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光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5806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集光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多个反射表面的光学 组件。
背景技术
背光模块为液晶显示面板的关键零组件之一。因为液晶本身并不会发光, 因此需要使用背光模块来供应光源,用于使液晶面板能够显示正常且亮度匀称的影像。背光模块中通常具有多张光学膜片,例如扩散片(diffiision sheet)与 增亮膜(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可增加正视出射光线的辉度,使出射 光线的分布能够更加均匀。图1是现有增亮膜的示意图。此增亮膜100包含一基材102以及一组形成 于该基材102上的凸出块104,且这些凸出块104的形状均为直线结构。然而, 由于其周期性的直线结构,此现有的凸出块104容易与液晶显示器的液晶像素 产生叠纹效应(MoiS Effect),而造成视觉上的缺陷。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集光组件,其不仅可提高液 晶显示面板的辉度,又同时可降低叠纹效应。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光组件是由基材、第一折射 组件及第二折射组件所组成。其中,第一折射组件位于基材上方,且此第一折 射组件具有多个透镜排列于其上。上述的每一透镜的形状均可为曲线形。第二 折射组件位于第一折射组件上方,且此第二折射组件具有多个凸出块并排于其 上。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集光组件是由基材、第一折 射组件及第二折射组件所组成。其中,第一折射组件位于基材上方,且此第一 折射组件具有多个透镜。上述的每一透镜均可具有不规则的轮廓。第二折射组 件位于第一折射组件上方,且此第二折射组件具有多个凸出块并排于其上。 因此,运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集光组件具有下列优点(1) ,由于本实用新型具有第二折射组件及第一折射组件可发挥聚光效 果,因此可有效增加背光模块的辉度;(2)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透镜并不具有高度秩序的结构,相反地,本实用新型所组成的增亮组件有较低的结构秩序,因此叠纹效应将可较现有技术大为降低;以及(3) ,具有更多的尺寸参数来供使用者微调,以达到最佳化的视觉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l是现有集光组件的示意图;图2A是依照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集光组件的剖面示意图;图2B是图2A的第一折射组件220的仰视图;图3A是图2A的第二折射组件230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图3B是图2A的第一折射组件220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图4是依照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折射组件220及第二折射组件230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5是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折射组件220及第二折射组件230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100:集光组件 102:基材104:凸出块 210:基材220:第一折射组件 222:透镜 230:第二折射组件 232:凸出块Pp:预定距离 H:高度|3:顶角 Pl:预定距离W:宽度 Rz:高度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2A及图2B,其中图2A是依照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集光组 件的剖面示意图,而图2B是图2A的第一折射组件220的仰视图。如图所示, 一种集光组件是由基材210、第一折射组件220及第二折射组件230所组成。 其中,第一折射组件220位于基材210上方,且此第一折射组件220具有多个 透镜222排列于其上。上述的每一透镜222的形状均可为曲线形。第二折射组 件230位于第一折射组件220上方,且此第二折射组件230具有多个凸出块 232并排于其上。由于透镜222的形状为曲线形,而非直线结构,因此叠纹效 应将较现有技术大为降低。从另一方面来看,图2B所示的透镜222均具有不规则的轮廓。由于透镜 222具有不规则的轮廓,也即具有非直线结构,因此透镜222将不易与液晶显 示器的液晶像素产生叠纹效应。上述的基材210的材料可为聚碳酸酯(PC)、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ET) 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且此基材210可为透明无扩散功能的基材或 为具扩散功能的基材。其中,上述的具扩散功能的基材可为涂布型或直接成膜 型。此外,上述的第一折射组件220及第二折射组件230的材料可为丙烯酸化 合物(Acrylate)或环氧树脂(epoxyresin)。然,上述的材料仅为例示,非用 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其它适合的透光材料也可应用于本实用新型中。更具体地说,上述的透镜222可排列于第一折射组件220背对基材210 的一面上,且上述的凸出块232可并排于第二折射组件230背对第一折射组件 220的一面上。此外,每一透镜222均可为凸透镜。如此可让第一折射组件220 提高增亮效果,并同时让第二折射组件230发挥聚光功能,进而让背光模块具 有更好的辉度。参照图3A,其是图2A的第二折射组件230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如图所 示,第二折射组件230上的凸出块232的中心距离彼此一预定距离PP,而此 预定距离Pp可介于约15~105 u m之间,或者此预定距离PP也可直接为50 li m。 此外,上述的凸出块232的高度H可为约5 50um,或者此凸出块232的高 度H也可直接为25um。再者,每一凸出块232均可具有一顶角p,而此顶角 卩的角度介于约70°~110°,或者此顶角j3的角度也可直接为90°。参照图3B,其是图2A的第一折射组件220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如图所
示,第一折射组件220上的透镜222的中心可距离彼此一预定距离Pp而此 预定距离Pl可介于約0.1 40 mm。另外,上述的透镜222的宽度W可为约 0.2 20mm。再者,每一透镜222的高度Rz可为约1 10 w m。应了解到,以上所述的尺寸参数仅为例示,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 集光组件的细部尺寸应视当时需要弹性调整。参照图4及图5,其分别是依照本实用新型两较佳实施例的第-一折射组件 220及第二折射组件230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 上述的透镜222的长度方向可与凸出块232的长度方向平行(如图4所示)。 另外,此透镜222的长度方向也可与凸出块232的长度方向垂直(如图5所示)。 本领域技术人员当可依照当时需要调整与修改此应用,其实施方式并不仅限于 此处所举的范例内容。由上述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可知,应用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1) ,由于本实用新型具有第二折射组件及第一折射组件可发挥聚光效 果,因此可有效增加背光模块的辉度;(2)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透镜并不具有高度秩序的结构,相反地,本实 用新型所组成的增亮组件有较低的结构秩序,因此叠纹效应将可大大降低;以 及(3) ,具有更多的尺寸参数来供使用者微调,以达到最佳化的视觉效果。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 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 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集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一基材;一第一折射组件,位于该基材上方,且该第一折射组件具有多个透镜排列于其上,其中该透镜的形状为曲线形;以及一第二折射组件,位于该第一折射组件上方,且该第二折射组件具有多个凸出块并排于其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透镜排列于该第一 折射组件背对该基材的一面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凸出块并排于该第二折射组件背对该第一折射组件的一面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该透镜均为凸透镜。
5、 一种集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 一基材;一第一折射组件,位于该基材上方,且该第一折射组件具有多个透镜,其 中该透镜具有不规则的轮廓;以及一第二折射组件,位于该第一折射组件上方,且该第二折射组件具有多个 凸出块并排于其上。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透镜排列于该第一折射组件背对该基材的一面上。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凸出块并排于该第 二折射组件背对该第一折射组件的一面上。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该透镜均为凸透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光组件是由基材、第一折射组件与第二折射组件所组成。其中,第一折射组件位于基材上方,且此第一折射组件具有多个透镜排列于其上。上述的每一透镜的形状均可为曲线形。第二折射组件位于第一折射组件上方,且此第二折射组件具有多个凸出块并排于其上。
文档编号G02F1/13GK201051196SQ200720141728
公开日2008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28日
发明者叶土生, 叶鸿钦, 张清森 申请人:联茂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