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膜结构和背光源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3618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学膜结构和背光源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器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膜结构和背光 源模块。
背景技术
现有液晶显示面板的背光源模块中具有光学膜。这种光学膜抗划伤性能 较弱,在组装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划痕和污渍。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 中背光源模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为了防止背光源的光学膜被划伤污损,现
有技术主要使用光学膜供应商提供的保护膜2贴附在光学膜1表面,然后使 用塑料边框3的结构将贴附有保护膜2的光学膜1直接卡死,或者也可以使 用卡勾将贴附有保护膜2的光学膜1直接卡死。
但是这种背光源模块的结构是存在缺陷的由于使用塑料边框3将贴附 有保护膜2的光学膜1直接卡死,因此这种结构必须在模块组装前去掉所有 不需要的部件,也包括用于保护光学膜l的保护膜2,否则在后续工艺中将 无法使保护膜2脱离背光源。但去掉保护膜2后,光学膜l在后续过程中 被划伤的几率就大大提高,容易导致光学膜1上出现划痕和污渍。
另外,上述塑料边框3也是存在缺陷的,当光学膜l由于温度的升高而 膨胀时会受到塑料边框3的挤压,导致光学膜l发生皱褶和翘曲,从而影响 画面的显示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缺陷,提出一种用于保护光学膜的光学膜 结构和背光源模块。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学膜结构,该光学膜结构包 括被固定组件预组装在背光源模块上的光学膜,所述光学膜上贴附有保护膜, 所述保护膜贴附于所述光学膜与所述固定组件接触区域以外的区域。所述固 定组件可以为所述背光源模块的塑料边框,所述接触区域沿所述光学膜边缘 延伸。所述固定组件也可以为至少一个卡勾,所述卡勾包括第一卡合端和第 二卡合端,所述第一卡合端固设于所述光学膜的所述接触区域上,所述第二 卡合端嵌置于所述背光源模块的塑料边框的内部。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 背光源模块,包括上述光学膜结构,还包括固定组件。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贴有保护膜的光学膜结构以及背光源模块,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卡合只在很小的范围控制光学膜从而使得光学膜不会因为受塑料边框 才齐压而发生光学翘曲褶皱的情况;
2、 保护膜对光学膜的保护可以一直维持到进入模块组装产线,大大降低 在各个环节发生划伤污损的可能性;
3、 简化了现有技术中塑料边框的结构,从而达到了降低材料成本,提高 生产效率的效果。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现有技术中背光源模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光学膜结构实施例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光学膜结构实施例一的俯视结构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源模块实施例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光学膜结构实施例二的俯视结构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源模块实施例二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光学膜结构实施例三的俯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光学膜结构实施例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该 光学膜结构包括被塑料边框3预组装在背光源模块上的光学膜1,该光学膜1 上贴附有保护膜2,该保护膜2贴附于光学膜1与塑料边框3接触区域以外 的区域。从图2可以看出,光学膜1上的保护膜2没有被塑料边框3卡死, 而是在光学膜1上保留了一部分接触区域,将塑料边框3卡在这部分保留区 域上。
具体地,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光学膜结构实施例一的俯视结构图, 该光学膜1上贴附有保护膜2,该保护膜2贴附于光学膜1与塑料边框3接 触区域以外的区域且接触区域沿光学膜1边缘延伸。从图3中可以看出,保 护膜2与塑料边框3之间留有空隙,即保护膜2没有被塑料边框3卡死,而 是可以从保护膜2的边缘处揭除。因此不必在进行背光源的组装时就将保护 膜2从光学膜1的表面揭除,而是可以将保护膜2 —直贴附在光学膜1的表 面直到进入模块组装生产线时,才从保护膜2的边缘揭除整个保护膜2,这 样就消除了现有技术在模块组装前就将保护膜从光学膜1的表面揭除,从而 导致在各个环节中可能发生的如划伤、污损之类的不良影响,进而降低了生 产成本且^l是高了生产效率。
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源模块实施例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该 被光源模块包括光学膜结构实施例一 中的光学膜结构,还包括固定组件。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组件为塑料边框3。塑料边框3与如图1 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的塑料边框3具有相同结构。所不同的是,组装时,先将 塑料边框3与光学膜1的接触区域上的保护膜2去掉,其余区域的保护膜2 全都保留,该接触区域是沿着光学膜l的边缘延伸的。
供应商为了保证所提供的光学膜1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划伤,都会在光 学膜1的表面贴附一层保护膜2,用以保证光学膜1在使用前不受到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塑料边框3就卡合在光学膜1上去掉保护膜2的那部分接触
区域上。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将保护膜2沿着光学膜1的边缘揭除一部
分,然后再将塑料边框3卡合于没有保护膜的那部分揭除区域上。通过塑料 边框3的这种结构和卡合方式,不会像现有技术中那样将保护膜2与光学膜 1直接卡死,而是保持了保护膜2的可揭除状态,仅揭除与塑料边框3接触 的那部分保护膜2,因此不必在进行背光源的组装时就将保护膜2从光学膜1 的表面揭除,而是可以将保护膜2 —直贴附在光学膜1的表面直到进入模块 组装生产线时,才从保护膜2的边缘揭除整个保护膜2,这样就消除了现有 技术在模块组装前就将保护膜从光学膜1的表面揭除,从而导致在各个环节 中可能发生的如划伤、污损之类的不良影响,进而降低了生产成本且提高了 生产效率。
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光学膜结构实施例二的俯视结构图,该光学 膜结构包括被卡勾4预组装在背光源模块上的光学膜1,该光学膜1上贴附 有保护膜2,该保护膜2贴附于光学膜1与卡勾4的接触区域以外的区域。 即保护膜2没有被卡勾4卡死,而是可以从保护膜2的边缘处揭除。因此不 必在进行背光源的组装时就将保护膜2从光学膜1的表面揭除,而是可以将 保护膜2 —直贴附在光学膜1的表面直到进入模块组装生产线时,才从保护 膜2的边缘揭除整个保护膜2,这样就消除了现有技术在模块组装前就将保 护膜从光学膜1的表面揭除,从而导致在各个环节中可能发生的如划伤、污 损之类的不良影响,进而降低了生产成本且提高了生产效率。
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源模块实施例二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该背光源模块包括光学膜结构实施二中的光学膜结构,该光学膜结构包 括被卡勾4预组装在背光源模块上的光学膜l,该光学膜1上贴附有保护膜2, 该保护膜2贴附于光学膜1与卡勾4接触区域以外的区域。卡勾4包括第一 卡合端41和第二卡合端42,第一卡合端"固设于光学膜1的接触区域上, 第二卡合端42嵌置于背光源模块的塑料边框5的内部。从图6上可以看出, 光学膜1上的保护膜2没有被卡勾4的第一卡合端41卡死,而是在光学膜1
上保留了 一部分接触区域,将第一卡合端41卡合在这部分保留区域上。
具体地,第一卡合端41与光学膜1之间只存在很小的接触面,因此光学
膜l能够处于整个背光源的最上层,而不会影响到光学膜的光学效果。同时,
由于使用卡勾4,就能够将如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的塑料边框3的结构简 化成如图6所示的背光源模块的塑料边框5的结构,这两个结构特点使得当 使用或者测试温度升高时,即使光学膜1发生了变形膨胀,光学膜l也不会 受到卡勾4的卡合结构以及塑料边框5的挤压作用的影响,进而避免了光学 膜1发生翘曲皱褶的情况,解决了由于光学膜1翘曲皱褶而影响光学效果的 问题,保证了画面的显示效果;由于将现有技术中的塑料边框3简化成了本 实施例中的塑料边框5的结构,还达到了节省原材料,节约成本的效果。
供应商为了保证所提供的光学膜1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划伤,都会在光 学膜1的表面贴附一层保护膜2,用以保证光学膜在使用前不受到损坏。在 本实施例中,卡勾4的第一卡合端41的卡合位置就处于光学膜1上去掉保护 膜2的那部分接触区域上。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将保护膜2沿着光学膜 1的边缘揭除很小一部分,然后将卡勾4的第一卡合端41卡合于没有保护膜 的那部分揭除区域上。通过卡勾4的这种结构和卡合方式,不会将保护膜2 与光学膜1直接卡死,而是保持了保护膜2的可揭除状态,仅揭除与卡勾4 的第一卡合端41接触的那部分保护膜2,因此不必在进行背光源的组装时就 将保护膜2从光学膜1的表面揭除,而是可以将保护膜2 —直贴附在光学膜 1的表面直到进入模块组装生产线时,才从设置第一卡合端41时将保护膜2 的边缘揭除的地方揭除整个保护膜2,这样就消除了现有技术在模块组装前 就将保护膜从光学膜1的表面揭除,从而导致在各个环节中可能发生的如划 伤、污损之类的不良影响,进而降低了生产成本且提高了生产效率。
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光学膜结构实施例三的俯视结构图,在图7 中,使用了多个如上所述的卡勾4,通过使用多个卡勾能够提高光学膜与背 光源模块卡合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又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 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 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实 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光学膜结构,包括被固定组件预组装在背光源模块上的光学膜,所述光学膜上贴附有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贴附于所述光学膜与所述固定组件接触区域以外的区域。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为所述 背光源模块的塑料边框。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区域沿所述 光学膜边缘延伸。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为至少 一个卡勾,所述卡勾包括第一卡合端和第二卡合端,所述第一卡合端固设于所述光学膜的所述接触区域上,所述第二卡合端嵌置于所述背光源模块的塑 料边框的内部。
5、 一种背光源模块,包括权利要求l所述的任一光学膜结构,其特征在 于还包括固定组件。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为塑料 边框。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区域沿所述 光学膜边缘延伸。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为至少 一个卡勾,所述卡勾包括第一卡合端和第二卡合端,所述第一卡合端固设于 所述光学膜的所述接触区域上,所述第二卡合端嵌置于所述背光源模块的塑 料边框的内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学膜结构和背光源模块,光学膜结构包括被固定组件预组装在背光源模块上的光学膜,所述光学膜上贴附有保护膜,所述保护膜贴附于所述光学膜与所述固定组件接触区域以外的区域。所述固定组件可以为所述背光源模块的塑料边框,所述接触区域沿所述光学膜边缘延伸;所述固定组件也可以为至少一个卡勾,所述卡勾包括第一卡合端和第二卡合端,所述第一卡合端固设于所述光学膜的所述接触区域上,所述第二卡合端嵌置于所述背光源模块的塑料边框的内部。背光源模块包括上述光学膜结构,还包括固定组件。本实用新型能够大大降低光学膜在各个环节发生划伤污损的可能性而且简化了塑料边框的结构,降低材料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G02B1/10GK201177711SQ200820079959
公开日2009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15日
发明者飞 尚 申请人: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