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8554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耐沖击性的同时,抑制弯曲、变形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信息.通信相关设备中显示装置的进步显著。其中,液晶显示器与布劳恩管相比,能够薄型化、轻量化而且伴随视场角扩大技术、运动图像技术的进步,作为移动设备或数码家电等的显示装置变得不可缺少。此外,受到液晶显示器市场的大画面意向的趋势,正谋求液晶显示器面板的更加大型化。该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基板,通常利用厚度lmm以下的薄玻璃板制造。玻璃板是其面积越大耐沖击性就越降低。因此,如果直接利用以往的手法,则伴随大画面化,耐沖击性大幅度降低。另外,即使不是玻璃板裂开程度的大沖击,在从外部施加压力的情况下,夹持液晶层的玻璃基板上,偏差或间隙会部分性地变化,因此显示会产生错乱。此外,由于画质、亮度提高,从光源发出的热量也有增大的倾向。在光源点亮时,由于面板的光源侧的温度变高,因此在玻璃基板的光源侧和视认侧产生温度差。因此,容易产生面板的弯曲、变形。特别是在单面有相位差板的面板中,其弯曲变大。这种面板的变形是显示不均匀性发生的原因。并且,光源点亮时间为长时间时,会有偏振片变形(膨胀、收缩),在与偏振片接触的玻璃基板上也容易产生弯曲、歪斜等变形,而引起显示品质的恶化的问题。此外,由于偏振片变形时在偏振片和玻璃的界面上集中应力,因此有剥离或产生细小的间隙等不良情况的可能。作为改善这种耐沖击性的方法,在下述专利文献l和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在玻璃基板的视认面侧设置沖击吸收层。此外,关于防止应力施加时基板间的偏差,在后述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包含接合基板之间的粘结剂,在基板和偏振片之间设置緩沖材料层。这样防止在从外部施加应力时或偏振片弯曲时基板间的偏差和液晶材料的配光损坏。此外,在后述专利文献4中,记栽了作为防止因暴露在高温中时的偏振片收缩而带来的偏振性能的恶化、视认性降低的手段,在液晶单元的两侧配置的两方的偏振片的外侧粘贴上收缩量比偏振片小、且弹性模量高的树脂板的液晶面板。利用这样的结构,在暴露在高温时,利用树脂板的刚性防止偏振片的收缩。专利文献l:特开2004-181975号公才艮专利文献2:特开2005-134841号〃>净艮专利文献3:特开2003-84270号^>净艮专利文献4:特开平8-110521号公才艮上述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显示器面板保护层被设为能保护从外部而来的冲击或划痕等。但是,在这些结构中不能抑制TV点亮时等面板变为高温的情况下的偏振片的变形,特别是与视认侧相比变为高温的光源侧的偏振片的变形,作为结果存在产生面板的弯曲、变形的课题。此外,上述专利文献3中所示的结构,设想为施加了在基板间产生偏差的程度的比较小的应力的情况,对于施加破坏液晶基板本身程度的外力的情况没有提及。对于緩冲材料层的特性,除材质以外没有提及,例如,关于緩沖材料的厚度,从该文献中的附图来判断,与偏振片的厚度相比极小,存在对于作为破坏液晶面板基板本身程度的强外力的基板的掉落、物体碰撞到基板等的耐冲击性不充分的课题。此外,作为面板暴露在高温的情况的对策,利用树脂板的刚性谋求了防止偏振片的收缩,但由于在液晶单元的两面设置了相同的树脂板,因此也存在更高温的光源侧的树脂板一方,与视认侧的树脂板相比体积膨胀更大,在面板上产生弯曲及变形的课题。此外,上述专利文献4,由于在视认侧和背光源侧配置了相同的树脂板,因此与专利文献3相同,在更高温的背光源侧设置的树脂板的体积膨胀变大,在面板上有发生弯曲的可能。
发明内容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对于伴随画面的大型化而玻璃基板的耐冲击性的降低变得显著,具有耐冲击性,既能降低施加比较小的外力的情况下发生的基板间的偏差,并且在画面点亮时等面板变高温的情况下也能抑制面板的弯曲、变形。本发明的特征为,在具备夹持液晶层的一对基板、在该一对基板的外侧配置的一对偏振片、在该一对偏振片的外侧配置的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设置一对透明树脂层,在该一对透明树脂层中,在光源侧配置的一方的透明树脂层的线膨胀系数比在与光源相对的一侧配置的另一方的透明树脂层的线膨胀系数小。以上根据本发明,能提供即使玻璃板大型化,也具有充分的耐冲击性的液晶显示装置。此外,由于能够减少施加外力的情况下产生的基板间的偏差,并且也能抑制由于画面长时间点亮,面板变得高温的情况下产生的面板的弯曲、变形,因此能提供难以产生显示错乱的液晶显示装置。图l是本发明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图。图2是液晶面板的概略图。图3是耐冲击性试验的概略图。图4是液晶面板的概略图。(符号说明)1光源21、26、72、76、92、96偏振片22、93光源侧的透明树脂层23、73、94玻璃基板24、74、95液晶层25、75与光源相对的一侧的透明树脂层27透明粘合层28、71、91液晶单元29表面处理层30保护膜(保护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利用本发明的实施例。实施例1图l是本发明相关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剖面图。首先,在图1(1)中,从光源l侧层叠了偏振片21、光源l侧的透明树脂层22、由玻璃基板23及液晶层24构成的液晶单元28、与光源1相对的一侧的透明树脂层25、偏振片26,各层利用透明粘合层27粘接而构成,透明树脂层22、25经由透明粘合层27与玻璃基板23和偏振片21、26粘结。在与光源1相对的一侧配置的透明树脂层25,最好是用于緩和从外部受到的沖击的冲击吸收性高的物质,或不将外力传递到基板上的刚性高的物质。并且,关于抑制面板整体的弯曲、变形也最好是刚性高的物质。因此,透明树脂层25以在从外部施加大的力的情况下緩和应力,使得不对液晶面板施加直接沖击,防止液晶面板的损伤,此外,在如擦拭面板表面的情况那样的局部性地施加按压力的情况下,分散緩和压力,防止液晶基板间的间隙变乱为目的,利用粘弹性体或硬质塑料形成。并且,透明树脂层25由弹性体构成,其厚度设为O.lmm以上5mm以下,更优选i殳为0.2mm以上4mm以下。该透明树脂层25主要以改善面板的耐沖击性为目的而配置的。因此,使用冲击吸收性高的弹性体,能够改善耐冲击性。由于如果比0.1mm小,则效果小,在钢球下落试验等中产生玻璃基板23的破坏,因此设为0.1mm以上。此外,如果比5mm大,则由于受厚度的影响而使图像看起来模糊,因此不是优选的。为了获得现有面板2倍以上的耐冲击性,最好设为0.2mm以上。为了获得不模糊、更鲜明的画质,更优选设为4mm以下。此外,透明树脂层25由硬质塑料构成,其厚度设为O.lmm以上5mm以下,更优选的是i史为0.5mm以上4mm以下。由于4吏用刚性比弹性体更高的硬质塑料,因此能更加改善耐沖击性,同时能抑制光源1点亮时等高温时易发生的面板的变形。硬质塑料的厚度如果比O.lmm小,则效果小,在钢球下落试验中具有与没有设置的情况相同程度的耐冲击性。但是,如果设为O.lmm以上,则耐冲击性提高至约1.5倍左右。因此0.1mm以上最好。为了更加充分地获得耐冲击性及抑制面板变形的效果,最好设为0.5mm以上,这种情况下耐沖击性能改善至约2倍左右。与上述弹性体的情况同样,如果比5mm大,则由于受厚度的影响而使图像看起来模糊,因此不是优选的。为了获得不模糊、更鲜明的画质,更优选设为4mm以下。另一方面,在光源l侧配置的偏振片21由于光源1发出的热而温度容易上升,与光源l相对的一侧配置的偏振片26接近外气的温度,因此偏振片21与偏振片26相比更容易变为高温。因此,偏振片21的体积膨胀变大,在光源1侧产生凸状态的弯曲,成为面板整体产生变形的原因。这种现象在光源l侧设置相位差板的情况下表现得特别显著。并且,由于偏振片21与玻璃基板23的线热膨胀率差也大,温度上升时在与玻璃基板的界面上产生应力集中,成为剥离、细小的间隙产生的原因。因此,在光源1侧配置的透明树脂层22为了緩和体积膨胀差及界面上发生的应力,最好特别地使用弹性模量低的物质。该透明树脂层22是以光源1点亮时,在光源1侧的偏振片21暴露在高温而变形的情况下,緩和偏振片21的变形,抑制液晶单元变形为目的的。并且,如果面板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中,则有偏振片21变形(膨胀、收缩)的情况。这时,如果在玻璃基板23和光源1侧配置的偏振片21之间配置的透明树脂层22的橡胶硬度比A30更大,则不能緩和偏振片的变形,与偏振片21—起玻璃基板23也变形,在面板整体产生弯曲、变形。此外,有偏振片21和透明树脂层22从玻璃基板23上剥离的忧虑。因此,在光源1侧配置的透明树脂层22最好的硬度设为A30以下。这里,所谓的A30是指在利用遵照JISK6263的类型A硬度计测定的硬度30上附加上类型A。此外,透明树脂层22的厚度设为O.lmm以上5mm以下,更优选是0.2mm以上5mm以下。也就是说,在光源侧配置的透明树脂层22的厚度如果比O.lmm小,则难以緩和高温时偏振片的弯曲。此外,如果厚度比5mm大,则由于长时间的点亮,从光源发出的热容易停滞在面板和光源之间,液晶显示装置内部的温度上升。因此,有可能引起电路基板等部件的性能降低。此外,由于随着面板整体变大,重量也增加,违背显示器的薄型.轻量化的趋势因此不是优选的。此外,为了画质提高,有在光源侧偏振片上设置相位差板的情况。这种情况下,高温时产生的偏振片的弯曲与没有相位差板的情况相比有变大的倾向。因此,为充分緩和偏振片的变形,透明树脂层22的厚度有必要比O.lmm更大,最好设为是0.2mm以上。这种情况下,树脂层越厚抑制变形的效果越大,但是如果超过5mm,由于装置内部的温度易上升,有带来部件恶化的可能,因此i殳为5mm以下。液晶面板中使用的玻璃基板23由于通常薄到lmm以下,与画面尺寸相比面板厚度小,因此面板表面从外部受到大的沖击的情况下,即使玻璃基板23不破裂,面板表面也会向光源1侧大幅歪曲成凸的状态。这时有面板与光源1、或者在面板和光源1之间设置的其他部件接触的情况。考虑到由于冲击,即使面板视认面不损伤,面板光源面也会损伤。在以防止这样的面板光源面、光源及部件的损伤为目的的情况下,如图1(2)所示,最好在光源1和光源1侧的偏振片21之间配置透明树脂层22。在图1(1)(2)中,将在光源侧配置的透明树脂层22的线膨胀系数设为比在与光源相对的一侧设置的透明树脂层25的线膨胀系数小。也就是说,在更易受到外气温的影响的视认侧配置的偏振片26和在光源1侧配置的偏振片21中产生温度差。如果在玻璃基板23的两侧使用具有相等的线膨胀系数的透明树脂,与视认侧相比光源侧的体积膨胀变大,成为面板整体弯曲的原因。因此,仅配置完全相同材质的透明树脂层,改善两面的偏振片的温度差是困难的,而成为面板弯曲、变形产生的原因。为了改善这样的温度差,在视认侧和光源侧有必要设置性质不同的透明树脂层。具体来说,为了缩小体积膨胀差,与在视认侧配置的透明树脂层的线膨胀系数相比,缩小在更高温的光源侧配置的透明树脂层的线膨胀系数是有效的。此外,能用于透明树脂层22、25的形成的树脂,使用在可视区域中的透光性好的物质。作为例子,列举丙烯系树脂或聚碳酸盐(酯)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树脂、乙酸纤维素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聚萘乙酯(Polyethylenenaphthalate)、环氧系树脂、环烯烃(Cyclicolefin)系树脂、环烯烃-乙烯共聚物系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系树脂(PolyvinylButyral)、聚醚砜系树脂、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此外,也可以使用混合了两个以上树脂的物质,例如列举聚乙烯/聚苯醚、聚氯乙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聚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曱酯等。此外,作为透明树脂层22、25,能使用厚粘合层、树脂板、弹性体系透明树脂层、附有粘合层的透明树脂层。此外,作为弹性体,也可使用在其内部或两表面及单面侧具有基体材料的弹性体。图1(3)改变了图1(1)(2)中与光源相对的一侧的透明树脂层25的配置,而配置在与光源l相对的一侧的偏振片26的外侧。图1(3)中,也可将光源l侧的透明树脂层22如图1(2)所示,配置在光源1侧。实施例2图1(4)(5)(6)是本实施例的示意剖面图,在面板的视认侧最表面上形成表面处理层29。此外,在图1(6)中,由于层叠了保护膜或保护板30,因此能够更加提高物理强度。作为保护膜或保护板30,能使用丙烯系树脂或聚萘乙酯系树脂等。此外,也可使用玻璃板。作为表面处理层29,除了用于减少来自外部的光带来的反射的反射防止层或防眩层之外,还有用于防止指紋等污垢附着的防污层等。也可层叠这些层。关于反射防止层,能将比形成反射防止层的基体材料折射率更低的材质,例如Si02或MgF2在基体材料上以单层形成。此外,也可以将高折射率材料,例如Ti02或Zr02等和低折射率材料,例如Si02或MgF2等交替组合,作为多层膜而形成。防眩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得到,利用通过在表面形成凹凸、或在内部包含微粒子、扩散反射光来发挥效果的方法,将二氧化硅等无机粒子,或者丙烯系或苯乙烯系树脂膜等的有机微粒子分散到粘接剂中的溶液涂在基体材料上,或利用蚀刻法在基体材料表面形成凹凸。反射防止层、防眩层及防污层的状态都不特别限定。可以在构成视认面侧最表面的面上直接形成,也可使形成这些的膜层叠。此外,作为用于形成这些的基底,可以设置硬涂层。形成反射防止层、防眩层及防污层的方法不特别限定,可使用公知的技术。例如,可使用真空蒸镀法或溅射法等的干法工艺、旋涂法(spincoating)、浸涂法(dipcoating)等的湿法工艺。实施例3图1(7)(8)是本实施例的示意剖面图,透明树脂层22、25具有粘合性,并且在与偏振片及玻璃基板的紧贴性及粘合性好的情况下,如图1(7)所示,可以省略与透明树脂层22、25接触的透明粘合层27的全部,或如图1(8)所示省略一部分。通过省略透明粘合层27,能缩小面板整体的厚度,同时能简化制造程序。在图1(7)(8)中,也可将透明树脂层粘贴在玻璃基板上,然后粘贴偏振片。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使用附带透明树脂层的偏振片或附带相位差板的偏振片,可将这些各层隔着粘合层粘贴在一起。以下,对本发明的试作例进行说明。本发明的范围不限定在这些试作例中。试作例1如图2所示,作为在与光源相对的一侧配置的透明树脂层75,使用厚度0.1mm的丙烯系弹性体制作32寸尺寸的液晶面板。在光源侧偏振片72及与光源相对的一侧配置的偏振片76的厚度各为0.2mm,构成包含液晶层74的液晶单元71的玻璃基板73使用0.7mm的基板。由于该弹性体对于玻璃及偏振片具有强粘结性,因此不另外设置粘合层,直接粘结。耐冲击性的评价如图3所示,利用钢球下落试验进行。钢球下落试验是在面板上设置了光源或构架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状态下实施。在基台上,铺上厚度3mm的橡胶垫,在这之上,设置了制作的液晶显示装置。将重量500g的钢球从静止状态中下落到面板中央部后,点亮光源,目测确认有无面板破裂、裂缝的产生。将破裂发生时下落前钢球的高度设为破裂发生高度。对于视认性,使用在面板上设置了光源或构架等的液晶显示装置,在画面上显示文字,观察模糊程度。能够清晰观察文字时评价为o,稍微模糊的状态时评价为A,观察为完全模糊的文字时评价为x。对于光源点亮时的面板变形度,在面板上设置光源,将其横置,在非点亮状态下测定面板4角的高度之后,设为点亮状态,放置120分钟后,再次测定面板4角的高度,将与点亮之前的高度的差作为各点的弯曲量。将4点的弯曲量的平均值作为弯曲平均值。试作例2作为在与光源相对的一侧配置的透明树脂层75,使用厚度0.2mm的丙烯系弹性体,与试作例l同样,制作液晶面板。由于该弹性体对于玻璃及偏振片具有强粘结性,因此不另外设置粘合层,直接粘结。试作例3作为在与光源相对的一侧配置的透明树脂层75,使用厚度0.5mm的聚碳酸酯膜,与试作例l同样,制作液晶面板。对于和玻璃基板及偏振片的粘结,使用0.025mm的透明粘合膜。比较例1制作了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不设置透明树脂层75的结构的面板。比较例2作为在与光源相对的一侧配置的透明树脂层75,使用厚度0,025mm的丙烯系弹性体,与试作例1同样,制作液晶面板。由于该弹性体对于玻璃及偏振片具有强粘结性,因此不另外设置粘合层,直接粘结。比较例3作为在与光源相对的一侧配置的透明树脂层75,使用厚度0.05mm的丙烯系弹性体,与试作例1同样,制作液晶面板。由于该弹性体对于玻璃及偏振片具有强粘结性,因此不另外设置粘合层,直接粘结。后述表1表示用于探讨耐冲击性的钢球下落试验的结果。透明树脂75的厚度在O.lmm以上的试作例1、试作例2及试作例3中,比不设置透明树脂层75的与现有TV相近结构的比较例1,能确保1.5倍以上的破裂产生高度。通过将透明树脂层设为0.2mm以上,能获得2倍以上的破裂产生高度。表1表l<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试作例4作为在与光源相对的一侧配置的透明树脂层75,使用聚碳酸酯板,与试作例l同样,制作液晶面板。聚碳酸酯的厚度使用3.5mm、4mm、4.Smm、5mm、5,5mm及6mm的6种类。对于和玻璃基板及偏振片的粘结,使用0.025mm的透明粘合膜。后述表2表示为了调查在与光源相对的一侧配置的透明树脂层75的厚度变大的情况下对画质的影响,使用在试作例4中制作的面板,进行视认性评价的结果。透明树脂层75的厚度为4mm以下时,能够清楚地读取画面显示的文字。在4.5mm及5mm时,复杂的文字中稍微产生了模糊。如果超过5mm,显示的所有文字都模糊、视认性恶化。[表21表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4</column></row><table>如图4所示,作为在光源侧配置的透明树脂层93,使用厚度O.lmm的橡胶硬度A30的丙烯系弹性体,制作32英寸尺寸的液晶面板。弹性体仅在光源侧形成。在光源侧偏振片92及与光源相对的一侧配置的偏振片96的厚度各为0.2mm,构成包含液晶层95的液晶单元91的玻璃基板94使用0.7mm的基板。由于该弹性体对于玻璃及偏振片具有强粘结性,因此不另外设置粘合层,直接粘结。试作例6作为在光源侧配置的透明树脂层93,使用厚度0.1mm的橡胶硬度A16的丙烯系弹性体,与试作例5相同地制作液晶面板。在光源侧配置的偏振片92中,使用层叠了相位差板的偏振片。试作例7作为在光源侧配置的透明树脂层93,使用厚度0.5mm的橡胶硬度A10透明树脂膜,与试作例5相同地制作液晶面板。本试作例中所用的弹性体由于本身没有粘合性,因此为了与接触到弹性体上的玻璃或偏振片的粘结,使用厚度为0.025mm的透明粘合膜。试作例8作为在光源侧配置的透明树脂层93,使用厚度0.2mm的橡胶硬度A16的透明树脂膜,与试作例5相同地制作液晶面板。比较例4作为在光源侧配置的透明树脂层93,使用厚度0.025mm的透明树脂膜,与试作例5相同地制作液晶面板。比较例5作为在光源侧配置的透明树脂层93,使用厚度0.5mm的聚碳酸酯膜,与试作例5相同地制作液晶面板。聚碳酸酯膜是橡胶硬度比A80更高的值。后述表3表示用于探讨面板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的情况下的面板变形程度的、光源点亮120分钟后面板变形的测定结果。在完全不设置透明树脂层的比较例1中,弯曲平均值为0.6mm。透明树脂层93的厚度小的情况下的比较例4,与比较例1的值相同。使用O.lmm以上的厚度、橡胶硬度A30以下的弹性体的从试作例5到试作例8中,弯曲改善了。像比较例5那样,使用厚度0.5mm,但超过A30的聚碳酸酯膜的情况下,弯曲的平均值变大,与不使用透明树脂层的情况相比弯曲加重了。[表3表3<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6</column></row><table>另外,使用试作例7制作的面板和比较例1同样的面板,准备2台液晶显示器。将这2台设置在暗室,保持点亮光源的状态放置8小时后,以目测观察画质。其结果,在不设置透明树脂层的液晶显示器中,在边框的附近观察到了颜色不均匀。如果面板弯曲大,则由于面板和边框以高压力接触,因此液晶单元间的间隙变窄,来自光源的光的投射量局部性地变大。其结果看到了颜色不均匀。另一方面,配置了透明树脂层的液晶显示器中,根据目测没有观察到颜色不均匀。从上述表3,能判断由于面板的弯曲与试作例7相比比较例1更大,因此比较例1的面板发生了颜色不均匀。权利要求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备夹持液晶层的一对基板、在上述一对基板的外侧配置的一对偏振片、在上述一对偏振片的外侧配置的光源,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设置在配置于上述光源侧的偏振片和基板之间、或配置于光源侧的偏振片的靠近光源的一侧配置的透明树脂层,在配置于与上述光源相对的一侧的偏振片和基板之间、或配置于与光源相对的一侧的偏振片的外侧配置的透明树脂层,上述一对透明树脂层在硬度、厚度、线膨胀系数中的至少一个特性上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光源侧配置的透明树脂层的线膨胀系数比在与光源相对的一侧配置的透明树脂层的线膨胀系数小。3.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基板、一对偏振片及透明树脂层隔着透明粘合层粘接。4.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透明树脂层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粘合性。5.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光源相对的一侧配置的偏振片的最表面上形成表面处理层。6.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关于在光源侧配置的透明树脂层的树脂硬度,利用类型A硬度计测定的硬度为30以下。7.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光源侧配置的透明树脂层的厚度为O.lmm以上5mm以下。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光源侧配置的透明树脂层的厚度为0.2mm以上5mm以下。9.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光源相对的一侧配置的透明树脂层由弹性体构成,其厚度为0.1mm以上5mm以下。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光源相对的一侧配置的透明树脂层的厚度为0.2mm以上4mm以下。11.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光源相对的一侧配置的透明树脂层由硬质塑料构成,其厚度为O.lmm以上5mm以下。12.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光源相对的一侧配置的透明树脂层的厚度为0.5mm以上4mm以下。全文摘要提供一种在改善耐冲击性的同时,抑制由于背光源带来的弯曲或变形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具备夹持液晶层(24)的一对基板(23)、在该一对基板(23)的外侧配置的一对偏振片(21)、(26)和,在该一对偏振片(21)、(26)的外侧配置的光源(背光源)(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设置一对透明树脂层(22)、(25),该一对透明树脂层(22)、(25)中,在光源侧配置的透明树脂层(22)的线膨胀系数设为比在与光源相对的一侧配置的透明树脂层(25)的线膨胀系数小。文档编号G02F1/1335GK101246279SQ200810005140公开日2008年8月20日申请日期2008年1月22日优先权日2007年2月13日发明者中村清美,佐佐木洋,富冈安,杉林真己子,近藤克己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