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透镜及具备此的摄像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1792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摄像透镜及具备此的摄像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车载摄像机、监视摄像机、便携式终端用摄像机等,为了在固体摄像元件形成光学像的摄像透镜及具备此的摄像机装置。
背景技术
:熟知的有用于对汽车周围进行摄像、使用监视图像给驾驶者显示汽车周围的情况的车载摄像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车载摄像机,例如具有为了对驾驶者的死角范围进行摄像而辅助驾驶操作,在车外设置的车外摄像机和、为了记录交通事故等发生时的情况而对与驾驶者相同视野进行摄像的车内摄像机。近年来,随着固体摄像元件的高性能化和低价格化,具备车载摄像机的汽车逐渐为普遍。以往,作为用于车载摄像机、监视摄像机、便携式终端设备等的小型且广角的摄像透镜,例如,熟知的有记载于专利文献25的摄像透镜。记载于专利文献2及3的摄像透镜,从物体侧依次具备,平凹透镜、2片的正透镜,同时实现了良好的焦阑性和紧凑性。而且,记载于专利文献4及专利文献5的摄像透镜由3片的透镜要素而构成,作为最靠近物体侧的第1透镜设置有塑料非球面透镜。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6-16868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206930号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公开平10-170821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公开200卜337268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公开2005:321742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公开2005-181596号公报
发明内容然而,记载于专利文献2的摄像透镜,使用高折射率的材料从而有成本高的缺点。记载于专利文献3的摄像透镜,具有黑暗至F号码为3.4的缺点。记载于专利文献4及5的摄像透镜,是3片构成的广角透镜,但在最靠近物体侧的第1透镜使用了塑料透镜,车载用摄像机设置在车体外侧时,有缺乏耐候性、性能易劣化的缺点。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持良好的光学性能、小型且轻量、低价的摄像透镜及具备此的摄像机。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侧依次由在像侧具有凹面的负的第1透镜、至少一方的面为非球面的第2透镜、孔径光阑、至少一方的面为非球面的正的第3透镜而成,上述第1透镜由阿贝数40以上的光学玻璃、上述第2透镜由阿贝数40以下的塑料、第3透镜由阿贝数50以上的塑料而构成,上述第2透镜,入射到像面的最外侧的光线与透镜面交叉的点为有效直径终端时,物体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处于比该面的有效直径终端更靠近像侧处。尤其,如车载摄像机在严峻的环境下使用时,作为第1透镜的材质,使用耐酸性、耐水性优秀的材质为理想,具体而言,按照日本工业玻璃(硝子)工业会的耐水性(服(P))以及耐酸性(RA(P)规格,粉末法耐酸性为1级至4级、粉末法耐水性为1级至3级为理想。更理想地,粉末法耐酸性、粉末法耐水性都为3级以上的为理想。并且,特征在于,关于上述第2透镜,其像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处于比该面的有效直径终端更靠近像侧处。而且,特征在于,上述第2透镜,是在物体侧具有凹面的弯月形透镜。并且,特征在于,将从上述第l透镜的物体侧面的顶点到像面的距离设为L,将第l透镜的焦距设为fl时,满足以下的条件式0.5〈IL/f1I〈7(1)若超过条件式(l)的上限,则透镜的全长增长而不能达成小型化。并且,若超出下限,则第l透镜的光学能力减弱而难以广角化。为了使透镜的全长缩小,满足1<IL/flI<4为理想。并且,特征在于将上述第2透镜和第3透镜的焦距分别为f2、f3时,满足以下的条件式0.2<If2/f3I<10(2)若超过条件式(2)的上限,则像面弯曲增大而得不到良好的像。而且,若超出下限,则后焦点变短并射出光瞳位置接近像面而焦阑(Tkty卜y-;/夕)特性降低,由于向固体摄像元件的对角方向的光线的入射角度增大而导致周围光量的减低等。为了更良好地校正像面弯曲,满足0.5〈If2/f3I<5为理想。而且,特征为,将上述第l透镜的焦距为fl、将上述第2透镜及上述第3透镜的合成焦距为f23对,满足以下的条件式0.2<Ifl/f231<6(3)。若超过条件式(3)的上限,则难以广角化且像面弯曲增大,因而难以得到良好的像。并且,若超过下限,则能够达成广角化,但彗形像差增大,从而在像面周边部难以得到良好的像。另外,为了更良好地补正像面弯曲和彗形像差,满足KIfl/f23I<5.5为理想。并且,特征为,整个系统的焦距为f时,满足以下的条件式CKL/K15(4)。若超过条件式(4)的上限,则透镜全长增长而难以达成小型化。另外,为了使小型化和广角化进一步提高,优选为满足4化/f〈8。而且,本发明的摄像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摄像透镜和、使由该摄像透镜而形成的光学像转换成电气信号的固体摄像元件。根据本发明,F号码(于y^—)以2.4为明亮,像面弯曲被良好地补正,从而能够得到对角视角为80度以上的广视角的高性能的摄像透镜。并且,可以实现耐候性优越,适用于在严峻的环境下使用的车载摄像机、监视摄像机等摄像透镜。图l是第l实施例的光路图。图2是表示第1实施例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图3是第1实施例的像差图。图4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图5是第2实施例的像差图。图6是表示第3实施例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图7是第3实施例的像差图。图8是表示第4实施例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图9是第4实施例的像差图。图10是表示第5实施例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图11是第5'实施例的像差图。图12是表示第6实施例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图13是第6实施例的像差图。图14是表示第7实施例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图15是第7实施例的像差图。图16是表示第8实施例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图17是第8实施例的像差图。图18是表示第9实施例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图19是第9实施例的像差图。图20是表示第10实施例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图21是第10实施例的像差图。图22是车载摄像机的说明图。图中10、20、30、40、50、60、70、80、90、100摄像透镜,11、21、31、41、51、61、71、81、91、101第l透镜,12、22、32、42、52、62、7么82、92、102第2透镜,13、23、33、43、53、63、73、83、93、103第3透镜,14、24、34、44、54、64、74、84、94、104第4透镜,15、25、35、45、55、65、75、85、95、105第5透镜。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22中,在汽车1中,具备用于对其助手席侧的侧面的死角范围进行摄像的车外摄像机2、用于对汽车l的后侧的死角范围进行摄像的车外摄像机3、安装在室内镜背面用于对与驾驶者相同的视野范围进行摄像的车内摄像机4。车外摄像机2、车外摄像机3和车内摄像机4具备摄像透镜IO、由CCD影像感测器构成的固体摄像元件S1。在摄像透镜10的最靠近物体侧的透镜使用强于由风雨的表面劣化、由直射日光的温度变化,还强于油脂、洗涤剂等的化学药品的材质。以下,对摄像透镜10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实施例l)在图1及图2中,摄像透镜IO,从物体侧依次具备第l透镜ll、第2透镜12、第3透镜13。第l透镜ll,由玻璃球面透镜而成,是将凸面朝向物体侧、将凹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形状。在第l透镜ll的像侧的凹面的外侧的领域,设置有遮光膜lla。遮光膜lla,防止从有效直径外的光进入,防止在像面上发生重影。另外,遮光膜lla是设在第l透镜ll的有效直径的外侧的不透明的涂料层,然而,也可以在第l透镜ll的后面设置不透明的板材。而且,遮光膜lla不限定于设置在第l透镜ll的后面,也可以根据情况,设置在其他透镜之间。第2透镜12,是将凹面朝向物体侧、将凸面朝向像側的正弯月形状,由物体侧的凹面和像侧的凸面都是由以光轴为中心旋转对称的非球面的塑料透镜而构成。关于第2透镜12,物体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位于比最外角光线入射的有效直径(有効径)终端更靠近像侧处。即,如图1所示,包含物体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的交点面P1,位于比与光轴垂直且包含有效直径终端的面P2更靠近像侧处。并且,第2透镜12的像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位于比最外角光线入射的有效直径终端更靠近像侧处,包含第2透镜12的像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的交点面P3位于比包含有效直径终端的面P4更靠近像侧处。第3透镜13,是将凹面朝向物体侧、将凸面朝向像侧的正弯月形状,由物体侧的凹面和像侧的凸面都为非球面的塑料透镜而构成。在第2透镜12和第3透镜13之间,设置有孔径光阑ST。在像面,有CCD影像感测器或CMOS影像感测器等的固体摄像元件S1的受光面,在第3透镜13和像面之间,设置有平行平面板PP,作为固体摄像元件S1的玻璃罩(cover-glass)或红外截止滤光片等滤光器类(参照图l)。在以下表1中,示出了摄像透镜10的透镜数据,在表2表示第2透镜12和第3透镜13的非球面系数,在表3表示摄像透镜10的设计规格。另外,各非球面,对其他实施例也根据以下非球面式,将KA设为非球面的圆锥常数、将Br设为i次的非球面系数、将近轴曲率半径的倒数设为C、将Di的i次位相差函数的系数、将离开光轴的高度设为Y。数学式1表1<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表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另外,表中的R表示透镜要素的球面的曲率半径、或非球面的基准面的曲率,D表示面间隔或空气间隔。Nd表示对d线(波长587.56nm)的折射率,vd表示以d线为基准的阿贝数。而且,表中的f表示整个系统的焦距(mm),fl表示第l透镜ll的焦距(腿)、f2表示第2透镜12的焦距(mm)、f3表示第3透镜13的焦距(nim)、fl2表示第l透镜ll和第2透镜12的合成焦距(mm)、f23表示第2透镜12和第3透镜13的合成焦距(mm)、2co表示对角视角(°)、L表示从物体侧的面的顶点到像面的距离(mm)、BF表示后焦点(mm)、Fno表示F号码。这些,对于以下说明的其他实施例也相同。摄像透镜10为|L/fl|二2.62,满足0.5<|L/fl|<7(1)而且,是If2/f3I=1.33,满足0.2<If2/f3I<10(2)并且,是IH/f23I=1.52,满足0.2<Ifl/f23I<6(3)是L/f-5.81,满足0〈L/f〈15(4)图3表示摄像透镜10的像差图。(实施例2)在图4中,摄像透镜20,从物体侧依次具备第1透镜21、第2透镜22、第3透镜23。第1透镜21,由玻璃球面透镜而成,是将凸面朝向物体侧、将凹面朝向像侧,像侧凹面的曲率半径小的负弯月形状。第2透镜22,是将凹面朝向物体侧、将凸面朝向像侧的正弯月形状,由物体侧的凹面和像侧的凸面都形成为非球面的塑料透镜而构成。关于第2透镜22,物体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位于比最外角光线入射的有效直径终端更靠近像侧处,并且,像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位于比最外角光线入射的有效直径终端更靠近像侧处。第3透镜23,是将凸面朝向物体侧、将凸面朝向像侧的双凸形状,由物体侧的凸面和像侧的凸面都为非球面的塑料透镜而构成。在第2透镜22和第3透镜23之间,设置有孔径光阑ST。在以下中,表4表示摄像透镜20的透镜数据,表5表示第2透镜22和第3透镜23的非球面系数,表3表示摄像透镜20的设计规格。图5表示摄像透镜20的像差图。表4<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表5<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表6<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column></row><table>关亍摄像透镜20,是IL/flI=2.22,满足0.5<IL/flI<7(1)而且,是If2/f3I二2.87,满足0.2<if2/f3I〈10(2)并且,为Ifl/f23I=1.96,满足0.2〈Ifl/f23I<6(3)为L/f二5.34,满足0〈L/f<15(4)。(实施例3)在图6中,摄像透镜30,从物体侧依次具备第1透镜31、第2透镜32、第3透镜33。第1透镜31,由玻璃球面透镜构成,是将凸面朝向物体侧、将凹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形状。第2透镜32,是将凹面朝向物体侧、将凸面朝向像侧的正弯月形状,是两侧非球面的塑料透镜。第2透镜32,物体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位于比最外角光线入射的有效直径终端更靠近像侧处,像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位于比最外角光线入射的有效直径终端更靠近像侧处。第3透镜33,是将凸面朝向物体侧、将凸面朝向像侧的双凸形状,是两侧非球面的塑料透镜。在第2透镜32和第3透镜33之间,设置有孔径光阑ST。在以下中,在表7示出了摄像透镜30的透镜数据,在表8示出了第2透镜32和第3透镜33的非球面系数,在表9示出了摄像透镜30的设计规格。在图7,示出了摄像透镜30的像差图。表7<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表8非球面系数<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面<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表9<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摄像透镜30,为IL/fl|二2.02,满足0.5<|L/fl|〈7(1)而且,为If2/f3I=1.17,满足0.2<If2/f31<10(2)并且,为Ifl/f23I=2.19,满足0.2〈Ifl/f23I<6(3)为L/f二5.73,满足(KL/K15(4)。(实施例4)在图8中,摄像透镜40,从物体侧依次具备第1透镜41、第2透镜42、第3透镜43。第1透镜41,由玻璃球面透镜而成,是将凹面朝向物体侧、将凹面朝向像侧的双凹形状。第2透镜42,是将凹面朝向物体侧、将凸面朝向像侧的正弯月形状,是两侧非球面的塑料透镜。关于第2透镜42,物体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位于比最外角光线入射的有效直径终端更靠近像侧处,像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位于比最外角光线入射的有效直径终端更靠近像侧处。第3透镜43,是将凹面朝向物体侧、将凸面朝向像侧的正弯月形状,是两侧非球面的塑料透镜。在第2透镜42和第3透镜43之间设置有孔径光阑ST。以下,在表10表示摄像透镜40的透镜数据、在表11表示第2透镜42和第3透镜43的非球面系数、在表U表示摄像透镜40的设计规格。在图9,表示摄像透镜40的像差图。表IO<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4</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5</column></row><table>表1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5</column></row><table>摄像透镜40为IL/flI=1.81,满足0.5〈|L/fl|〈7(1)满足上述的条件式。而且,为If2/f31=1.06,满足0.2<If2/f3I<10(2)并且,为Ifl/f23I二2.17,满足0.2〈Ifl/f23I〈6(3)并且,为L/f二5.09,满足0〈L/f〈15(4)。(实施例5)在图10中,摄像透镜50,从物体侧依次具备第1透镜5K第2透镜52、第3透镜53。第1透镜51,由玻璃球面透镜而成,是将凸面朝向物体侧、将凹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形状。第2透镜52,是将凹面朝向物体侧、将凸面朝向像侧的iH弯月形状,是两侧非球面的塑料透镜。.关于第2透镜52,物体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位于比最外角光线入射的有效直径终端更靠近像侧处,像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位于比最外角光线入射的有效直径终端更靠近像侧处。第3透镜53,是将凸面朝向物体侧、将凸面朝向像侧的双凸形状,是两侧非球面的塑料透镜。在第2透镜52和第3透镜53之间设置有孔径光阑ST。在以下中,表13表示摄像透镜50的透镜数据,表14表示第2透镜52和第3透镜53的非球面系数,表15表示摄像透镜50的设计规格。图11表示摄像透镜50的像差图。表13<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6</column></row><table>表14<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6</column></row><table>表15<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6</column></row><table>摄像透镜50为IL/flI=1.03,满足0.5<IL/flI<7(1)而且,为If2/f3I=3.54,满足0.2<If2/f3I〈10(2)并且,为Ifl/f23I=5.08,满足0,2<Ifl/f23I<6(3)为L/f:6.96,满足0<L/f〈15(4)。(实施例6),在图12,摄像透镜60,从物体侧依次具备第1透镜61、第2透镜62、第3透镜63。第1透镜61,由玻璃球面透镜而成,是将凸面朝向物体侧、将凹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形状。第2透镜62,是将凹面朝向物体侧、将凸面朝向像侧的正弯月形状,是两侧非球面的塑料透镜。关于第2透镜62,物体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位于比最外角光线入射的有效直径终端更靠近像侧处,像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位于比最外角光线入射的有效直径终端更靠近像侧处。第3透镜63,是将凹面朝向物体侧、将凸面朝向像侧的正弯月形状,是两侧非球面的塑料透镜。在第2透镜62和第3透镜63之间设置有孔径光阑ST。以下,表16表示摄像透镜60的透镜数据,表17表示第2透镜62和第3透镜63的非球面系数,表18表示摄像透镜60的设计规格。在图13,表示摄像透镜60的像差图。表16<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7</column></row><table>表17<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8</column></row><table>摄像透镜60为IL/flI二2.59,满足0,5〈IlVflI<7(1)而且,为If2/f3I=1.25,满足0.2〈If2/f3I<10(2)并且,为Ifl/f231二1.73,满足0.2<Ifl/f23I<6(3)为L/f:6.08,满足0<L/f〈15(4)。在图14,摄像透镜70,从物体侧依沐具备第1透镜71、第2透镜72、第3透镜73。第1透镜71,由玻璃球面透镜而成,是将凸面朝向物体侧、将凹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形状。第2透镜72,是将凹面朝向物体侧、将凸面朝向像侧的正弯月形状,是两侧非球面的塑料透镜。关于第2透镜72,物体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位于比最外角光线入射的有效直径终端更靠近像侧处,像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位于比最外角光线入射的有效直径终端更靠近像侧处。第3透镜73,是将p]面朝向物体侧、将凸面朝向像侧的正弯月形状,是两侧非球面的塑料透镜。在第2透镜72和第3透镜73之间设置有孔径光闹ST。以下,表19表示摄像透镜70的透镜数据,表20表示第2透镜72和第3透镜73的非球面系数,表21表示摄像透镜70的设计规格。图15表示摄像透镜70的像差图。表19<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9</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0</column></row><table>摄像透镜70为IL/flI=2.06,满足,0.5〈IL/flI〈7(1)而且,为If2/f3I=1.32,满足0.2<If2/f3I〈10(2)并且,为Ifl/f23I二l.77,满足0.2〈Ifl/f23I〈6(3)为L/f二4.74,满足0〈L/f<15(4)。A在图16中,摄像透镜80,从物体侧依次具备第1透镜81、第2透镜82、第3透镜83。第1透镜81,由玻璃球面透镜而成,是将凸面朝向物体侧、将凹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形状。第2透镜82,是将凹面朝向物体侧、将凸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形状,是两侧非球面的塑料透镜。关于第2透镜82,其物体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位于比最外角光线入射的有效直径终端更靠近像侧处,像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位于比最外角光线入射的有效直径终端更靠近像侧处。第3透镜83,足将凸面朝向物体侧、将凸面朝向像侧的双凸形状,是两侧非球面的塑料透镜。在第2透镜82和第3透镜83之间设置有孔径光阑ST。以下,表22表示摄像透镜80的透镜数据,表23表示第2透镜82和第3透镜83的非球面系数,表24表示摄像透镜80的设计规格。在图17,表示摄像it镜80的像差图。表2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1</column></row><table>表23<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1</column></row><table>表24<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1</column></row><table>摄像透镜80为IL/flI=1.30,0.5<IL/fli〈7而且,为If2/f3I0.2〈If2/f3I〈10满足上述的条件式。0.2〈Ifl/f23I〈6并且,为L/f4.76,0<L/f<15辆足,(1)4.72,满足(2)并且,为Ifl/f23I=4.29,满足(3)满足(4)。(实施例9)在图18,摄像透镜90,从物体侧依次具备第1透镜91、第2透镜92、第3透镜93。第1透镜91,由玻璃球面透镜而成,是将凹面朝向物体侧、将凹面朝向21像侧,像侧凹面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比物体侧还小的两凹形状。第2透镜92,是将凹面朝向物体侧、将凸面朝向像侧的正弯月形状,是两侧非球面的塑料透镜。关于第2透镜92,物体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位于比最外角光线入射的有效l'l:径终端更靠近像侧处,像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位于比最外角光线入射的有效".径终端更靠近像侧处。第3透镜93,是将凹面朝向物体侧、将凸面朝向像侧的正弯月形状,是两侧非球面的塑料透镜。在第2透镜92和第3透镜93之间设置有孔径光阑ST。以下,表25表示摄像透镜90的透镜数据,表26表示第2透镜92和第3透镜93的非球面系数,表27表示摄像透镜90的设计规格。图19,表示摄像透镜90的像差图。表25<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2</column></row><table>表26<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2</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3</column></row><table>摄像透镜90为|L/fl|=1.90,满足0.5<IL/flI<7(1)而且,为If2/f3I=0.88,满足0.2〈If2/f3I<10(2)并且,为Ifl/f23I二1.97,满足0,2<Ifl/f23I〈6(3)并且,为L/f二4.72,满足0<L/f〈15(4)。(实施例IO)在图20,摄像透镜IOO,从物体侧依次具备第1透镜101、第2透镜102、第3透镜i03。第1透镜101,由玻璃球面透镜而成,是将平面朝向物体侧、将凹面朝向像侧的平凹形状。第2透镜102,是将凹面朝向物体侧、将凸面朝向像侧的正弯月形状,是两侧非球面的塑料透镜。第2透镜102,物体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位于比最外角光线入射的有效直径终端更靠近像侧处,像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位于比最外角光线入射的有效直径终端更靠近像侧处。第3透镜103,是将凸面朝向物体侧、将凸面朝向像侧的双凸形状,是两侧非球面的塑料透镜。在第2透镜102和第3透镜103之间设置有孔径光阑ST。以下,表28表示摄像透镜100的透镜数据,表29表示第2透镜102和第3透镜103的非球面系数,表30表示摄像透镜100的设计规格。图21,表示摄像透镜100的像差图。表28<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3</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4</column></row><table>求优越于耐水性、耐酸性等的耐气候性,还强于油脂、洗涤剂等化学药品。尤其,在车载摄像机,在最靠近物体侧的第l透镜使用耐水性及耐酸性优秀的材料为理想。具体而言,按照日本工业玻璃(硝子)工业会的耐水性(RW(P))以及耐酸性(RA(P)规格,粉末法耐水性1级至3级、粉末法耐酸性1级至4级为理想。更且,粉末法耐水性、粉末法耐酸性都是2级以上为理想。权利要求1.一种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侧依次由,在像侧具有凹面的负的第1透镜、至少一方的面为非球面的第2透镜、孔径光阑、至少一方的面为非球面的正的第3透镜构成,上述第1透镜由阿贝数40以上的光学玻璃,上述第2透镜由阿贝数40以下的塑料,第3透镜由阿贝数50以上的塑料构成,关于上述第2透镜,将入射到像面的最外侧的光线与透镜面相交的点作为有效直径终端时,物体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位于比该面的有效直径终端更靠近像侧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透镜,其像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位于比该面的有效直径终端更靠近像侧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透镜,为在物体侧具有凹面的弯月形透镜。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设从上述第1透镜的物体侧面的顶点到像面的距离为L,设第l透镜的焦距为fl时,满足以下的条件式0.5〈IL/flI〈7(1)。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第2透镜和上述第3透镜的焦距分别设为f2、f3时,满足以下的条件式0.2〈If2/f3I<10(2)。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第l透镜的焦距设为fl、将上述第2透镜及上述第3透镜的合成焦距设为f23时,满足以下的条件式0.2〈Ifl/f23I<6(3)。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将整个系统的焦距设为f时,满足以下的条件式0〈L/f〈15(4)。8.—种摄像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和、将由该摄像透镜而形成的光学像转换成电气信号的固体摄像元件。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车载摄像机的摄像透镜。摄像透镜(10),从物体侧依次由,具有像侧的凹面的负的第1透镜(11)、至少一面为非球面的第2透镜(12)、至少一面为非球面的正的第3透镜(13)而构成。第1透镜(11)由阿贝数40以上的光学玻璃、第2透镜(12)由阿贝数40以下的塑料、第3透镜(13)由阿贝数50以上的塑料而构成。关于第2透镜(12),当将入射到像面的最外侧的光线与透镜面交叉的点作为有效直径终端时,物体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处于比该面的有效直径终端更靠近像侧处。文档编号G02B13/00GK101149464SQ20071015340公开日2008年3月26日申请日期2007年9月19日优先权日2006年9月19日发明者浅见太郎申请人:富士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