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墨水显示面板及其形成方法

文档序号:2818529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墨水显示面板及其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涉及电子墨水显示面板及其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电泳式显示屏是一种非发光平面显示设备,其利用了胶体分散粒子在电场作用 下发生泳动的原理,优点是对比度高、视角宽、低能耗、显示亮度高、价格低廉。电子墨水 (E-ink)显示是将带电颜料颗粒分散在悬浮液电解质中,然后利用透明微胶囊包覆悬浮液 电解质,通过外加电场使带电颜料颗粒电泳,通过反射显示信息。图1显示了现有的一种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结构,由下至上依序包括玻璃基板 101、薄膜晶体管(TFT)层102、电子墨水层103、氧化铟锡(IT0)层104和保护层105,其中, 氧化铟锡(IT0)层104是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公共电极层。电子墨水层103包括多个透明 微胶囊103a,每个透明微胶囊103a包覆悬浮液电解质103b和分散在悬浮液电解质103b中 的多个带电颜料颗粒103c,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如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的电场发生变 化),带电颜料颗粒电泳,通过反射使像素显示不同颗粒的颜色。触摸屏作为一种用户交互操作的界面,有电阻式、电容式、表面声波式、红外式等 等。一般,具有触摸功能的电子墨水显示屏可以是将触摸屏与电子墨水显示屏分开制造然 后通过组装的方式制作在一起,这样势必增加电子墨水显示屏的厚度,由于增加了若干层 透明玻璃或薄膜,显示透光率以及对比度也会明显下降。并且,这种做法形成工艺较复杂, 成本也较高。电子墨水显示屏作为一种新型显示技术,集成触摸屏于显示屏的表面,可以提供 更好的用户交互性,并且不增加显示屏的体积。现有的集成于电子墨水显示屏的触摸屏基本是电阻式的,例如美国专利 US20080137177公开了一种集成电阻式触摸屏的电子墨水显示屏,在上层玻璃和下层玻璃 之间设置有接触感应器,当手指压下时,上层玻璃的感应接触点与下层接触,导致触碰点的 电压变化,接触感应器传出相应的电信号,通过检测到的电信号来检测触摸点的位置。这种 集成电阻式触摸屏的电子墨水显示屏由于要在两层玻璃之间的电子墨水层中形成感应互 连和接触感应器,因此形成工艺较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墨水显示面板及其形成方法以解决现有的具有触 摸功能的电子墨水显示屏形成工艺较复杂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墨水显示面板,包括电容式触摸 显示的工作层,所述工作层共用所述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公共电极层。可选的,所述电子墨水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公共电极层上的导电层,所述 导电层作为电容式触摸显示的工作层。可选的,所述电子墨水显示面板还包括选择所述公共电极层或导电层作为电容式触摸显示的工作层的开关切换单元。可选的,所述工作层包括多个触控按键和对应连接所述触控按键的按键连线。可选的,所述电子墨水显示面板还包括多路选择模块和检测电路,所述按键连线 通过多路选择模块与检测电路连接。可选的,所述工作层具有均勻电阻。可选的,所述电子墨水显示面板还包括检测所述工作层的顶角电流的检测电路。可选的,所述工作层包括相互绝缘的驱动层和感应层,所述与电子墨水显示面板 的公共电极层共用的工作层为驱动层,所述驱动层包括多条平行的驱动线,所述感应层包 括多条与所述驱动线垂直的感应线。可选的,所述驱动线包括多个第一图形和连接所述第一图形的第一连接部,所述 感应线包括多个第二图形和连接所述第二图形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第一连接 部正对交叠,所述第二图形和第一图形相互错开。可选的,所述电子墨水显示面板还包括检测电路,所述检测电路包括驱动端和检 测端,所述驱动线与检测电路的驱动端连接,所述感应线与检测电路的检测端连接。可选的,所述电子墨水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感应层上的保护层。可选的,所述电容式触摸显示的工作层为氧化铟锡层或氧化铟锌层。可选的,所述电子墨水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公共电极层上的保护层。可选的,所述电子墨水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公共电极层和导电层之间的保 护层。可选的,所述电子墨水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导电层上的保护层。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形成方法,包 括形成与所述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公共电极层共用的电容式触摸显示的工作层。可选的,所述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形成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公共电极层上形成导电 层,所述导电层作为电容式触摸显示的工作层。可选的,所述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形成方法还包括连接所述公共电极层和导电层 至开关切换单元,由开关切换单元选择公共电极层或导电层作为电容式触摸显示的工作层。可选的,形成与所述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公共电极层共用的电容式触摸显示的工 作层包括刻蚀所述公共电极层,形成多个触控按键和对应连接所述触控按键的按键连线。可选的,所述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形成方法还包括通过多路选择模块连接所述按 键连线至检测电路。可选的,所述工作层具有均勻电阻。可选的,所述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形成方法还包括连接所述工作层的顶角至检测 电路。可选的,形成与所述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公共电极层共用的电容式触摸显示的工 作层包括刻蚀所述公共电极层,形成多条平行的驱动线;在所述驱动层上形成绝缘层;在所述绝缘层上形成感应层;
刻蚀所述感应层,形成多条与所述驱动线垂直的感应线。可选的,刻蚀所述公共电极层,形成多条平行的驱动线包括在所述驱动线上形成 多个第一图形和连接所述第一图形的第一连接部;刻蚀所述感应层,形成多条与所述驱动 线垂直的感应线包括在所述感应线上形成多个第二图形和连接所述第二图形的第二连接 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第一连接部正对交叠,所述第二图形和第一图形相互错开。可选的,所述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形成方法还包括连接所述驱动线至检测电路的 驱动端,连接所述感应线至检测电路的检测端。可选的,所述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形成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感应层上形成保护层。可选的,所述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形成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公共电极层上形成保护层。可选的,所述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形成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公共电极层和导电层之 间形成保护层。可选的,所述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形成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导电层上形成保护层。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在电子墨水层上形成电容式触摸 显示的工作层,所述工作层共用所述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公共电极层,相比于现有的集成 电阻式触摸屏的电子墨水显示屏而言,形成工艺较简单,并且具有更好的触摸检测性能和 更长的使用寿命;相比于现有的将电子墨水显示屏和触摸屏组装在一起而言,可以不增加 显示屏的厚度,并且不影响显示的透光率和对比度。


图1是一种现有的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的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工作层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的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工作层的等效电路示意图;图5是形成图2所示的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一个实施例流程图;图6是本发明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另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的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驱动层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6所示的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感应层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7和8所示的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驱动层和感应层的等效电路示意图;图10是形成图6所示的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一个实施例流程图;图11是本发明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又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12是形成图11所示的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一个实施例流程图;图13是图11所示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工作层的一个实施例的等效电路图;图14是形成图11所示的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另一个实施例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墨水显示面板包括设置在电子墨水层上的电容式触摸显 示的工作层,即将电容式触摸屏集成于电子墨水显示面板表面,所述电容式触摸显示的工 作层共用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公共电极层。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
6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结构如图2所示,从下至上依序包括玻璃基板 201、薄膜晶体管层202、电子墨水层203、电容式触摸显示的工作层204和保护层205。其 中,电容式触摸显示的工作层204又作为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公共电极层204,其可以是氧 化铟锡层或氧化铟锌(IZO)层。薄膜晶体管层202位于玻璃基板201上,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另外,玻璃基板201 上还配置有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和多个像素电极(图中未示出)。每一个薄膜晶体管与 对应的扫描线、数据线和像素电极电性连接。电子墨水层203包括多个透明微胶囊203a,每个透明微胶囊203a包覆悬浮液电解 质203b和分散在悬浮液电解质203b中的多个带电颜料颗粒203c,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如 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的电场发生变化),带电颜料颗粒电泳,通过反射使像素显示不同 颗粒的颜色。电子墨水的形态并不限于前述提及,本发明实施方式对于电子墨水层203的 结构不做限制。保护层205,用于保护工作层(公共电极层)204,保护层205可以是玻璃或是其它 可能的绝缘介质材料。本实施例中,电容式触摸显示为自电容式,具体来说,如图3所示,电容式触摸显 示的工作层301 (即图2所示的工作层204),包括多个触控按键302和对应连接所述触控按 键302的按键连线303。通过例如刻蚀的方法可以将工作层301划分成若干个触控按键302,每个触控按 键302对应一条按键连线303。按键连线303可以是氧化铟锡条纹,可以通过例如刻蚀的方 法与触控按键302 —同形成。触控按键302的形状并不限定为图3中所示的方形,也可以是例如圆形、矩形、椭 圆、三角形、菱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等其他形状,并且各个触控按键的形状和大小可以相 同也可以不同。如,部分触控按键是圆形,部分按键是方形;部分按键是较大按键,部分按键 是相对较大按键的较小按键。并且,触控按键302的排列方式也并不限定为图3中所示,也 可采用其他常规的排列方式。所述触控按键的分布密度可以均勻也可以不均勻,具体分布 情况根据需要设置。每个触控按键302的按键连线303通过多路选择模块305连接到检测电路306,多 路选择模块305和检测电路306可以形成在工作层301上,也可以形成在电子墨水显示面 板的其它层上,或者也可以是形成在电子墨水显示面板之外的电路。图3所示的工作层301的等效电路如图4所示,其中,电容403是触控按键302到 地的寄生电容,可变电容404是手指按触控按键302产生的寄生电容,电阻405是触控按键 302和按键连线303的总等效电阻。结合图3和图4,本实施例的自电容式触控检测原理如 下所述检测电路306产生驱动信号(正弦波或脉冲方波信号)401,通过多路选择模块305 依次检测各个触控按键302的按键连线303,当有手指触摸触控按键302时,相应的可变电 容404发生变化,使得连接被触摸的触控按键的按键连线的电流发生变化,检测电路306的 信号检测端402检测到电流I的变化,从而可以检测出被触摸的触控按键的位置。本实施例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形成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结合图2和图5,本实施例集成自电容式触摸屏的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形成方法包括步骤S11,提供玻璃基板201。步骤S12,在所述玻璃基板201上依序形成薄膜晶体管层202和电子墨水层203。步骤S13,在所述电子墨水层203上形成公共电极层204,所述公共电极层作为电 容式触摸显示的工作层。步骤S14,刻蚀所述工作层(公共电极层)204,形成多个触控按键和对应连接所述 触控按键的按键连线。此处对工作层204的刻蚀过程作简单举例说明,但并非用于限定该 过程首先,在所述工作层204上形成光阻层;接着,经过曝光、显影,使得光阻层形成如图 3所示触控按键排布及按键连线图形;然后,以所述光阻层为掩模,蚀刻所述工作层204,形 成图3所示的自电容式触控显示的工作层301。触控按键的按键连线通过多路选择模块连 接至检测电路。步骤S15,在所述工作层(公共电极层)204上形成保护层205。本实施例的自电容式触摸显示的工作层与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公共电极层共用, 即在已有的电子墨水显示面板上实现触摸功能,因此不需要额外增加任何层。这种共用结 构在制造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同时实现了触摸功能,从而减少了工艺步骤,降低了成本,并 且提高了集成度,实现了更薄的结构。另外,由于电子墨水显示屏的响应速度慢(一般为 100-150ms),远低于触摸屏的驱动频率(一般为ΙΟΟΚΗζ),因此这种共用结构不会影响电子 墨水显示屏的显示。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电容式触摸显示为互电容式,其实现方式需要两层工作层,包括驱动 层和感应层,利用两层工作层之间形成的互电容来实现电容式触摸的检测。本实施例的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结构如图6所示,从下至上依序包括玻璃基板 601、薄膜晶体管层602、电子墨水层603、电容式触摸显示的驱动层604、绝缘层605、电容式 触摸显示的感应层606和保护层607。其中,电容式触摸显示的驱动层604又作为电子墨水 显示面板的公共电极层,驱动层(公共电极层)604和感应层606可以是氧化铟锡层和氧化 铟锌层。为简化说明,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在此不再重复说明,此处仅对电容式触摸显示的 工作层(即驱动层和感应层)及其检测原理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驱动层(公共电极 层)604和感应层606相对设置,中间还设置有绝缘层605,驱动层604包括多条平行的驱动 线,感应层606包括多条与所述驱动线垂直的感应线,驱动线和感应线的交点处以及中间 的绝缘介质形成互电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线上还具有多个第一图形和连接所述第一图形的第一连 接部,第一连接部的面积小于第一图形;所述感应线上还具有多个第二图形和连接所述第 二图形的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的面积小于第二图形;第二图形与第一图形相互错开,第 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正对交叠。正对交叠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以及中间的绝缘介 质形成互电容。通过例如刻蚀的方法在驱动层604上形成如图7的工作层701所示的图形,在感 应层606上形成如图8的工作层702所示的图形。具体来说,驱动层701包括多条竖直的 驱动线,每条驱动线包括多个第一连接部701a和第一图形701b,第一连接部701a将第一
8图形701b连接在一起,形成驱动线。第一连接部701a的面积小于第一图形701b,例如,第 一连接部701a可以是氧化铟锡条纹,可以通过例如刻蚀的方法与第一图形701b—同形成。 驱动信号加在驱动线的一端701c。感应层702包括多条水平的感应线,每条感应线包括多 个第二连接部702a和多个第二图形702b,第二连接部702a将第二图形702b连接在一起, 形成感应线。第二连接部702a的面积小于第二图形702b,例如,第二连接部702a可以是氧 化铟锡条纹,可以通过例如刻蚀的方法与第二图形702b —同形成。感应线的一端702c为 检测端。在其它实施例中,驱动层604也可以刻蚀成如图8的工作层702所示的图形,对应 地,感应层则刻蚀成如图7的工作层701所示的图形。第一图形、第二图形的形状并不限定为图7和8中所示的菱形,也可以是例如矩 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等其他形状,相对于其它形状,菱形连接具有较小的连线电阻。第一图 形和第二图形的分布密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如图7和8所示,当在驱动层701的一条驱动线的一端701c加驱动信号时,其余 驱动线都接地,然后在感应层702的每条感应线的一端702c检测信号变化。当有手指触摸 时,在感应线702a的检测端702c会检测到相应的电荷变化,根据具体扫描的是哪一条驱动 线以及检测到相应电荷变化的感应线,就可以确定触摸的具体位置。图7所示的驱动层和图8所示的感应层的等效电路如图9所示,其中,电容902是 驱动线到地的寄生电容,电容903是驱动层701和感应层702正对交叠处的互电容,电容 904是手指触摸的等效电容,电容906是感应线到地的寄生电容,电阻907是驱动线的等效 电阻,电阻908是感应线的等效电阻。结合图7、8和图9,本实施例的互电容式触控检测原 理如下所述检测电路的驱动端产生的驱动信号(正弦波或脉冲方波信号)901加在驱动线 的一端701c,当有手指触摸时(相当于开关909闭合),使得检测电路的检测端检测到的输 出电流I的幅值变小,检测转换电路905的输出端的电压Vout变小,因此,通过检测电路可 以检测到相应的感应线的一端(检测端)702c的电流变化,从而可以检测出被触摸的位置。当有多点触摸时,可以同时检测出相应的位置,因为互电容的检测方式是逐行扫 描驱动线,在扫描到一条驱动线时,检测各条感应线,因此可以分辨出同时多个触摸点的实 际位置。本实施例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形成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0所示,结合图6和图10, 本实施例集成互电容式触摸屏的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形成方法包括步骤S21,提供玻璃基板601。步骤S22,在所述玻璃基板601上依序形成薄膜晶体管层602和电子墨水层603。步骤S23,在所述电子墨水层603上形成公共电极层604,所述公共电极层作为电 容式触摸显示的驱动层。步骤S24,刻蚀所述驱动层(公共电极层)604,形成多条驱动线,所述驱动线上具 有多个第一图形和连接所述第一图形的第一连接部。此处对驱动层604的刻蚀过程作简 单举例说明,但并非用于限定该过程首先,在所述驱动层604上形成光阻层;接着,经过曝 光、显影,使得光阻层形成如图7的工作层701所示菱形图形排布及驱动线图形;然后,以 所述光阻层为掩模,蚀刻所述驱动层604,形成图7所示的互电容式触控显示的驱动层701。 驱动线连接至检测电路的驱动端。
步骤S25,在所述驱动层(公共电极层)604上形成绝缘层605。步骤S26,在所述绝缘层605上形成感应层606。步骤S27,刻蚀所述感应层606,形成多条感应线,所述感应线上具有多个第二图 形和连接所述第二图形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第一连接部正对交叠,所述第二 图形和第一图形相互错开。此处对感应层606的刻蚀过程作简单举例说明,但并非用于限 定该过程首先,在所述感应层606上形成光阻层;接着,经过曝光、显影,使得光阻层形成 如图8的工作层702所示菱形图形排布及感应线图形;然后,以所述光阻层为掩模,蚀刻所 述感应层606,形成图8所示的互电容式触控显示的工感应层702。感应线连接至检测电路 的检测端。步骤S28,在所述感应层606上形成保护层607。本实施例的互电容式触摸显示的工作层(驱动层)与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公共电 极层共用,因此只需再增加一层工作层(感应层)即可以在电子墨水显示面板上实现触摸 功能。这种共用结构减少了工艺步骤,降低了成本,并且提高了集成度,实现了更薄的结构。 另外,由于电子墨水显示屏的响应速度慢(一般为100-150ms),远低于触摸屏的驱动频率 (一般为IOOKHz),因此这种共用结构不会影响电子墨水显示屏的显示。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结构如图11所示,从下至上依序包括玻璃基板 111、薄膜晶体管层112、电子墨水层113、公共电极层114、第一保护层115、导电层116和第 二保护层117。其中,公共电极层114和导电层116可以作为电容式触摸显示的工作层,公 共电极层114和导电层116可以是氧化铟锡层或者氧化铟锌层。为简化说明,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在此不再重复说明,此处仅对公共电极层114和 导电层116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电容式触摸显示为自电容式,因此,公共电极层114作为 自电容式触摸显示的工作层被刻蚀成如图3所示的图形,包括多个触控按键和对应连接所 述触控按键的按键连线,所述工作层的等效电路如图4所示,其检测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 导电层116作为自电容式触摸显示的工作层被刻蚀成如图3所示的图形,包括多个触控按 键和对应连接所述触控按键的按键连线,所述工作层的等效电路如图4所示,其检测原理 与实施例1相同。相比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又增加了一层可以作为电容式触摸显示的工作层的导 电层116。通过一开关切换单元来选择公共电极层114或导电层116作为电容式触摸显示 的工作层。开关切换单元可以形成在公共电极层114上或者导电层116上,也可以形成在 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其它层上,或者也可以是形成在电子墨水显示面板之外的电路。本实施例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形成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2所示,结合图11和图12, 本实施例集成自电容式触摸屏的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形成方法包括步骤S31,提供玻璃基板111。步骤S32,在所述玻璃基板111上依序形成薄膜晶体管层112、电子墨水层113和 公共电极层114。步骤S33,刻蚀所述公共电极层114,形成多个触控按键和对应连接所述触控按键 的按键连线。公共电极层连接至开关切换单元,触控按键的按键连线通过多路选择模块连 接至检测电路。
10
步骤S34,在所述公共电极层114上形成第一保护层115。步骤S35,在所述第一保护层115上形成导电层116。步骤S36,刻蚀所述导电层116,形成多个触控按键和对应连接所述触控按键的按 键连线。导电层连接至开关切换单元,触控按键的按键连线通过多路选择模块连接至检测 电路。步骤S37,在所述导电层116上形成第二保护层117。本实施例将自电容式触摸屏集成于电子墨水显示面板,自电容式触摸显示的工作 层可以共用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公共电极层,也可以是独立的导电层,即对电容式触摸显 示的工作层作了备份,因而增加了使用的灵活性。实施例4本实施例的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结构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实施例3是 自电容式触摸显示,而本实施例是表面电容式触摸显示,因此,本实施例的电容式触摸显示 的工作层具有均勻的电阻。本实施例的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结构如图11所示,从下至上依序包括玻璃基板 111、薄膜晶体管层112、电子墨水层113、公共电极层114、第一保护层115、导电层116和第 二保护层117。其中,公共电极层114和导电层116可以作为电容式触摸显示的工作层,公 共电极层114和导电层116可以是氧化铟锡层或者氧化铟锌层。为简化说明,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在此不再重复说明,此处仅对公共电极层114和 导电层116及其检测原理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电容式触摸显示为表面电容式,具体来 说,公共电极层114和导电层116具有均勻电阻,导电层116可以是一层没有图案的氧化铟 锡层或氧化铟锌层,不需要进行刻蚀。通过开关切换单元可以选择公共电极层114或导电 层116作为电容式触摸显示的工作层。在工作层的四个顶角施加驱动信号,同时检测四个 顶角的电流就可以检测出触摸位置。图13是本实施例电容式触摸显示的工作层的等效电路,其采用了表面电容式触 控检测原理,具体如下所述当手指触摸工作层131,手指触摸位置的工作层和手指之间就 等效为一个接地的电容C,因此从交流电源132到手指就形成了一个导通电路,从而产生了 电流。产生的电流II,12,13,14与触摸点P到四个顶角之间的电阻Rl,R2,R3,R4成反比, 而这四个电阻Rl,R2,R3,R4的值又同触摸点P到左上角UL,右上角UR,左下角LL,右下角 LR的距离成正比,因此通过检测在四个顶角上的电流II,12,13,14,就可以确定手指的触 摸位置P。本实施例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形成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4所示,结合图11和图14, 本实施例集成表面电容式触摸屏的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形成方法包括步骤S41,提供玻璃基板111。步骤S42,在所述玻璃基板111上依序形成薄膜晶体管层112、电子墨水层113、公 共电极层114和第一保护层115,所述公共电极层114具有均勻的电阻。公共电极层连接开 关切换单元,公共电极层的四个顶角连接至检测电路。步骤S43,在所述第一保护层115上形成导电层116,所述导电层116具有均勻的 电阻。导电层连接开关切换单元,导电层的四个顶角连接至检测电路。步骤S44,在所述导电层116上形成第二保护层117。本实施例将表面电容式触摸屏集成于电子墨水显示面板,表面电容式触摸显示的
11工作层可以共用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公共电极层,也可以是独立的导电层,对电容式触摸 显示的工作层作了备份,因而增加了使用的灵活性。由于导电层不需要进行刻蚀,因而简化 了工艺。综上所述,上述实施例的集成电容式触摸屏的电子墨水显示面板,在电子墨水层 上形成电容式触摸显示的工作层,所述电容式触摸显示的工作层与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公 共电极层共用,相比于现有的集成电阻式触摸屏的电子墨水显示屏而言,形成工艺较简单, 并且具有更好的触摸检测性能和更长的使用寿命;相比于现有的将电子墨水显示屏和电容 式触摸屏组装在一起而言,可以不增加显示屏的厚度,并且不影响显示的透光率和对比度。另外,由于对触摸屏所加的驱动信号(正弦波或脉冲方波信号)的电场总和为零, 其不会影响电子墨水层的带电颜料颗粒电泳,因此不会改变显示屏的显示。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 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 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1权利要求
一种电子墨水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容式触摸显示的工作层,所述工作层共用所述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公共电极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墨水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公共电极 层上的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作为电容式触摸显示的工作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墨水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选择所述公共电极层 或导电层作为电容式触摸显示的工作层的开关切换单元。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墨水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层包括 多个触控按键和对应连接所述触控按键的按键连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墨水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路选择模块和检测 电路,所述按键连线通过多路选择模块与检测电路连接。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墨水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层具有 均勻电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墨水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所述工作层的顶 角电流的检测电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墨水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层包括相互绝缘的 驱动层和感应层,所述与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公共电极层共用的工作层为驱动层,所述驱 动层包括多条平行的驱动线,所述感应层包括多条与所述驱动线垂直的感应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墨水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线包括多个第一图 形和连接所述第一图形的第一连接部,所述感应线包括多个第二图形和连接所述第二图形 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第一连接部正对交叠,所述第二图形和第一图形相互错 开。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墨水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电路,所述检测 电路包括驱动端和检测端,所述驱动线与检测电路的驱动端连接,所述感应线与检测电路 的检测端连接。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墨水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感应层上 的保护层。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墨水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式触摸显示的 工作层为氧化铟锡层或氧化铟锌层。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墨水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公共电极 层上的保护层。
1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墨水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公共电极 层和导电层之间的保护层。
1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墨水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导电层上 的保护层。
16.一种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与所述电子墨水显示 面板的公共电极层共用的电容式触摸显示的工作层。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 公共电极层上形成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作为电容式触摸显示的工作层。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所述公共电极层和导电层至开关切换单元,由开关切换单元选择公共电极层或导电层作为电 容式触摸显示的工作层。
19.如权利要求16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形成与所述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公共电极层共用的电容式触摸显示的工作层包括刻蚀所 述公共电极层,形成多个触控按键和对应连接所述触控按键的按键连线。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多 路选择模块连接所述按键连线至检测电路。
21.如权利要求16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作层具有均勻电阻。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所 述工作层的顶角至检测电路。
23.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与所述电 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公共电极层共用的电容式触摸显示的工作层包括刻蚀所述公共电极层,形成多条平行的驱动线;在所述驱动层上形成绝缘层;在所述绝缘层上形成感应层;刻蚀所述感应层,形成多条与所述驱动线垂直的感应线。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刻蚀所述公共 电极层,形成多条平行的驱动线包括在所述驱动线上形成多个第一图形和连接所述第一图 形的第一连接部;刻蚀所述感应层,形成多条与所述驱动线垂直的感应线包括在所述感应 线上形成多个第二图形和连接所述第二图形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第一连接部 正对交叠,所述第二图形和第一图形相互错开。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所 述驱动线至检测电路的驱动端,连接所述感应线至检测电路的检测端。
2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 感应层上形成保护层。
2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 公共电极层上形成保护层。
2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 公共电极层和导电层之间形成保护层。
2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 导电层上形成保护层。
全文摘要
一种电子墨水显示面板及其形成方法。所述电子墨水显示面板,从下至上依序包括玻璃基板、薄膜晶体管层、电子墨水层、电容式触摸显示的工作层和保护层,所述工作层共用所述电子墨水显示面板的公共电极层。所述电子墨水显示面板集成了电容式触摸屏,其形成工艺较简单,具有更好的触摸检测性能和更长的使用寿命;并且,可以不增加显示屏的厚度,也不影响显示的透光率和对比度。
文档编号G02F1/167GK101930143SQ200910054059
公开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4日
发明者于祥国, 孔杰, 王丽花, 邱承彬, 陈悦 申请人: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