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6613阅读:34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圈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圈结构,特别是一种可直接卡合于任一摄影镜头上,并可以快速组装及拆卸的光圈结构。
背景技术
光圈是相机或摄影机中不可或缺的零组件之一,因其可导入光源至摄影镜头中,以提供相机或摄影机于摄影时所需的光源,进而达到清晰摄影的目的,而已知光圈与摄影镜头的结合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由图中可知,在该已知摄影镜头A的中央位置处开设一开口B,并于摄影镜头A的上、下对应的位置处各设置有一对应的圆孔D,该圆孔D与该开口B相连通;并于光圈E的上、下两端各设置有一对应的螺孔F;将该光圈E经由摄影镜头A的开口B进入摄影镜头A中,使其上的螺孔F与摄影镜头A上的圆孔D相对应,通过螺丝C的贯穿锁固,致使光圈E稳固结合于摄影镜头A中,以作为摄影镜头A光源的控制;然而,已知光圈E虽可导入光源至摄影镜头A中,但光圈E与摄影镜头A结合时,需先于摄影镜头A上先行开设一供光圈E容置的开口B,再通过螺丝C将光圈E锁固,如此结合方式过于复杂、繁琐,需耗费诸多任务时方能完成光圈E的组装,造成成本相对提升;况且,以螺丝C将光圈E锁固方式,一旦光圈E损坏时,又需通过手工具的辅助,方可将光圈E拆卸,因此,已知光圈E实有组装及拆卸不易的缺失;另外,已知光圈E如此的结合方式,使其并无法适用于任一机种的摄影镜头A,其皆须针对单一摄影镜头A量身订制,方可完成与摄影镜头A的组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圈结构,可直接卡合于任一摄影镜头上,并可以快速组装及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光圈结构,包括一光圈本体,其前端面上设置有一透光孔,并于其内结合有可移动的光圈叶片,该光圈叶片将透光孔遮蔽或开启或缩减透光孔径;一驱动装置,结合于光圈本体上,使其输出轴与光圈本体内的光圈叶片相连结,进而自动带动光圈叶片动作;一控制电路,与驱动装置相连接,控制驱动装置操作;其特征在于该光圈本体的前端面上设置有一卡槽,该卡槽可直接卡设于任一机种的摄影镜头上,使摄影镜头与光圈本体上的透光孔相对应,以导入光源至摄影镜头中。
以下结合附图以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已知光圈与摄影镜头结合图;图2为已知光圈与摄影镜头组装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光圈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光圈结构的实施示意图;图5及为本实用新型光圈结构的另一实施示意图。
图6为图5的组装完成图。
附图标记说明A摄影镜头;B开口;C螺丝;D圆孔;E光圈;F螺孔;1光圈本体;11卡槽;12透光孔;2驱动装置;3排线;4摄影镜头;5数字摄影机。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光圈结构,主要包括一光圈本体1,该光圈本体1略呈一长条形,其于前端面上设置有一卡槽11,该卡槽11的中央处设置有一透光孔12,并于光圈本体中结合有光圈叶片,该光圈叶片可于光圈本体1内移动,使其可将该透光孔12封闭及开启;一驱动装置2,该驱动装置2可为马达,其结合于光圈本体1上,使其输出轴进入光圈本体1中,并与光圈本体1内的光圈叶片相连结,致使驱动装置2可带动光圈叶片于光圈本体1中自动移动,进而可将透光孔12自动遮盖或开启,以自动控制透光孔12开启的透光面积,进而达到自动将光源导入摄影镜头的目的;一控制电路(图中未示出,可为微处理器或者微计算机),该控制电路通过排线3与驱动装置2相连接,以控制驱动装置2的动作;欲将该光圈本体结合于摄影镜头4上时,将光圈本体1前端面的卡槽11直接卡合于摄影镜头4上,使摄影镜头4与光圈本体1的透光孔12相对应,如此即可通过驱动装置2自动控制光圈叶片动作,以适度导入光源至摄影镜头4中,供使用者进行摄影及拍照。
再请参阅图5及图6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将该光圈本体1的卡槽11直接卡合于摄影镜头4上,使得光圈本体可迅速定位于摄影镜头4上,并可迅速自摄影镜头4上拆卸,完全不需通过任何手工具的辅助,因此,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任何一机种及尺寸的摄影镜头4,如数字摄影机5、传统照相机、数字照相机等摄影镜头4上。
下面将本实用新型与传统技术进行比较传统技术1.已知光圈为内建式,使其需耗费诸多任务时方能完成光圈的组装,造成成本相对提升。
2.已知光圈通过螺丝锁固,一旦光圈损坏时,又需通过手工具的辅助,方可将光圈拆卸,使其在组装及拆卸上相当不易。
3.已知光圈为内建式,使其并无法适用于任一机种的摄影镜头。
本实用新型1.本实用新型以卡合方式直接与摄影镜头相结合,使其具有组装及拆卸迅速的功效。
2.本实用新型为外接式,使其适用于任何机种的摄影镜头。
3.本实用新型无须利用任何手工具的辅助,即可进行光圈本体的组装及拆卸。
权利要求1.一种光圈结构,包括一光圈本体,其前端面上设置有一透光孔,并于其内结合有可移动的光圈叶片,该光圈叶片将透光孔遮蔽或开启或缩减透光孔径;一驱动装置,结合于光圈本体上,使其输出轴与光圈本体内的光圈叶片相连结,进而自动带动光圈叶片动作;一控制电路,与驱动装置相连接,控制驱动装置操作;其特征在于该光圈本体的前端面上设置有一卡槽,该卡槽可直接卡设于任一机种的摄影镜头上,使摄影镜头与光圈本体上的透光孔相对应,以导入光源至摄影镜头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圈结构,其特征在于,光圈本体的透光孔设置于卡槽的中央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装置为马达。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电路通过排线与驱动装置相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光圈结构,主要包含一光圈本体,该光圈本体的前端面上设置有一卡槽,该卡槽中设置有一透光孔,并于光圈本体上结合有一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可控制光圈本体内的光圈叶片操作,进而将透光孔遮盖或开启,以自动控制透光孔开启的透光面积;该光圈本体的卡槽可以直接卡扣于相机或摄影机的镜头上,具有组装及拆卸迅速的效果,并适用于任何一机种的摄影镜头。
文档编号G03B9/02GK2752811SQ20042011836
公开日2006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13日
发明者李应麃 申请人:耐视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