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缆线接续检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4434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纤缆线接续检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光纤缆线接续检视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非破坏性检测光纤芯线信号,以作为更换接续已故障光纤缆线的光纤缆线接续检视装置。
背景技术
查在通讯网路工业领域中,经常会有将光纤缆线装置在一铁质的全属矩形盒中,其内部使用一塑胶光致接续盘提供简单的光纤接续及缆线固定,而线头以热缩胶套密封后,再布放安装固定于水沟、下水道、电杆上等场所。
目前在业界所使用的光致缆线装置结构设计中,是在一铁质的金属矩形盒体设至少一塑胶光纤接续盘,以提供简单的光纤接续及缆线固定,该金属矩形盒体可容置缆线而各缆线头再以热缩胶套密封。
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以目前传统技术所使用的光纤缆线是装置在一铁质的金属矩形盒体中,内部使用一塑胶光纤接续盘提供简单的光纤接续及缆线固定,而且线头以热缩胶套密封。该金属矩形盒体的体积庞大且本身重量相当重,其内合光纤芯线易因为外部施工或摇晃导致光纤芯线信号衰减而影响信号的传递。同时安置该金属矩形盒体于水沟、下水道、电杆上等场所时是不易被固定,当查修或变更接续缆线时,需以破坏金属盒进行检测,施上不但非常不便,而且在施工及查修过程中,若因人为疏忽所造成内部其他的光纤芯线发生碰触型断裂时,常常是不易再被查觉到。
尤其在一般的下水道或水沟内部空间中,如需作缆线更换接续时,其人员作业的空间通常是严重不足的,而且光纤缆线或金属盒布放拖上后易成为下水道或水沟污水流放的障碍物,使相关清洁单位在清疏时造成极大的困扰,甚至会发生不易被人员察觉的勾断缆线,造成该缆线所属通讯网路不稳定的传输品质或发生断讯。
因此实有必要针对前述传统技术的缺点,提出改良的架构,以因应实际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缘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具有一检视窗的筒状壳体,该壳体内设有一夹持区可夹持具有嵌置光纤芯线的光纤夹持板体,更沿着该壳体内壁设有一光纤容置区,以容筒状壳体内预定长度的光纤缆线段。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由检视者可以自由地抽取夹持区中任一片光纤夹持板体,作视觉性检视嵌置其槽内的光纤芯线,该检测是一种非破坏性的检测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轻易更换接续已故障光纤缆线的光纤缆线接续检视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已知技术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一种光纤缆线接续检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筒状壳体,其内部形成有一夹持区;一第一接头,是连接于该壳体的第一端;一第二接头,是连接于该壳体的第二端;至少一光纤夹持板体,装置于该筒状壳体的夹持区,该光纤夹持板体具有至少一个槽,每一槽恰可容置有一具裸露光纤的光纤缆线段。
其中该壳体内壁设有一第一光纤固定元件及一第二光纤固定元件。
其中该第一接头与该第二接头和该壳体连接处设有一密封元件。
其中该光纤夹持板体为软性泡棉。
其中该夹特区具有复数个夹持槽。
其中该筒状壳体具有一掀盖形成一检视窗,该壳体内壁底合设有一光纤容置区。
其中该掀盖与该壳体利用一枢接机构枢接。
其中该掀盖与该壳体是作盖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具体结构设计,将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创作光纤缆线接续检视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光纤缆线接续检视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光纤缆线接续检视装置的接头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光纤缆线接续检视装置的光纤芯线安装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光纤缆线接续检视装置的光纤板体断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光纤缆线接续检视装置的光纤芯线安装在光纤板体的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光纤缆线接续检视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光纤缆线接续检视装置包括有一筒状壳体10、一第一接头2U、一第二接头30及至少一光纤夹持板体40,该壳体10是为筒状体,该壳体10具有一掀盖11形成一检视窗12,该掀盖11与该壳体10可利用一枢接机构13枢接,而使该掀盖11可以转动。该壳体10内壁底部设有一光纤容置区14,该光纤容置区14是为一椭圆状的凹槽,作为光纤预留一段长度在该壳体10内,方便检视光纤时可以将光纤拉出该壳体外部,不会有长度不够的问题。位于该光纤容置区14的上方并沿着该壳体10内壁往上设有一夹持区15,该夹持区15具有复数个夹持槽151,可供夹持固定该光纤夹持板体40。该壳体10具有一第一端16与一第二端17,该壳体10的第一端16连接该第一接头20,而该壳体10的第二端17则连接该第二接头30。本实施例是用锁固方式将该第一接头20与该第二接头30锁固于该壳体10的两端。
该壳体10内壁上设有一第一光纤固定元件18及一第二光纤固定元件19,该第一光纤固定元件18与该第二光纤固定元件19是设于该光纤容置区14的两侧,用以将光纤线(图上未示)分别固定。该第一光纤固定元件18与该第二光纤固定元件19均是具有复数个夹持合181、191,可夹持每一光纤线头。
请同时参阅图2、图3为本实用新型光纤缆线接续检视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立体示意图及接头立体示意图,该壳体10两端分别连接有该第一接头20与该第二接头30,依不同的状况,当一条光纤缆线时,该第一接头20是为单接头口21,而该第二接头30为单接头口31。当二条光纤缆线时,该第一接头20是为双接头口22,而该第二接头30为双接头口32。因为该壳体10是为圆弧状塑钢材质,可以避免造成污水流放的障碍物。也因为污水流放的问题,该第一接头20与该第二接头30在和该壳体10连接时,可设一密封元件50密封之。该第一接头20与该第二接头30是用以固定住该光纤缆线(图上未示)。
请参阅图4为本实用新型光纤缆线接续检视装置的光纤芯线安装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光纤缆线接续检视装置的光纤板体断面图及图6为本实用新型光纤缆线接续检视装置的光纤芯线安装在光纤板体的断面图,该夹持区15可夹持该光纤夹持板体40,该光纤夹持板体40可以泡棉材料或其它软性的材料所制成,可装置于该夹持区15的夹持槽151内。该光纤夹持板体40具有复数个槽41,每一槽41恰可容置有一具裸露光纤芯线60的光纤缆线段,亦即当光纤缆线经接头30进入壳体10内时,将外皮拨开并分为多头光纤而被固定在该第一光纤固定元件北上,然后将每一光纤拨皮后而裸露的光纤芯线60嵌置在该光纤夹持板体40的槽41内,检视者因而在可以自由地抽取任一片该光纤夹持板体40作视觉性检视该光纤芯线60上的可见光源,该可见光源即代表有效光纤信号正通过该光纤芯线60,由此得以确认该光纤芯线60是否维持正常运作状态。倘该光纤芯线60并无发亮的光纤信号经过,则表示光纤已损坏,则必须维修或更换接续已故障的该光纤芯线60。
另,在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中,该掀盖11也可以设计成盖合于该壳体10上以形成该检视窗12,检视时只需将该掀盖11掀起即可作视觉性的检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能作视觉性检测光纤芯线信号,该视觉性检测是一种非破坏性的检测,更达到更换接续已故障光纤芯线的功能,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功效说明如下1.壳体构造为圆弧状的塑钢材质,具有一个检视窗,两端为光纤缆线束管固定接头用以固定光纤芯线束管。
2.在壳体内有光纤接续配分盘的光纤固定元件,可用于固定、收容、分配及接续不同信号源的光纤缆线芯线。
3.单接头或双接头是可更换连接于壳体,可配合不同光纤信号源缆线配分信号用,且接头与壳体间用密封元件密封,并用固定元件固定光纤缆线,提升光纤缆线头固定的稳定性。
4.将所有元件固定后,使用热缩式保护套保护本实用新型结构,因为整体包复更能确保本实用新型整体较不受外部因素导致损坏。
由以上的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光纤缆线接续检视装置确具产业上的利用价值,且较已知技术具有显著的功效增进,故本实用新型业已符合于专利的条件。惟以上的叙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说明,凡精于此项技术者当可依据上述的说明而作其它种种的改良,惟这些改变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精神及以下所界定的专利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光纤缆线接续检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筒状壳体,其内部形成有一夹持区;一第一接头,是连接于该壳体的第一端;一第二接头,是连接于该壳体的第二端;至少一光纤夹持板体,装置于该筒状壳体的夹持区,该光纤夹持板体具有至少一个槽,每一槽恰可容置有一具裸露光纤的光纤缆线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缆线接续检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壳体内壁设有一第一光纤固定元件及一第二光纤固定元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缆线接续检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接头与该第二接头和该壳体连接处设有一密封元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缆线接续检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光纤夹持板体为软性泡棉。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缆线接续检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夹特区具有复数个夹持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缆线接续检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筒状壳体具有一掀盖形成一检视窗,该壳体内壁底合设有一光纤容置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之光纤缆线接续检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掀盖与该壳体利用一枢接机构枢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纤缆线接续检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掀盖与该壳体是作盖合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光纤缆线接续检视装置,其是具有一检视窗的筒状壳体,该壳体内壁底合设有一光纤容置区及一夹持区;其中连接于该壳体第一端第一接头及第二端第二接头,是供光纤缆线与光纤缆线接续检视装置结合;在该夹持区还可装置至少一光纤夹持板体,该光纤夹持板体具有复数个槽,每一槽恰可容置一具裸露光纤的光纤缆线段。当检视者将该掀盖掀起即可自由地抽取出该夹持区中任一该光纤夹持板体,以将该光纤夹持板体槽内的该裸露光纤的光纤缆线段作非破坏性检视,以作为更换接续已故障光纤缆线段的根据。
文档编号G02B6/36GK2789788SQ200520016340
公开日2006年6月21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14日
发明者何育慈 申请人:何育慈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