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辊结构以及采用这种旋转辊的成像设备的定影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6528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转辊结构以及采用这种旋转辊的成像设备的定影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设备。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辊结构以及采用这种旋转辊结构的成像设备的定影器。
背景技术
旋转辊结构将片状物体,例如,一张纸,用一对彼此接合并旋转的辊传送。这对辊在辊的长度方向上以预定的压力彼此接合。该压力在辊转动过程中应该是恒定的。当任一个辊具有弹性层时,在辊转动过程中,由弹性层形成的辊隙的尺寸应该在长度方向上恒定。
旋转辊结构可以用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定影器中,该定影器具有加热辊和加压辊。如果加热辊和加压辊的压力和辊隙不恒定,则记录介质会偏斜。此外,传递到记录介质上的热量和压力会变得不稳定,使得定影性能变差。两个辊之间的压力和辊隙的不平衡是由各种因素,如加工误差和圆度误差,造成的。
于是,需要一种改进的旋转辊结构,该结构能够保持恒定的压力和恒定的辊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旨在至少解决上述问题和/或缺点,并至少提供如下所述的优点。于是,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旋转辊结构,这种结构可以稳定地保持压力和辊隙,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采用这种旋转辊结构的成像设备的定影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通过施加热量和压力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上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定影器包括第一和第二辊。所述第一和第二辊分别具有第一和第二端部。第一和第二辊彼此弹性抵靠并在彼此面对的同时转动。在第一和第二辊的至少一个上设置了一个弹性层,并且在第一和第二辊的至少一个上设置了热源。齿轮连接到第一和第二辊中至少一个的第一端部上。第一和第二间隔保持元件分别连接到第一和第二辊上,以在辊的第二端部处彼此面对。
第一和第二间隔保持元件可以安装到第一和第二辊中每一个的第一和第二端部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用于通过施加热量和压力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上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定影器包括第一和第二辊。第一和第二辊分别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和第二辊彼此弹性抵靠,并在彼此面对的同时旋转。在第一和第二辊的至少一个上形成一个弹性层,且热源加热第一和第二辊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和第二间隔保持元件分别连接到第一和第二辊的第一端部上。另一组第一和第二间隔保持元件分别连接到第一和第二辊的第二端部上。第一和第二间隔保持元件彼此面对。
第一间隔保持元件可以连接到第一辊上,使得第一间隔保持元件的具有最大圆度误差的部分与第一辊中具有最大圆度误差的部分相匹配。
第二间隔保持元件可以连接到第二辊上,使得第二间隔保持元件中具有最大圆度误差的部分与第二辊中具有最大圆度误差的部分相匹配。
第二辊可以被一对第一弹性元件向第一辊偏压。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用于传递片状物体的旋转辊结构包括第一和第二辊,所述第一和第二辊彼此弹性偏压。第一和第二辊分别具有第一和第二端部,且第一和第二辊在彼此面对的同时转动。齿轮连接到第一和第二辊中至少一个的第一端部上,且第一和第二间隔保持元件分别连接到第一和第二辊上,以在辊的第二端部处彼此面对。
第一和第二间隔保持元件可以安装到第一和第二辊中每一个的第一和第二端部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用于传递片状物体的旋转辊结构包括第一和第二辊,所述第一和第二辊彼此弹性偏压。所述第一和第二辊分别具有第一和第二端部,且所述第一和第二辊在彼此面对的同时转动。弹性层形成在第一和第二辊中的至少一个上。第一和第二间隔保持元件分别连接到第一和第二辊的第一端部上。另一组第一和第二间隔保持元件分别连接到第一和第二辊的第二端部上。第一和第二间隔保持元件彼此面对。
第一间隔保持元件可以连接到第一辊上,使得第一间隔保持元件中具有最大圆度误差的部分与第一辊中具有最大圆度误差的部分相匹配。


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从下面结合附图的描述中变得更清楚,图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定影器的横截面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辊隙的横截面图;图3是示出加压辊和齿轮之间的倾斜的横截面图;图4是示出加压辊的不稳定性的透视图;图5是示出由于加压辊的不稳定而辊隙尺寸发生变化的视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定影器的横截面图;图7是示出由于一对第一弹性元件的弹力不平衡以及弹性层的厚度不规则而造成辊隙尺寸变化的视图;图8是示出加热辊的圆度误差的视图;图9是示出由于加热辊圆度误差造成辊隙尺寸变化的视图;图10是示出第一间隔保持元件的圆度误差的视图;图11是示出加热辊和第一间隔保持元件的不期望组合的示例的视图;图12是示出图11所示的加热辊和第一间隔保持元件的不期望组合中的辊隙尺寸的变化的视图;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加热辊和间隔保持元件的理想组合的示例的视图;以及图14是示出在图13所示的加热辊和第一间隔保持元件的理想组合中的辊隙尺寸变化的视图。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将被理解为指代相同的元件、特征和结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详细描述中提供了诸如详细结构和各元件的事项,以有助于全面理解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于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髓的前提下可以对在此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作出各种变化和改进。而且,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为了清晰起见予以省略。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定影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通过执行充电、曝光、显影、转印和定影的一系列过程将图像打印到记录介质上。详细地说,感光器的表面用充电辊被充电到均匀的电势,该充电辊被施加偏压或者是一种电晕充电装置(充电过程)。对应于图像信息的光束利用曝光单元,如激光扫描单元(LSU)被照射到被均匀充电的感光器上,以形成静电潜像(曝光过程)。调色剂施加到静电潜像上以在感光器上形成调色剂图像(显影过程)。调色剂图像直接或借助于中间转印单元转印到记录介质上(转印过程)。然后,要被印刷的图像的调色剂图像通过静电力附着到记录介质上。当利用定影器将热和压力施加到记录介质上时,调色剂熔化并且永久附着到记录介质上(定影过程)。
参照图1,定影器包括加热辊(第一辊)10和加压辊(第二辊)20。加热辊10包括中空管11和弹性层12,该弹性层12例如由硅橡胶制成并涂敷在中空管11的表面上。加热辊具有第一端部13和第二端部14。热源,例如卤素灯,安装到中空管11内。加压辊20是金属管,并具有第一端部23和第二端部24。虽然图中未示出,加热辊10也有可能是未涂敷的金属管,而加压辊20是具有弹性层的金属管。可替换的是,加热辊10和加压辊20都可以是带有弹性层的金属管。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加热辊10在固定位置由轴承30可旋转地支撑。加压辊20由轴承40支撑。一对第一弹性元件61和62将加压辊20压在加热辊10上。然后,如图2所示,随着加热辊10的弹性层12被加压辊20压缩,在加热辊10和加压辊20之间形成辊隙N。齿轮71安装到加热辊10的第一端部13上,并连接到驱动马达(未示出)。齿轮72设置在加压辊20的第一端部23,并与齿轮71啮合。当驱动马达(未示出)旋转时,加热辊10和加压辊20由上述机构转动。另外,加压辊20可以通过与加热辊10接触而被驱动,使得不需要提供齿轮72。而且齿轮72可以直接连接到驱动马达上。在当前和后面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具有热源50的定影器用作旋转辊结构的示例,用于传递片状物体。而且,将相对于定影器描述示例性实施例的工作方式和效果。但是,应该理解到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任何旋转辊结构,而不局限于定影器。
如图1中虚线所示,可以进一步提供一对第二弹性元件63和64,该对第二弹性元件将加热辊10压在加压辊20上。
加压辊20和齿轮72的轴23a和72a应该彼此同轴。但是,如图3所示,加压辊20和齿轮72的轴23a和72a可以相对于彼此倾斜一角度θ,这是由于齿轮72的制造误差和/或齿轮72所连接的加压辊20的端部的加工误差。在这种情况下,当加压辊20旋转时,加压辊20的第二端部24振动,如图4所示,在图4中为了解释方便而放大了加压辊20的运动。当加压辊20位于图4中的位置A时,由于加压辊20压住加热辊10,弹性层12的压缩两增大,使得辊隙N的尺寸相应地增大。从而,如图5中的线AA所示,弹性层12的压缩量和辊隙N的尺寸从加热辊10的端部13到第二端部14增加。当加压辊20位于图4中的位置B时,弹性层12的压缩量和辊隙N的尺寸减小。从而,如图5中的线BB所示,弹性层12的压缩量和辊隙N的尺寸从加热辊10的端部13到第二端部14减小。从而,当加热辊10和加压辊20转动时,如图5中的线AA和BB所示,弹性层12的压缩量和辊隙N的尺寸周期性重复,增大和减小。
弹性层12的压缩量和辊隙N的尺寸的周期性变化导致片状物体,例如,记录介质在旋转辊结构中歪斜,其中,该物体随着辊10和20彼此接合而被传送。此外,在采用加热辊10和加压辊20的定影器中,由于传递到记录介质上的热量的周期性不同,在定影的记录介质中会出现周期性的水平线。而且,加热辊10的寿命由于弹性层12的累计疲劳而缩短。当加热辊10被第二弹性元件63和64偏压向加压辊20时,弹性层12的压缩量和辊隙N的尺寸的周期性变化可以由齿轮71和加热辊10的轴(未示出)的倾斜而造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图1所示,分别在加热辊10和加压辊20的第二端部14和24处提供了第一和第二间隔保持元件81和82。第一和第二间隔保持元件81和82彼此接触,以防止加热辊10和加压辊20彼此靠近。换句话说,第一和第二间隔保持元件81和82在加热辊10和加压辊20形成理想的弹性层12的压缩量且形成理想的辊隙N尺寸的地方彼此接触。从而,第一和第二间隔保持元件81和82可以防止弹性层12的过渡压缩,并反之辊隙N的过渡增大。
此外,通过使得将加压辊20的第二端部24推向加热辊10的第一弹性元件62的弹力大于第一弹性元件61的,可以防止加压辊20与加热辊10分离,如图4的位置B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第一弹性元件62的弹力较大时,由于通过第一和第二间隔保持元件81和82防止了加热辊10和加压辊20彼此靠近,可以基本上保持弹性层12的压缩量和辊隙N的尺寸恒定。
而且,如图6所示,第一和第二间隔保持元件81和82还可以安装到加热辊10的第一端部13和加压辊20的第一端部23上。通过这样做,可以防止由于加压辊20的轴23a与齿轮72的轴72a倾斜而造成的整个加压辊20的不稳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第一弹性元件61的弹力较大时,由于通过第一和第二间隔保持元件81和82防止加热辊10和加压辊20彼此靠近,可以基本上保持弹性层12的压缩量和辊隙N的尺寸恒定。
上述结构可以防止被传送的物体(如记录介质)歪斜,并可以防止在定影的记录介质上产生水平线。而且,该结构可以改善旋转辊结构和采用该结构的定影器的可靠性。
如图6所示,加热辊10在固定位置处由轴承30可旋转地支撑,并且在由轴承40支撑的同时,加压辊20被第一弹性元件61和62压在加热辊10上。当加压辊20接触加热辊10的弹性层12时,弹性层12被压缩,且产生排斥力。第一弹性元件61该62的如弹性系数的物理特性如此确定,使得在排斥力与弹性元件61和62的弹力平衡时获得理想的弹性层12的压缩量和理想的辊隙N的尺寸。当第一弹性元件61和62的弹力过大时,加热辊10的弹性层12被压缩过大,并且辊隙N增加过大,这可能对加热辊10的寿命造成显著影响。
相反,当第一弹性元件61和62的弹力过小时,辊隙N减小过小,使得记录介质不能被正确地传送,或者定影所需的热量不能正确地传到到记录介质。从而,第一弹性元件61和62的弹力被设计成保持理想的弹性层12的压缩量以及理想的辊隙N的尺寸。但是,尽管上述设计,第一弹性元件61和62的弹力大小可能由于组装或制造误差而彼此不同。例如,第一弹性元件61的弹力可能大于第一弹性元件62的弹力。在这种情况下,在加热辊10的端部13处的弹性层被压缩得大,使得辊隙N增大。而且,当加热辊10的弹性层12的厚度由于例如加热辊10的制造误差而不恒定时,当在加热辊10的端部13处的弹性层厚,而在第二端部14处的弹性层薄时,第一弹性元件61被压缩得大,且较大的弹力施加到加压辊20。从而,在加热辊10的端部13处的弹性层被更大压缩,并且辊隙N增大。
图7示出由第一弹性元件件61和62的弹力不平衡以及加热辊10的弹性层12的厚度不规则造成的辊隙N的变化。参照图7,辊隙N从施加了较大弹力的加热辊10的端部13向第二端部14减小,使得辊隙N的边界倾斜。这可以导致诸如被定影的图像质量恶化以及记录介质歪斜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如图6所示,第一和第二间隔保持元件81和82安装在加热辊10的两个端部13和14以及加压辊20的两个端部23和24。第一和第二间隔保持元件81和82使得加热辊10和加压辊20之间的间隔均匀,而与第一弹性元件61和62的弹力不平衡或者加热辊10的弹性层12的厚度不规则无关。从而,弹性层12的压缩量以及辊隙N的尺寸保持恒定,而与第一弹性元件61和62的弹力不平衡或者加热辊10的弹性层12的厚度不规则无关。根据上述结构,可以防止辊隙N不规则或者辊隙N的边界倾斜,如图7所示。
此外,加热辊10的外圆周表面,即,弹性层12的表面可以不是一个完整的圆。加热辊10通常通过将弹性层12涂敷在中空管11上来制造,并且中空管11通常通过挤压诸如铝的金属材料来制造。在挤压金属材料和/或涂敷弹性层12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外圆周表面的圆度误差。当然,加压辊20也可能具有圆度误差。例如,参照图8,由实线表示的加热辊10代表具有圆度误差的加热辊。由虚线表示的加热辊10表示理想的加热辊(即,没有圆度误差的加热辊)。当这两个加热辊相比较时,分别在90°和270°左右出现最大正圆度误差(+δmax)和最大负圆度误差(-δmax)。图9示出在加热辊10应用于图6所示的定影器中时,弹性层12压缩量的变化和辊隙N尺寸的变化。在图9中,假设加压辊20是完整的圆,并且,在加热辊10的长度方向上,弹性层12的厚度方面没有不规则性。参照图9,如果加热辊10是理想的整圆,如虚线所示,尽管加热辊10旋转一圈,辊隙N的尺寸保持不变。但是,当具有圆度误差(+δmax和-δmax)的加热辊10转动时,弹性层12的压缩量以及辊隙N的尺寸在0°和180°左右具有理想值。当圆度误差称为正值时,加压辊20被推动,并且第一弹性元件61和62被压缩,使得较大弹力施加到加压辊20上。弹性层12被这个弹力所压缩。加压辊20被停止到所述弹力和弹性层12压缩带来的排斥力平衡的位置处。此时,辊隙N的尺寸大于理想辊隙N的尺寸。在圆度误差是最大正值(+δmax)的90°位置处的辊隙N的尺寸变得比理想尺寸大;而在圆度误差是最大负值(-δmax)的270°的位置处,辊隙N的尺寸最小。
由于辊隙N在圆度误差是最大正值(+δmax)的位置处增大,因此更大量的热量和压力传递到记录介质的调色剂图像上。相反,在圆度误差是最大负值(-δmax)的位置处,较少量的热量和压力传递到调色剂图象上。热量和压力的这种不规则传递在定影结束后会产生显著的瑕疵,如波纹图案。而且,旋转辊结构由于圆度误差而以不规则的形式传送物体。
此外,当具有圆度误差的加热辊10的旋转速度增大时,第一弹性元件61和62的弹力以及弹性层12的压缩产生的排斥力变得不平衡。从而,加压辊2反复靠近和远离加热辊10,导致不稳定。加压辊2的不稳定可以通过增加第一弹性元件61和62的弹力来在一定程度上予以防止。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辊隙N的尺寸在圆度误差最大(+δmax)的位置处增加过大,由此对加热辊10的寿命造成不利影响。
加压辊20的不稳定性可以进一步受到第一间隔保持元件81的影响。参照图10,第一间隔保持元件81可以具有圆度误差。例如,假设第一间隔保持元件81的圆度误差分别在90°和270°左右的角度处具有最大正值(+λmax)和最小负值(-λmax)。当加热辊10和第一间隔保持元件81彼此连接时,如图11所示,假设+δmax与-λmax匹配,且-δmax与+λmax匹配。在图12中,虚线表示在加热辊10是理想整圆时辊隙N的尺寸,实线表示加热辊10具有±δmax,点划线表示加热辊10和第一间隔保持元件81通过匹配+δmax与-λmax以及-δmax与+λmax来彼此连接时辊隙N的尺寸。可以看出辊隙N的尺寸变化在点划线中是明显的。这是由于弹性层12的压缩量随着加压辊20由第一弹性元件61和62的弹力而向加热辊10移动而进一步增大,这是由于第一间隔保持元件81在加热辊10具有+δmax的位置处具有-λmax。而且,由于第一间隔保持元件81在加热辊10具有-δmax的位置处具有+λmax,加压辊20与加热辊10分离,使得弹性层12的压缩量进一步减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3所示,当加热辊10和第一间隔保持元件81彼此连接时,+δmax与+λmax匹配。在图14中,虚线表示当加热辊10是理想整圆时辊隙N的尺寸,实线表示当加热辊10具有±δmax且第一间隔保持元件81是理想整圆是辊隙N的尺寸,而点划线表示当加热辊10和第一间隔保持元件81通过匹配+δmax与+λmax以及-δmax与-λmax来彼此连接时辊隙N的尺寸。如图14所示,由于随着第一和第二间隔保持元件81和82在加热辊10的圆度误差是+δmax的位置处(在大约90°的角度处)彼此接触,而加压辊20与加热辊10分离,可以缓解辊隙N尺寸的增大。而且,当-δmax与-λmax匹配时,由于随着第一和第二间隔保持元件81和82在加热辊10的圆度误差是-δmax的位置处(在大约270°的角度处)彼此接触,加压辊20靠近加热辊,因此可以缓解辊隙N的尺寸减小。
虽然加热辊10和第一间隔保持元件81的圆度误差可能与图8和10所示的不同,加热辊10和第一间隔保持元件81的圆度误差通常在大规模生产过程中变得均匀。因此,加热辊10的圆度误差最低的位置(正+δmax或负-δmax)可以标记出来。同样,第一间隔保持元件81的圆度误差最大的位置(正+λmax或负-λmax)可以标记出来。由于加热辊10的圆度误差带来的加压辊的不稳定性可以通过将第一间隔保持元件81在这些标记位置相互匹配的情况下连接到加热辊10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与加热辊10和第一间隔保持元件81在不考虑圆度误差的情况下予以连接的情况相比,加压辊20的不稳定性可以显著得以缓解。
虽然图中未示出,加压辊20和第一间隔保持元件82可以具有圆度误差。当通过在加压辊20和第二间隔保持元件82的圆度误差处于最大值的位置使它们彼此连接时,可以缓解加压辊20的不稳定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旋转辊结构的示例性实施例,由于两个辊之间的辊隙保持基本均匀,可以稳定地传送物体,而不会歪斜。而且,根据本发明的定影器的示例性实施例,可以稳定地传送记录介质而不会歪斜。热量和压力可以均匀地施加到记录介质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上,使得被定影的图像的质量得以改善。
虽然已经参照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到在不背离如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髓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其中作出形式上和细节上的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定影器,用于通过施加热量和压力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上,该定影器包括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第一辊;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第二辊,该第一和第二辊被彼此弹性偏压,并在彼此面对的同时旋转;设置在第一和第二辊中至少一个上的弹性层;设置在第一和第二辊中至少一个上的热源;连接到第一和第二辊中至少一个上的第一端部的齿轮;以及分别连接到第一和第二辊的第二端部上的第一和第二间隔保持元件,第一和第二间隔保持元件彼此面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器,还包括安装在第一和第二辊的第一端部处的第一和第二间隔保持元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器,其中第一间隔保持元件连接到第一辊上,使得第一间隔保持元件中具有最大圆度误差的部分与第一辊中具有最大圆度误差的部分相匹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影器,其中第二间隔保持元件连接到第二辊上,使得第二间隔保持元件中具有最大圆度误差的部分与第二辊中具有最大圆度误差的部分相匹配。
5.如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器,其中第二辊被一对第一弹性元件朝第一辊弹性偏压。
6.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定影器,用于通过施加热量和压力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上,该定影器包括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第一辊;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第二辊,该第一和第二辊被彼此弹性偏压,并在彼此面对的同时旋转;设置在第一和第二辊中至少一个上的弹性层;设置在第一和第二辊中至少一个上的热源;分别连接到第一和第二辊的第一端部上的第一和第二间隔保持元件;分别连接到第一和第二辊的第二端部上的另一第一和第二间隔保持元件,其中第一第二间隔保持元件彼此面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影器,其中第一间隔保持元件连接到第一辊上,使得第一间隔保持元件中具有最大圆度误差的部分与第一辊中具有最大圆度误差的部分相匹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影器,其中第二间隔保持元件连接到第二辊上,使得第二间隔保持元件中具有最大圆度误差的部分与第二辊中具有最大圆度误差的部分相匹配。
9.如权利要求6到8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器,其中第二辊被一对第一弹性元件朝第一辊弹性偏压。
10.一种用于传送片状物体的旋转辊结构,包括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第一辊;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第二辊,该第一和第二辊被彼此弹性偏压,并在彼此面对的同时旋转;连接到第一和第二辊中至少一个的端部上的齿轮;以及第一和第二间隔保持元件,该第一和第二间隔保持元件分别连接到第一和第二辊的第二端部上,以便在辊的与齿轮相连接的第二端部一侧彼此面对。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转辊结构,还包括安装在第一和第二辊的第一端部处的第一和第二间隔保持元件。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转辊结构,其中第一间隔保持元件连接到第一辊上,使得第一间隔保持元件中具有最大圆度误差的部分与第一辊中具有最大圆度误差的部分相匹配。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旋转辊结构,其中第二间隔保持元件连接到第二辊上,使得第二间隔保持元件中具有最大圆度误差的部分与第二辊中具有最大圆度误差的部分相匹配。
14.如权利要求10到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辊结构,其中第二辊被一对第一弹性元件朝第一辊弹性偏压。
15.一种用于传送片状物体的旋转辊结构,包括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第一辊;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第二辊,该第一和第二辊被彼此弹性偏压,并在彼此面对的同时旋转;设置在第一和第二辊中至少一个上的弹性层;分别连接到第一和第二辊的第一端部上的第一和第二间隔保持元件;分别连接到第一和第二辊的第二端部上的另一第一和第二间隔保持元件,其中第一第二间隔保持元件彼此面对。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旋转辊结构,其中第一间隔保持元件连接到第一辊上,使得第一间隔保持元件中具有最大圆度误差的部分与第一辊中具有最大圆度误差的部分相匹配。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旋转辊结构,其中第二间隔保持元件连接到第二辊上,使得第二间隔保持元件中具有最大圆度误差的部分与第二辊中具有最大圆度误差的部分相匹配。
18.如权利要求15到17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辊结构,其中第二辊被一对第一弹性元件朝第一辊弹性偏压。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定影器,用于通过施加热量和压力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上。该定影器包括彼此弹性偏压的第一辊和第二辊,该第一辊和第二辊在彼此面对的同时转动。弹性层设置到第一辊和第二辊中的至少一个上,而热源设置到第一辊和第二辊中的至少一个上。齿轮连接到第一和第二辊至少一个的端部上。第一和第二间隔保持元件分别在辊的与连接齿轮的端部相对的端部处连接到第一辊和第二辊上。第一和第二间隔元件彼此面对并且彼此接触,以调节弹性层的压缩量。
文档编号G03G15/00GK1892498SQ20061007384
公开日2007年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28日
发明者洪锡德, 政京植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