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反射均匀亮度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反射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6609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提高反射均匀亮度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反射片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反射片的结构,尤其是指一种可增加光线其反射的均匀度以提高反射均匀亮度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反射片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背光光源是用来提供液晶显示器显示影像时所需的光源,随着液晶显示器尺寸与构造的不同,便需搭配不同型态的背光模块,如一般较小型的液晶显示器只要以点光源照亮即可,通讯产品中的行动电话的显示器便是以此类点光源来投射,其对显像的品质及光源均匀性要求并不大。而在一般较大尺寸的中型显示器如笔记型计算机及个人桌上型计算机的液晶显示器等,通常是使用线光源来满足所需的亮度,而且较大尺寸的液晶显示器必须使用较多数量的线光源。
由于显示器尺寸的加大,便更突显出亮度均匀的重要性,而衍生出背光模块的设计问题。随着光源设置在背光模块中的位置的不同,背光模块常见有侧光式、直下式等设计型态。
参阅图1,通常侧光式背光模块1’的设计包含有由上而下依序叠设的一外层板10’、一棱镜片11’、一扩散板12’、一导光板13’及一反射板15’,并在该导光板13’侧面端部设有一线状光源14’,藉该导光板13’经预定传播过程使光源14’的光线朝向该扩散板12’的一面扩散射出,进而通过前述棱镜片11’,藉此提供设置于背光模块1’上方的显示器所需的光线。该棱镜片11’随设计的需要可为单片、双片,亦可不使用,其表面预设有多数平行凹沟,凹沟的排列可为直向或横向。该外层板10’可为扩散板、保护板、增亮板。
此类侧光式背光模块1’的光源14’是位于导光板13’边缘,经由导光板13’传导光线,并配合设置于导光板13’底部的反射版15’使光线往上反射,此种侧光式背光模块1’的优点是较不易明显辨认出光源14’的位置,但其亮度较差。
参阅图2,一般直下式背光模块的设计,是省略了侧光式背光模块的导光板、棱镜片等复杂及昂贵的光学片材,其光源14’是设置在反射板15’与扩散板12’间,利用反射板15’所提供的反射作用,使光线经由扩散板12’传输至设置在背光模块1’上方的液晶显示器,利用反射板15’直接将位于其上方的光源14’所发出的光线往上反射,藉此可使显示器获得较佳亮度,但却导致较易分辨出光源所在位置,也就是光源14’所在位置的亮度明显较其它地方更亮。因此如何藉由反射板15’的光学设计使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光源均匀化,即是一重大的课题。
参阅图3,以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反射板15’呈水平板状并具有复数个光源14为例,对应于光源14正方处的扩散板12’位置会最亮,而两相邻光源14’的中间处16’附近会最暗,其原因在于两相邻光源14’的中间处16’距离光源14’最远,所可接收到光源14’的光线强度便会较弱,而平板状的反射板15’仅单纯提供反射功能,因此光源14’所发出往下投射的光线,不具备往相邻光源14’中间处16’附近集中的效果,自然无法加强中间处16附近的亮度。
图4所示,以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反射板15’呈曲折板状为例,反射板15’具有复数个分别对应于该等线光源14’下方的反射单元151’,每一反射单元151’具有二前后延伸并相连接的斜板部152’,该斜板部152’是由光源14’正下方分别往外并往上倾斜延伸而成,此种反射板15’的设计,可直接将光源14’所发出往下的光线往接近光源14’位置反射,因此可增加亮度,但并无助于亮度的均匀性,也就是说同样无法强化相邻光源14’的中间处16’附近的亮度。
关于上述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各种不同设计,可见于诸多的专利案中,如美国专利案5,567,042、5,479,328、5,134,553、20020057405、20020039292、4,425,604、6,407,781、5,253,151、6,09 5,656等,各种设计有其不同的构造配置与功效诉求,在制造的困难度上有所差异性。
因此,如何针对上述问题而提出一种新颖提高反射均匀亮度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反射片结构,改善传统无法强化相邻光源的中间处附近的亮度的缺点,长久以来一直是使用者殷切盼望的,而本设计人基于多年从事于相关产品的研究、开发等实务经验,乃思及改进的意念,穷其个人的专业知识,经多方研究设计、专题探讨,终于研究出一种提高反射均匀亮度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反射片结构,可解决上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反射均匀亮度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反射片结构,其使用一反射片使一直下式背光模块提高一反射光的均匀亮度。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反射均匀亮度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反射片结构,其使用一连接片,以连接复数个光源与该反射片由于该连接片连接该反射片时具有一斜率,以增加反射光的均匀亮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提高反射均匀亮度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反射片结构,其包括一反射片,该反射片位于复数个光源的下方,该反射片具有锯齿状表面,且该锯齿状表面的锯齿角度根据距离该光源的远近呈由大变小。
如上所述的提高反射均匀亮度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反射片结构,其中位于该光源的正下方的反射片锯齿状表面可使一出射光源于透过该锯齿状表面时,一反射光源会避开该光源地设置。
如上所述的提高反射均匀亮度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反射片结构,其中该位于该光源的正下方的锯齿状表面可为一圆形表面。
如上所述的提高反射均匀亮度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反射片结构,其中该位于该光源的正下方的锯齿状表面可为一椭圆形表面。
如上所述的提高反射均匀亮度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反射片结构,其中该位于该光源的正下方的锯齿状表面可为一非球面表面。
如上所述的提高反射均匀亮度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反射片结构,其中该位于该光源的正下方的锯齿状表面可为一三角形表面。
如上所述的提高反射均匀亮度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反射片结构,其中该反射片与该光源的两侧边包含一连接片,该连接片与该反射片具有一反射角度以利用斜率改变一边缘光的反射角度。
藉由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提高反射均匀亮度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反射片结构,其该反射片根据距离光源的远近而具有的斜率由大而小,以提高反射光线的光均匀度,再者,于光源与该反射片的两侧系具有连接片,该连接片连接该反射片时具有一角度,透过该斜率的设计以提供光源的利用性。


图1为公知技术的背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公知技术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公知技术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反射板为平板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公知技术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反射板为锯齿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反射片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反射片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反射片的光线路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反射片的光线路径示意图;及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反射片与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背光模块 10’外层板 11’棱镜片 12’扩散板13’导光板 14’光源15’反射线 16’中间处
151’反射单元 152’斜板部1背光模块 10反射板12锯齿状表面 13出射光线14反射光线 20光源 22中间处 30扩散板40连接片 θ1斜率 θ2斜率θ3斜率具体实施方式
兹为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谨佐以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的说明,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改进公知的反射片的缺点,公知技术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反射片无法强化相邻光源的中间处附近的亮度,无论是锯齿状的反射片与抛物线的反射 片都无法增加其中间处的亮度,由于直下式背光模块具有复数个光源,两个光源一定具有一中间处,该中间处的亮度一定最低,此时位于下方的反射片于该中间处的反射光线一定最弱,所以其反射光线无法达成均匀化,故本实用新型提供一反射片的结构,以增加其中间处的反射光线的强度以及均匀度。
请参阅图5,其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反射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提高反射均匀亮度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反射片结构,其直下式背光模块1的主要结构包括一反射板10、复数个光源20与一扩散板30;其中该复数个光源20位于该反射板10的上方,该扩散板30位于该复数个光源20的上方,且该反射片10具有锯齿状表面12,该锯齿状表面12的每一锯齿相对于距离该光源的远近具有不同的斜率,当该反射板10距离该光源20愈远该锯齿状表面12的斜率就愈大,当该反射板10距离该光源愈近时,该锯齿状表面12的斜率就愈小,故θ1>θ2;再者,该反射板10位于该光源20的下方时,该反射板10将反射光线直接进行反射,但该反射光线的行径方向将会避开该光源,所以该反射板此时位于该光源正下方的形状可为圆形表面或椭圆形表面或一非球面表面或一三角形表面,请同时参阅图6、图7以及图8,其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反射片的光线路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射片10具有锯齿状表面12且斜率都不一样,当该反射板10远离该光源时即为该光源的中间处22,此时该光源20的光线强度最弱,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反射片10的锯齿状表面12于该中间处22时的设计其角度为最大,以利将该光源20的出射光源13透过该反射片10反射的一反射光线14使其反射向上,且位于该光源20的下方时,该反射板10的设计为使该反射光线14得以避开该光源20。
再者,请参阅图9,其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反射片与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揭示该反射板10与该扩散板30的连接是透过一连接板40,由于为增加其向上的反射光线14,以增加其亮度,故本实用新型更揭示该连接片40连接该反射片10与该扩散板30时是具有一斜率,此时该斜率θ3为一钝角,以增加向上的反射光线14。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具体实施例揭示,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专利涵盖之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提高反射均匀亮度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反射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反射片,该反射片位于复数个光源的下方,该反射片具有锯齿状表面,且该锯齿状表面的锯齿角度根据距离该光源的远近呈由大变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反射均匀亮度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反射片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该光源的正下方的反射片锯齿状表面可使一出射光源于透过该锯齿状表面时,一反射光源会避开该光源地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反射均匀亮度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反射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位于该光源的正下方的锯齿状表面可为一圆形表面。
4.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反射均匀亮度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反射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位于该光源的正下方的锯齿状表面可为一椭圆形表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反射均匀亮度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反射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位于该光源的正下方的锯齿状表面可为一非球面表面。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反射均匀亮度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反射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位于该光源的正下方的锯齿状表面可为一三角形表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反射均匀亮度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反射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反射片与该光源的两侧边包含一连接片,该连接片与该反射片具有一利用斜率改变一边缘光的反射角的反射角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高反射均匀亮度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反射片结构,该反射片位于复数个光源的下方,该反射片具有锯齿状表面,且该锯齿状表面的锯齿角度根据距离光源的远近呈由大变小,以提高反射光线的光均匀度,再者,于光源与该反射片的两侧具有连接片,该连接片连接该反射片时具有一角度,透过该斜率的设计以提供光源的利用性。
文档编号G02B5/08GK2752810SQ200420118188
公开日2006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30日
发明者张志远 申请人:颖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