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0236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晶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模组由于其具有厚度小、功耗低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在电子产品,比如 手机、游戏机、掌上电脑等。请参阅图1,其为现有技术一种液晶显示模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所述液晶显示模 组100包括液晶面板110和背光源120。所述液晶面板110包括多个引脚111,所述多个引 脚111并列设置在所述液晶面板110的一侧边缘,并朝远离所述液晶面板110的显示面(未 标示)的方向垂直延伸。所述引脚111分别连接至所述液晶面板110内部的扫描线(图未 示)或数据线(图未示),用于将来自外部驱动电路的信号分别施加到对应的扫描线或数据 线。所述背光源120包括框架121、光源122、导光板123和光学膜片124。所述框架 121包括一底板128和四个侧壁129,所述底板128和侧壁129相互配合围成一收容空间。 并且,所述框架121中一个侧壁129上设置有一长条形的开槽125。所述开槽125的具体位 置和长度与所述多个引脚111所在位置和多个引脚111的长度相对应。当对所述液晶显示模组100进行组装时,首先将所述光源122和导光板123放置 入所述框架121的收容空间中,其中所述光源122分别邻近所述导光板123的入光面(未 标示)设置。接着,将所述光学膜片124放入所述框架121的收容空间,并使其设置在所 述导光板123的出光面(未标示)一侧。最后,将所述液晶面板110放置在所述光学膜片 124表面,其中,所述液晶面板110的所有引脚111直接穿过所述开槽125并延伸出所述底 板128另一侧。当所述液晶显示模组100作为终端模组与整机进行装配时,从所述底板128 延伸出来的引脚111可直接插入所述整机对应的装配孔,装配较为简便。不过,所述液晶显示模组100中,所述多个引脚111直接穿过所述开槽125并延伸 出所述底板128,在后续生产或运输过程中,所述多个引脚111容易发生形变而造成移位, 因此,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模组100的可靠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模组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 种有效保护电路引脚、可靠度高的液晶显示模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晶显示模组包括外框和液晶面板,所述外框包括一底板和多 个侧壁,所述液晶面板包括多个引脚,所述外框其中一个侧壁包括多个分别与所述多个相 引脚对应的开孔,且所述引脚穿过其对应的开孔并延伸至所述底板的另一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晶显示模组通过在所述外框架的其中一个侧壁设置多个开 孔,并利用所述开孔收容所述液晶面板的引脚。通过此结构,所述液晶面板的引脚可被所述 开孔定位并有效保护,避免在后续生产或者运输过程中发生形变移位甚至折断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晶显示模组的可靠性较高。并且,由于所述液晶显示模组中的引脚 被有效定位,在后续与装机或者其他设备进行装配的过程中可省去调整引脚位置的步骤, 从而提高后续与其他元件装配效率。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实施 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现有技术一种液晶显示模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模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装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液晶显示模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液晶显示模组中框架的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框架的平面示意图。图6为图3所示框架的VI区域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阅图2及图3,其中图2为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模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 体组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液晶显示模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所述液晶显示模组 200包括液晶面板210和背光源220。所述液晶面板210包括多个引脚211,所述多个引脚211并列设置在所述液晶面板 210的一侧边缘,呈一线型排布,并且每个引脚211分别沿远离所述液晶面板210的显示面 (未标示)一侧垂直延伸。所述引脚211分别连接至所述液晶面板210内部的扫描线(图 未示)或数据线(图未示),用于将来自外部驱动电路的信号分别施加到对应的扫描线或数 据线,以驱动所述液晶面板210显示对应画面。所述背光源220用于为所述液晶面板210提供一均勻的面光源,以供所述液晶面 板210进行画面显示。所述背光源220包括一框架221、光源222、导光板223和光学膜片 224。再请同时参阅图4和图5,其中图4为所述框架221的立体(倒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框架221的平面示意图。所述框架221可以为一塑胶框或者金属框,比如铁 框等,其包括一底板228和分别从所述底板211四周向同一方向垂直延伸的四个侧壁229, 所述底板228和侧壁229相互配合形成一收容空间。并且,所述框架221中一个侧壁229 设置有多个开孔225。所述多个开孔225相互间隔并沿一直线分布,所述开孔225的具体位 置及尺寸可根据液晶面板210的引脚211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每个开孔225分别用于收容 所述液晶面板210的一个引脚211。并且,所述引脚211可穿过其对应的开孔225并延伸至 所述底板228的另一侧。请进一步参阅图6,其为所述框架221的VI区域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6所示, 每个开孔225在靠近所述侧壁229末端(顶端)部分的尺寸略大于其靠近所述底板228部 分的尺寸,从而形成“上大下小”的结构。具体而言,所述开孔225的截面具有一矩形(或 者更具体地,可为正方形)平面,且其靠近所述底板228部分的边长可与所述引脚211的尺 寸相一致,以更好地保护收容在其中的引脚211并对其进行定位。所述开孔225的所述侧壁229顶端的尺寸较大,可便于在所述液晶显示模组200组装过程中所述引脚211插入所 述开孔225。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源220的光源222、导光板223和光学膜片224(图未示)等, 其均设置在所述外框211的收容空间内部,并依序设置在所述底板228和所述液晶面板210 之间。具体地,所述导光板223可直接邻近所述外框211的底板228设置。所述光源222 可以为发光二级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且所述光源222邻近于所述导光板223 的入光面(未标示)设置。所述光源222可以为单个或者多个。所述光学膜片224也可以 为光学膜片组,其设置在所述导光板223的出光面(未标示)以及所述液晶面板210之间, 用于对从所述导光板223的出光面出射的光线进行光学调整,比如光学增亮、光学扩散等。所述液晶显示模组200在所述框架221的其中一个侧壁229设置多个开孔225,并 利用所述开孔225收容所述液晶面板210的引脚211。通过此结构,所述液晶面板210的引 脚211可被所述开孔225定位并有效保护,避免在后续生产或者运输过程中发生形变移位 甚至折断的问题。并且,由于所述液晶显示模组200中的引脚211被有效定位,在后续与装 机或者其他设备进行装配的过程中可省去调整引脚位置的步骤,从而提高装配效率。另一 方面,所述开孔225所采用的“上大下小”的结构可便于所述引脚211插入其中,同时也更 有利于对所述引脚211进行定位。另外,在其他替代实施例中,所述开孔225也可以直接设置在所述框架221的底板 228的边缘部分。且所述开孔225的形状也可以为圆形或其他形状。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 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 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 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 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其包括外框和液晶面板,所述外框包括一底板和多个侧壁,所述液晶面板包括多个引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其中一个侧壁包括多个分别与所述多个相引脚对应的开孔,且所述引脚穿过其对应的开孔并延伸至所述底板的另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在靠近所述侧壁末端 部分的尺寸大于其靠近所述底板部分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在靠近所述底板部分 的尺寸与所述引脚的尺寸相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为矩形或圆形开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开孔相互间隔并沿一 直线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引脚设置在所述液晶 面板的一侧边缘,并沿直线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为塑胶框或者金属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光板和光学膜片,所述 导光板和光学膜片均设置在所述外框内部,并依序设置在所述底板和所述液晶面板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源,所述光源邻近所述 导光板的入光面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括发光二极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晶显示模组。所述液晶显示模组包括外框和液晶面板,所述外框包括一底板和多个侧壁,所述液晶面板包括多个引脚,所述外框其中一个侧壁包括多个分别与所述多个引脚相对应的开孔,且所述引脚穿过与其对应的开孔并延伸至所述底板的另一侧。
文档编号G02F1/13357GK201583759SQ20092030517
公开日2010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6日
发明者刘小奇, 刘毅政, 刘瑄 申请人: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