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光控制元件、透镜镜筒和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0003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光控制元件、透镜镜筒和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光控制元件、透镜镜筒和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数码相机和摄像机的成像装置具有透镜镜筒,该透镜镜筒保持有引导物像的光学系统、与光学系统的光轴对齐的成像装置(例如CCD)、以及用于调节引导到成像装置的光量的光控制装置,所述光控制装置横跨光学系统的光轴。
光控制装置通常是机械调节孔径的可变光圈。该可变光圈具有需要可变光阑片(iris blade)及用于驱动可变光阑片的机构的缺陷,这个机构占用透镜镜筒的大量空间。因此,该可变光圈对于减少透镜镜筒的尺寸是不利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提出一种成像装置,它具有不需要大量空间的液晶光控制元件。(参见专利文献1。)在图4中用参考标记16表示的常规的液晶光控制元件仅仅具有一个液晶层,该层在图4中用参考标记1614表示。液晶层1614包括大量棒状液晶分子1615,它们气密性地被密封在一个容器中,从而使得们可以倾斜并保持它们的长轴互相平行。倾斜角度(相对于液晶层的厚度方向)与施加到光控元件16上的电压成比例地变化。
当液晶分子1615长轴取向相对于光路的角度减小时,它们允许更多的光通过,从而导致透光率增加。相反,当液晶分子1615长轴取向相对于光路的角度增加时,它们允许更少的光通过,从而导致透光率减小。
专利文献1日本开平第2002-82358号专利发明内容仅仅具有一个液晶层1614的常规光控元件16在可调光量方面受到限制。换句话说,不能在大量光环境下适当调节导向成像装置的光量。
根据前述的内容完成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晶光控制元件,它能够在有大量光的环境中适当调节导向成像装置的光量。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透镜镜筒和成像装置,该透镜镜筒和成像装置装备有所述的液晶光控制元件。
为了获得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液晶光控制元件,它包括多个液晶光控制单元,每个都具有保持在透明电极之间的液晶层,这些透明电极在所述液晶层厚度方向上彼此叠置,因此构成每个所述液晶光控制单元从而响应于施加到所述透明电极上的电压来控制在所述液晶层厚度方向上通过的光量。
本发明还涉及包括引导物像的光学系统的透镜镜筒、具有横跨所述光学系统光轴布置的成像平面的成像元件、和横跨在所述光学系统和所述成像元件之间的所述光轴布置的液晶光控制元件,所述液晶光控制元件包括多个液晶光控制单元,每个都具有保持在透明电极之间的液晶层,这些透明电极在所述液晶层厚度方向上彼此叠置,因此构成每个所述液晶光控制单元从而响应于施加到所述透明电极上的电压来控制所述液晶层厚度方向上通过的光量。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成像装置,它包括引导物像的光学系统、具有横跨所述光学系统光轴布置的成像平面的成像元件、以及横跨在所述光学系统和所述成像元件之间的所述光轴布置的液晶光控制元件,所述液晶光控制元件包括多个液晶光控制单元,每个都具有保持在透明电极之间的液晶层,这些透明电极在所述液晶层厚度方向上彼此叠置,因此构成所述每个液晶光控制单元从而响应于施加到所述透明电极上的电压来控制横跨所述液晶层厚度方向的光量。
根据本发明,液晶光控制单元如下构成。多个所述液晶光控制单元包括布置在第一液晶光控制单元顶部的第一液晶光控制单元和第二液晶光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液晶光控制单元具有相距一定距离且互相平行延伸的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的相对两侧形成有第一和第二透明电极,第一和第二透明电极的相对两侧形成有第一和第二配向层,第一和第二配向层之间密封有第一液晶层,所述第二液晶光控制单元具有相距一定距离且互相平行延伸的第二透明基板和第三透明基板,第二和第三透明基板的相对两侧形成有第三和第四透明电极,第三和第四透明电极的相对两侧形成有第三和第四配向层,第三和第四配向层之间密封有第二液晶层,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具有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伸出的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具有电连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电极的第一连接端子,所述第三透明电极具有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伸出的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二突出部具有电连接所述第三和第四透明电极的第二连接端子。
根据本发明,液晶光控制单元如下构成。所述多个液晶光控制单元包括相互邻接的第一液晶光控制单元和第二液晶光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液晶光控制单元具有相距一定距离且互相平行延伸的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的相对两侧形成有第一和第二透明电极,第一和第二透明电极的相对两侧形成有第一和第二配向层,第一和第二配向层之间密封有第一液晶层,所述第二液晶光控制单元具有相距一定距离且互相平行延伸的第二和第三透明基板,第二和第三透明基板的相对两侧形成有第三和第四透明电极,第三和第四透明电极的相对两侧形成有第三和第四配向层,第三和第四配向层之间密封有第二液晶层,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具有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伸出的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具有电连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电极的第一连接端子,所述第三透明电极具有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伸出的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二突出部具有电连接所述第三和第四透明电极的第二连接端子。
根据本发明,液晶光控制单元如下构成。所述多个液晶光控制单元包括相互邻接的第一液晶光控制单元和第二液晶光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液晶光控制单元具有相距一定距离且互相平行延伸的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的相对两侧形成有第一和第二透明电极,第一和第二透明电极的相对两侧形成有第一和第二配向层,第一和第二配向层之间密封有第一液晶层,所述第二液晶光控制单元具有相距一定距离且互相平行延伸的第二透明基板和第三透明基板,第二和第三透明基板的相对两侧形成有第三和第四透明电极,第三和第四透明电极的相对两侧形成有第三和第四配向层,第三和第四配向层之间密封有第二液晶层,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具有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伸出的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具有电连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电极的第一连接端子,所述第三透明电极具有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伸出的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二突出部具有电连接所述第三和第四透明电极的第二连接端子。
根据本发明,所述多个液晶光控制单元包括相互邻接的第一液晶光控制单元和第二液晶光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液晶光控制单元具有相距一定距离且互相平行延伸的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的相对两侧形成有第一和第二透明电极,第一和第二透明电极的相对两侧形成有第一和第二配向层,第一和第二配向层之间密封有第一液晶层,所述第二液晶光控制单元具有相距一定距离且互相平行延伸的第二透明基板和第三透明基板,第二和第三透明基板的相对两侧形成有第三和第四透明电极,第三和第四透明电极的相对两侧形成有第三和第四配向层,第三和第四配向层之间密封有第二液晶层,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具有从第三透明基板伸出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具有电连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电极的第一连接端子,还具有电连接所述第三和第四透明电极的第二连接端子。
所述突出部具有面向所述第一透明电极的表面和面向所述第四透明电极的表面,面向所述第一透明电极的表面上形成有所述第一连接端子,面向第四透明电极的表面上形成有所述第二连接端子。
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设为近似相同尺寸的矩形形状,所述第二透明基板设为短边等于所述矩形形状短边、长边大于所述矩形形状长边的矩形形状,所述突出部包括从所述第一和第三透明基板突出的第二透明基板的那部分。
所述第一透明基板设为圆盘的形状,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具有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圆盘形状,所述第三透明基板具有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圆盘形状,所述第一和第三透明基板同轴设置,所述突出部形成在从所述第一和第三透明基板突出的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那部分上,面向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所述突出部的表面上形成有所述第一连接端子,面向所述第三透明基板的所述突出部的表面上形成有所述第二连接端子。
根据本发明的液晶光控制元件包括多个液晶光控制单元,每个都具有保持在透明电极之间的液晶层,这些透明电极在所述液晶层厚度方向上彼此叠置,因此构成每个所述液晶光控制单元从而响应于施加到所述透明电极上的电压来控制所述液晶层厚度方向上通过的光量。这个结构允许即使在明亮的环境中成像元件也可以接收经过适当控制数量的光来照相。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多个液晶光控制单元在所述液晶层厚度方向上彼此叠置而可以达到在明亮环境下照相时,适当控制导向成像元件的光量的目的。


图1是关于例1成像装置的前透视图。
图2是关于例1成像装置的后透视图。
图3是示出成像装置的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图4是示出透镜镜筒结构的原理图。
图5是示出第一液晶光控制单元结构的结构图。
图6是说明液晶光控制元件16如何工作的视图。
图7是说明液晶光控制元件16如何影响光透射的视图。
图8是说明图7光的透射特性的曲线图。
图9A-9B是说明关于液晶光控制元件16的成像平面的视图。
图10A-10C是说明液晶光控制元件16中不同程度倾斜的液晶分子1615的视图。
图11A-11C是说明液晶光控制元件16中不同程度倾斜的液晶分子1615的视图。
图12是示出液晶光控制元件16结构的透视图。
图13是说明液晶光控制元件16的电极结构的图。
图14是示出例2中液晶光控制元件16结构的透视图。
图15是示出例3中液晶光控制元件16结构的透视图。
图16是示出例4中液晶光控制元件16结构的透视图。
图17是示出例5中液晶光控制元件16结构的透视图。
图18是示出例6中液晶光控制元件16结构的透视图。
图19是示出例1中改型的液晶光控制元件16结构的透视图。
图20是示出例2中改型的液晶光控制元件16结构的透视图。
图21是示出例3中改型的液晶光控制元件16结构的透视图。
图22是示出例4中改型的液晶光控制元件16结构的透视图。
图23是示出例5中改型的液晶光控制元件16结构的透视图。
图24是示出例6中改型的液晶光控制元件16结构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例1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例1。
本例涉及结合有本发明透镜镜筒的成像装置。
图1是关于例1成像装置的前透视图。图2是关于例1成像装置的后透视图。图3是示出成像装置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图4是示出透镜镜筒结构的原理图。图5是示出第一液晶光控制单元的结构的图。图6是说明液晶光控制元件16如何工作的视图。图7是说明液晶光控制元件16如何影响光的透射的视图。图8是说明图7中光的透射特性的曲线图。图9A-9B是说明关于液晶光控制元件16的成像平面的视图。图10A-10C是说明在液晶光控制元件16中不同程度倾斜的液晶分子1615的视图。图11A-11C是说明液晶光控制元件16中不同程度倾斜的液晶分子1615的视图。
图1和图2中示出的成像装置100是具有矩形外壳102的数码相机。顺便说一下,本说明中使用的术语“左”和“右”分别表示从其前面看成像装置100的左侧和右侧。同样,术语“前”和“后”分别表示从光学系统光轴的方向看成像装置的接近物体和成像元件的那侧。
如图1所示,成像装置100具有前右侧的透镜窗104和横跨透镜窗104的透镜镜筒10。
上述透镜窗104是产生补充光(fill-in light)的闪光器106。
在外壳12的上左侧有快门按钮108。
在外壳12的后侧有液晶显示器110以及操作用的十字开关112和一些控制按钮114。
在外壳12的左侧有可拆卸地保持有存储卡116(记录介质)以记录静态和/或动态图像的存储卡保持器118。
如图3所示,透镜镜筒10包括光学系统14(用于引导物像)、成像元件18(具有横跨光学系统14光轴的成像平面)、和光控制元件16(设置在光学系统14和成像元件18之间,从而横跨光轴)。因此,透镜镜筒10将光学系统14捕捉到的物像通过液晶光控制元件16导向成像元件18的矩形成像平面1802。
成像元件18得到的图像转换成图像信号以输出到图像处理单元120,该图像处理单元根据图像信号产生静态和/或动态图像的图像数据。图像数据存储到存储卡116中,并由显示处理单元122处理以显示在显示器110上。
另外,成像装置100具有控制单元124(由CPU等组成),当操作快门按钮108、十字开关112和控制按钮时,控制单元控制图像处理单元120和显示处理单元122。
如图4所示,光学系统14包括保持在透镜镜筒1406中的前透镜1402和后透镜1404。
下面对液晶光控制元件16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液晶光控制元件16包括彼此叠置的第一液晶光控制元件16A和第二液晶光控制元件16B。整体来讲光控元件呈现矩形的形状。
如图5所示,第一液晶光控制元件16A包括下面的部件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1602、1604(它们相距一定距离且互相平行地延伸),第一和第二透明电极1606、1608(它们形成在透明基板的相对表面上),第一和第二配向层(alignment layer)1610、1612(它们形成在透明电极的相对表面上),第一液晶层1614(它密封在配向层之间,包括棒状液晶分子)。
第二液晶光控制单元16B与第一液晶光控制单元16A同样地包括下面的部件第二和第三透明基板1604、1616(它们相距一定距离且互相平行延伸),第三和第四透明电极1618、1620(它们形成在透明基板的相对表面上),第三和第四配向层1622、1624(它们形成在透明电极的相对表面上),第二液晶层1626(它密封在配向层之间,包括棒状液晶分子1615)。
因此,第一和第二液晶光控制元件16A、16B中间的第二透明基板1604对这两个元件都起作用。
第一透明基板1602具有引向第一透明电极1606的第一连接端子1628。第二透明基板1604具有引向第二透明电极1608的第二连接端子1630和引向第三透明电极1618的第三连接端1632。第三透明基板1616具有引向第四透明电极1620的第四连接端1634。在本例中,第一和第二连接端子1618、1630组成权利要求定义的第一连接单元1636,第三和第四端1632、1634组成权利要求定义的第二连接端子单元1638。
如图5所示,横跨第一和第二连接端子1628、1630施加用于驱动液晶的电压E。类似地,横跨第三和第四连接端1632、1634施加驱动电压E。
第一和第二液晶光控制单元16A、16B中的第一和第二液晶层1614、1626是宾-主型(guest-host type)单元结构,它包括宿主材料和寄生材料。宿主材料包括液晶分子1615,寄生材料包括二向色分子(dichroic dye molecules)。
因此,当液晶分子1615响应于横跨第一和第二透明电极1606、1608施加的电压其长轴的取向方向变化时,第一液晶层1614控制通过该层的光量。该取向方向相对于第一和第二配向层1610、1612确定的方向倾斜。倾斜角度的变化实现期望的控制。类似地,当液晶分子1615响应于横跨第三和第四透明电极1622、1624施加的电压其长轴的取向方向变化时,第二液晶层1626控制通过该层的光量。取向方向相对于第三和第四配向层1622、1624确定的方向倾斜。倾斜角度的变化实现期望的控制。
下面对液晶光控制元件16的作用进行说明。
图6说明了液晶光控制元件16中的液晶分子长轴的倾斜和通过液晶光控制元件16的光L量之间的关系。顺便说一下,为了简明,图6仅仅示出了第一液晶层16A。
液晶分子1615的倾斜和通过液晶光控制元件16的光L量之间的关系类似于百叶窗的板条和通过百叶窗的光量之间的关系。在本例中,第一液晶光控制元件16A如此构成从而使该平面内的液晶分子的取向近似平行于成像元件18成像平面的短边。
图6(A1)、6(A2)和6(A3)示出了当第一液晶光控元件16A不受驱动电压E控制时液晶分子是如何工作的。图6(A1)是前视图。图6(A2)是从平行于液晶分子1615取向平面的方向Y看的视图。图6(A3)是从垂直于方向Y的方向X看的视图。
注意,当第一液晶光控制元件16A不受驱动电压E控制时,液晶分子1615静止,它们的长轴相对于第一液晶光控制元件16A的厚度方向不倾斜。随着液晶分子1615在该方向取向,第一液晶光控制元件16A允许平行于第一液晶层1614厚度方向的入射线L最大的透射。
图6(B1)、6(B2)和6(B3)与图6(A1)、6(A2)、6(A3)类似,示出了当中间驱动电压E激活第一液晶光控制元件16A时液晶分子是如何工作的。
注意,当第一液晶光控制元件16A被中间驱动电压E激活时,液晶分子1615以其长轴相对于第一液晶光控制元件16A倾斜大约45°的方式取向。随着液晶分子1615在该方向取向,第一液晶光控制元件16A允许平行于第一液晶层1614厚度方向的入射线L中等的透射。
图6(C1)、6(C2)、6(C3)类似于图6(A1)、6(A2)、6(A3),示出了当第一液晶光控制元件16A被最大驱动电压E激活时,液晶分子是如何工作的。
注意,当第一液晶光控制元件16A被最大驱动电压E激活时,液晶分子1615以其长轴垂直于液晶光控制元件16A厚度方向的方式取向。随着液晶分子1615在该方向取向,第一液晶光控制元件16A最小化平行于第一液晶层1614厚度方向的入射线L的透射。
液晶光控制元件16包括第一和第二液晶光控制元件16A和16B,或者具有第一和第二液晶层1614和1626。这种双层结构允许大范围地控制其厚度方向光的透射率。换句话说,液晶光控制元件16作为一个整体产生一个总透射率,它是第一液晶光控制元件16A的透射率和第二液晶光控制元件16B透射率的乘积。这就意味着液晶光控制元件16可以将透射率减小到非常低的水平,因此它允许即使在非常明亮的环境下成像元件18也可以适当地操作。
根据本发明,光学系统14可以设计成减小光轴方向上前透镜1402和后透镜1404的长度,以及减小镜筒1406的外径和长度,从而减小光学系统14的尺寸。这个光学设计消除了当通过光学系统14的光接近成像元件18时,光从光轴逐渐分散的缺点,或者消除了光L的方向相对于第一液晶层1614厚度方向倾斜的缺点。
下面对液晶分子1615以假定其长轴相对于第一液晶层1614厚度方向倾斜0°、45°、和90°的方式取向的情况进行说明。顺便说一下,“上”和“下”表示的取向方向Y如图6所示。
图6(A4)、6(A5)、6(B4)、6(B5)、6(C4)、6(C5)示出了光L的方向相对于第一液晶层1614的厚度方向向上倾斜α角的情况。至于涉及液晶分子1615取向角度的问题,图6(A4)和6(A5)相当于图6(A1)和6(A3),图6(B4)和6(B5)相当于图6(B1)和6(B3),图6(C4)和6(C5)相当于图6(C1)和6(C3)。
相反,图6(A6)、6(A7)、6(B6)、6(B7)、6(C6)、6(C7)示出了光L的方向相对于第一液晶层1614的厚度方向向下倾斜α角的情况。至于涉及液晶分子1615取向角度的问题,图6(A6)和6(A7)相当于图6(A1)和6(A3),图6(B6)和6(B7)相当于图6(B1)和6(B3),图6(C6)和6(C7)相当于图6(C1)和6(C3)。
从这些图中应该注意的是,即使液晶分子1615取向的方向保持与第一液晶层1614的厚度方向相同,但如果光L的方向相对于第一液晶层1614的厚度方向改变的话,光L的方向相对于液晶分子1615的取向还是会发生变化。
如上所述,当自光学系统14出射的光L接近成像元件18时,它会从光轴逐渐发散,因此光L相对于第一液晶层1614厚度方向的角度会根据在第一液晶光控制单元16A中的位置发生变化,而通过第一液晶光控制元件16A的光L量也会根据在第一液晶光控制单元1 6A中的位置而发生变化。
下面将更详细地对此进行描述。图7(A)到7(E)说明了液晶分子1615的取向方向相对于第一液晶层1614的厚度方向逐渐增加(从0°到90°)。为了简洁,图7仅仅示出第一液晶层16A。
图8是根据通过第一液晶光控制元件16A的光L的量(纵坐标)相对于在第一液晶光控制元件16A中的取向方向(Y)上的位置(横坐标)绘制的图。图8中的标记A到E对应于图6中的标记。
从图8中注意到,通过第一液晶光控制元件16A的光量根据在第一液晶光控制元件16A中的取向方向(Y)上的位置而变化。还要注意,通过第一液晶光控制元件16A的光量根据在第一液晶光控制元件16A中的取向方向(Y)上的位置单调地(无阶地或连续地)增加或减少,除了液晶分子1615取向为0°的情况。
这里,假设通过第一液晶光控制元件16A的第一和第二配向层1610、1612以及第二液晶光控制元件16B的第三和第四配向层1622、1624建立了同样的取向方向。换句话说,假设如图10所示,第一液晶层1614中的液晶分子1615相对于其厚度方向的取向角和第二液晶层1626中的液晶分子1615相对于其厚度方向的取向角之间没有差值。
现在,下面讨论关于在第一液晶和第二液晶光控制元件16A、16B中的液晶分子1615的取向为图7(B)到7(E)所示任何一种方向的情况下给均匀亮度的物体照相。换句话说,第一液晶光控制元件16A从光学系统14获得均匀亮度。
图9A-9B示出了成像平面1802相对于第一和第二液晶光控制元件16A和16B的相对位置。图9A示出了第一和第二液晶光控制元件16A和16B中的取向方向平行于成像平面1802的短边的情况。图9B示出了第一和第二液晶光控制元件16A和16B中的取向方向平行于成像平面1802长边的情况。
图9A-9B中的阴影示出了通过第一和第二液晶光控制元件16A和16B的光量大小。阴影越稀疏,光量越大,阴影越稠密,光量越小。相邻阴影区域之间的边界是为了说明而假想的一条线。
在图9A和9B中,透射光量在成像平面1802的短边或长边的方向变化。透射光量的变化不利地影响成像元件18上形成的图像,从而产生失真图像。
通过以第一液晶光控制元件16A中的第一和第二配向层1610、1612建立与第二液晶光控制元件16B中的第三和第四配向层1622、1624建立的取向对称的取向的方式形成配向层来避免上述这个缺点。
如图11A-11C所示,这种结构的配向层的结果就是第一液晶层1614中的液晶分子1615的长轴与第二液晶层1626中的液晶分子1615的长轴对称地倾斜。因此,通过第一液晶层1614的透射光的变化抵消了通过第二液晶层1626的透射光的变化。这就提供了即使在将光学系统14设计减小尺寸,其时当通过光学系统14的光接近成像元件18时,它会从光轴逐渐发散的方式的情况下,也可以减小透镜镜筒和成像装置尺寸而不会改变通过液晶光控制元件16的透射光量的优点。
下面详细描述液晶光控制元件16的结构。
图12是示出液晶光控制元件16结构的透视图。图13是说明液晶光控制元件16的电极结构的视图。顺便说一下,为了简明起见,图12之后的那些图都没有示出液晶层和配向层。
如图12所示,第一透明基板1602具有矩形形状。第二透明基板1604也具有矩形形状,其短边等于第一矩形的短边,其长边大于第一矩形的长边。第三透明基板1616也具有矩形形状,其短边等于第二矩形的短边,其长边大于第二矩形的长边。
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1602、1604中保持第一液晶层和第一、第二配向层。它们结合在一起从而使第一透明基板1602的短边之一和长边与第二透明基板1604的短边和长边重合。
第二透明基板1604具有从第一透明基板1602的短边伸出的第一突出部1604A。
第二和第三透明基板1604、1616中保持第二液晶层和第三、第四配向层。它们结合在一起从而使第二透明基板1604的短边之一和长边与第三透明基板1616的短边之一和长边重合。
第三透明基板1616具有从第一透明基板1602的另一条短边伸出的第二突出部1616A。第一突出部1604A和第二突出部1616A位于第一透明基板1602长边的两端。
第一突出部1604A具有两个表面,一个面向第一透明电极1606,另一个面向第四透明电极1620。第一连接端子1636面向第一透明电极1606。
第二突出部1616A具有两个表面,一个面向第三透明电极1618,另一个面向相对侧。第二连接端子1638面向第三透明电极1618。
因此,第一连接端子1636和第二连接端子1638在第一和第二液晶层的厚度方向上互相面对。
如图4和图13所示,第一连接端子1636由第一连接端子1628和第二连接端子1630组成,它们形成在第二透明基板1604上。第一连接端子1628通过在第一液晶光控制元件16A的第一液晶层1614的厚度方向上延伸的导电材料1640电连接第一透明电极1606。第二连接端子1630电连接于在第二透明基板1604上的第二透明电极1608。
第二连接端子1638也以与第一连接端子1636同样的方式构成。即,第二连接端子1638由第三连接端1632和第四连接端1634组成,它们形成在第三透明基板1616上。第三连接端1632通过在第二液晶光控制元件16B的第二液晶层1626的厚度方向上延伸的导电材料电连接所述第三透明电极1616。第四连接端1634电连接于在第三透明基板1616上的第四透明电极1620。
如上所述,第一突出部1604A上的第一连接端子1636和第二突出部1616A上的第二连接端子1638在第一和第二液晶层的厚度方向(或者是第一和第二液晶光控制元件16A和16B的厚度方向)互相面对。由于导电材料可以在导电材料与第一和第二连接端子1636、1638从液晶光控制元件16的外侧相接触从而向第一和第二端1636、1638提供驱动电压E的情况下同样的方向上与第一和第二连接端子1636、1638相接触,所以这个结构对于在透镜镜筒10内容易地建立液晶光控制元件16和导电部分以及减小成像装置的整个尺寸来说是理想的。
例2例2与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第二、第三透明基板1602、1604、1616的长度。
图14是示出例2中液晶光控制元件16结构的透视图。在下面的例子中,与例1中同样的部分用相同的标记给出,并省略对其的描述。
如图14所示,第一透明基板1602设为矩形的形状。第二透明基板1604也设为矩形的形状,其短边等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矩形的短边,长边小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矩形的长边。第三透明基板1616也设为矩形的形状,其短边等于第二基板1604的短边,长边大于第二基板1604的长边。
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1602、1604中保持第一液晶层和第一、第二配向层。它们结合在一起从而使第一透明基板1602的短边之一与第二透明基板1604的短边之一重合,第一透明基板1602的长边与第二透明基板1604的长边重合。
第一透明基板1602具有从第二透明基板1604的另一条短边伸出的第一突出部1602A。
第二和第三透明基板1604、1616中保持第二液晶层和第三、第四配向层。它们结合在一起从而使第二透明基板1604的短边之一和长边与第三透明基板1616的短边之一和长边重合。
第三透明基板1616具有从第二透明基板1602的另一条短边伸出的第二突出部1616A。第一突出部1604A和第二突出部1616A位于第一透明基板1602长边的两端。
第一突出部1604A具有两个表面,一个面向第二透明电极1608,另一个面向相对侧。第一连接端子1636面向第二透明电极1608。
第二突出部1616A具有两个表面,一个面向第三透明电极1618,另一个面向相对侧。第二连接端子1638面向第三透明电极1618。
因此,第一连接端子1636和第二连接端子1638在第一和第二液晶层的厚度方向上互相面对。
如图4和14所示,第一连接端子1636由第一连接端子1628和第二连接端子1630组成。第一连接端子1628电连接于在第一透明基板1602上的第一透明电极1606。通过在第一液晶光控制元件16A的第一液晶层1614的厚度方向上延伸的导电材料(没有示出),第二连接端子1630电连接于在第一透明基板1602上的第二透明电极1608。
第二连接端子1638也以与第一连接端子1636同样的方式构成。即,第二连接端子1638由第三连接端1632和第四连接端1620组成,它们形成在第三透明基板1616上。第三连接端1632通过在第二液晶光控制元件16B的第二液晶层1626的厚度方向上延伸的导电材料电连接于第三透明电极1616。第四连接端1634电连接于在第三透明基板1616上的第四透明电极1620。
如上所述,第一突出部1602A上的第一连接端子1636和第二突出部1616A上的第二连接端子1638在第一和第二液晶层的厚度方向上(或者是第一和第二液晶光控制元件16A和16B的厚度方向)互相面对。由于导电材料可以在导电材料与第一和第二连接端子1636、1638从液晶光控制元件16的外侧相接触从而向第一和第二端1636、1638提供驱动电压E的情况下相反的方向上与第一和第二连接端子1636、1638相接触,其中导电材料相互面对取向,所以这个结构对于在透镜镜筒10内容易地建立液晶光控制元件16和导电部分以及减小成像装置的尺寸来说是理想的。
例3例3与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第二、第三透明基板1602、1604、1616的长度。
图15是示出例3液晶光控制元件16结构的透视图。
如图15所示,第一透明基板1602和第三透明基板1616设为同样尺寸的矩形形状。第二透明基板1604具有与所述矩形短边相同的短边和大于所述矩形长边的长边。
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1602、1604中保持第一液晶层和第一、第二配向层。它们结合在一起从而使第一透明基板1602的短边之一与第二透明基板1604的短边之一重合,第一透明基板1602的长边与第二透明基板1604的长边重合。
第二和第三透明基板1604、1616中保持第二液晶层和第三、第四配向层。它们结合在一起从而使第二透明基板1604的短边之一与第三透明基板1616的短边之一重合,第二透明基板1604的长边与第三透明基板1616的长边重合。
第二透明基板1616具有从第一和第三透明基板1602、1616的另一条短边伸出的突出部1616B。
突出部1616A具有两个表面,一个面向第一透明电极1606,另一个面向第四透明电极1620。第一连接端子1636面向第一透明电极1606,第二连接端子1638面向第四透明电极1620。
因此,第一和第二连接端子1636、1638在第一和第二液晶层的厚度方向上互相面对。
如图4和图15所示,第一连接端子1636由第一连接端子1628和第二连接端子1630组成。第一连接端子1628通过在第一液晶光控制元件16A的第一液晶层1614的厚度方向上延伸的导电材料(没有示出)电连接于在第二透明基板1604上的第一透明电极1606。第二连接端子1630电连接于在第二透明基板1604上的第二透明电极1608。
第二连接端子1638也以与第一连接端子1636同样的方式构成。即,第二连接端子1638由第三连接端1632和第四连接端1634组成。第三连接端1632电连接于在第二透明基板1604上的第三透明电极1616。第四连接端1634通过在第二液晶光控制元件16B上的第二液晶层1626的厚度方向上延伸的导电材料电连接于在第二透明基板1604上的第四透明电极1620。
如上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端子1636、1638形成在单一突出部1604B的不同表面上。这个结构节省了第一和第二连接端子1636、1638所占的空间。然而,在通过连接到第一和第二连接端子1636、1638的导电部从液晶光控制元件16外侧向第一和第二连接端子1636、1638施加驱动电压E的情况下,可以构造具有单一连接器的连接部。这个结构对于在透镜镜筒10内容易地建立液晶光控制元件16和导电部以及减小成像装置的整体尺寸来说是理想的。
例4例4与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第二、第三透明基板1602、1604、1616的长度。
图16是示出例4液晶光控制元件结构的透视图。
如图16所示,第一和第三透明基板1602、1616都设为同样尺寸的矩形形状。第二透明基板1604也设为矩形形状,其短边等于所述矩形的短边,长边小于所述矩形的长边。
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1602、1604中保持第一液晶层和第一、第二配向层。它们结合在一起从而使第一透明基板1602的短边之一与第二透明基板1604的短边之一重合,第一透明基板1602的长边与第二透明基板1604的长边重合。
第一透明基板1602具有从第二透明基板1604另一条短边伸出的第一突出部1602A。
第二和第三透明基板1604、1616中保持第二液晶层和第三、第四配向层。它们结合在一起从而使第三透明基板1616的短边之一与第二透明基板1604的短边之一重合,第二透明基板1604的长边与第三透明基板1616的长边重合。
第三透明基板1616具有从第二透明基板1602另一条短边伸出的第二突出部1616A。第一和第二突出部1602A和1616A位于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1602、1604长边的端部。
第一突出部1604A具有两个表面,一个面向第二透明电极1608,另一个面向相对侧。第一连接端子1636面向第二透明电极1608。第二突出部1638具有两个表面,一个面向第三透明电极1618,另一个面向相对侧。第二连接端子1638面向第三透明电极1618。因此,第一连接端子1636和第二连接端子1638互相面对。
如图4和图16所示,第一连接端子1636由第一连接端子1628和第二连接端子1630组成。第一连接端子1628电连接于在第一透明基板1602上的第一透明电极1606。第二连接端子1630通过在第一液晶光控制元件16A的第一液晶层1614的厚度方向延伸的导电材料1640电连接于在第一透明基板1604上的第二透明电极1606。
第二连接端子1638也以与第一连接端子1636同样的方式构成。即,第二连接端子1638由形成在第三透明电极上的第三连接端1632和第四连接端1634组成。第三连接端1632通过在第二液晶光控制元件16B的第二液晶层1626的厚度方向上延伸的导电材料电连接所述第三透明电极1618。第四连接端1634电连接于在第三透明基板1616上的第四透明电极1620。
如上所述,第一突出部1604A的第一连接端子1636和第二突出部1616A的第二连接端子1638位于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1602、1604长边的端部,并互相面对。这个结构节省了第一和第二连接端子1636、1638所占的空间。另外,在通过连接到第一和第二连接端子1636、1638的导电部从液晶光控制元件16的外侧向第一和第二连接端子1636、1638施加驱动电压E的情况下,可以构造具有单一连接器的连接部。这个结构对于在透镜镜筒10内容易地建立液晶光控制元件16和导电部以及减小成像装置的整体尺寸来说是理想的。
例5例5与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第二、第三透明基板1602、1604、1616的形状。
图17是示出例5液晶光控制元件16结构的透视图。
如图17所示,第一和第三透明基板1602、1616都设为同样直径的圆盘形。第二透明基板1604也设为圆盘形,但其直径大于第一和第三透明基板1602、1616。第一、第二和第三透明基板1602、1604、1616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它们的中心对齐。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1602、1604中保持第一液晶层和第一、第二配向层。第二和第三透明基板1604、1616中保持第二液晶层和第三、第四配向层。
第二透明基板1616具有从第一和第三透明基板1602、1616周边伸出的突出部1616B。突出部1616B的一个圆形表面面向第一透明基板1602,突出部1616B的另一个圆形表面面向第三透明基板1616。
第一连接端子1636位于面向第一透明电极1606的圆形表面上,第二连接端子1638位于面向第四透明电极1620的圆形表面上。
因此,第一和第二连接端子1636、1638在突出部1616B上互相面对(在第一和第二液晶层的厚度方向)。
如图4和图17所示,第一连接端子1636由第一连接端子1628和第二连接端子1630组成。第一连接端子1628通过在第一液晶光控制元件16A的第一液晶层1614的厚度方向延伸的导电材料(没有示出)在第二透明基板1603上电连接于第一透明电极1606。第二连接端子1630电连接第二透明基板1604上的第二透明电极1606。
第二连接端子1638也以与第一连接端子1636同样的方式构成。即,第二连接端子1638由第三连接端1632和第四连接端1634组成。第三连接端1632在第二透明基板1604上电连接于第三透明电极1618。第四连接端1634通过在第二液晶光控制元件16B的第二液晶层1626的厚度方向延伸的导电材料在第二透明基板1604上电连接于第四透明电极1620。
如上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端子1636、1638位于圆形突出部1604B的两面。这个结构节省了第一和第二连接端子1636、1638所占的空间。另外,由于是圆形,当液晶光控制元件16设为圆柱形部件时,第一、第二和第三透明基板1602、1604、1616可以容易地安置;仅仅必须将液晶光控制元件16的周边装配到内部。这个结构对于在透镜镜筒10内容易地建立液晶光控制元件16和导电部以及减小成像装置的整体尺寸来说是理想的。
例6例6与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第二和第三透明基板1602、1604、1616的形状。
图18是示出例6液晶光控制元件16结构的透视图。
如图18所示,第一和第三透明基板1602、1616都设为同样尺寸的八边形。第二透明基板1604设为正方形,其大于第一和第三透明基板1602、1604。第一、第二和第三透明基板1602、1604、1616结合在一起从而使第一和第三透明基板1602、1616的八边形每隔一条边就与第二透明基板1604的方形的四条边重合。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1602、1604在它们之间保持第一液晶层和第一、第二配向层。第二和第三透明基板1604、1616在它们之间保持第二液晶层和第三、第四配向层。
第二透明基板1616具有从第一和第三透明基板1602、1616的四条边伸出的四个角。这些角构成四个三角形突出1616B。两相邻突出侧1616B中的一个面向第一透明基板1602,另两个相邻突出侧1616B中的一个面向第二透明基板1616。
第一连接端子1636位于四个突出部1616B的两突出部1616B中面向第一透明电极1606的表面上。第二连接端子1638位于面向第四透明电极1620的两突出部1616B的表面上。因此,突出部1616B上的第一和第二连接端子1636、1638在第一和第二液晶层的厚度方向上反向相对。
如图4和图18所示,第一连接端子1636由第一连接端子1628和第二连接端子1630组成。通过在第一液晶光控制元件16A的第一液晶层1614的厚度方向延伸的导电材料(没有示出),第一连接端子1628电连接于在第二透明基板1604上的第一透明电极1606。第二连接端子1630电连接于在第二透明基板1604上的第二透明电极1606。
第二连接端子1638也以与第一连接端子1636同样的方式构成。即,第二连接端子1638由第三连接端1632和第四连接端1634组成。第三连接端1632电连接第二透明基板1604上的第三透明电极1618。第四连接端1634通过在第二液晶光控制元件16B的第二液晶层1626的厚度方向上延伸的导电材料电连接于在第二透明基板1604上的第四透明电极1620。
如上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端子1636、1638位于两个突出部1604B的两侧。这个结构节省了第一和第二连接端子1636、1638所占的空间。因此,这个结构对于在透镜镜筒10内容易地建立液晶光控制元件16和导电部以及减小成像装置的整体尺寸来说是理想的。
在上述例1到例6中,第一和第二液晶光控制元件16A和16B彼此叠置,第二透明基板1604插在它们之间,从而使其可以起到用作第一和第二液晶光控制元件16A和16B的透明基板的作用。然而,可以修改这个结构使得在第一和第二液晶光控制元件16A和16B之间插入额外的透明基板。
下面参考图19到24说明这种改型的例子。
修改例子的特征在于下述内容。第一液晶光控制元件16A具有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1602、1604,第二液晶光控制元件16B具有第三和第四透明基板1616、1617。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1602、1604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它们中间保持第一液晶层和第一、第二配向层。第三和第四透明基板1616、1617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它们之间保持第二液晶层和第三、第四配向层。第二和第三透明基板1604、1616结合在一起使它们彼此叠置。
图19示出了图12所示例1的改型,其中第一突出部1604A从第二透明基板1604伸出,第二突出部1617A从第四透明基板1617伸出,第一连接端子1636形成在第一突出部1604A上,第二连接端子1638形成在第二突出部1607A上。
图20示出了图14所示例2的改型,其中第一突出部1602A从第一透明基板1602伸出,第二突出部1617A从第四透明基板1617伸出,第一连接端子1636形成在第一突出部1602A上,第二连接端子1638形成在第二突出部1607A上。
图21示出了图15所示例3的改型,其中突出部1604B从第二和第三透明基板1604、1616伸出,第一和第二连接端子1636、1638形成在突出部1604B的不同表面上。
图22示出了图16所示例4的改型,其中第一突出部1602A从第一透明基板1602伸出,第二突出部1617A从第四透明基板1617伸出,第一连接端子1636形成在第一突出部1602A上,第二连接端子1638形成在第二突出部1607A上。
图23示出了图17所示例5的改型,其中突出部1604B从第二和第三透明基板1604、1616伸出,第一和第二连接1636、1638形成在突出部1604B的不同表面上。
图24示出了图18所示例6的改型,其中突出部1604B从第二和第三透明基板1604、1616伸出,第一和第二连接端子1636、1638形成在突出部1604B的不同表面上。
这些改型的例子以及例2到例6作用产生相同的效果。
上述例子涉及到两个液晶光控制元件(或第一和第二液晶光控制元件16A和16B)在其厚度方向上彼此叠置的结构。然而,多于两个的元件可以布置成一个在另一个上方从而扩大透射光的控制范围。
另外,上述例子涉及液晶层为宾-主型(包括宿主材料和寄生材料)且液晶分子设为棒状的结构。液晶层不限制为上述的一种情况。只要液晶层能够控制通过厚度方向的光量,就不对构成液晶层的材料和液晶分子的形状进行限制。
最后,上述例子提及成像装置假定为数字静态照相机。然而,本发明显然可以应用到任何其它成像装置,例如摄像机和电视摄像机、带有照相机的手机、和带有透镜镜筒的电子设备。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光控制元件,包括多个液晶光控制单元,每个都具有保持在透明电极之间的液晶层,这些透明电极在所述液晶层的厚度方向上彼此叠置,由此构造所述每个液晶光控制单元如此构造以响应于施加到所述透明电极上的电压控制在所述液晶层厚度方向通过的光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光控制元件,其中所述液晶光控制单元具有两个相距一定距离且彼此平行延伸的透明基板,所述透明电极形成在两个透明基板的相对表面上,所述透明电极的相对表面上分别形成两个配向层,所述液晶层密封在所述两个配向层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光控制元件,其中当所述多个液晶光控制单元的两个液晶光控制单元彼此叠置时,一个透明基板还起到两个液晶光控制单元的每个的透明基板的作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光控制元件,其中所述液晶层包括棒状液晶分子,响应于施加到透明电极上的电压,液晶分子相对于所述液晶层的厚度方向的倾斜角度发生变化,从而控制通过所述液晶层的光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光控制元件,其中用于控制光量的液晶分子具有在由配向层确定的方向上取向的长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光控制元件,其中所述液晶层是包括宿主材料和寄生材料的宾-主单元结构,所述宿主材料由液晶分子组成,所述寄生材料由二向色分子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光控制元件,其中所述液晶层包括棒状液晶分子,液晶分子具有在由配向层确定的方向上取向的长轴,响应于施加到透明电极上的电压,液晶分子相对于所述液晶层的厚度方向的倾斜角度发生变化,从而控制通过所述液晶层的光量,所述多个液晶光控制单元具有第一液晶光控制单元和第二液晶光控制单元,二者都具有相对于位于第一液晶光控制单元和第二液晶光控制单元之间的边界处的配向层而取向对称的配向层。
8.一种透镜镜筒,包括引导物像的光学系统、具有横跨所述光学系统的光轴布置的成像平面的成像元件、和横跨在所述光学系统和所述成像元件之间的所述光轴布置的液晶光控制元件,所述液晶光控制元件包括多个液晶光控制单元,每个液晶光控制单元都具有保持在透明电极之间的液晶层,这些透明电极在所述液晶层厚度方向上彼此叠置,由此构成每个所述液晶光控制单元从而响应于施加到所述透明电极上的电压采控制所述液晶层厚度方向上通过的光量。
9.根据权利要求8的透镜镜筒,其中液晶光控制单元具有两个相距一定距离且彼此平行延伸的透明基板,两个透明基板的相对表面上形成有所述透明电极,所述透明电极的相对表面上分别形成两个配向层,所述液晶层密封在所述两个配向层之间;所述液晶层包括棒状液晶分子,液晶分子具有在由配向层确定的方向上取向的长轴,响应于施加到透明电极上的电压,液晶分于相对于所述液晶层厚度方向的倾斜角度发生改变,从而控制通过所述液晶层的光量,所述多个液晶光控制单元具有第一液晶光控制单元和第二液晶光控制单元,二者都具有相对于位于第一液晶光控制单元和第二液晶光控制单元之间的边界处的配向层而取向对称的配向层,从而当由光学系统导向成像元件的光接近成像元件时,光会从所述光学系统逐渐发散。
10.一种成像装置,包括引导物像的光学系统、具有横跨所述光学系统光轴布置的成像平面的成像元件、以及横跨所述光学系统和所述成像元件之间的所述光轴布置的液晶光控制元件,所述液晶光控制元件包括多个液晶光控制单元,每个液晶光控制单元都具有保持在透明电极之间的所述液晶层,这些透明电极在所述液晶层的厚度方向上彼此叠置,由此构成所述每个液晶光控制单元从而响应于施加到所述透明电极上的电压来控制通过所述液晶层厚度方向的光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成像装置,其中液晶光控制单元具有两个相距一定距离且彼此平行延伸的透明基板,两个透明基板的相对表面上形成有所述透明电极,所述透明电极的相对表面上分别形成两个配向层,所述液晶层密封在所述两个配向层之间;所述液晶层包括棒状液晶分子,液晶分子具有在由配向层确定的方向上取向的长轴,响应于施加到透明电极上的电压,液晶分子相对于所述液晶层厚度方向的倾斜角度发生改变,从而控制通过所述液晶层的光量,所述多个液晶光控制单元具有第一液晶光控制单元和第二液晶光控制单元,二者都具有取向相对于位于第一液晶光控制单元和第二液晶光控制单元之间的边界处的配向层而对称的配向层,从而当由光学系统导向成像元件的光接近成像元件时,光会从光学系统逐渐发散。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光控制元件,其中所述多个所述液晶光控制单元包括彼此叠置的第一液晶光控制单元和第二液晶光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液晶光控制单元具有相距一定距离且互相平行延伸的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的相对两侧形成有第一和第二透明电极,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电极的相对两侧形成有第一和第二配向层,所述第一和第二配向层之间密封有第一所述液晶层,所述第二液晶光控制单元具有相距一定距离且互相平行延伸的第二透明基板和第三透明基板,所述第二和第三透明基板的相对两侧形成有第三和第四透明电极,所述第三和第四透明电极的相对两侧形成有第三和第四配向层,所述第三和第四配向层之间密封有第二所述液晶层,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具有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伸出的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具有电连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电极的第一连接端子,所述第三透明电极具有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伸出的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二突出部具有电连接所述第三和第四透明电极的第二连接端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光控制元件,其中所述第一突出部具有面向所述第一透明电极的表面和面向所述第四透明电极的表面,面向所述第一透明电极的表面上形成有所述第一连接端子,所述第二突出部具有与面向所述第三透明电极的表面相对侧的表面,所述面向第三透明电极的表面上形成有所述第二连接端子。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光控制元件,其中所述第一透明基板设为矩形形状,所述第二透明基板设为矩形形状,其短边等于所述矩形形状的短边,长边大于所述矩形形状的长边,所述第一突出部由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短边伸出的那部分构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光控制元件,其中所述第二透明基板设为矩形形状,所述第三透明基板设为矩形形状,其短边等于所述矩形形状的短边,长边大于所述矩形形状的长边,所述第二突出部由所述第三透明基板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短边伸出的那部分构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光控制元件,其中所述第一透明基板设为矩形形状,所述第二透明基板设为矩形形状,其短边等于所述矩形形状的短边,长边大于所述矩形形状的长边,所述第一突出部由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短边伸出的那部分构成,所述第二透明基板设为矩形形状,所述第三透明基板设为矩形形状,其短边等于所述矩形形状的短边,长边大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长边,所述第二突出部由所述第三透明基板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短边伸出的那部分构成,所述第一突出部和所述第二突出部位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长边方向的两端。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光控制元件,其中所述多个液晶光控制单元包括彼此叠置的第一液晶光控制单元和第二液晶光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液晶光控制单元具有相距一定距离且互相平行延伸的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的相对两侧形成有第一和第二透明电极,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电极的相对两侧形成有第一和第二配向层,所述第一和第二配向层之间密封有第一所述液晶层,所述第二液晶光控制单元具有相距一定距离且互相平行延伸的第二和第三透明基板,所述第二和第三透明基板的相对两侧形成有第三和第四透明电极,所述第三和第四透明电极的相对两侧形成有第三和第四配向层,所述第三和第四配向层之间密封有第二所述液晶层,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具有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伸出的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具有电连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电极的第一连接端子,所述第三透明电极具有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伸出的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二突出部具有电连接所述第三和第四透明电极的第二连接端子。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液晶光控制元件,其中所述第一突出部具有面向所述第二透明电极的表面和面向相对侧的表面,面向所述第二透明电极的表面上形成有所述第一连接端子,所述第二突出部具有面向所述第三透明电极及其相对侧的表面,所述面向第三透明电极的表面上形成有所述第二连接端子。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液晶光控制元件,其中所述第一透明基板设为矩形形状,所述第二透明基板设为矩形形状,其短边等于所述矩形形状的短边,长边小于所述矩形形状的长边,所述第一突出部由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短边伸出的那部分构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液晶光控制元件,其中所述第三透明基板设为矩形形状,所述第二透明基板设为矩形形状,其短边等于所述矩形形状的短边,长边小于所述矩形形状的长边,所述第二突出部由所述第三透明基板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短边伸出的那部分构成。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液晶光控制元件,其中所述第一透明基板设为矩形形状,所述第二透明基板设为矩形形状,其短边等于所述矩形形状的短边,长边小于所述矩形形状的长边,所述第一突出部由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短边伸出的那部分构成,所述第三透明基板设为矩形形状,其短边等于所述第二基板的短边,长边大于所述第二基板的长边,所述第二突出部由所述第三透明基板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短边伸出的那部分构成,所述第一突出部和所述第二突出部位于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长边方向的两端。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光控制元件,其中所述多个液晶光控制单元包括彼此叠置的第一液晶光控制单元和第二液晶光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液晶光控制单元具有相距一定距离且互相平行延伸的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的相对两侧形成有第一和第二透明电极,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电极的相对两侧形成有第一和第二配向层,所述第一和第二配向层之间密封有第一所述液晶层,所述第二液晶光控制单元具有相距一定距离且互相平行延伸的第二透明基板和第三透明基板,所述第二和第三透明基板的相对两侧形成有第三和第四透明电极,所述第三和第四透明电极的相对两侧形成有第三和第四配向层,所述第三和第四配向层之间密封有第二所述液晶层,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具有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伸出的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具有电连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电极的第一连接端子,所述第三透明电极具有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伸出的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二突出部具有电连接到所述第三和第四透明电极的第二连接端子。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液晶光控制元件,其中所述第一突出部具有面向所述第二透明电极的表面和面向相对侧的表面,所述面向所述第二透明电极的表面上形成有所述第一连接端子,所述第二突出部具有面向所述第三透明电极及其相对侧的表面,所述面向第三透明电极的表面上形成有所述第二连接端子。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液晶光控制元件,其中所述第一透明基板设为矩形形状,所述第二透明基板设为矩形形状,其短边等于所述矩形形状的短边,长边小于所述矩形形状的长边,所述第一突出部由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短边伸出的那部分构成。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液晶光控制元件,其中所述第三透明基板设为矩形形状,所述第二透明基板设为矩形形状,其短边等于所述矩形形状的短边,长边小于所述矩形形状的长边,所述第二突出部由所述第三透明基板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短边伸出的那部分构成。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液晶光控制元件,其中所述第一透明基板设为矩形形状,所述第二透明基板设为矩形形状,其短边等于所述矩形形状的短边,长边小于所述矩形形状的长边,所述第一突出部由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短边伸出的那部分构成,所述第三透明基板其长边大于所述第二基板的长边,所述第二突出部由所述第三透明基板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短边伸出的那部分构成,所述第一突出部和所述第二突出部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长边方向的一端。
全文摘要
公开一种液晶光控制元件、透镜镜筒和成像装置,它们被设计成在明亮的环境下照相时,能够适当控制导向成像元件的光量。透镜镜筒(10)由光学系统(14)、液晶光控制元件(16)和成像元件(18)组成。光学系统(14)捕捉到的物像通过液晶光控制元件(16)达到成像元件(18),该液晶光控制元件包括第一液晶光控制单元(16A)、第二液晶光控制单元(16B)、以及第一和第二液晶层(1614、1626),其在其厚度方向上彼此叠置。
文档编号G02F1/1335GK1664679SQ20051006550
公开日2005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3日
发明者辻巧, 宇高融, 安藤正树, 田中和洋 申请人:索尼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