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9963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涉及具有所谓直下型背光源的液 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伴随着其液晶显示面板的大型化趋势,作为背光源 逐渐使用能谋求面状光源均匀化的直下型背光源。在这样的背光源中,在具有光反射功能的基底的与上述液晶显示 面板相对的平面内,多个焚光管被并列设置在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方 向上。上述各荧光管在其两端的电极部分由电极配件夹持,电极配件 被配置在上述基底的两端。并且,电极配件在电极支承材料上形成有多个,其中,该电极支 承材料由在上述荧光管的并列设置方向上延伸的带状的导电材料构 成。即,电极支承材料具有夹持多个荧光管的功能。因此,背光源内的多个焚光管由基底两端的电极支承材料和电极 配件并联连接而构成。具有这样的背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例如被下述专利文献1公开。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47259号7>报 发明内容但是,可以确认,在这样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上述电极 支承材料由较长的带状的导电材料构成,因此由来自荧光管的热引起 的膨胀程度大,在将该电极支承材料在基底侧的多个点上固定的情况形。 日、 "土 、 1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能够不用担心热膨胀而将电极支承材料可靠地配置在基底侧的背光源。若简单说明本申请所公开的发明中有代表性的发明的概要则如下。(1 )本发明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例如其特征在于, 具有液晶显示面板和配置在该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的背光源, 上述背光源由在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相对的平面内并列设置的多个棒状光源、和将上述各棒状光源在其电极部经由电极配件来支承的基底构成,上述电极配件从两侧夹持各棒状光源所对应的电极部,并被设置 于在上述棒状光源的并列设置方向上延伸的电极支承材料上,上述电极支承材料在沿着其延伸方向的位置中的至少 一 个位置 具有被固定在基底侧的部分,在其他位置具有由被固定在上述基底侧 的突起部覆盖的部分。(2) 本发明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例如以(1)的结构为前提, 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极支承材料在其延伸方向上的 一端侧具有被固定 在上述基底侧的部分。(3) 本发明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例如以(1)的结构为前提,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极支承材料沿着该电极支承材料的延伸方向有间 隔地具有由多个上述突起部覆盖的部分。(4) 本发明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例如以(1)的结构为前提, 其特征在于,上述突起部构成有从被固定在上述基底上的部件的相对 于该基底大致垂直形成的侧壁面突出并覆盖上述电极支承材料的部 分。(5) 本发明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例如以(1)的结构为前提, 其特征在于,上述突起部形成在上述电极支承材料的置位面上,构成 有具有弯曲部来覆盖该电极支承材料的部分。(6) 本发明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例如其特征在于, 具有液晶显示面板和配置在该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的背光源, 上述背光源由在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相对的平面内并列设置的多个棒状光源、和将上述各棒状光源在其电极部经由电极配件来支承 的基底构成,上述电极配件从两侧夹持各棒状光源所对应的电极部,并被设置 于在上述棒状光源的并列设置方向上延伸的电极支承材料上,沿着该延伸方向弯曲的弯曲边,并且在沿着该延伸方向的位置中的至少 一 个位置具有被固定在基底 侧的部分,在其他位置具有由被固定在上述基底侧的突起部覆盖的部 分。(7) 本发明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例如以(6)的结构为前提, 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极支承材料的被上述突起部覆盖的部分包括形成 有上述弯曲边的部分。(8) 本发明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例如以(6)的结构为前提, 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极支承材料在其延伸方向上的 一端侧具有被固定 在上述基底侧的部分。(9) 本发明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例如以(6)的结构为前提, 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极支承材料沿着该电极支承材料的延伸方向有间 隔地具有由多个上述突起部覆盖的部分。(10) 本发明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例如以(6)的结构为前提,于该基底大致垂直形成的侧壁面突出并覆盖上述电极支承材料的部 分。(11) 本发明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例如以(6)的结构为前提, 其特征在于,上述突起部形成在上述电极支承材料的置位面上,构成 有具有弯曲部来覆盖该电极支承材料的部分。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上结构,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 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根据这样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具有能够不必担心热膨胀地 将电极支承材料可靠地配置在基底侧的背光源。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结构图。 图3是图2的III-III线上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的背光源的 一 个实施例的 结构图。图5是表示配置在背光源内的电极支承材料的 一 个实施例的俯视图。图6是将上述电极支承材料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图。图7是图6的VII ( a) -VII ( a) 、 VII ( b ) -VII ( b )上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将电极支承材料配置在电极支承架上的步骤的说明图。图9是表示电极支承架和固定在该电极支承架上的侧壁面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的其他实施例的俯 视图。图11是图10的虚线框P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实施例。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 一 个实施例的示意结构图。首先,从观察者侧起依次配置有液晶显示面板PNL、光学片OS、以及背光源BL。液晶显示面板PNL以一对平行配置的例如由玻璃构成的基4反 SUB1、 SUB2为外壳,并在上述基板SUB1、 SUB2之间夹着液晶而 构成。在上述基板SUB1、 SUB2的液晶侧的面上,配置成矩阵状的像 素(未图示)将上述液晶作为一个结构要素而形成,能够按上述各像 素分别对该液晶的光透过率进行控制。并且,将形成有上述各像素的区域作为液晶显示区域AR (图中 由单点划线框包围的区域),将来自后述背光源的光照射到该液晶显 示区域AR的整个区域,使观察者通过透过各像素的光对图像进行识 别。另外,相对于观察者侧配置在后方的基板SUB1的面积大于基板 SUB2的面积,在从上述基板SUB2露出的周边,安装有由用于使各 像素独立驱动的电路构成的半导体器件SCD。并且,在液晶显示面板PNL的背面,例如隔着漫射片、棱镜片、 或由它们的层叠体构成的光学片OS配置有背光源BL。光学片OS使 来自背光源BL的光扩散或聚光而向液晶显示面板PNL侧引导。背光源BL被称为所谓的直下型,在与液晶显示面板PNL平行的 平面内,具有由支承多个例如外部电极荧光管EFL的基底构成的下框 架(在图3、图4中用标号BS表示),上述外部电极荧光管EFL在 图中x方向上长度方向一致并在图中y方向上并列设置。该下框架 BS例如由箱体状的金属构成。在下框架BS的表面上,设置有具有使 图中x方向的各边分别弯曲而倾斜配置的侧壁面BW的反射片RS。 此外,该下框架BS在该图中y方向的各边部,倾斜配置有例如由树 脂材料形成并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PNL侧的面具有光反射功能的侧 壁一反BWh。该侧壁^反BWh和上述反射片RS的侧壁面BW构成背光 源BL的实质的侧壁部。在后文进一步详述背光源BL的结构。此外,上述液晶显示面板PNL、光学片OS、以及背光源BL如 图3所示,被收纳在上框架FR和中间框架MR内,构成为模块化的 液晶显示装置。图3表示模块化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视图,相当于与 图2的III-III线相当的位置的剖面。上框架FR在观察者侧形成有使 液晶显示面一反PNL的液晶显示区域AR露出的开口 OP,将液晶显示 面板PNL、光学片OS、以及背光源BL高精度地定位而收纳。另夕卜,半导体器件SCD在本实施例中形成在基板SUB1上,但是也可以将 其形成在挠性基板上,此时半导体器件SCD可以向图3的铅垂方向 弯折而配置,可以进一步实现窄边框化。图4的(a)是仅表示上述背光源BL的俯视图,图4的(b)是 图4的(a)的b-b线上的剖视图。上述侧壁板BWh隔着例如由树脂材料形成的后述电极支承材料 TMT被安装在上述下框架BS上。此外,在上述侧壁板BWh上,在 其下框架BS侧的边上形成孔HL,使穿过该孔HL配置的上述外部电 极焚光管EFL的各端上形成的电极TM位于上述侧壁板B Wh的背面 侧。外部电极荧光管EFL的各电极TM被夹持(扣合)在上述电极支 承架TMT上配置的电极配件TMF上。由此,各外部电极荧光管EFL 由上述电极配件TMF支承在下框架BS上,通过该电极配件TMF提 供电源。上述电极配件TMF与分别配置在各外部电极荧光管EFL的两端 侧的相同金属的电极支承材料TMS1、 TMS2—体构成。图5是表示 上述电极支承材料TMS1 、 TMS2的俯视图,上述电极支承材料TMS1 、 TMS2分别配置在上述各电极支承架TMT (用图中TMT1、 TMT2表 示)上。在图5中, 一个电极支承材料TMS1被配置在配置上述外部电极 荧光管EFL (用图中虚线表示)的区域的图中左侧,此外另一个电极 支承材料TMS2被配置在上述区域的图中右侧,分别形成在图中y方 向上延伸的形状。即,电极支承材料TMS1将各外部电极荧光管EFL 的图中左侧端的电极TM的部分共同支承,电极支承材料TMS2将各 外部电极荧光管EFL的图中右侧端的电极TM部分共同支承。此外,在电极支承材料TMS1上,各外部电极荧光管EFL的图 中左侧的沿着电极TM的长度方向配置的例如三个电极配件TMF夹 持上述电极TM,由此支承该各外部电极荧光管EFL。同样,在电极 支承材料TMS2上,各外部电极荧光管EFL的图中右侧的沿着电极TM的长度方向配置的例如三个电极配件TMF夹持上述电极TM,由 此支承该各外部电极焚光管EFL。这是为了在至少一个电极配件TMF 的电接触不充分的情况下通过其他剩余的电极配件TMF确保电接触。由此,电极支承材料TMS1、 TMS2分别具有以下结构,即,在 彼此相对而延伸的一对连接部JC之间,在上述连接部JC的延伸方向 上并列设置电极配件组来进行支承,其中,上述电极配件组由在与该 连接部JC交叉的方向上并列设置的多个电极配件TMF构成。并且,上述电极支承材料TMS1、 TMS2例如通过板材的沖压加 工而形成。图6的(a)是将图5的虛线框A的部分提取出来描绘的放大图。 在图6的(a)中,电极支承材料TMS1具有将并列设置的三个电极 配件TMF共同固定的基部BP、和在该基部BP的各端侧共同连4妻的 左侧连接部JC (L)和右侧连接部JC (R),上述基部BP和各连接 部JC (L) 、 JC (R)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形成梯子状的图案。此外,图6的(b)是表示上述电极配件TMF的图,表示图6的 (a)的b-b线上的剖视图。电极配件TMF构成为具有用于从两侧夹持外部电极荧光管EFL 的一对相对的舌片的分叉结构。即,具有相对于上述电极支承材料 TMS1的基部BP从其两侧例如向铅垂方向弯曲的一对支承部SP,上 述各支承部SP具有将上述外部电极荧光管EFL从其圆周侧面的相对 侧分别挤压的圓弧部。此外,上述电极配件TMF具有导入部IN,通 过该导入部IN而l更于将外部电极焚光管EFL导入电极配件TMF。另 外,图6的(b)所示的虚线圆表示外部电极荧光管EFL的圆周侧面。电极支承材库+TMSl的左侧连接部JC (L)例如在其左侧的边如 作为图6的(a)的VII (b) -VII (b)线上的剖视图的图7的(b) 所示,形成有沿着该边垂直弯曲的弯曲边BN。上述电极支承材料 TMS1在其各电极配件组的并列设置方向(图中y方向)上延伸得较 长而形成,容易产生变形,因此通过上述弯曲边BN来减小产生该变 形的程度。此外,如图6的(a)的VII (a) -VII (a)线上的剖视7的(a)所示,在与上述基部BP的延伸方向(图中x方向)交叉 的部分竖直设有突出部ST。该突出部ST限制由上述电极配件TMF 夹持了电极TM的外部电极荧光管EFL向其轴方向移动。另外,在与该电极支承材料TMS1成对的上述电极支承材料 TMS2上,虽然图中的左右关系相反,但是也具有相同的结构。这样构成的电极支承材料TMS1如图5所示被置位于电极支承架 TMT1上,在该电极支承材料TMS1的一端侧例如使用螺钉SC固定 在该电极支承架TMT1上。这样仅在一端侧固定电极支承材料TMS1的目的在于,避免在假 设固定了两端的情况下,当上述电极支承材料TMS1由于来自外部电承架TMT1的表面脱离而变形。即通过仅在一端侧固定该电极支承材 料TMS1而使其热膨胀的伸长在另一端侧延伸。并且,这样对电极支承架TMT1仅在一端侧固定的电极支承材料 TMS1由在该电极支承架TMT1的左侧连接部JC (L)侧的侧壁面 WL上沿着上述电极支承架TMT1的长度方向有间隔地形成的多个突 起部PJ覆盖(卡定),通过该突出部PJ防止该电才及支承材泮牛TMT1 从电极支承架TMT1脱离。另外,图8是表示将上述电极支承材料TMS1配置在电极支承架 TMT1上时的步骤的图,该电极支承材料TMS1将其左侧连接部JC (L)侧先插入到上述电极支承架TMT1的侧壁面WL侧的上述突起 部PJ的下方,将右侧连接部JC (R)置位于电极支承架TMT1的表 面上,从而完成安装。此时,由于上述支承材料TMS1沿着其长度方 向形成有上述弯曲边BN,因此可以增大其刚性,在将该电极支承材 料TMS1配置在电极支承架TMT1上时能够得到减少产生变形的效 果,并且在此之后也能够得到减少产生变形的效果。在此,图9的(a)是表示组装有上述电极支承材料TMS1的电 极支承架TMT1的立体图,表示在该电极支承架TMT1上,在上述电 极支承材料TMS1的左侧连接部JC (L)侧(配置外部电极荧光管EFL—侧的相反侧),相对于该电极支承材料TMS1的配置面垂直地 设置有上述侧壁面WL。并且,如作为图9的(a)的虚线圆框Q的放大图的图1所示, 在上述侧壁面WL上设有上述突起部PJ,该突起部PJ覆盖电极支承 材料TMS1的左侧连接部JC (L)的上表面而形成,例如上述电极支 承材料TMS1从电极支承架TMT1的表面向图中oc所示方向脱离的情 况下,由上述突起部PJ防止该脱离。另外,与该电极支承架TMT1成对的上述电极支承架TMT2,虽 然图中的左右关系相反,但是也具有相同的结构。此外,图9的(b)是表示上述侧壁板BWh的立体图,示出了从 背面侧对具有使来自外部电极荧光管EFL的光反射的功能的面进行 观察的状态。另外,侧壁板BWh在其背面沿着该侧壁板BWh的长度 方向例如以上述外部电极焚光管EF L的配置位置为间隔,有间隔地一 体形成有多个凸缘RB,以增强对该侧壁板BWh变形的限制。该侧壁 板BWh从图9的(b)所示状态将正面背面反过来,并将左右反向, 来盖住图9的(a)所示的电极支承架TMT,临时固定在该电极支承 架TMT1上。此外,上述电极支承架TMT1形成有在其长度方向上并列设置的 螺钉孔SCH,在上述侧壁板BWh上也形成有与上述螺钉孔SCH对应 的螺钉孔SCH',上述螺钉孔SCH、 SCH'在将上述侧壁板BWh临时 固定在上述电极支承架TMT1上时,其中心轴一致。并且,这样临时 固定的电极支承架TMT1和侧壁板BWh由穿过上述螺钉孔SCH、 SCH'拧入下框架BS的螺钉(未图示)固定在上述下框架BS上。在上述实施例中,用于防止电极支承材料TMS从电极支承架 TMT脱离的突起部PJ,在该电极支承材料TMS例如为左侧的电极支 承材料TMS1时,设置成覆盖左侧连接部JC (L)的一部分。但是, 不言而喻,也可以如与图5对应地描绘的图IO所示,设置成覆盖右 侧连接部JC (R)的一部分。此时,图5所示的突起部PJ例如祐 没置在侧壁面WL上,而图IO所示的突起部如作为图10的虚线圆框P的部分的放大立体图而描 绘的图ll所示,构成为弯曲的突起部BP。这是因为在右侧连接部JC (R)的附近不存在侧壁面,所以将突起部BP的固定位置作为电极 支承架TMT1的表面。此外,作为其他实施例,也可以将图5所示突起部PJ和图10所 示突起部BP以混合的状态设置在电极支承架TMT上,由上述突起 部PJ和突起部BP防止电极支承材料TMS从电才及支承架TMT脱离。上述电极支承材料TMS在其一端侧固定在电极支寿义架TMT上。 此时,该固定位置并不限定于一个,当然也可以是多个。这是因为, 可以认为在上述固定位置靠近配置时热膨胀对该电极支承材料TMS 的不良影响减少。关键是通过将电极支承材料TMS固定在下框架BS 侧和配设固定在该下框架BS侧并覆盖该电极支承材料形成的突起部 PJ、 BP,能够将电极支承材料TMS可靠地配置在下框架BS侧而不 必担心热膨胀。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电极支岸义材料TMS隔着电才及支承架TMT 固定在下框架BS上,但是当然也可以构成为不隔着电极支承架TMT 而直接固定在下框架BS上。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背光源BL的光源使用了外部电极 荧光管EFL。但是,并不限于此,当然也可以是具有相同形状的棒状 光源。上述各实施例可以分别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使用。这是因为各实施 例中的效果可以单独或通过相互结合而实现。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液晶显示面板和配置在该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的背光源,上述背光源由并列设置在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相对的平面内的多个棒状光源、和将上述各棒状光源在其电极部中经由电极配件来支承的基底构成,上述电极配件从两侧夹持着各棒状光源所对应的电极部,并被设置于在上述棒状光源的并列设置方向上延伸的电极支承材料上,上述电极支承材料在沿着其延伸方向的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位置具有被固定在基底侧的部分,且在其他位置具有由被固定在上述基底侧的突起部覆盖的部分。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极支承材料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一端侧具有被固定在上述基底侧的部分。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极支承材料沿着该电极支承材料的延伸方向而有间隔地 具有由多个上述突起部覆盖的部分。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底而形成的侧壁面上突出并覆盖上述电极支承材料的部分。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起部形成在上述电极支承材料的置位面上,并构成有具有弯曲部来覆盖该电极支承材料的部分。
6. —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液晶显示面板和配置在该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的背光源, 上述背光源由并列设置在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相对的平面内的多个棒状光源、和将上述各棒状光源在其电极部中经由电极配件来支承的基底构成,上述电极配件从两侧夹持各棒状光源所对应的电极部,并^皮设置 于在上述棒状光源的并列设置方向上延伸的电极支承材料上,沿着上述延伸方向弯曲的弯曲边,并且在沿着上述延伸方向的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位置具有被固定在基 底侧的部分,且在其他位置具有由被固定在上述基底侧的突起部覆盖 的部分。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极支承材料的被上述突起部覆盖的部分包括形成有上述弯曲边的部分。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极支承材料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一端侧具有被固定在上述基底侧的部分。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极支承材料沿着该电极支承材料的延伸方向而有间隔地 具有由多个上述突起部覆盖的部分。
10.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底而形成的侧壁面上突出并覆盖上述电极支承材料的部分。
11.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突起部形成在上述电极支承材料的置位面上,构成有具有弯 曲部来覆盖该电极支承材料的部分。
12. —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液晶显示面板和配置在该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的背光源, 上述背光源由并列设置在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相对的平面内的多个棒状光源、和将上述各棒状光源在其电极部中经由电极配件来支^K的基底构成,上述电极配件从两侧夹持各棒状光源所对应的电极部,并被设置 于在上述棒状光源的并列设置方向上延伸的电极支承材料上,上述电极支承材料在沿着其延伸方向的位置在一端侧具有被固 定在基底侧的部分,且在其他位置具有由被固定在上述基底侧的突起 部覆盖的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极支承材料在其延伸方向上的 一 端侧被固定在上述基底 侧的一个位置上,上述被固定的部分的位置比上述多个棒状光源靠外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极支承材料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一端侧具有被固定在上述基底侧的多个部分,上述多个部分的位置比上述多个棒状光源靠外侧。
15. —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液晶显示面板和配置在该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的背光源, 上述背光源由并列设置在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相对的平面内的7了义的基底构成,上述电极配件从两侧夹持各棒状光源所对应的电极部,并被设置 于在上述棒状光源的并列设置方向上延伸的电极支承材料上,沿着上述延伸方向而弯曲的弯曲边,并且在沿着上述延伸方向的位置中,在一端侧具有被固定在基底侧的 部分,且在其他位置具有由被固定在上述基底侧的突起部覆盖的部分。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极支承材料在其延伸方向上的 一端侧被固定在上述基底 侧的一个位置上,上述被固定的部分的位置比上述多个棒状光源靠外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极支承材料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一端侧具有被固定在上述基底侧的多个部分,上述多个部分的位置比上述多个棒状光源靠外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能够将电极支承材料可靠地配置在基底侧而不必担心热膨胀的背光源。该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液晶显示面板和配置在该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的背光源,上述背光源由在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相对的平面内并列设置的多个棒状光源、和将上述各棒状光源在其电极部经由电极配件来支承的基底构成,上述电极配件支承各棒状光源所对应的电极部被设置于在上述棒状光源的并列设置方向上延伸的电极支承材料上,上述电极支承材料在沿着其延伸方向的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位置具有被固定在基底侧的部分,在其他位置具有由被固定在上述基底侧的突起部覆盖的部分。
文档编号G02F1/1335GK101251677SQ20081008120
公开日2008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22日
发明者上田史朗, 东祐士, 坪仓正树, 板仓史门 申请人:株式会社Ips先驱高新技术;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