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单元及包括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3288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单元及包括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液晶显示模块(LCDM),更确切的说,涉及 一种背光单元和包括这种背光单元的LCDM。
背景技术
LCD器件包含LCD模块。LCD模块包含显示图像的LCD面板以及向LCD 面板提供光的背光单元。LCD面板包含相互面对并且彼此间隔分开的两个基 板。在两者之间插入液晶材料。液晶材料的液晶分子具有介电常数以及由于其 细长的形状而具有折射系数各向异性的特性。在两个基板上将分别形成两个电 场产生电极。可以通过向这两个电极提供电压,控制液晶分子的定向排列,以 根据液晶材料的极化属性改变LCD面板的透光率。
一般情况下,需要额外的光源,因为LCD面板是非发光型显示器件。因 此,在LCD面板下面设置背光单元。LCD器件通过使用由背光单元产生并提 供至LCD面板的光来显示图像。背光单元根据光源设置的位置,可分为侧光 式(side-type)背光单元和直下式(direct-type)背光单元。侧光式背光单元在 导光板侧部设置有一个灯或一对灯。作为另一种选择,分别在导光板的每一侧 部至少设置一个灯。
直下式背光单元具有多个设置于导光板下面的灯。在大尺寸LCD模块中, 尽管相对于直下式来说,侧光式背光单元更容易制造,但是直下式背光单元可 以提供给LCD模块均匀的光源。而且,直下式背光单元包含多个成行设置的 荧光灯。因此,直下式背光单元直接照射液晶面板。因为直下式背光单元发光 时具有较高的均匀性,因此适于应用于大尺寸的LCD。在直下式背光单元中
导光板不是必需的,因为直下式背光单元直接照射在整个液晶面板表面。特别 是,直下式背光单元具有如下优势发光效率高、使用方便、对显示尺寸基本 没有限制。例如,直下式背光单元可应用于诸如20英寸模型的大尺寸LCD中。 一般情况下,液晶面板和背光单元是通过使用主框架,顶部框架和底部框 架结合在一起的,以避免光损耗,并保护它们免受外部的影响。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连接到LCDM的背光单元的逆变器单元的示意性 透视图。根据图1,直下式背光单元包含多个在底部框架50上成行设置的荧 光灯24;以及设置在多个荧光灯24下方且底部框架50上的反射片22。用于 支撑荧光灯24的侧支架33设置在底部框架50的--个端部。每一个荧光灯24 的端部插入灯座32。另外,灯座32是插在侧支架33的开口中。虽然没有示 出,另一个侧支架(未示出)设置在荧光灯24的另一个端部。
多个连接至外部电路的电线37,分别从多个荧光灯24的端部延伸到底部 框架50的背侧。相对于一条电线37,在电线37的一个端部形成插座连接器 38a以连接电线37和逆变器单元70。逆变器单元70设置在底部框架50的下 面,并向荧光灯24提供电源。逆变器单元70包括多个逆变器(未示出), 连接电线37和逆变器单元70的插头连接器38b,以及逆变器PCB35,在该逆 变器PCB35上装配逆变器和插头连接器38b。屏蔽壳(未示出)保护逆变器 单元70使其免受外界影响。通过结合插座连接器38a与插头连接器38b,将 逆变器单元70的电源通过电线37提供给荧光灯24。因为电线37从在底部框 架50前侧上的荧光灯24的端部延伸到底部框架50的背侧,无论底部框架50 还是屏蔽壳(未示出)都不会屏蔽电线37,从而可从电线37产生漏电流。此 外,将多个荧光灯24的每一个与电线37的每一个独立焊接也增加了制造时间。
当将高压的交流电波形通过与荧光灯24的电极连接的电线37提供给荧光 灯24的电极时,荧光灯24发光。在图1中,示出了包括在其端部的接地部分 的高-低型荧光灯24。
高-低型荧光灯24包括形成一对荧光灯24的至少两个荧光灯24。荧光灯 24的端部插入灯座32,并且荧光灯24通过电线37与逆变器单元70电连接。 电线37延伸至底部框架50的背侧,并且电线37的端部与插座连接器38a相 连接。这里,因为需要交流高压来驱动荧光灯24,所以需要将直流电压转换 为交流高压的逆变器单元70。
因此,逆变器单元70和逆变器PCB35相互独立,并且将逆转器单元70 装配在逆变器PCB35上。由于逆变器单元70散发大量热,其上装配有逆变器 单元70的逆变器PCB35设置于底部框架50的背侧上。插头连接器38b设置 于逆变器PCB35上以与插座连接器38a连接。g卩,通过连接插座连接器38a 和插头连接器38b,将荧光灯24与逆变器PCB35相连接。
电线37沿底部框架50的边缘和背侧暴露出来,因为荧光灯24和逆变器 单元70使用在荧光灯24和逆变器单元70之间形成桥的电线37相互连接。因 此,尽管逆变器单元70偏向底部框架50的背侧弯曲,电线37仍然沿底部框 架50的边缘和背侧暴露。此外,可发生由于暴露的电线37之间的电气干扰或 漏电流的缺陷。并且,可产生荧光灯24和电线37之间的焊接部分的裂缝。因 此,荧光灯24发出的光无法均匀产生。
图2为根据现有技术的图1中的"IIa"区域的分解部分。在图2中,荧光灯 24与电线37相连接,并且插座连接器38a与电线37的端部分相连接。 一般 情况下,如图2中的"IIb"部分所示,荧光灯24与电线37是人工焊接在一起的。 由于人工焊接,工艺时间和工艺成本增加。并且,由于每个荧光灯24使用各 自的电线37,电线37的原料成本增加。另外,插座连接器38a与电线37的 端部相连接以连接图1的逆变器单元70。
图3为图1中根据现有技术LCDM的背光单元的灯座部分。参照图3, 图1的现有技术LCDM需要灯座32以在图1的底部框架50处支撑荧光灯24。
荧光灯24可以是具有内部电极的冷阴极型荧光灯(CCFL)和具有外部电极 的外置电极荧光灯(EEFL)中的一种。当使用-个逆变器由平行驱动法驱动包括 CCFL的直下型背光单元时,将存在问题,即由于CCFL的充电特性的差异, 只有部分荧光灯得到正确的驱动。尽管CCFL在充电前具有相同的无限的阻抗 值,但是由于在每个CCFL的玻璃管内部产生了不同导体状态的等离子体, CCFL在充电时可具有不同的小阻抗值。因此,充电后的CCFL的阻抗值可能 完全不同。所以,当由平行驱动法驱动多个CCFL时,在初步充电后,更多的 电流流入较小阻抗值的荧光灯中。因此,存在某些CCFL将无法正确驱动的问 题。从而,包括CCFL的直下式背光单元应当包括对应于荧光灯个数的多个逆 变器,从而存在对CCFL进行的一对一的驱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背光单元以及包括这种背光单元的
LCDM,其可充分避免一个或更多由于现有技术的局限和缺点引起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防止由LCDM的背光单元中连接荧光灯和逆变器的
电线引起的漏电流。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不需辅助元件的均匀发光的背光单元。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减小LCDM的背光单元中的电线的数量。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减小LCDM的背光单元中的逆变器的数量。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减小用于制造LCDM的背光单元的工艺时间和工
艺成本。
本发明的附加优点和特征将在后面的描述中得以阐明,通过以下描述,将 使它们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某种程度上显而易见,或者可通过实践本发 明来认识它们。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优点可通过书面描述及其权利要求以及附 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得到。
为了实现这些和其它的优点,根据本发明的目的,作为具体和广义的描述, 一种用于显示器件的背光单元包括框架;沿框架的一个端并在其第一表面上 延伸的第一电路板;框架上方的灯,每个灯的一端位于第一电路板上;位于第 一电路板上并与每个灯的一端相连接的第一线;以及位于框架的第二表面上并 通过穿过框架的第一孔与第一线连接的第一逆变器。
在另一方面,液晶显示模块包括液晶面板;用于向液晶面板投射光的背 光单元,背光单元具有第一框架,沿第一框架的一个端并在其第一表面上延 伸的第一电路板,第一框架上方的灯,每个灯的一端都位于第一电路板上,位 于第一电路板上并与每个灯的一端相连接的第一线,以及通过穿过第一框架的 第一孔与第一线连接的逆变器;以及在第一框架的第二表面上的电源单元,其
用于给液晶面板提供电源,其中逆变器是位于电源单元上的。
应该理解,上面的概括性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都是示意性和解释性的, 意欲对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提供进一步的解释。


用于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歩理解,并且包括在本说明书中作为其一部分的
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在附图中
图1所示为与根据现有技术的LCDM的背光单元相连接的逆变器单元的 示意性透视图2所示为根据现有技术的图1中"IIa"区域的分解部分; 图3所示为依照现有技术的图1的LCDM的背光单元的灯座部分; 图4所示为具有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模块(LCDM) 的分解透视图5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背光单元的一部分的截面图6所示为用于依照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背光单元的包括多个灯插座的印
刷电路板(PCB)的透视图7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底部框架和逆变器单元之间的连接部
分的局部示意图8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背光单元的透视图9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背光单元的逆变器单元的透视图IOA和图10B分别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具有插座型连接器的背光
单元的一部分的示意性截面图1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包括PCB的背光单元的透视图1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附于背光单元的逆变器的透视图;以及
图1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LCDM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具体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它们的实施例示于附图中。 图4所示为具有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模块(LCDM) 的分解透视图。参照图4, LCDM包括液晶面板110,背光单元120、主框架 130、顶部框架135以及底部框架160、逆变器单元140以及屏蔽壳150。液晶 面板110包括相互面对的第一和第二基板(未示出)以及其间的液晶层。液晶面 板110与分别向液晶面板110提供扫描信号和图像信号的栅和数据印刷电路板 (PCB)115相连接。
背光单元120可以是位于液晶面板100背侧的直下型背光单元。所以,液
晶面板110接收来自其背侧的背光单元120的光源。背光单元120包括多个在
底部框架160上方成行设置的荧光灯172。反射片170置于荧光灯172下面且 底部框架160的第一表面上。荧光灯172的两个端中的每一个都覆盖着侧支架 176。侧支架176包括开口 178,从而荧光灯172的端部通过开口 178穿过侧 支架176。此外,将多个光学片125置于荧光灯172上方。
PCB 180位于底部框架160上。印刷电路板180包括分别沿底部框架160 的端部延伸且作为虚拟空间的第一PCB180a和第二PCB 180b。每个荧光灯172 的两个端部的每一个都插入灯插座174。这里,对应于荧光灯172的端部的灯 插座174焊接在第一 PCB180a上,并且对应于荧光灯172的另一端部的灯插 座174焊接在第二 PCB180b上。可通过自动连接法将灯插座174附着在第一 PCB180a和第二PCB 180b上,与根据现有技术的人工操作焊接法相比,自动 连接法的成本较低并且稳定性较好。特别是,由于灯插座174与第一和第二印 刷电路板(PCB) 180a和180b的每一个相连接,荧光灯172的两个端部的每一 个插入灯插座174并于第一和第二印刷电路板(PCB)180a和180b相连接。艮口, 灯插座174可支撑荧光灯172。
图5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背光单元的一部分的截面图。如图5 中所示,PCB 180a沿反射片170的外侧装配在底部框架160的端部上,并将 侧支架176与底部框架160相结合,从而侧支架176覆盖灯支架174和PCB 180a。当反射片170延伸至底部框架160的端部时,PCB 180a与反射片170 重叠。这里,荧光灯172经侧支架176的开口 178穿过侧支架176。
仍参照图4,底部框架160包括孔162。该孔对应于第一PCB 180a。对应 于第二电路板180b的另一个孔(未示出)形成为穿过底部框架160。将向荧光灯 172提供电源的逆变器单元140设置于底部框架160下方。逆变器单元140包 括逆变器144,做为荧光灯172的连接器的逆变器连接器146,以及其上装 配逆变器144和逆变器连接器146的逆变器电路板142。电线186从第一 PCB 180a的端部延伸至底部框架160的背侧。电线186穿过在底部框架160中的 孔162连接第一 PCB 180a和位于逆变器电路板142上的逆变器连接器146。 另外,PCB线(未示出)形成于电路板180上并通过灯插座174与荧光灯172连 接。因为第一PCB 180a通过灯插座174和PCB线(未示出)与荧光灯172的端 部相连接,同时,逆变器144与逆变器电路板142相连接,荧光灯172的端部
通过电线186与逆变器144相连接。尽管未示出,实际还存在穿过底部框架
160中另一孔(未示出)的其他电线,另一孔对应于第二PCB180b,并且还存在 包括另一第二逆变器(未示出)的另一个逆变器单元(未示出)。因此,存在通过 另一电线连接到另一个逆变器的荧光灯172的另一个端部(未示出)。
使用可防止液晶面板UO和背光单元120的移动的主框架130结合液晶显 示面板110和背光单元120。顶部框架135覆盖液晶面板110的边缘和主框架 130的侧部,所以顶部框架135可以支撑并保护液晶面板110的边缘和主框架 130的侧部。底部框架160覆盖主框架130的背边缘,所以为了调整,底部框 架160与主框架130和顶部框架135相结合。
屏蔽壳150保护逆变器单元140。因此,底部框架160的背侧和屏蔽壳150 覆盖逆变器单元140,从而保护逆变器单元140不受外部影响。此外,底部框 架160和屏蔽壳150中至少一个是由能够保护逆变器单元140不受电磁波干扰 的金属材料制造。由于逆变器144装配在逆变器电路板142上,逆变器144 面对屏蔽壳150。逆变器电路板142使用连接器与屏蔽壳150相结合的。逆变 器单元140改变由外部电源单元提供的电源并将改变后的电源提供给荧光灯 172。
图4示出了以高-高模式驱动的背光单元。在高-高模式中,荧光灯的两个 端部都与逆变器相连接。另一方面,当以高-低模式驱动背光单元时,荧光灯 的一端部接地。因此,在以高-低模式驱动的背光单元中,需要单个逆变器、 单个电路板以及单个孔。
特别是,由于根据本发明的逆变器单元140可通过较少数量的电线与PCB 180相连接,所以可减小逆变器单元140的尺寸。因此,屏蔽壳150的尺寸可 以随逆变器单元140—起减小,从而提供紧凑而纤薄的模型。
而根据现有技术的逆变器单元包括相应于多个荧光灯的多个逆变器,根据 本发明的逆变器单元包括较少数量的逆变器144。由于多个荧光灯与PCB 180 相连接,逆变器单元140可简单地通过PCB 180与多个荧光灯172相连接。 也就是说,PCB180可简化多个荧光灯172和逆变器单元140的连接结构。因 此,可有效地减少逆变器单元140中逆变器144的数量,从而减小逆变器单元 140的尺寸。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多个荧光灯172的每一个都不接收来自独立电线
的能量。而是,这多个荧光灯172分别接收通过PCB180的PCB线的能量。 此外,由于电线186穿过孔162并从而是未暴露的,所以防止了漏电流。这里, 可改变灯插座174的形状以支撑并固定荧光灯172。
图6所示为用于依照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背光单元的包括多个灯插座的印 刷电路板(PCB)的透视图,以及图7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底部框架和 逆变器单元之间的连接部分的局部示意图。参照图6和图7,多个灯插座174 成行设置在PCB180上。每个灯插座174包括支撑并固定图5的荧光灯172的 玻璃管的导向槽174a。这里,灯插座174焊接在PCB180上。此外,PCB线 182延伸自成行的灯插座174的焊接部分。PCB线182经多个灯插座174与图 5中的多个荧光灯172相连接。这里,由于图5的荧光灯172包括外置电极荧 光灯(EEFL),所以就不需要用以平衡通过每个灯的电流的平衡元件,例如电容。
参照图7,第一孔184形成在PCB180中,从而第一孔184与PCB线182 重叠。底部框架160具有对应于第一孔184的第二孔162。电线186形成为经 由第一孔184和第二孔162连接图4的逆变器单元140。特别是,第一连接器 188a与电线186的一个端部相连接,从而第一连接器188a经第一孔184与图 6中的PCB线182相连接;并且第二连接器188b与电线186的另一端部相连 接,从而电线186经第二连接器188b与图4中的逆变器单元140相连接。艮「J, 可使用电线186连接图6的PCB 180以及图4的逆变器PCB142。此外,由于 图5的荧光灯172和图4的逆变器144与图6的PCB 180和图4的逆变器 PCB142相连接,所以图5的荧光灯172与图4的逆变器144相连接。
参照图4,由于较大电流流经电线186,所以电线186穿过的底部框架的 第二孔162的尺寸考虑相对于电线186的距离来确定。即,根据本发明的背光 单元,因为PCB180上的PCB线182和连接PCB180和图4的逆变器144的 单个电线186,可预期工艺的简化和成本的降低。
图8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背光单元的透视图,而图9所示为根据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附于背光单元的逆变器单元的透视图。参照图8和图9,多 个荧光灯172成行设置在位于底部框架160上的反射片170上。将第一 PCB180a和第二 PCB 180b置于底部框架160的一个端部和另一端部。多个灯 插座174成行设置于第一 PCB 180a和第二 PCB180b上。这里,每个荧光灯 172的一端和另一端分别插入多个灯插座174的每一个中,以将其固定于底部
框架160上。第一PCB 180a和第二 PCB 180b包括多个排列成行的灯插座174 并位于底部框架160的端部,从而第一PCB 180a和第二 PCB 180b以最小的 距离连接到第一逆变器单元140a和第二逆变器单元140b。第一PCB 180a和 第二PCB 180b使用连接器分别附于底部框架160。包括多个开口178的侧支 架176通过覆盖PCB180a和180b附着底部框架160,这些开口分别对应于每 个荧光灯172,从而每个荧光灯172都通过开口 178。
此外,第一 PCB线182a和第二 PCB线182b分别形成于第一 PCB 180a 和第二 PCB 180b上。第一 PCB 180a上的第一 PCB线182a与第一 PCB 180a 上的灯插座174的端部相连接,而第二 PCB180b上的第二 PCB线182b与第 二PCB180b上的灯插座174的端部相连接。即,第一PCB 180a和第二PCB180b 上的第一PCB线182a和第二 PCB线182b分别与每个荧光灯172的端部相连 接。第一孔184a形成于第一 PCB180a中并对应第一 PCB180a上的第一 PCB 线182a。同样的,第二孔184b形成于第二 PCB180b中并对应第二 PCB180b 上的第二PCB线182b。
如图9所示,第一逆变器单元140a和第二逆变器单元140b设置于底部框 架160的背侧。第一逆变器单元140a和第二逆变器单元140b分别包括第一 逆变器PCB142a,第一逆变器144a以及第一逆变器连接器146a;和第二逆变 器PCB142b,第二逆变器144b以及第二逆变器连接器146b。第三孔162a和 第四孔162b形成于底部框架160中。第三孔162a和第四孔162b分别对应于 第一PCB 180a和第二PCB 180b中的第一孔184a和第二孔184b。在这种情况 下,第一逆变器PCB142a和第二逆变器142b分别经第一电线186a和第二电 线186b连接到第一 PCB线182a和第二 PCB线182b。更具体地说,第一电 线186a包括在其两端的第一连接器189a和第二连接器189b,而第二电线186b 包括在其两端的第一连接器188a和第二连接器188b。第一电线186a的第一 连接器189a通过第一孔184a和第三孔162a连接到第一 PCB180a的第一PCB 线182a,而第一电线186a的第二连接器189b与第一逆变器连接器146a结合 连接到第一逆变器PCB142a。由于每个荧光灯172的一端和第一逆变器144a 分别连接到第一 PCB180a的第一 PCB线182a和第一逆变器PCB142a,所以, 每个荧光灯172的一端都通过第一电线186a与第一逆变器144a电连接。同样 的,第二电线186b的第一连接器188a通过第二孔184b和第四孔162b连接
到第二 PCB180b的第二 PCB线182b,而第二电线186b的第二连接器188b 与第二逆变器连接器146b结合连接到第二逆变器PCB142b。由于每个荧光灯 172的另一端和第二逆变器144b分别连接到第二PCB180b的第二PCB线182b 和第二逆变器PCB142b,所以,每个荧光灯172的另一端都通过第二电线186b 与第—逆变器144b电连接。
图8和图9示出了以高-高模式驱动的背光单元。据此,荧光灯172的两 个端部与逆变器140a和140b相连接。然而,当以高-低模式驱动背光单元时, 荧光灯只有一个端部与逆变器相连接。
图IOA和图10B分别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具有插座型连接器 的背光单元的一部分的示意性截面图。参照图IOA,荧光灯272设置于底部框 架260上。荧光灯272的一个端部插入灯插座274。灯插座成行设置于PCB280 上。在图IOA中,PCB280与底部框架260间隔分开以示出连接之前的插座型 连接器。 一旦连接,PCB280将位于底部框架260上。尽管图10A中示出的是 单个荧光灯和单个灯插座,图10A的结构将应用于图8中所示的每个荧光灯 和灯插座。此外,经由多个灯插座连接到多个荧光灯的PCB线形成于PCB280 上。包括钩294和第一导电针脚292的第一连接器290形成于PCB280的背侧 上。也就是说,灯插座274和第一连接器290分别设置在PCB280的相反表面 上。第一连接器290相应于底部框架260中的孔262以及PCB280上的PCB 线(未示出)。此外,第一连接器290的第一导电针脚292连接到PCB280上的 PCB线(未示出)。g卩,第一连接器290的第一导电针脚292经由PCB线(未示 出)以及灯插座274连接到荧光灯272。
逆变器单元240设置于底部框架260的背侧,该逆变器单元包括逆变器 PCB242、逆变器244以及第二连接器246。第二连接器246连接到逆变器244 并对应底部框架260中的孔262。第二连接器246包括一对第二导电针脚247。 第一连接器290的第一导电针脚292对应于第二连接器246的一对第二导电针 脚247之间的空间。
参照图IOB,第一连接器290和第二连接器246相互结合以连接荧光灯 272和逆变器244。更具体地说,第一连接器290和第二连接器246通过底部 框架260中的孔彼此接触。当第一连接器290和第二连接器246彼此接触时, 将第一连接器290的第一导电针脚292插入第二连接器246的一对第二导电针
脚247中,以实现电连接。此外,第一连接器290的钩294穿过底部框架260 中的孔262并钩住底部框架260的背侧。从而,荧光灯272与逆变器244相连 接。
在图10A和图10B中,由于第一和第二插座,荧光灯272以最小距离连 接到逆变器244。并且,由于使用钩294将PCB280附着底部框架260,就不 存在将PCB280附着在底部框架260的附加工艺。
图1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包括PCB的背光单元的透视图,而图12 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附于背光单元的逆变器的透视图。
参照图11和图12,多个荧光灯372设置于底部框架360上方。反射片370 设置于底部框架360上,以将其设置在每个荧光灯372和底部框架360之间。 第一 PCB380a和第二 PCB380b分别连接到每个荧光灯372的第一端部372a 和第二端部372b。多个灯插座374支撑荧光灯372并排列成行设置在第一 PCB380a和第二 PCB380b上。如图11中所示,每个荧光灯372的第一端部 372a和第二端部372b的每一个插入灯插座374中并焊接到位。由于灯插座374 与第一 PCB380a和第二 PCB380b的每一个相连接,并且每个荧光灯372的第 一端部372a和第二端部372b中的每一个都插入灯插座374,从而每个荧光灯 372的第一端部372a和第二端部372b的每一个都分别与第一印刷电路板380a 和第二印刷电路板380b相连接。每个荧光灯372的第- 端部372a和第二端部 372b的每一个都由侧支架376覆盖。侧支架376包括多个开口 378,从而荧光 灯372的端部经多个开口穿过侧支架376。侧支架376具有设置灯插座374的 内部空间。图5示出了侧支架376的具体形状。
第一 PCB线382a沿第一 PCB380a的长边方向形成于第一 PCB380a上。 第一 PCB线382a与第一 PCB380a上的所有灯插座374相连接。结果每个荧 光灯372的每个第一端部372a都经灯插座374与第一 PCB线382a相连接。 另外,对应于第一 PCB线382a的第一孔384形成于第一 PCB380a中。
沿第二 PCB380b的长边形成第二 PCB线380b。第一 PCB线382a和第二 PCB线382b彼此平行。第二 PCB线382b与第二 PCB380b上的所有灯插座 374相连接。结果,每个荧光灯372的每个第二端部372b都经由灯插座374 与第二PCB线382b相连接。不同于第一PCB382a的情况,第二 PCB382b中 没有孔。第一电线386a与第二 PCB线382b相连接。第一电线386a从第二 PCB线382b沿荧光灯372的长边方向延伸穿过底部框架360的内部边缘,并通过 穿过底部框架360的第二孔362a接近第一 PCB380a的第一孔384。更具体地 说,第一电线386a在底部框架360和反射片370之间穿过,并通过第二孔362a 延伸至底部框架360的背侧。
如图12所示,单个逆变器单元340设置于底部框架360的背侧。在底部 框架360中形成对应图11中第一孔384的第三孔362b。图11中的第二孔362a 接近图11中的第一孔384和第三孔362b,而逆变器单元340接近底部框架360 中的第二孔362a和第三孔362b。逆变器单元340包括逆变器PCB342、第 一逆变器344a和第二逆变器344b、以及第一逆变器连接器346a和第二逆变 器连接器346b。将逆变器344a和344b以及逆变器连接器346a和346b设置 于逆变器PCB342上,而第一逆变器344a和第二逆变器344b分别与第一逆变 器连接器346a和第二逆变器连接器346b相连接。如上所述,第一电线386a 穿过第二孔362a并与逆变器单元340相连接。更具体地说,第一电线386a包 括其一端的第一连接器388,并且第一连接器388与第一逆变器连接器346a 相结合。由于第-一逆变器连接器346a与第一逆变器344a相连接,所以第一电 线386a经第一连接器388和第一逆变器连接器346a与第一逆变器344a相连 接。结果,图11中的荧光灯372的第二端部372b经图11中的灯插座374、 图11中的第二 PCB线382b,第一电线386a以及第一逆变器连接器346a与第 一逆变器344a相连接。
包括在其两端的第二连接器389a和第三连接器38%的第二电线386b将 第一 PCB线382a与第二逆变器344b相连接。第二连接器389a穿过图11中 的第一孔384和图11中的第三孔362b与图11中的第一 PCB380a上的图11 中的第一 PCB线382a相连接。第三连接器389b与第二逆变器连接器346b结 合。由于第二逆变器连接器346b与第二逆变器344b相连接,所以第二电线 386b经第三连接器389b和第二逆变器连接器346b连接第二逆变器344b。结 果,荧光灯372的第一端部372a经灯插座374、第一 PCB线382a、第二电线 386b以及第二逆变器连接器346b与第二逆变器344b相连接。
因此,每个荧光灯372的每个第二端部372b都连接在相同的逆变器单元 340上。因此,相对于在其两侧具有两个逆变器单元的背光单元,降低了生产 成本。
在图12中,底部框架中的两个孔彼此相邻。然而,当两个孔如图9中所
示设置于底部框架的两端时,每个荧光灯372的每个第二端部372b都可与单 个逆变器单元相连接。在这种情况下,至少一个电线从孔延伸至底部框架(未 示出)背侧上的逆变器单元。由于电线(未示出)是暴露的,将会发生电干扰或漏 电流。相反,图12中所示的结构具有第一电线386a,该第一电线穿过底部框 架360中并接近第三孔362b的第二孔362a。因此,不会有电干扰或漏电流的 问题。此外,如图10a和图10b中所示,也可以通过插座型连接器连接第二逆 变器344b和第一 PCB380a上的第一逆变器PCB线382a。
图i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LCDM的透视图。在图13中的LCDM中, 不存在逆变器PCB,从而降低了工艺时间和工艺成本。
仍参照图4, LCDM包括液晶面板110、背光单元120、主框架130、顶 部框架135和底部框架160、以及屏蔽壳150。与图4中的LCDM形成对比, 图13中的LCDM不包括逆变器PCB142。此外,图4的背光单元120包括 图8的底部框架160、反射片170、多个荧光灯172、第一PCB180a和第二PCB 180b、多个灯插座174以及侧支架176。反射片170设置在底部框架160上, 并将多个荧光灯172排列成行并设置在反射片170上。第一 PCB 180a和第二 PCB 180b分别设置在底部框架160的两个端部,并且多个灯插座174设置在 每个第一PCB 180a和第二PCB 180b上。每个灯插座174连接到每个荧光灯 372的每个第一端部372a和第二端部372b。通过覆盖第一 PCB 180a和第二 PCB 180b将包括多个对应于每个多个荧光灯172的开口 178的侧支架附于底 部框架160,从而每个荧光灯172穿过多个开口 178。图4中的多个光学片125 设置在荧光灯172上方。
再次参照图8,第一 PCB线182a和第二 PCB线182b也分别形成于第一 PCB 180a和第二PCB180b上,并且第一孔184a和第二孔184b也分别形成于第一 PCB 180a和第二PCB 180b上。这里,第一 PCB线182a和第二 PCB线182b分 别连接到第一 PCB 180a和第二 PCB 180b上的灯插座174。每个荧光灯372的 每个第一端部372a和第二端部372b分别连接到第一 PCB线182a和第二 PCB 线182b。此外,第一孔184a和第二孔184b分别相应于第一PCB线182a和第 二PCB线182b。
参照图13,电源单元490设置于底部框架460的背侧上,并且分别对应
于图8的第一孔184a和第二孔184b的第三孔462a和第四孔462b形成于底 部框架460中。例如,电源单元490可设置于底部框架460的背侧的中心部分。 电源单元490为图4的液晶面板110提供电源。另外,第一逆变器444a和第 二逆变器444b,以及第一逆变器连接器446a和第二逆变器连接器446b设置 于电源单元490上。第一逆变器444a和第二逆变器444b分别连接到图8的每 个荧光灯372的第一端部372a和第二端部372b,以提供电源。更具体地说, 包括在其两个端部的第一连接器491a和第二连接器491b的第一电线486a将 图8的第一 PCB线182a连接到第一逆变器444a。第一连接器491a穿过图8 的第一孔184a和第三孔462a与图8的第一 PCB线182a结合,并且第二连接 器491b与第一逆变器连接器446a相结合。由于图8的第一PCB线182a和第 一逆变器连接器446a分别连接到图8的荧光灯172的第-端部372a和第一逆 变器444a,图8的荧光灯172第一端部372a经图8的第一 PCB线182a、第 一电线486a以及第一逆变器连接器446a与电源单元4卯上的第一逆变器444a 相连接。类似的,包括在其两端部分的第一连接器489a和第二连接器48% 的第二电线486b连接图8的第二 PCB线182b和第二逆变器444b。第二电线 486b的第一连接器489a穿过图8的第二孔184b和第四孔462b与图8的第二 PCB线182b相结合,而第二电线486b的第二连接器489b与第二逆变器连接 器446b相结合。由于图8的第二 PCB线182b和第二逆变器连接器446b分别 连接到图8的荧光灯172的第二端部372b和第二逆变器444b,图8的荧光灯 172的第二端部372b经图8的第二 PCB线182b,第二电线486b以及第二逆 变器连接器446b与电源单元490上的第二逆变器444b相连接。
当以高-低模式驱动背光单元时,单个逆变器设置在电源单元上。 在图13中的LCDM中,由于将逆变器444a和444b,以及逆变器连接器 446a和446b形成于电源单元490上而不用逆变器PCB,将降低工艺时间和工 艺成本。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设置PCB线,以使用PCB线连接多个荧光灯。此 外,由于荧光灯与灯插座相连接并成行设置,相比于现有技术将减小逆变器和 电线的个数。不再需要单独将每个荧光灯与每个电线相焊接,从而降低了工艺 时间、成本和缺点可能性。
参照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电线穿过PCB的第一孔和底部框架的第二孔连
接PCB和逆变器PCB,从而防止了漏电流。此外,由于灯插座支撑荧光灯, 可省略附加的灯座。因此,可有效减小工艺时间和成本。
由于将PCB装配在底部框架的内部表面和侧支架之间,可更有效的使用 底部框架内部表面和侧支架之间的空间。此外,屏蔽壳与逆变器单元的尺寸一 起得到了减小,从而提供了与现有工艺相比紧凑并纤薄很多的模型。此外,在
高-高模式中,电线穿过底部框架中的第一和第二孔连接到单个逆变器PCB。
由于每个电线都是由反射片隔离的,所以防止了漏电流。加之,由于荧光灯包
括外置电极荧光灯(EEFL),就不需要平衡电流的附加元件。此外,由于荧光灯 的两个端部与位于为液晶面板提供电源的电源单元上的逆变器相连接,就不需 要附加的逆变器PCB。从而,降低了工艺时间和工艺成本。
显而易见,对于那些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 情况下,可对LCDM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作出各种修改和变型。因此,本发明 意欲覆盖在其附加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效权利要求的修改和变型。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显示器件的背光单元,包含框架;第一电路板,其在所述框架的第一表面上并沿该框架的一端延伸;所述框架上方的灯,每个所述灯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第一线,其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并与每个所述灯的所述一端相连接;以及第一逆变器,其位于所述框架的第二表面上并经由穿过所述框架的第一孔与所述第一线相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逆变器通过在 所述第一电路板中与所述第一孔重叠的第二孔所述第一线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多个插座, 其附着所述第一电路板以用于连接所述灯,所述多个插座的每一个与所述第一 线相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二电路板, 其位于所述框架的所述第一表面上并沿所述框架的另一端延伸。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二线, 其位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并与每个所述灯的另一端相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二逆变 器,其位于所述框架的所述第二表面上并经穿过所述框架的第二孔与所述第二 线相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 分别设置于所述框架的所述一端和所述另一端。 、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逆变器通过 所述第一电路板中并与所述第一孔重叠的第三孔与所述第一线相连接,并且所 述第二逆变器通过所述第二电路板中并与所述第二孔重叠的第四孔与所述第 二线相连接。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逆变器和第 二逆变器分别通过第一电线和第二电线与所述第一线和第二线相连接。
10.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通过穿过 所述框架的第二孔与所述第一逆变器相连接。
11.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分别设置在所述框架的所述一端。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进一歩包括第一电 线,其从所述第二线延伸并且通过所述第二孔将所述第二线连接至所述第一逆 变器。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进一歩包括反射薄片,其位于所述底部框架的所述第一表面上并位于所述灯下方。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电线延伸并通过所述框架和所述反射片之间。
15.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二电 线,其经由所述第一电路板中并与所述第一孔重叠的第三孔将所述第一线连接 至所述第一逆变器。
16.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包 括突起自所述第一电路板的第一导电针脚,并且所述第一逆变器包括突起自所 述第一逆变器的第二导电针脚,其中所述第一导电针脚以及所述第二导电针脚 通过所述第一孔彼此接触。
1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包括 突起自所述第一电路板的第一导电针脚,并且所述第一逆变器包括突起自所述 第一逆变器的第二导电针脚,其中所述第一导电针脚以及所述第二导电针脚通 过所述第一孔彼此接触。
1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灯包括外置 电极荧光灯。
1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附着所述 框架的支架,所述支架覆盖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每个所述灯的所述一端。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多个 开口,并且每个所述灯穿过所述多个开口中的相应一个开口。
2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屏蔽壳, 其用于屏蔽所述第一逆变器。
22. —种液晶显示模块,包括 液晶面板;背光单元,其用于向所述液晶面板投射光,所述背光单元包括 第一框架;第一电路板,其在所述第一框架的第一表面上并沿该框架的一端延伸;所述第一框架上方的灯,每个所述灯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电路板上;第一线,其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并与每个所述灯的所述一端相连接;以及逆变器,其经由穿过所述第一框架的第一孔与所述第一线相连接;以及电源单元,其位于所述第一框架的第二表面上,用于给所述液晶面板 提供电源,其中,所述逆变器设置于所述电源单元上。
23.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液晶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单元 进一步包括第二电路板,其位于所述框架的所述第一表面上并沿所述框架的所述另一 端延伸;以及第二线,其位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并与每个所述灯的另一端相连接, 其中,所述逆变器经由穿过所述第一框架的第二孔与所述第二线相连接。
24.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液晶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所述灯上方的光学片。
25.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液晶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二框架,其围绕所述光学片并附着所述第一框架;以及第三框架,其围绕所 述液晶面板的边缘并附着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显示器件的背光单元,包括主框架;第一电路板,其在框架的第一表面上并沿该框架的一端延伸;框架上方的灯,每个灯的一端设置在第一电路板上;第一线,其在第一电路板上并与每个灯的一端相连接;以及第一逆变器,其位于框架的第二表面上并经由穿过框架的第一孔与第一线相连接。
文档编号G02F1/13GK101201507SQ20071019851
公开日2008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13日
发明者李康株, 白承哲 申请人: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