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背光模块、液晶显示器装置及电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9922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光板、背光模块、液晶显示器装置及电器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液晶显示器装置,更特别有关于一种背光模块,其导光板的
第一、第二及第三容置空间的功能,可直接将该液晶面板、该光学膜片组及该光源单元放置 在导光板上。
背景技术
随者电子科技的进步,尤其在日常生活中随身电子产品的盛行,对于轻薄短小、耗 电量低的显示器的需求日益增加。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Display ;LCD)由于具有耗 电力低、发热量少、重量轻等等的优点,经常被用于此类的电子产品中,已逐步取代传统的 阴极射线管显示器。 参考图1,已知液晶显示器装置10主要包含一前框12、一液晶面板14及一背光模 块20。液晶面板14具有一液晶层(图未示)设置于一对上下基板(图未示)间,用以显示 图像。背光模块20是用以照亮液晶面板14,并与前框12彼此结合而将液晶面板14及背光 模块20组合成液晶显示器装置10。已知液晶显示器装置另包含印刷电路板(PCB) 16,透过 巻带承载封装(T即eCarrier Package ;TCP),将控制及驱动信号输送至液晶面板14。
参考图2及3,背光模块20包含一导光板22、一灯管光源(诸如冷阴极灯管24) 及一U形反射罩26。 U形反射罩26是加装于导光板22的一侧边21,并环绕灯管24。 U形 反射罩26的开口 25是面向于导光板22的侧边21。 一反射片28是固定于导光板22的底 部。 一光学膜片组30,诸如多个漫射片或棱镜片,是配置于导光板22上,用以将来自导光板 22的光线均匀射向液晶面板14。背光模块20另包含一背壳32及一胶框34,其中背壳32 是与胶框34相结合,用以将导光板22、灯管24、U型反射罩26、光学膜片组30及反射片28 固定于背壳32与胶框34之间,因此背光模块20组装时通常需要设计卡勾等固定方式,不 但耗费人工组装工时,更常有卡勾嵌合不良的问题。
因此,便有需要提供一种背光模块,能够解决前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光板,包含一顶面、一第一底面、四第一侧面、及第一、第二及第
三容置空间。第一底面是相对于顶面。第一侧面连接顶面以及第一底面。第一容置空间设
置于顶面,第一容置空间包含四第二侧面、一第一开口以及一第二底面,其中第二侧面连接
顶面以及第二底面,且第二侧面邻近第一侧面并沿第一侧面平行设置,第二底面平行于顶
面,第一开口设置于顶面。第二容置空间设置于第二底面,第二容置空间包含四第三侧面、
一第二开口以及一第三底面,第三侧面连接第二底面以及第三底面,且第三侧面邻近第二
侧面且沿第二侧面平行设置,其中第三侧面与第一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侧面与第一侧
面之间的距离,第三底面平行于第二底面,第二开口设置于第二底面。第三容置空间包含一
第三开口,第三开口至少位于该顶面、第一底面以及第一侧面三者其中之一。 由于本发明的导光板的第一、第二及第三容置空间的功能,可取代已知背光模块
5的背壳及胶框的容置功能,而直接将液晶面板、光学膜片组及光源单元容置在导光板上,因 此本发明可取消背壳及胶框,如此使得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的厚度可变薄。同时,本发明的可 取消卡勾的设计,如此使得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组装能更简单且成本更低,更能导入背光模 块自动化。 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下文将配合所附图示, 作详细说明如下。



160容置空间160a开口161容置空间162a开口162b侧面162c底面163容置空间164a开口164b侧面164c底面166胶条172可视区174非可视区200电器设备202外框203贯穿孔210液晶显示器装置214液晶面板220背光模块222导光板228反射片230光学膜片组256侧面257螺孔257'贯穿孔258螺丝259金属柱272可视区274非可视区SI平面S2平面S3平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考图4及5,其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120。背光模块120包含一导 光板122、一光源单元124、一光学膜片组130及一反射片128。导光板122具有一顶面150 及一第一底面152及两第一侧面154及两第一侧面156。第一底面152是相对于顶面150, 且两第一侧面154及两第一侧面156连接于顶面150及第一底面152。
导光板122包含第一容置空间163,其设置于顶面150,用以固定一液晶面板。第 一容置空间163包含四第二侧面164b、一第一开口 164a以及一第二底面164c,其中第二侧 面164b连接顶面150以及第二底面164c,且第二侧面164b邻近第一侧面154并沿第一侧 面154平行设置。第二底面164c平行于顶面150,且第一开口 164a设置于顶面150。
导光板122另包含一第二容置空间161,其设置于第二底面164c。第二容置空间 161包含四第三侧面162b、一第二开口 162a以及一第三底面162c,第三侧面162b连接第 二底面164c以及第三底面162c,且第三侧面162b邻近该些第二侧面164b且沿第二侧面 164b平行设置。第三侧面162b与第一侧面154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侧面164b与第一侧面 154之间的距离。第三底面162c平行于第二底面164c,且第二开口 162a设置于第二底面 162c。光学膜片组130是配置于导光板122的第二容置空间161内。 导光板122另包含一第三容置空间160,其包含一第三开160a,第三开160a至少 位于顶面150、第一底面152以及第一侧面154三者其中之一。光源单元124配置于导光 板122的第三容置空间160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容置空间160只有一个,因此光源单元 124也只有一个。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三容置空间160具有多个,光源单元124相对地也具 有多个,并配置于导光板122的第三容置空间160内。在本实施例中,光源单元124包含至少一发光二极管光源,并包含一散热件125。参考图6a至6d,第三容置空间160的第三开 口 160a可为两平面S1、S2或三平面S1、S2、S3所组成。优选地,第三容置空间160的第三 开口 160a为两平面Sl、 S2所组成,如此则散热件125的散热效果优选,如图5所示。第三 容置空间160可位于第一底面152及第一侧面154的连接处。参考图7,在又一实施例中, 光源单元124包含至少一灯管(诸如冷阴极灯管)。再参考图6a至6d,第三容置空间160 的第三开口 160a可为三平面或两平面所组成。优选地,第三容置空间160的第三开口 160a 为三平面所组成,其容置效果优选。第三容置空间160可位于顶面150或第一底面152,并 紧邻于侧面154。或者,第三容置空间160可位于侧面154。 反射片128用以包覆两第一侧面154、两第一侧面156、第一底面152及部分的顶 面150,如此可将光源单元124固封于第三容置空间内,用以将光源单元的光线在导光板 122内有效地反射,并入射光学膜片组130而照亮液晶面板。 本发明的导光板可利用一般机械加工成型方式并一体成型(诸如裁切或射出成 型)形成第一容置空间163、第二容置空间161及第三容置空间160,用以放置液晶面板、光 学膜片组130和光源单元124(包含冷阴极灯管及发光二极管光源)。 由于本发明的导光板的第一、第二及第三容置空间的功能,可取代已知背光模块 的背壳及胶框的容置功能,而直接将液晶面板、光学膜片组及光源单元容置在导光板上,因 此本发明可取消背壳及胶框,如此使得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的厚度可变薄。同时,本发明的可 取消卡勾的设计,如此使得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组装能更简单且成本更低,更能导入背光模 块自动化。 参考图8及9,其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10。液晶显示装置110 包含本发明的背光模块120及一液晶面板114。液晶面板114是固定于导光板122的第一 容置空间163内,诸如通过先将一胶条166配置于导光板122的第一容置空间163的第二 底面164c上,再将液晶面板114固定于导光板122的第一容置空间163内。
液晶显示装置110可另包含一前框112,其与背光模块120的导光板122直接结 合,由此将前框112、液晶面板114及背光模块120组合成一液晶显示装置110。再参考图 9,导光板122的两侧面156设有至少一螺孔157,反射片128设有至少一贯穿孔157',且前 框112包含至少一螺丝158及至少一贯穿孔113,螺丝158是用以穿过贯穿孔113及贯穿 孔157'并锁附于螺孔157内,由此使前框112与导光板122直接锁固结合。优选地,导光 板122的两侧面156埋有至少一金属柱159。金属柱为铜金属所制。金属柱设有螺孔157, 由此使螺丝158可锁附于螺孔157内。再参考图9,液晶面板114定义有一可视区172及一 非可视区174。前框112覆盖液晶面板114的非可视区174,值得一提的是,螺孔157及金 属柱159设置的位置均在可视区172的范围之外,即螺孔157及金属柱159设置的位置不 影响可视区172的画面正常显示。 本发明的导光板122可利用一般机械加工成型方式并一体成型(诸如裁切或射出 成型)形成金属柱159所需的开孔,用以放置金属柱159。 参考图10,其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器设备100。电器设备100可为液晶电 视或电脑荧幕。电器设备100包含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110及一外框102。外框102是 与液晶显示器装置110之前框112结合,由此将液晶显示器装置110及外框102组合成一 电器设备100。
参考图11及12,其显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电器设备200。电器设备200可为 液晶电视或电脑荧幕。电器设备200包含一液晶显示器装置210及一外框202。液晶显示 器装置210大体上类似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装置IIO,两实施例中相同的元件标示相同 的标号,但是液晶显示器装置210未包含液晶显示器装置110的前框112。外框202是直 接与液晶显示器装置210的背光模块220的导光板222结合,由此将液晶显示器装置210 及外框202组合成一电器设备200。再参考图12,导光板222的两侧面256设有至少一螺 孔257,反射片228设有至少一贯穿孔257',且外框202包含至少一螺丝258及至少一螺孔 203,螺丝258是用以贯穿孔203及贯穿孔257'并锁附于螺孔257,由此使外框202直接与 导光板222结合。优选地,导光板222的两侧面156埋有至少一金属柱259。金属柱259可 为铜金属所制。金属柱设有螺孔257,由此使螺丝258可锁附于螺孔257内。再参考图12, 液晶面板214定义有一可视区272及一非可视区274。外框202覆盖液晶面板214的非可 视区274,值得一提的是,螺孔257及金属柱259设置的位置均在可视区272的范围之外,即 螺孔257及金属柱259设置的位置不影响可视区的画面正常显示。 虽然本发明已以前述实施例揭示,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技 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修改。因此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一种导光板,包含一顶面;一第一底面,其是相对于该顶面;四第一侧面,该些第一侧面连接该顶面以及该第一底面;一第一容置空间,其设置于该顶面,该第一容置空间包含四第二侧面、一第一开口以及一第二底面,其中该些第二侧面连接该顶面以及该第二底面,且该些第二侧面邻近该些第一侧面并沿该些第一侧面平行设置,该第二底面平行于该顶面,该第一开口设置于该顶面;一第二容置空间,其设置于该第二底面,该第二容置空间包含四第三侧面、一第二开口以及一第三底面,该些第三侧面连接该第二底面以及该第三底面,且该些第三侧面邻近该些第二侧面且沿该些第二侧面平行设置,其中该第三侧面与该第一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该第二侧面与该第一侧面之间的距离,该第三底面平行于该第二底面,该第二开口设置于该第二底面;以及一第三容置空间,其包含一第三开口,该第三开口至少位于该顶面、该第一底面以及该第一侧面三者其中之一。
2. 依权利要求l的导光板,其中该第三开口为两平面或三平面中的一者所组成。
3. —种背光模块,包含一导光板,包含一顶面;一第一底面,其是相对于该顶面;四第一侧面,该些第一侧面连接该顶面以及该第一底面;一第一容置空间,其设置于该顶面,该第一容置空间包含四第二侧面、一第一开口以及一第二底面,其中该些第二侧面连接该顶面以及该第二底面,且该些第二侧面邻近该些第一侧面并沿该些第一侧面平行设置,该第二底面平行于该顶面,该第一开口设置于该顶面;一第二容置空间,其设置于该第二底面,该第二容置空间包含四第三侧面、一第二开口以及一第三底面,该些第三侧面连接该第二底面以及该第三底面,且该些第三侧面邻近该些第二侧面且沿该些第二侧面平行设置,其中该第三侧面与该第一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该第二侧面与该第一侧面之间的距离,该第三底面平行于该第二底面,该第二开口设置于该第二底面;以及一第三容置空间,包含一第三开口 ,该第三开口至少位于该顶面、该第一底面以及该第一侧面三者其中之一;一光学膜片组,配置于该第二容置空间内;以及一光源单元,配置于该第三容置空间内。
4. 依权利要求3的背光模块,其中该第三开口为两平面所组成。
5. 依权利要求3的背光模块,其中该第三开口为三平面所组成。
6. 依权利要求3的背光模块,其中该背光模块,另包含一反射片,用以包覆该些第一侧面、该第一底面及部分的该顶面,并将该光源单元固封于第三容置空间内。
7. —种液晶显示器装置,包含一背光模块,包含一导光板,包含一顶面;一第一底面,其是相对于该顶面;四第一侧面,该些第一侧面连接该顶面以及该第一底面;一第一容置空间,其设置于该顶面,该第一容置空间包含四第二侧面、一第一开口以及一第二底面,其中该些第二侧面连接该顶面以及该第二底面,且该些第二侧面邻近该些第一侧面并沿该些第一侧面平行设置,该第二底面平行于该顶面,该第一开口设置于该顶面;一第二容置空间,其设置于该第二底面,该第二容置空间包含四第三侧面、一第二开口以及一第三底面,该些第三侧面连接该第二底面以及该第三底面,且该些第三侧面邻近该些第二侧面且沿该些第二侧面平行设置,其中该第三侧面与该第一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该第二侧面与该第一侧面之间的距离,该第三底面平行于该第二底面,该第二开口设至于该第二底面;以及一第三容置空间,包含一第三开口 ,该第三开口至少位于该顶面、该第一底面以及该第一侧面三者其中之一;一光学膜片组,配置于该第二容置空间内;以及一光源单元,配置于该第三容置空间内;以及一液晶面板,固定于该第一容置空间内。
8. 依权利要求7的液晶显示器装置,另包含一前框,直接与该导光板结合,由此将该前框、该液晶面板及该背光模块组合成一液晶显示器装置,其中该导光板的第一侧面设有至少一螺孔,且该前框包含至少一螺丝,用以锁附于该螺孔内。
9. 一种电器设备,包含一液晶显示器装置,包含一背光模块,包含一导光板,包含一顶面;一第一底面,其是相对于该顶面;四第一侧面,该些第一侧面连接该顶面以及该第一底面;一第一容置空间,其设置于该顶面,该第一容置空间包含四第二侧面、一第一开口以及一第二底面,其中该些第二侧面连接该顶面以及该第二底面,且该些第二侧面邻近该些第一侧面并沿该些第一侧面平行设置,该第二底面平行于该顶面,该第一开口设置于该顶面;一第二容置空间,其设置于该第二底面,该第二容置空间包含四第三侧面、一第二开口以及一第三底面,该些第三侧面连接该第二底面以及该第三底面,且该些第三侧面邻近该些第二侧面且沿该些第二侧面平行设置,其中该第三侧面与该第一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该第二侧面与该第一侧面之间的距离,该第三底面平行于该第二底面,该第二开口设至于该第二底面;以及一第三容置空间,包含一第三开口,该第三开口至少位于该顶面、该第一底面以及该第一侧面三者其中之一;一光学膜片组,配置于该第二容置空间内;以及一光源单元,配置于该第三容置空间内;一液晶面板,固定于该导光板的第一容置空间内;以及一前框,直接与该导光板结合,由此将该前框、该液晶面板及该背光模块组合成一液晶显示器装置;以及一外框,其与该前框结合,由此将该液晶显示器装置及该外框组合成一电器设备。
10.依权利要求9的电器设备,其中该导光板的侧面设有至少一螺孔,且该前框包含至少一螺丝,用以锁附于该螺孔内。
全文摘要
一导光板包含第一、第二及第三容置空间。该第一容置空间用以固定一液晶面板。该第二容置空间用以配置一光学膜片组。该第三容置空间用以配置一光源单元。由于本发明的导光板的第一、第二及第三容置空间的功能,可取代已知背光模块的背壳及胶框的容置功能,而直接将液晶面板、光学膜片组及光源单元容置在导光板上,因此本发明可取消背壳及胶框,如此使得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的厚度可变薄。同时,本发明的可取消卡勾的设计,如此使得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组装能更简单且成本更低,更能导入背光模块自动化。
文档编号G02F1/13GK101726788SQ200810169129
公开日2010年6月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27日
发明者万建明, 林健佑 申请人: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