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装置和投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2894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学装置和投影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装置和具备该光学装置的投影机。
背景技术
以前,已知有具备光源、调制从该光源出射的光束而形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图像 光的光调制装置以及将形成的图像光放大投影到屏幕等的投影面上的投影光学装置的投 影机。这样的投影机除这些外还具备具有使从光源出射的光束的透过区域内的光量均一的 透镜构件、变更该光束的光路的反射构件等的多个光学部件以及将这些多个光学部件在内 部收纳的光学部件用框体的光学装置,各光学部件收纳配置于在光学部件用框体的内部设 定的照明光轴上的规定的位置。这些光学部件中,变更入射光束的光路的反射构件必须相对于光学部件用框体适 当进行位置调节。具体地,反射构件若没有适当配置于设计上的位置,则入射光束无法反射 到适当位置,从光源出射的光束的利用效率降低,或者,形成的图像光劣化。因而,已知有在 作为反射构件的反射镜的背面侧(光束入射侧的相反侧)设置姿势调节用的操作杆,操作 该操作杆而进行反射镜的位置调节的构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专利文献1记载的反射镜,在构成光学部件用框体的部件收纳构件形成的反射 镜设置部,以被施力构件施力到该设置部侧的状态进行设置。部件收纳构件具有的光学部 件收纳用的开口部由构成相同的光学部件用框体的盖状构件封闭,通过操作从该盖状构件 的开口部突出的操作杆,进行反射镜的位置调节。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5-202148号公报。但是,在前述的专利文献1记载的投影机中,由于操作杆向光学部件用框体的外 部突出,存在在内部收纳反射镜的光学部件用框体大型化的问题。特别地,设置在投影机 内、控制该投影机整体的控制基板以覆盖具有光学部件用框体的光学装置的方式设置时, 该光学装置如果大型化,则对投影机整体的尺寸造成大的影响。因而,希望可以实现小型化 的光学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可实现小型化的光学装置和投影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光学装置,具备框体和在上述框体内的规定位置配 置的反射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框体具有用于在内部收纳上述反射构件的收纳用开口 ; 和设置上述反射构件的设置部;上述反射构件具有具有将入射的光反射的反射区域的正 面部;位于上述正面部的相反侧的背面部;以及位于上述背面部的面内、在上述设置部固 定的固定部;上述固定部具有开口部,该开口部用于插入经由上述收纳用开口沿着在上述 设置部设置上述反射构件的设置方向插入的位置调节用的定位部件。根据本发明,在设置于框体的设置部上固定的反射构件的固定部位于背面部的面 内。这样,从光束入射侧观察反射构件时,不会形成向该反射构件的外侧突出的构成。从而,在框体安装反射构件时,由于不会形成前述的专利文献1记载的操作杆那样向框体的外侧 突出的构成,因此可以实现光学装置的小型化。另外,固定部具有开口部,该开口部用于经由收纳用开口沿着在设置部设置反射 构件的设置方向插入定位部件,因此可以使该定位部件容易接合止动于反射构件。从而,可 以容易进行反射构件与定位部件的接合止动及该接合止动的解除,并容易进行该反射构件 的位置调节。本发明中,优选的是,上述固定部具有沿上述设置方向延伸的近似圆柱状的销; 和与上述设置部触接的触接部;上述设置部具有用于插入上述销的孔部;和与上述触接 部触接、支持上述固定部的支持部。根据本发明,通过以插入孔部的销的中心轴为中心使反射构件旋转,可以进行该 反射构件的位置调节。该位置调节时,通过支持部支持固定部甚至反射构件,因此进行反射 构件的位置调节的定位部件不需要保持该反射构件。从而,除了可以容易进行反射构件的 位置调节外,还可以简化定位部件的构成。本发明中,优选的是,上述触接部和上述支持部的相互对向的部位的一方,具有在 沿着上述销向上述孔部的插入方向的直线上具有中心且向另一方凸出的弯曲面,另一方具 有与上述设置方向近似正交的平坦面,在上述孔部的端缘和插入该孔部内的上述销之间, 设置有容许以上述弯曲面和上述平坦面的触接部位为支点的上述反射构件的旋转的规定 的空隙。根据本发明,触接部和支持部的一方具有弯曲面,另一方具有平坦面。这样,以该 触接部和支持部的触接部位为支点,在另一方效仿一方的方向(以相对于销的中心轴的正 交方向为中心轴而旋转的方向,即俯仰方向)上倾斜反射构件,可以进行该方向的反射构 件的位置调节。这里,销和孔部的端缘之间设置了规定的空隙,因此不会妨碍该反射构件的 位置调节。从而,可以增加反射构件的位置调节中的调节方向,将该反射构件设置在更适当 的位置。本发明中,优选的是,上述触接部形成于上述销的基端部,上述销的中心轴和以上 述触接部位为支点倾斜上述反射构件时的中心轴的交点,在上述反射构件收纳于上述框体 内时,大致位于入射于该反射构件的光束的光轴的延长线上。根据本发明,在反射构件的位置调节时,可以使正面部中光束入射的区域(入射 区域)的两端的变位量近似均等。具体地,以销的中心轴为中心使反射构件旋转的场合,该中心轴上的一点位于入 射的光束的光轴的延长线上,从而可以使该光束的入射区域中与该中心轴正交的方向的两 端的变位量近似均等。另外,在以触接部和支持部的触接部位为支点倾斜反射构件的场合,反射构件的 倾斜的中心轴位于入射的光束的光轴的延长线上,从而可以使该光束的入射区域中与该中 心轴正交的方向的两端的变位量,即,沿销的中心轴的方向的两端的变位量近似均等。从而,在调节反射构件的位置时,可以使光束的入射区域中的两端的变位量近似 均等,因此可以适当进行反射构件的位置调节。本发明中,优选的是,上述固定部在内部具有形成上述开口部的端缘、各自与上述 定位部件触接的一对触接面,上述一对触接面中,至少一方是随着朝向上述定位部件的插入方向而与另一方接近的倾斜面。根据本发明,定位部件与形成开口部的端缘的一对触接面触接。该一对触接面中, 至少一方是随着朝向定位部件的插入方向而与另一方接近的倾斜面,因此可以使插入该开 口部内的定位部件与该触接面可靠地接合止动。从而,为了防止设置部中的固定部的摆动, 在定位部件的插入方向(即,反射构件针对设置部的设置方向)上,该定位部件可以容易地 将负荷施加到固定部。而且,在反射构件的位置调节后,可以容易地将定位部件从开口部内 拔出。从而,可以更容易地进行反射构件的位置调节。另外,本发明的投影机的特征在于具有前述的光学装置。根据本发明,可以实现与前述的光学装置同样的效果,进而实现投影机的小型化。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投影机的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学装置的构成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设置部的立体图。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反射构件的示图。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反射构件从上方观察的立体图。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反射构件从下方观察的立体图。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设置部、反射构件及定位部件的立体图。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设置部、反射构件及定位部件的纵截面图。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设置部、反射构件及定位部件的纵截面图。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设置部、反射构件及定位部件的平面图。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反射构件的旋转中心和入射光束的光轴的位置关系的示图。符号说明1...投影机,4...光学装置,7...设置部,8.
部,811...开口部,812,813. .触接(抵接)面,814. 纳构件(框体),4231...正面部,4232...背面部,4711 点),J...定位部件(^8,夹具)。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根据

本发明一实施例。〔投影机的构成〕图1是本实施例的投影机1从正面侧观察的立体图。本实施例的投影机1形成与从外部设备等接收的图像信息对应的图像光,将该图 像光在屏幕等的投影面上投影。该投影机1如图1所示,具备外装框体2和在该外装框体 2内收纳的装置主体3。其中,外装框体2是整体具有近似长方体形状的合成树脂制框体。该外装框体2 具有形成上部的上盖(图示省略)、形成下部的下盖22以及形成正面部(后述的通过投影 光学装置45投影图像光的侧的部分)的前盖(图示省略)。
..固定部,73...支持部,731...孔 .销,815...触接部,471...部件收 ...收纳用开口,C...旋转中心(交
〔装置主体的构成〕装置主体3处理前述的图像信息,形成并投影与该图像信息对应的图像光,其固 定在下盖22。该装置主体3具有光学装置4、电源装置5、冷却装置6及控制装置(图示省 略)。其中,电源装置5在投影机1的正面侧配置,将从外部输入的商用交流电流变换为 直流后进行升压及降压,将直流电流供给构成投影机1的各电子部件。冷却装置6具有多个风扇(例如,风扇62、63)及多个管道(例如,管道61)。该 冷却装置6在控制装置控制下通过旋转的风扇,经由在外装框体2形成的吸气口(图示省 略)导入外部的空气,利用该空气对光学装置4、电源装置5及控制装置等进行冷却。另外, 冷却装置6经由在下盖22形成的排气口 221,向外部排出供冷却的空气。控制装置控制投影机1的动作。例如,控制装置除了执行与针对设置于外装框体2 的键(图示省略)进行的输入操作对应的处理外,还处理输入的图像信息,将与该图像信息 对应的驱动信号向光学装置4输出。该控制装置的详细图示省略,作为安装了 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等的电路基板而构成,配置在光学装置4的上方。〔光学装置的构成〕图2是光学装置4的构成的示意图。光学装置4形成与从前述的控制装置输入的驱动信号对应的图像光,将该图像光 在投影面上投影。该光学装置4具有沿着外装框体2的背面延伸并沿着该外装框体2的侧 面延伸的平面视近似L字形状。该光学装置4如图2所示,具有照明光学装置41、色分离光学装置42、中继光学装 置43、电光装置44、投影光学装置45以及在内部设定的照明光轴A上收纳配置各装置41 45的光学部件用框体46。照明光学装置41具有光源装置411、透镜阵列412、413、偏振变换元件414及重叠 透镜415。光源装置411具有超高压水银灯等放电型的光源灯416 ;将从该光源灯416出射 的光反射并收敛到规定位置的反射器417 ;将反射器417收敛的光束相对于照明光轴A平 行化的平行化凹透镜418。另外,也可以取代光源灯416采用LED (Light Emitting Diode, 发光二极管)等的固体光源。透镜阵列412、413各自具有使对应的小透镜矩阵状排列的构成。其中,透镜阵列 412将从光源装置411入射的光束分割为多个部分光束,在透镜阵列413附近成像。透镜阵 列413将从位于光路后级的重叠透镜415以及透镜阵列412的各小透镜出射的像在后述的 液晶面板441的图像形成区域成像。偏振变换元件414将从透镜阵列413入射的各部分光束变换为1种直线偏振光。色分离光学装置42具有2枚分色镜421、422及反射构件423,将从照明光学装置 41出射的多个部分光束分离为红(R)、绿(G)、蓝(B)的3色的色光。这些色光中,绿色光及 蓝色光经由会聚透镜419分别入射于绿色光用及蓝色光用的入射侧偏振片442,红色光经 由中继光学装置43及会聚透镜419入射于红色光用的入射侧偏振片442。另外,反射构件 423的构成及相对于该反射构件423的光学部件用框体46的设置将在后详述。中继光学装置43具有防止比其他色光的光路更长的红色光的利用效率的降低的功能,将该红色光入射于红色光用的入射侧偏振片442。该中继光学装置43具有入射侧透 镜431、中继透镜433及反射镜432、434。另外,本实施例中,采用了在中继光学装置43通 过红色光的构成,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通过蓝色光的构成。电光装置44调制入射的光束,形成图像光。该电光装置44具有作为光调制装置 的3个液晶面板441 (设为红色光用的液晶面板441R、绿色光用的液晶面板441G、蓝色光用 的液晶面板441B);在各液晶面板441的光束入射侧及光束出射侧配置的各3个入射侧偏 振片442及出射侧偏振片443 ;作为色合成光学装置的交叉分色棱镜(以下,有时简称为棱 镜)444,将这些作为一体组合的单元而构成。各入射侧偏振片442仅仅让色分离光学装置42分离的各色光中具有与由偏振变 换元件414对齐的偏振方向同一偏振方向的偏振光透过,而吸收其他光束。各液晶面板441具有在一对透明玻璃基板密闭封入电光物质即液晶的构成,通过 根据从控制装置输入的驱动信号控制液晶的取向状态,来调制从入射侧偏振片442出射的 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各出射侧偏振片443让从液晶面板441出射的光束中一定方向的偏振光(例如, 具有与入射侧偏振片442中的光束的透过轴正交的偏振轴的光束)透过,而吸收其他光。棱镜444合成从各出射侧偏振片443出射的光束,形成彩色图像。该棱镜444具 有贴合(粘合)4个直角棱镜而成的平面视近似正方形状,在贴合的直角棱镜彼此的界面, 形成2个电介质多层膜。这些电介质多层膜让从液晶面板441G出射且经由出射侧偏振片 443的色光透过,将从液晶面板441R、441B出射且经由出射侧偏振片443的各色光反射。从 而,形成由红色光、绿色光及蓝色光合成的图像光。投影光学装置45放大投影由电光装置44形成的图像光。该投影光学装置45作 为具有多个透镜(例如,位于投影方向前端侧的菲涅耳透镜451等)和将该多个透镜收纳 到内部的镜筒452的组透镜而构成。光学部件用框体46是在内部设定设计上的光轴即照明光轴A,将上述的各装置 41 45配置在照明光轴A上的规定位置的合成树脂制的箱状构件。该光学部件用框体46 如图1所示,具有用于将前述的各装置41 43收纳到内部的收纳用开口 4711,且具有具 备在内部定位该各装置41 43的多个沟部(图示省略)的部件收纳构件47 ;将收纳用开 口 4711封闭的盖构件48 ;安装电光装置44及投影光学装置45的头部体49。部件收纳构件47与本发明的框体相当。该部件收纳构件47具有向上方开口的前 述收纳用开口 4711,且具有将除了光源装置411外的装置41 43的各光学部件收纳到 内部的纵截面近似凹状的主体部471 ;在该主体部471的一方端部形成、收纳光源装置411 的光源收纳部472。其中,光源收纳部472具有包围在内部收纳的光源装置411的侧壁4721 ;通过该 侧壁形成端缘且向上方开口的开口部4722。因而,光源收纳部472构成为可以在上下方向 插拔光源装置411。〔设置部的构成〕图3是表示主体部471的一部分的立体图,详细地说,是表示在该主体部471形成 的设置部7的立体图。主体部471具有安装前述反射构件423的设置部7。该设置部7如图3所示,以向
7形成收纳用开口 4711的端缘的侧壁4712的内侧凹陷的方式形成纵截面近似L字状。这样的设置部7具有相互对向的一对侧部71 ;在该一对侧部71的端部间连接、沿着上下方向 (与从主体部471的底部4713竖立的侧壁4712近似平行的方向)的正面部72 ;在相同的 一对侧部71间连接、与底部4713近似平行的支持部73 ;与各个侧部71对向、从支持部73 竖立的一对导向部74。其中,支持部73的上面(收纳用开口 4711的开口方向的面)是平坦形成的平坦面,在该支持部73的近似中央,形成了在后述的反射构件423设置的固定部8的销 (pin) 814插通的孔部731。这样的设置部7中,从上方沿着与收纳用开口 4711的开口面相对的正交方向设置 反射构件423。即,反射构件423对设置部7的设置方向是在水平面上载置主体部471时的 铅直方向。另外,相对于该设置部7的反射构件423的设置及位置调节将在后详述。〔反射构件的构成〕图4是从上方、下方、侧方及后方(背面侧)观察反射构件423的图。另外,图5 及图6是从上方及下方观察反射构件423的立体图。反射构件423如前述,是将由分色镜421分离的蓝色光反射,导入蓝色光用的会聚 透镜419的镜体。该反射构件423如图4 图6所示,具有在近似整个面形成有将入射的 蓝色光反射的反射区域的近似矩形状的正面部4231 ;和在该正面部4231的相反侧形成的 背面部4232,在该背面部4232,通过粘接剂等安装固定于设置部7的固定部8。〔固定部的构成〕固定部8设在背面部4232的面内,因而,正面观察或背面观察反射构件423的场 合,固定部8不突出于该反射构件423的外侧。这样的固定部8具有主体部81 ;从该主体 部81的左右两端沿背面部4232延伸的一对延伸部82 ;以及从该延伸部82的延伸方向前 端部与相对于背面部4232离开的方向成近似直角弯曲的一对接合止动部83。主体部81整体具有近似长方体形状,具备向上方开口的长方形状的开口部811 ; 形成该开口部811的端缘中的长边、相互对向的一对触接面812、813。其中,一对触接面812、813沿背面部4232形成,该一对触接面812、813与用于调 节反射构件423位置的定位部件J(参照图7)触接。这样的一对触接面812、813形成为随 着朝向开口部811的深度方向(后述的定位部件J的插入方向)前端而向相互接近的方向 倾斜的倾斜面。在背面部4232侧的触接面812中的该深度方向前端侧,形成与定位部件 J(具体为后述的前端部J221)的形状对应的弯曲部8121 (参照图8及图9)。另外,在主体部81的下端,形成向下方延伸的近似圆筒状的销814。该销814在固 定部8固定到前述设置部7时,插入在该设置部7形成的孔部731。而且,在销814的延伸方向基端侧,形成在销814插入孔部731时与支持部73触接 的触接部815。该触接部815具有向下方凸出的弯曲面。具有这样的弯曲面的触接部815 在销814插通孔部731的状态下沿支持部73倾斜,从而进行反射构件423的俯仰方向的位 置调节。因而,销814的外径尺寸除了包含这些位置调节所必要的空隙(clearance)(容许 销814倾斜的空隙)外,还设定为小于孔部731的内径尺寸。另外,详细的情况将后述,销814的中心轴和触接部815的倾斜时的中心轴的交点 设定为大致位于入射于反射构件423的光束(蓝色光)的光轴的延长直线上。
一对延伸部82如前述,从主体部81的左右两端延伸,与该主体部81 —起通过粘 接剂等固定到背面部4232。一对接合止动部83在固定部8固定到设置部7时,分别插入相互接近的侧部71 和导向部74的间隙G (参照图3)。在反射构件423的位置调节后,在该间隙G注入粘接剂, 固定部8进而将反射构件423固定到设置部7。〔定位部件的构成〕图7是分别表示设置部7、反射构件423及定位部件J的立体图。另外,图8是这 些的纵截面图,图9是将这些以组合状态表示的纵截面图。定位部件J如前述,与安装到设置部7的反射构件423的固定部8接合止动(卡 合),相对于入射的光束(蓝色光)而进行反射构件423的位置调节。该定位部件J如图 7 图9所示,具有固定于使该定位部件J移动的移动装置(图示省略)的轴状部Jl ;在 该轴状部Jl的前端设置的接合止动部J2。其中,接合止动部J2形成大于轴状部Jl的外径尺寸的侧面视近似L字状。该接 合止动部J2具有与轴状部Jl的中心轴正交的近似长方体形状的基部J21 ;从该基部J21 的下端突出的宽的突出部J22。其中,突出部J22插入在固定部8的主体部81形成的开口部811,与形成该开口 部811的端缘的触接面812、813触接。该突出部J22的前端部J221形成与前述的弯曲部 8121对应的圆弧状,该前端部J221与该弯曲部8121触接。从而,定位部件J对开口部811 的插入方向的负荷容易传递到固定部8。〔反射构件的位置调节〕图10是反射构件423、设置部7及定位部件J以组合状态表示的平面图。以下,说明反射构件423的位置调节。反射构件423如图9及图10所示,以在该反射构件423设置的固定部8的一对接 合止动部83分别插入间隙G且主体部81位于一对导向部74之间的方式安装到设置部7。 此时,设置于主体部81的销814插通形成于支持部73的孔部731且触接部815与该支持 部73触接,从而,固定部8以及反射构件423在设置部7中竖立。然后,若将定位部件J的突出部J22插入开口部811内,则该突出部J22分别与一 对触接面812、813触接。此时,突出部J22的前端部J221沿着在触接面812形成的弯曲部 8121触接。另外,该状态中,轴状部Jl的中心轴的延长线与销814的中心轴的延长线一致。 换言之,销814的中心轴位于沿着定位部件J的插入方向的直线上。该状态下,如图10所示,通过将定位部件J的轴状部Jl在Tl方向(反射构件423 从侧壁4712离开的方向)及T2方向(反射构件423与侧壁4712接近的方向)上进退,调 节反射构件423相对于侧壁4712的距离。从而,调节沿着入射光束的光轴的方向的反射构 件423的位置。另外,前述的状态下,若以轴状部Jl的中心轴为中心,沿着Sl方向(从上方看是 逆时针旋转的方向)及S2方向(从上方看是顺时针旋转的方向)使该轴状部Jl旋转,则 以销814的中心轴为中心,固定部8分别在相同方向上旋转。从而,由于反射构件423沿着 与固定部8相同方向旋转,反射构件423相对于入射光束的光轴的左右的倾斜度被调节。另一方面,前述的状态下,若倾斜轴状部J1,则触接部815沿支持部73摆动。详述为,若将轴状部Jl的与接合止动部J2侧相反侧的端部前后(Tl方向及T2方向)倾斜, 则与突出部J22接合止动的固定部8,与倾斜轴状部Jl的方向及与销814的中心轴分别正 交的方向平行,且,以穿过支持部73与触接部815的触接部位的直线作为中心轴,而前后旋 转。从而,由于反射构件423沿着与固定部8相同方向旋转,相对于入射光束的光轴的上下 的倾斜度(俯仰(AfeLj)方向的倾斜度)被调节。图11是位置调节时的反射构件423的旋转中心和向该反射构件423入射的光束 的光轴的位置关系的示图。另外,图11是从正面侧(光束入射侧)观察反射构件423的图, 该图11中相对于反射构件423的光束的入射区域AR用点划线表示。
这里,位置调节时的反射构件423的旋转中心C,即为,成为使轴状部Jl顺时针及 逆时针旋转时的旋转轴的销814的中心轴与倾斜该轴状部Jl时的中心轴的交点即旋转中 心C,如图11所示,位于向正面部4231入射的光束的光轴的延长线上。换言之,反射构件 423的旋转中心C穿过该光束的入射区域AR的中心,且,位于该光束的光轴的延长线上。采用这样的构成,使轴状部Jl顺时针及逆时针旋转而进行反射构件423的位置调 节时,可以使入射区域AR的左右两端部(换言之,从光束入射侧观察反射构件423时与销 814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的两端部)的变位量近似均等。同样,使轴状部Jl前后(相对于反射构件423的光束入射方向的基端侧及前端 侧)倾斜而进行反射构件423的位置调节时,可以使入射区域AR的上下两端部(换言之, 销814的中心轴的延长直线上的两端部)的变位量近似均等。这样位置调节的反射构件423通过在前述的间隙G注入粘接剂并使该粘接剂固 化,固定到设置部7。因而,为了不妨碍该粘接剂的注入,定位部件J的基部J21,如图10所 示,形成为比平面观察固定部8时的主体部81的尺寸小。以上说明的本实施例的投影机1具有以下的效果。固定部8如图4,位于背面部4232的面内。从而,从正面侧(光束入射侧)观察反 射构件423时,形成不会向该反射构件423的外侧突出的构成。即,将反射构件423安装到 部件收纳构件47时,该反射构件423不会从部件收纳构件47 (详细,主体部471)的收纳用 开口 4711向外侧突出。从而,可以实现光学装置4的小型化。固定部8具有定位部件J的突出部J22沿着反射构件423相对于设置部7的设置 方向而插入的开口部811。这样,可以使该突出部J22相对于固定部8容易插拔。从而,可 容易进行反射构件423与定位部件J的接合止动及该接合止动的解除,可容易进行该反射 构件423的位置调节。通过定位部件J,以沿着该定位部件J对开口部811的插入方向延伸且插入孔部 731的销814的中心轴为中心使反射构件423旋转,可以进行该反射构件423的位置调节。 此时,反射构件423在设置部7内经由固定部8被支持部73支持,因此定位部件J不需要 保持反射构件423。从而,除了可以容易进行反射构件423的位置调节外,可以简化定位部 件J的构成。而且,没有必要在设置部7内另外设置预先配置固定部8的构件,因此可以抑 制部件数的增加。触接部815的中央具有向支持部73凸出的弯曲面,该支持部73具有与该弯曲面 触接的平坦面。这样,以这些触接部位为支点,在弯曲面效仿平坦面的方向(以相对于销 814的中心轴的正交方向为中心轴而旋转的方向,即俯仰方向)上倾斜反射构件423,可以进行该方向的反射构件423的位置调节。此时,在销814和孔部731的端缘之间设置该位置 调节所必要的空隙,因此不会妨碍反射构件423的位置调节。从而,可以增加反射构件423 的位置调节方向,将该反射构件423设置在更适当的位置。
基于定位部件J的反射构件423的旋转中心C,大致位于向该反射构件423入射的 光束的光轴的延长线上。这样,如前述,可以使光束的入射区域AR的两端(左右及上下的 两端)的变位量近似均等。从而,可以更适当进行反射构件423的位置调节。另外,通过这 样位置调节后的反射构件423,可以将经由会聚透镜419及入射侧偏振片442入射的蓝色光 可靠地入射于液晶面板441B的图像形成区域,因此可以提高该蓝色光的利用效率。形成开口部811的端缘且与定位部件J的突出部J22触接的一对触接面812、813 分别是在随着朝向该突出部J22的插入方向前端而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这 样,该突出部J22和触接面812、813可以可靠地接合止动。另外,调节反射构件423的位置 时,在定位部件J的插入方向(即,反射构件423对主体部471的安装方向),用于防止在 支持部73上竖立的反射构件423的摆动的荷重可以容易地施加到固定部8甚至反射构件 423。而且,在反射构件423的位置调节后,突出部J22可以容易地从开口部811拔出。从 而,可以更容易地进行反射构件423的位置调节。〔实施例的变形〕本发明不限于前述的实施例,可达到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的变形、改良等也是本 发明所包含的。前述实施例中,在支持形成于销814的基端的触接部815的支持部73,形成了该销 814插入的孔部731,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不在销814的基端而在延伸部82 的下方形成触接部,使支持部位于与该触接部对应的位置。前述的实施例中,触接部815中与支持部73对向的面形成为弯曲面,支持部73的 与该触接部815对向的面形成为平坦面,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支持部73 的与触接部815对向的面为弯曲面,触接部815的与支持部73对向的面为平坦面。前述的实施例中,销814具有近似圆柱状,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不需要以 销的中心轴为中心而旋转来进行反射构件的位置调节的场合,该销也可以采用角柱状,该 销插入的孔部可以根据销的形状而形成。另外,即使销为角柱状,相对于该销的外径尺寸, 孔部731的内径尺寸足够大时,以该销的中心轴作为旋转轴也可以进行反射构件的位置调 节。前述的实施例中,与定位部件J的突出部J22接合止动的一对触接面812、813形 成为随着朝向该突出部J22的插入方向前端侧而相互接近的倾斜面,但是本发明不限于 此。即,该一对触接面中,也可以仅仅一方的触接面形成为随着朝向突出部J22的插入方向 前端侧而向与另一方接近的方向上倾斜的倾斜面。而且,这一对触接面也可以不倾斜,而是 沿着该突出部J22的插入方向的相互近似平行的面。即,突出部J22只要可以在开口部811 的内部接合止动,则不管触接面的形状如何。前述的实施例中,投影机1具有3个液晶面板441,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S卩,在采 用2个以下或4个以上的液晶面板的投影机中也可以应用本发明。前述的实施例中,说明了光学装置4采用具有平面视近似L字形状的构成,但是不 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例如,也可以采用具有平面视近似U字形状的构成。
前述的实施例中,采用光束入射面和光束出射面不同的透过型的液晶面板441,但 是,也可以采用光入射面和光出射面相同的反射型的液晶面板。前述的实施例中,例示了具有液晶面板441作为光调制装置的投影机1,但是,只 要是根据图像信息调制入射光束而形成光学像的光调制装置,则也可以采用其他构成的光 调制装置。例如,在采用运用了微镜的设备等液晶以外的光调制装置的投影机中,也可以适 用本发明。采用这样的光调制装置的场合,光束入射侧及光束出射侧的偏振片442、443可 以省略。前述的实施例中,例示了采用本发明的光学装置的投影机1,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分别构成照相机等的拍摄装置及照明装置的光学装置中适用本发明。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本发明可用于光学装置,特别适用于投影机中采用的光学装置。
权利要求
一种光学装置,具备框体和在上述框体内的规定位置配置的反射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框体具有用于在内部收纳上述反射构件的收纳用开口;和设置上述反射构件的设置部;上述反射构件具有具有将入射的光反射的反射区域的正面部;位于上述正面部的相反侧的背面部;以及位于上述背面部的面内、在上述设置部固定的固定部;上述固定部具有开口部,该开口部用于插入经由上述收纳用开口沿着在上述设置部设置上述反射构件的设置方向插入的位置调节用的定位部件。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部具有沿上述设置方向延伸的近似圆柱状的销;和与上述设置部触接的触接部;上述设置部具有用于插入上述销的孔部;和与上述触接部触接、支持上述固定部的支持部。
3.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触接部和上述支持部的相互对向的部位的一方,具有在沿着上述销向上述孔部的 插入方向的直线上具有中心且向另一方凸出的弯曲面,另一方具有与上述设置方向近似正 交的平坦面,在上述孔部的端缘和插入该孔部内的上述销之间,设置有容许以上述弯曲面和上述平 坦面的触接部位为支点的上述反射构件的旋转的规定的空隙。
4.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触接部形成于上述销的基端部,上述销的中心轴和以上述触接部位为支点倾斜上述反射构件时的中心轴的交点,在上 述反射构件收纳于上述框体内时,大致位于入射于该反射构件的光束的光轴的延长线上。
5.权利要求1到权利要求4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部在内部具有形成上述开口部的端缘、各自与上述定位部件触接的一对触接面,上述一对触接面中,至少一方是随着朝向上述定位部件的插入方向而与另一方接近的 倾斜面。
6.一种投影机,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到权利要求5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可实现小型化的光学装置和投影机。本发明的光学装置4具有框体(部件收纳构件)47和在框体47内的规定位置配置的反射构件423,其中,框体47具有用于在内部收纳反射构件423的收纳用开口4711和设置反射构件423的设置部7,反射构件423包括具有将入射的光反射的反射区域的正面部4231,位于正面部4231的相反侧的背面部4232,和位于背面部4232的面内、在设置部7固定的固定部8,固定部8具有开口部811,该开口部811用于插入经由收纳用开口4711沿着在设置部7设置反射构件423的设置方向而插入的位置调节用的定位部件J。
文档编号G03B21/20GK101806992SQ20101011473
公开日2010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16日
发明者桥爪秀敏, 稗田敏博, 藤泽尚平, 饭沼和幸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