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纸张输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3251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的纸张输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纸张输送机构,尤其是涉及图像形成装置的纸张输送路径中的纸张输送机构。
背景技术
在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作为图像载体的感光鼓的周围设置有充电装置、曝光装置、显影装置、转印装置、清洁装置等。并且,在感光鼓的转印介质的下游侧设置有定影装置。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首先,利用充电装置使感光鼓的表面均匀带电。然后,根据图像信息,利用曝光装置使感光鼓曝光,在感光鼓表面形成静电潜像。利用显影装置使该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在此,如果是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时,设置有分别储存青色显影剂、品红显影剂、黄色显影剂、黑色显影剂的四个显影单元,分别使青色、品红、黄色、黑色四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进行显影。然后,在转印装置中,显影的色调剂图像被转印到从供纸部输送来的转印介质上,再利用定影装置进行定影,并排出到排出部。残留在感光鼓上的残留显影剂由清洁单元进行清除。
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过程中,为了输送作为转印介质的纸张,在供纸部和排出部之间设置有输送纸张的输送路径。并且,在纸张的双面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纸张的第一面上形成图像后,为了在第二面上形成图像,设置有用于再次提供纸张的返回输送路径。
近年来,随着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个人利用的增加而要求图像形成装置的小型化。当纸张的输送路径形成直线状时,装置整体往往会大型化。因此,提出了一种通过在纸张的输送路径的一部分上设置折弯成圆弧状的引导部而实现小型化的方案。并且,也使用如下方法在为了减小圆弧状部分的曲率半径而在设置于圆弧状输送路径上的金属制U字形引导件上涂覆有机类涂料。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60467号公报但是,当折弯成圆弧状的引导部的曲率半径设置得较小时,从直线状输送路径输送来的纸张与折弯的引导部碰撞,并发出碰撞声,同时纸张的角部折叠,容易发生卡纸等。并且,在金属制U字形引导件上涂覆有机类涂料还涉及到成本的提高。而且,在形成彩色图像时,尤其是在形成双面图像时,单面打印时的色调剂量多,所以,在单面打印的定影之后,纸张的硬度趋向于增大,在U字形第一输送引导部的输送性能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不需要较大空间的纸张输送机构。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纸张输送机构,是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纸张输送路径中的纸张输送机构,包括输送辊、第一输送引导部以及挠曲形成机构。在此,输送辊设置在与纸张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用于输送纸张。第一输送引导部设置在纸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用于改变纸张的输送方向。挠曲形成机构用于在输送辊和第一输送引导部之间使纸张形成挠曲。
在图像形成过程中,沿着输送路径输送纸张。在设置有用于改变纸张的输送方向的第一输送引导部的、例如圆弧状的输送路径上,如果折弯成圆弧状的引导部的曲率半径设置得较小,则纸张从直线状输送路径进入到设置有第一输送引导部的圆弧状输送路径时,纸张的前端与第一输送引导部的表面碰撞。并且,如果形成彩色图像,则单面打印时的色调剂量较多,所以,在单面打印定影之后的纸张的硬度趋向于增大,在设置有用于改变纸张的输送方向的第一输送引导部的圆弧状输送路径上,输送性能降低。因此,通过应用本发明,可用简单的结构,减轻输送路径中的纸张的硬度,实现纸张的顺利输送。并且,由于减轻输送路径中的纸张的硬度,从而可减轻纸张从直线状输送路径进入到设置有第一输送引导部的圆弧状输送路径时的碰撞。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纸张输送机构,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纸张输送机构中,挠曲形成机构是包括弯曲部的输送引导板,该弯曲部在纸张输送路径的输送辊和第一输送引导部之间形成。
在此,由于设置包括在纸张输送路径的输送辊和第一输送引导部之间形成的弯曲部的输送引导板,从而可用简单的结构使输送辊和第一输送引导部之间的纸张形成挠曲。因此,即便折弯成圆弧状的引导部的曲率半径设置得较小时,也可减轻纸张从直线状输送路径进入到设置有第一输送引导部的圆弧状输送路径时的碰撞。并且,不必在现有的金属制U字形引导件上涂覆有机类涂料,就可以实现纸张的顺利输送,与涂覆涂料相比,可以实现成本降低。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纸张输送机构,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纸张输送机构中,输送引导板的弯曲形状是设置在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凸部。纸张输送路径的输送辊是通常沿轴向组合的辊对,纸张通过辊对时,通过轴向的有辊的部分和没有辊的部分,在纸张上沿输送方向形成平行方向的微小挠曲,从而在纸张上形成硬度。这种挠曲有利于直线输送纸张,但在使其通过U字形输送件时,纸张难以弯曲。在此,通过设置具有在纸张输送路径的输送辊和第一输送引导部之间形成的弯曲部的输送引导板,从而在输送辊对和U字形输送件之间可缓和纸张的硬度,实现纸张的顺利输送。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纸张输送机构,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纸张输送机构中,图像形成装置是可在纸张的双面形成图像的双面图像形成装置,纸张输送路径是用于在纸张的第一面形成图像后为了在第二面形成图像而再次提供纸张的返回输送路径。
在双面图像形成装置中,在纸张的第一面形成图像后,为了在第二面形成图像,设置有用于改变纸张的输送方向后再次供纸的返回输送路径,在返回输送路径上设置有纸张输送路径的输送辊和第一输送引导部。并且,为了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多数情况是将第一输送引导部的曲率半径设置得较小。尤其是在形成彩色双面图像时,因为单面打印时的色调剂的量较多,所以在进行单面打印定影之后,纸张的硬度趋向于增强。因此,通过应用本发明,可用简单的结构,缓和输送路径中的纸张的硬度,实现纸张的顺利输送。并且,可以减轻纸张从直线状输送路径进入到设置有第一输送引导部的圆弧状输送路径时的碰撞。
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的纸张输送机构,在本发明第四方面的纸张输送机构中,输送辊是设置在返回输送路径上的返回输送辊对,第一输送引导部是为改变纸张的输送方向而引导纸张的圆弧状引导件,挠曲形成机构是设置在返回输送辊对和圆弧状引导件之间、具有弯曲部的输送引导板。
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的纸张输送机构,在本发明第五方面的纸张输送机构中,输送引导板的弯曲部是设置在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凸部。
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的纸张输送机构,在本发明第六方面的纸张输送机构中,凸部朝向第一输送引导部的内侧形成。
在本发明中,设置有用于输送纸张以使在输送辊和第一输送引导部之间使纸张形成挠曲的挠曲形成机构。由此,可以减轻输送路径中的纸张的硬度,实现纸张的顺利输送。并且,可以减轻纸张从直线状输送路径进入到设置有第一输送引导部的圆弧状输送路径时的碰撞。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是返回输送路径59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表示作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彩色打印机1。而且,该图1是用于表示各构成要素配置的示意图,并省略示出各部分的具体结构。
整体结构该彩色打印机1连接于未图示的计算机等,是一种可根据从计算机等输送来的图像信息在纸张上打印彩色图像的装置。而且,在图1中,该彩色打印机1的右侧是操作者进行操作的一侧,下面将图1中装置的右侧作为操作者侧,将左侧作为后侧。
彩色打印机1包括感光鼓2、旋转式显影装置3、激光单元4、色调剂收容部5、色调剂供给装置6、中间转印带7、二次转印辊8以及定影装置9。
感光鼓感光鼓2在表面形成静电潜像,可自由旋转地设置在装置的大致中央,其旋转轴设置成从装置的操作者侧看沿横向延伸,即相对图1的纸面垂直延伸。在感光鼓2的上部设置有用于使感光鼓2的表面均匀带电的充电辊10。而且,在感光鼓2的侧面设置有用于清扫残留在感光鼓2表面上的色调剂或附着物的鼓清洁装置11。
旋转式显影装置旋转式显影装置3用于使形成于感光鼓2上的静电潜像通过各种颜色的色调剂进行显影,并被设置成与感光鼓2邻接、且中心位于与感光鼓2的中心基本等高的位置。该旋转式显影装置3包括旋转框15、以及对应四种颜色的色调剂而设置、且被支撑在旋转框15上的四个显影单元16。旋转框15是围绕与感光鼓2的旋转轴平行的轴自由旋转的圆筒形状,通过未图示的包括电动机和齿轮的驱动机构使其旋转。
并且,如图2所示,旋转框15具有通过从旋转轴的中心呈放射状延伸的分隔框在圆周方向进行四等分而形成的四个区域,在各区域上配置有与品红、青色、黄色、黑色四种色调剂颜色对应的显影单元16。各显影单元16的结构基本相同,且分别设置有未图示的可与感光鼓2相对配置的显影辊、滑动接触辊、用于搅拌色调剂的搅拌辊等。
激光单元激光单元4用于根据从外部的计算机等输送来的图像信息对感光鼓2进行曝光扫描,位于感光鼓2上方,且与旋转式显影装置3的旋转轴相比配置在装置更后侧。更确切地说,激光单元4的前端(发射激光侧的端部)位于旋转式显影装置3的旋转轴的大致正上方,越向后端侧越向下方倾斜,且后端与旋转式显影装置3的上端部相比位于更下方。而且,激光单元4的内部结构与现有技术的结构相同,包括激光光源、多面反射镜、用于驱动多面反射镜的电动机等。并且,在激光单元4的激光光路前方设置有反射镜20。因此,如图1的单点划线所示,从激光单元4射出的激光被该反射镜20偏转,在旋转式显影装置3的装置操作者侧上方通过,并照射到感光鼓2的表面上。
色调剂收容部色调剂收容部5用于储存提供给旋转式显影装置3的各显影单元16的色调剂,其配置在感光鼓2上方、且与激光单元4相对的一侧(装置操作者侧)。该色调剂收容部5包括沿横向(与图1的纸面垂直的方向)并列配置的分别储存品红、青色、黄色、黑色各种颜色的色调剂的收容部(未图示)。并且,该色调剂收容部5可在装置操作者侧取出。
色调剂供给装置色调剂供给装置6用于将储存在色调剂收容部5中的各种颜色的色调剂提供给对应的显影单元16,在感光鼓2的上方,配置在激光单元4和色调剂收容部5之间的空间内。色调剂供给管25沿上下方向延伸,上端向装置操作者侧倾斜,下端向装置后侧倾斜。该色调剂供给管25的前端为尖细形状,当向下方移动时,前端可穿过显影单元上所形成的切口进入到内部。并且,在色调剂供给管25的内部可旋转地设置有用于输送色调剂的螺旋部件(未图示)。
中间转印带中间转印带7用于依次转印感光鼓2上所形成的各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配置在感光鼓2和色调剂收容部5的下方。该中间转印带7架设在相对配置的驱动辊35和从动辊36之间。并且,使中间转印带7的与感光鼓2相对的部分通过一对一次转印辊37a、37b而与感光鼓2接触。
对上述各构成部件的配置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驱动辊35位于感光鼓2和旋转式显影装置3的接触部的大致正下方,其中心位于旋转式显影装置3的最下端的更下方。并且,通过未图示的包括电动机及齿轮的驱动部来驱动。从动辊36靠近色调剂收容部5的装置操作者侧的底部而配置,其高度位置为与感光鼓2大致相同的位置。该从动辊36通过弹簧38被向远离驱动辊35侧加力,由此,使中间带7具有规定的张力。并且,一次转印辊37a、37b相互靠近、且被设置在感光鼓2下方,由此,转印带7的规定范围与感光鼓2相抵靠。
而且,在驱动辊35的装置后侧、且在旋转式显影装置3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清扫转印带7的带清洁装置40。该带清洁装置40包括毛刷41,设置在与驱动辊35相对的位置上、与中间转印带7的表面滑动接触;清洁辊42,配置在毛刷41的上方,使其与毛刷41接触;刮板43,配置成前端与清洁辊42的表面接触;以及在刮板43的下方并列配置的回收螺旋44。
在该清洁装置40中,由毛刷41刮取中间转印带7上的附着物,被毛刷41刮取的附着物由清洁辊42回收。并且,在清洁辊42侧回收的附着物由刮板43从清洁辊42的表面刮落,再通过回收螺旋44回收到未图示的回收部。
二次转印辊二次转印辊8用于将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上的图像转印到输送来的纸张上,配置成在驱动辊35的下方与驱动辊35相对。并且,在该二次转印辊8上,利用未图示的电压施加单元对纸张施加用于转印图像的偏电压。
定影装置定影装置9用于将转印到纸张上的色调剂熔融定影,位于旋转式显影装置3的下方,且配置在装置后侧。该定影装置9具有内置加热器的加热辊9a和压接于加热辊9a的加压辊9b,并在两辊间夹持、输送纸张。
排出部在该打印机1中,在装置的上部表面、即激光单元4、色调剂供给装置6以及色调剂收容部5的上方形成有排出部50,该排出部50用于承载形成有图像的纸张。该排出部50包括曲面部,在激光单元4侧(装置后侧)最低,随着靠近色调剂收容部5侧(装置操作者侧)而逐渐升高;以及平面部,与该曲面部连接、且位于色调剂收容部5上方。
供纸部在装置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存放纸张、并送出存放的纸张的供纸部51。该供纸部51包括供纸盒52,包括用于装载纸张的承载板;前输送滚轮53,用于取出承载板上的纸张;以及包括辊对的防止重复输送机构54,用于将纸张逐张地送出到输送路径上。并且,供纸盒52可在装置的操作者侧抽出。
搬送部在供纸部51和排出部50之间设置有用于输送纸张的输送部。输送部包括从供纸部51至二次转印辊8的第一输送路径55、从二次转印辊8至定影装置9的第二输送路径56、以及从定影装置9至排出部50的第三输送路径57。并且,在定影装置9的出口设置有分路爪58,在该分路爪58和第一输送路径55的途中之间设置有用于将纸张返回第一输送路径55的返回输送路径59。
第一输送路径55包括弯曲路径55a,用于将从供纸盒52中送出的纸张向上方输送的同时使输送方向逆转;以及直线路径55b,从该弯曲路径55a至二次转印辊8。上述输送路径包括引导且输送纸张的引导板及辊对,并在规定位置上设置有用于检测纸张的传感器。并且,在直线路径55b上配置有用于控制纸张的输送时序的对位辊对60。
第二输送路径56大致形成为直线状,由引导且输送纸张的引导板及辊对构成。并且,在输送路径的规定位置上设置有用于检测纸张的传感器。
第三输送路径57包括在分路爪58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形成的纵向输送路径。即,纸张在经过分路爪58之后,大致垂直地朝上方输送,排出至排出部50。该第三输送路径57也与上述同样,由引导且输送纸张的引导板及辊对构成。
返回输送路径图2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纸张输送机构的返回输送路径59。返回输送路径59是如下所述的输送路径,在设置有分路爪58的部分中,从第三输送路径57向下方分路,经过定影装置9、第二输送路径56、二次转印辊8以及对位辊对60的下方后前往上方,并汇合于第一输送路径55的对位辊对60的输送方向上游侧。即,该返回输送路径59设置在第一输送路径55的直线路径55b及第二输送路径56与供纸盒52的上下方向之间,用于将经过定影装置9的纸张送回至配置在二次转印辊8上游侧的对位辊对60的更上游侧。该返回输送路径59包括引导且输送纸张的输送引导板70、U字形第一输送引导部71及输送辊对80。在此,第一输送引导部71的曲率半径为小于等于60mm的U字形。从该第一输送引导部71开始,使返回输送路径59上的纸张的输送方向改变,向对位辊对60引导纸张。并且,在输送引导板70上设置有凸部72。凸部72设置在输送辊对80与U字形第一输送引导部71之间,使返回输送路径59上的纸张形成挠曲。
供纸盘在色调剂收容部5的下方、且在供纸盒52的上方配置有供纸盘65,使其构成装置操作者侧的侧壁。该供纸盘65的下端在第一输送路径55的弯曲路55a附近自由转动(自由开闭)地被支撑,且可使其上端以该转动支点65a为中心倒向装置操作者侧。这样,在打开供纸盘65的状态下,可在供纸盘65上放置纸张,并可将该纸张提供给第一输送路径55的弯曲路径55a。
图像形成动作接着对图像形成动作进行简单说明。首先,为彩色打印机接通电源,各种参数进行初始化,并执行设定定影部的温度等初始设定。并且,从连接于该打印机的计算机等输入图像数据,指示打印开始,于是,执行如下所述的图像形成动作。而且,在该图像形成动作中,色调剂供给管25移动到上方的退让位置。因此,激光光路不会被色调剂供给管25挡住。
首先,通过充电辊10使感光鼓2带电。然后,利用激光单元4对该感光鼓2进行与图像数据对应的曝光扫描,从而在感光鼓2上形成静电潜像。接着,使旋转式显影装置3进行旋转,使对应颜色的显影单元16面对感光鼓2。在该状态下,感光鼓2的静电潜像通过对应颜色的色调剂而被显影。显影后的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上。对每种颜色均依次重复上述动作,从而在中间转印带7上形成全彩色图像。而且,残留在感光鼓2上的残留色调剂等通过鼓清洁装置11进行清扫,废弃在未图示的废色调剂容器中。
另一方面,在供纸部51中,由前输送滚轮53及防止重复输送机构54从供纸盒52中取出一张纸张,通过第一输送路径55输送至对位辊对60。然后,在使中间转印带7上的图像形成与时序一致后,从对位辊对60输送纸张,并被引导至二次转印辊8。二次转印辊8与中间转印带7抵靠,利用施加在二次转印辊8上的转印偏电压,中间转印带7上所形成的全彩色图像被转印到纸张上。该纸张通过第二输送路径56引导至定影装置9,利用该定影装置9进行加热、加压,使图像在纸张上定影。并且,在为单面打印时,通过分路爪58引导至第三输送路径57,再排出至排出部50。
而且,在双面打印时,经过定影装置9的纸张在通过分路爪58后,向相反侧输送,由分路爪58向返回输送路径59侧引导,再返回第一输送路径55。返回第一输送路径55的纸张在对位辊对60上暂时停止。并且,通过与上述动作同样的动作在中间转印带7上形成背面侧的图像后,在对位辊对60上等待的纸张与时序一致并向二次转印辊8侧输送。然后执行与上述同样的动作,通过分路爪58向第三输送路径57侧引导,再排出至排出部50。
在该返回输送路径59中,通过凸部72,在返回输送路径59上的输送辊对80和第一输送引导部71之间的纸张上形成挠曲。由此,减缓了输送路径中的纸张的反弹力,可减轻纸张从输送路径59上的直线状输送路径进入到设置有U字形第一输送引导部71的圆弧状输送路径时的碰撞。然后,利用第一输送引导部71改变纸张的输送方向,再引导至对位辊对60。
本实施例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包括旋转式显影装置3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返回输送路径59上设置凸部72,从而在返回输送路径59上的输送辊对80和第一输送引导部71之间的纸张上形成挠曲。因此,可用简单的结构减轻进入到设置有曲率半径小于等于60mm的第一输送引导部71的圆弧状输送路径时的碰撞。并且,不必在现有技术的金属制U字形引导件上涂覆有机类涂料,就可以实现纸张的顺利输送,所以与涂覆涂料相比,可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符号说明1彩色打印机2感光鼓3旋转式显影装置4激光单元5色调剂收容部 6色调剂供给装置7色调剂供给装置8二次转印辊9定影装置 15 旋转框16 显影单元 25 色调剂供给管50 排出部51 供纸部55 第一输送路径 56 第二输送路径57 第三输送路径 59 返回输送路径70 输送引导板71 第一输送引导部72 凸部 80 输送辊对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纸张输送机构,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的纸张输送路径上,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辊,用于输送纸张;第一输送引导部,在纸张输送方向上设置于输送辊的下游侧,用于引导纸张以改变纸张的输送方向;挠曲形成机构,用于使输送到所述输送辊和所述第一输送引导部之间的纸张上形成挠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纸张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曲形成机构是包括弯曲部的输送引导板,其中,所述弯曲部形成于所述纸张输送路径的所述输送辊和所述第一输送引导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纸张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引导板的弯曲部是指,在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所形成的凸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纸张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纸张输送路径是返回输送路径,用于在纸张的第一面上形成图像后,为了在第二面上形成图像而再次提供纸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纸张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辊是设置于所述返回输送路径中的返回输送辊对;所述第一输送引导部是引导纸张以改变纸张的输送方向的圆弧状引导件;所述挠曲形成机构是设置于所述返回输送辊对和所述圆弧状引导件之间、并包括弯曲部的输送引导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纸张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引导板的弯曲部是指,在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所形成的凸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纸张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朝向所述第一输送引导部的内侧形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不需要较大空间的纸张输送机构。返回输送路径(59)包括引导并输送纸张的输送引导板(70)、U字形第一输送引导部(71)及输送辊对(80)。第一输送引导部(71)为曲率半径小于等于60mm的U字形。从该第一输送引导部(71)开始,改变返回输送路径(59)上的纸张的输送方向,向对位辊对(60)引导纸张。并且,在输送引导板(70)上设置有凸部(72)。凸部(72)设置于输送辊对(80)与U字形第一输送引导部(71)之间,使返回输送路径(59)上的纸张形成挠曲。因此,用简单的结构,就可减轻进入到设置有曲率半径小于等于60mm的第一输送引导部(71)的圆弧状输送路径时的碰撞。
文档编号G03G15/00GK1841223SQ20061006651
公开日2006年10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31日
发明者池谷岳志 申请人: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