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遥感相机框架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6612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学遥感相机框架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学技术领域,涉及对大型光学遥感器中框架联接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大、中型光学遥感相机框架联接结构,采用新型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利用模具固定框架进行联接,联接后模具需要拆下,模具制造成本高,且精度难以保证,满足不了相机前、后框架联接的精度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内容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相机前、后框架利用模具固定联接,成本高、难以满足相机框架联接结构的精度要求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在相机框架联接中采用一种高精度且低应力的联接结构,使前、后框架位置精确标定,联接过程中的形位误差消除在胶层内部,将提供一种提高光学遥感相机框架联接精度的框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包括包括后框架、前框架、支杆、支杆座、联接件,在后框架和前框架内部制备有联接件,前框架与后框架中心对正;前框架和后框架相互平行;后框架和前框架的基准面上固定联接有多个支杆座,使多个支杆的两端分别与多个支杆座胶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由于本实用新型将前框架和后框架各自的坐标系联系起来,使其在统一的坐标系下进行装配,精确标定前框架和后框架的间距及平行度。采用支杆与支杆座胶接,支杆座与前框架和后框架联接,使形位误差消除在胶层内部,从而实现低应力的前框架、后框架联接,解决了采用模具固定前框架和后框架所产生的低精度、高成本的问题,从而使框架联接的精度提高、成本降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框架初定位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框架平行度确定图。
图3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1、图2、图3所示平板1、后框架2、第一等高块3、第一平尺4、修正块5、前框架6、第二等高块7、第二平尺8、支杆9、支杆座10、测微仪11、联接件12。
平板1选用2.5m×1.6m双零级花岗岩作为整个检测、装配工作的基准面,平板1上固定两个1米长双零级的花岗岩第一平尺4和平尺8,将两个花岗岩第一平尺4、第二平尺8调整垂直度为微米级,使第一平尺4、第二平尺8作为一个确定的直角坐标系。由于前框架6与后框架2宽度不同,为使前框架6与后框架2两者中心对正,而制备修正块5作为前框架6在宽度方向的定位块。后框架2、前框架6和支杆9采用碳纤材料制成。第一等高块3和第二等高块7分别采用花岗岩材料制成。支杆9采用六根支杆组成。支杆座10和联接件12分别采用钛合金材料制成,支杆座10采用十二个支杆座组成。测微仪11可采用电感测微仪。
分别将前框架6、后框架2清理干净放在平板1上面,选用平板1作为遥感相机框架结构的检测、装配工作的基准面,将第一平尺4放置在平板1上;在后框架2和前框架6内部制备有联接件12,将联接件12的底面置于平板1上,使后框架2和前框架6垂直于平板1;将后框架2的侧面基准面与第一平尺4的定位面接触且相互垂直定位;将修正块5的两个定位面分别与前框架6的侧面基准面和第一平尺4的另一定位面接触定位,使前框架6与后框架2的中心对正;在前框架6和后框架2的基准面之间安置第一等高块3和第二等高块7,使前框架6和后框架2相互平行;移出第一等高块3和第二等高块7,将第一平尺4和第二平尺8相互垂直放置在平板1上,并且第二平尺8置于前框架6和后框架2的基准面之间,再利用测微仪11对后框架2和前框架6的平行度检测,使后框架2和前框架6平行并定位;将后框架2和前框架6的基准面上固定联接有多个支杆座10,使多个支杆9的两端分别与多个支杆座10胶接;再将平板1、第一平尺4、修正块5、第二平尺8及测微仪11拆除掉,则完成遥感相机框架结构的制备。
由于第一平尺4侧面定位高度远低于框架宽度,工程上难以实现前框架6、后框架2之间平行度微米级的要求,因此利用直角坐标系中第二平尺8的两侧面作为精确调整前框架、后框架平行度的基准。保证前框架6与支杆座10联接各部位的表面,第二平尺8的平行度达到微米级的要求,以第二平尺8的另一面为基准,同样的方法测量后框架2与第二平尺8之间的平行度达到微米级,至此框架位置确定。调整过程中采用自制的高精度定位工装及测微仪11检测。
如图3所示,在相互位置精确标定好的前框架6、后框架2外侧,分别放置两套0.2秒平行光管,用以监视前框架6、后框架2夹紧过程中的微弱变化,选择适当的受力点对框架施加压力,固定框架位置。整个过程中压力要均匀、适度,不允许发生任何方向的移动、转动,以确保夹紧过程中前框架6、后框架2保持原有状态,平行度等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以上几步过程通过监视、复测确认无误,开始联接前框架6、后框架2。先将前框架6、后框架2、支杆座10、支杆9清理干净,检测支杆座10与支杆9之间配合情况,保证其间隙在10微米级,一是有利于存胶,二是适应支杆座10形位误差,消除加工误差对框架的影响。调配好各联接支杆9、支杆座10的角度、位置,用0.2秒平行光管监视前框架6、后框架2,不允许其在联接过程中发生变化,然后对前框架6、后框架2用支杆9进行联接,支杆座10与框架以螺钉联接,使各项误差消除在胶层内部,拧紧螺钉时采用力矩扳手,保证力矩大小一致,实现低应力的前框架6、后框架2联接。
权利要求1.光学遥感相机框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框架(2)、前框架(6)、支杆(9)、支杆座(10)、联接件(12),在后框架(2)和前框架(6)内部制备有联接件(12),前框架(6)与后框架(2)中心对正;前框架(6)和后框架(2)相互平行;后框架(2)和前框架(6)的基准面上固定联接有多个支杆座(10),使多个支杆(9)的两端分别与多个支杆座(10)胶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遥感器中框架联接结构。包括后框架2、前框架6、支杆9、支杆座10、联接件12,在后框架和前框架内部制备有联接件,前框架与后框架中心对正;前框架和后框架相互平行;后框架和前框架的基准面上固定联接有多个支杆座,使多个支杆的两端分别与多个支杆座胶接。由于本实用新型将前框架和后框架各自的坐标系联系起来,使其在统一的坐标系下进行装配,精确标定前框架和后框架的间距及平行度。采用支杆与支杆座胶接,支杆座与前框架和后框架联接,使形位误差消除在胶层内部,从而实现低应力的前框架、后框架联接,解决了采用模具固定前框架和后框架所产生的低精度、高成本的问题,从而使框架联接的精度提高、成本降低。
文档编号G03B17/56GK2743875SQ20042011829
公开日2005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28日
发明者李景林, 伞兵, 高杉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