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镜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0839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透镜镜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镜镜筒,具体地讲,涉及由多个框部件等构成、 并具有用于使这些多个框部件在沿着光轴的方向上进退的伸出机构的透 镜镜筒。
10
背景技术
以往,在进行照片拍摄的照相机等中,为了进行变焦动作和沉胴动 作,透镜镜筒构成为使对构成摄影光学系统的多个光学透镜组进行保持 的多个透镜保持框在沿着光轴的方向上进退自如,具有这种透镜镜筒的 照相机得到广泛应用。在该情况下,各个透镜保持框彼此通过以下接合
15方式相连接例如凸轮从动件卡合在凸轮槽中的凸轮接合、或者卡爪卡 合在槽部的卡口接合等。
—般,进行照片拍摄的照相机通常构成为使用者可以轻松地携带着 行走,并在需要时取出进行使用。因此,在使用照相机时或者搬运照相 机时等,使用者有可能无意识地使该照相机与其他结构物体等碰撞,或
20由于拿放(handling)失误等而掉落在地面上等。
另一方面,为了使照相机便于携带等,始终要求照相机自身小型化 和轻量化。因此,在近年来的照相机中,作为用于实现小型化和轻量化 的手段,例如有使透镜保持框等结构部件变薄、或者采用轻的材料的趋 势。
25 如上所述,当为了实现小型化和轻量化而利用薄的材料或轻的材料
构成框部件自身时,存在框部件自身的强度减弱的趋势。因此,结构部 件的一部分、尤其是接合部分等有时会因为冲击或掉落时施加的外力而 变形或破损。
因此,关于具有对外力的耐性大的结构的透镜镜筒的方案,例如曰本特开2002—196215号公报等提出了各种方案。
上述日本特开2002—196215号公报公开的透镜镜筒构成为,被支承 为能够相对旋转的两个框部件设有多个卡合突部和与其对应的相同数量 的圆周槽,通过使两者嵌合,从而以能够沿光轴方向一体地进退的状态 5被支承。根据这种结构,不容易产生卡合突部的变形或破损等。
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2002 — 196215号公报
但是,如上所述,例如在构成为多个框部件彼此通过凸轮接合或卡 口接合等相连接而动作的透镜镜筒中,在由于碰撞或掉落等从前面侧施 加了外力的情况下,该力量不仅使碰撞或掉落等的外力直接施加给框部 io件的外表面,而且该外力经由例如设于框部件上的凸轮从动件向具有与 该凸轮从动件凸轮卡合的凸轮槽的框部件侧传递。
在该情况下,导致局部应力尤其集中于凸轮从动件和凸轮槽抵接的 部位。因此,当框部件自身的强度比较弱时,存在在该应力集中的部分 产生变形或破损的可能性增大的问题。 15 以下,简单说明在以往的透镜镜筒中产生上述问题的情况下的结构。
图6是将构成以往的透镜镜筒的多个框部件中的通过凸轮接合被支 承为能够相对旋转的两个框部件(移动框和凸轮框)展开进行表示、同 时示出其中一方框部件(移动框)与卡口接合的框部件(旋转框)的连 接关系的示意图。
20 在该透镜镜筒中,凸轮框105配设在移动框104的内侧,在该移动
框104的外周侧设有旋转框103。
如图6所示,移动框104具有凸轮槽104c和圆周槽(图6中的符号 104e表示圆周槽的侧壁)。凸轮框105具有嵌入上述凸轮槽104c中的凸 轮从动件141 。旋转框103具有与上述凸轮从动件14i卡合的直进槽103c、
25和嵌入该移动框104的圆周槽104e中的卡口突起103e。卡口突起103e 沿圆周方向配置在直进槽103c的附近。
在该情况下,凸轮框105的凸轮从动件141卡合在移动框104的凸 轮槽104c中,从而将凸轮框105和移动框104凸轮接合。同时,凸轮从 动件141贯穿凸轮槽104c并卡合在旋转框103的直进槽103c中。
4由此,旋转框103与凸轮框105—体地旋转。并且,凸轮框105能 够相对于旋转框103沿光轴方向移动。
另一方面,旋转框103的卡口突起103e嵌入移动框104的圆周槽 104e中,由此,旋转框103和移动框104卡口接合。g卩,由此,移动框 5 104相对于旋转框103相对旋转,同时移动框104向光轴方向的移动被限 制。
另外,凸轮从动件141沿着圆周以相等间隔例如设有3个。与其对 应,形成有相同数量的凸轮槽104c、直进槽103c。
根据这种结构,在旋转框103受到来自电动机等的驱动力而旋转时, io凸轮框105与其一体地旋转。于是,凸轮从动件141沿着凸轮槽104c移 动,由此在使移动框104旋转的同时,使凸轮框105沿光轴方向移动。
在这种结构中,凸轮从动件141与卡口突起103e的相对位置关系被 配置成为相同位置。因此,如图6所示,在从凸轮框105的前面侧施加 光轴方向的外力F的情况下,经由凸轮从动件141对凸轮槽104c的侧壁 15施加力量Fl的力。伴随与此,移动框104的圆周槽104e的侧壁作用于 卡口突起103e。由此,在卡口突起103e中,产生与上述力量F1方向相 反且力量相同的反作用力FR1。并且,如图6所示,在相邻的凸轮从动 件141、凸轮槽104c、卡口突起103e的各个部位,同样产生相对于因外 力F形成的力量F2的反作用力FR2。 20 因此,在移动框104上,此时在图6中的符号M表示的范围内产生
弯曲力矩。其结果是,移动框104如图6中的双点划线所示那样变形。 其结果是,例如如图6所示,在凸轮槽104c的端部产生龟裂C等,导致 透镜镜筒的破损。
25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通 过凸轮接合、卡口接合相连接的多个框部件的透镜镜筒,其具有以下结 构能够抑制因冲击或掉落等施加的外力而引起应力局部集中的情况, 避免各个框部件的局部变形或破损。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透镜镜筒在具有伸出机构的透镜 镜筒中,其特征在于,该透镜镜筒具有第1框部件,其具有凸轮槽, 并且在周面上具有圆周槽;第2框部件,其具有凸轮从动件,该凸轮从 动件嵌入在上述凸轮槽中并能够在转动方向和光轴方向上移动;以及第3 5框部件,其具有与上述凸轮从动件卡合以使上述第1框部件能够在光轴 方向上相对移动的直进槽,还具有嵌入在上述圆周槽中的多个突部,以 使该第3框部件相对于上述第1框部件一体地转动,并且,相对于上述 第1框部件不能在光轴方向上相对移动。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通过凸轮接合、卡口接合相连接的多个 10框部件的透镜镜筒,其构成为能够抑制因冲击或掉落等施加的外力引起 应力局部集中的情况,避免各个框部件的局部变形或破损。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镜镜筒的结构的分解立体
15图。
图2是在构成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镜筒的多个框部件中,将凸轮框、 移动框和旋转框抽出并放大进行表示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3是在构成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镜筒的多个框部件中,在凸轮框、 移动框和旋转框的装配状态下,示出沿着包括光轴的面的截面的主要部
20分放大剖视图。
图4是在构成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镜筒的多个框部件中,示出凸轮框 和移动框的装配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5是将构成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镜筒的多个框部件中的通过凸轮接 合被支承为能够相对旋转的两个框部件(移动框和凸轮框)展开进行表
25示、同时示出其中一方框部件(移动框)与卡口接合的框部件(旋转框)
的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6是将构成以往的透镜镜筒的多个框部件中的通过凸轮接合被支 承为能够相对旋转的两个框部件(移动框和凸轮框)展开进行表示、同 时示出其中一方框部件(移动框)与卡口接合的框部件(旋转框)的连
6接关系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透镜镜筒;2:固定框;3、 103:旋转框;3a:凸轮从动件;3b: 齿轮部;3c、 103c:凸轮框用直进槽;3d:第三组用凸轮槽;3e、 103e: 5卡口突起;4、 104:移动框;4a:引导突起部;4b:第三组用直进槽; 4C、 104c:凸轮框用凸轮槽;4d:直进槽;4e、 104e:圆周槽;5、 105: 凸轮框;5a:第二组用凸轮槽;5b:第一组用凸轮槽;6:直进引导框; 7-第三组用直进框;9:快门框;11:第二组框;12:第一组框;13: 第四组框;15:保持板;41、 141:凸轮从动件。
10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根据图示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图1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其中,图1是示出 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镜筒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在构成本实施方式
15的透镜镜筒的多个框部件中,将凸轮框、移动框和旋转框抽出并放大进 行表示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图3是在构成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镜筒的 多个框部件中,在凸轮框、移动框和旋转框的装配状态下,示出沿着包 括光轴的面的截面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4是在构成本实施方式的 透镜镜筒的多个框部件中,示出凸轮框和移动框的装配状态的主要部分
20放大立体图。图5是将构成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镜筒的多个框部件中的通 过凸轮接合被支承为能够相对旋转的两个框部件(移动框和凸轮框)展 幵进行表示、同时示出其中一方框部件(移动框)与卡口接合的框部件 (旋转框)的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在以下的说明中,利用符号O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镜筒中的摄影
25光学系统的光轴。在沿着该光轴O的方向中,将被摄体侧设为前方,将 该透镜镜筒中的各个框部件朝向前方时的方向设为伸出方向。另一方面, 在沿着该光轴O的方向中,将成像侧设为后方,将各个框部件朝向后方 时的方向设为縮进方向。该透镜镜筒的各结构部件的旋转方向用从前方 侧观察到的旋转方向表示。
7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镜筒设在照相机上,并且构成为在摄影状态和非 摄影状态(沉胴状态)之间变位自如,摄影状态是透镜镜筒在沿着摄影
光学系统的光轴O的方向突出到前方并能够进行摄影的方式,非摄影状
态是该透镜镜筒被收纳在应用该透镜镜筒的照相机(未图示)等的壳体
5内的状态,并且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镜筒是构成为具有伸出机构的变焦透 镜镜筒,该伸出机构在处于摄影状态时,通过使多个框部件在短焦点位 置(广角位置)和长焦点位置(望远位置)之间伸出或縮进,从而能够 进行变倍动作(变焦)。
以下,使用图1 图4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镜镜筒的结构
10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镜筒1由以下部分构成固定在照 相机主体(未图示)上的固定框2;作为第3框部件的旋转框3,其由固
定框2支承,在变焦时和沉胴动作时通过作为驱动源的驱动电动机(未 图示)的驱动力,被驱动着旋转和沿光轴方向进退;作为第1框部件的
15移动框4,其沿光轴方向进退,相对于旋转框3在沿光轴O的方向上的 相对进退移动被限制,但能够旋转;作为第2框部件的凸轮框5,其与旋 转框3—体地旋转,相对于旋转框3在沿光轴0的方向上进退移动;直 进引导框6,其在旋转被限制的状态下与凸轮框5 —起在沿光轴O的方 向上进退;快门及第三组单元32,在旋转被限制的状态下,由旋转框3
20驱动着在沿光轴O的方向上进退,其内部具有快门机构和作为避让透镜 框的第三组框(未图示);第二组框11和第一组框12,在旋转被限制的 状态下,分别由凸轮框5驱动着在沿光轴0的方向上进退;作为对焦透 镜框的第四组框13,其在对焦时和沉胴动作时被驱动着在沿光轴O的方 向上进退;摄影光学系统,其由保持在第一组框12上的第一组透镜(未
25图示)、保持在第二组框11上的第二组透镜22、保持在第三组框上的第 三组透镜和保持在第四组框13上的对焦透镜即第四组透镜24构成;以 及被固定在固定框2的后端的保持板15等。
在透镜镜筒1的后侧装配有摄像单元(未图示)。该摄像单元由包括 摄像元件等的结构部件构成,通过小螺钉固定在安装有保持板15的固定框2的后端面上。由此,摄像单元被固定保持在透镜镜筒l的后侧。
固定框2形成为圆筒状,在其内周部具有凸轮槽2a,其是由在相 对于光轴O倾斜的方向上形成的倾斜凸轮槽部和在沿着圆周的方向上形 成的圆周槽部连接而构成的;以及在沿着光轴O的方向上形成的直进槽 5 2b、 2c。
并且,在固定框2的外周部设有变焦单元17和对焦单元18,变焦 单元17是用于进行摄影光学系统的变焦动作的单元,由作为变焦驱动源 的变焦电动机、传递该变焦电动机的驱动力的齿轮列和长齿轮等构成, 对焦单元18是用于进行摄影光学系统的对焦动作的单元,由作为对焦驱 io动源的对焦电动机、传递对焦电动机的驱动力的齿轮列、进给丝杠和引 导轴等构成。
变焦单元17是变焦驱动机构,利用变焦电动机在沿光轴O的方向驱 动该透镜镜筒1的摄影光学系统中有助于变焦动作的变焦光学系统(第 一组透镜、第二组透镜22、第三组透镜),还进行从摄影状态向非摄影状 15态驱动该透镜镜筒1的沉胴动作。
对焦单元18作为对焦驱动机构发挥作用,利用对焦电动机在沿光轴 O的方向驱动该透镜镜筒1的摄影光学系统中有助于对焦动作的对焦光 学系统(第四组透镜24)。
另外,变焦单元17的长齿轮没有特别示出,但被支承为在露出于固 20定框2的内周部的状态下沿着与光轴0平行的方向转动自如。
如图1 图3所示,旋转框3形成为圆筒状,以转动及进退自如的 状态嵌入在固定框2的内周部。在旋转框3的外周后方部形成有滑动自 如地嵌入在固定框2的凸轮槽2a中的凸轮从动件3a、和啮合在长齿轮上 的齿轮部3b (特别地参照图2)。 25 并且,在旋转框3的内周部具有在相对于光轴O倾斜的方向上形
成的第三组用凸轮槽3d;和在沿着光轴O的方向上形成的凸轮框用直进 槽3c。该凸轮框用直进槽3c通过与后面叙述的凸轮框5的凸轮从动件 41卡合,从而使凸轮框5与旋转框3—起旋转,同时使凸轮框5能够相 对于旋转框3在沿光轴O的方向上移动。另外,如图1、图2所示,在旋转框3的内周后端部设有卡口突起
3e,该卡口突起3e形成为朝向内侧突出。
该卡口突起3e是通过如后面所述那样嵌入移动框4的圆周槽4e内, 使旋转框3与移动框4卡口接合而设置的部件。因此,在旋转框3与移 5动框4卡口接合的状态下,移动框4在旋转框3的内周部旋转自如,同 时移动框4相对于旋转框3向沿光轴O的方向的进退移动被限制。
卡口突起3e设有4个。其中两个在沿光轴O的方向并列配置。而且, 另外两个被配置成为夹着凸轮框用直进槽3c与上述两个卡口突起3e相 面对。即,将另外两个卡口突起3e配置成为在圆周方向上与在光轴方向 io并列的两个卡口突起3e相面对,并且配置成为在它们之间夹着凸轮框用 直进槽3c。
另外,在图4中,虽然没有示出旋转框3,但示出了在将旋转框3 装配到图4所示状态的移动框4上时,嵌合在移动框4的圆周槽4e中的 卡口突起3e的配置。
15 并且,关于卡口突起3e,作为其他方式,即使设置两个也能够构成
本发明。在该情况下,两个卡口突起3e在沿着圆周的方向上并列配置, 而且在这两个卡口突起3e之间夹着凸轮框用直进槽3c。
并且,如上所述,旋转框3的凸轮从动件3a滑动自如地嵌入在固定 框2的凸轮槽2a中,齿轮部3b啮合在长齿轮上。因此,在变焦单元17
20的变焦电动机被驱动、长齿轮被驱动旋转时,该驱动力经由齿轮部3b传 递给旋转框3,从而使该旋转框3旋转。这样,在旋转框3旋转时,该旋 转框3的凸轮从动件3a沿着固定框2的凸轮槽2a的倾斜凸轮槽部移动, 由此,该旋转框3 —边旋转一边从预定的沉胴位置向前方伸出直到摄影 状态的短焦点位置。并且,在该透镜镜筒1处于摄影状态时,在从短焦
25点位置到长焦点位置之间的变焦动作过程中,通过凸轮从动件3a和凸轮 槽2a的圆周槽部,该旋转框3只在旋转方向被驱动,而不会在沿光轴O 的方向进退。
移动框4形成为圆筒形状,并相对于旋转框3旋转自如地嵌入在旋 转框3的内周部。在移动框4的后端外周部,朝向外侧突出设置有嵌入在固定框2的直进槽2b中的引导突起部4a。由此,该移动框4在被固定 框2限制旋转的状态下能够向光轴方向进退移动。
并且,移动框4是第1框部件,设有在沿光轴O的方向上形成的
第三组用直进槽4b;在相对于光轴O倾斜的方向上形成的凸轮框用凸轮 5槽4C;和形成于外周后方部,在圆周方向设有槽,而且在光轴方向排列
的两个有底的圆周槽4e。另外,第三组用直进槽4b和凸轮框用凸轮槽 4c均是贯穿内外周的槽部。
该移动框4配设成在两个圆周槽4e中分别嵌入各两个旋转框3的卡 口突起3e的状态下,嵌入在旋转框3的内周部。由此,移动框4是以下 io述方式被卡口接合的第3框部件能够相对于旋转框3相对旋转,但不 能相对于旋转框3在沿光轴O的方向上相对地进退移动。
另外,在移动框4的内周部形成有直进槽4d,该直进槽4d形成于 沿光轴O的方向,供后面叙述的直进引导框6的引导突起部6a嵌入,由 此限制该直进引导框6的旋转。 15 凸轮框5形成为圆筒状,并以嵌入在移动框4的内周部的方式配置。
该凸轮框5具有朝向外侧突出设置于外周后方部的凸轮从动件41 。并且, 在凸轮框5的内周部设有在相对于光轴O倾斜的方向上形成的第二组用 凸轮槽5a和第一组用凸轮槽5b。
凸轮框5的凸轮从动件41滑动自如地卡合在移动框4的凸轮框用凸 20轮槽4c中,并且在该卡合状态下贯穿,进一步,凸轮从动件41的前端 部嵌入并支承在旋转框3的凸轮框用直进槽3c中。由此,凸轮框5成为 第2框部件,其与旋转框3 —体地转动,而且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旋转 框3在沿光轴O的方向上相对地进退移动。
直进引导框6形成为圆筒状,在后端外周部具有嵌入在移动框4的 25直进槽4d中的引导突起部6a。并且,直进引导框6具有以在沿光轴O 的方向贯穿内外周的方式形成的第二组用直进槽6b;在沿光轴 的方向 形成于外周面上的有底的第一组用直进槽6c;以及形成于前端侧,驱动 挡板驱动杆(未图示)的缺口状凸轮部6e。
并且,直进引导框6配置成嵌入在配置于凸轮框5内侧的第一组框12的内周部中的状态。此时,直进引导框6的引导突起部6a嵌入在移动 框4的直进槽4d中。由此,该直进引导框6由移动框4支承为进退自如, 同时限制直进引导框6的旋转。并且,第一组框12的引导突部(未图示) 嵌入在直进引导框6的第一组用直进槽6c中。由此,该直进引导框6将 5第一组框12支承为进退自如,同时限制第一组框12的旋转。
另外,直进引导框6相对于凸轮框5旋转自如,而且相对于沿光轴 O的方向,与凸轮框5—体地移动。
第二组框11形成为圆筒状,配置成嵌入在直进引导框6的内周部的 状态。在该第二组框11的大致中央部保持着第二组透镜22,在外周部具 io有向外侧突出设置的引导突部lla、和在该引导突部lla上向外侧突出设 置的凸轮从动件43。
引导突部11a嵌入在直进引导框6的第二组用直进槽6b中,凸轮从 动件43贯穿插入于第二组用直进槽6b,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嵌入在设于 其外侧的凸轮框5的第二组用凸轮槽5a中。由此,第二组框ll在由直 15进引导框6限制其旋转的状态下,由凸轮框5驱动着进退。
第一组框12由形成为圆筒状的框部件20、和在该框部件20的内部 保持第一组透镜的第一组透镜保持框(未图示)等构成,以位于直进引 导框6的外周侧且嵌入在凸轮框5的内周侧的状态配置。
在第一组框12的前面内侧配置有使第一组透镜的前面开闭自如的 20透镜挡板27。并且,在第一组框12的内周部,在内周方向以相等间隔形 成有多个(例如3个)引导突部(未图示),这些引导突部在沿着光轴O 的方向形成,并且朝向内侧突出设置。并且,在与配置有该引导突部的 部分对应的第一组框12的外周侧后端部,朝向外侧配设有嵌合在凸轮框 5的第一组用凸轮槽5b中的凸轮从动件44。 25 如上所述,第一组框12的引导突部嵌入在直进引导框6的第一组用
直进槽6c中。由此,第一组框12在由直进引导框6限制了旋转的状态 下,通过凸轮从动件44与第一组用凸轮槽5b的凸轮接合被驱动着在沿 光轴O的方向上进退。
透镜挡板27转动自如地支承在第一组框12的前端部,由在被弹性施力的状态下转动自如地被支承的挡板驱动杆(未图示)驱动着开闭。 该挡板驱动杆在该透镜镜筒1的沉胴动作时由直进引导框6的缺口状凸
轮部6e驱动着转动,并与此联动向闭合方向驱动透镜挡板27。
快门及第三组单元32由配设于后端侧的第三组用直进框7、保持快 5门机构的快门框9、和保持第三组透镜的第三组框等构成。
第三组用直进框7形成为具有分别设于以朝向外侧的三个方向延伸 的方式形成的各个臂部的前端的引导突部7a、和从各个引导突部7a进一 步向外侧突出设置的凸轮从动件42。并且,第三组用直进框7形成为具 有能够使第三组框避让到光路之外所需的充足的避让空间。 io 第三组用直进框7配置成嵌入在移动框4的内部的状态,引导突部
7a嵌入在移动框4的第三组用直进槽4b中,贯穿该第三组用直进槽4b 的凸轮从动件42嵌入在旋转框3的第三组用凸轮槽3d中。由此,该第 三组用直进框7在由移动框4限制旋转的状态下,由旋转框3驱动着进 退。
15 快门框9构成为具有快门机构,该快门机构包括对中央开口部进行
开闭的快门叶片、和驱动该快门叶片转动的快门致动器等(均未图示)。 第三组框在被装配到快门及第三组单元32的预定位置的状态下,由 预定的支承轴支承着在与和光轴O正交的面平行的方向上转动自如,而 且被保持成为相对于第三组用直进框向沿光轴O的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的
20状态。
第四组框13是保持第四组透镜24的框部件。在第四组框13的外周 设有朝向外侧延伸的长臂部13e和短臂部13f。在长臂部13e的前端部附 近形成有供对焦单元18的引导轴(未图示)贯穿插入的轴孔13a。并且, 在短臂部13f的前端部附近形成有滑动自如地卡合在固定框2的直进槽 25 2c中的引导突起部13b。
该第四组框13插入配置在固定框2内部的后方,相对于固定框2在 沿光轴O的方向上进退自如。
艮口,在引导轴借助于对焦单元18的对焦驱动源(对焦电动机)的驱 动力经由齿轮列、进给丝杠而转动时,第四组框13被驱动着在沿该引导轴的方向、即沿光轴O的方向上进退,在处于摄影状态时被配置在合适 的对焦位置,在沉胴动作时被配置在预定的沉胴位置。
并且,在第四组框13的大致中央部贯穿设置有开口部,在该开口部 的内侧部分固定保持有第四组透镜24 。 5 保持板15由金属制的板状部件构成,例如利用小螺钉等固定在装配
状态的透镜镜筒1的固定框2的后端面上。在该保持板15的大致中央部 设有开口 15a。在该开口 15a的部位如上所述配设有摄像单元(未图示)。
以下,使用图4、图5说明由于冲击或掉落等原因,从透镜镜筒的 前面侧对这样构成的上述一个实施方式的透镜镜筒施加外力时的作用。 io 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镜筒1在装配状态下被组装到照相机等中使用。
在该情况下,例如,考虑由冲击或掉落等引起的外力施加给正在使用中 的照相机的透镜镜筒1的前面侧的情况。
此时,施加给透镜镜筒1的前面侧的外力从第一组框12向凸轮框5 传递。
15 此时,当传递给凸轮框5的外力按照图4、图5所示的箭头F那样,
从凸轮框5的前面侧向沿光轴O的方向施加时,该外力F经由凸轮框5 的凸轮从动件41对移动框4的凸轮框用凸轮槽4c的侧壁施加力量Fl的 力。该力量Fl的冲击力经由移动框4的圆周槽4e的侧壁作用于与凸轮 从动件41相对的一侧的两个卡口突起3e上。由此,在两个卡口突起3e
20上分别产生方向与上述力量F1相反的、分别为二分之一的力量的反作用 力FRll、 FR12。
并且,如图5所示,在相邻的凸轮从动件41、凸轮框用凸轮槽4c、 卡口突起3e的部位,同样也产生与力量F2相对的反作用力FR21 、 FR22。
在该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镜筒l中,对于与凸轮从动件41 25嵌合的旋转框3的凸轮框用直进槽3c和嵌合在移动框4的圆周槽4e中 的卡口突起3e的位置关系,如上所述,始终与在光轴方向排列的两个卡 口突起3e相面对地配置另外两个卡口突起3e,而且以在它们之间夹着凸 轮框用直进槽3c的方式配置。
因此,从沿着凸轮框用直进槽3c在光轴方向移动的凸轮从动件41
14传递的外力始终施加给两个卡口突起3e之间的部位。g卩,由于使两个卡 口突起3e均等地承受力量Fl的外力,所以各个卡口突起3e各自承受的 力量为二分之一 (F/2),其反作用力FRll、 FR12将上述外力的力量F1 夹在中间而产生于与力量F1方向相反的平行方向上。因此,在采用本实 5施方式的结构时,当从外部传递来的外力经由凸轮从动件41作用于凸轮 框用凸轮槽4c时,由两个卡口突起3e均等地承受,因此能够抑制弯曲 力矩,其结果是,凸轮框5不会产生损伤。
在以上说明的上述一个实施方式中,当从外部传递来的外力经由凸 轮框5的凸轮从动件41作用于凸轮框用凸轮槽4c时,通过研究与凸轮
io框5凸轮接合的移动框4和与该移动框4卡口接合的旋转框3之间的连 接部位的结构、即研究旋转框3的多个卡口突起3e与凸轮框用直进槽3c 的配置,能够抑制作为透镜镜筒1的内部结构部件的凸轮从动件41或凸 轮框用凸轮槽4c、卡口突起3e等外力所作用的部位变形或破损,或者产 生这些框部件彼此的凸轮接合或卡口接合的脱落等。
15 另外,在上述一个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圆周槽4e为两个、卡口突起
3e为四个的结构例,但不限于这种结构,只要能够保证强度,则也可以 如上述那样形成为配置一个圆周槽、和以夹着直进槽3c的方式配置两个 卡口突起的结构。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可以在不脱离发明宗旨的范围内
20实施各种变形和应用。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包含各种阶段的发明, 根据所公开的多个构成要件的适当组合可以提取出各种发明。例如,在 从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所示的所有构成要件中删除几个构成要件,也能够 解决在发明要解决的问题部分中叙述的问题,并获得在发明效果部分叙 述的效果的情况下,删除了该构成要件后的结构也可以作为发明提出。
权利要求
1. 一种透镜镜筒,所述透镜镜筒具有伸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镜筒具有第1框部件,其具有凸轮槽,并且在周面上具有圆周槽;第2框部件,其具有凸轮从动件,该凸轮从动件嵌入在上述凸轮槽中并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以及第3框部件,其具有与上述凸轮从动件卡合以使上述第2框部件在光轴方向上相对移动的直进槽,还具有嵌入在上述圆周槽中的多个突部,以使得该第3框部件能够相对于上述第1框部件转动,并且,相对于上述第1框部件不能沿光轴方向相对移动,该多个突部设有两个,这两个突部在圆周方向上并列配置,而且配置成在这两个突部之间夹着上述直进槽。
2. —种透镜镜筒,所述透镜镜筒具有伸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15透镜镜筒具有第1框部件,其具有凸轮槽,并且在周面上具有圆周槽-, 第2框部件,其具有凸轮从动件,该凸轮从动件嵌入在上述凸轮槽 中并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以及第 3框部件,其具有与上述凸轮从动件卡合以使上述第2框部件在 20光轴方向上相对移动的直进槽,还具有嵌入在上述圆周槽中的多个突部, 以使得该第3框部件能够相对于上述第1框部件转动,并且,相对于上 述第1框部件不能沿光轴方向相对移动,上述多个突部设有四个,其中 两个突部在光轴方向上并列配置,另外两个突部以与上述两个突部在圆 周方向相面对的方式配置,而且配置成在上述两个突部和上述另外两个 25突部之间夹着上述直进槽。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镜筒,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框部件具有与上述凸轮槽不同的凸轮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镜镜筒,其构成为具有多个框部件,能够避免因冲击或掉落等的外力造成变形或破损等。在具有伸出机构的透镜镜筒(1)中,具备移动框(4)(第1框部件),其具有凸轮槽(4c),且在周面上具有圆周槽(4e);凸轮框(5)(第2框部件),其具有凸轮从动件(41),凸轮从动件嵌入在凸轮槽(4c)中并能够在转动方向和光轴方向上移动;以及旋转框(3)(第3框部件),其具有与凸轮从动件(41)卡合以使凸轮框能够在光轴方向上相对移动的直进槽(3c),还具有嵌入在圆周槽中的多个突部(3e),以使得旋转框(3)相对于移动框转动,并且,相对于移动框不能在光轴方向上相对移动。
文档编号G02B7/02GK101458387SQ200810184689
公开日2009年6月17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13日
发明者广岛刚 申请人: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