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装置及其显影单元、光电导体单元和处理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6610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成像装置及其显影单元、光电导体单元和处理单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成像装置,例如激光打印机。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如激光打印机的成像装置中,所需的静电潜像在如光电导体鼓的图像载体表面上形成。接着,调色剂被转移到形成静电潜像的图像载体表面,以通过显影单元形成调色剂图像。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转移到记录纸上。至此,就形成了图像。
将调色剂图像转移到记录纸上的方法包括直接将调色剂图像转移到通过传送带传送的记录纸上的方法,和首先将调色剂图像转移到转印带(通常被称作“中间转印带”)上以在该中间转印带上形成图像,然后图像再被第二次转移到记录纸上的方法。
为了获得稳定和优良的图像质量,在一系列成像步骤中,均一地将调色剂从显影单元转移到图像载体表面是很重要的。
最后,在背景技术中的成像装置中,在显影单元和图像载体之间施加压力,并且设置有弹簧或者类似的压力机构来保持压力的恒定(参见JP-A-7-072782)。
实用新型内容然而,除了将显影单元压到图像载体的弹簧之外,上述的压力机构还需要一个压力解除装置或者其他类似装置,以在更换调色剂和光电导体鼓时解除压力。这使得压力机构的结构变得复杂。因此,这种压力机构是防碍显影单元小型化并且进而使成像装置小型化的一个因素。
本实用新型是考虑到这一问题而提出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去除压力机构,从而将成像装置小型化,并且延长其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包括图像载体,其上携带静电潜像;静电潜像形成单元,在所述图像载体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单元,该显影单元具有容纳调色剂的调色剂给料器,和与图像载体表面接触的接触部分,该接触部分被设置为可沿图像载体的表面相对地移位,以将容纳在调色剂给料器中的调色剂转移到由静电潜像形成单元形成的静电潜像上,来形成调色剂图像,该调色剂图像将被转移到转印材料上,以在转印材料上形成图像;和导槽机构,其支持显影单元在预定的方向上移位,以使显影单元的接触部分由于显影单元的重力而与图像载体的上部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设置有一个显影单元,其包括显影剂壳体,其具有一对彼此相对的侧板,并在其中容纳显影剂;携带显影剂并将显影剂供给图像载体的显影辊,该显影辊可转动地由一个轴支持,该轴由侧板支撑;至少两个从侧板伸出的突起,这两个突起中至少有一个设置在一根延长线上,该延长线经过显影辊和图像载体彼此相邻处的临靠部分和支撑显影辊的轴的转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设置有一个光电导体单元,其包括光电导体鼓壳体,其具有一对转动地支撑图像载体的侧板,在该光电导体鼓壳体上可拆卸地连接着具有显影辊的显影单元;至少两个导槽,该导槽是通过在侧板上部分地开出U形的槽而形成,这两个导槽中至少有一个设置在一根延长线上,该延长线经过显影辊和图像载体彼此相邻处的临靠部分和支撑显影辊的轴的转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面,设置有一个处理单元,其包括显影单元,该显影单元包括具有一对彼此相对的侧板并在其中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壳体;携带显影剂并将显影剂供给图像载体的显影辊,该显影辊可转动地由一个轴支持,该轴由侧板支撑;至少两个从侧板伸出的突起;和一个光电导体单元,该光电导体单元包括光电导体鼓壳体,其具有一对转动地支撑图像载体的侧板,在该光电导体鼓壳体上可拆卸地连接着具有显影辊的显影单元;至少两个导槽,该导槽是通过在侧板上部分地开出U形的槽而形成,该导槽分别支撑突起,其中两个突起中的至少一个及其各自的两个导槽中的一个设置在一根延长线上,该延长线经过显影辊和图像载体彼此相邻处的临靠部分和支撑显影辊的轴的转轴。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及其他的目的和优点将结合如下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是根据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示意结构截面图;图2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图,其中显影单元20大体沿重力方向被支持;图3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图,其中显影单元20在倾斜时被支持;图4是一个说明图,其示出了图2所示的导槽位置被替换成平行的状态;图5是一个说明图,其示出了改变图4所示导槽的槽口方向的状态;和图6是一个说明图,其示出了一个使用中间转印带在记录纸上形成图像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示意性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彩色激光打印机1的示意结构截面图。
在图1中,彩色激光打印机1是所谓的垂直串联型彩色激光打印机,将在后面介绍的四个成像单元16被水平地平行设置在其中。彩色激光打印机1包括壳体2;纸张送进部分4,用以送进记录纸3作为转印材料;成像部分5,用来在送进到该处的记录纸3上成像;和出纸部分6,用以送出已经在其上成像的记录纸3。纸张送进部分4、成像部分5和出纸部分6设置在壳体2中。
在壳体2内纸张送进部分4的底部,纸张送进部分4具有送纸盘12、送纸辊13和传输辊14。送纸盘12从壳体2的前侧可拆卸地安装在壳体2上。送纸辊13设置在送纸盘12的一个端部的上方(在前侧上方)。传输辊14位于送纸辊13的上方,并且相对于送纸辊13设置在记录纸3的传输方向的下游侧(以下记录纸3的传输方向的下游侧有时候会被简写为“下游侧”,而记录纸3的传输方向的上游侧有时候会被简写为“上游侧”)。
记录纸3堆叠在送纸盘12上。随着送纸辊13的旋转,最上方的记录纸3朝着传输辊14被一张接一张地传送,并且接着从传输辊14被送到传送带67和光电导体鼓56之间的转印位置。
在送纸辊13和传输辊14之间提供有一个引导构件15,以使其可以在上/下方向设置。由送纸辊13送进的记录纸3通过引导构件15被依次送到传送带67和光电导体鼓56之间的转印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每个成像单元16都起到成像单元的作用。每个成像单元16包括一个光电导体单元9,其具有旋转地被支持的作为图像载体的光电导体鼓56;用于给光电导体鼓56充电的充电器21;作为静电潜像形成单元的扫描单元19,用于在光电导体鼓56上形成静电潜像;和作为显影单元的显影单元20,用于将调色剂(显影剂)转移到光电导体鼓56上,进而在其上形成一个调色剂图像。充电器21、扫描单元19和显影单元20设置在光电导体鼓56周围。
光电导体鼓56是一个中空的鼓,其中有机光电导体被层压到圆柱形铝套的外圆周表面上以形成光电导层,该有机光电导体包含可被充以正电的材料(如可充正电的聚碳酸酯)作为其主要成分。在圆柱套接地的情况下,光电导体鼓56旋转地支撑在光电导体单元9上。除了在光电导体单元9上,光电导体鼓56也可以设置为旋转地支撑在壳体2上。
例如,充电器21是一个正电充电的Scorotron型充电器,用于从由钨或其它类似材料制成的充电导线上放电产生电晕,以便给作为阳极的光电导体鼓56的表面均匀地充电。
扫描单元19由用来产生激光束以在光电导体鼓56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激光发生器(图中未显示)、光学多面体23、一对透镜24和25、三个反射镜26、27和28构成。扫描单元19的这些组成部件被容纳在作为外壳的扫描壳体22中。
在扫描单元19中,从激光发射部分发射的激光束(图1中点划线所示)被光学多面体23反射,顺序地由透镜24、反射镜26、反射镜27、透镜25和反射镜28穿过或者被反射,并且从发射窗29中射出。这样,一个静电潜像就形成在光电导体鼓56的表面上。
显影单元20具有一个作为调色剂容纳部分的调色剂给料器31,一个作为调色剂供给单元的供给辊32,和一个作为调色剂载体的显影辊33。显影单元20的这些组成部件被容纳在显影剂壳体43内。
调色剂给料器31形成为显影剂壳体43的一个内部空间。在调色剂给料器31中,靠近显影辊33一侧设置有一个搅拌器48,并且黄色(Y)、品红色(M)、青色(C)或者黑色(K)的调色剂被每个相应的成像单元16所容纳。
也就是说,上述四种成像单元16包括一个成像单元16Y,其中黄色(Y)的调色剂放在它的调色剂给料器31中;一个成像单元16M,其中品红色(M)的调色剂放在它的调色剂给料器31中;一个成像单元16C,其中青色(C)的调色剂放在它的调色剂给料器31中;一个成像单元16K,其中黑色(K)的调色剂放在它的调色剂给料器31中。
每个调色剂给料器31中容纳的调色剂是可正电充电的无磁性单一成分显影剂,该显影剂是通过悬浮聚合或者乳化聚合制成的,并且大体上是球形,以使其具有极高的流动性。
供给辊32位于调色剂给料器31下方。供给辊32包括一个由导电泡沫材料制成的辊子部分,和由金属制成并且由辊子部分包覆的辊子轴。供给辊32可旋转的支撑在间隙部分(nip portion)中,在此供给辊32面对显影辊33,同时与显影辊33接触,这样供给辊32可以以与显影辊33相反的方向旋转。
显影辊33可旋转地安装在供给辊32下方,并且位于使显影辊33面对供给辊32同时与供给辊32接触的位置。所形成的显影辊33包括由诸如导电橡胶材料的弹性部件制成的辊子部分,和一个由金属制成并由辊子部分包覆的辊子轴。
转印部分17位于壳体2内,以使之在显影单元20的相对一侧面对光电导体鼓56。转印部分17具有一个驱动辊65、一个从动辊66、为无接头环带的传输带67、和转印辊68。
从动辊66位于成像单元16Y的光电导体鼓56的前面,在记录纸3的传输方向的最上游侧,并且在送纸辊13的上方和后部。另一方面,驱动辊65位于黑色成像单元16K的光电导体鼓56的后面,在记录纸3的传输方向的最下游侧,并且在定影部分18的下方和斜前方。
传输带67由诸如聚碳酸酯或者聚酰亚胺的导电树脂制成,其具有导电颗粒,如分散在其中的碳。传输带67缠绕在驱动辊65和从动辊66之间。传输带67被如此安放,使得缠绕的传输带67的外表面面对所有成像单元16的光电导体鼓56,同时与所有的光电导体鼓56接触。
随着驱动辊65的驱动,从动辊子66被驱动,使得传送带67在驱动辊65和从动辊66之间以反时针方向沿轨道传送,以使其在光电导体鼓56位于接触表面上时以相同方向旋转,该接触表面面对成像单元16的光电导体鼓56,同时与光电导体鼓56接触。
每个转印辊68位于缠绕在附近的传输带67的内侧,以使其通过传送带67面对相应成像单元16的光电导体鼓56。形成的转印辊68具有一个由诸如导电橡胶材料的弹性部件制成的辊子部分,和一个由金属制成并由辊子部分包覆的辊子轴。
转印辊68设置为可反时针旋转,以使当传输带67的轨道方向处于接触面时,它可以以与之相同的方向转动,该接触面面向传输带67,同时与传输带67接触。在转印时,由于图中未示的电源所供应的预定电压,通过恒定的电流控制,在转印辊68和光电导体鼓56之间施加合适的转印偏压,使得承载在光电导体鼓56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移到记录纸3上。
定影部分18被设置在成像单元16和转印部分17的后部,并且在下游侧。定影部分18具有加热辊70和压力辊69。加热辊70由一个金属基管构成,其表面具有脱模剂层,并且在金属基管内沿着金属基管的轴向装有卤素灯。加热辊70由卤素灯加热到固定的温度。另一方面,设置有压力辊69以压紧加热辊70。
一对出纸辊11被设置在定影部分18的下游侧。出纸盘10被设置在出纸辊11的下游侧。
在根据本实施例配置的彩色激光打印机1中,光电导体鼓56的表面由充电器21均匀地充电。被充电的光电导体鼓56由一激光束照射(如图1中点划线所示),该激光束是由扫描单元19根据图像信息调制的。接着,在光电导体鼓56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静电潜像由光电导体鼓56上的调色剂通过显影单元20被显现,并且通过光电导体鼓56的旋转被输送到转印位置。
在转印位置上,通过送纸辊13和传输辊14提供记录纸3。通过由转印辊68提供的转印偏压,将显现的图像转印在记录纸3上。
接着,记录纸3被传送到定影部分18,置于定影部分18的加热辊70和压力辊69之间。这样,记录纸3上显现的图像被加热加压以在记录纸3上定影。记录纸3通过出纸辊11被推出到彩色激光打印机1顶部的出纸盘10上。然后,成像操作结束。
根据本实施例的彩色激光打印机1的每个成像单元16没有如背景技术中的由一个具有弹簧的压力机构将显影辊33与光电导体鼓56接触的结构。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成像单元16中,设置在显影单元20下端的显影辊33被设计成仅仅通过显影单元20自身的重力与光电导体鼓56接触。参考图2,将详细说明显影辊33如何仅仅通过显影单元20自身的重力与光电导体鼓56接触。
如图2所示,显影单元20被支撑在光电导体鼓单元9上,以使其安装在其上。
显影单元20具有显影剂壳体43和支撑在显影剂壳体43下端部分的显影辊33。
从显影辊33的转轴方向观察,显影剂壳体43具有一个长型的侧面。显影剂壳体43在侧板44的纵向下端长型内表面部分支持显影辊33的转轴,以使显影辊33可以自由转动。突起45a设置在显影辊33的轴的延长线上的位置,并且位于与支撑显影辊33的侧板44的内表面下端部分相对的外表面部分(换句话说,显影辊的旋转中心部分)。另一方面,突起45b位于侧板44外表面部分,并且位于连接光电导体鼓56的旋转中心和显影辊33的中心部分的直线上。
在本实施例中,突起45a设置在显影辊33的轴的延长线上的位置上。然而,设置突起45a的位置不限于上述结构,可以任意设置突起45a的位置。
可以设置显影单元20,使得所形成的显影辊33的轴从侧板44伸出作为突起45a,而不用提供突起45a。
光电导体单元9包括光电导体鼓56和包括了光电导体鼓56的光电导体鼓壳体50。
从光电导体鼓56的转轴方向观察,光电导体鼓壳体50具有一个长型的侧面。光电导体鼓壳体50在侧板52的纵向下端的长型内表面部分支持光电导体鼓56,以使光电导体鼓56可以自由转动。
光电导体鼓壳体50还包括用来支撑显影单元20的导槽51a和51b。
从光电导体鼓56的转轴方向观察导槽51a、51b,每个导槽51a和51b由在光电导体鼓壳体50的侧板52上开的U型槽构成,该U型槽位于连接光电导体鼓56和显影辊33之间的接触点与显影辊33中心部分的直线上(以下称为“导槽线”)。
在本实施例中,引导突起45a和45b的导槽51a和51b设置在光电导体鼓壳体50上。然而,通过在壳体2上设置与本实施例大体相同形状的导槽51a和51b,也可以配置突起45a和45b,使其由壳体2引导,而不是由光电导体鼓壳体50引导。
显影单元20的突起45a和45b(特别是在侧板44上)分别插入到51a和51b中。这样,显影单元20支撑在光电导体单元9上,以使其可在导槽线方向上移位。
为了以这种方式支持可在导槽线方向移位的显影单元,导槽51a和51b被开成U型,以使插入到其中的突起45a和45b可以在导槽51a和51b的纵向上移位,而不能在横向方向上移位。
突起45a和45b,尤其是在本实施例中,大体形成为圆柱形,其直径分别与导槽51a和51b的宽度(在横向上)大体相等。因此,突起45a和45b在横向上不能移位。
导槽51a和51b的U型槽口被切割成足够深,以使设置在显影单元20下端的显影辊33可以被移置到一个位置,在此位置显影辊33可以紧靠光电导体鼓56。
光电导体单元9(特别是光电导体鼓壳体50)被做成一种形状,以使导槽线大体沿重力方向延伸。
因此,在显影单元20被安装到光电导体单元9的状态下,显影单元20可以在导槽51a和51b的槽口的纵向方向上移位。设置在显影单元20下端的显影辊33通过显影单元20自身的重力与光电导体鼓56接触,以使容纳在调色剂给料器31中的调色剂可以被转移到光电导体鼓56上。
采用这种方式,由于本实施例的导槽51a和51b,就不再需要压力机构或者解除机构。这样,成像单元16可以在结构上被简化,并且实现小型化。
由于显影单元20与光电导体鼓56的上部接触,显影单元20的重力可以被有效地充当光电导体鼓56上的接触力。这样,可以很容易的获得必要而又充分的接触压力。
在第一实施例中,从接触部分相对于光电导体鼓56表面的移位和显影单元20沿预定方向的移位都能被观察到的方向看,显影单元20具有一个纵长形状的截面形状。并且,接触部分位于显影单元20的截面形状的纵向的一端,并且导槽51a和51b支持显影单元20在显影单元的截面形状的纵向方向上移位。
采用这样的配置,当要将显影单元20安装到彩色激光打印机1上或者从彩色激光打印机1上移掉时,显影单元20可以在纵向方向上被放入和取出。因此安装/移除的操作变得容易。此外,当彩色激光打印机1包括多个显影单元20时,显影单元20可以被平行排列而不需要提供额外的空间。这样,提高了彩色激光打印机1的空间利用率,可使彩色激光打印机1小型化。
随着打印纸累积数量的增加,显影单元20内的调色剂减少了,显影单元20本身的重量也减少。因此,显影辊33和光电导体鼓56之间的接触压力也逐渐减少。
因此,随着打印纸累积数量的增加,显影辊33和光电导体鼓56上的负载也减小。因此可以延长显影辊33、光电导体鼓56或调色剂的寿命。
尽管上面已经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第一实施例。
例如,在第一实施例中,形成光电导体单元9以使导槽线大体在重力方向上延伸。然而,如图3所示的第二实施例,可以形成光电导体单元9(特别是光电导体鼓壳体50),以使导槽线在与重力方向成±45度角的角度范围内延伸。在这种情况下,显影单元20自身的重量被施加到光电导体鼓56上,因此可以确保将调色剂从显影辊33转移到光电导体鼓56上所需的接触压力。
优选的,提供导槽51a和51b来支撑可在与重力方向相同的方向上移位的显影单元20。在这种配置下,显影单元20自身的重力最有效地施加到光电导体鼓56上。因此,可以制成尺寸小,重量轻的显影单元20,并且进而可以制成尺寸小,重量轻的彩色激光打印机1。
尽管在第一实施例中,51a和51b的位置被设置在导槽线上,但是如图4所示的第三实施例,导槽51b的位置可以被设置在导槽线之外,使得导槽51b的槽口方向与导槽线平行。在第三实施例中,可以保证所需的接触压力。
利用第三实施例的配置,显影单元20自身的重力最有效的施加到光电导体鼓56上。因此,可以制成尺寸小,重量轻的显影单元20,并且进而可以制成尺寸小,重量轻的成像单元16。
可选择地,如图5所示的第四实施例,每个导槽51a、51b的槽口的纵向方向(也就是引导显影单元20的方向)可以设置在重力的方向,而导槽线在与重力方向成±45度角的角度范围内倾斜。在第四实施例中,可以保证所需的接触压力。
另外,尽管没有特别示出,导槽线可以在重力方向延伸,而每个导槽51a、51b的槽口的纵向方向(也就是引导显影单元20的方向)在与重力方向成±45度角的角度范围内倾斜。同样,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保证所需的接触压力。
关于彩色激光打印机1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
已经被阐述了,在该系统中,光电导体鼓56上的调色剂图像被直接从光电导体鼓56转移到由传输带67传送的记录纸3上,以形成彩色图像。然而,如图6所示的第五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适用于这样的彩色激光打印机1,即其中调色剂图像被顺序转移到中间转印带72上,以在中间转印带72上第一次形成彩色图像,并且然后彩色图像通过第二转印辊90第二次被转印到记录纸3上。在第五实施例中,也可以得到与第一至四实施例中相似的优点。
上面已经说明了关于将本实用新型应用到彩色激光打印机1上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应用到任何使用调色剂的成像装置上。成像装置不只局限于彩色激光打印机1,而且可以应用到如所谓LED打印机上,其中是由LED(发光二极管)来实现曝光。可选择地,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应用于复印机或者传真机。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可以获得与第一至第五实施例中相似的优点。
从防止光电导体鼓56由于磨损而使性能下降的角度考虑,优选地,使用一个辊子(显影辊33)作为显影单元20的接触部分用来与光电导体鼓56接触,该辊子的表面旋转时与光电导体鼓56的表面接触。
在将辊子作为接触部分的这种情况下,当从辊子的转轴方向观察导槽51a和51b时,导槽51a和51b可以支撑显影单元20,使得显影单元20可以沿着将辊子(显影辊33)和光电导体鼓56之间的接触点与辊子的转动中心相连接的连线移位。
在这种配置下,辊子被安放在光电导体鼓56上,这样显影单元20自身的重量通过辊子施加到光电导体鼓56上。因此,可以确保辊子对光电导体鼓56的接触压力。
可选择地,在将辊子作为接触部分的情况下,导槽51a和51b可以支撑显影单元20,这样当从辊子转轴方向观察导槽51a和51b时,将辊子和光电导体鼓56之间的接触点与辊子的旋转中心相连接的线的倾斜在与重力方向成±45度角的角度范围内。
在这种配置下,显影单元20自身的重量通过辊子施加到光电导体鼓56上。这样,可以确保辊子对图像载体20的接触压力。
特别地,可以配置导槽51a和51b以支撑显影单元20,使得当从辊子转轴方向观察导槽51a和51b时,将辊子和光电导体鼓56之间的接触点与辊子旋转中心相连接的连接线大体在重力方向延伸。在这种配置下,显影单元20自身的重量通过辊子最有效地施加到光电导体鼓56上。因此,可以制成尺寸小,重量轻的显影单元20,并且进而可以制成尺寸小,重量轻的成像装置。
可以通过导槽51a和51b将显影单元20配置成可拆卸地安装到彩色激光打印机1上。在这种情况下,显影单元20可以很容易地被安装和拆除。此外,在维修的时候,光电导体鼓56和显影单元20可以被单独置换。因此,可以降低维修成本。
在实施例中,图像载体不局限于被配置为光电导体鼓56,而可以是任何图像载体,只要它可以按照成像步骤携带静电潜像或者调色剂图像。板状图像载体或者鼓型图像载体都可以使用。然而,优选地将图像载体配置成具有可以旋转的旋转鼓(在上述实施例中的光电导体鼓56),并且优选地配置成静电潜像和调色剂图像依次在旋转鼓的外圆周表面与旋转鼓转动同步地形成。在这种配置下,一幅大的图像可以被无缝地形成。因此,可以使可形成大幅图像的彩色激光打印机1小型化。
上述提出的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是为了阐述和说明,并不是将本实用新型穷尽和限制为上述公开的具体内容,根据上述教义或者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可以获得修改和变化。上述选择和描述的实施方式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程序,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以不同的实施方式和不同的修改使用本实用新型,以适应可能的具体应用的需要。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1.一种成像装置,包括图像载体,其上携带静电潜像;静电潜像形成单元,其设置在所述图像载体周围以便在所述图像载体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单元,其相对于所述图像载体的旋转方向设置在所述静电潜像形成单元的下游,且该显影单元具有容纳调色剂的调色剂给料器和与图像载体表面接触的接触部分,该接触部分可沿图像载体的表面相对移位,以将容纳在调色剂给料器中的调色剂转移到由静电潜像形成单元形成的静电潜像上来形成调色剂图像,该调色剂图像可被转移到转印材料上以在其上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还包括与显影单元配合的导槽机构,其支持显影单元在预定的方向上移位,以使显影单元的接触部分由于显影单元的重力而与图像载体的上部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接触部分相对图像载体表面的移位和显影单元沿预定方向的移位都能被观察到的方向看,显影单元具有纵长形状的截面形状,并且,接触部分设置在显影单元的截面形状的纵向一端,导槽机构支持显影单元在显影单元截面形状的纵向上移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导槽机构支持显影单元在与重力方向成±45度角的角度范围内的方向上移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导槽机构支持显影单元在与重力方向大体相同的方向上移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显影单元具有一个用作接触部分的辊子,所述辊子具有转动的辊子表面,并同时与图像载体的表面接触,并且,当沿着辊子转轴方向观察导槽机构时,导槽机构支持显影单元在沿着将辊子和图像载体之间的接触点与辊子转动中心相连接的的直线的方向上移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显影单元具有一个用作接触部分的辊子,所述辊子具有转动的辊子表面,并同时与图像载体的表面接触,并且,当沿着辊子转轴方向观察导槽机构时,导槽机构支持显影单元,使得将辊子和图像载体之间的接触点与辊子转动中心相连接的的直线的倾斜处在与重力方向成±45度角的角度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沿着辊子转轴方向观察导槽机构时,导槽机构支持显影单元,使得连接接触点和辊子的转动中心的直线在与重力方向大体相同的方向上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显影单元通过导槽机构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装置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图像载体包括一个设置为可旋转的旋转鼓,并且,静电潜像和调色剂图像顺序地在旋转鼓的外圆周表面上与旋转鼓的旋转同步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成像单元,每个所述成像单元设置有图像载体、静电潜像形成单元、显影单元和导槽机构,并且,各个成像单元的每个调色剂给料器容纳与其他成像单元的调色剂给料器所容纳的调色剂色彩不同的调色剂。
11.一种显影单元(20),包括显影剂壳体(43),其具有一对彼此相对的侧板(44),并在其中容纳显影剂;携带显影剂并将显影剂供给图像载体(56)的显影辊(33),该显影辊可转动地由一个轴支持,该轴由侧板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单元(20)还包括至少两个从侧板伸出的突起(45a,45b),这两个突起中至少有一个设置在一根延长线上,该延长线经过显影辊和图像载体彼此相邻处的临靠部分和支撑显影辊的轴的转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影单元,其特征在于,显影单元设置有两个突起(45a,45b)第一突起(45a)和第二突起(45b),并且,第一突起设置在所述延长线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影单元,其特征在于,临靠部分与第二突起之间的距离被设置为大于临靠部分与第一突起之间的距离。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影单元,其特征在于,第一突起是所述显影辊的轴。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影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突起中的另一个设置在一根延长线上,该延长线与经过所述临靠部分和显影辊的轴的转轴的直线平行。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影单元,其特征在于,显影单元设置有两个突起(45a,45b)第一突起(45a)和第二突起(45b),并且,第一突起设置在所述延长线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影单元,其特征在于,第一突起是所述显影辊的轴。
18.一种光电导体单元(9),包括光电导体鼓壳体(50),其具有一对转动地支撑图像载体(56)的侧板(52),在该光电导体鼓壳体上可拆卸地连接着具有显影辊(33)的显影单元(20);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导体单元(9)还包括至少两个导槽(51a,51b),该导槽是通过在侧板上部分地开出U形的槽而形成,这两个导槽中至少有一个设置在一根延长线上,该延长线经过显影辊和图像载体彼此相邻处的临靠部分和支撑显影辊的轴的转轴。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电导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导体单元设置有两个导槽(51a,51b)第一导槽(51a)和第二导槽(51b),并且,第一导槽设置在所述延长线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电导体单元,其特征在于,临靠部分与第二导槽之间的距离被设置为大于临靠部分与第一导槽之间的距离。
21.一种处理单元,包括显影单元(20),其包括显影剂壳体(43),其具有一对彼此相对的侧板(44),并在其中容纳显影剂;和携带显影剂并将显影剂供给图像载体(56)的显影辊(33),该显影辊可转动地由一个轴支持,该轴由侧板支撑;和光电导体单元(9),其包括光电导体鼓壳体(50),该光电导体鼓壳体(50)具有一对转动地支撑图像载体(56)的侧板(52),在该光电导体鼓壳体上可拆卸地连接着具有显影辊(33)的显影单元(2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影剂壳体(43)的侧板(44)上具有至少两个从侧板伸出的突起(45a,45b),并且所述光电导体单元(9)具有至少两个导槽(51a,51b),该导槽是通过在侧板上部分地开出U形的槽而形成,所述导槽(51a,51b)分别支撑突起(45a,45b),而且两个突起中的至少一个及相应的两个导槽中的一个设置在一根延长线上,该延长线经过显影辊和图像载体彼此相邻处的临靠部分和支撑显影辊的轴的转轴。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设置有两个突起(45a,45b)第一突起(45a)和第二突起(45b),并且,所述处理单元还设置有两个导槽(51a,51b)第一导槽(51a)和第二导槽(51b),其中,第一突起和第一导槽设置在所述延长线上。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临靠部分与第二突起之间的距离被设置为大于临靠部分与第一突起之间的距离。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第一突起是所述显影辊的轴。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突起中的另一个和所述两个导槽中的另一个设置在一根延长线上,该延长线与经过所述临靠部分和显影辊轴的转轴的直线平行。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显影单元设置有两个突起(45a,45b)第一突起(45a)和第二突起(45b),并且,第一突起设置在所述延长线上。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第一突起是所述显影辊的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成像装置,包括图像载体,其上携带静电潜像;静电潜像形成单元,其设置在所述图像载体周围以便在所述图像载体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单元,其相对于所述图像载体的旋转方向设置在所述静电潜像形成单元的下游,且该显影单元具有容纳调色剂的调色剂给料器和与图像载体表面接触的接触部分,该接触部分被设置为可沿图像载体的表面相对地移位,以将容纳在调色剂给料器中的调色剂转移到由静电潜像形成单元形成的静电潜像上;和与显影单元配合的导槽机构,其支持显影单元在预定的方向上移位,以使显影单元的接触部分由于显影单元的重力而与图像载体的上部接触。
文档编号G03G21/16GK2779452SQ200420118209
公开日2006年5月10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7日
发明者堀之江满, 石井昌宏, 岸勋朗, 普轮崎丈史, 石川悟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