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3820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照相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使摄影光学系统和取景器光学系统联动的凸轮板的照相机。
背景技术
以往,设置在具备缩回式透镜镜筒的照相机上的取景器光学系统设计成与摄影光学系统的变焦动作联动,该联动机构具有由摄影光学系统的驱动机构通过齿轮系等传动部件用凸轮驱动取景器光学系统的方式、和检测摄影光学系统的焦距同时用与摄影光学系统的驱动用的执行元件不同的执行元件驱动取景器光学系统的方式。
但是,通过传动部件驱动取景器光学系统的联动机构,在结构方面,必须将传动部件配置在透镜镜筒的外侧,不利于照相机的小型化。另外,使用不同的执行元件的联动机构,构成摄影光学系统和取景器光学系统的驱动机构的部件数增加了,不仅不利于照相机的小型化,而且在成本方面也存在很严重的弊病。
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手段,例如Japaness Patent ApplicationLaid-Open No.2001-324749所公开的那样,具有通过板状的凸轮部件(取景器凸轮板),使摄影光学系统和取景器光学系统联动的机构。即,使用板状的取景器凸轮板,通过使摄影光学系统和取景器光学系统联动,能减少部件个数,便于照相机的小型化。
该取景器凸轮板采用图17所示的结构。即,随着摄影光学系统的变焦动作,使取景器凸轮板46绕光轴旋转(向图17中的左右方向移动),保持构成取景器光学系统的透镜的透镜保持部件56、57,分别由于随动部56a、57a和槽46c、46d的卡合作用而沿光轴方向(图17中的上下方向)移动。
该联动机构中,当透镜镜筒在缩回状态和摄影状态(广角状态)之间移动时,透镜镜筒的驱动力并不传递到取景器凸轮板46。而且,透镜镜筒在广角状态和远角状态之间移动时,驱动取景器凸轮板46。
因此,与随着在缩回状态和远角状态之间的透镜镜筒的移动而驱动凸轮部件的场合相比,由于能使取景器凸轮板46的驱动范围小,所以,便于照相机的小型化。
在此,拉伸弹簧47向图17中的左侧对取景器凸轮板46进行加载,在从广角状态转换到远角状态的场合,克服拉伸弹簧47的弹簧力(图17的箭头B所示的力)向图17中的右侧驱动取景器凸轮板46。
使用上述取景器凸轮板46的联动机构,如图17所示,由拉伸弹簧5 9a对透镜保持部件56、57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加载,随动部56a、57a抵在凸轮槽46c、46d的内侧壁面上,由此使其偏向一侧。
此时,由拉伸弹簧59a产生的力通过透镜保持部件56、57的随动部56a、57a传递到凸轮槽46c、46d,在取景器凸轮板46上产生朝向图17的右侧的力(用箭头F所示的力)。在此,用箭头A3表示随动部56a给予凸轮槽46c的侧面的力,用箭头A4表示随动部57a给予凸轮槽46d的侧面的力。
另一方面,如以上所述,取景器凸轮板46由于拉伸弹簧47而具有向图17中的左侧运动的趋势,在取景器凸轮板46上作用有相反方向的2个力(用箭头B所示的力和用箭头F所示的力)。
因此,由拉伸弹簧47使取景器凸轮板46偏向一侧(图17中的左侧)的力(箭头B)的一部分由拉伸弹簧59a使取景器凸轮板46偏向另一方向(图17中的右侧)的力(箭头F)所抵消。
在此,在将取景器凸轮板46从远角状态驱动到广角状态的场合,仅靠拉伸弹簧47的弹簧力就能驱动取景器凸轮板46。但是,由拉伸弹簧47产生的使取景器凸轮板偏向一侧的力,其一部分被由拉伸弹簧59a产生的使取景器凸轮板46偏向一侧的力所抵销,所以,该被抵销的力相应地使拉伸弹簧47的偏向一侧的力减弱,有可能不能将取景器凸轮板46驱动到广角状态。
作为其对策,虽然有人也研究了增强拉伸弹簧47的拉力的方法,但在这种场合,在反抗拉伸弹簧47的弹簧力驱动取景器凸轮板46时需要很大的驱动力,例如,必须将更大的电流供给到驱动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种照相机,其特征是具有具有构成取景器光学系统的移动透镜的透镜单元;具有与上述透镜单元配合的凸轮的、驱动上述透镜单元的凸轮部件;沿上述凸轮部件的移动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对上述凸轮部件加载的第1加载部件;以及对上述透镜单元加载而使其抵接在上述凸轮面上的第2加载部件,其中,在上述凸轮的整个区域,由于上述透镜单元和上述凸轮面的接触而施加在上述凸轮部件上的、由上述第2加载部件的加载力所产生的沿上述凸轮部件的移动方向上的力的方向,与上述第1加载部件的加载方向大致一致。
本发明的另一种照相机,其特征是具有具有构成取景器光学系统的移动透镜的透镜单元;具有与上述透镜单元配合的凸轮、驱动上述透镜单元的凸轮部件;使上述凸轮部件具有向上述凸轮部件的移动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运动的趋势第1加载部件;施加力使上述透镜单元抵在上述凸轮面上的第2加载部件,在此,2个上述凸轮的间隔至少向上述第1加载部件的加载方向变窄,上述第2加载部件至少使分别与2个凸轮卡合的上述透镜单元具有沿光轴方向向相互离开的方向运动的趋势。
本发明的另一种照相机,其特征是具有具有构成取景器光学系统的移动透镜的多个透镜单元;具有与上述各透镜单元卡合的多个凸轮的、驱动上述透镜单元的凸轮部件;沿上述凸轮部件的移动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对上述凸轮部件加载的第1加载部件;对上述各透镜单元加载而使其抵接在上述各凸轮面上的第2加载部件,其中,上述第2加载部件沿使上述多个透镜单元沿光轴方向相互离开的方向对上述多个透镜单元加载。
本发明的另一种照相机,其特征是具有具有构成取景器光学系统的移动透镜的2个透镜单元;具有与上述各透镜单元卡合的2个凸轮的、驱动上述透镜单元的凸轮部件;对上述各透镜单元加载而使其抵接在上述各凸轮面上的加载部件,其中,上述2个凸轮具有使上述2个透镜单元沿光轴方向间隔变宽的倾斜方向,上述加载部件在使上述2个透镜单元沿光轴方向相互离开的方向对上述2个透镜单元加载。
本发明的照相机的其它特征,通过参照附图对以下具体的实施例所做的说明就会很清楚。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照相机上的透镜镜筒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处于缩回状态的透镜镜筒的沿光轴方向剖切的剖视图。
图3是处于广角待机状态的透镜镜筒的沿光轴方向剖切的剖视图。
图4是处于远角状态的透镜镜筒的沿光轴方向剖切的剖视图。
图5是透镜镜筒的局部结构图。
图6是表示移动凸轮环的驱动机构的图。
图7是表示光学取景器单元的局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8是取景器凸轮板和固定筒的外观透视图。
图9是光学取景器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本实施例的取景器凸轮板的动作原理的图。
图11是移动凸轮环和直线前进导向筒的展开图(A~C)。
图12是固定筒的展开图。
图13是透镜镜筒的主视图。
图14是透镜镜筒的主视图。
图15是透镜镜筒的主视图。
图16是本实施例的照相机的框图。
图17是用于说明现有技术的取景器凸轮板的动作原理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照相机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照相机上的透镜镜筒是能沿光轴方向伸缩,能在收纳在照相机本体内的缩回位置和沿光轴旋出的摄影位置(从广角到望远)之间移动。另外,使其能与透镜镜筒的伸缩动作联动,驱动光学取景器单元。
图1所示是本实施例的照相机中的主要的透镜镜筒的分解透视图。在该图中,在为透镜镜筒的基部的基座1上用紧固螺钉固定有固定筒2。
第1镜筒3保持着透镜单元4(图2),在其外周面上压入有3根前端具有圆锥部的随动销6。另外,在第1镜筒3的前面用粘接等工艺固定有罩子7。
第2镜筒13保持有透镜单元9(图2),在其外周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有前端具有圆锥部的随动部13a。
光圈快门单元8具有未图示的光圈叶片和快门叶片,用小螺钉等固定在第2镜筒13上。如图16所示,该光圈快门单元8,通过接收来自照相机内的控制电路60的命令,驱动光圈叶片和快门叶片,调节照射在成像面上的光的量。
图5是表示透镜镜筒内的局部结构的图。
在该图中,保持透镜16的第3镜筒15与沿光轴方向延伸的导杆17卡合,同时,与设置在罩子28上的、沿光轴方向延伸的导向轴28a卡合。因此,第3镜筒15能沿光轴方向移动。
罩子28固定在基座1上。丝杠20通过齿轮21、惰齿轮25和齿轮22a与步进马达22连接,通过接收来自步进马达22的驱动力而旋转。
在丝杠20上旋合有螺母18,该螺母18通过丝杠20旋转而沿丝杠20移动。在此,由于螺母18的槽部18a与第3镜筒15的突起部15a卡合,所以,螺母18不绕丝杠20的轴旋转,仅沿轴向移动。
另外,由于螺母18抵在第3镜筒15的突缘面上,由于螺母18沿丝杠20移动,所以,第3镜筒15沿光轴方向移动。在此,由拉伸弹簧19向使第3镜筒15与螺母18抵接的方向对第3镜筒15加载(偏向一侧)。
在图1中,用CCD等构成的摄像元件29用粘接等工艺固定在用紧固螺钉30a固定在基座1上的保持板30上。而且,在本实施例,虽然对使用摄像元件29的数码相机进行了说明,但,即使是使用胶卷的照相机也可以应用本发明。
挠性电路板31通过锡焊焊接在摄像元件29上,将由摄像元件29进行光电转换的图像信号供给到图像处理电路61(图16)。如图16所示,图像处理电路61通过接收来自照相机内的控制电路60的控制信号,对从摄像元件29输入的图像信号进行规定的处理,然后将其输出到存储器62。
而且,用图像处理电路61处理过的图像数据输出到未图示的显示单元,作为摄影图像用该显示单元进行显示,存储在未图示的记录介质上。另外,姿态传感器80检测保持照相机的姿态(横向位置和纵向位置),将该检测结果输出到控制电路60。控制电路60依据姿态传感器80的检测结果,改变用上述显示单元显示的图像的朝向。控制电路60的动作用的程序等存储在易失性存储器81或非易失性存储器82中。
图1所示的防尘用的橡胶32和LPF(低通滤光器)33通过粘接等工艺固定在基座1上。
在移动凸轮环34的外周面上压入有金属制的随动销35,如图12所示,该随动销35与在固定筒2的内周面上形成的凸轮槽2a相卡合。若移动凸轮环34如后述的那样绕光轴旋转,则随动销35沿凸轮槽2a移动,移动凸轮环34相对固定筒2沿光轴方向移动。
另外,在移动凸轮环34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突部34d,该突部34d随着移动凸轮环34的移动,如图12所示那样移动。而且,在移动凸轮环34处于望远状态时,突部34d与在固定筒2的内周面上形成的突缘部2b相抵接。
再有,如图6所示,在移动凸轮环34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齿轮齿34a,该齿轮齿34a通过减速齿轮组37~42与变焦马达36连接。因此,变焦马达36的驱动力通过减速齿轮组37~42传递到移动凸轮环34,移动凸轮环34绕光轴旋转。
在此,在压入在变焦马达36的旋转轴上的齿轮37上,设有用于检测变焦马达36的旋转的3片叶片37a,这些叶片37a随着变焦马达36的旋转,能在光阻断器54、55(图16)的切口部内前进或后退。
因此,从光阻断器54、55输出与变焦马达36的旋转相对应的信号,该输出信号如图16所示被输入到控制电路60。控制电路60依据来自光阻断器54、55的输入信号进行规定的计算,由此检测变焦马达36的转速和旋转方向。
在图1中,取景器凸轮板(凸轮板)46沿固定筒2的外周面配置。拉伸弹簧(第1加载部件)47,其一端固定在取景器凸轮板46上,另一端固定在固定筒2上,由此对取景器凸轮板46绕光轴向一旋转方向加载。
如图8所示,在取景器凸轮板46的里面,形成有键部46a、46b,该键部46a、46b分别与在固定筒2的外周面上形成的槽部2d、2e相卡合,使其能沿该槽部2d、2e移动。因此,取景器凸轮板46沿固定筒2的外周移动。在此,键部46a贯通槽部2d突出到固定筒2的内侧。
另外,在固定筒2的外周形成有凸条2g,该凸条2g抵在取景器凸轮板46的表面上,由此阻止取景器凸轮板46从固定筒2上脱落下来。
另一方面,如图10所示,在取景器凸轮板46的表面上,形成有楔形凸轮槽46c、46d,如后述的那样,保持补偿透镜(移动透镜)的透镜保持部件56的随动部56a和保持变换透镜(移动透镜)的透镜保持部件57的随动部57a卡合在该楔形凸轮槽46c、46d中。
若取景器凸轮板46沿固定筒2的外周面移动(向图10的箭头D所示的方向移动),则随动部56a、57a被楔形凸轮槽46c、46d引导着沿光轴方向(图10的箭头E所示的方向)移动。
在图1中,在移动凸轮环34的内侧配置有直线前进导向筒44,在直线前进导向筒44的后端部外周形成的突起44e与在固定筒2的内周面上形成的、沿光轴方向延伸的槽2c卡合。因此,直线前进导向筒44仅能相对固定筒2沿光轴方向移动。
另外,在直线前进导向筒44的前端形成有3个突起44f,如图11所示,这些突起44f与设置在移动凸轮环34的内周面上的沿该周向延伸的槽34e卡合。因此,移动凸轮环34能绕光轴相对直线前进导向筒44旋转,而且,能与直线前进导向筒44一起沿光轴方向移动。而且,图11(A)~(C)分别表示在其局部区域移动凸轮环34和直线前进导向筒44重叠的状态。
如图11所示,在移动凸轮环34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凸轮槽34b、34c,第1镜筒3的随动销6卡合在凸轮槽34b中,第2镜筒13的随动部13a用其前端一侧卡合在凸轮槽34c中。
若移动凸轮环34绕光轴旋转(向图11的左右方向移动),则随动销6沿凸轮槽34b的凸轮轨迹移动,随动部13a沿凸轮槽34c的凸轮轨迹移动。
在此,如图11所示,在直线前进导向筒44上形成有直动槽44a、44b。设置在第1镜筒3上的直动销3a卡合在直动槽44a中,阻止第1镜筒3绕光轴变位。而且,直动销3a与随动销6的基端部制成一体。
另一方面,第2镜筒13的随动部13a,其基端部卡合在直动槽44b中,阻止第2镜筒13绕光轴变位。
在上述结构中,由于凸轮槽34b和随动销6的卡合作用、以及直动槽44a和直动销3a的卡合作用,第1镜筒3仅沿光轴方向移动(图11的(A)~(C))。另外,由于随动部13a与凸轮槽34c和直动槽44b的卡合作用,第2镜筒13仅沿光轴方向移动(图11的(A)~(C))。
以下,用图7和图9对光学取景器单元14(图1)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第1取景器基座50内收纳有物镜68、补偿透镜56b、变换透镜57b、棱镜69。物镜68用粘接等工艺固定在第1取景器基座50上。
分别保持补偿透镜56b和变换透镜57b的透镜保持部件56、57与沿光轴方向延伸的导杆58卡合,使其能沿导杆58移动。导杆58在其两端部固定在第1取景器基座50上。
在透镜保持部件56上形成有随动部56a,该随动部56a与取景器凸轮板46的楔形凸轮槽46c卡合(图10)。另外,在透镜保持部件57上形成有随动部57a,该随动部57a与取景器凸轮板46的楔形凸轮槽46d卡合(图10)。
在透镜保持部件56、57上安装有用于使这些透镜保持部件56、57偏向第1取景器基座50的弹性部件66、67,阻止绕导杆58的轴摇动。
在透镜保持部件56、57之间配置有压缩弹簧(第2加载部件)59,由于该压缩弹簧59对2个透镜保持部件56、57向使其在光轴方向上离开的方向加载,所以,透镜保持部件56、57偏向一方。
因此,如图10所示,在楔形凸轮槽46c的外侧壁面(图10中下侧的壁面46c1)上,通过随动部56a施加有用箭头A1所示的力,在楔形凸轮槽46d的外侧壁面(图10中上侧的壁面46d1)上,通过随动部57a施加有用箭头A2所示的力。
在此,由于取景器凸轮板46仅能向图10中箭头D所示的方向移动,所以,由于承受来自随动部56a、57a的箭头A1、A2所示的力,从而承受箭头C所示的力。该箭头C所示的力为压缩弹簧59产生的加载力中的朝向取景器凸轮板46的驱动方向的分力。
而且,箭头C所示的力,根据楔形凸轮槽46c、46d的倾斜方向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随动部56a、57a处于楔形凸轮槽46c、46d的广角位置附近的区域时较大。
在此,由于楔形凸轮槽46d在其整个区域上,从图10中的左端向右端倾斜,由于承受来自随动部57a的箭头A2所示的力,所以,箭头C所示方向的分力始终作用在取景器凸轮板46上。
另一方面,楔形凸轮槽46c,以第1区域X和第2区域Y为界,倾斜方向反向。在此,在第1区域X,由于承受来自随动部56a的箭头A1所示的力,所以,箭头C所示方向的分力作用在取景器凸轮板46上。在第2区域Y,由于凸轮的倾斜方向反向,由于承受来自随动部56a的箭头A1所示的力,所以,与箭头C所示方向相反方向的分力作用在取景器凸轮板46上。但是,由于该分力大致被来自随动部57a的分力所抵消,所以,不会影响拉伸弹簧47的弹簧力。
在图9中,取景框70限制取景器的视野范围。第2取景器基座72保持由脊棱镜71和目镜73构成的目镜系的透镜。用夹子75连接第2取景器基座72和第1取景器基座50。
配置顶板74,使其覆盖第1取景器基座50的上部。
上述光学取景器单元14的结构,是从物镜68入射的被摄物体的光束穿过补偿透镜56b和变换透镜57b,在棱镜69和脊棱镜71产生折射,被引导到目镜73。因此,摄影者通过目镜73能观察到被摄物体。
在本实施例,由于取景器凸轮板46与透镜镜筒的动作联动,所以,补偿透镜56b和变换透镜57b沿光轴移动,因此,摄影者能通过目镜73以与摄影角大致相等的视角观察被摄物体。
上述光学取景器单元14用小螺钉76固定在基座1上。
以下,对上述结构的照相机的伸缩透镜镜筒的动作和与该透镜镜筒的动作相对应的光学取景器单元14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图16中,若通过操作电源开关65接通电源,则控制电路60通过将驱动信号输送到变焦马达36而驱动变焦马达36。因此,透镜镜筒从缩回位置旋出到摄影待机位置(广角待机位置)。
此时,若变焦马达36的驱动力通过减速齿轮组37~42传递到移动凸轮环34的齿轮齿34a(图6),则移动凸轮环34绕光轴向一方向(图6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同时,由于随动销35和凸轮槽2a的凸轮卡合作用,沿光轴方向伸出。
另外,由于移动凸轮环34绕光轴转动,所以,第1镜筒3由于随动销6和凸轮槽34b的卡合作用,沿光轴方向旋出,同时,第2镜筒13由于随动部13a和凸轮槽34c的卡合作用沿光轴方向伸出。
在透镜镜筒从缩回位置伸出到即将到待机位置的期间,取景器凸轮板46承受拉伸弹簧47的弹簧力,如图13所示,停止在键部46a的端面46e抵在固定筒2的槽部2d的端面2f上的位置。在此,键部46a突出到固定筒20的内周面的内侧。
在透镜镜筒伸出到广角待机位置时,在移动凸轮环34的外周面上形成的突起34f随着移动凸轮环34的旋转与取景器凸轮板46的键部46a相抵接。
而且,在突起34f抵在键部46a上的状态下,由于移动凸轮环34向图14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规定量,因此,透镜镜筒伸出到广角待机位置。此时突起34f反抗拉伸弹簧47的弹簧力,使取景器凸轮板46旋转。图3所示是处于广角待机状态时的透镜镜筒的沿光轴方向剖切的剖视图。
如图9所示,压缩弹簧59对透镜保持部件56(补偿透镜56b)和透镜保持部件57(变换透镜57b)向使其沿光轴方向离开的方向(箭头A1、A2的方向)加载。
在此,楔形凸轮槽46c、46d相对取景器凸轮板46的长度方向(图10中的左右方向)具有角度,取景器凸轮板46通过随动部56a、57a,承受来自压缩弹簧59的加载力,所以,承受箭头C所示的力。
该力的方向与由拉伸弹簧47引起的取景器凸轮板46的偏向一侧的方向(箭头B方向)一致,取景器凸轮板46由于箭头C所示的力和箭头B所示的力的合力,绕光轴向方向被加载。
因此,取景器凸轮板46的键部46a始终抵在移动凸轮环34的突起34f上。
在图16中,若控制电路60依据来自光阻断器54、55的输出,检测到移动凸轮环34已动作到广角位置,则通过驱动步进马达22,使处于待机位置的第3镜筒离开初始位置。
若步进马达22接受来自控制电路60的命令,进行驱动,则该驱动力通过齿轮22a、25、21传递到丝杠20,丝杠20旋转(图5)。因此,螺母18沿丝杠20沿光轴方向移动,第3镜筒也随之沿光轴方向移动。
此时,由于在第3镜筒15上形成的光阑板15b进入或退出光阻断器27的切口部内,切换光阻断器27的输出。控制电路60收到光阻断器27的输出切换信号,使计数器复位,停止对第3镜筒15进行驱动。因此,第3镜筒15离开初始位置的动作结束。
控制电路60,在离开初始位置的动作结束后,通过驱动步进马达22使第3镜筒15移动(焦点调节动作)到规定位置(对焦位置)。然后,依据被摄物体的明亮程度等控制光圈、白色平衡等,完成摄影准备动作。
另一方面,若摄影者将设置在照相机上的未图示的变焦控制杆向远角一侧操作的话,变焦马达36开始正转,透镜镜筒沿光轴方向伸出。此时,随着变焦马达36的旋转,来自光阻断器54、55的信号被输入到控制电路60。
控制电路60随着输入来自光阻断器54、55的信号,开始计数,监视计数值。然后,依据该计数值,进行变焦马达36的驱动控制,使第1镜筒3和第2镜筒13移动到规定的变焦位置。
在此,图4所示是处于远角状态时的透镜镜筒的沿光轴方向剖切的剖视图。
此时,移动凸轮环34反抗拉伸弹簧47和压缩弹簧59产生的加载力(偏向一侧的力),使取景器凸轮板46移动,由于取景器凸轮板46移动,所以,变换透镜56b和补偿透镜57b沿光轴方向移动。因此,能随着摄影光学系统的变焦动作,进行取景器光学系统的变焦动作。
在摄影者操作变焦控制杆期间,摄影光学系统和取景器光学系统做变焦动作,摄影者停止操作变焦控制杆,摄影光学系统和取景器光学系统停止在规定的变焦位置。
若摄影者向广角一侧操作变焦控制杆,则变焦马达开始反向旋转,随着变焦马达36的旋转,移动凸轮环34向图15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
此时,由于拉伸弹簧47向图15的逆时针方向对取景器凸轮板46加载,所以,取景器凸轮板46的键部46a抵在移动凸轮环34的突起34f上与移动凸轮环34一起转动。
如以上所述,如图10所示,用于使变换透镜56b和补偿透镜57b偏向一侧的压缩弹簧59,使随动部56a、57a抵在楔形凸轮槽46c、46d的外侧壁面46c1、46d1上,在取景器凸轮板46上施加图10中向左侧的力(箭头C所示的力)。
因此,取景器凸轮板46承受也由压缩弹簧59产生的与拉伸弹簧47同样的偏向一侧的力。
因此,并不像现有技术那样与拉伸弹簧47的加载方向相反方向的力(图17的箭头F所示的力)作用在取景器凸轮板46上,也不会降低拉伸弹簧47对取景器凸轮板46施加的加载力。因此,能防止在由拉伸弹簧47的加载力使取景器凸轮板46移动到广角位置时,取景器凸轮板46停止在中间的现象。
即,能准确地使透镜保持部件56、57(随动部56a、57a)移动到楔形凸轮槽46c、46d的广角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例,由于也不必增强拉伸弹簧47的弹簧力,不必增大反抗拉伸弹簧47的弹簧力、驱动取景器凸轮板46时的驱动力,能防止供给到变焦马达36的电流增加现象(省电化)。
在图16中,在通过操作电源开关65、使照相机的电源为OFF状态的情况下,控制电路60接收来自电源开关65的输出信号,使透镜镜筒从摄影位置向缩回位置缩回。
控制电路60,首先,通过驱动步进马达22,使第3镜筒15移动到缩回待机位置。然后,驱动变焦马达36,使移动凸轮环34绕光轴旋转,由此使透镜镜筒伸出。
在此,在移动凸轮环34移动到广角待机位置之前,移动凸轮环34的突起34f抵接在取景器凸轮板46的键部46a上。而且,若移动凸轮环34移动到广角待机位置,则键部46a抵在固定筒2的槽部2d的端面2f上。
在从广角待机位置到缩回位置之间,仅移动凸轮环34绕光轴旋转,突起34f离开键部46a。由此,取景器凸轮板46由于承受拉伸弹簧47的加载力,所以,保持在键部46a抵在端面2f上的位置上。
若透镜镜筒缩回到缩回位置,则在直线前进导向筒44上形成的光阑板44c进入到光阻断器49的切口部内,由此,切换光阻断器49的输出信号(图1)。图2所示是处于缩回状态的沿透镜镜筒的光轴方向剖切的剖视图。
控制电路60通过检测变成变焦复位的光阻断器49的输出信号的切换信号,做复位动作,在将透镜镜筒可靠地驱动到缩回位置之后,进行电气结束处理,切断电源。
而且,在本实施例,虽然是通过使移动凸轮环34绕光轴旋转,使取景器凸轮板46移动的结构,但也可以是设置随着透镜镜筒的伸缩动作沿光轴方向移动的销子、随着该销子的移动用凸轮驱动取景器凸轮板的结构。另外,虽然取景器凸轮板46制成沿固定筒2的周向的形状,但也可以制成平板状。
权利要求
1.一种照相机,其特征是具有具有构成取景器光学系统的移动透镜的透镜单元;具有与上述透镜单元配合的凸轮的、驱动上述透镜单元的凸轮部件;沿上述凸轮部件的移动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对上述凸轮部件加载的第1加载部件;以及对上述透镜单元加载而使其抵接在上述凸轮面上的第2加载部件,其中,在上述凸轮的整个区域,由于上述透镜单元和上述凸轮面的接触而施加在上述凸轮部件上的、由上述第2加载部件的加载力所产生的沿上述凸轮部件的移动方向上的力的方向,与上述第1加载部件的加载方向大致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照相机,其特征是上述凸轮部件具有上述凸轮;和与上述凸轮配合的上述透镜单元以外的其它透镜单元配合的其它凸轮。
3.根据权利要求2的照相机,其特征是上述凸轮和上述其它凸轮的间隔沿上述第1加载部件的加载方向变窄,上述第2加载部件沿使与上述凸轮和上述其它凸轮配合的上述透镜单元和上述其它透镜单元在沿光轴方向上相互离开的方向,对上述透镜单元和上述其它透镜单元加载。
4.根据权利要求2的照相机,其特征是上述其它凸轮的倾斜方向以第1和第2区域为界反向。
5.一种照相机,其特征是具有具有构成取景器光学系统的移动透镜的透镜单元;具有与上述透镜单元配合的凸轮、驱动上述透镜单元的凸轮部件;使上述凸轮部件具有向上述凸轮部件的移动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运动的趋势第1加载部件;施加力使上述透镜单元抵在上述凸轮面上的第2加载部件,在此,2个上述凸轮的间隔至少向上述第1加载部件的加载方向变窄,上述第2加载部件至少使分别与2个凸轮卡合的上述透镜单元具有沿光轴方向向相互离开的方向运动的趋势。
6.一种照相机,其特征是具有具有构成取景器光学系统的移动透镜的多个透镜单元;具有与上述各透镜单元卡合的多个凸轮的、驱动上述透镜单元的凸轮部件;沿上述凸轮部件的移动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对上述凸轮部件加载的第1加载部件;对上述各透镜单元加载而使其抵接在上述各凸轮面上的第2加载部件,其中,上述第2加载部件沿使上述多个透镜单元沿光轴方向相互离开的方向对上述多个透镜单元加载。
7.一种照相机,其特征是具有具有构成取景器光学系统的移动透镜的2个透镜单元;具有与上述各透镜单元卡合的2个凸轮的、驱动上述透镜单元的凸轮部件;对上述各透镜单元加载而使其抵接在上述各凸轮面上的加载部件,其中,上述2个凸轮具有使上述2个透镜单元沿光轴方向间隔变宽的倾斜方向,上述加载部件在使上述2个透镜单元沿光轴方向相互离开的方向对上述2个透镜单元加载。
全文摘要
公开了一种能由凸轮部件准确地移动透镜单元的照相机。照相机包含以下部分具有具有构成取景器光学系统的移动透镜的透镜单元;具有与上述透镜单元卡合的凸轮、驱动上述透镜单元的凸轮部件;沿上述凸轮部件的移动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对上述凸轮部件加载的第1加载部件;施加力使上述透镜单元抵接在上述凸轮面上的第2加载部件。在此,在上述凸轮的整个区域,由于上述透镜单元和上述凸轮面的接触施加在上述凸轮部件上的、由上述第2加载部件的弹簧力所产生的上述凸轮部件的移动方向上的力的方向,与上述第1加载部件的加载方向大致一致。
文档编号G02B7/10GK1525231SQ20041000316
公开日2004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3年2月25日
发明者安田俊之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