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泳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手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4117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泳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手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泳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手表。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具有包含液相分散介质和电泳粒子的电泳分散液(相 对于电剌激,光学特性发生变化的显示材料)、且利用了通过施加电场使 该电泳粒子的分布状态发生变化、该电泳分散液的光学特性发生变化的
情况的电光面板(EPD: EIectrophoreticDisplay),公知有电泳显示装置。
这样的电泳显示装置因为不需要背光源,所以可实现低成本化及薄 型化,此外,除了视角广、对比度高之外,还具有显示的存储性,因此 作为下一代显示设备而备受关注。
另外,在这样的电泳显示装置中公知有这样的结构将电泳分散液 封入到微胶囊内,在例如具有共用电极(透明电极)的透明基板和具有像素 电极(驱动电极)的基板之间挟着该微胶囊。
其具有如下的优点通过将电泳分散液封入微胶囊内,可在显示面 板的制造工序中防止分散液流出,并且能够使电泳粒子的沉淀及凝聚减 少。此外,从柔性、切割难度及轻量化等观点出发,在这些基板上采用 了塑料等材料。这样,近年来广泛利用了预先将分散系微胶囊化的方法。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如下的电泳显示装置在至少一个为 透明的一组对置电极板之间装配微胶囊,在该微胶囊中封入包含电泳粒 子在内的分散系。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如下的电泳显示装置在相互对置配 置的透光性透明基板和非透光性元件基板(背面基板)的对置面上分别形 成有透明电极,在这些透明电极间所形成的闭空间内配置有多个微胶囊。
这样,通过使分散系微胶囊化,可实现分散系封入处理容易化以及
4良好显示。
专利文献h日本特开昭64-8611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149118号公报
这样的电泳显示装置与液晶显示面板同样,能够"小"且"薄"地构成, 所以最近被应用到手表中。
在此情况下,需要在显示面板的中央部设置用于插入时针、秒针等 的指针轴的针孔等贯通部。
但是,当在电泳显示装置上如此地设置贯通部等时,产生如下的问 题在贯通部中,电泳显示层的端部露出,水蒸气等水分从这里进入到 耐湿润环境差的该显示层,从而导致其电气特性恶化。
因此,釆取了这样的对策利用防水性的透明保护板来覆盖包含采
用了微胶囊的显示层的层叠体以进行保护。
但是,在设有这样的保护板的情况下产生如下的问题为了不损坏 作为手表显示面板的产品的美观,以狭窄的密封宽度来密封被设置在电 泳显示装置上的上述贯通部,从而难以确保该位置的防水性。
此外,在显示面板的制造工序中存在如下的问题由于对上述保护 板等进行层压时的加压而导致在该贯通部周边区域上局部地集中施加损 坏,由此容易发生该位置被该局部应力塌陷等不良状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这样的电泳显示装 置及其制造方法和采用该电泳显示装置的手表即使在设置有例如针孔 等贯通部的情况下,也不会在该贯通部周边区域产生塌陷等不良状况, 能够保证高防水性。
(l)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泳显示装置,该电泳显示 装置至少包括层叠体,其从表面侧开始层叠有透明基板、透明电极层、 电泳显示层、形成有用于驱动上述电泳显示层的驱动电极的驱动电极层 和背面基板;以及保护板,其从两面覆盖上述层叠体进行密封,上述透 明电极层形成为相对于上述电泳显示层的共用电极,该电泳显示装置设有在上述层叠体的厚度方向上贯通的贯通部,其特征是上述电泳显示 装置设置有内周侧环部件,该内周侧环部件具有与上述层叠体大致相同 的厚度,该内周侧环部件以预定的密封宽度密封沿着厚度方向形成在上 述层叠体的预定位置上的第一贯通部的内周端,且使得内周侧环部件与 层叠体的两面大致处于同一平面,上述保护板从两面覆盖并密封上述大 致处于同一平面的层叠体以及内周侧环部件,上述环部件内周的环孔形 成为上述贯通部。
根据本发明,采用如下的结构使用具有与层叠体大致相同厚度的
环部件,密封在层叠体的预定位置上形成的第一贯通部的内周端,且使 得环部件与层叠体的两面大致处于同一平面。
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在层叠体的第一贯通部附近局部地发生由于 用保护板覆盖层叠体的两面来进行密封时产生的加压所引起的损坏,并 且能够防止由于上述加压导致层叠体在第一贯通部的周边翘起使保护板 产生皱褶的情况。因此,根据本发明,即使在层叠体的预定位置上形成 贯通部的情况下,也不会损坏其周边区域的外观,可通过保护板来有效 地密封层叠体,从而能够实现保证高防水性的电泳显示装置。
除此之外,根据本发明,即使是狭窄密封宽度的环部件也能够对贯 通部的周边区域确保充分的强度。由此,能够实现具有外观上美观的贯 通部的电泳显示装置。
此外,上述第一贯通部优选构成为具有与上述环部件的外径大致相 等的内径。
另外,作为至少设置在上述电泳显示层侧的保护板,优选采用例如 在假定使用手表的常温范围内,具有防水板功能的透明的防水性保护板。
(2)另外,在本发明中可采用以下的结构该电泳显示装置设置有外 周侧环部件,该外周侧环部件具有与上述层叠体大致相同的厚度,该外 周侧环部件以与层叠体的两面大致处于同一平面的方式密封上述层叠体 的外周端,上述保护板从两面覆盖大致处于同一平面的上述层叠体、上 述内周侧环部件以及上述外周侧环部件来进行密封。
这样,釆用了使用具有与层叠体相同厚度的环部件来密封层叠体的外周端使得环部件与层叠体的两面处于同一平面的结构,由此能够可靠 地防止在层叠体的外周侧产生利用保护板从其两面覆盖层叠体进行密封 时所产生的加压损坏。
(3) 另外,在本发明中,还可以采用上述环部件形成为机械强度比上
述层叠体大的部件的结构。
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在层叠体上覆盖保护板时所产生的加压损坏。
例如,上述环部件可形成为金属制的环部件。
(4)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手表,其在表壳内具有机芯;安装在该 机芯所具备的针安装体上的显示指针;以及位于上述机芯和上述显示指 针之间的显示面板,其特征是,作为上述显示面板采用上述本发明所涉 及的电泳显示装置,并将上述电泳显示装置的上述贯通部形成为通过上 述针安装体的针孔。
根据本发明,能够有效地密封插入有模拟式手表的时针、秒针等针 安装体(指针轴)的贯通部,而不会损坏其周边区域的外观。由此,能够减 小作为针孔的贯通部,且采用狭窄密封宽度的环部件就能够可靠地确保 该贯通部周边的防水性。因此,能够实现电泳显示装置作为显示面板外 表美观、且长期间稳定地发挥作用的手表。
(5) 另外,本发明提供电泳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该电泳显示装置至 少具有.*层叠体,其从表面侧开始层叠有透明基板、透明电极层、电泳 显示层、形成有用于驱动上述电泳显示层的驱动电极的驱动电极层和背 面基板;以及保护板,其从两面覆盖上述层叠体进行密封,上述透明电 极层形成为相对于上述电泳显示层的共用电极,该电泳显示装置设有在 上述层叠体的厚度方向上贯通的贯通部,该电泳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 特征是包含以下步骤在上述层叠体的厚度方向上形成的第一贯通部的 内周端配置具有与上述层叠体大致相同厚度的内周侧环部件,使环部件 与上述层叠体的两面大致处于同一平面的步骤;以及将上述大致处于同 一平面的层叠体以及内周侧环部件从其两面用上述保护板覆盖来进行密 封,并将上述环部件内周的环孔构成为上述贯通部的步骤。根据本发明,能够制造具有贯通部的电泳显示装置,而不会在层叠 体的贯通部附近产生加压损坏。
此外,在本发明中,上述环部件的环孔构成为上述贯通部。因此, 上述第一贯通部优选形成为比贯通孔大出环部件的密封宽度。


图1是本发明的显示装置所涉及的手表的正面图。
图2是手表的侧剖视图。
图3是电泳显示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4是表示电泳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的工序图。
图5同样是表示电泳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的工序图。
图6是比较例的说明图。
图7是从电子纸中截取电泳显示板的工序的说明图。
图8(A)是元件基板的平面说明示意图,图8(B)是贴合所截取的电泳
显示板和元件基板而构成的手表用层叠体的平面说明示意图。
图9是在上述手表用层叠体上安装了环部件以及保护板的状态的平
面说明示意图。
图IO是从图9所示的状态开始切除保护板外周的不需要部分而制作 成的手表用电泳显示装置的说明示意图。
图11是图9所示的层叠体用定位夹具的剖视说明示意图。
图12是在图11所示的手表用电泳显示装置中组装了手表用模拟机 芯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在层叠体外周配置了环部件的电泳显示装置的一例的说 明图。
符号说明
1电子表,2表壳,4机芯(movement), 5电泳显示装置,5a作 为贯通部的贯通孔,5b显示区域,21秒针,22分针,23时针,21 23模拟指针,24秒轮,25第二轮,26时轮,30电泳显示板,31透 明基板,32透明电极层,33电泳显示层,34a像素电极,34像素电极
8层,35元件基板,36第一贯通孔,50显示部,100层叠体,110a、 100b 保护板(保护片),120内周侧环部件,122环孔,140外周侧环部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结构)
图1是具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泳显示装置的手表(电子设备)l的 正面图。
如该图1所示,手表1以表壳2和连接于该表壳2的一对表带3为 主体而构成。
表壳2由不锈钢等金属或塑料树脂等树脂构成。在表壳2的正面设 置有显示部50、秒针21、分针22和时针23。在表壳2的侧面设置有作 为操作器的表把IO和操作按钮11。表把10与设置在表壳内部的发条(未 图示)连接,该表把10与该发条构成为一体,并设置成以多段(例如两段) 方式自由推进拔出且自由旋转。
图2是手表1的侧剖视图。
如该图2所示,在表壳2的内部设置有收容部2A。在收容部2A中 收容有机芯4和显示部50。
机芯4具有连接有模拟指针的走针机构(未图示),该模拟指针由秒针 21、分针22以及时针23构成。该走针机构对上述模拟指针21 23进行 旋转驱动,由此作为显示所设定的时刻的时刻显示部而发挥作用。
显示部50例如由有源驱动的电泳显示装置5构成,并配置在机芯4 的手表正面侧。在这里,显示部50的显示面为圆形。关于显示面的形状, 除了圆形之外,例如还可以构成为四边形、正八边形、十六边形等其他 形状。另外,电泳显示装置5可以是分段驱动(segment-driven)的电泳显 示装置。
在电泳显示装置5的中央部形成有作为贯通内外的贯通部的贯通孔 5a。在贯通孔5a中插入上述机芯4的走针机构(未图示)的秒轮24、第二 轮25以及时轮26的各轴。在各轴的前端分别安装有上述秒针21、分针22以及时针23。另外,电泳显示装置5在图中虚线所示的显示区域5b 上进行显示。因此,在平面观察(俯视)下,贯通孔5a设置在显示区域 5b内。
在收容部2A的一端侧(手表正面侧)设置有玻璃制或树脂制的透明盖 7。该透明盖7经由树脂制或金属制的压入环6被压入固定到收容部2A 内。在收容部2A的另一端侧(手表背侧)隔着垫片(衬垫)8与里盖(后 盖)9螺合。利用里盖9以及透明盖7来确保表壳2内部的密封性。
图3是概括示出电泳显示装置5中显示区域5b的结构的剖视图。在 以下的说明中,主要列举电泳显示装置5是有源驱动(active matrix)的电 泳显示装置的情况进行说明,不过电泳显示装置5也可以是分段驱动的 电泳显示装置。
如该图3所示,电泳显示装置5至少包含层叠体100和从两面覆盖 上述层叠体100进行密封的保护板110a、 110b,并且电泳显示装置5设 有在上述层叠体100的厚度方向上贯通的作为贯通部的贯通孔5a。
上述层叠体100构成为从表面侧(正面侧)开始层叠有电泳显示 板30,其构成为从表面侧开始层叠有透明基板31、透明电极层32和电 泳显示层33;像素电极层(与驱动电极层对应)34,其形成有用于驱动上 述电泳显示层33的多个像素电极(与驱动电极对应)34a;以及元件基板(与 背面基板对应)35。
上述透明电极层32形成为相对于电泳显示层33的共用电极。在上 述元件基板35上形成有对上述各像素电极34a进行电压供给的半导体电 路层。在本实施方式中,半导体电路层形成为TFT电路层,在TFT电路 层上设有平行配置的多条扫描线和多条数据线,在两者的交叉部分设置 有用于控制对上述各像素电极34a的供给电压的开关元件。
在电泳显示装置5是分段驱动的电泳显示装置的情况下,上述各像 素电极34a与分段电极(与驱动电极对应)对应,上述像素电极层34与分 段电极层(与驱动电极层对应)对应,上述元件基板35和通过布线连接于 未图示的驱动电路的布线基板(与背面基板对应)对应。上述各像素电极 34a例如由形成在布线基板上的铜箔构成。在上述层叠体100上,在与上述贯通孔5a对应的位置上沿着厚度方 向形成有第一贯通孔36。在该第一贯通孔36中设置有密封其内周端的内 周侧环部件120。
在此,上述第一贯通孔36的内径形成为与内周侧环部件120的外径 大致相同。
内周侧环部件120形成为具有与上述层叠体100大致相同厚度d的 金属制垫圈。并且,该环部件120构成为以与上述层叠体100的两面 大致处于同一平面(齐平)的方式配置在上述层叠体100的第一贯通孔 36的内周端,并密封层叠体100的内周端。
保护板110a、 H0b构成为以不封闭环部件120的环孔122的两端 开口部的方式覆盖并密封大致配置在同一平面上的层叠体100以及内周 侧环部件120的两面。
由此,在上述环部件120的内侧,在厚度方向上贯通了层叠体100 以及保护板110a、 110b的上述环孔122形成为上述贯通孔5a。
元件基板35的构成为其在例如采用了玻璃基板、石英基板、硅基 板、砷化镓基板等无机基板、或者由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 酯(PC)、聚醚砜(PES)、芳香族聚酯(液晶聚合物)等构成的塑料基板(树脂 基板)等的基板上,形成未图示的半导体电路层。平面半导体电路的形成 区域与显示区域5b大致一致。元件基板35的厚度为0.01 0.5 mm左右。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例对采用无机基板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电泳显示装置5是分段驱动的电泳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布线基板 (与元件基板35对应)例如由聚酰亚胺及玻璃环氧树脂等构成,布线基板 在表面侧贴附铜箔而形成分段电极(与像素电极34a对应)。
透明基板31是保持电泳层33的基板,例如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 酯(PET)、聚醚砜(PES)、聚碳酸酯(PC)等透光性高的材料构成的基板。透 明基板31的表面侧成为电泳显示装置5的显示面。
作为共用电极发挥作用的透明电极层32由ITO(Indium Tin Oxide)等 透明的电极材料构成。作为该共用电极发挥作用的透明电极层32设置在大致整个显示区域5b上。即,像素电极层34按照显示区域5b的每个像 素进行设置,但是作为共用电极发挥作用的透明电极层32是对各个像素 共用的电极层。
电泳显示层33构成为包括多个微胶囊330和用于保持微胶囊330的 粘合剂材料(未图示)。粘合剂材料可作为透明电极层32及像素电极层34 和微胶囊330之间的粘接剂发挥作用。粘合剂材料优选是对微胶囊330 的胶囊壁膜的亲和性良好、与透明电极层32以及像素电极层34的粘接 性优良、且绝缘性良好的粘接剂。
电泳显示层33还可以在背面侧(像素电极层34侧)具有用于提高与像 素电极层34之间的粘接性的粘接层(未图示)。粘接层优选为与像素电极 层34的粘接性良好、且绝缘性好的粘接剂。
微胶囊330中封入了分散有多个带电粒子的电泳粒子分散液。在电 泳粒子分散液中分散有黑色的电泳粒子(以下,称为黑粒子)和白色的电泳 粒子(以下,称为白粒子),构成双色粉体流体方式的电泳层。这些黑粒子 以及白粒子带有相互不同极性的电,在本实施方式中,黑粒子带负电, 白粒子带正电。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微胶囊330的直径约为30 ^m(0.03 mm), 黑粒子的直径为10 30nm,白粒子的直径为100 300nm。
一对保护板110a、 110b层压在上述层叠体IOO的两面。由此,电泳 显示装置5的正、反面整体都处于由这些保护板110a、 110b覆盖的状态。 即,在一对保护板110a、 nOb的内部具有电泳显示装置5的状态下,其 内周侧以及外周侧的周缘部之间通过粘接剂来密封,由此来形成密封部 112。作为粘接剂,例如可采用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粘接剂。在本例中, 保护板110a、 110b的整个周围被焊接,形成为密封部112,该密封部112 处于包围电泳显示装置5整个周围的状态。
保护板110a、 110b以能覆盖整个电泳显示装置5的大小形成例如圆 形状,并包括由高分子材料构成的树脂层和由无机材料构成的阻挡层这2 层结构。在通过这样的保护板110a、 110b来密封电泳显示装置5时,保 护板110a、 110b的阻挡层配置在树脂层的基板侧(内侧)。在将阻挡层配置在外侧时,水分有可能从阻挡层上产生的缺陷部向内部浸入。对此,
通过将保护板110a、 110b的阻挡层配置在树脂层的基板侧,即使在阻挡
层上产生缺陷部分时,也能够通过外侧的树脂层来阻止水分等从外部浸 入。此外,树脂层虽然水分阻挡性高,但大多具有吸水性,因此,当树 脂层配置在阻挡层的基板侧时,有可能由于树脂层所吸收的水分而导致
水分浸入电泳显示装置5内。对此,通过将树脂层配置到阻挡层的外侧, 能够防止水分等直接从树脂层向电泳显示装置5浸入。
作为阻挡层的材料,优选釆用氧化硅、氮化硅、氧化铝、氧化钛等 无机材料或铝箔、铜箔、可伐合金(Kovar)箔等金属箔。
作为树脂层的材料,优选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乙烯 (PE)、聚丙烯(PP)、聚醚砜(PES)、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聚酯,聚 碳酸酯(PC)等树脂,或者铝箔、铜箔、可伐合金箔等金属箔,或叠层有 金属薄膜和树脂膜的膜。
另外,在电泳显示装置5中,在平面观察下,在显示区域5b的大致 中央部设置有贯通了上述元件基板35、像素电极层34、电泳显示板30 以及保护板110a、 110b的上述贯通孔5a。贯通孔5a形成为相对于元件 基板35、像素电极层34、电泳显示板30以及保护板110a、 110b的面方 向(图中左右方向)垂直。
环部件120在内侧具有环孔122。该环孔122作为上述贯通孔5a发 挥作用,在该环孔122中插入上述机芯4的走针机构(未图示)的秒轮24、 第二轮25以及时轮26的各个轴。设置有环孔122的状态下的环部件120 的密封宽度为0.65 mm左右。
贯通孔5a的形成方向(图中上下方向)上的环部件120的两端部即端 部120a、 120b在维持环孔122的开口状态的状态下,由保护板110a、 110b 覆盖。
(动作)
接着,对如上所述构成的电泳显示装置5的动作进行简单说明。 当在像素电极34a和共用电极(透明电极层32)之间施加电压使得共 用电极的电压相对变高时,带负电的黑色电泳粒子通过库仑力而向微胶
13囊内的像素电极侧靠近。另一方面,带正电的白色电泳粒子通过库仑力 而向微胶囊内的共用电极侧靠近。其结果是,在微胶囊内的透明电极层
32侧聚集白色的电泳粒子,在电泳显示装置5的显示区域5b中显示该白 色电泳粒子的颜色(白色)。
反之,当在像素电极和共用电极之间施加电压使得像素电极的电位 相对变高时,带正电的白色电泳粒子通过库仑力而向像素电极侧靠近。 另一方面,带负电的黑色电泳粒子通过库仑力而向共用电极侧靠近。其 结果是,在微胶囊内的透明电极层32侧聚集黑色的电泳粒子,在电泳显 示装置5的显示区域5b显示黑色电泳粒子的颜色(黑色)。
此外,在电泳显示装置5是分段驱动的电泳显示装置的情况下,上 述像素电极与分段电极对应,并以同样的原理进行动作。
(制造方法)
接着,对如上所述构成的电泳显示装置5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在 以下的说明中,主要以电泳显示装置5是有源驱动的电泳显示装置的情 况为例进行说明,不过电泳显示装置5也可以是分段驱动的电泳显示装
首先,如图4所示,在形成有元件及布线等的元件基板35上形成像 素电极层34,在像素电极层34上贴附电泳显示板30来形成层叠体100。
接着,如图5所示,在层叠体100的显示区域5b的大致中央部,作 为第一贯通部形成第一贯通孔36,且使得第一贯通孔36贯通元件基板 35、像素电极层34、电泳显示板30。
此外,还可以如前所述地层叠预先形成有上述第一贯通孔36的电泳 显示板30、像素电极层34以及元件基板35来构成层叠体100。
接着,将具有与层叠体100相同厚度的环部件120配置在上述第一 贯通孔36的内周面,密封层叠体100的第一贯通孔36的内周面。
在此状态下,层叠体100的两面和环部件120的两面处于没有高度 差的同一平面的状态。
接着,如图3所示,利用保护板110a、 110b以不封闭环部件120的 环孔122的两端开口部的方式覆盖并密封大致配置在同一平面上的层叠体100以及内周侧环部件120的两面。
此时,上述层叠体100和内周侧环部件120配置成处于在两面上 彼此没有高度差的同一平面。而且,上述环部件120的机械强度大于层 叠体100。因此,在从上述层叠体100以及环部件120的两面开始层压上 述保护板110a、 110b时,能够防止在层叠体100的第一贯通孔36的周边 产生局部的加压损坏,并能够防止构成手表显示面板的电泳显示装置5 的针孔、即贯通孔5a周边的电泳显示板30的损伤。
此外,由于在层叠体100和环部件120之间没有高度差,所以在从 层叠体的两面开始层压加工保护板110a、 110b时,能够防止在贯通孔周 边处保护板110a、 110b产生皱褶。因此,还能够提高作为手表显示面板 的美观。
除此之外,环部件120可采用机械强度比层叠体100高的材料例如 金属来形成。因此,即使环部件120的密封宽度变窄也能够确保高防水 性,从该方面考虑也能够提高手表的美观。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环部件120釆用金属制垫圈。因此, 上述密封宽度能根据垫圈的厚度进行调整,所以通过更换垫圈,能够简 单地进行密封宽度的调整。
此外,在电泳显示装置5是分段驱动的电泳显示装置的情况下,上 述元件基板与布线基板对应,像素电极层与分段电极层对应,并能够以 同样的工序进行制造。
(与比较例的对比)
图6(A)概括示出比较例,图6(B)概括示出本实施例。
在图6(A)的比较例中假定没有环部件120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当 从层叠体100的两面侧层压保护板110a、 110b时存在如下的问题层压 时的加压损坏局部集中地施加到电泳显示板30的贯通部的周边区域,由 于该局部压力,在该位置上容易产生塌陷30a等不良情况。
此外,当产生这样的塌陷30a时,覆盖在贯通部周围的保护板110a、 110b也产生由塌陷30a引起的皱褶等。
对此,如图6(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泳显示装置5中,在层叠体100的第一贯通孔36中配置具有与层叠体IOO相同厚度的环部件120,
由此,采用了在层叠体100和内周侧环部件120的两面处于没有高度差 的同一平面的状态的结构。
通过釆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实现解决了上述问题、外观好、且有品 质保证的电泳显示装置5。 (手表的制造方法)
接着,对将本实施方式的电泳显示装置5用作显示面板的手表的制 造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主要以电泳显示装置5是有 源驱动的电泳显示装置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不过电泳显示装置5也可 以是分段驱动的电泳显示装置。
首先,准备图8(A)所示的手表用的元件基板35。在图8(A)中概括地 示出该手表用的元件基板35的平面图。该元件基板35包含构成显示区 域5b的区域35a、和从该区域35a的一侧延伸出的伸出区域35b。在区 域35a的中心设置有上述第一贯通孔36。另外,在作为显示区域5b的区 域35a的表面上形成像素电极层34(未图示)。
另外,准备图7(A)所示的电子纸300。该电子纸300形成为大于上 述电泳显示板30的一张片状。
接着,如图7(B)所示,利用模具等从图7(A)所示的电子纸300截取 要层叠在上述元件基板35的区域35a上的多个电泳显示板30,制作成图 7(C)所示的电泳显示板30。
如图7(C)所示,所截取的电泳显示板30的中央部设有第一贯通孔36, 所截取的电泳显示板30的整体形状形成为与元件基板35的区域35a大 致相同的圆板状。
接着,如图8(B)所示,在元件基板35的区域35a上隔着像素电极层 34贴合该电泳显示板30,且使得彼此的第一贯通孔36相一致,由此形 成层叠体100。
接着,如图9所示,在层叠体100的第一贯通孔36中配置上述环部 件120。
接着,如该图9所示,准备具有与环部件120内侧的环孔122即贯
16通孔5a相同直径的贯通孔5a的两片保护板110a、 110b,在层叠体100 的两面侧配置保护板110a、 110b,且使得贯通孔5a的位置相互一致。
此时,保护板110a、 110b形成为与层叠体100的表面相比宽度更宽。
在图11中采用了在这样组装时所使用的组装用夹具的一例。在该夹 具的支撑座200的中央部竖直设有在上述贯通孔5a内贯穿的定位轴210。
在配置各部件的定位之前,在保护板110a、 110b的背面侧预先涂布 未图示的粘接剂。
然后,在制造电泳显示装置5时,按照上述保护板110b、配置有环 部件120的层叠体100、保护板110a的顺序,将定位轴210插入各部件 的贯通孔5a内来进行层叠。
由此,在使贯通孔5a—致的状态下,完成各部件的定位。
在该状态下,采用未图示的装置将保护板110a、 110b加压在层叠体 100上,由此,利用保护板110a、 110b从上述层叠体IOO两面侧以良好 的状态对上述层叠体IOO进行层压,并且保护板110a、 110b的内周侧与 上述环部件120的两端可靠地接合,且保护板110a、 110b的外周侧是层 叠体100的外周侧,相互可靠地接合。
然后,切除保护板110a、 110b外周侧的不需要部分,由此能够制作 图10所示的手表用电泳显示装置5。
并且,如图12所示,将机芯4的走针机构的各轴插入到所制作的手 表用电泳显示装置5的贯通孔5a内,并在各轴的前端安装上述的分针22 以及时针23。
由此,能够形成将电泳显示装置5用作显示面板并在其上组合了分 针、时针等模拟显示的手表。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电泳显示 装置5上设置针孔(贯通孔5a),也能够以不损坏手表产品魅力的狭窄的密 封宽度来密封该针孔,且能够确保充分防水性地形成手表。
此外,在电泳显示装置5是分段驱动的电泳显示装置的情况下,上 述元件基板与布线基板对应,像素电极层与分段电极层对应,并能够以 同样的工序进行制造。
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增加适当的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以形成在电泳显示装置上的贯通孔
5a来构成手表的针穴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能够以 这以外的贯通部例如手表的星期显示窗来形成贯通部,另外,其形状不 限于圆形和四边形,根据需要能形成为各种形状。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图13所示,根据需要可采用设置有外周侧环部 件140的结构,该外周侧环部件140具有与上述层叠体100相同的厚度, 并以与层叠体100的两面大致处于同一平面的方式密封上述层叠体100 的外周。该外周侧环部件140优选采用机械强度比层叠体高的材料,例 如,可采用各种金属等来形成。
并且,在采用这样的外周侧环部件140的情况下,优选釆用上述一 对保护板110a、 110b的外周侧端部覆盖并接合外周侧环部件140的两端 面的结构。由此,与上述贯通孔5a的周边同样,通过上述外周侧环部件 140能够可靠地防止在进行层叠体100的层压加工时产生于外周侧周边的 损坏。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说明了采用微胶囊型的电泳方式的 显示层的情况,但不限于此,本发明还能适用于采用这以外的电泳方式 的显示层的情况,例如釆用水平移动型电泳方式或垂直移动型电泳方式 的显示层的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列举说明了将电泳显示装置适用于手表等 钟表的情况,但不限于此,本发明还可以用作此外的电子设备用的电泳 显示装置。
这里,电子设备是指作为显示部具有上述电泳显示装置的所有设备, 其包含显示器装置、电视装置、电子书、电子纸、电子笔记本、电子计 算机、移动电话,便携信息终端等。
另外,还包含"设备"这一概念以外的物体,例如具有柔性的纸状/膜 状的物体、属于贴合有这些物体的壁纸等不动体的物体、属于车辆、飞 行器、船舶等移动体的物体。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泳显示装置,该电泳显示装置至少具有层叠体,其从表面侧开始层叠有透明基板、透明电极层、电泳显示层、形成有用于驱动上述电泳显示层的驱动电极的驱动电极层和背面基板;以及保护板,其从两面覆盖并密封上述层叠体,上述透明电极层形成为相对于上述电泳显示层的共用电极,上述电泳显示装置设有在上述层叠体的厚度方向上贯通的贯通部,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泳显示装置设置有内周侧环部件,该内周侧环部件具有与上述层叠体大致相同的厚度,上述内周侧环部件以与上述层叠体的两面处于大致同一平面的方式且以预定的密封宽度密封沿着厚度方向形成在上述层叠体的预定位置上的第一贯通部的内周端,上述保护板从两面覆盖并密封处于大致同一平面的上述层叠体以及上述内周侧环部件,上述内周侧环部件的内周的环孔形成为上述贯通部。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泳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泳显示装置设置有外周侧环部件,该外周侧环部件具有与上 述层叠体大致相同的厚度,上述外周侧环部件以与上述层叠体的两面处 于大致同一平面的方式密封上述层叠体的外周端,上述保护板从两面覆盖并密封处于大致同一平面的上述层叠体、上 述内周侧环部件以及上述外周侧环部件。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泳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环部件形成为机械强度比上述层叠体大的部件。
4. 一种手表,其在表壳内具有机芯;安装在该机芯所具备的针安 装体上的显示指针;以及位于上述机芯和上述显示指针之间的显示面板, 其特征在于,上述显示面板采用权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泳显示装置,上述电泳显示装置的上述贯通部形成为贯通上述针安装体的针孔。
5. —种电泳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该电泳显示装置至少具有 层叠体,其从表面侧开始层叠有透明基板、透明电极层、电泳显示层、形成有用于驱动上述电泳显示层的驱动电极的驱动电极层和背面基板;以及保护板,其从上述层叠体的两面覆盖并密封上述层叠体, 上述透明电极层形成为相对于上述电泳显示层的共用电极, 上述电泳显示装置设有在上述层叠体的厚度方向上贯通的贯通部, 该电泳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在沿上述层叠体的厚度方向形成的第一贯通部的内周端配置具有与上述层叠体大致相同厚度的内周侧环部件,且使得内周侧环部件与上述层叠体的两面处于大致同一平面的步骤;以及用上述保护板对处于大致同一平面的上述层叠体以及上述内周侧环部件从其两面进行覆盖并密封,并将上述内周侧环部件的内周的环孔构成为上述贯通部的步骤。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在设有针孔等贯通部的情况下也不会在该贯通部周边区域产生塌陷等不良情况、能保证高防水性的电泳显示装置。该电泳显示装置包括层叠体(100)和从两面覆盖并密封层叠体(100)的保护板(110a、110b)。在与层叠体(100)的贯通部(5a)对应的位置上沿层叠体(100)厚度方向形成第一贯通部(36)。环部件(120)具有与层叠体(100)大致相同的厚度,并以预定密封宽度密封第一贯通部(36)的内周端,且使得环部件与层叠体(100)的两面大致处于同一平面。上述保护板从两面覆盖并密封上述大致在同一平面的层叠体(100)及环部件(120)。由此,环部件内周的环孔(122)构成为贯通部(5c)。
文档编号G02F1/167GK101673020SQ20091017115
公开日2010年3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8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11日
发明者上林叶月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