/发射的光源恰好聚集耦合至头套12之光纤124的光蕊中,再经由光纤124的光蕊将光源聚集耦合至第一光纤接头之光纤的光蕊中。
总而言之,本实用新型本体组合装置10的管状套筒11与头套12在结合前,先作其间之对准程序,再进行结合程序,如此可让第一光纤连接头之光纤端面与头套12中的光纤124端面的对准误差接近零公差,使得光传输损失到最小,而可大幅提升耦合效率。
本实用新型本体组合装置10具有以下的优点①零件减少,使其组装简单、快速,及降低成本;②不必经由繁琐的装配,只需运用简易的对焦就能获得最低损失的传输品质;③管状套筒与头套间先作对准后再作结合,而让对准误差接近零公差,使其更容易控制精度;④体积减小,使其可有效地运用在各种场所。
以上所述内容仅为本案一较佳实施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普通技术人员可能对此加以变更或修饰,而仍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光接收/发射模块本体组合装置(10),包括一管状套筒(11),及一头套(12);管状套筒(11)具有一插入孔(111),其特征在于头套(12)具有一上面部(121)和一下面部(122),及延伸于该上下面部间的孔(123),该孔(123)中设置有一可使光源耦合至该光纤中的光纤(124);管状套筒(11)与头套(12)的相对位置是通过对准,并确保第一光纤接头的光纤端面与头套(12)中的光纤(124)端面间对接良好之后,再将两者结合而形成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接收/发射模块本体组合装置(10),其特征在于在上面部具有一突部(125),该突部(125)设置于该管状套筒(11)的插入孔(111)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接收/发射模块本体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下面部(122)的端面是一斜面(12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关于光接收/发射模块本体组合装置。本体组合装置具有一管状套筒,及一头套;管状套筒具有一插入孔,头套具有一上面部和一下面部,及延伸于该上下面部间的孔,该孔中设置有一可使光源耦合至该光纤中的光纤;管状套筒与头套的相对位置是对准,确保第一光纤接头的光纤端面与头套中的光纤端面间对接良好之后,再将两者结合而形成一体。本实用新型中的管状套筒与头套是经由对准后再作结合,而使误差接近零公差,使其更容易控制精度,并让光传输损失降低到最小,进而提升其耦合特性;组装元件的简化,可降低成本及缩小体积,更有效地应用在各种场所。
文档编号G02B6/42GK2670960SQ0324876
公开日2005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15日
发明者洪祯宏 申请人:洪祯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