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6552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柔性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各种领域中广泛应用所谓的平板显示器,作为显示装置。其中的一例即 液晶显示装置和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具有薄型且轻量的特征,人们积极利用该特征在手 机和个人数字助理等移动式显示器领域中使用所述显示装置。在所述领域中,人们希望所 述显示装置进一步实现薄型化及轻量化、或者实现柔性化,持续研究使用塑料基板等柔性 基板来代替玻璃基板。 在此,以液晶显示装置为例,对用柔性基板构成的显示装置所具有的问题加以说 明。如一种剖视图即图5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00包括第一柔性基板101、第二柔性基板102 及液晶层104,该液晶层104由矩形框状密封部件103封入所述各个基板即第一柔性基板 101与第二柔性基板102之间。液晶层104的厚度受到设置在所述各个基板101U02之间 的间隔物105的控制。能够使用粒径均匀的玻璃粒子或树脂粒子、或者柱状感光间隔物作 为间隔物105。在图5中示出的是在第一柔性基板101上形成了多个感光间隔物105的例 子。 在此,如一种剖视图即图6所示,在使整个液晶显示装置100弯曲而使第一柔性基 板101向外侧突出的情况下,因为第一柔性基板101的曲率半径和第二柔性基板102的曲 率半径不同,所以位于外侧的第一柔性基板101受到拉伸力,而位于内侧的第二柔性基板 102受到压縮力。 其结果是,当液晶显示装置IOO弯曲时,在显示区域的中央附近,液晶层在厚度方 向上受到压縮力,另一方面,在显示区域的密封部件103附近,位于内侧的第二柔性基板 102向内侧(朝向曲率中心的方向)局部性地凸状变形而形成凸状部107,单元间隙变大。 而且,第二柔性基板102的密封部件103附近的区域A在远离第一柔性基板101的方向上 受到剥离应力。 此时,因为存在感光间隔物等间隔物105,所以显示区域的中央侧的单元间隙不会 成为该间隔物105所规定的厚度以下的值。另一方面,在密封部件103的附近,单元间隙变 大,并且密封部件103所受到的剥离应力变大。 图7是剖视图,示出的是不使液晶显示装置100以中央作中心均匀地弯曲,而使液 晶显示装置IOO在固定一侧(在图7中,为左侧)的状态下弯曲时的第二柔性基板102的 变形状态。在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固定侧端部111未产生基板变形,第二柔性基板102的 变形现象偏于弯曲侧端部112出现,使得形成凸状部107。 图8和图9是示意地表示图5和图6中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如图9所示,当使 液晶显示装置100弯曲时,以凸状部107的形态沿矩形框状密封部件103出现柔性基板的 变形所带来的单元间隙的变化。 柔性基板不易在密封部件103的角部变形,在所述密封部件103的角部附近容易产生凸状部107而出现密封部件剥离等问题。与此相对,如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那样设 定密封部件103的角部的角度为钝角的技术方案已众人所知。然而,虽然这样做就能够略 微缓和应力集中于角部附近的问题,但密封部件剥离的程度仅得到一点改善而已。
专利文献1 :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平2-3105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所述液晶显示装置中,希望使用能够抗住剥离应力的粘着性高的密封材料或能 够缓和剥离应力的又柔软又有伸縮性的密封材料。 然而,粘着性高的密封材料有对液晶层产生的负面影响(粘着成分溶在液晶中而
带来的影响)较大的倾向。另一方面,原理上,具有伸縮性的密封材料的透湿性不良。因此,
在确保要求密封部件具有的可靠性的状态下提高粘着性或伸縮性这一措施有限。 此外,最有效地防止密封部件剥离和密封部件破损的方法是物理上压住所受到的
压力最大的、位于密封部件的内侧(即,密封部件与液晶之间的界面)的部分。然而,在要
沿密封部件的一条边或两条边安装构成物,来支撑并固定所述位于密封部件的内侧的部分
的情况下,不但显示装置的整体会由于该比较大的构成物的存在而变大,柔性显示器所具
备的具有柔性或者薄型且轻量等特征也会失去。这是一个问题。 本发明正是为解决所述问题而研究开发出来的。其目的在于在确保显示装置的
柔性以及薄型且轻量这些特性的状态下,却实现抑制密封部件剥离。-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_ 为达成所述目的,在本发明中,使密封部件具有弯曲的曲线部分。 具体而言,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显示介质层及密封
部件,该第一基板具有柔性,该第二基板配置为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向,并具有柔性,该显示
介质层配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该密封部件以包围所述显示介质层的方
式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密封部件沿处于平面状态的所述第一基
板的表面的法线方向看具有以向与所述显示介质层相反的一侧即外侧突出的方式弯曲的
曲线部分。 所述密封部件的曲线部分也可以形成为椭圆弧状。
所述密封部件的曲线部分也可以形成为圆弧状。 所述密封部件也可以由相互平行地延伸的两个直线部分和将所述直线部分的端
部相互连接起来而使所述密封部件整体成为环状的两个所述曲线部分构成。 也可以是这样的,即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被支撑固定的固定侧端部和受到外力
的弯曲侧端部,所述密封部件的曲线部分形成在所述弯曲侧端部。 所述密封部件也可以由环氧树脂形成。 优选所述密封部件由硅树脂或热塑性弹性体形成。 所述显示介质层也可以为液晶层。-作用- 接着,对本发明的作用加以说明。
因为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分别具有柔性,所以整个显示装置也具有柔性。在向显
4示装置施加外力而使整个显示装置弯曲的情况下,例如当第一基板配置于曲率半径方向的 外侧并且第二基板配置于曲率半径方向的内侧时,第一基板受到拉伸力,而第二基板受到 压縮力。 此时,因为在密封部件的曲线部分没有如现有密封部件那样的角部,不会出现剥 离应力集中于这样的角部的现象,所以第二基板中的位于密封部件附近的部分不易形成凸 状部。即使形成凸状部,该凸状部也会较小且凑在一起地形成在所述密封部件的曲线部分 的顶点(曲线部分在长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附近。 因此,即使是在对位于密封部件的内侧的部分进行增强的情况下,也仅对所述曲 线部分的顶点周围进行增强就足够了。因此,能够在确保显示装置的柔性以及薄型且轻量 这些特性的状态下,却实现抑制密封部件剥离。 此外,在显示装置包括被支撑固定的固定侧端部和受到外力的弯曲侧端部的情况 下,因为不是在固定侧端部而是在弯曲侧端部产生剥离应力,所以在弯曲侧端部形成密封 部件的曲线部分。这样,就能够高效地抑制密封部件剥离。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具有柔性的显示装置的密封部件具有弯曲的曲线部分,因而能够在 曲线部分使剥离应力适当地分散。其结果是,能够在确保显示装置的柔性以及薄型且轻量 这些特性的状态下,却实现抑制密封部件剥离。


[图1]图1是立体图,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即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液晶显示装置 的外观。[图2]图2是立体图,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即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处于弯曲状态 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观。[图3]图3是放大剖视图,表示本实施方式即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的 主要部分。[图4]图4是立体图,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即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液晶显示装置 的外观。[图5]图5是剖视图,表示处于平面状态的现有液晶显示装置。
[图6]图6是剖视图,表示处于弯曲状态的现有液晶显示装置。
[图7]图7是剖视图,表示一端被固定而弯曲的现有液晶显示装置。
[图8]图8是立体图,表示处于平面状态的现有液晶显示装置。
[图9]图9是立体图,表示处于弯曲状态的现有液晶显示装置。
-符号说明- 1-液晶显示装置;ll-第一基板;12-第二基板;13-密封部件;14_液晶层(显示
介质层);21、26-塑料基板;22-防湿膜;23-像素电极;24、29-取向膜;25-间隔物;27-防 湿膜;28-透明电极;31-显示区域;32-非显示区域;38-第二直线部分;39-直线部分、第 一直线部分;40-曲线部分;41-顶点;42-凸状部;51-固定侧端部;52-弯曲侧端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补充说明一下,本发明并不
限于以下实施方式。〈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1到图3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即第一实施方式中,以液 晶显示装置1为显示装置之一例,加以说明。 图l是立体图,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即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外 观。图2是立体图,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即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处于弯曲状态的液晶显示 装置的概观。图3是放大剖视图,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 如图3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包括第一基板11、第二基板12、液晶层14及密封部 件13,该第一基板11具有柔性,该第二基板12配置为与第一基板11相向,并具有柔性,该 液晶层14为显示介质层,设置在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12之间,该密封部件13以包围液 晶层14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11与所述第二基板12之间,液晶显示装置1构成为整 体能够弯曲变形。 如图3所示,在第一基板11中形成有塑料基板21、防湿膜22、多个像素电极23、多 个薄膜晶体管(Thin-Film Transistor。以下,将该薄膜晶体管简称为TFT)及取向膜24, 该塑料基板21例如由PES(聚醚砜)或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形成,为透明且呈矩 形,并具有柔性,该防湿膜22层叠在塑料基板21的在液晶层14侧的表面上,该多个像素电 极23层叠在防湿膜22的表面上,该多个TFT与像素电极23连接,在该图3中未表示该多 个TFT,该取向膜24覆盖像素电极23和TFT等。 补充说明一下,也可以使用下述基板来代替塑料基板21,该基板是对塑料复合 使用玻璃纤维或玻璃布等而构成的复合基板等柔性基板。 在第二基板12中形成有塑料基板26、防湿膜27、透明电极28及取向膜29,该塑料基 板26与所述第一基板11大致一样,呈矩形,该防湿膜27层叠在塑料基板26的在液晶层14侧 的表面上,该透明电极28由氧化铟锡(ITO:Indium Tin Oxide)等形成,层叠在防湿膜27的表 面上,该取向膜29覆盖透明电极28。此外,在第二基板12中还形成有未图示的彩色滤光片。
此外,在第二基板12上相隔规定的间隔形成有作为多个间隔物25的多个感光间 隔物(Photo Spacer) 25,各个感光间隔物25介于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12之间,并具有 规定液晶层14的厚度的高度。间隔物25由感光树脂等形成。补充说明一下,也可以用例 如树脂等粒状间隔物作间隔物25。 如图1和图3所示,液晶层14在被框状密封部件13包围过来的状态下封入在第 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12之间。如图3所示,在该密封部件13的内侧的形成有所述像素电 极23和所述透明电极28的区域内,形成有为显示作贡献的显示区域31 。另一方面,在显示 区域31的外侧形成有为显示不作贡献的非显示区域32。用作液晶材料的例如有向列型液 晶,此外也可以使用胆甾相液晶或近晶相液晶等作为液晶材料。 能够使用例如环氧树脂等粘着性强的非导电性树脂作为密封部件13,但优选的是 使用硅树脂或热塑性弹性体等弹性高的热塑性树脂作为密封部件13。密封部件13是沿第 一基板11及第二基板12的四条边形成的。该密封部件13在使所述第一基板11及所述第 二基板12相互紧密接近的状态下支撑该第一基板11及该第二基板12。
密封部件13沿处于平面状态的第一基板11的表面的法线方向看具有以向与液晶 层14相反的一侧即外侧突出的方式弯曲的曲线部分40。 也就是说,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的整体形成为矩形。密封部件13由沿液 晶显示装置1的长边延伸的两个直线部分39和沿液晶显示装置1的短边延伸的两个曲线 部分40构成。 两个直线部分39相互平行地延伸。另一方面,两个曲线部分40使直线部分39的 端部相互连接,以让密封部件13的整体成为环状。曲线部分40形成为圆弧状。补充说明 一下,曲线部分40也可以形成为其它形状,例如也可以形成为椭圆弧状。
在制造所述液晶显示装置1的情况下,首先利用溅射法在是厚度为50 ii m左右的 薄膜基板的塑料基板21、26的表面上形成厚度约为IOOO埃(angstrom)的Si(U莫,以该Si(^ 膜作为防湿膜22。接着,利用已知的方法在塑料基板21上形成TFT等,另一方面,在塑料基 板26上形成彩色滤光片等,并向各个塑料基板21、26溅射氧化铟锡,来形成电极23、28。
接着,将感光树脂涂敷在塑料基板26上,利用光刻法相隔规定的间隔形成多个感 光间隔物25。感光间隔物25例如形成为高度为5iim且直径为20iim的大致圆柱状。此 外,在塑料基板21、26上分别形成覆盖所述电极的取向膜24、29。 接着,利用滴下式注入法将液晶材料注入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12之间。也就 是说,首先,用分配器等向例如第二基板12的非显示区域32供给固化前的密封部件13。此 时,沿第二基板12的长边方向描绘直线部分39,并沿第二基板12的短边方向描绘曲线部分 40。 接着,使液晶材料滴下,来向第二基板12上的位于密封部件13的内侧的区域供给 液晶材料。接着,将第一基板11及第二基板12在真空中配置于两张厚度分别为2mm左右 的弹性体薄片之间并贴合起来,再进行加热及加压,来使密封部件13固化。通过上述办法 制造所述液晶显示装置1。
-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_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即第一实施方式,因为形成具有曲线部分40的框状密封部 件13,所以能够在该曲线部分40使要让密封部件13剥离的剥离应力适当地分散,由此抑制 密封部件剥离。 也就是说,因为在密封部件13的曲线部分40没有如现有密封部件那样的角部,不 会出现剥离应力集中于这样的角部的现象,所以在第一基板11或第二基板12中位于密封 部件13附近的部分不易形成凸状部。如图2所示,即使形成凸状部42,也能够使该凸状部 42较小,并且使该凸状部42集中于密封部件13的曲线部分40的顶点(曲线部分在长度 方向上的中央位置)41附近。因此,能够适当地使显示区域31的显示质量所受到的影响减 低。 而且,即使是在对位于密封部件13的内侧的部分进行增强的情况下,也仅对所述 曲线部分40的顶点41周边进行增强就足够了。因此,能够在确保液晶显示装置1的柔性 以及薄型且轻量这些特性的状态下,却实现抑制密封部件剥离。再加上,通过仅对所述密封 部件13的顶点41附近进行遮光及遮蔽措施,或者对该顶点41附近进行增强,则能够得到 显示质量和可靠性都优良的液晶显示装置。
〈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图4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图4是立体图,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即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外 观。补充说明一下,在以下各个实施方式中,用相同的符号表示与图1到图3中的部分相同 的部分,省略对这些部分加以详细的说明。 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用一对直线部分39和一对曲线部分40构成密封部件13。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即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密封部件13中仅设置一个曲线部分40。
也就是说,液晶显示装置1包括固定侧端部51和弯曲侧端部52,该固定侧端部51 被外部支撑固定,该弯曲侧端部52配置为与该固定侧端部51相向,并受到外力。密封部件 13由两个第一直线部分39、第二直线部分38及曲线部分40构成,该两个第一直线部分39 沿液晶显示装置1的长边方向相互平行地延伸,该第二直线部分38在固定侧端部51沿短 边方向延伸,该曲线部分40在弯曲侧端部52沿短边方向延伸。
-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_ 如上所述,在液晶显示装置1包括被支撑固定的固定侧端部51和受到外力的弯曲 侧端部52的情况下,在不是固定侧端部51而是弯曲侧端部52产生剥离应力。针对于此, 在本实施方式即第二实施方式中,因为在弯曲侧端部52形成密封部件13的曲线部分40,所 以能够仅将密封部件13中有必要的部分形成为曲线部分40,来高效地抑制密封部件剥离。
〈其它实施方式> 在所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以液晶显示装置l为例进行了说明。本发明并不 限于此。例如,在显示介质层为发光层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等其它显示装置中,也能够 以同样的方式利用本发明。
-产业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对具有柔性的显示装置是有用的。本发明特别适于在确保柔性 以及薄型且轻量这些特性的状态下却抑制密封部件剥离的情况。
权利要求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显示介质层及密封部件,该第一基板具有柔性,该第二基板配置为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向,并具有柔性,该显示介质层配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该密封部件以包围所述显示介质层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件沿处于平面状态的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的法线方向看具有以向与所述显示介质层相反的一侧即外侧突出的方式弯曲的曲线部分。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的曲线部分形成为椭圆弧状。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的曲线部分形成为圆弧状。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件由相互平行地延伸的两个直线部分和将所述直线部分的端部相互连接 起来而使所述密封部件整体成为环状的两个所述曲线部分构成。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被支撑固定的固定侧端部和受到外力的弯曲侧端部; 所述密封部件的曲线部分形成在所述弯曲侧端部。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由环氧树脂形成。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由硅树脂或热塑性弹性体形成。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介质层为液晶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介质层和密封部件,该显示介质层配置在具有柔性的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该密封部件以包围显示介质层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密封部件沿处于平面状态的第一基板的表面的法线方向看具有以向与显示介质层相反的一侧即外侧突出的方式弯曲的曲线部分。
文档编号G02F1/1339GK101785042SQ20088010428
公开日2010年7月21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6日
发明者渡边典子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