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摄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4754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摄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摄像镜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摄像的光学镜头,尤其涉及一种只有一个镜片的摄像镜头。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产业的发展,对手提电脑和可视电话以及手机等上搭载相机的需求越来越大,这类相机广泛使用CCD(chargedcoupleddevice)或者CMOS(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等固体成像器件。由于这类相机安装在有限的空间中,因而要求相机小型化和轻型化。从而对相机中的光学系统也提出了小型轻量化和低成本的要求。为使光学系统小型轻量化以及低成本,必须减少组成光学系统中透镜的片数,最少片数的光学系统为单镜片系统,即只由一片透镜组成的光学系统。然而目前采用单镜片系统,一方面只着重考虑了某些单色像差如球差的校正,对单色像差校正缺乏全面考虑;另一方面为了减小入射到像面的角度而引入具有衍射效应的表面如,这种衍射面能单独校正色差,但是却产生诸如散色、对环境变化敏感等负影响,同时对衍射结构的环带数和特征尺寸也缺乏考虑,因此这些系统可能因特征尺寸过小而增加制作工艺难度,降低设计波长衍射级的衍射效率,导致系统的成像质量并不高。为解决上述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作出有益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体积小、具有较好的光学成像质量、价格低、可使用于手提电脑和可视电话以及手机的摄像镜头。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列技术方案一种摄像镜头,包括镜筒,在镜筒的前端设有光阑,在镜筒里依次设有双凸的非球面透镜和像平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球面透镜满足下列公式0.2<R1/R2<1.5;dO/f<0.1;0.4<dl/f<0.8;l<T/f<1.6;其中,Rl表示透镜靠近物面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2表示透镜靠近像面的表面的曲率半径;dO为光阑到透镜第一面的距离,f为整个摄像镜头的焦距;dl表示透镜厚度;T为系统总长。如上所述的一种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非球面透镜与像平面之间设有一红外滤波片。如上所述的一种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球面透镜的两个非球面满足公式x=~~,"+1>2,,其中,X为表面离1(A:+l)cV开与表面顶点相切的乎面的深度,r为从光轴到表面的高度,k为二次曲面系数,c为非球面顶点的曲率,^为第2i阶的非球面面型系似,数o如上所述的一种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球面透镜的材质为塑料。如上所述的一种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红外滤波片与像平面之间设有一保护玻璃。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型轻量化的对成像质量球差、场曲、像散、畸变进行优化设计的单镜片系统,由于采用单个镜片,使本摄像系统达到最小化,满足小型化的需求;再有,所述的非球面透镜的两个镜面满足0.2<R1/R2<1.5,dO/f<0.1,0.4<dl/f<0.8,l<T/f<1.6这四个公式,使单色像差校正、散色、对环境变化敏感和衍射结构的环带数和特征尺寸以及波长衍射级的衍射效率等都能够很好的解决;还有由于采用光学塑料材料,面型平缓,成型性能佳可以采用铸模成型工艺大规模生产。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一种摄像镜头,包括镜筒(图中未视),在镜筒的前端设有光阑2,在镜筒里依次设有双凸的非球面透镜3和像平面4;在该非球面透镜3与像平面4之间设有一红外滤波片5,加入一个红外滤波片5能很好的消除红光;在所述的红外滤波片5与像平面4之间设有一保护玻璃6,防止灰尘、水等渗入,损坏镜头;所述的非球面透镜3的材质为塑料,由此成本会比较低,容易批量生产。所述的透镜3满足公式一0.2<R1/R2<1.5;Rl表示透镜靠近物面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2表示透镜靠近像面的表面的曲率半径,为了保证镜片的二个表面合理的光焦度分配;当超过上界值时,即1.5,透镜靠近像面的表面承担过大的光焦度,像差难以校正;同时透镜靠近物面的表面承担的光焦度过小,主光线出射角难以控制。当低于下界值时,即0.2,靠近像面的表面弯曲过大,一方面球差难以校正,另一方面像高过小。所述的透镜3满足公式二d0/f<0.1,其中,dO为光阑到透镜第一面的距离,即光闹到透镜3靠近物的表面顶点的距离,f为整个摄像镜头的焦距;此公式限制了光阑2的位置,光阑2靠近透镜3有利于校正像散和畸变,可以縮短总长。所述的透镜3满足公式三0.4<dl/f<0.8;其中dl表示透镜厚度,即透镜靠近物面的表面顶点至靠近成像面的表面顶点的距离;此公式限制了透镜3的厚度,当低于下界值时,SP0.4,为了保证镜头的光焦度,必须增大透镜3表面的弯曲度,单色像差校正困难,同时成型难度增加,故此数值要在0.8以上;当超过上界值时,即0.8,很难保证较大的镜头总长和后工作距。所述的透镜3满足公式四l<T/f<1.6;其中,T为系统总长,为了得到一个微型低成本镜头,满足较好像质,获得单片镜头的光焦度分配,当超过上界值时,即1.6,总长很难控制,要控制总长就很难满足像高,或者使得视场太大,场曲和畸变很难控制;当低于下界值时,即l,视场太小,从而满足不了设计要求。整个透镜3的基本结构如上所述,为了实现批量生产以降低成本,并且具有较好的光学成像质量,实现例均为非球面单片型塑料镜头系统。为了实现量产以降低成本,和具有较好的光学成像质量这一目标,本实用新型着重于二个方面,同时面型平缓,成型性能佳,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其二,约束条件从公式一到公式四都体现了铸模成型工艺和镜片结构特性,从而保证镜头的小型化、低成本、组装简单适合大批量生产等特点。所述的非球面透镜3的两个非球面满足公式<formula>complex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7</formula>,其中,x为表面离开与表面顶点相切的<formula>complex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7</formula>平面的深度,r为从光轴到表面的高度,k为二次曲面系数,c为非球面顶点的曲率,人为第2i阶的非球面面型系数。以下给出设计的成像镜头的实现例,每个实现例的符号表示如下f:系统的焦距T:系统的总长F加F数R:曲率半径d0:光阑到透镜间距dl:透镜厚度Nd:材料的d线折射率Vd:材料的阿贝数实施例1:该摄像镜头系统满足表l、表2的条件。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系统中,其场曲与畸变、轴上点球差色差都被很好地校正。<table>complex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实施例2该摄像镜头系统满足表4、表5的条件,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系统中,其场曲与畸变、轴上点球差色差都被很好地校正。表4<table>complex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表5<table>complex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实施例3:该摄像镜头系统满足表7、表8的条件,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系统中,其场曲与畸变、轴上点球差色差都同样被很好地校正。表7<table>complex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以上三个实施例中的各个参数的数值如表9所示:表9实施例Fno2(0(°)T(mm)f(mm)T/fRl/R2d0/fdl/f13.3559.22.641.891.3941.19600.62823.2071.61.991.291.5400.32200.63733.3566.42.301.641.4020.3060.00790.609权利要求1、一种摄像镜头,包括镜筒,在镜筒的前端设有光阑(2),在镜筒里依次设有双凸的非球面透镜(3)和像平面(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球面透镜(3)满足下列公式0.2<R1/R2<1.5;d0/f<0.1;0.4<d1/f<0.8;1<T/f<1.6;其中,R1表示透镜靠近物面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2表示透镜靠近像面的表面的曲率半径;d0为光阑到透镜第一面的距离,f为整个摄像镜头的焦距;d1表示透镜厚度;T为系统总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非球面透镜(3)与像平面(4)之间设有一红外滤波片(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球面透镜(3)的两个非球面满足公式x=^,+Z々a,其中,x为表面离开与表面顶点相切的平面的深度,r为从光轴到表面的高度,k为二次曲面系数,c为非球面顶点的曲率,^为第2i阶的非球面面型系数。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球面透镜(3)的材质为塑料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红外滤波片(5)与像平面(4)之间设有一保护玻璃(6)。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只有一个镜片的摄像镜头,本实用新型包括镜筒,在镜筒的前端设有光阑,在镜筒里依次设有双凸的非球面透镜和像平面;所述的非球面透镜满足下列公式0.2<R1/R2<1.5;d0/f<0.1;0.4<d1/f<0.8;1<T/f<1.6;R1表示透镜靠近物面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2表示透镜靠近像面的表面的曲率半径;d0为光阑到透镜第一面的距离,f为整个摄像镜头的焦距;d1表示透镜厚度;T为系统总长。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不足,而提供了一种体积小、具有较好的光学成像质量、价格低、可使用于手提电脑和可视电话以及手机的摄像镜头。文档编号G02B13/00GK201075147SQ200720054488公开日2008年6月18日申请日期2007年7月24日优先权日2007年7月24日发明者曾吉勇申请人:凤凰光学(广东)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