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光式背光模组的调光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5170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侧光式背光模组的调光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背光模组的调光结构,特别是一种应用于侧光式背光模组的调光结构。
背景技术
按,一般应用在资讯装置的液晶显示器,是可以依照实际设计的需求,而选择利用直下式或者是侧光式的背光模组架构;如图1所示,即为一侧光式背光模组架构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其主要是在一灯罩10中设置光源20,并且将一导光板30的板端套设在灯罩10的开口处,而导光板30上方则依序设有数枚光学膜片50及显示面板60,以让光源20的光线自板端射入导光板30并且朝向导光板30预期的板面射出,以达到光源显示的效果。
当光源20朝向光源射出面方向投射的光线射入导光板30时,而将造成导光板30靠近光源20处光线集中照射的现象,在该光线集中的区域产生亮纹区带,进而影响液晶显示器画面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侧光式背光模组的调光结构,即在解决前述侧光式背光模组易于光源处产生亮纹区带进而影响液晶显示器画面品质的诸多缺失,其光源与导光板间设有一调光结构,该调光结构是在与光源正对的位置设有一入光面,以及在与导光板的板端位置设有一出光面,而入光面与出光面上均设有复数个扩散体,使光源的光线射入导光板前,得以由该调光结构的扩散体设置,令所通过的光线至少经过两次扩散体的扩散,得以将光线作更有效的利用。


图1是为习用一侧光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为本实用新型侧光式背光模组的调光结构应用配置状态图;图3是为本实用新型中调光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为本实用新型中另一调光结构的立体图;图5是为本实用新型中调光结构设置中空体的立体图;图6是为为本实用新型中另一中空体的立体图;图7是为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利用扩散体辅助各光源扩散的结构示意图。
图号说明10灯罩20光源30导光板40调光结构41入光面42出光面43扩散体50光学膜片60显示面板70中空体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使贵审查员清楚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以及整体运作方式,兹配合图式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侧光式背光模组的调光结构,其调光结构的基本结构组成以及实施时的应用组装方式如图2所示整体侧光式背光模组同样是在一灯罩10中设置光源20,并且将一导光板30的板端套设在灯罩10的开口处以让光源20的光线自板端射入导光板30并且朝向导光板30预期的板面射出,以达到光源显示的效果;其中光源20与导光板30间设有一调光结构40,该调光结构40是在与光源20正对的位置设有一入光面41以及在与导光板30的板端位置设有一出光面42,在此实施例中,背光模组是设在导光板30上方设有数枚光学膜片50,其可由1~3片的扩散片、0~2片的增光片、0~1片的反射式偏光片等互相搭配而成,并于数枚光学膜片50上方设置显示面板60,以将其光线朝向数枚光学膜片50并于显示面板60的方向投射。
前述调光结构40的出光面即正对于导光板30的板端位置,如此即将各光源20自入光面41射入调光结构40的光线经由出光面42进入导光板30,以让整体背光模组产生预期的亮度表现效果。
请同时配合参照图2及图3所示,整个调光结构40于供各光源20光线通过的部位(如图所示的入光面41及出光面42的部位)设置若干扩散体43,各扩散体是可以由如图所示的若干个多角锥状突出构造,或者是若干个多角锥状的凹坑构造(图略)所构成,设置于可将多角锥状突出构造或是多角锥状的凹坑构造设计成为一体延伸于整个配置部位的结构形态,亦或者为不同几何形状的结构体,如图4所示,可为直线形沟槽的形式,而皆可以对所通过的光线形成扩散作用。
据以,各光源20的在进入导光板30的前,其光线行进路线是必须先行通过调光结构40,并且在调光结构40的作用下令所通过的光线至少经过两次扩散体43的扩散、混光作用,可减少暗纹、亮纹区带的明显区别,并且得以将光线作更有效的利用。
再者,该调光结构40内可进一步设置有中空体70以增加扩散效果,如图5所示,其中空体70是为连续状的形式,或者如图6所示,为非连续状的不同形体所构成,皆可以对所通过的光线形成如图7所示的扩散作用。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侧光式背光模组一较佳可行的调光结构,于是依法提呈新型专利的申请;然而,以上的实施说明及图式所示,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局限本实用新型,是以,举凡与本实用新型的构造、装置、特征等近似、雷同者,均应属本实用新型的创设目的及申请专利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的调光结构,其灯罩中设置光源,并且将一导光板的板端套设在灯罩的开口处,以让光源的光线自板端射入导光板并且朝向导光板预期的板面射出,以达到光源显示的效果;其特征在于该光源与导光板间设有一调光结构,该调光结构是在与光源正对的位置设有一入光面,以及在与导光板的板端位置设有一出光面,而入光面与出光面上均设有复数个扩散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侧光式背光模组的调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扩散体是由若干个多角锥状突出构造所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侧光式背光模组的调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扩散体是由若干个多角锥状凹坑构造所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侧光式背光模组的调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扩散体是由延伸于该部位的多角锥状突出构造所构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侧光式背光模组的调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扩散体是由一体延伸于该部位的多角锥状凹坑构造所构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侧光式背光模组的调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扩散体是由一体延伸于该部位的直线形沟槽构造所构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侧光式背光模组的调光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调光结构内进一步设置有中空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侧光式背光模组的调光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中空体是为连续状。
9.如权利要求7所述侧光式背光模组的调光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中空体是为非连续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侧光式背光模组的调光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上方设有数枚光学膜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的调光结构,其灯罩中设置光源,并且将一导光板的板端套设在灯罩的开口处,以让光源的光线自板端射入导光板并且朝向导光板预期的板面射出,以达到光源显示的效果;其中,光源与导光板间设有一调光结构,该调光结构是在与光源正对的位置设有一入光面,以及在与导光板的板端位置设有一出光面,而入光面与出光面上均设有复数个扩散体,使光源的光线射入导光板前,得以由该调光结构的扩散体设置,令所通过的光线至少经过两次扩散体的扩散得以将光线作更有效的利用。
文档编号G02F1/13GK2802544SQ200520108800
公开日2006年8月2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8日
发明者曾文保 申请人:科桥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