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背板提升背光模块之光学表现的结构与方法

文档序号:2752883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利用背板提升背光模块之光学表现的结构与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块,尤其涉及安装该背光模块的背板结构。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本身由于无法主动发光,因此都必须在显示面板的背面设置背光模块 来提供光源。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块结构,大体上包含有导光板、设于导光板之出光面的光 学膜片(如增光片、棱镜片、扩散片等),相对于出光面的另一面则设置用来反射光线的反 射片,以及设于邻接导光板的光源,组成的背光模块则于一背板,通过光源将光线射入导光 板,经由折射及反射而使光线从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让设于背光模块前的液晶面板产生 发光效果。 现有技术中应用于背光模块的光源大致上有两种,其中一种是冷阴极管(CCFL), 另一种则是发光二极管(LED);以CCFL做为光源通常称为「直下型」,其是将复数CCFL排列 在一背板后,再将背板安装于背光模块的背面,使CCFL从背光模块后面提供光源来让液晶 面板产生视觉上的发光效果。由于采用CCFL做为光源的液晶显示器会造成产品具有较大 厚度,因此,要求薄形化的液晶显示器目前均已采用LED做为光源;所述LED是被安装于背 光模块之导光板的侧边,组成的背光模块则安装于一背板,LED发射的光线从导光板侧边射 入,经由设于导光板的光学结构配合反射片等组件,让光线经由不断的反射与折射而从出 光面射出导光板,以提供液晶显示器的发光效果。 所述提供于安装背光模块的背板,是由金属板材成型的壳体;参照图1所示,为了 使薄金属板制成的背板具有足够的强度,目前普遍的做法,是利用模具冲压成型技术将金 属板材成型出具备复数凸肋的形态与结构。但是,此种背板结构,将造成以下几点缺失
背光模块后面的反射片是平贴地配合在背板前方表面(参照图l),亦即,部分反 射片会直接接触凸肋表面,而部分反射片则无法接触到凸肋(两凸肋之间的位置),因此, 光线投射至反射片时,接触到凸肋的位置会反射较多的光量,而没有接触到凸肋的位置则 反射较少的光量,从而在导光板的出光面表现出若干暗影D而造成发光不均匀。
在背板成型出凸肋后,会使整个背板必须维持在一定厚度,无法进一步縮小,以致 于无法制造出更薄形化的液晶显示器。 在制造具有凸肋的背板时,必须开发较多相关的模具,除了模具成本高昂外,制程 也较繁琐,直接增加了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利用背板提升背光模块之光学表现的 结构,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 本发明还提供了利用背板提升背光模块之光学表现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利用背板提升背光模块之光学表现的结构包括在一背板用来安装背光模块的第一侧面设为平面,该背板相对于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则设置补强组件;
本发明的利用背板提升背光模块之光学表现的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
将一背板用来安装背光模块的第一侧面形成平面,使设于背光模块之光学组件平 贴于该背板的第一侧面; 该背板相对于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则设置补强组件,以避免背板挠曲变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使整个背板的厚度进一步縮小,进而 可以制造出更薄形化的液晶显示器;防止在背光模块的出光面因反射光线不足形成暗影, 提升背光模块的光学表现;同时降低制造成本。


图1为显示现有技术中背板安装了背光模块后,会在背光模块之出光面产生暗影 之位置的示意图。 图2为显示本发明背板结构之立体示意图。 图3为显示本发明背板之第一侧面结构之立体示意图。 图4为显示本发明在背板之第二侧面设置补强组件之平面示意图。 图5为显示本发明之背板安装了背光模块后之实施例示意图。 图中1……背板、11……凹槽、111……第一侧面、112……第二侧面、12……铆钉
孔、2……补强组件、3……铆钉、4……背光模块、41……导光板、42……反射片、43……光学
膜片、44……LED光源、A……背板、A1……凸肋、D……暗影。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于液晶显示器背光模块之背板结构,在 背光模块的光学表现上会有暗影而不均均、液晶显示器的厚度无法进一步縮小,以及以及 背板必须配合较多模具成型制成,以致于制造成本较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特征,是将前述背板,至少在与背光模块直接接触的表面成型为平面,使 背光模块的反射片每一个位置均平贴地接触到背板,使投射至反射片的光线能均匀地反射 出导光板的出光面,不会产生暗影;此外,通过排除前述凸肋的结构,能使背板的厚度縮小, 以制造出更薄形化的液晶显示器;更因为省略了所述凸肋结构,得以在制造过程中减少模 具的开发费用,大幅降低制造成本。 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于所述平面的背板具有适当的补强结构,以避免平面的背 板因强度不足而挠曲变形,影响到光学的表现。 基于此,本发明的技术手段,是将一背板用来安装背光模块的第一侧面形成平面, 使设于背光模块之光学组件平贴于该背板的第一侧面,该背板相对于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二 侧面则设置补强组件,以避免背板挠曲变形,从而防止在背光模块的出光面因反射光线不 足形成暗影,提升背光模块的光学表现。 本发明对背板进行补强的方式,可以采用至少一个板体,以铆合、锁合、焊接、…等 任何一种适当的方式固定在背板。 基于此隐藏配线,使产品更美观的考虑,本发明可以在背板的表面形成适当数量的凹槽,让导电线埋入该凹槽中。 参阅图2至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之利用背板提升背光模块之光学表现的方法与 结构,是将一背板1用来安装背光模块4的第一侧面111形成平面,该背板1相对于所述第 一侧面111的第二侧面112则设置补强组件2,以避免背板1挠曲变形;第一侧面111的复 数个适当位置则预留用来配合铆钉以铆合该补强组件2的铆钉孔12。 所述背光模块4包含有一导光板41、设于导光板41之出光面的光学膜片43(如增 光片、棱镜片、扩散片等),相对于出光面的另一面则设置用来反射光线的反射片42,以及 设于邻接导光板41的LED光源44。背光模块4安装于背板1的第一侧面111后,使得反射 片42与第一侧面111的表面完全平贴,由此,LED光源44射入导光板41的光线投射到反 射片42后,得以完全均匀地反射导光板出光面。 本发明用来对背板1进行补强的补强组件2,可以是一个板体,甚至是二个或更多 个板体;基于让背板1轻量化的考虑,所述补强组件可以采用铝板。该补强组件2与背板1 的固定方式,可以在补强组件2接近周边的适当,以及背板1的适当位置钻设复数对应的洞 孔,然后将补强组件2置于背板1的第二侧面112后,再以铆钉3将补强组件2与背板1铆 固。除此之外,也可以采用螺丝穿过该对应的洞孔,再配合螺帽将补强组件锁固于背板。甚 至也可以采用焊接技术将补强组件2周边的局部位置焊接固定在背板1。
由于背光模块4安装于背板1后,必须连接复数导电线来提供电源,因此,基于此 隐藏配线,使产品更美观的考虑,本发明可以在背板l的第一侧面lll的表面形成适当数量 的凹槽11,以让导电线埋入该凹槽11中。 利用前述本发明的方法与结构,可以在制造液晶显示器时获得以下的优点
—、光模块后面的反射片可以完全平贴地配合在背板前方表面,因此,光线投射至 反射片时,从反射片反射的光量接近一致,从而在导光板的出光面表现出没有暗影的均匀 发光效果。 二、本发明由于排除了现有技术中设在背板的凸肋,因此可以使整个背板的厚度 进一步縮小,进而可以制造出更薄形化的液晶显示器。 三、本发明通过省略现有技术中设在背板的凸肋,得以同时省略用来成型该凸肋 的模具费用,制造过程也较精简,直接降低了制造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用以解释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据以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 上之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之发明精神下所作有关本发明之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 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内。
权利要求
一种利用背板提升背光模块之光学表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一背板用来安装背光模块的第一侧面设为平面,该背板相对于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则设置补强组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背板提升背光模块之光学表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补强组件为至少一个板体。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背板提升背光模块之光学表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背板的第一侧面设有用来埋设导电线的凹槽。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背板提升背光模块之光学表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背板是配合于使用在液晶电视的背光模块。
5. —种利用背板提升背光模块之光学表现的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 将一背板用来安装背光模块的第一侧面形成平面,使设于背光模块之光学组件平贴于该背板的第一侧面;该背板相对于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则设置补强组件,以避免背板挠曲变形。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背板提升背光模块之光学表现的方法,其中所述补强 组件为至少一个板体。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背板提升背光模块之光学表现的方法,其中所述背板 的第一侧面设有用来埋设导电线的凹槽。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背板提升背光模块之光学表现的方法,其中所述背板 是配合于使用在液晶电视的背光模块。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背板提升背光模块之光学表现的结构与方法,本发明的利用背板提升背光模块之光学表现的结构包括在一背板用来安装背光模块的第一侧面设为平面,该背板相对于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则设置补强组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使整个背板的厚度进一步缩小,进而可以制造出更薄形化的液晶显示器;防止在背光模块的出光面因反射光线不足形成暗影,提升背光模块的光学表现;同时降低制造成本。
文档编号G02F1/13357GK101769514SQ20101011443
公开日2010年7月7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26日
发明者苏东权 申请人:上海向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