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固定用毛细管及光学部件用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7305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纤固定用毛细管及光学部件用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固定用毛细管及光学部件用连接结构,更详细地说,涉及用于将形成有插入固定光纤的一个或多个插入孔的光纤固定用毛细管适当地连接固定在光波导元件等光学部件上的技术。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相对光波导元件等光学部件的光轴调心固定光纤的情况下,使用形成有插入固定光纤的插入孔的光纤固定用毛细管(以下,也简称为玻璃毛细管)。该玻璃毛细管以呈正确地定位该插入孔的中心轴和光学部件的光轴的状态的方式串行状固定在光学部件的端面,在此种情况下,通常,光学部件和玻璃毛细管两者都设置在衬底(或壳体或保持架)的同一平面上。
作为其具体例,下述的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情况具备在中心形成插入固定单心的光纤的插入孔且外面实质上为矩形(由4个平面部构成)的玻璃毛细管、和串行状连接固定在该玻璃毛细管上的光学部件,利用玻璃毛细管的外面的平面部,进行插入固定在该插入孔内的光纤的光轴和光学部件的光轴的定位。
另外,下述的专利文献2公开了如下情况具备外面由单一的平面部和单一的局部圆筒面构成且与局部圆筒面的中心轴对应地形成有光纤插入固定用的插入孔的玻璃毛细管、和串行状连接固定在该玻璃毛细管上的长方体形状的光波导元件,以将工件夹具固定在光波导元件的连接侧端部的上面的状态,连接固定光波导元件和玻璃毛细管。
进而,下述的专利文献3公开了如下情况将截面大致圆形的光波导元件、和保持光纤的截面大致圆形的套圈,以在单一的套筒的内孔中使两者的端面彼此接合的方式嵌合保持,并且在从该套圈的中心偏离(偏心)的位置上形成套圈的光纤插入固定用的插入孔。
专利文献1特开2001-318270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3-287651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开平2-236508号公报可是,光波导元件的光轴(芯)通常不形成于该元件的高度方向的中央,与此相对,玻璃毛细管的插入孔通常形成于该毛细管的中心轴上。因此,如上述的专利文献1(该文献的图2(B))所述,在将光波导元件和玻璃毛细管设置在同一平面上的情况下,在光波导元件的表面(上面)和玻璃毛细管的表面(上面)之间产生高度差。在以如此的状态,连接固定光波导元件和玻璃毛细管,并通过用壳体覆盖它们的外周而进行封装化的情况下,因高度差而在光波导元件的上方形成间隙。而且,因存在该间隙,不仅产生晃动,而且即使为了降低该晃动而在间隙中填充粘接剂或夹设衬垫,也因它们和光波导元件的热膨胀差等而产生不当的应力,从而产生导致提前劣化的问题。
相对于此,由于在上述的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光波导元件的连接侧端部的上面固定有工件夹具,所以可将玻璃毛细管的里面侧端部和光波导元件的里面设为相同高度位置,并且可将玻璃毛细管的表面侧端部和工件夹具的上端面设为相同高度位置。但是,若通过壳体对该光波导元件和玻璃毛细管进行封装化,则只不过防止光波导元件的连接侧端部的晃动,若考虑光波导元件的整体,则如该文献的图9所示在光波导元件的表面的大半的区域和工件夹具的表面的之间存在高度差。因而,即使根据该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构成,也与采用已述的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构成时相同,因该高度差而产生提前劣化等的问题。
还有,上述的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光波导用连接方法,为了使在截面大致圆形的套圈中偏心形成的光纤的插入孔,与在截面大致圆形的光波导元件中偏心形成的芯(光波导)一致,而必须使套圈和光波导元件相对旋转。进而,由于不仅必须严格调整两者的相对旋转角度,而且对两者中任一个而言操作都不方便,所以需要麻烦且烦杂的调心作业,从而存在作业性或作业效率极其恶化的问题。而且,当在设计等关系上需要将该两者设置在同一平面上时,产生无法以稳定的状态牢固地设置这一致命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以上的事实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能够通过简洁的作业进行光波导元件等光学部件和毛细管的调心作业,并且满足要将该两者适当地设置在同一平面上的要求,还能够尽可能减少连接固定光学部件和毛细管并将其设置在同一平面上时的两者间的高度差,在没有晃动且不导致提前劣化的情况下利用壳体对该两者进行封装化。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纤固定用毛细管,其串行状连接固定在与光轴垂直的截面实质上呈矩形的光学部件上,并且形成有插入固定光纤的插入孔,该光纤固定用毛细管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插入孔与上述光学部件的光轴一致的状态下,外面的表面侧端部及里面侧端部分别与上述光学部件的外面的表面及里面在高度方向上形成相同的位置。在此种情况下,所谓上述的“与光轴垂直的截面实质上呈矩形的光学部件”,不仅指光学部件的外周由4面构成且其邻接的4面经由直角的各角部连接的情况,而且还指对各角部实施了R倒角等倒角加工的情况。此外,插入固定上述的光纤的插入孔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因而光学部件的光轴(芯)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根据如此的构成,由于光波导元件等光学部件的截面实质上是矩形,所以串行状连接固定在其上的毛细管的里面侧端部是平面部的情况自不用说,即使毛细管的截面实质上是圆形,在连接固定了该两者时,也能够有效地利用光学部件的平面部,稳定地设置在同一平面上。另外,在进行该两者的调心作业时,由于能够以稳定的状态保持光学部件而进行作业,因此不存在对两者而言操作都不方便的情况,因而能够比较简单地进行调心作业。而且,在使毛细管的插入孔(严格地讲,插入固定在插入孔中的光纤的光轴)、和光学部件的光轴大致一致的状态下,毛细管的外面的表面侧端部及里面侧端部分别形成为与光学部件的外面的表面及里面在高度方向上处于相同位置。因而,当在连接固定了光学部件和毛细管的状态下将其载置在同一平面上时,不易在光学部件的表面和毛细管的表面侧端部之间产生高度差,伴随于此能够抑制在通过壳体对两者进行封装化时产生间隙的情况及因其而产生晃动的情况,并且可解决因热膨胀差而引起的不当应力的产生及因其而引起的提前劣化的问题,上述热膨胀差因在间隙中填充粘接剂等的情况等而产生。
在此种情况下,可以将上述外面的表面侧端部及里面侧端部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为平面部,同时与该平面部连接有一个或多个局部圆筒面,并且,以从单一的中心轴形成为相同的半径的方式形成该所有的局部圆筒面,并且将上述插入孔形成于在高度方向上偏离开上述中心轴的位置上。
于是,由于毛细管的外面的一个或多个局部圆筒面从单一的中心轴以相同的半径形成所以制作该毛细管时当在外面形成为上述规定的形状后的最终工序中倾斜加工其端面时,能够利用简洁构成的夹具适当把持毛细管。即,由于在毛细管的外面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局部圆筒面,且该所有的局部圆筒面从单一的中心轴形成为相同的半径,所以例如若将一对夹具的各接触面以在实际的把持时两者可从单一的中心轴形成为相同的半径的方式形成,则该一对夹具能够与所有的局部圆筒面面接触。如该一例所述,由于可在不增加部件数目的情况下使简单形状的夹具与毛细管的外面面接触,所以夹具的构成极其简化,其制造成本变得廉价,并且伴随面接触能够使毛细管的崩碎或裂纹等的产生概率剧减。进而,由于该毛细管的插入孔在高度方向上从中心轴偏离,所以若变更其偏离量,则能够使光学部件(光波导元件等)的光轴的位置、和毛细管的插入孔的位置一致。因而,由于毛细管的例如平面部的宽度方向尺寸进而外面的形状不易被光学部件的结构制约,所以可将该外面形成为所需要的形状,在基准平面上稳定地设置毛细管,并且即使光学部件的粘接端面是矩形或大致矩形,也能够充分确保毛细管和光学部件的粘接面积,能够得到可靠的粘接强度。另外,由于毛细管具有平面部,因此毛细管不绕中心轴旋转,而且为了使光学部件和光轴一致,而在沿与作为基准的第一平面部垂直的方向从中心轴偏离的位置上形成有插入孔,所以光学部件的芯和固定在毛细管的插入孔中的光纤的芯处于大致调心的状态。即使假设未调心,由于其偏离小,因此只通过微调就能简单地进行调心作业。
此外,优选,上述插入孔是在高度方向上偏离开上述外面的表面侧端部和里面侧端部中央的位置上。
于是,由于插入孔形成于以毛细管的外面的高度方向的表面侧端部和里面侧端部的中央为基准,从该中央向高度方向偏离的位置上,所以在与该毛细管串行状连接固定的光学部件例如光波导元件的光轴(芯)存在于从高度方向中央偏离的位置上的情况下,能够使毛细管的插入孔和光学部件的光轴一致,还能够使毛细管的外面的表面侧端部及里面侧端部、和光学部件的外面的表面及里面分别在高度方向上处于相同位置。还有,由于该种光学部件的光轴通常向高度方向中央的表面侧(上侧)偏离,所以,优选,毛细管的插入孔也向高度方向中央的表面侧偏离。
进而,该毛细管的外面优选,里面侧端部形成为第一平面部,并且表面侧端部形成为与上述第一平面部平行的第二平面部。
于是,由于上述的光学部件相对毛细管的粘接端面实质上是矩形,所以能够使毛细管的第一平面部及第二平面部分别与其端面的上缘及下缘一致,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地扩大光学部件和毛细管的粘接面积,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利用壳体进行封装化时的晃动或提前劣化。
优选,具备以上构成的毛细管由在实用温度区域内的热膨胀系数为0~80×10-7/K的材料构成。
于是,不仅可适当抑制毛细管的热变形等,而且也不易在毛细管和光学部件的粘接部产生温度变化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而能够维持良好的光学特性。
进而,具备以上构成的毛细管也可以由陶瓷、树脂、金属等形成,但是优选它由玻璃材料构成。其理由如下玻璃毛细管由于能够容易地进行连接部的研磨加工,能够使用紫外线固化粘接剂,因此能够降低装配成本,另外,由于能够采用拉丝成形技术制造,所以能够降低制造成本,进而,可以选择具有与光纤的热膨胀系数相同的热膨胀系数的组成。作为玻璃材料,可使用硼硅酸盐玻璃、石英玻璃、Li2O-Al2O3-SiO2系结晶化玻璃,不过尤其优选使用硼硅酸盐玻璃。
而且,优选,具备以上构成的玻璃毛细管通过拉丝成形制作而成。
如此,在利用拉丝成形制作玻璃毛细管的情况下,在其成形过程中,在利用激光计测外径尺寸时,即使玻璃毛细管的姿势产生了绕中心轴的变动,由于所有的局部圆筒面从单一的中心轴形成为相同的半径,因此也与其姿势的变动无关,玻璃毛细管的外径始终计测为不变的尺寸。即,若不是如此的构成,则如图10示意所示,当玻璃毛细管1A的姿势产生了绕中心轴X的变动时,比正规的宽度尺寸W大地计测了外面宽度Wa,从而无法高精度地计测玻璃毛细管1A的外径尺寸,但若是上述的构成,则不产生如此的问题。由此,能够高精度地计测玻璃毛细管的外径尺寸,能够维持拉丝成形的尺寸控制的正确性,并且成形后的玻璃毛细管的最终外径尺寸不易产生误差或偏差。
另一方面,优选,上述的光学部件是光波导元件。进而,优选,该光波导元件是光分离器,在该光分离器的单心侧的端面上连接固定上述的毛细管。
于是,能够更可靠地得到已述的各种优点。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部件用连接结构,其串行状连接固定与光轴垂直的截面呈矩形的光学部件、和形成有插入固定光纤的插入孔的光纤固定用毛细管,该光学部件用连接结构的特征在于,上述光学部件的光轴、和上述光纤固定用毛细管的插入孔一致,并且上述光学部件的外面的表面及里面、和上述光纤固定用毛细管的外面的表面侧端部及里面侧端部分别在高度方向上处于相同位置。
根据如此的连接结构,由于在截面实质上呈矩形的光学部件的光轴和毛细管的插入孔一致的状态下,光学部件的表面及里面、和毛细管的表面侧端部及里面侧端部分别在高度方向上处于相同位置,所以就与此对应的构成而言,可以说与包括已述的作用效果的事项相同。因此,在此为了方便,省略它们的说明。
另外,在该连接结构中,能够利用壳体覆盖光学部件和光纤固定用毛细管的整个外周。
在此种情况下,就与此对应的构成而言,可以说与包括已述的作用效果的事项相同,因此,在此为了方便,也省略它们的说明。
(发明效果)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连接固定了光波导元件等光学部件和毛细管的情况下,除了能够在同一平面上稳定地设置它们之外,还能够避免该两者的操作上的不方便性,同时能够保持为稳定的状态,比较简单地进行调心作业。而且,在以连接固定了光学部件和毛细管的状态将其载置在同一平面上的情况下,不易在光学部件的表面和毛细管的表面侧端部之间产生高度差,伴随于此能够抑制在通过壳体对两者进行封装化时产生间隙的情况及因其而产生晃动的情况,并且可解决因热膨胀差而引起的不当应力的产生及因其而引起的提前劣化的问题,上述热膨胀差因在间隙中填充粘接剂等的情况等而产生。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纤固定用玻璃毛细管及其周边的简要构成的立体图。
图2(a)是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纤固定用玻璃毛细管的纵剖主视图,图2(b)是其纵剖侧视图。
图3是表示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纤固定用玻璃毛细管及其周边的简要构成的纵剖主视图。
图4是表示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纤固定用玻璃毛细管及其周边的简要构成的纵剖侧视图。
图5(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光纤固定用玻璃毛细管的纵剖主视图,图5(b)是其纵剖侧视图。
图6是表示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光纤固定用玻璃毛细管及其周边的简要构成的纵剖主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光纤固定用玻璃毛细管及其周边的简要构成的纵剖主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光纤固定用玻璃毛细管及其周边的简要构成的纵剖主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光纤固定用玻璃毛细管及其周边的简要构成的纵剖主视图。
图10(a)、(b)分别是用于说明以往的问题的纵剖主视图(省略剖面线)。
图中1-玻璃毛细管,2-光纤,3-插入孔,4-光学部件的芯,4a-芯的后端部,5-光学部件(光波导元件),6-壳体,7-玻璃毛细管的外面,8-第一平面部(外面的里面侧端部),9-第二平面部(外面的表面侧端部),10、11-局部圆筒面,12-第三平面部,13-第四平面部,14、15、16、17-局部圆筒面,18-局部圆筒面,X-中心轴。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例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纤固定用玻璃毛细管及作为连接固定在其上的光学部件的光波导元件的简要构成。如该图所示,玻璃毛细管1具有插入固定单心的光纤2的插入孔3,且在其光轴方向的一侧(前端侧)串行状粘接固定有具有芯4的光波导元件5。而且,该粘接固定的玻璃毛细管1及光波导元件5收纳在壳体(保持架)6的内部而封装化。在此种情况下,玻璃毛细管1的插入孔3的前端部3a和光波导元件5的芯4的后端部4a在两者1、5的粘接面上对接而调心接合。
图2(a)是与光轴呈直角地切断玻璃毛细管1而成的纵剖视图,另外图2(b)是沿光轴切断玻璃毛细管1而成的纵剖视图。如该图(a)所示,玻璃毛细管1的外面7由构成里面侧端部及表面侧端部的两个平面部8、9、和与该两平面部8、9连接的两个局部圆筒面10、11构成。具体是,该外面7由作为基准的第一平面部8、与该平面部8平行的第二平面部9、连接第一平面部8的宽度方向一端和第二平面部9的宽度方向一端的第一局部圆筒面10、和连接第一平面部8的宽度方向另一端和第二平面部9的宽度方向另一端的第二局部圆筒面11构成。而且,第一局部圆筒面10及第二局部圆筒面11从单一的中心轴X以相同的半径形成,该两局部圆筒面10、11的总区域(总面积)为外面7的整个区域(整个面积)的20%以上(上限为80%左右)。
在此种情况下,上述的插入孔3(具体是插入孔3的中心轴)形成于在与第一平面部8垂直的方向(高度方向)上从上述的中心轴X向第二平面部9侧偏离了规定尺寸α的位置上。而且,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平面部8的宽度方向尺寸A和第二平面部的宽度方向尺寸B相同。因而,上述的插入孔3形成于在高度方向上从第一平面部8和第二平面部9的中央(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中心轴X且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直线)向第二平面部9侧偏离了与上述相同的规定尺寸α的位置上。进而,上述的插入孔3形成于玻璃毛细管1的宽度方向中央,并且在该插入孔3的后端部,如该图(b)所示,平滑地连续形成有随着向后方移动而逐渐扩径的喇叭部3b。还有,该喇叭部3b可根据所插入的光纤的被覆径而在后端开口部3x扩径到前端部3a的3~11倍,不管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扩径到9倍。
该玻璃毛细管1由在实用温度区域内的热膨胀系数为30~70×10-7/K的硼硅酸盐玻璃形成,通过拉丝成形制作。进而,该玻璃毛细管1具有在厚度为1mm时使60%以上的波长350nm~500nm的光透射的特性。另外,在由含有碱离子的玻璃材料构成时,也可以通过离子交换而在整个外表面上生成压缩应力层进行强化。还有,第一平面部8及第二平面部9的表面粗度Ra值在0.1μm以下。
另一方面,如图3(图1)所示,就光波导元件5而言,与其光轴呈直角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其高度方向尺寸与玻璃毛细管1的高度方向尺寸相同,另外其宽度方向尺寸与玻璃毛细管1的最大宽度方向尺寸相同或大致相同。进而,内藏在光波导元件5中的芯4的后端部4a处于向高度方向中央的表面侧(上侧)偏离的位置且形成于宽度方向中央。而且,如图3及图4所示,在收纳于壳体6内的状态即光波导元件5与玻璃毛细管1一同载置在壳体6的基准面H上的状态下,光波导元件5的芯4的后端部4a和玻璃毛细管1的插入孔3配置在大致一直线上,固定在玻璃毛细管1的插入孔3中的光纤2的芯和光波导元件5的芯4处于大致调心的状态。即使假设未调心,其偏离最大也只是50μm左右,只通过微调就能够简单地进行调心作业。即,从光波导元件5的底面到芯4的后端部4a(光轴)的高度方向尺寸、和从玻璃毛细管1的第一平面部8到插入孔3(其中心轴)的高度方向尺寸相同。
因此,就玻璃毛细管1及光波导元件5而言,在玻璃毛细管1的插入孔3的中心轴与光波导元件5的芯后端部4a的光轴形成为大致一致的状态下,玻璃毛细管1的第一平面部8及第二平面部9、和光波导元件5的表面及里面,分别存在于高度方向上的相同位置,呈大致同一平面状态。而且,玻璃毛细管1及光波导元件5由壳体6的底壁部6a、上壁部6b、及两侧壁部6c、6d覆盖了外周四方。具体是,玻璃毛细管1的第一及第二平面部8、9、和光波导元件5的底面部及上面部,分别与壳体6的底壁部6a内面及上壁部6b内面对置,玻璃毛细管1的第一及第二局部圆筒面10、11、和光波导元件5的两侧面部,分别与壳体6的两侧壁部6c、6d内面对置,且完全不存在这些对置的面的间隔,或者即使存在最大也只是50μm左右。
根据以上的构成,由于光波导元件5的端面实质上是矩形,且串行状连接固定在其上的玻璃毛细管1的里面侧端部是第二平面部9,所以能够在调心地连接固定了玻璃毛细管1和光波导元件5的状态下,稳定地设置在同一平面上(基准平面H上)。另外,在进行该两者1、5的调心作业时,由于不存在两者的操作都不方便的情况,并且也没有绕中心轴的相对旋转角度成为问题的情况,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调心作业。而且,当在使玻璃毛细管1的插入孔3和光波导元件5的光轴4a一致的状态下,将它们载置在基准平面H上时,不易在玻璃毛细管1的第二平面部9和光波导元件5的表面之间产生高度差,伴随于此在利用壳体对两者1、5进行封装化时,几乎不形成间隙,并且可抑制因该间隙存在而产生晃动的情况。而且,若存在如此的间隙,则产生因热膨胀差而引起的不当应力的产生及因其而引起的提前劣化的问题,上述热膨胀差因在该间隙中填充粘接剂的情况等而产生,但是由于如上所述未形成间隙,或即使形成间隙,最大也只是50μm左右,即使在该间隙中填充粘接剂等,其量也小,所以不易产生如此的不良现象。
另外,由于该玻璃毛细管1具有能够稳定地设置在基准平面H上的第一平面部8,且为了使光波导元件5和光轴大致一致,而在沿与作为基准的第一平面部8垂直的方向从中心轴X偏离的位置上形成有插入孔3,所以容易进行光波导元件5的芯4和固定于玻璃毛细管1的插入孔3中的光纤2的芯的调心作业。
进而,由于该玻璃毛细管1具有第一平面部8及第二平面部9,所以在倾斜加工其端面时,能够以任一平面部为基准来正确地形成倾斜面。
图5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玻璃毛细管,该图(a)是与光轴呈直角地切断该玻璃毛细管而成的纵剖视图,另外该图(b)是该沿光轴切断该玻璃毛细管而成的纵剖视图。如该图(a)所示,该第二实施方式的玻璃毛细管1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玻璃毛细管1的不同点在于,在其外面7的第一及第二平面部8、9的宽度方向两侧形成有与这些平面部8、9垂直的第三及第四平面部12、13,并且,所有的平面部8、9、12、13的邻接的相互间分别由第一至第四局部圆筒面14、15、16、17形成。而且,该所有的局部圆筒面14~17从单一的中心轴X以相同的半径形成,且这些局部圆筒面14~17的总区域(总面积)为外面7的整个区域(整个面积)的20%以上(上限为80%左右)。另外,插入孔3从该中心轴X(在此实施方式中也存在于第一平面部8和第二平面部9的相互间的中央)向第二平面部9侧偏离了规定尺寸α,并且形成在玻璃毛细管1的宽度方向中央。还有,如该图(b)所示,插入孔3的喇叭部3b的后端开口部3x扩径到前端部3a的9倍。
而且,如图6所示,玻璃毛细管1的外面7的第一至第四平面部8、9、12、13分别与壳体6的底壁部6a内面、上壁部6b内面及两侧壁部6c、6d内面对置,另外光波导元件5的4面也分别与壳体6的各内面对置,且完全不存在这些对置的面的间隔,或者即使存在最大也只是50μm左右。即,在玻璃毛细管1的插入孔3和光波导元件5的光轴4a大致一致的状态下,玻璃毛细管1的外面7的4面和光波导元件5的外面的4面,分别呈大致同一平面状态。因此,该玻璃毛细管1和光波导元件5在串行状连接固定的状态下,以更没有晃动且稳定的状态由壳体6封装化。还有,根据该玻璃毛细管1,也能够得到可更大地确保与光波导元件5的粘接面积的优点。由于其它的构成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在图5及图6中对两者共用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还有,本发明的玻璃毛细管1并不限定于上述例示的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也可以进行以下所例示的各种变更。
即,如图7所示,也可以在与第一平面部8平行的方向上排列多个插入孔3、在图例中排列3个插入孔3(在此种情况下,光波导元件5也同样地在对应的位置上排列多个光轴4),另外,也可以使第一平面部8和第二平面部9的宽度方向尺寸不同,在图例中将第一平面部8的宽度方向尺寸形成为比第二平面部9的宽度方向尺寸长。进而,如图8所示,也可以由单一的平面部8和单一的局部圆筒面18形成外面7,或如图9所示,在4面为平面部8、9、12、13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第一平面部8和第二平面部9的宽度方向尺寸不同,并且使两个局部圆筒面14、15和其它两个局部圆筒面16、17的周方向尺寸不同。还有,就图7~图9所示的玻璃毛细管1的外面而言,局部圆筒面(10、11)、(18)、(14、17)的中心轴X不存在于高度方向的中央即里面侧端部(第一平面部8)和表面侧端部(第二平面部9、端部18a)的中央,但是插入孔3从高度方向中央向表面侧端部9、18a侧偏离。
权利要求
1.一种光纤固定用毛细管,其串行状连接固定在与光轴垂直的截面实质上呈矩形的光学部件上,并且形成有插入固定光纤的插入孔,该光纤固定用毛细管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插入孔与上述光学部件的光轴一致的状态下,外面的表面侧端部及里面侧端部分别与上述光学部件的外面的表面及里面在高度方向上形成相同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固定用毛细管,其特征在于,上述外面的表面侧端部及里面侧端部中的至少一个为平面部,同时与该平面部连接有一个或多个局部圆筒面,并且,该所有的局部圆筒面都是以单一的中心轴和相同的半径形成的,并且上述插入孔是在高度方向上偏离开上述中心轴的位置上形成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纤固定用毛细管,其特征在于,上述插入孔是在高度方向上偏离开上述外面的表面侧端部及里面侧端部中央的位置上形成的。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固定用毛细管,其特征在于,上述外面的里面侧端部为第一平面部,上述外面的表面侧端部为与上述第一平面部平行的第二平面部。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固定用毛细管,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在实用温度区域内的热膨胀系数为0~80×10-7/K的材料构成。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固定用毛细管,其特征在于,它是由玻璃材料构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纤固定用毛细管,其特征在于,它是通过拉丝成形制作而成。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固定用毛细管,其特征在于,上述光学部件是光波导元件。
9.一种光学部件用连接结构,其串行状连接固定与光轴垂直的截面呈矩形的光学部件、和形成有插入固定光纤的插入孔的光纤固定用毛细管,该光学部件用连接结构的特征在于,上述光学部件的光轴、和上述光纤固定用毛细管的插入孔一致,并且上述光学部件的外面的表面及里面、和上述光纤固定用毛细管的外面的表面侧端部及里面侧端部分别在高度方向上处于相同位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部件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光学部件和光纤固定用毛细管的整个外周由壳体包覆起来。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光纤固定用毛细管,其能够通过简洁的操作进行光波导元件等光学部件和毛细管的调心作业,且满足要将该两者适当地设置在同一平面上的要求,还尽可能减小连接固定光学部件和毛细管并设置在同一平面上时的两者间的高度差,并在没有晃动且不导致提前劣化的情况下利用壳体对该两者进行封装化。在与光轴(4a)垂直的截面实质上呈矩形的光学部件(5)上串行状连接固定玻璃毛细管(1),且在使形成于玻璃毛细管(1)中的用于插入固定光纤(2)的插入孔(3)与光学部件(5)的光轴(4a)一致的状态下,使玻璃毛细管(1)的外面(7)的表面侧端部(9)及里面侧端部(8)分别与光学部件(5)的外面的表面及里面在高度方向上处于相同位置。
文档编号G02B6/36GK101017225SQ200710006780
公开日2007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6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8日
发明者竹内宏和, 船引伸夫, 中岛外博 申请人: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