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8569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闸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闸门组件,其被安装在从一端能够拆装地连接带连接器的光缆并且从另一端连接其他的光缆的光适配器上。。

背景技术
公知的结构为使用光适配器,能够将一根光缆与另一根光缆连接,该光适配器中收纳以光缆为终端的光连接器,该光连接器容易与其他的设备连接/分离。这样的光适配器,将由底壁、一对侧壁以及上壁划分出的内部空间的一端侧以及另一端侧设为分别收纳所述第1以及第2光缆的第1以及第2收纳部,并且在所述光适配器的中间部分设有中空的套筒,能够将所述第1以及第2光缆的插芯插入该套筒中。在这里,在以仅在光适配器的第1以及第2收纳部中任意一方中插通有光缆的状态下使用时(即,以将光缆设为终端的状态使用时),会有灰尘附着在该插通的光缆的前端部或者使用者直视来自该光缆的光的可能性。为了避免这样的不良情况,公开了设有闸门构件的结构,所述闸门构件能够对由所述底壁、所述一对侧壁以及所述上壁的一端侧端边划分的所述光适配器的开口端进行开闭,经由枢支轴能够摆动地连接在所述底壁的一端侧端边上(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2-148483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
这里,作为所述光适配器,有形状不同的两种光适配器。即,将侧视图中一端侧端边的形状为沿着大致垂直方向的直线状的SC型光适配器,和侧视图中一端侧端边的形状在上角部为倒角形状的LC型光适配器。在SC型光适配器中,能够插通SC型光连接器;在LC型光适配器中,能够插通LC型光连接器。
因此,分别在SC型以及LC型光适配器中设置闸门构件时,在上述专利文献1那样的构成中,必须分别个别设计。因此,也必须设计多个用于成型闸门构件的模具,所以劳动量、成本都增加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该以往技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闸门组件,所述闸门组件能够更加容易地对SC型以及LC型光适配器中的任何一种设置闸门。
本发明所涉及的闸门组件,被装设在光适配器的一端侧,所述光适配器从一端侧能够拆装地连接带连接器的第1光缆并且从另一端连接第2光缆,将由底壁、一对侧壁以及上壁划分出的内部空间的一端侧以及另一端侧设为分别收纳所述第1以及第2光缆的第1以及第2收纳部,并且在中间部分设有将所述第1以及第2光缆的插芯插入的中空的套筒;其特征在于,包括闸门外壳,其具有分别与所述光适配器的所述底壁、所述一对侧壁以及所述上壁的外周面抵接的底面部、一对侧面部以及上面部,以围绕所述光适配器的方式装设在该光适配器的一端侧;闸门构件,其以能够对由所述底面部、所述一对侧面部以及所述上面部的一端侧端边划分的所述闸门外壳的一端侧开口进行开闭的方式能够摆动地连接在所述底面部的一端侧端边上;和螺旋弹簧,其向将所述闸门外壳的所述一端侧开口封闭的方向对所述闸门构件加载;并且,在将所述闸门外壳装设于所述光适配器的状态下,由所述闸门构件封闭所述闸门外壳的所述一端侧开口,由此将所述光适配器的所述第1收纳部的开口端封闭。
根据上述结构的闸门组件,闸门外壳以围绕光适配器的方式装设在该光适配器的一端侧。在将闸门外壳装设在光适配器的一端侧时,闸门外壳的底面部、一对侧面部以及上面部分别与所述光适配器的所述底壁、所述一对侧壁以及所述上壁的外周面抵接。在闸门外壳的底面部的一端侧端边上,能够摆动地连接有闸门构件,闸门构件摆动而对所述闸门外壳的一端侧开口进行开闭。所述闸门构件由螺旋弹簧向将闸门外壳的所述一端侧开口封闭的方向加载。通过在将闸门组件的闸门外壳装设于光适配器的状态下,由所述闸门构件封闭所述闸门外壳的所述一端侧开口,由此将所述光适配器的所述第一收纳部的开口端封闭。
如上所述,因为设为在以围绕光适配器的方式装设的闸门外壳上设置能够摆动的闸门构件的结构,所以不管是SC型以及LC型的任何一种,通过将闸门外壳装设于光适配器上,能够容易地在SC型以及LC型的任何一种光适配器中设置闸门构件。因此,没有必要进行根据光适配器的种类而分别单独地设置闸门构件的设计,模具也能够通用设计。其结果是,能够降低设计的劳动量、制造成本。
另外,即便是对于以往的不具备的闸门构件的现有的光适配器也能装设该闸门组件,由此能够容易地设置闸门构件。
优选,所述光适配器,包括侧面看一端侧端边的形状为沿着大致垂直方向的直线状的SC型光适配器,和侧面看一端侧端边的形状在上角部为倒角形状的LC型光适配器;所述上面部的一端侧端边位于比所述底面部的一端侧端边更靠内侧处;所述侧面部的一端侧端边具有具有与所述LC型光适配器的一端侧上方角部的倒角形状相对应的形状的上方区域,和从所述上方区域向下方延伸的下方区域;所述下方区域构成为,在以所述上面部的一端侧端边位于与所述上壁的一端侧端边大致相同的位置且所述底面部的一端侧端边位于比所述底壁的一端侧端边更靠外侧处的状态、并以所述侧面部的所述上方区域位于与所述LC型光适配器的一端侧上方角部上的倒角部大致相同的位置的方式将所述闸门外壳装设于所述LC型光适配器时,其位于比所述LC型光适配器的侧壁的一端侧端边更靠外侧处,并且,在以所述上面部的一端侧端边位于比所述上壁的一端侧端边更靠内侧处且所述底面部的一端侧端边位于比所述底壁的一端侧端边更靠外侧处的方式将所述闸门外壳装设于所述SC型光适配器时,其位于比所述SC型光适配器的侧壁的一端侧端边更靠外侧处。
更加优选,所述闸门构件,具有能够摆动地由所述底面部的一端侧端边支撑的板状的闸门主体;和一对具有与所述LC型光适配器的倒角部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的肋部,该一对肋部从所述闸门主体的两侧缘中的一部分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延伸。
此时,在将闸门外壳装设在侧面看一端侧端边的形状在上角部为倒角形状的LC型光适配器上时,闸门外壳的上面部的一端侧端边位于与LC型光适配器的上壁的一端侧端边大致相同的位置。此时,闸门外壳的底面部的一端侧端边位于比LC型光适配器的底壁的一端侧端边更靠外侧处。这里,所述闸门外壳的侧面部的上方区域,具有与LC型光适配器的一端侧上方角部的倒角形状相对应的形状。而且,在将闸门外壳装设在LC型光适配器上时,闸门外壳的侧面部的上方区域,位于与LC型光适配器的一端侧上方角部的倒角部大致相同的位置。此时,闸门外壳的侧面部的下方区域,位于比LC型光适配器的侧壁的一端侧端边更靠外侧处。
因此,在摆动闸门构件使其开放时,LC型光适配器的具有所述倒角部的一端侧上方角部,没有被闸门外壳的侧面部遮蔽,保持了LC型光适配器的倒角部的形状。
另外,在将闸门外壳装设在侧面看一端侧端边的形状为沿着大致垂直方向的直线状的SC型光适配器上时,闸门外壳的上面部的一端侧端边位于比SC型光适配器的上壁的一端侧端边更靠内侧处。此时,闸门外壳的底面部的一端侧端边,位于比SC型光适配器的底壁的一端侧端边更靠外侧处。进而此时,闸门外壳的侧面部的下方区域,位于比SC型光适配器的侧壁的一端侧端边更靠外侧。
这样,通过将闸门外壳设为与LC型光适配器的倒角形状相对应的形状,而且在闸门构件上设置与该形状相对应的肋部,在将闸门外壳装设于LC型光适配器时,能够有效地活用设置在LC型光适配器上的倒角部的形状而容易地进行光缆的拆装。另外,在将闸门外壳装设于任意的光适配器上时,都能够更加完全地进行由闸门构件所实现的一端侧开口的封闭。



图1是表示在装设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闸门组件的SC型光适配器中、闸门构件处于封闭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在装设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闸门组件的SC型光适配器中、闸门构件处于开放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SC型光适配器的闸门组件装设部分附近的放大侧视图。
图4是表示在装设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闸门组件的LC型光适配器中、闸门构件处于封闭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在装设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闸门组件的LC型光适配器中、闸门构件处于开放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图5所示的LC型光适配器的闸门组件装设部分附近的放大侧视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闸门构件50的立体图。
图8是图2的闸门组件的开放位置的仰视图。
图9是图2的闸门组件的开放位置的仰视立体图。
图10是SC型光适配器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的轴线方向剖面立体图。
图12是LC型光适配器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2的轴线方向剖面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在图12的LC型光适配器中使用小型光适配器外壳作为所述第2适配器外壳的例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对于本发明所涉及的闸门组件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进行说明。首先,对于装设所述闸门组件的光适配器的结构进行说明。
首先,对SC型光适配器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0是SC型光适配器的立体图,图11是图10的轴线方向剖面立体图。
SC型光适配器S1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构成为至少在一端侧能够拆装地连接有设有SC型光连接器S2的第1光缆S3。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SC型光适配器S1具有连接有设有光连接器S2的第1光缆S3的第1适配器外壳S1a和连接有第2光缆(未图示但与第1光缆S3同样)的第2适配器外壳S1b,所述第1以及第2适配器外壳S1a、S1b形成为互相相同的形状。
即,形成SC型光适配器S1的一端侧的第1适配器外壳S1a能够拆装地连接有设有SC型光连接器S2的第1光缆S3,形成SC型光适配器S1的另一端侧的第2适配器外壳S1b能够拆装地连接有设有SC型光连接器的第2光缆。
所述SC型光适配器S1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具有上壁(第1上壁S11a以及第2上壁S11b),从所述上壁S11的侧方端边向下方延伸的一对侧壁(第1侧壁S12a以及第2侧壁S12b),在所述一对侧壁S12a、S12b的下方端边之间延伸的底壁(第1底壁S13a以及第2底壁S13b),设置在所述SC型光适配器S1的轴线方向中间部位的中间壁S14,沿着轴线方向地设置在所述中间壁S14上的中空的轴套部(第1轴套部S15a以及第2轴套部S15b),和插入所述轴套部的中空部内的中空的套筒S16。
所述第1适配器外壳S1a,在第1上壁S11a、第1侧壁S12a以及第1底壁S13a的一端侧设有开口端S18a,并且在另一端侧设有端壁(形成为所述中间壁S14)。另外,所述第1适配器外壳S1a在各壁的内侧具有能够收纳光连接器S2的第1收纳部S17a。在所述端壁上,设有第1轴套部S15a。同样,所述第2适配器外壳S1b,在第2上壁S11b、第2侧壁S12b以及第2底壁S13b的一端侧设有开口端S18b,并且在另一端侧设有端壁(形成为所述中间壁S14)。另外,所述第2适配器外壳S1b在各壁的内侧具有能够收纳光连接器S2的第2收纳部S17b。在所述端壁上,设有第2轴套部S15b。所述第1以及第2适配器外壳S1a、S1b,以使所述端壁的外表面彼此抵接、使所述第1以及第2轴套部S15a、S15b连通的状态接合。在互相连通的所述第1以及第2轴套部S15a、S15b内,插入所述套筒S16。
所述SC型光适配器S1的第1收纳部S17a的开口端(即所述第1适配器外壳S1a的开口端)S18a,侧视图中的一端侧端边的形状形成为沿着大致垂直方向的直线状。详细地说,所述第1上壁S11a包括位于开口端S18a侧的开口端边(一端侧端边)S11a1,和从所述开口端边S11a1的两端部向所述中间壁S14延伸的一对侧方端边S11a2。
所述第1底壁S13a包括位于开口端S18a侧的开口端边(一端侧端边)S13a1,和从所述开口端边S13a1的两端部向所述中间壁S14延伸的一对侧方端边S13a2。
所述一对第1侧壁S12a包括由所述第1上壁S11a的侧方端边S11a2以及所述第1底壁S13a的侧方端边S13a2分别划分的上方端边S12a1以及下方端边S12a2,和将所述上方端边S12a1以及所述下方端边S12a2的一端侧端部彼此连接的开口端边(一端侧端边)S12a3。
所述开口端S18a的各端边与SC型光适配器S1的轴线方向大致垂直。
另外,所述SC型光适配器S1的所述第1收纳部S17a从所述中间壁S14向开口端S18a侧延伸。进而,所述SC型光适配器S1在所述第1收纳部S17a内具有形成为能够向与所述侧壁S12a接近的方向弹性变形的一对卡合片S17a1,和形成在所述卡合片S17a1的前端部并且是与安装了该卡合片S17a1的所述侧壁S12a相反一侧的面上的卡合突起S17a2。所述卡合片S17a1形成为随着从所述SC型光适配器S1的轴线方向中央部朝向开口端侧,所述卡合片S17a1从安装其的所述侧壁S12a的内侧面离开。即,所述卡合片S17a1形成为随着从基端部朝向所述卡合突起S17a2设置部侧,所述卡合片S17a1从安装其的所述侧壁S12a的内侧面离开。
通过在这样的SC型光适配器S1的第1收纳部S17a中插入SC型光连接器S2,能够将包覆光缆线材而构成的第1光缆S3连接在SC型光适配器S1上。所述SC型光连接器S2具有外插于在所述第1光缆S3的连接端部侧露出的光缆线材上的插芯S21,围绕所述插芯S21的SC型光连接器主体S22,设置在所述SC型光连接器主体S22的上面上、沿着朝向SC型光适配器S1的插通方向的导向片S23,设置在所述SC型光连接器主体S22的两侧面上、在插入所述SC型光适配器S1时与所述卡合突起S17a2卡合并且一边使所述SC型光适配器S1的所述卡合片S17a1向与安装有所述卡合片S17a1的所述侧壁S12a接近的方向弹性变形一边导向的卡合槽S24,和进行所述SC型光连接器S2的防脱的卡合凹部S25。在将所述SC型光连接器S2插入到使所述插芯S21突入所述套筒S16内的连接位置为止时,所述卡合槽S24以及所述卡合片S17a1的卡合被解除,所述卡合片S17a1由于固有弹性而向从安装有所述卡合片S17a1的所述侧壁S21a离开的方向移动,所述卡合凹部S25与所述卡合突起S17a2卡合。
进而,在所述SC型光适配器S1的所述上壁S11a上,从所述上壁S11a的开口端边S11a1沿着轴线方向设有对所述SC型光连接器S2的导向片S23进行导向的导向槽S19。
在上面这样的结构中,经由所述SC型光适配器S1的开口端S18a将所述SC型光连接器S2的SC型光连接器主体S22插入第1收纳部S17a内,由此将两者连接。此时,通过将所述SC型光连接器S2的导向片S23卡合在所述SC型光适配器S1的导向槽S19上,能够进行所述SC型光连接器S2的相对于所述SC型光适配器S1的定位。因此,第1光缆和第2光缆分别被连接在所述SC型光适配器S1上而互相相对,由此,相互的插芯S21能够同轴且高精度地接触。
另外,通过将所述SC型光连接器主体S22插入第1收纳部S17a内,使所述SC型光适配器S1的卡合突起S17a2卡合在所述SC型光连接器S2的卡合槽S24上。此时,所述卡合突起S17a2的斜面向左右按压扩展所述SC型光适配器S1的卡合片S17a1而使其弹性变形。在将所述SC型光连接器主体S22进一步插入内侧从而所述卡合突起S17a2到达所述SC型光连接器S2的卡合凹部S25的位置时,所述卡合突起S17a2与所述导向槽S24的卡合被解除,所以由于所述卡合片S17a1的固有弹性,所述卡合突起S17a2向左右中央侧移动,该卡合突起S17a2与所述卡合凹部S25卡合。由此,防止所述SC型光连接器S2从所述SC型光适配器S1脱落。
另外,在所述卡合突起S17a2与所述卡合凹部S25的卡合时,所述插芯S21的前端部位于稍微越过套筒S16内的中央壁S14周围的位置。所述插芯S21能够相对于所述SC型光连接器S2在轴线方向上移动,并且向轴线方向前端侧被加载。因此,在第1光缆和第2光缆被连接在所述SC型光适配器S1上时,相互的插芯S21以前端部彼此相互对接的状态抵接。由此,能够尽可能地减少连接时的光的传递损失。
但是,在所述卡合突起S17a2上,在与所述卡合凹部S25卡合的卡合面(向脱离侧施加载荷的面)上也形成有斜面。由此,通过向脱离侧施加规定以上的力,能够解除所述卡合突起S17a2与所述卡合凹部S25的卡合。此时,所述卡合突起S17a2再次向左右按压扩展所述卡合片S17a1而使其弹性变形。通过进一步向脱离侧施加力,能够将所述SC型光连接器S2从所述SC型光适配器S1中拔出。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将所述第1以及第2适配器外壳S1a、S1b设成相同形状,但本发明当然并不局限于该形态。
接下来,对LC型光适配器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2是LC型光适配器的立体图,图13是图12的轴线方向剖面立体图。
LC型光适配器L1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构成为至少在一端侧能够拆装地连接有设有LC型光连接器L2的第1光缆L3。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LC型光适配器L1具有连接有设有光连接器L2的第1光缆L3的第1适配器外壳L1a和连接有第2光缆(未图示但与第1光缆L3同样)的第2适配器外壳L1b,所述第1以及第2适配器外壳L1a、L1b形成为互相相同的形状。
即,形成LC型光适配器L1的一端侧的第1适配器外壳L1a能够拆装地连接有设有LC型光连接器L2的第1光缆L3,形成LC型光适配器L1的另一端侧的第2适配器外壳L1b能够拆装地连接有设有LC型光连接器的第2光缆(与所述第1光缆L3同样的结构)。
所述LC型光适配器L1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具有上壁(第1上壁L11a以及第2上壁L11b),从所述上壁L11的侧方端边向下方延伸的一对侧壁(第1侧壁L12a以及第2侧壁L12b),在所述一对侧壁L12a、L12b的下方端边之间延伸的底壁(第1底壁L13a以及第2底壁L13b),设置在所述LC型光适配器L1的轴线方向中间部位的中间壁L14,沿着轴线方向地设置在所述中间壁L14上的中空的轴套部(第1轴套部L15a以及第2轴套部L15b),和插入所述轴套部的中空部内的中空的套筒L16。
所述第1适配器外壳L1a在第1上壁L11a、第1侧壁L12a以及第1底壁L13a的一端侧设有开口端L18a,并且在另一端侧设有端壁(形成为所述中间壁L14)。另外,所述第1适配器外壳L1a在各壁的内侧具有能够收纳光连接器L2的第1收纳部L17a。在所述端壁上,一体地设有第1轴套部L15a。同样,所述第2适配器外壳L1b在第2上壁L11b、第2侧壁L12b以及第2底壁L13b的一端侧设有开口端L18b,并且在另一端侧设有端壁(形成为所述中间壁L14)。另外,所述第2适配器外壳L1b在各壁的内侧具有能够收纳光连接器L2的第2收纳部L17b。在所述端壁上,一体地设有第2轴套部L15b。所述第1以及第2适配器外壳L1a、L1b,以使所述端壁的外表面彼此抵接、使第1以及第2轴套部L15a、L15b连通的状态接合。在互相连通的所述第1以及第2轴套部L15a、L15b内,插入所述套筒L16。
另外,在图12以及图13的结构中,所述第1以及第2收纳部L17a、L17b分别由中央壁L19a划分为2个收纳部。但是,并不局限于此,所述第1以及第2收纳部L17a、L17b也可以分别仅具有1个收纳部。
所述LC型光适配器L1的第1收纳部L17a的开口端(即所述第1适配器外壳L1a的开口端)L18a,其上角部形成为倒角形状。详细地说,所述第1上壁L11a包括位于开口端L18a侧的开口端边(一端侧端边)L11a1,和从所述开口端边L11a1的两端部向所述中间壁L14延伸的一对侧方端边L11a2。另外,所述第1底壁L13a包括位于开口端L18a侧的开口端边(一端侧端边)L13a1,和从所述开口端边L13a1的两端部向所述中间壁L14延伸的一对侧方端边L13a2。
所述一对第1侧壁L12a包括由所述第1上壁L11a的侧方端边L11a2以及所述第1底壁L13a的侧方端边L13a2分别划分的上方端边L12a1以及下方端边L12a2,和将所述上方端边L12a1以及所述下方端边L12a2的一端侧端部彼此连接的开口端边(一端侧端边)L12a3。
而且,所述第1上壁L11a的开口端边L11a1位于比所述第1底壁L13a的开口端边更靠另一端侧处。所述一对第1侧壁L12a(以及将第1收纳部L17a划分为2个收纳部的中央壁L19a)的开口端边L12a3(以及L19a1),将包含与所述上壁L11a连接的连接部的上方区域L12a4(以及L19a2)在侧面上形成为倒角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方区域L12a4、L19a2形成为向上方以及一端侧开口的凹状。
即,所述LC型光适配器L1将由上壁L11a的一端侧端边L12a1以及一对侧壁L12a以及中央壁L19a的一端侧端边L12a3、L19a2划分的一端侧上角部形成为倒角形状。由此,实现了LC型光连接器L2的拆装作业的容易化。
通过在这样的LC型光适配器L1的第1收纳部L17a中插入LC型光连接器L2,能够将包覆光缆线材而构成的第1光缆L3连接在LC型光适配器L1上。所述LC型光连接器L2具有外插于在所述第1光缆L3的连接端部侧露出的光缆线材上的插芯L21,围绕所述插芯L21的LC型光连接器主体L22,基端部能够上下方向弹性变形地固定安装在所述LC型光连接器主体L22的上面上并且前端部从所述基端部向所述第1光缆L3的基端侧并且向上方侧延伸的卡合片L23,和从所述卡合片L23向侧方突出的卡合突起L24。
另外,在图12以及图13的结构中,第1适配器外壳L1a的第1收纳部L17a被划分为2个收纳部,所述LC型光连接器L2形成为2个第1光缆S3一体地插入所述第1收纳部L17a的2个收纳部中的结构,但并不局限于此,所述LC型光连接器L2也可以形成为能够将第1光缆S3单独地插入所述第1收纳部L17a的2个收纳部的各自之中的结构。对于插入第2收纳部L17b的LC型光连接器也同样。
另一方面,所述LC型光适配器L1的所述第1收纳部L17a具有收纳所述LC型光连接器主体L22的第1空间L17a1和收纳所述卡合片23的包含所述基端部的一部分的第2空间L17a2,所述第2空间L17a2具有导向面L17a3和从所述导向面L17a3的内侧端向上方延伸的卡合面L17a4,对于所述导向面L17a3,其以随着从外侧将所述LC型光连接器L2向所述第1空间L17a1内插入、所述卡合片L23向下方弹性变形的方式对所述卡合突起L24进行导向,并且在将所述LC型光连接器L2插入到使所述插芯L21突入所述套筒L16内的连接位置时、其与所述卡合突起L24之间的卡合被解除。在所述LC型光连接器L2位于连接位置时,所述导向面L17a3与所述卡合突起L24的卡合被解除。此时,所述卡合片L23由于固有弹性而向上方移动,由此所述卡合突起L24向上方移动。由此,所述卡合突起L24与所述卡合面L17a4卡合,防止LC型光连接器L2的脱离。
在上面这样的结构中,经由所述LC型光适配器L1的开口端L18a将所述LC型光连接器L2的LC型光连接器主体L22插入第1收纳部L17a内,由此将两者连接。首先,将所述LC型光连接器主体L22插入所述第1收纳部L17a的第1空间L17a1内,由此进行所述LC型光连接器L2的相对于所述LC型光适配器L1的定位。
此时,在所述第1收纳部L17a的第2空间L17a2内插入有所述LC型光连接器L2的卡合片L23,设置在所述卡合片L23上的卡合突起L24与所述第2空间L17a2内的导向面L17a3卡合,由此被导向。所述导向面L17a3具有随着从开口端L18a离开而从所述LC型光适配器L1的上壁L11a离开的斜面,所述卡合突起L24由所述导向面L17a3导向,由此使所述卡合片L23向接近轴线中心一侧弹性变形。
在进一步向内插入、所述卡合突起L24来到所述LC型光适配器L1的卡合面L17a4的位置时,所述卡合突起L24与所述导向面L17a3之间的卡合被解除,所以由于所述卡合片L23的固有弹性,所述卡合突起L24向从轴线中心离开的方向移动。由此,所述卡合突起L24变为与所述卡合面L17a4卡合,防止所述LC型光连接器L2从所述LC型光适配器L1脱离。
另外,在所述卡合突起L24与所述卡合面L17a4的卡合时,所述插芯L21的前端部位于稍微越过套筒L16内的中央壁L14周围的位置。所述插芯L21能够相对于所述LC型光连接器L2在轴线方向上移动,并且向轴线方向前端侧被加载。因此,在第1光缆和第2光缆被连接在所述LC型光适配器L1上时,相互的插芯L21以前端部彼此相互对接的方式抵接。由此,能够尽可能地减少连接时的光的传递损失。另外,在卡合时,所述卡合突起L24通过所述卡合片L23的固有弹性按压所述第1收纳部L17a的上壁L11a侧内面,由此有意图地以使所述插芯L21的位置在所述套筒L16内向底壁L13a方向偏心的状态对其加载,所以第1光缆和第2光缆在同样偏心的位置被连接。因此,能够不使相互的插芯L21的轴中心产生轴偏摆地使它们位于相同位置。
但是,在从所述LC型光适配器L1将所述LC型光连接器L2拔出时,通过将所述卡合片L23在轴线中心方向按下,将所述卡合突起L24与所述卡合面L17a4的卡合解除。因此,能够在该状态下将所述LC型光连接器L2从所述LC型光适配器L1中拔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所述第1以及第2适配器外壳L1a、L1b设成相同形状,但本发明当然并不局限于该形态。
例如,作为所述第2适配器外壳,也可以使用图14所示的小型光适配器外壳L1b’。所述小型光适配器外壳L1b’的开口端L18b与中间壁L14的距离比所述光适配器外壳L1b短。
接下来,对装设在上面所说明的SC型以及LC型光适配器S1、L1上的本发明所涉及的闸门组件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以及图2是装设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闸门组件的SC型光适配器的立体图。图1表示闸门构件处于封闭位置的状态,图2表示闸门构件处于开放位置的状态。另外,图3是图2所示的SC型光适配器的闸门组件装设部分附近的放大侧视图。
同样,图4以及图5是装设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闸门组件的LC型光适配器的立体图。图4表示闸门构件处于封闭位置的状态,图5表示闸门构件处于开放位置的状态。另外,图6是图5所示的LC型光适配器的闸门组件装设部分附近的放大侧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闸门组件,如图1~图6所示,具有闸门外壳40,其具有分别与所述SC型光适配器S1或所述LC型光适配器L1的所述第1上壁S11a、L11a、所述一对第1侧壁S12a、L12a以及所述第1底壁S13a、L13a的外周面抵接的上面部41、一对侧面部42以及底面部43,以围绕所述光适配器S1、L1的方式能够拆装地装设在该光适配器S1、L1的一端侧;闸门构件50,其以能够对由所述上面部41、所述一对侧面部42以及所述底面部43的一端侧端边411、421、431划分的所述闸门外壳40的一端侧开口401进行开闭的方式、经由枢支轴44能够摆动地连接于所述底面部43的一端侧端边431;和螺旋弹簧60,其向封闭所述闸门外壳40的所述一端侧开口401的方向对所述闸门构件50加载。而且,在将所述闸门外壳40装设于所述光适配器S1、L1的状态下,所述闸门构件50封闭所述闸门外壳40的所述一端侧开口401,从而将所述光适配器S1、L1的所述第1收纳部L17a的开口端L18a封闭。
根据上述结构的闸门组件,如图1~图6所示,闸门外壳40以围绕所述光适配器S1、L1的方式能够拆装地装设在该光适配器S1、L1的所述第1适配器外壳S1a、L1a侧。在闸门外壳40被装设在光适配器S1、L1的所述第1适配器外壳S1a、L1a侧时,闸门外壳40的上面部41、一对侧面部42以及底面部43分别与所述光适配器S1、L1的所述第1上壁S11a、L11a、所述一对侧壁S12a、L12a以及所述第1底壁S13a、L13a的外周面抵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一对侧壁S12a、L12a上,设有一对凹部S12a5、L12a5(参照图10以及图13),并且在所述一对侧面部42上,设有向该侧面部42的内侧并且向所述闸门外壳40的所述一端侧开口401延伸的一对卡合片422。所述一对卡合片422与所述一对凹部S12a5、L12a5卡合,由此将闸门组件的闸门外壳40以围绕光适配器S1、L1的方式装设在该光适配器S1、L1的一端侧,并且防止脱离。
另外,在所述闸门外壳40的底面部43的一端侧端边431上,经由枢支轴44能够摆动地连接有闸门构件50。所述闸门构件50通过围绕枢支轴44摆动而对所述闸门外壳40的一端侧开口401进行开闭。所述闸门构件50由螺旋弹簧60向将闸门外壳40的所述一端侧开口401封闭的方向加载。通过在将所述闸门外壳40装设在光适配器S1、L1上的状态下使闸门构件50抵抗所述螺旋弹簧60的加载力而位于开放位置,能够将光连接器S2、L2插入光适配器S1、L1的第1收纳部S17a、L17a而将光连接器S2、L2连接在光适配器S1、L1上。另一方面,在将所连接的光连接器S2、L2拔出时,由于螺旋弹簧60的固有弹性,所述闸门构件50自动恢复到将闸门外壳40的所述一端侧开口401封闭的封闭位置。通过将所述闸门外壳40的所述一端侧开口401封闭,所述光适配器S1、L1的所述第1收纳部S17a、L17a的开口端S18a、L18a被封闭。
如上所述,由于设成了以围绕光适配器S1、L1的方式在能够拆装的闸门外壳40上设置能够摆动的闸门构件50的结构,所以不管是SC型还是LC型,通过在光适配器S1、L1上装设闸门外壳40,在SC型以及LC型中的任意一种光适配器S1、L1上都能容易地设置闸门外壳40。由此,不需要进行与光适配器的类型相对应地分别单独设置闸门构件50的设计,模具也能够通用设计。因此,能够使设计的劳动量、制造成本降低。
另外,对于不具备闸门构件的现有的光适配器S1、L1也能装设本闸门组件,由此能够容易地设计闸门构件50。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闸门构件50通过树脂的一体成型而形成。另外,所述闸门外壳40通过对铝等金属进行弯折加工而形成。
此时,为了即使在由于所装设的光适配器S1、L1的制造误差等而在大小上具有偏差时也能够将所述闸门外壳40安装在光适配器S1、L1上,在所述闸门外壳40的上面部41设有能够进行紧固调整的切缝412。另外,所述切缝412被设置成,例如不位于所述SC型光适配器S1的所述导向槽S19、所述LC型光适配器L1的模具拔出用孔L11a3上。由此,在装设到光适配器S1、L1上时,能够实现遮光性以及防尘性的提高。
更详细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闸门组件中,如图3以及图6所示,所述上面部41的一端侧端边411位于比所述底面部43的一端侧端边431更靠光连接器L2的轴线方向内侧处。
另外,如图5以及图6所示,所述侧面部42的一端侧端边421具有具有与所述LC型光适配器L1的一端侧上方角部(即,所述第1侧壁L12a3的所述上方区域L12a4)的倒角形状相对应的形状的上方区域423,和从所述上方区域423向下方延伸的下方区域424。在将所述闸门外壳40装设在所述LC型光适配器L1上时,所述上面部41的一端侧端边411位于与所述第1上壁L11a的一端侧端边L11a1大致相同的位置,所述底面部43的一端侧端边431位于比所述第1底壁L13a的一端侧端边L13a1更靠外侧处,所述侧面部42的所述上方区域423位于与所述LC型光适配器L1的一端侧上方角部的倒角部(上方区域L12a4)大致相同的位置,所述下方区域424位于比所述LC型光适配器L1的第1侧壁L12a的一端侧端边L12a1更靠外侧处。
进而,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将所述闸门外壳40装设在所述SC型光适配器S1上时,所述上面部41的一端侧端边411位于比所述SC型光适配器S1的所述第1上壁S11a的一端侧端边S11a1更靠内侧处,所述底面部43的一端侧端边431位于比所述第1底壁S13a的一端侧端边S13a1更靠外侧处,所述下方区域424位于比所述SC型光适配器S1的第1侧壁S12a的一端侧端边S12a1更靠外侧处。
而且,所述闸门构件50具有能够摆动地由所述底面部43的一端侧端边431支撑的板状的闸门主体51,和从所述闸门主体51的两侧缘中的一部分向大致垂直方向延伸的一对肋部52。在将所述闸门外壳40装设在所述LC型光适配器L1以及所述SC型光适配器S1的任意一个上时,如果所述闸门构件50位于封闭位置,则在所述闸门主体51的内周面与所述下方区域424的一端侧端边(侧面部42的一端侧端边421的直线部分)抵接的状态下,所述肋部52与所述上方区域423的一端侧端边(侧面部42的一端侧端边421的倒角形状部分)抵接。
此时,闸门构件50,将板状的闸门主体51能够摆动地支撑在闸门外壳40的底面部43的一端侧端边431上,一对肋部52从所述闸门主体51的两侧缘中的一部分向大致垂直方向延伸。
而且,在将闸门外壳40装设在侧视图中的一端侧端边的上角部(所述侧壁L12a的一端侧端边L12a1的上方区域L12a4)的形状形成为倒角形状的LC型光适配器L1上时,如图4~图6所示,闸门外壳40的上面部41的一端侧端边411位于与LC型光适配器L1的第1上壁L11a的一端侧端边L11a1大致相同的位置,闸门外壳40的底面部43的一端侧端边431位于比LC型光适配器L1的第1底壁L13a的一端侧端边L13a1更靠外侧处。
在这里,所述闸门外壳40的侧面部42的上方区域423具有与LC型光适配器L1的一端侧上方角部(所述第1侧壁L12a的上方区域L12a4)的倒角形状相对应的形状。而且,在将闸门外壳40装设在LC型光适配器L1上时,闸门外壳40的侧面部42的上方区域423位于与LC型光适配器L1的一端侧上方角部L12a4的倒角部大致相同的位置。此时,闸门外壳40的侧面部42的下方区域424位于比所述LC型光适配器L1的第1侧壁L12a的一端侧端边L12a1更靠外侧处。
因此,在摆动闸门构件50而使其开放时,LC型光适配器L1的具有所述倒角部的一端侧上方角部L12a4不被闸门外壳40的侧面部42遮挡,保持LC型光适配器L1的倒角部的形状。因此,即使在装设有闸门组件的状态下,在将所述LC型光连接器L2从所述LC型光适配器L1中拔出时,也能够容易地按下所述LC型光连接器L2的卡合片L23。
另外,在将闸门外壳40装设在侧视图中的开口端S18a的形状形成为沿着大致垂直方向的直线状的SC型光适配器S1上时,如图1~图3所示,闸门外壳40的上面部41的一端侧端边411位于比SC型光适配器S1的第1上壁S11a的一端侧端边S11a1更靠内侧处,闸门外壳40的底面部43的一端侧端边431位于比SC型光适配器S1的第1底壁S13a的一端侧端边S13a1更靠外侧处。进而,闸门外壳40的侧面部42的下方区域424位于比SC型光适配器S1的第1侧壁S12a的一端侧端边S12a更靠外侧处。
即,构成为不论将所述闸门外壳40装设在所述SC型适配器S1以及所述LC型适配器L1的任意一个上,所述底面部43的一端侧端边431以及所述侧面部42的一端侧端边421的下方区域424都位于比所述SC型适配器S1以及所述LC型适配器L1更靠轴线方向外侧处。
从而,所述闸门构件50以由所述螺旋弹簧60的加载力向将所述闸门外壳40的一端侧开口401封闭的方向加载的状态,能够摆动地被支撑在所述底面部43的一端侧端边431上。
因此,不论将所述闸门外壳40装设在所述SC型适配器S1以及所述LC型适配器L1的任意一个上,所述闸门构件50的内表面都与所述闸门外壳40的所述侧面部42的一端侧端边421的下方区域424抵接,由此能够将所述SC型适配器S1以及所述LC型适配器L1的开口端S18a、L18a可靠地封闭。
在本实施方式中,无论在将所述闸门外壳40装设在所述LC型光适配器L1以及所述SC型光适配器S1的任意一个上时,如果所述闸门构件50位于封闭位置,则在所述闸门主体51的内周面与所述闸门外壳40的所述下方区域424抵接的状态下,所述肋部52与所述闸门外壳40的上方区域423抵接。即,无论装设在LC型光适配器L1以及SC型光适配器S1的任意一个上,闸门外壳40的侧面部42的一端侧端边的整个区域与闸门构件50抵接,由此能够没有间隙地将光适配器S1、L1的开口端S18a、L18a封闭。
这样,将闸门外壳40设置成与LC型光适配器L1的倒角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并且在闸门构件50上设置与该形状相对应的肋部52,由此在装设在LC型光适配器L1上时,能够有效地活用设置在LC型光适配器L1上的倒角部的形状而使得光缆L3的拆装变得容易。另外,在装设在任意的光适配器S1、L1上时,都能使由闸门构件50进行的光适配器S1、L1的开口端S18a、L18a的封闭更加完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闸门构件50上,在自由端侧的端边上设有连接在所述肋52上的上方侧肋58。在该结构中,可以构成为在使所述闸门构件50位于封闭位置时,所述闸门构件50与下方区域424抵接,并且所述上方侧肋58或者所述一对肋52的至少一方与所述闸门外壳40的对应部分抵接。
例如,可以构成为在所述闸门构件50位于封闭位置时,所述闸门构件50的内表面与所述下方区域424抵接,并且所述上方侧肋58与所述闸门外壳40的上面部41抵接。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所述一对肋52与所述闸门外壳40的所述上方区域423抵接,或者也可以构成为所述一对肋52围绕所述闸门外壳40的所述上方区域423。
在这里,对所述闸门外壳40与所述闸门构件50的连接形态进行更详细说明。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闸门构件50的立体图,图8以及图9是图2的闸门组件的开放位置的仰视图以及仰视立体图。另外,在图7~图9中,表示了闸门构件50装设在所述SC型光适配器S1上的例子,在下面也以闸门构件50装设在所述SC型光适配器S1上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装设在所述LC型光适配器L1上时也一样。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闸门构件50如图7所示,具有一体地设置在所述闸门主体51的基端侧面511上、并内插有所述枢支轴44的一对第1以及第2轴承部53、54。
另一方面,所述闸门外壳40的所述底面部43如图8以及图9所示,包括与所述SC型光适配器(下面,简称作光适配器)S1的底壁S13a抵接的板状的底面主体43a,在将所述闸门构件50连接在所述闸门外壳40上的状态下、在所述闸门构件50的所述第1轴承部53以及所述第2轴承部54之间从所述底面主体43a向一端侧延伸、支撑所述枢支轴44的一对支撑片43b、43c,在将所述闸门构件50连接在所述闸门外壳40上的状态下、在所述枢支轴44的轴线方向44a上比所述闸门构件50的所述第1轴承部53更靠外侧处从所述底面主体43a向一端侧延伸、与所述枢支轴44的基端部相对的第1停止片43d,和在将所述闸门构件50连接在所述闸门外壳40上的状态下、在所述枢支轴44的轴线方向44a上比所述闸门构件50的所述第2轴承部54更靠外侧处从所述底面主体43a向一端侧延伸、与所述枢支轴44的前端部相对的第2停止片43e。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一对支撑片43b、43c具有在将所述闸门构件50连接在所述闸门外壳40上的状态下与所述闸门构件50的第1轴承部53相邻地设置的第1支撑片43b,与所述闸门构件50的第2轴承部54相邻地设置的第2支撑片43c,和在所述第1支撑片43b与所述第2支撑片43c之间在将所述螺旋弹簧60外插在所述枢支轴44上的状态下所述螺旋弹簧60所位于的空间部43f。
从而,所述螺旋弹簧60以固有弹性随着所述闸门构件50从封闭位置向开放位置移动而变大的方式、以一端部卡合在所述闸门构件50的内部并且另一端部卡合在所述底面部43的外表面上的状态、在所述空间部43f内被外插在所述枢支轴44上。
对将上述结构的闸门构件50连接在闸门外壳40上而进行组装的工序进行说明。
首先,在使所述闸门外壳40的第1停止片43d向从所述光适配器S1的底壁S13a离开的方向(下方)变形的状态下,将所述枢支轴44的前端部插通在闸门构件50的第1轴承部53中。此时,所述枢支轴44的前端部由闸门外壳40的底面部43的第1支撑片43b支撑。然后,在所述空间部43f,将所述枢支轴44的前端部插通在所述螺旋弹簧60的内部,并且由第2支撑片43c支撑所述枢支轴44的前端部。接下来,将所述枢支轴44的前端部插通在第2轴承部54中。
此时,所述第2停止片43e被配置得与所述枢支轴44的前端部相对,所以由第2停止片43e防止所述枢支轴44的向插通方向的脱离。在该状态下,以所述第1停止片43d与所述枢支轴44的基端部相对的方式,使所述第1停止片43d向接近所述光适配器S1的底壁S13a的方向再变形。这样,通过第1停止片43d防止所述枢支轴44向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脱离。
在这里,在本实施方式的所述第2轴承部54上,设有向与所述第1轴承部53相对的相对端面54a开口、并且沿着与所述枢支轴44的轴线方向44a垂直的方向的导向槽55。将该所述导向槽55的开口宽度设为在所述相对端面54a上比所述轴承部54的轴承孔56的直径大,并且宽度随着从所述相对端面54a向与所述第1轴承部53相反的方向靠近而变窄(在轴线方向最外端侧为与轴承孔56的直径大致相同的宽度)。
在形成包含具有所述导向槽55的第2轴承部54的闸门构件50时,准备模具,其具有用于整体形成包含所述轴承部53、54的闸门构件50的第1形成部,和用于形成第2轴承部54的导向槽55的第2形成部。第2形成部的与第2轴承部54的相对端面54a相对一侧的端部具有宽度随着朝向枢支轴44的轴线方向44a前端侧而变窄的一对斜面。该第2形成部被安装得能够相对于第1形成部在沿着第2形成部的斜面的方向、即与枢支轴44垂直的方向滑动。在使所述第2形成部位于规定位置的状态下使树脂流到所述第1形成部。然后,在所述树脂固化后,首先使所述第2形成部向沿着所述斜面的方向(与所述轴线方向44a垂直的方向)滑动而将导向槽55的形成部分脱模。然后,进而将固化后的所述树脂从所述第1形成部拔出,由此使闸门构件50一体成型。此时,在所述第2轴承部54上,形成了具有一对斜面的导向槽55,其中所述一对斜面在所述相对端面54a上相互离开最远,并且随着向与所述第1轴承部53相反的方向靠近而相互接近。
根据所述方法,在通过使用模具的树脂成型形成包含第1以及第2轴承部53、54的闸门构件50时,能够使所述导向槽55用的所述第2形成部在与所述枢支轴44的轴线方向44a垂直的方向上相对于第1形成部滑动。因此,在将第2形成部脱模时,能够不受与第2轴承部54相对的第1轴承部53影响地容易地将第2形成部脱模。因此,能够容易地形成导向槽55。
而且,所述导向槽55的开口宽度被设置成在所述相对端面54a比所述轴承部54的轴承孔56的直径大、并且宽度随着从所述相对端面54a向与所述第1轴承部53相反的方向靠近而变窄,所以在将插通到所述第1轴承部53中的所述枢支轴44的前端部从所述第2轴承部54的所述相对端面54a插通时,能够由所述第2轴承部54的所述导向槽55将枢支轴44的前端部向第2轴承部54的轴承孔56导向,由此能够容易地将枢支轴44向第2轴承部54插通。
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闸门组件的组装作业效率,所述闸门组件以闸门构件50能够对光适配器S1的开口端S18a进行开闭的方式经由枢支轴44能够摆动地连接在闸门外壳40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1轴承部53上,如图7所示,设有向与所述第2轴承部54相反一侧的外端面53a开口、并且直径随着向与所述第2轴承部54接近的方向靠近而缩小的导向孔57。
此时,设有向第1轴承部53的作为枢支轴44插入侧的外端面53a开口、并且直径随着向与第2轴承部54接近的方向靠近而缩小的导向孔57。因此,在将枢支轴44的前端部从第1轴承部53的所述外端面53a插入时,能够由导向孔57将枢支轴44的前端部向轴承部53的轴承孔56导向,由此能够更容易地将枢支轴44向第1轴承部53插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闸门主体51的所述基端侧面511上,形成有将螺旋弹簧60的一端部卡入的卡入孔511a。
此时,以螺旋弹簧60的一端部卡合在闸门构件50的内部、另一方面螺旋弹簧60的另一端部卡合在闸门外壳的底面部43的外表面(也可以设置导向槽)上的状态,将螺旋弹簧60外插在枢支轴44上。由此,随着使闸门构件50从封闭位置向开放位置移动而使螺旋弹簧60扭转,由此螺旋弹簧60的固有弹性变大。因此,朝向封闭位置对闸门构件50进行加载。
在这里,将螺旋弹簧60的一端部卡入形成在闸门主体51的所述基端侧面511上的卡入孔511a内。由此,能够在螺旋弹簧60的一端部卡入闸门主体51的所述卡入孔511a的状态下进行将枢支轴44插通在各轴承部54、53上的作业。因此,能够防止插通作业时的螺旋弹簧的脱落,容易进行定位,能够更容易地进行组装作业。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闸门主体51的所述基端侧面511如图8以及图9所示,至少在与所述第1停止片43d相对应的区域具有切口部511b。
在这里,如果所述闸门主体51的所述基端侧面511的整个区域为直线状,则所述第1停止片43d与所述基端侧面511之间的间隙较小,所以使所述第1停止片43d向接近所述光适配器S1的底壁S13a的方向再变形的作业变得困难。即,由于所述第1停止片43d的弹性,会有所述第1停止片43d不能返回到变形前的位置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其结果是,恐怕会影响由所述第1停止片43d所产生的所述枢支轴44的防脱作用。
因此,鉴于这一点,所述闸门主体51的所述基端侧面511通过切口部511b,至少将与所述第1停止片43d相对应的区域切开。即,第1停止片43d的前端部与所述基端侧面511的切口部511b的距离变得比所述第2停止片43e的前端部与所述基端侧面511的距离大(间隙变宽)。由此,在使所述第1停止片43d向接近所述光适配器S1的底壁S13a的方向再变形时,能够使压弯量变得更大,所以能够可靠地使所述第1停止片43d返回到所述变形前的位置。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发挥由所述第1停止片43d所产生的所述枢支轴44的防脱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支撑片43b包括第1内侧支撑片43b1和第1外侧支撑片43b2,通过所述第1内侧支撑片43b1和所述第1外侧支撑片43b2支撑所述枢支轴44,该第1内侧支撑片43b1在将所述闸门构件50连接在所述闸门外壳40上的状态下位于与所述第1轴承部53相邻的位置、限制所述枢支轴44向所述底面主体43a侧移动,该第1外侧支撑片43b2在将所述闸门构件50连接在所述闸门外壳40上的状态下位于与所述空间部43f(即所述螺旋弹簧60)相邻的位置、限制所述枢支轴44向与所述底面部43垂直的方向以及所述底面部43的一端侧移动。同样,所述第2支撑片43c包括第2内侧支撑片43c1和第2外侧支撑片43c2,通过所述第2内侧支撑片43c1和所述第2外侧支撑片43c2支撑所述枢支轴44,该第2内侧支撑片43c1在将所述闸门构件50连接在所述闸门外壳40上的状态下位于与所述第2轴承部54相邻的位置、限制所述枢支轴44向所述底面主体44a侧移动,该第2外侧支撑片43c2在将所述闸门构件50连接在所述闸门外壳40上的状态下位于与所述空间部43f(即所述螺旋弹簧60)相邻的位置、限制所述枢支轴44向与所述底面部43垂直的方向以及所述底面部43的一端侧移动。
更具体地说,第1内侧支撑片43b1以前端部从所述光适配器S1的第1底壁S13a离开的方式,相对于所述底面主体43a被弯折成大致直角。此时,所述第1内侧支撑片43b1的前端部位于比处于装设状态的枢支轴44更靠近与所述底面部43的一端侧端边431相反的一侧处。另外,将第1外侧支撑片43b2以在前端部从所述第1底壁S13a离开的位置处与所述底面主体43a大致平行的方式被弯折成圆弧状。此时,处于装设状态的枢支轴44能够相对于所述第1外侧支撑片43b2的圆弧状部分的内面转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停止片43d具有从所述底面主体43a向一端侧延伸的臂部43d1,和以与所述枢支轴44的基端部相对的方式从所述臂部43d1弯折的停止面部43d2。
同样,所述第2停止片43e具有从所述底面主体43a向一端侧延伸的臂部43e1,和以与所述枢支轴44的前端部相对的方式从所述臂部43e1弯折的停止面部43e2。
此时,第1停止片43d的板状的臂部43d1从所述底面主体43a向一端侧延伸。第1停止片43d的停止面部43d2具有在所述臂部43d1的前端部进而向内侧延伸的端片。所述端片以通过沿着与所装设的枢支轴44的轴线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弯折线从所述光适配器S1的所述第1底壁S13a离开的方式,相对于所述底面主体43a被弯折成大致直角。从而,枢支轴44的基端部被配置成在装设状态下与所述停止面部43d2相对。同样,第2停止片43e的板状的臂部43e1从所述底面主体43a向一端侧延伸。第2停止片43e的停止面部43e2具有在所述臂部43e1的前端部进而向内侧延伸的端片。所述端片以通过沿着与所装设的枢支轴44的轴线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弯折线从所述第1底壁S13a离开的方式,相对于所述底面主体43a被弯折成大致直角。从而,枢支轴44的前端部被配置成在装设状态下与所述停止面部43e2相对。即,所述停止面部43d2、43e2以与枢支轴44的轴线方向44a大致垂直的弯折线为界线而被弯折。
因此,在由第1停止片43d以及第2停止片43e防止所述枢支轴44的脱离时,以面支撑所述枢支轴44的前端部以及基端部,由此能够使所述枢支轴44的防脱作用更可靠。
特别是,即使是在使所述第1停止片43d向接近所述光适配器S1的底壁S13a的方向再变形时的压弯量因个体而产生少许偏差的情况下,也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由所述第1停止片43d进行的所述枢支轴44的防脱产生不良。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停止片43d的所述臂部43d1的基端部,位于与所述第2停止片43e的所述臂部43e1的基端部相比从底面部43的一端侧端边431离开的位置。即,所述第1停止片43d的所述臂部43d1的臂长形成得比所述第2停止片43e的所述臂部43e1长。
因此,能够使所述第1停止片43d向从所述光适配器S1的底壁S13a离开的方向(下方)更大地变形,能够容易地使枢支轴44插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闸门外壳40的各片(例如第1以及第2停止片43d、43e的臂部43d1、43e1的前端以及基端部、第1以及第2支撑片43b、43c的前端以及基端部等)的角部被倒圆角。由此,能够防止由于接触角部而受伤,防止光连接器S2连接作业时发生受伤。
上面,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改良、变更、修正。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在所述闸门主体51的所述基端侧面511上、形成有将所述螺旋弹簧60的一端部卡入的卡入孔511a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形成为这样的结构具有形成在所述闸门构件50的外表面上的卡入槽,以将螺旋弹簧60的一端部卡入所述闸门构件50的所述卡入槽并且将螺旋弹簧60的另一端部卡合在所述底面部43的外表面上的状态将螺旋弹簧60外插在枢支轴44上。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这样的结构进行了说明将在所述第1以及第2停止片43d、43e的臂部43d1、43e1的前端部向内方延伸的端片向从所述第1底壁S13a、L13a离开的方向弯折成大致直角而形成停止面部43d2、43e2,由此配置成停止面部43d2、43e2与枢支轴44的端部相对;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形成为这样的结构将所述第1以及第2停止片43d、43e的臂部43d1、43e1的前端部以与枢支轴44的轴线方向44a大致平行的弯折线为界线向从所述第1底壁S13a、L13a离开的方向弯折成大致直角从而配置成所述前端部的侧面与枢支轴44的端部相对。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闸门构件50位于封闭位置时,在所述闸门主体51的内周面与所述下方区域424的一端侧端边抵接的状态下,所述肋部52与所述上方区域423的一端侧端边抵接,但并不局限于此。
即,在所述闸门构件50位于封闭位置时,所述闸门主体51的内周面也可以与闸门外壳40的上面部41的一端侧端边411或者光适配器S1、L1的第1上壁S11a、L11a抵接。
或者,在所述闸门构件50位于封闭位置时,所述闸门主体51的内周面也可以与所述下方区域424的一端侧端边抵接。此时,所述一对肋部52也可以在与所述下方区域424的一端侧端边抵接的状态下分别位于所述闸门外壳40的一对侧面部42的外侧。即,一对肋部52之间的内表面之间的宽度也可以比闸门外壳40的一对侧面部42之间的外表面之间的宽度大。进而,此时也可以将所述肋部52配置成在侧视图中覆盖所述闸门外壳40的上方区域423。
权利要求
1.一种闸门组件,被装设在光适配器的一端侧,该光适配器从一端侧能够拆装地连接带连接器的第1光缆并且从另一端连接第2光缆,将由底壁、一对侧壁以及上壁划分出的内部空间的一端侧以及另一端侧设为分别收纳所述第1以及第2光缆的第1以及第2收纳部,并且在中间部分设有将所述第1以及第2光缆的插芯插入的中空的套筒;该闸门组件的特征在于,
包括闸门外壳,其具有分别与所述光适配器的所述底壁、所述一对侧壁以及所述上壁的外周面抵接的底面部、一对侧面部以及上面部,以围绕所述光适配器的方式装设在该光适配器的一端侧;闸门构件,其以能够对由所述底面部、所述一对侧面部以及所述上面部的一端侧端边划分的所述闸门外壳的一端侧开口进行开闭的方式能够摆动地连接在所述底面部的一端侧端边上;和螺旋弹簧,其向将所述闸门外壳的所述一端侧开口封闭的方向对所述闸门构件加载;
并且,在将所述闸门外壳装设于所述光适配器的状态下,由所述闸门构件封闭所述闸门外壳的所述一端侧开口,由此将所述光适配器的所述第1收纳部的开口端封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闸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适配器,包括侧面看一端侧端边的形状为沿着大致垂直方向的直线状的SC型光适配器,和侧面看一端侧端边的形状在上角部为倒角形状的LC型光适配器;
所述上面部的一端侧端边位于比所述底面部的一端侧端边更靠内侧处,
所述侧面部的一端侧端边具有具有与所述LC型光适配器的一端侧上方角部的倒角形状相对应的形状的上方区域,和从所述上方区域向下方延伸的下方区域,
所述下方区域构成为,在以所述上面部的一端侧端边位于与所述上壁的一端侧端边大致相同的位置且所述底面部的一端侧端边位于比所述底壁的一端侧端边更靠外侧处的状态、并以所述侧面部的所述上方区域位于与所述LC型光适配器的一端侧上方角部的倒角部大致相同的位置的方式将所述闸门外壳装设于所述LC型光适配器时,其位于比所述LC型光适配器的侧壁的一端侧端边更靠外侧处,并且,在以所述上面部的一端侧端边位于比所述上壁的一端侧端边更靠内侧处且所述底面部的一端侧端边位于比所述底壁的一端侧端边更靠外侧处的方式将所述闸门外壳装设于所述SC型光适配器时,其位于比所述SC型光适配器的侧壁的一端侧端边更靠外侧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闸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闸门构件,具有能够摆动地由所述底面部的一端侧端边支撑的板状的闸门主体;和一对具有与所述LC型光适配器的倒角部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的肋部,该一对肋部从所述闸门主体的两侧缘中的一部分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延伸。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闸门组件。在闸门外壳(40)的底面部(43)的一端侧端边上能够摆动地连接有闸门构件(50),所述闸门外壳(40)具有分别与光适配器(S1、L1)的外周面抵接的底面部(43)、一对侧面部(42)以及上面部(41),通过闸门构件(50)摆动开闭闸门外壳(40)的一端侧开口(401)。这样的闸门组件的闸门外壳(40),以围绕光适配器(S1)、(L1)的方式能够拆装地装设于该光适配器(S1、L1)的一端侧。在将闸门外壳(40)装设于光适配器(S1、L1)的状态下闸门构件(50)封闭闸门外壳的一端侧开口(401),由此将光适配器(S1、L1)的第一收纳部(S17a、L17a)封闭。
文档编号G02B6/44GK101329430SQ200810125699
公开日2008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20日
发明者中川雅也 申请人:新确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