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压敏胶粘片和压敏胶粘型光学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2887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面压敏胶粘片和压敏胶粘型光学元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面压敏胶粘片。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使用该双面压敏胶粘片的压敏胶粘型光学元件。
背景技术
:最近,在许多领域中,显示器装置诸如液晶显示器(IXD)和要与上述显示器装置组合使用的输入装置诸如接触面板已被广泛使用。在生产这些显示器设备和输入装置中,在光学元件粘附的应用中使用透明的压敏胶粘片。例如,透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用于粘附接触面板等和液晶显示器(例如,参见专利文件1到3)。在光学元件中,含有厚度不均诸如印刷厚度不均的元件的那些光学元件日渐增多。例如,存在以下情况,其中通过双面压敏片将其上采用火焰形(flame-shaped)印花的透镜元件粘附到液晶显示器上。在这种情况下,由印刷厚度不均所产生的局部应力有可能被施加于产物上,并从而有时在光学性质中可能存在不均勻性(不规则性)。因此,在这些应用中,压敏胶粘片需要应力松弛性质以及粘附和固定元件的能力。另外,在如上所述的粘附性光学元件的应用中,特别是关于压敏胶粘片,不仅要求具有胶粘性和透明度,而且要求在高温和高湿度环境下具有优异的可靠性诸如不起泡或不剥离的性质(耐起泡性和耐剥离性,也称耐起泡/耐剥离性)。专利文献1JP-A-2003-238915专利文献2JP-A-2003-342542专利文献3JP-A-2004-23172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应力松弛性质优异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得益于该优异的应力松弛性质,显示不均(光学性质不均)可被遏制。另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耐起泡/耐剥离性同样优异的双面压敏胶粘片。作为深入研究以实现上述目的的结果,本发明人已经发现了可以通过制备具有至少一个压敏胶粘剂层的双面压敏胶粘片来获得应力松弛性质优异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其中所述压敏胶粘剂层经过设计使得凝胶分数、根据动态粘弹性试验测量的储能模量和根据拉伸应力松弛试验测量的残余应力各自被控制在特定范围内。基于这些发现而完成了本发明。也就是说,本发明提供以下第1-7项。1.双面压敏胶粘片,包含至少一个压敏胶粘剂层,所述压敏胶粘剂层的凝胶分数为1070%,23°C下的储能模量为1XIO5Pa以下,并且180秒后的残余应力为3.5N/cm2以下,所述23°C下的储能模量是根据动态粘弹性测量法测量,并且所述180秒后的残余应力是在23°C的温度和300%应变的条件下根据拉伸应力松弛试验测量。2.根据项目1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其中所述压敏胶粘剂层是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3.根据项目2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其中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是使用(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和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作为必要单体成分形成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4.根据项目3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其中所述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是通过用活性能量射线辐照含有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产物的组合物而形成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所述单体混合物含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和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作为必要单体成分,且其中所述单体混合物含有1045重量%的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5.根据项目1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其是由压敏胶粘剂层构成的无基材的双面压敏胶粘片。6.根据项目1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其总厚度为50600μm。7.压敏胶粘型光学元件,其包含光学元件和层压至所述光学元件表面上的根据项目1的双面压敏胶粘片。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在应力松弛性质方面是优异的,因为压敏胶粘剂层的凝胶分数、其储能模量和当其应力松弛时的残余应力各自处于特定范围内。因此,即使当该胶粘片粘附于厚度不均的元件时,由厚度不均所引起的对被粘物所施加的局部应力发生松弛,并从而使得由厚度不均所引起的并被施加于被粘物上的不均勻应力降低。因此,例如,在其中该胶粘片被施加于光学元件的情况中,不会发生由不均勻应力所导致的光学性质等的不均勻性。因此,不会产生不便,诸如在所获得的光学产品上的显示不均。另外,通过使用由具有特定组成的单体成分形成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作为压敏胶粘剂层,特别地改善了耐起泡/耐剥离性,并从而甚至在高温和高湿度环境下也可防止或遏制从被粘物翘起和剥离。因此,该胶粘片在诸如光学元件的应用中特别有用。图1是显示在评价耐起泡/耐剥离性的方法中的试验件的示意图(剖视图)。标号和符号的说明1试验件2玻璃板3起偏振板4双面压敏胶粘片5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板(MR-200)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是具有至少一个压敏胶粘剂层(在下文中有时被称为“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剂层”)的双面压敏胶粘片,该压敏胶粘剂层的凝胶分数是1070%,通过动态粘弹性测量法测量在23°C下的储能模量低于IXIO5Pa,和在180秒后的残余应力是3.5N/cm2以下,所述残余应力通过拉伸应力松弛试验在23°C的温度和300%应变的条件下测量,所述压敏胶粘片两面都是压敏胶粘剂表面(压敏胶粘剂层表面)。顺便提及,在本发明中,“双面压敏胶粘片,,包括带形式和片形式胶粘片的任一种形式,即,它是包括双面压敏胶粘片和双面压敏胶粘带的通用术语。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可以是所谓的没有基材(基材层)的“无基材型”双面压敏胶粘片(在下文中有时被称为“无基材的压敏胶粘片”)或可以是基材附着型双面压敏胶粘片。上述的无基材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可以是只由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剂层构成(由其组成)的双面压敏胶粘片,或者可以是包括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剂层和与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剂层不同的压敏胶粘剂层(在下文中有时被称为“其它压敏胶粘剂层”)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另外,基材附着型双面压敏胶粘片在基材至少一个面上包含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剂层就足以了。特别地,从改善光学性质诸如透明度的观点出发,在光学应用中,优选无基材的双面压敏胶粘片,更优选只由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剂层构成(由其组成)的无基材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在这点上,上述的“基材(基材层)”不包括在使用压敏胶粘片时(在粘附时)被剥掉的剥离衬垫(隔离物)。从改善应力松弛性质的观点出发,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剂层的凝胶分数是1070%(以重量%计),优选为2070%。凝胶分数可被测定为是不溶于乙酸乙酯的含量,并且可特别地被测定为是在浸泡于23°C的乙酸乙酯中7天后的不溶性含量相对于在浸泡之前样品的重量分数(单位重量%)。当凝胶分数低于10%时,可加工性降低,并且,例如,发生“糊料流走(pasterim-off)”,其是在压敏胶粘片被糊到被粘物上时胶粘剂层变形并从被粘物的边缘流走的现象。另一方面,当凝胶分数超过70%时,应力松弛性质降低。根据本发明,上述的凝胶分数(不溶于溶剂的含量的比率)具体是根据以下的“凝胶分数测量方法”计算的值。(凝胶分数测量方法)压敏胶粘剂层从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收集约0.lg。在将所述层用平均孔径0.2ym的多孔四氟乙烯片(产品名称“NTF1122”,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造)包裹后,将其用风筝线系上并在此时称重,将该重量视为浸泡之前的重量。顺便提及,浸泡之前的重量是压敏胶粘剂层(如上被收集的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剂层)、四氟乙烯片和风筝线的总重量。另外,还测量了四氟乙烯片和风筝线的总重量并将该重量视为皮重。然后,将通过把压敏胶粘剂层包裹在四氟乙烯片中并用风筝线将其系上所获得的上述材料(称为“样品”)置于装有乙酸乙酯的50ml容器中并在23°C放置7天。然后,将样品(在用乙酸乙酯处理后)从容器中取出并转移到铝杯中。将样品在130°C的干燥器中干燥2小时以除去乙酸乙酯后,测量其重量,将该重量视为浸泡之后的重量。然后,根据下式计算凝胶分数凝胶分数(重量%)=(A-B)/(C-B)X100(1)(其中A是浸泡之后的重量,B是皮重以及C是浸泡之前的重量)。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剂层在23°C的储能模量(在下文中有时被称为“储能模量(23°C),,或“G‘(23°C)”)通过动态粘弹性测量法测量,是1.OX105Pa以下,优选1.0X104Pa1.0\10苄&,更优选4.0\10乍39.0\10卞&。当储能模量(23°C)超过1.0X105Pa时,压敏胶粘剂层的残余应力倾向于增加,并且双面压敏胶粘片的应力松弛性质降低,从而倾向于发生显示不均。当储能模量(23°C)低于1.0X104Pa时,可加工性有些情况下降低。在这点上,上述的残余应力不仅受储能模量和后面要提及的损耗模量的影响,而且受构成压敏胶粘剂层的聚合物的单体组成等的影响。顺便提及,根据本发明,上述的储能模量通过以下的动态粘弹性测量法来测量。具体而言,储能模量可如下测量将多个压敏胶粘剂层层压,从而达到约1.5mm的厚度,并使用RheometricScientific制造的“先进流变扩展系统(AdvancedRheometricExpansionSystem,ARES)”,以5°C/分钟升温速率在_70200°C的温度范围内,以剪切模式在1Hz频率的条件下测定。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剂层在23°C的损耗模量(在下文中有时被称为“损耗模量(23°C)”或“G〃(23°C),,)通过动态粘弹性测量法测量,是1.0X104Pa1.0X105Pa,优选1.0X104Pa9.0X104Pa。当损耗模量(23°C)超过1.0X105Pa时,压敏胶粘剂层的残余应力倾向于增加并且双面压敏胶粘片的应力松弛性质降低,从而在有些情况下倾向于发生显示不均。当损耗模量(23°C)低于1.0X104Pa时,可加工性在有些情况下降低。根据本发明,上述的损耗模量通过与储能模量的情况类似的动态粘弹性测量法来测量。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剂层在180秒后的残余应力(在下文中有时被简称为“残余应力”)通过在23°C的温度和300%应变的条件下的拉伸应力松弛试验测量,是3.5N/cm2以下,优选0.12.5N/cm2,更优选0.12N/cm2,并进一步优选0.11.9N/cm2。当残余应力超过3.5N/cm2时,双面压敏胶粘片的应力松弛性质降低并由此倾向于发生显示不均。顺便提及,根据本发明,上述的残余应力通过以下的拉伸应力松弛试验测量。具体而言,使用拉伸试验机,在23°C的环境下牵拉测量样品(压敏胶粘剂层)直到应变(伸长率)达到300%(拉伸速率200米/分钟),保持该应变,测量从牵拉完成开始经过180秒后的应力(拉伸应力)(N/cm2),该应力可被视为残余应力。更具体地说,该测量可以通过在下文要提及的(评价)中的“(2)拉伸应力松弛试验[残余应力],,中所述的方法进行。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剂层在23°C的温度和300%的应变(伸长率)下的拉伸应力(在下文中有时被称为“300%拉伸应力”)优选是6N/cm2以下,更优选0.55N/cm2。上述的300%拉伸应力通过与上述残余应力的情况类似的拉伸应力松弛试验来测量。具体而言,使用拉伸试验机,当测量样品(压敏胶粘剂层)在23°C的环境下被牵拉直到应变(伸长率)达到300%(拉伸速率200米/分钟)时,测量最大应力(拉伸应力)(N/cm2),该应力可被视为300%拉伸应力。更具体地说,该测量可以通过在下文要提及的(评价)中的“(3)拉伸应力松弛试验[300%拉伸应力],,中所述的方法进行。在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中,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剂层的表面在23°C对丙烯酸系板的压敏胶粘剂180度剥离力(在下文中有时被称为“压敏胶粘剂180度剥离力(对丙烯酸类板),,)优选是5N/25mm以上(例如550N/25mm),更优选10N/25mm以上,进一步优选15N/25mm以上。当压敏胶粘剂180度剥离力(对丙烯酸类板)低于5N/25mm时,粘附可靠性在有些情况下降低。在这点上,根据本发明,上述的压敏胶粘剂180度剥离力(对丙烯酸类板)可以通过在23°C和50%RH的条件下在其中使用丙烯酸类板作为被粘物的180度剥离试验中进行测量。具体而言,根据JISZ0237并使用三菱人造丝株式会社制造的“Acrylite”(厚度2mm)作为被粘物(试验板),可以在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中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剂层表面粘附于被粘物后,在拉伸速率为300毫米/分钟的条件下通过180度剥离来测量该力。顺便提及,该测量可以在背衬材料(PET膜,“LumirrorS-10”,东丽株式会社制造,厚度为25ym)粘附于压敏胶粘剂层的与测量表面相反的表面(压敏胶粘剂表面)上之后进行。在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中,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剂层的表面在23°C对起偏振板的压敏胶粘剂180度剥离力(有时被称为“压敏胶粘剂180度剥离力(对起偏振板)”)优选是lN/25mm以上(例如,110N/25mm),更优选是3N/25mm以上。当压敏胶粘剂180度剥离力(对起偏振板)低于lN/25mm时,粘附可靠性在有些情况下降低。在这点上,根据本发明,上述的压敏胶粘剂180度剥离力(对起偏振板)可以用与上述的压敏胶粘剂180度剥离力(对丙烯酸类板)类似的方式进行测量,不同之处在于使用起偏振板(产品名称“TEG1465DUHC”,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造,硬涂层的表面)作为被粘物。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剂层优选具有高的透明度,并且例如在可见光区域内的总透光率(根据JISK7361)优选是90%以上,更优选是91%以上。另外,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剂层的浊度值(根据JISK7136)为例如优选低于1.0%,更优选低于0.8%。在这点上,根据本发明,总透光率和浊度值可以将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剂层粘附到载玻片(其具有91.8%的总透光率和0.4%的浊度值)并通过使用浊度计(产品名称“HM-150”,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制造)来测量。在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中,因为压敏胶粘剂层的凝胶含量、储能模量(23°C)和残余应力分别处于上述的特定范围内,因此压敏胶粘剂层在室温条件下相对柔软。因此,改善了厚度不均后续性(followability)和应力松弛性质。因此,很难发生显示不均。在其中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剂层侧的表面的压敏胶粘剂180度剥离力(对丙烯酸类板)位于上述范围的情况中,特别是当该压敏胶粘片粘附于丙烯酸类板时,该压敏胶粘片几乎不从丙烯酸类板剥落并且几乎不起泡。另外,在其中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剂层侧的表面的压敏胶粘剂180度剥离力(对起偏振板)位于上述范围的情况中,特别是当该压敏胶粘片粘附于起偏振板时,该压敏胶粘片几乎不从起偏振板剥落并且几乎不起泡。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剂层的厚度不受特别限制,但优选为50eOOym,更优选为70500um,进一步优选为70250um。当压敏胶粘剂层的厚度低于50ym时,该片在有些情况下不能遵循厚度不均。当厚度超过600ym时,可加工性在有些情况下降低。顺便提及,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剂层可为单层或者层压体的形式。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的总厚度(从一个压敏胶粘剂表面到另一个压敏胶粘剂表面的厚度)不受特别显示,但优选为50600um,更优选70500um,进一步优选70250um。当双面压敏胶粘片的总厚度低于50ym时,该片在有些情况下不能遵循厚度不均。当厚度超过600um时,可加工性在有些情况下降低。在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中,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剂层可具有1070%的凝胶含量,1X105Pa以下的储能模量(23°C),和3.5N/cm2以下的残余应力,并且形成压敏胶粘剂层的压敏胶粘剂的种类不受特别限制。用于形成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剂层的压敏胶粘剂的实例包括已知的压敏胶粘剂,诸如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橡胶压敏胶粘剂,乙烯基烷基醚压敏胶粘剂,有机硅压敏胶粘剂,聚酯压敏胶粘剂,聚酰胺压敏胶粘剂,氨基甲酸酯压敏胶粘剂,含氟压敏胶粘剂和环氧压敏胶粘剂。这些压敏胶粘剂可单独使用或其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在这点上,压敏胶粘剂可为任何形式的压敏胶粘剂。例如,可使用乳液型压敏胶粘剂,溶剂型(溶液型)压敏胶粘剂,活化能射线可固化的压敏胶粘剂,热熔型压敏胶粘剂等。作为用于形成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剂层的压敏胶粘剂,在上述压敏胶粘剂中优选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也就是说,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剂层优选是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是含有丙烯酸类聚合物作为基础聚合物的压敏胶粘剂层,所述丙烯酸7类聚合物使用丙烯酸类单体作为必要单体成分而形成。丙烯酸类聚合物优选是使用具有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烷基(甲基)丙烯酸酯)和/或(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烷氧基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作为必要单体成分(进一步优选作为主要单体成分)形成的丙烯酸类聚合物。另外,丙烯酸类聚合物特别优选是使用具有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和(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作为必要单体成分(进一步优选作为主要单体成分)形成的丙烯酸类聚合物。也就是说,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剂层特别优选是使用具有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和(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作为必要单体成分(进一步优选作为主要单体成分)形成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在包含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作为用于形成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剂层中作为基础聚合物的丙烯酸类聚合物的情况中,不仅改善了压敏胶粘剂层的应力松弛性质,而且改善了耐起泡/耐剥离性,从而这种情况是优选的。认为这是由于,因为在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的烷氧基的作用下,丙烯酸类聚合物通过交联转化成高分子量的丙烯酸类聚合物时发生适当的分子链缠绕,因此甚至在高温下也可表现出高的压敏胶粘力,以及甚至在高温下,压敏胶粘剂层的储能模量也不降低。也就是说,即使在压敏胶粘剂层的凝胶分数和储能模量(230C)相对低的情况下,压敏胶粘力和储能模量在高温下也不过度降低,并且可以实现应力松弛性质和耐起泡/耐剥离性。另外,用于形成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剂层中作为基础聚合物的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可另外包含含有极性基团的单体,多官能单体和其它的可共聚单体作为可共聚单体成分。在这点上,上述的“(甲基)丙烯酸基”是指“丙烯酸基”和/或“甲基丙烯酸基”,并且相同定义适用于下文。另外,尽管不受特别限制,在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剂层中作为基础聚合物的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含量优选为60重量%以上(例如60100重量%),更优选80100重量%。作为用于形成上述的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必要单体成分(进一步优选作为主要单体成分),可适当地使用具有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在下文中有些情况下被简称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提及例如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诸如(甲基)丙烯酸甲基酯,(甲基)丙烯酸乙基酯,(甲基)丙烯酸丙基酯,(甲基)丙烯酸异丙基酯,(甲基)丙烯酸丁基酯,(甲基)丙烯酸异丁基酯,(甲基)丙烯酸仲丁基酯,(甲基)丙烯酸叔丁基酯,(甲基)丙烯酸戊基酯,(甲基)丙烯酸异戊基酯,(甲基)丙烯酸己基酯,(甲基)丙烯酸庚基酯,(甲基)丙烯酸辛基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基酯,(甲基)丙烯酸异辛基酯,(甲基)丙烯酸壬基酯,(甲基)丙烯酸异壬基酯,(甲基)丙烯酸癸基酯,(甲基)丙烯酸异癸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五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七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九烷基酯,和(甲基)丙烯酸二十烷基酯。上述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单独使用或其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在这些中,优选具有含2-14个碳原子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更优选具有含2-10个碳原子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特别优选丙烯酸2-乙基己基酯(2EHA)。另外,作为用于形成上述的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必要单体成分(进一步优选作为主要单体成分),可适当地使用(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烷氧基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特别优选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烷氧基烷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不受特别限制,例如可提及(甲基)丙烯酸2-甲氧基乙基酯,(甲基)丙烯酸2-乙氧基乙基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三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3-甲氧基丙基酯,(甲基)丙烯酸3-乙氧基丙基酯,(甲基)丙烯酸4-甲氧基丁基酯和(甲基)丙烯酸4-乙氧基丁基酯。(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可单独使用或其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其中,优选丙烯酸2-甲基乙基酯(2MEA)。顺便提及,从压敏胶粘剂层的粘附性的观点考虑,用于形成上述的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必要单体成分((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和/或(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的含量,基于用于形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的总量(100重量%),优选为5重量%以上(例如,5100重量%),更优选595重量%。在这点上,在(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和(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都用作单体成分的情况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和(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的总量(总含量)满足上述范围就足以了。在上述的单体中,作为用于形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必要单体成分,优选使用(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和(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二者。在这种情况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含量,基于用于形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的总量(100重量%),优选595重量%,更优选1090重量%,进一步优选6580重量%,最优选6575重量%。当其含量超过95重量%时,粘附性在有些情况下降低。当其含量低于5重量%时,压敏胶粘剂层的模量在有些情况下变得过高。另外,(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的含量,基于用于形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的总量(100重量%),优选1045重量%,更优选1040重量%,进一步优选2035重量%,最优选2034.5重量%。当其含量超过45重量%时,压敏胶粘剂层的模数在有些情况下变得过高。当其含量低于10重量%时,粘附性在有些情况下降低。作为上述的含有极性基团的单体,可提及的有,例如含有羧基的单体,诸如(甲基)丙烯酸,衣康酸,马来酸,富马酸,巴豆酸和异巴豆酸或其酐(马来酐等等);含有羟基的单体,包括(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诸如(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基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丙基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基酯和(甲基)丙烯酸6-羟基己基酯,乙烯醇和烯丙醇;含有酰胺基的单体,诸如(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甲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丁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和N-羟基乙基丙烯酰胺;含有氨基的基团,诸如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二甲基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和叔丁基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含有缩水甘油基的单体,诸如缩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和甲基缩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含有氰基的单体诸如丙烯腈和甲基丙烯腈;含有杂环的乙烯基单体,诸如N-乙烯基-2-卩比咯烷酮和(甲基)丙烯酰基吗啉,以及N-乙烯基吡啶,N-乙烯基哌啶酮,N-乙烯基嘧啶,N-乙烯基哌嗪,N-乙烯基吡咯,N-乙烯基咪唑和N-乙烯基噁唑;含有磺酸基的单体诸如乙烯基磺酸钠;含有磷酸基的单体诸如2-羟基乙基丙烯酰基磷酸酯。含有亚氨基的单体,诸如环己基马来酰亚胺和异丙基马来酰亚胺;和含有异氰酸酯基的单体诸如2-甲基丙烯酰基氧基乙基异氰酸酯。含有极性基团的单体可单独使用或其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在上述的单体中,作为含有极性基团的单体,优选含有羧基的单体或其酸酐,含有羟基的单体,含有氨基的单体,含有酰胺基的单体,含有杂环的乙烯基单体。特别优选丙烯酸(AA),丙烯酸4-羟基丁基酯(4HBA),N-乙烯基-2-吡咯烷酮(NVP)和N-羟基乙基丙烯酰胺(HEAA)。含有极性基团的单体的含量,基于用于形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的总量(100重量%),优选15重量%以下(例如,0.0115重量%),更优选115重量%。当其含量超过例如15重量%时,压敏胶粘剂层的内聚力变得过高以及储能模量(23°C)变得过高,从而出现应力松弛性质降低的担忧。当其含量太小诸如低于0.01重量%时,粘附性在有些情况下降低。在上述单体中,特别地,含有羟基的单体的含量,基于用于形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的总量(100重量%),优选5重量%以下(05重量%),更优选0.015重量%,进一步优选0.15重量%,最优选0.55重量%。当其含量超过例如5重量%时,压敏胶粘剂层的内聚力变得过高以及储能模量(23°C)变得过高,从而出现应力松弛性质降低的担忧。当其含量低于0.01重量%时,压敏胶粘剂层的内聚力在有些情况下降低。另夕卜,与含有羟基的单体不同的含有极性基团的单体(特别是含有羧基的单体、含有酰胺基的单体、含有氨基的单体、含有杂环的乙烯基单体)的含量,基于用于形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的总量(100重量%),优选是15重量%以下(015重量%),更优选0.115重量%,进一步优选110重量%。当其含量超过例如15重量%时,压敏胶粘剂层的内聚力变得过高以及储能模量(23°C)变得过高,从而出现应力松弛性质降低的担忧。当其含量低于0.1重量%时,粘附性在有些情况下降低。上述的多官能单体的实例包括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烯丙基(甲基)丙烯酸酯,乙烯基(甲基)丙烯酸酯,二乙烯基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和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多官能单体可单独使用或其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在上述的单体中,作为多官能单体,优选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多官能单体的含量,基于用于形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的总量(100重量%),为0.5重量%以下(例如,00.5重量%),优选00.1重量%。当其含量超过例如0.5重量%时,例如,压敏胶粘剂层的内聚力变得过高,从而出现应力松弛性质降低的担忧。顺便提及,在其中使用交联剂的情况下,多官能单体可不使用,但是在其中不使用交联剂的情况下,多官能单体的含量优选0.0010.5重量%,更优选0.0020.1重量%。另外,与上述的含有极性基团的单体和多官能单体不同的可共聚单体(其它可共聚单体)的实例包括与上述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含有极性基团的单体和多官能单体不同的(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具有脂环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诸如(甲基)丙烯酸环戊基酯,(甲基)丙烯酸环己基酯和(甲基)丙烯酸异冰片基酯,和具有芳族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诸如(甲基)丙烯酸苯基酯;乙烯基酯诸如乙酸乙烯酯和丙酸乙烯酯;芳族乙烯基化合物诸如苯乙烯和乙烯基甲苯;烯烃或二烯烃诸如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和异丁烯;乙烯基醚诸如乙烯基烷基醚;和乙烯基氯化物。上述的丙烯酸类聚合物可使用已知的或常用的聚合方法通过上述单体成分的聚合来制备。用于聚合形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方法的实例包括溶液聚合方法,乳液聚合方法,本体聚合方法,和使用活化能量射线辐照的聚合方法(活化能量射线聚合方法)。从透明度、抗水性、成本等等的观点出发,溶液聚合方法和活化能量射线聚合方法是优选的,并且,特别是在形成相对厚的压敏胶粘剂层的情况下,活化能量射线聚合方法(有时被称为光致聚合)是优选的。特别地,通过紫外线辐照的紫外线聚合方法是优选的。作为在上述活化能量射线聚合(光致聚合方法)中实行辐照的活化能量射线,可提及的有,例如电离辐射,诸如α-射线,β-射线,Y-射线,中子辐射、电子束和紫外线,紫外线特别合适。另外,活化能量射线的辐照能量、辐照时间、辐照方法等不受特别限制,它们使得光致聚合引发剂能够被活化以诱导聚合物成分进行反应就足以了。在溶液聚合中,可使用各种常用的溶剂。作为这些溶剂,可提及有机溶剂,包括酯,诸如乙酸乙酯和乙酸正丁酯;芳香族烃,诸如甲苯和苯;脂肪族烃,诸如正己烷和正庚烷;脂环族烃,诸如环己烷和甲基环己烷;酮,诸如甲基乙基酮和甲基异丁基酮。溶剂可单独使用或其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在制备上述的丙烯酸类聚合物中,可根据聚合反应类型使用聚合引发剂诸如热聚合引发剂或光致聚合引发剂(光引发剂)。聚合引发剂可单独使用或其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光致聚合引发剂不受特别限制,并且可以使用例如苯偶姻醚光致聚合引发剂,苯乙酮光致聚合引发剂,α-酮醇光致聚合引发剂,芳族磺酰氯光致聚合引发剂,光活性肟光致聚合引发剂,苯偶姻光致聚合引发剂,苯偶酰光致聚合引发剂,二苯甲酮光致聚合引发齐U,缩酮光致聚合引发剂和噻吨酮光致聚合引发剂。光致聚合引发剂的量不受特别限制,并且例如,基于用于形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的总量(100重量份),优选0.010.2重量份,更优选0.050.15重量份。苯偶姻醚光致聚合引发剂的实例包括苯偶姻甲基醚,苯偶姻乙基醚,苯偶姻丙基醚,苯偶姻异丙基醚,苯偶姻异丁基醚,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和茴香醚甲基醚。苯乙酮光致聚合引发剂的实例包括2,2_二乙氧基苯乙酮,2,2_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4-苯氧基二氯苯乙酮和4-(叔丁基)二氯苯乙酮。α-酮醇光致聚合引发剂的实例包括2-甲基-2-羟基苯丙酮和1-[4-(2_羟基乙基)苯基]-2-甲基丙烷-1-酮。芳族磺酰氯光致聚合引发剂的实例包括2-萘磺酰氯。光活性肟光致聚合引发剂的实例包括1-苯基-1,I"丙烷二酮_2-(邻_乙氧基羰基)_肟。苯偶姻光致聚合引发剂的实例包括苯偶姻。苯偶酰光致聚合引发剂的实例包括苯偶酰。二苯甲酮光致聚合引发剂的实例包括二苯甲酮,苯甲酰苯甲酸,3,3'-二甲基-4-甲氧基苯甲酮,聚乙烯基苯甲酮,和α-羟基环己基苯基酮。缩酮光致聚合引发剂的实例包括苯偶酰二甲基缩酮。噻吨酮光致聚合引发剂的实例包括噻吨酮,2-氯噻吨酮,2-甲基噻吨酮,2,4-二甲基噻吨酮,异丙基噻吨酮,2,4-二异丙基噻吨酮和十二烷基噻吨酮。热聚合引发剂的实例包括偶氮聚合引发剂,诸如2,2'-偶氮二异丁腈,2,2'-偶氮二-2-甲基丁腈,二甲基2,2'-偶氮二(2-甲基丙酸酯),4,4'-偶氮二-4-氰基戊酸,偶氮二异戊腈,2,2'-偶氮二(2-脒基丙烷)二盐酸盐,2,2'-偶氮二[2-(5-甲基-2-咪唑啉-2-基)丙烷]二盐酸盐,2,2'-偶氮二(2-甲基丙脒)二硫酸盐和2,2'-偶氮二(N,N'-二亚甲基异丁基脒)二盐酸盐;过氧化物聚合引发剂诸如过氧化二苯酰和叔丁基过马来酸酯;和氧化还原聚合引发剂。热聚合引发剂的量不受特别限制并且可处在能够作为热聚合引发剂被使用的范围内。在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剂层中,根据需要,可在不削弱本发明的特征的范围内使用已知的添加剂,诸如交联剂,交联加速剂,增粘剂(例如,松香衍生物树脂,多萜树脂,石油树脂,油溶性酚树脂等等),老化抑制剂,填充剂,着色剂(颜料,染料等等),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链转移剂,增塑剂,软化剂,表面活性剂和抗静电剂。另外,在压敏胶粘剂层的形成中,还可使用各种常用的溶剂。溶剂的种类不受特别限制,并且可使用作为在上述的溶液聚合中所用的溶剂而举例的那些。交联剂通过交联压敏胶粘剂层的基础聚合物(例如上述的丙烯酸类聚合物等等),能够控制压敏胶粘剂层的凝胶分数。作为交联剂,可提及异氰酸酯交联剂,环氧交联齐,三聚氰胺交联剂和过氧化物交联剂,还有脲交联剂,金属烷氧化物交联剂,金属螯合物交联剂,金属盐交联剂,碳二亚胺交联剂,噁唑啉交联剂,氮丙啶交联剂和胺交联剂。可合适地使用异氰酸酯交联剂和环氧交联剂。交联剂可单独使用或其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异氰酸酯交联剂的实例包括低级脂族多异氰酸酯诸如1,2_亚乙基二异氰酸酯,1,4-亚丁基二异氰酸酯和1,6_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脂环族多异氰酸酯诸如亚环戊基二异氰酸酯,亚环己基二异氰酸酯,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氢化甲苯基二异氰酸酯和氢化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和芳族多异氰酸酯诸如2,4_甲苯基二异氰酸酯,2,6_甲苯基二异氰酸酯,4,4'_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另外,还可使用三羟甲基丙烷/甲苯基二异氰酸酯加合物[产品名称“C0L0NATEL”,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三羟甲基丙烷/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加合物[产品名称“C0L0NATEHL”,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等。环氧交联剂的实例包括N,N,N',N'-四缩水甘油基-间-二甲苯二胺,二缩水甘油基苯胺,1,3_二(N,N-缩水甘油基氨基甲基)环己烷,1,6_己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山梨醇聚缩水甘油基醚,甘油聚缩水甘油基醚,季戊四醇聚缩水甘油基醚,聚甘油聚缩水甘油基醚,山梨糖醇酐聚缩水甘油基醚,三羟甲基丙烷聚缩水甘油基醚,己二酸二缩水甘油基酯,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基酯,三缩水甘油基_三(2-羟基乙基)异氰脲酸酯,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基醚,和双酚-S-二缩水甘油基醚,以及在分子内具有两个以上环氧基的环氧基树脂。作为市售产品,可提及例如产品名称"TETRADC",三菱气体化学株式会社制造。交联剂的用量不受特别限制。例如,在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的情况下,基于用于形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的总量(100重量份),其量优选为01重量份,更优选00.8重量份。作为用于形成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剂层的方法,可使用已知的用于形成压敏胶粘剂层的常规方法,并且所述方法还可根据基础聚合物的聚合方法而异,不受特别地限制。例如,可提及以下的方法(1)(3)。(1)将含有用于形成基础聚合物(例如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的混合物(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产物以及任选的添加剂诸如光致聚合引发剂和交联剂的组合物施加于(涂覆于)基材或剥离衬垫上,并用活化能量射线辐照该组合物以形成压敏胶粘剂层。(2)将含有基础聚合物、溶剂和任选的添加剂诸如交联剂的组合物(溶液)施加于(涂覆于)基材或剥离衬垫上,并将该组合物干燥和/或固化以形成压敏胶粘剂层。(3)将在上述(1)中形成的压敏胶粘剂层进一步干燥。在上述的方法中,在形成相对厚的压敏胶粘剂层(例如厚度为70μm以上的压敏胶粘剂层)的情况下,优选在上面(1)或(3)中提及的用于形成压敏胶粘剂层的方法。在这点上,上述的“单体混合物”是指仅由用于形成基础聚合物的单体成分组成的混合物。另外,上述的“部分聚合产物”是指其中单体混合物的构成成分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成分发生部分聚合的组合物。顺便提及,对于在形成压敏胶粘剂层的上述方法中的施加(涂覆),可使用常用的涂布机,例如,凹印辊式涂布机,反转辊式涂布机,辊舐式涂布机,浸辊式涂布机,刮条涂布机,刮刀涂布机,喷雾涂布机,缺角轮涂布机(commacoater)或直接涂布机。作为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剂层的优选具体构成的实例(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的一个实例),可提及通过用活化能量射线辐照含有单体成分的混合物(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产物的组合物以实现活化能量射线聚合而形成的压敏胶粘剂层(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其中所述单体混合物含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和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作为必要成分。用于形成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的组合物优选含有光致聚合引发剂。另外,根据需要,组合物可包含交联剂和其它添加剂。此外,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在单体混合物中的含量优选是1045重量%。在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剂层是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的情况下,压敏胶粘剂层的凝胶分数、储能模量(23°C)、损耗模量(23°C)、残余应力和300%拉伸应力可通过适当地调节位于上述范围内的用于形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的种类和量、交联剂的种类和量等来进行调节。在这些中,凝胶分数可以由例如要使用的多官能单体的含量和交联剂的量来进行调节。储能模量(23°C)可以由例如单体组成进行调节。损耗模量(23°C)可以例如由单体组成进行调节。残余应力和300%拉伸应力可以由例如要使用的单体组成和交联剂的量进行调节。从控制凝胶分数、储能模量(23°C)和残余应力在特定范围内来看,作为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剂层的特别优选的构成,可提及例如以下的压敏胶粘剂层(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1)和(2),但是所述构成不限于这些。(1)通过用活化能量射线辐照组合物形成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所述组合物包含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产物,所述单体混合物含有6575重量%的2EHA,2035重量%(优选2034.5重量%)的2MEA,05重量%的丙烯酸,0.13重量%的4HBA和0.0020.02重量%的TMPTA。(2)通过用活化能量射线辐照组合物形成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所述组合物包含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产物以及基于100重量份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产物为0.0010.02重量%(优选0.0070.02重量%)的环氧交联剂或0.010.8重量%的异氰酸酯交联剂,所述单体混合物含有6575重量%的2EHA,2035重量%(优选2034.5重量%)的2MEA,05重量%的丙烯酸和0.13重量%的4HBA。(基材)在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是基材附着型双面压敏胶粘片的情况下,基材不受特别限制,但是其实例包括各种光学膜诸如塑料膜,抗反射(AR)膜,起偏振板和延迟板。塑料膜等材料的实例包括塑料材料诸如聚酯树脂,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丙烯酸树月旨,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三醋酰纤维;聚砜;聚芳酯;和环烯烃聚合物,例如产品名称“ART0N”(环烯烃聚合物JSR社制造)和产品名称“ZE0N0R”(环烯烃聚合物,日本Zeon社制造)。这些塑料材料可单独使用或其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另外,上述的“基材”是在对被粘物(光学元件等)使用(粘附)双面压敏胶粘片时与压敏胶粘剂层一起被粘附于被粘物上的部件。在使用(粘附)双面压敏胶粘片时要剥去的剥离衬垫(隔离物)不包括在“基材”内。在上述中,基材优选是透明基材。“透明基材”优选是例如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测量的(根据JisK7361)总透光率为85%以上的基材,更优选总透光率为90%以上的基材。另外,作为上述的透明基材,可提及无取向膜诸如PET膜,产品名称“ART0N”和产品名称“ZE0N0R”。上述基材的厚度不受特别限制,并且优选是例如2550μm。在这点上,基材可具有单层构造或多层构造。基材的表面可经历已知的或常用的合适表面处理,例如物理处理诸如电晕放电处理或等离子体处理或化学处理诸如底涂。(其它的压敏胶粘剂层)在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具有另外的压敏胶粘剂层(可被称为“其它的压敏胶粘剂层”)的情况下,这种其它的压敏胶粘剂层不受特别限制并且其实例包括由已知的压敏胶粘剂诸如氨基甲酸酯压敏胶粘剂、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橡胶压敏胶粘剂、有机硅压敏胶粘剂、聚酯压敏胶粘剂、聚酰胺压敏胶粘剂、环氧压敏胶粘剂、乙烯基烷基醚压敏胶粘剂和含氟压敏胶粘剂形成的已知和常用的压敏胶粘剂层。压敏胶粘剂可单独使用或其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剥离衬垫)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的压敏胶粘剂层的表面(压敏胶粘剂表面)在使用时间之前可用剥离衬垫(隔离物)保护。在这点上,各压敏胶粘剂表面可分别用两片剥离衬垫保护,或者所述表面可以与一张剥离衬垫一起被卷绕成圆筒的形式受到保护,所述圆筒的两个表面都是可剥离的表面。剥离衬垫用作压敏胶粘剂层的保护材料并且在粘附于被粘物时被剥去。另外,当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是无基材的压敏胶粘片时,剥离衬垫也起到压敏胶粘剂层的支撑体的作用。剥离衬垫可以不一定提供。作为剥离衬垫,可使用常用的剥离纸等,并且衬垫不受特别限制。例如,可使用具有用剥离剂处理的层的基材,由氟聚合物构成的低粘附性基材,由非极性聚合物构成的低粘附性基材,等等。作为具有用剥离剂处理的层的基材,可提及例如其表面用剥离剂诸如有机硅型、长链烷基型、氟型剥离剂或硫化钼处理的塑料膜或纸。作为在含氟聚合物构成的低粘附性基材内的含氟聚合物,可提及例如聚四氟乙烯,聚氯三氟乙烯,聚氟乙烯,聚偏氟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和氯氟乙烯-偏氟乙烯共聚物。作为由非极性聚合物构成的低粘附性基材内的非极性聚合物,可提及例如烯烃树脂诸如聚乙烯和聚丙烯等。顺便提及,剥离衬垫可通过已知的和常规的方法形成。另外,剥离衬垫的厚度不受特别限制。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的应用不受特别限制,并且优选例举粘附光学元件的应用(用于光学元件粘附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光学元件是指具有光学性质(例如偏振性质,光折射性质,光散射性质,光反射性质,光透射性质,光吸收性质,光衍射性质,旋光性质,可见性质等)的元件。光学元件不受特别限制,只要其是具有光学性质的元件即可。例如,可提及的有构成装置诸如显示器装置(图像显示器装置)的元件和用于这些装置的输入装置或元件。其实例包括起偏振板、波长板、延迟板、光学补偿膜、亮度增强膜、光波导向装置、反射膜、抗反射膜、透明导电薄膜(ITO膜等等)、设计膜、装饰膜、表面保护膜、棱镜、透镜、滤色器、透明基材,以及通过其层压获得的元件。在这点上,上述的“板”和“膜”还包括板样、膜样、片样等的形式。例如,“起偏振板”还包括“起偏振膜”和“起偏振片”。上述的显示器装置的实例包括液晶显示器装置,有机EL(电致发光)显示器装置,PDP(等离子体显示板),和电子纸。另外,上述的输入装置的实例包括接触面板。在上述中,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优选用在粘附构成液晶显示器装置的元件或供液晶显示器装置使用的元件的应用中(用于粘附液晶显示器的光学元件)。更具体地说,所述胶粘片优选用于将起偏振板粘附于透镜等的应用。上述的光学元件不受特别限制,并且其实例包括由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玻璃、金属薄膜等组成的元件(例如,片样、膜样或板样元件)。顺便提及,本发明的“光学元件”还包括如上所述起装饰或保护作用、同时保留作为被粘物的显示器装置或输入装置的可见性质的元件(设计膜、装饰膜、表面保护膜等等)。在这点上,通过将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粘附或层压到光学元件的表面(至少一个表面)上,可以获得在光学元件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具有压敏胶粘剂层(优选本发明的压敏胶粘剂层)的压敏胶粘型光学元件。实施例本发明将更详细地参考实施例来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顺便提及,表1示出了在每个实施例和比较例中所用制备预聚物组合物时的单体共混组成[单体物类和单体比例(重量比)],和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形成用组合物的共混组成。实施例1向通过将69重量份的丙烯酸2-乙基己基酯(2EHA)、30重量份丙烯酸2_甲氧基乙基酯(2MEA)、1重量份丙烯酸4-羟基丁基酯(4HBA)和1重量份的丙烯酸(AA)混合而获得的混合物中掺混0.05重量份的汽巴精化制造的产品名称“IRGA⑶RE184”和0.05重量份的汽巴精化制造的产品名称“IRGA⑶RE651”。之后,用紫外线辐照直到粘度(BH粘度计,5号转子,IOrpm,测量温度30°C)达到约20Pa·s,以制备其中一部分的上述单体成分发生聚合的预聚物组合物。向100重量份的预聚物组合物中加入0.01重量份的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从而制备了用于形成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的组合物。将用于形成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的组合物施加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隔离物(“MRF75”,三菱塑料株式会社制造)上,使得最终厚度(压敏胶粘剂层的厚度)变为150μm,从而形成了涂层。然后,在涂层上提供PET隔离物(“MRF38”,三菱塑料株式会社制造),从而覆盖涂层以阻挡氧。然后,借助于黑光(东芝株式会社制造),从片(MRF75/涂层/MRP38的层压体)的上表面(MRP38面)施加照度为5mW/cm2的紫外线300秒。另外,使该片在120°C的干燥机中经历热处理2分钟以蒸发剩余的单体,从而形成了压敏胶粘剂层(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然后,使该片在50°C经历加热老化1周,以获得厚度为150μm的双面压敏胶粘片(无基材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实施例2和3,比较例1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了用于形成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的组合物,不同之处在于在实施例2中TMPTA的加入量改变,并且在实施例3和比较例1中不加入TMPTA和加入环氧交联剂(“TETRADC”,三菱气体化学株式会社制造),如表1所示。另外,使用用于形成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的组合物,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了双面压敏胶粘片(无基材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实施例47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了预聚物组合物,不同之处在于丙烯酸(AA)的比率如表1所示改变。如表1所示将TMPTA或TetradC加入到在上面获得的预聚物组合物中,以制备用于形成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的组合物。另外,使用用于形成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的组合物,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了双面压敏胶粘片(无基材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实施例8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了预聚物组合物,不同之处在于使用了通过将68重量份的丙烯酸2-乙基己基酯(2EHA)、24重量份的丙烯酸2-甲氧基乙基酯(2MEA)、6重量份的N-乙烯基-2-吡咯烷酮(NVP)和2重量份的N-羟基乙基丙烯酰胺(HEAA)混合而获得的混合物。如表1所示将异氰酸酯交联剂(“CORONATEHL”,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加入到在上面获得的预聚物组合物中,从而制备了用于形成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的组合物。另外,使用用于形成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的组合物,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了双面压敏胶粘片(无基材的双面压敏胶粘片)。顺便提及,在表1中,异氰酸酯交联剂(CORONATEL,C0R0NATEHL)的加入量(共混量)以固形分的量表示(重量份)。实施例9和10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了预聚物组合物,不同之处如表1所示不使用丙烯酸(AA)。如表1所示将异氰酸酯交联剂(“CORONATEL”,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加入到在上面获得的预聚物组合物中,从而制备了用于形成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的组合物。另外,使用用于形成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的组合物,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了双面压敏胶粘片(无基材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实施例11以与实施例8相同的方式制备了用于形成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的预聚物组合物和组合物,不同之处在于如表1所示2EHA、2MEA、NVP和HEAA的重量比改变,然后获得了双面压敏胶粘片(无基材的双面压敏胶粘片)。比较例2和3以与实施例9和10相同的方式制备了用于形成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的预聚物组合物和组合物,不同之处在于如表1所示2EHA、2MEA和4HBA的重量比改变,然后获得了双面压敏胶粘片(无基材的双面压敏胶粘片)。比较例4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了预聚物组合物,不同之处在于使用了通过将70重量份的丙烯酸2-乙基己基酯(2EHA)、26重量份的N-乙烯基-2-吡咯烷酮(NVP)和4重量份的N-羟基乙基丙烯酰胺(HEAA)混合而获得的混合物。如表1所示将异氰酸酯交联剂(“CORONATEL”,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加入到在上面获得的预聚物组合物中,从而制备了用于形成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的组合物。另外,使用用于形成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的组合物,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了双面压敏胶粘片(无基材的双面压敏胶粘片)。(评价)使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获得的每一双面压敏胶粘片(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经历以下的评价。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顺便提及,通过上述方法测量了凝胶分数。(1)动态粘弹性测量[储能模量(23°C),损耗模量(23°C)]关于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获得的每一双面压敏胶粘片,从双面压敏胶粘片上剥去隔离物,并只层压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以制备厚度为约1.5mm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的层压体,其用作测量样品。以5°C/分钟的升温速率在-70200°C的温度范围内,在IHz频率的条件下,使用RheometricScientific制造的“先进流变扩展系统(AdvancedRheometricExpansionSystem,ARES)”测量所述的测量样品,并计算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在23°C温度下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分别表示为“储能模量(23°C)”和“损耗模量(23°C)”。(2)拉伸应力松弛试验[残余应力]从实施例和比较例中获得的每一双面压敏胶粘片中切取长40mm和宽40mm(40mmX40mm)的片试件。然后,从片试件上剥去隔离物并将切取的片试件以宽度方向卷成圆筒形形状,其用作测量样品。使用拉伸试验机进行拉伸应力松弛试验。在拉伸试验机上放置测量样品,调节卡盘之间的距离是20mm(卡盘之间的初始距离是2Omm)。在23°C的测量温度下,以200毫米/分钟的拉伸速率,将试验件拉伸60mm(300%的应变)(拉伸后卡盘之间的距离是80mm)。在拉伸60mm后的位置,将卡盘位置固定180秒(保持300%的应变),并测量经过180秒后的应力(拉伸应力)(N/cm2),该应力被视为“残余应力”。(3)拉伸应力松弛试验[300%拉伸应力]从实施例和比较例中获得的每一双面压敏胶粘片中切取长40mm和宽40mm(40mmX40mm)的片试件(sheetpiece)。然后,从片试件上剥去隔离物并将切取的片试件以宽度方向卷成圆筒形形状,其用作测量样品。使用拉伸试验机进行拉伸应力松弛试验。在拉伸试验机上放置测量样品,调节卡盘之间的距离为20mm。在23°C的测量温度下,以200毫米/分钟的拉伸速率,将试验件拉伸60mm(300%的应变)(拉伸后卡盘之间的距离是80mm)。在拉伸60mm后的位置,将卡盘位置固定180秒(保持300%的应变),并测量应力的最大值(拉伸应力)(N/cm2),该值被视为“300%拉伸应力”(通常,在完成拉伸后即刻的应力变为最大值)。(4)压敏胶粘剂180度剥离力(对丙烯酸类板,对起偏振板)从实施例和比较例中获得的每一双面压敏胶粘片中切取宽度25mm和长度150mm(25mmX150mm)的片试件,然后从该片试件上剥去隔离物。将厚度为25μm的PET膜("LUMIRRORS-10”,东丽株式会社制造)粘附于(背贴)一个压敏胶粘剂表面(与测量面相反的表面)上,以制造条状片试件。然后,从条状片试件上剥离隔离物,并通过2kg橡皮辊(宽度约50mm)往复运动一次将压敏胶粘剂表面的另一面(测量面)粘附于供试板上,以制造测量样品。在使测量样品在23°C和50%RH的气氛中放置0.5小时后,根据JISZ0237,使用拉伸试验机进行180度剥离试验,来测量对试验板的180度剥离强度(压敏胶粘剂180度剥离力)(N/25mm)。在23°C和50%RH的气氛下,在180度剥离角和300mm/分钟的拉伸速率的条件下进行测量。试验次数为三次(η值)。在使用丙烯酸类板(“ACRYLITE”,三菱人造丝株式会社制造,厚度2mm)作为试验板的情况下,180度剥离强度被视为是“压敏胶粘剂180度剥离力(对丙烯酸类板)”。而且,在使用起偏振板(产品名称“TEG1465DUHC”,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造,硬涂层的表面)作为试验板的情况下,180度剥离强度被视为是“压敏胶粘剂180度剥离力(对起偏振板)”。耐起泡/耐剥离性将玻璃板(产品名称“S200423”,松浪硝子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厚度1.3mm(平均))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板(“ACRYLITEMR-200”,三菱人造丝株式会社制造,厚度1.5mm)分别切割成50mmX65mm(长度50mm,宽度65mm)的试件。而且,将起偏振板(产品名称“TEG1465DUHC”,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造)和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获得的每一双面压敏胶粘片分别切割成70mmX85mm(长度70mm,宽度85mm)的试件。将玻璃板和PMMA板用浸透乙醇的防尘布洗涤。通过手压辊粘附玻璃板2和起偏振板3。然后,使用层压机,将双面压敏胶粘片4和PMMA板5按序粘附于起偏振板3上,以制备具有依次为玻璃板2/起偏振板3/双面压敏胶粘片4/PMMA板5的粘附结构的制品,如图1所示。另外,超出玻璃板和PMMA板边缘的起偏振板和双面压敏胶粘片的部分被切掉,并将得到的粘附制品作为试验件1。将在上面获得的试验件(玻璃板/起偏振板/双面压敏胶粘片/PMMA板的粘附制品)在高压釜中在50°CX5个大气压X15分钟的条件下处理。另外,在从高压釜中取出后,将试验件在80°C的干燥机中保存24小时。在将试验件从80°C的干燥机中取出后,借助于显微镜观察在室温放置30分钟后的试验件的状态,并根据以下标准进行判断。良好(良好的耐起泡/耐剥离性)几乎不存在外来粒子所引起的气泡(起泡)以外的气泡(起泡)。差(差的耐起泡/耐剥离性)存在外来粒子引起的气泡(起泡)以外的气泡(起泡)。<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0</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1</column></row><table>尽管本发明已经参考其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示可对其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正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本申请基于2009年2月1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9-035058,其全文作为参考被并入本文。权利要求一种双面压敏胶粘片,其包含至少一个压敏胶粘剂层,所述压敏胶粘剂层的凝胶分数为10~70%,23℃下的储能模量为1×105Pa以下,并且180秒后的残余应力为3.5N/cm2以下,所述23℃下的储能模量是根据动态粘弹性测量法测量,并且所述180秒后的残余应力是在23℃温度和300%应变的条件下根据拉伸应力松弛试验测量。2.权利要求1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其中所述压敏胶粘剂层是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3.权利要求2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其中所述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是使用(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和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作为必要单体成分形成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4.权利要求3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其中所述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是通过用活性能量射线辐照含有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产物的组合物而形成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所述单体混合物含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和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作为必要单体成分,且其中所述单体混合物含有1045重量%的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5.权利要求1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其是由压敏胶粘剂层构成的无基材双面压敏胶粘片。6.权利要求1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其总厚度为50600μm。7.一种压敏胶粘型光学元件,其包含光学元件和层压至所述光学元件表面上的权利要求1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了双面压敏胶粘片和压敏胶粘型光学元件,所述双面压敏胶粘片包含至少一个压敏胶粘剂层,所述压敏胶粘剂层的凝胶分数为10~70%,23℃下的储能模量为1×105Pa以下,并且180秒后的残余应力为3.5N/cm2以下,所述23℃下的储能模量是根据动态粘弹性测量法测量,并且所述180秒后的残余应力是在23℃温度和300%应变的条件下根据拉伸应力松弛试验测量。文档编号G02F1/1333GK101805566SQ201010114530公开日2010年8月18日申请日期2010年2月20日优先权日2009年2月18日发明者宝田翔,岸冈宏昭,野中崇弘,马场纪秀申请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