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6519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模块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背光模块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且特别是关于一种至少具有两垂直排列的发光二极管邻近设置在导光板旁。
背景技术
由于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具有驱动电压低、低污染、重量轻、体积小等优点,已成为未来液晶显示装置中背光模块的主要光源之一。而传统上为了提供具高色彩饱和度的光源,多以一列红色(R)、绿色(G)及蓝色(B)三种颜色排列而成的LED混色成为白光光源,提供做为液晶显示装置中液晶显示面板的背光。另外为了提高光学效率,以减少功率及LED的数量,常采用Vcut导光板增加出光亮度。
然而,传统以一列R、G、B的LED设置在侧发光式的背光模块中时,各LED所发出的有色光需要在导光板中行进一段距离才能均匀混合成白光,造成这段混色区域不堪使用。尤其是目前对于液晶平面显示装置讲究轻、薄、短、小的要求之下,具有轻薄边框的薄边(slim border)已逐渐成为市场上的主流。因此如何减少混色区域便成为LED背光模块能否成为商业应用的重要关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将至少两发光二极管垂直排列于导光板的侧边,能够有效减少导光板的混色区域,使导光板能够发出均匀白光的面积显著增加。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提出一种背光模块,包括导光板、至少一第一发光二极管及至少一第二发光二极管。导光板具有出光顶面及入光侧面,第一发光二极管及第二发光二极管均邻近设置在入光侧面旁。第二发光二极管位于第一发光二极管下方,第一发光二极管及第二发光二极管实质上以平行于出光顶面的法线方向排列。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提出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块。背光模块位于液晶显示面板之下,包括导光板、至少一第一发光二极管及至少一第二发光二极管。导光板具有出光顶面及入光侧面,第一发光二极管及第二发光二极管均邻近设置在入光侧面旁。第二发光二极管位于第一发光二极管下方,第一发光二极管及第二发光二极管实质上以平行于出光顶面的法线方向排列。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示出本发明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2示出本发明的另一种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图3示出红光、绿光及蓝光三种芯片合并封装的发光二极管的示意图;以及图4示出图1的分解透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0液晶显示装置120液晶显示面板140背光模块141导光板142出光顶面143入光侧面144底面145V型沟槽146反射片147光学膜片151第一列发光二极管152第二列发光二极管153第三列发光二极管300发光二极管310胶体
320红光发光二极管芯片330绿光发光二极管芯片340蓝光发光二极管芯片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照图1及图4,其分别示出本发明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以及图1的分解透视图。液晶显示装置100包括液晶显示面板120以及背光模块140。背光模块140位于液晶显示面板120之下,包括导光板141、第一列发光二极管151、第二列发光二极管152及第三列发光二极管153。导光板141具有出光顶面142及入光侧面143,第一列发光二极管151、第二列发光二极管152及第三列发光二极管153均邻近设置在入光侧面143旁。第二列发光二极管152位于第一列发光二极管151下方,第三列发光二极管153又位于第二列发光二极管152下方。第一列发光二极管151、第二列发光二极管152及第三列发光二极管153实质上以平行于出光顶面142的法线N的方向排列。本实施例中,第一列发光二极管151、第二列发光二极管152及第三列发光二极管153的每一发光二极管分别具有一胶体,胶体内各自具有一红色、绿色或蓝色发光二极管芯片,可分别发出红光(R)、绿光(G)及蓝光(B)。但红光、绿光及蓝光的垂直排列可以改变顺序而不影响本发明的范围,也就是说第一列、第二列及第三列发光二极管同样可以可包括RBG、GRB、GBR、BRG或BGR等排列方式。
请参照图2,其示出本发明另一种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液晶显示器200与液晶显示器100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LED的排列方式。发光二极管250亦排列成三列,但是每一列的LED为R、G、B依序间隔排列,同时上下相邻的LED亦为不同颜色。因此此种LED排列方式可以达到更佳的混光效果。其余组件与液晶显示器100相同者继续沿用其标号。
导光板141的出光顶面142或底面144可以具有多个V型沟槽,形成所谓的V-cut导光板。底面144与出光顶面142相对,且入光侧面143连接出光顶面142及底面144。本实施例是以底面144具有多个V型沟槽145为例做说明,然而V型沟槽亦可同时或分别形成于出光顶面142上。采用V-cut的导光板可以将出光的角度集中在较小的范围内,使面对液晶显示面板120的观赏者接收到较多的光而感觉亮度提高。V型沟槽145的延伸方向可以平行或垂直于入光侧面143,本实施例是以V型沟槽145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入光侧面143为例做说明。此外,本实施例还包括将一光学膜片147贴附于导光板141的出光顶面142上,光学膜片147包括扩散片、增光片或棱镜片,可以使出光均匀或提高出光亮度。另外,反射片146贴附于导光板141的底面144上,背光模块140位于液晶显示面板120及反射片146之间,反射片146用以反射光源以提高出光亮度。
然而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可知本发明的技术不限于此。事实上,仅需至少一第一发光二极管及至少一第二发光二极管邻近设置在入光侧面143旁,第一发光二极管及第二发光二极管实质上以平行于出光顶面142的法线N方向排列,即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此外,每一第一列发光二极管、第二列发光二极管或第三列发光二极管可以将红光、绿光及蓝光三种芯片封装在一起。请参照图3,其示出红光、绿光及蓝光三种芯片合并封装的发光二极管的示意图。发光二极管300包括胶体310,胶体310内具有红光发光二极管芯片320、绿光发光二极管芯片330及蓝光发光二极管芯片340,各发光二极管芯片再各自露出接脚于胶体310外。由于每一发光二极管300将三种颜色的发光二极管芯片封装在一起,可以使混光更有效率,有利于混光区域的减小。
或者是,液晶显示装置仅具有一第一列发光二极管及一第二列发光二极管。举例来说,第一列发光二极管及第二列发光二极管分别发出绿光及紫光,或是分别发出紫光及绿光,两种互补色亦可混合成白光;亦或者是,第一列发光二极管及第二列发光二极管分别发出蓝光及黄光,或是分别发出黄光及蓝光;又或者是,第一列发光二极管及第二列发光二极管分别发出红光及青光,或是分别发出青光及红光。只要两种颜色的LED可以混合成白光,且两种LED平行于出光顶面142的法线N方向排列在邻近入光侧面143处,即属于本发明的范围。也可以类似图2的液晶显示器200的发光二极管250的排列方式,将两互补色的LED依序间隔排列,达到更佳的混光效果。
另外,出光顶面142及底面144上可分别或同时形成网点,或以喷砂法处理,以增加出光的效果。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背光模块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是将至少两LED平行于出光顶面142的法线N方向排列在邻近入光侧面143处。当两种LED的颜色不同时,此种排列方式可以使混光区域大大减小,使导光板可以利用的出光面积大为增加。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一优选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模块,包括一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顶面及一入光侧面;以及至少一第一发光二极管及至少一第二发光二极管,均邻近设置在该入光侧面旁,该第二发光二极管位于该第一发光二极管下方,该第一发光二极管及该第二发光二极管实质上以平行于该出光顶面的法线方向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第三发光二极管,该第三发光二极管位于该第二发光二极管下方,该第一发光二极管、该第二发光二极管及该第三发光二极管实质上以平行于该出光顶面的法线方向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发光二极管、该第二发光二极管及该第三发光二极管分别发出红光、绿光及蓝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发光二极管或该第二发光二极管包括一胶体,该胶体内具有一红光发光二极管芯片、一绿光发光二极管芯片及一蓝光发光二极管芯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发光二极管及该第二发光二极管分别发出绿光及紫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发光二极管及该第二发光二极管分别发出蓝光及黄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发光二极管及该第二发光二极管分别发出红光及青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还具有一底面,该底面与该出光顶面相对,且该入光侧面连接该出光顶面及该底面,导光板的该出光顶面及/或该底面具有多个V型沟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些V型沟槽的延伸方向系平行或垂直于该入光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光学膜片,设置在该导光板的该出光顶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学膜片包括一扩散片、一增光片或一棱镜片。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反射片,设置在该导光板的一底面上,该底面与该出光顶面相对,且该入光侧面连接该出光顶面及该底面。
全文摘要
一种背光模块,包括导光板、至少一第一发光二极管及至少一第二发光二极管。导光板具有出光顶面及入光侧面,第一发光二极管及第二发光二极管均邻近设置在入光侧面旁。第二发光二极管位于第一发光二极管下方,第一发光二极管及第二发光二极管实质上以平行于出光顶面的法线方向排列。
文档编号G02B6/00GK1828391SQ200610073808
公开日2006年9月6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30日
发明者林玫芬, 高克嘉, 林信吾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