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定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2752888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定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定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基于电子照相法形成图像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由于能够容易地形成具有良好的画质品质的图像,所以,广泛应用于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复合机等中。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下面仅称为“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例如感光体、带电部、曝光部、显影部、转印部、定影部。图像形成装置是如下装置使用感光体以及这些构成要素进行带电工序、曝光工序、显影工序、转印工序、以及定影工序,在被定影材料上形成图像。作为执行定影工序的定影部,使用例如热辊定影方式的定影装置。热辊定影方式的定影装置包括定影辊和加压辊。定影辊和加压辊是相互压接的辊对。在定影辊以及加压辊的至少任意一个的内部配置有卤素加热器等热源作为加热部。在定影工序中,热源将辊对加热到定影所需要的预定的温度(下面称为“定影温度”)后,将形成有未定影调色剂像的被定影材料供给到定影辊和加压辊的压接部即定影咬入部(fixingnipregion)。通过定影咬入部的未定影调色剂像因从定影辊以及加压辊的至少任意一个辊传递的热和定影辊以及加压辊的压力被定影在纸等被定影材料上。在定影咬入部,被定影材料通过的部分(下面称为“通纸部”)的温度降低,但是,被加热源加热到定影温度。在能够进行全色印刷的图像形成装置所具有的定影装置中,使用将由例如硅橡胶等构成的弹性层设置在表面的定影辊(下面称为“弹性辊”)。当使用弹性辊时,在定影咬入部,弹性辊表面的弹性层对应于未定影调色剂像的凹凸而发生弹性变形,以包覆未定影调色剂像的方式使弹性辊和未定影调色剂像接触,因而对于与单色图像相比调色剂量多的彩色的未定影调色剂像,能够使定影性变为良好。另外,根据弹性辊表面的弹性层的变形释放效应,能够提高与单色图像相比容易偏移(offset)的彩色调色剂(colortoner)的脱模性。具体地说,对于在定影咬入部被压缩而产生变形的弹性层来说,在定影咬入部的出口,该变形被释放,因而,在定影咬入部的出口,在弹性层和调色剂像之间产生偏移,其结果是,弹性层对调色剂像的附着力降低,脱模性提高。另外,定影咬入部处的定影辊以及加压辊的形状即咬入形状在定影辊侧为凸(相反咬入形状),所以,能够提高定影辊和被定影材料的剥离性能。因此,在例如不使用剥离爪作为用于剥离定影辊和被定影材料的剥离部的情况下,就能够实现能够使被定影材料和定影辊能剥离的自动剥离,因而能够消除由剥离部引起的图像缺陷。但是,在这种热辊定影方式的定影装置中,由于定影辊的热容量大,并且在定影辊的弹性层上的热传导性非常差,另外,由配置在内部的热源间接地对定影辊加热,所以,存在预热(warmup)时间变得非常长的问题。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日本特开2002-333788号公报中公开了带定影方式的定影装置,代替定影辊而使用热容量小且具有薄的弹性层的定影带,使包含面状的发热体而构成的加热构件直接与该定影带抵接进行加热。但是,在日本特开2002-333788号公报公开的定影装置中,直接与定影带抵接的加热构件所具有的面状发热体由于热容量非常小且功率密度非常大,所以,在成为对向面状发热体的通电进行控制的控制部发生故障而没有停止向面状发热体通电的状态的情况下,存在面状发热体瞬时异常升温,无法确保充分的安全性的问题。相对于此,在日本特开平5-216357号公报中公开了带定影方式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直接与定影带抵接的加热构件所具有的面状发热体是具有正温度系数特性的发热体。在日本特开平5-216357号公报公开的定影装置中,利用通电进行发热的面状发热体是具有正温度系数特性的发热体,因而,借助发热体的自温控功能,当发热体温度超过居里点(例如225°C)时,电阻值急剧上升,自动地抑制发热。因此,即使在成为对向面状发热体的通电进行控制的控制部发生故障而没有对面状发热体停止通电的状态的情况下,面状发热体在预定的温度(居里点)也停止升温,能够确保充分的安全性。但是,对于具有正温度系数特性的发热体来说,即使发热体温度为居里点以下的温度区域,也具有一些温度依赖性,电阻值发生变动。因此,在使用恒定电压的电源(例如,在日本国内为100V)对具有正温度系数特性的面状发热体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具有一些温度依赖性,电阻值发生变动,相应地面状发热体的接通功率值(powervalue)也发生变动,不能获得平常所需要的固定的功率值。例如,在定影装置中,在发热体温度从常温(20°C)上升到居里点以下的定影温度(200°C)的预热时,根据发热体温度的变动,面状发热体的电阻值在最大电阻值约为最小电阻值的4.2倍的范围内进行变动。这样,在面状发热体的电阻值发生变动的情况下,预热中的面状发热体的接通功率值在最大功率值约为最小功率值4.2倍的范围内发生变动,预热时间变长。另外,在定影装置中,在根据被定影材料的材质、定影装置所设置的环境温度来改变定影温度的设定值的情况下,面状发热体的接通功率值也发生变动,不能够确保稳定的定影性能。
发明内容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利用包含具有正温度系数特性的发热体的加热部,将担载在被定影材料上的调色剂像加热到定影温度,进行定影,能够防止在发热体的温度发生变动的预热时预热时间变长,并且能够确保稳定的定影性能,并且,本发明提供具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另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定影装置的控制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具有对担载在被定影材料上的调色剂像进行加热的加热部,以预定的定影温度对该调色剂像加热,进行定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包括加热构件,该加热构件包括陶瓷发热体,利用通电进行发热并具有正温度系数特性;加热基材,传递由所述陶瓷发热体产生的热;电压可变电源,该电压可变电源是对所述陶瓷发热体施加电压的电源,能够对施加电压值进行可变控制;控制单元,对所述电压可变电源向所述陶瓷发热体的施加电压值进行可变控制,使得所述陶瓷发热体的接通功率值大致固定。根据本发明,定影装置是如下装置利用具有热源的加热部以预定的定影温度对担载在被定影材料上的调色剂像加热,进行定影,该热源由利用通电进行发热并具有正温度系数(PTC:PositiveTemperatureCoefficient)特性的陶瓷发热体构成。并且,在加热部中,电压可变电源向陶瓷发热体的施加电压值被控制单元可变控制,使得陶瓷发热体的接通功率值大致固定。具有PTC特性的陶瓷发热体是如下的发热体当超过预定的温度(居里点)时,表现出电阻值的急剧上升,即使温度上升,由于电阻值上升,电流被抑制,温度的过度上升被抑制。但是,即便是居里点以下的温度区域,电阻值也发生变动。在本发明的定影装置中,控制单元对电压可变电源向陶瓷发热体的施加电压值进行可变控制,由此,即使在陶瓷发热体的温度从常温(例如20°C)上升到预定的温度(例如200°C)的预热时,也能够根据电阻值的变动使陶瓷发热体的接通功率值大致固定。这样,在根据陶瓷发热体的温度变化电阻值发生变动的预热时,陶瓷发热体的接通功率值大致固定,所以,防止预热时间变长。另外,对于本发明的定影装置来说,即使在根据被定影材料的材质、定影装置设置的环境温度而变更预定的定影温度的设定值的情况下,由于陶瓷发热体的接通功率值大致固定,所以,能够确保稳定的定影性能。进而,在本发明的定影装置中,根据与陶瓷发热体的温度变动相伴的电阻值的变动,陶瓷发热体的接通功率值大致固定,所以,能够在不超过额定功率值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发挥陶瓷发热体的发热能力。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检测部,对所述陶瓷发热体的电流值或电阻值进行检测;计算部,基于所述检测部所检测出的电流值或电阻值,计算出向所述陶瓷发热体的接通功率值大致固定的施加电压值;控制部,使所述电压可变电源施加与所述计算部计算出的施加电压值对应的电压。根据本发明,控制单元包括检测部、计算部、控制部。在控制单元中,基于由检测部检测出的陶瓷发热体的电流值或电阻值,计算部计算出对陶瓷发热体的接通功率值大致固定的施加电压值,控制部将与计算部所计算出的施加电压值对应的电压施加给电压可变电源。这样,实现如下的控制单元对电压可变电源的施加电压值进行可变控制,使得陶瓷发热体的接通功率值根据电阻值的变动大致固定。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定影装置具有作为环状的带构件的定影带,在外周面与被定影材料的担载有调色剂像的调色剂像担载面接触,并且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所述加热部以如下方式构成所述加热基材与所述定影带的内周面接触地设置,并经由所述定影带对调色剂像进行加热。根据本发明,定影装置还具有定影带,加热部经由定影带对被定影材料上的调色剂像进行加热。并且,加热部以加热基材与定影带的内周面接触的方式设置。定影带是能够以热容量变小的方式设计的构件。对于加热部来说,与前述那样的定影带直接接触地进行加热,所以,与利用配置在内部的热源对热容量大的辊状的定影辊间接地进行加热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预热时间。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定影装置具有与所述定影带的内周面接触地设置的定影构件和隔着所述定影带压接在所述定影构件上的加压构件,所述加热部以如下方式构成经由所述定影带,对在通过所述定影带和所述加压构件之间的被定影材料上担载的调色剂像进行加热。根据本发明,定影装置还具有与定影带的内周面接触地设置的定影构件和隔着定影带压接在定影构件上的加压构件。并且,加热部以如下方式构成经由定影带对在通过定影带和加压构件之间的被定影材料上担载的调色剂像进行加热。在这种结构的定影装置中,被定影材料上的调色剂像在通过隔着定影带互相压接的定影构件和加压构件之间时被定影。因此,被定影材料上的调色剂像经由定影带被加热部加热,并且,被在定影构件和加压构件之间所产生的压接力加压,所以,能够确保更稳定的定影性能。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定影装置具有加压构件,该加压构件隔着所述定影带压接在以与所述定影带的内周面接触的方式设置的所述加热基材上,所述加热部以如下方式构成经由所述定影带对在通过所述定影带和所述加压构件之间的被定影材料上担载的调色剂像进行加热。根据本发明,定影装置具有加压构件,该加压构件隔着定影带压接在以与定影带的内周面接触的方式设置的加热部的加热基材上。并且,加热部以如下方式构成经由定影带对在通过定影带和加压构件之间的被定影材料上担载的调色剂像进行加热。在这样结构的定影装置中,被定影材料上的调色剂像在通过隔着定影带相互压接的加热部的加热基材和加压构件之间时被定影。因此,被定影材料上的调色剂像经由定影带被加热部加热,并且被在加热部的加热基材和加压构件之间所产生的压接力加压,所以,能够确保更稳定的定影性能。另外,以加热部的加热基材和加压构件隔着定影带相互压接的方式构成,由此,即使不设置与加压构件压接的定影构件等的其他构件,也能够对被定影材料上的调色剂像赋予压接力,能够使定影装置的结构简化。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定影装置具有定影构件,与被定影材料的担载有调色剂像的调色剂像担载面接触;加压构件,压接在所述定影构件上;作为环状的带构件的加热带,内周面与所述加热基材接触,并且外周面与所述定影构件接触,并且,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所述加热部以如下方式构成经由所述加热带以及所述定影构件,对在通过所述定影构件和所述加压构件之间的被定影材料上担载的调色剂像进行加热。根据本发明,定影装置具有定影构件,与被定影材料的调色剂像担载面接触;加压构件,压接在定影构件上;加热带,内周面与加热部的加热基材接触,并且外周面与定影构件接触,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并且,加热部以经由加热带以及定影构件对通过定影构件和加压构件之间的被定影材料上的调色剂像进行加热的方式构成。在这种结构的定影装置中,被定影材料上的调色剂像在通过相互压接的定影构件和加压构件之间时被定影。此时,被定影材料上的调色剂像经由与加热部的加热基材接触、并且与定影构件接触的加热带从定影构件接受加热,并且,被在定影构件和加压构件之间所产生的压接力加压,所以,能够确保更稳定的定影性能。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控制单元以如下方式构成将所述电压可变电源向所述陶瓷发热体的施加电压值,向所述陶瓷发热体的电流值的变化方向的相反方向进行可变控制。根据本发明,控制单元以如下方式构成将电压可变电源向陶瓷发热体的施加电压值,向陶瓷发热体的电流值的变化方向的相反方向进行可变控制。由此,能够使陶瓷发热体的接通功率值大致固定,所以,能够防止预热时间变长。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控制单元以如下方式构成将所述电压可变电源向所述陶瓷发热体的施加电压值,向与所述陶瓷发热体的电阻值的变化方向相同的方向进行可变控制。根据本发明,控制单元以如下方式构成将电压可变电源对陶瓷发热体的施加电压值向与陶瓷发热体的电阻值的变化方向相同的方向进行可变控制。由此,能够使陶瓷发热体的接通功率值大致固定,所以,能够防止预热时间变长。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加热部具有加热动作模式,进行以预定的定影温度对担载在被定影材料上的调色剂像加热的加热动作;预热模式,该预热模式是加热动作之前的状态,是所述陶瓷发热体的温度从常温上升到预定的定影温度之前的模式,所述控制单元以如下方式构成对所述电压可变电源向所述陶瓷发热体的施加电压值进行可变控制,使得所述陶瓷发热体的接通功率值大致固定、并且该值在预热模式时比加热动作模式时高。根据本发明,加热部具有加热动作模式和预热模式。加热动作模式是进行以预定的定影温度对被定影材料上的调色剂像加热的加热动作的模式,预热模式是加热动作之前的状态,是陶瓷发热体的温度从常温上升到预定的定影温度之前的模式。并且,控制单元对电压可变电源向陶瓷发热体的施加电压值进行可变控制,使得陶瓷发热体的接通功率值以预热模式时比加热动作模式时高的值大致固定。控制单元对向陶瓷发热体的施加电压进行可变控制,使得在需要陶瓷发热体的温度从常温上升至预定的定影温度的预热模式时,陶瓷发热体的接通功率值以比加热动作模式时高的值大致固定,从而能够缩短预热时间。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述控制单元以如下方式构成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出所述陶瓷发热体的使用温度范围的最低电阻值Rmin(Q)时,所述计算部在满足下式(i)的范围内计算出施加电压值Vmin(V),Vmin彡Vc...(i)式中,Vc表示额定电压值。根据本发明,在控制单元中,在检测部检测出陶瓷发热体的使用温度范围的最低电阻值Rmin(Q)时,计算部在满足Vmin>Vc(其中,Vc为额定电压值)的范围内计算出施加电压值Vmin(V)。由此,能够防止过电流在陶瓷发热体中流过,并能够确保安全性。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述陶瓷发热体是以如下方式设定的构件在将最大接通功率值设为PmaX(W)时,使用温度范围的最低电阻值Rmin(Q)满足下式(ii),Rmin彡Vc2/Pmax...(ii)式中,Vc表示额定电压值。根据本发明,陶瓷发热体是如下设定的构件在将最大接通功率值设为Pmax(W)时,使用温度范围中的最低电阻值Rmin(Q)满足Rmin彡Vc2/PmaX。这样的陶瓷发热体成为能够防止过电流流过的发热体,能够确保安全性。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加热部包括与所述陶瓷发热体不同的第二发热体,所述第二发热体以如下方式构成从与所述电压可变电源不同的第二电源施加电压,从而进行发热。根据本发明,加热部包括与陶瓷发热体不同的第二发热体。并且,从与电压可变电源不同的第二电源施加电压,从而第二发热体进行发热。对于加热部所具有的陶瓷发热体和第二发热体来说,在利用从不同的电源施加电压从而被区别的状态下进行发热,所以,加热部能够根据被定影材料的材质、定影装置所设置的环境温度、模式,扩展针对被定影材料上的调色剂像的加热条件的控制范围。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第二发热体是卤素加热器。根据本发明,加热部所具有的第二发热体由卤素加热器来实现。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控制单元以如下方式构成根据所述第二发热体是否由所述第二电源施加电压进行发热,对所述电压可变电源向所述陶瓷发热体的施加电压值进行可变控制,使得所述陶瓷发热体的接通功率值大致固定、并且该值在所述第二发热体未发热时比所述第二发热体发热时高。根据本发明,控制单元根据是否对第二发热体施加电压进行发热,对电压可变电源向陶瓷发热体的施加电压值进行可变控制。也就是说,对于控制单元来说,第二发热体未发热时与第二发热体发热时相比,陶瓷发热体的接通功率值以高的值大致固定。由此,能够防止在加热部白白消耗功率,并且,能够根据被定影材料的材质、定影装置所设置的环境温度、模式,确保稳定的定影性能。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第二发热体是用于对所述加压构件进行加热的热源。根据本发明,第二发热体是用于加热对被定影材料上的调色剂像赋予加压力的加压构件的热源。由此,在将调色剂像定影在被定影材料上时,加压构件对调色剂像赋予加压力,并且,加热部从被定影材料的厚度方向两面进行加热,所以,能够提高定影性能。另外,本发明是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调色剂像形成部,在被定影材料上形成调色剂像;定影部,将利用调色剂像形成部形成在被定影材料上的调色剂像加热到预定的定影温度进行定影,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影部是所述定影装置。根据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在被定影材料上形成调色剂像的调色剂像形成部、将利用调色剂像形成部形成在被定影材料上的调色剂像加热到预定的定影温度进行定影的定影部。并且,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具有所述定影装置作为使调色剂像定影的定影部来实现。另外,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用于实现所述定影装置的控制程序,用于使计算机作为所述控制单元发挥功能。根据本发明,控制程序是用于使计算机作为所述控制单元发挥功能的程序。这种控制程序能够利用计算机实现所述定影装置。另外,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记录了所述控制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存记录介质。根据本发明,记录介质作为记录所述控制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介质来实现。使个人计算机等通用计算机读取记录介质所记录的所述控制程序,由此,即使在具有PTC特性的陶瓷发热体的温度从常温上升到预定的定影温度的预热时,也能够根据电阻值的变动10使陶瓷发热体的接通功率值大致固定,能够防止预热时间变长。另外,使计算机读取记录介质所记录的所述控制程序,由此,即使在根据被定影材料的材质、定影装置所设置的环境温度,改变预定的定影温度的设定值的情况下,也能够使陶瓷发热体的接通功率值大致固定,能够确保稳定的定影性能。另外,本发明是一种定影装置的控制方法,利用热源以预定的温度对在被定影材料上担载的调色剂像加热,进行定影,其中该热源由利用通电进行发热并具有正温度系数特性的陶瓷发热体构成,该定影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检测工序,对所述陶瓷发热体的电流值或电阻值进行检测;计算工序,基于在所述检测工序中检测出的电流值或电阻值,计算出对所述陶瓷发热体的接通功率值大致固定的施加电压值;电压施加工序,对所述陶瓷发热体施加与在所述计算工序中计算出的施加电压值相对应的电压。根据本发明,控制方法是利用热源以预定的定影温度对在被定影材料上担载的调色剂像加热进行定影的定影装置的控制方法,其中该热源由利用通电进行发热并具有正温度系数特性的陶瓷发热体构成。定影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检测工序、计算工序、电压施加工序。在检测工序中,检测出陶瓷发热体的电流值或电阻值。接着,在计算工序中,基于检测工序中的检测结果,计算出对陶瓷发热体的接通功率值大致固定的施加电压值。然后,在电压施加工序中,将与在计算工序中计算出的施加电压值对应的电压施加给陶瓷发热体。在电压施加工序中,即使在具有PTC特性的陶瓷发热体的温度从常温上升到预定的定影温度的预热时,对陶瓷发热体施加与接通功率值大致固定的施加电压值对应的电压,所以,也能够防止预热时间变长。另外,在电压施加工序中,即使在根据被定影材料的材质、定影装置所设置的环境温度改变预定的定影温度的设定值的情况下,由于对陶瓷发热体施加与接通功率值大致固定的施加电压值对应的电压,所以,也能够确保稳定的定影性能。本发明的目的、特色以及优点根据下述详细的说明以及附图就会更加清楚。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结构的图。图2是表示加热部的结构的图。图3是表示加热构件的结构的平面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结构的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结构的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图。图7是表示实施例1的定影装置的预热模式时的关于陶瓷发热体的温度、接通功率值、施加电压值、电流以及电阻值的关系的曲线图。图8是表示实施例2的定影装置的预热模式时的关于陶瓷发热体的温度、接通功率值、施加电压值、电流以及电阻值的关系的曲线图。图9是表示比较例1的定影装置的预热模式时的关于陶瓷发热体的温度、接通功率值、施加电压值、电流以及电阻值的关系的曲线图。图10是表示比较例2的定影装置的预热模式时的关于陶瓷发热体的温度、接通功率值、施加电压值、电流以及电阻值的关系的曲线图。图11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定影装置的结构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定影装置)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15的结构的图。定影装置15包括作为定影构件的定影辊15a;作为加压构件的加压辊15b;环状的带构件即定影带30;加热部20。在定影装置15中,定影带30架设在定影辊15a和加热部20的加热构件21所具有的加热基材212之间,加压辊15b以隔着定影带30与定影辊15a对置的方式配置。并且,定影辊15a和加热构件21的加热基材212以在定影辊15a的轴线方向上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也就是说,定影辊15a的轴线和加热构件21的加热基材212的轴线大致平行。定影装置15是如下装置,即,加热构件21的加热基材212与定影带30的内周面接触,对定影带30进行加热,在作为被定影材料的记录纸70以预定的定影速度以及复印速度通过在隔着定影带30相互压接的定影辊15a和加压辊15b之间形成的定影咬入部15c时,对担载在记录纸70上的未定影的调色剂像71加热加压以定影在记录纸70上。此外,未定影的调色剂像71利用例如非磁性一成分显影剂(非磁性调色剂)、非磁性二成分显影剂(非磁性调色剂以及载体)、磁性显影剂(磁性调色剂)等显影剂(调色剂)形成。另夕卜,定影速度是指所谓的处理速度(processingspeed),复印速度是指每分钟的复印张数。定影速度以及复印速度并不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影速度为173mm/sec。另外,在记录纸70通过定影咬入部15c时,定影带30抵接在记录纸70的调色剂像担载面上,加压辊15b抵接在调色剂像担载面的相反侧的面上,定影咬入部15c的记录纸搬送方向C的宽度(下面称为“定影咬入宽度”)为7mm。[定影辊]定影辊15a隔着定影带30压接在加压辊15b上,从而形成定影咬入部15c,并且,利用驱动电动机(驱动部)围绕旋转轴线在旋转方向A方向进行旋转驱动,由此,搬送定影带30。定影辊15a的直径为30mm,由从内侧依次形成有芯骨、弹性层的二层结构构成,作为芯骨,使用例如铁、不锈钢、铝、铜等金属或它们的合金等。另外,作为弹性层,优选硅橡胶、氟橡胶等具有耐热性的橡胶材料。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定影辊15a来说,芯骨由直径为15mm的不锈钢构成,弹性层由厚度为7.5mm的硅海绵橡胶(siliconspongerubber)构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影辊15a隔着定影带30压接在加压辊15b上时的力为216N左右.[加压辊]加压辊15b以如下方式设置隔着定影带30与定影辊15a对置,并且压接定影辊15a,能够围绕旋转轴线自由旋转。加压辊15b利用驱动电动机(驱动部)围绕旋转轴线在与定影辊15a的旋转相反方向的旋转方向B方向进行旋转。对于加压辊15b来说,由从内侧依次形成有芯骨、弹性层、脱模层的三层结构构成。作为芯骨,使用例如铁、不锈钢、铝、铜等金属或它们的合金等。另外,作为弹性层,优选硅橡胶、氟橡胶等具有耐热性的橡胶材料,作为脱模层,优选PFA(四氟乙烯和全氟烃基乙烯基醚的共聚物)或PTFE(聚四氟乙烯)等氟树脂。加压辊15b例如使用如下的辊,即,辊直径为30mm,芯骨由直径为28mm(壁厚为1mm)的铁(STKM)管构成,弹性层由厚度为1mm的硅固体橡胶构成,脱模层由厚度为30ym的PFA管构成。[定影带]定影带30被加热部20加热到预定的温度,对通过定影咬入部15c的形成有未定影的调色剂像71的记录纸70进行加热。定影带30为环状的带构件,由加热部20的加热构件21所具有的加热基材212和定影辊15a悬挂,以预定的角度01(在本实施方式中,91=185°)卷绕在定影辊15a上。对于定影带30来说,在定影辊15a旋转时,从动于定影辊15a,在旋转方向A方向上旋转。定影带25为三层结构,在由聚酰亚胺等耐热性树脂、或者不锈钢或镍等金属材料构成的中空圆筒状的基材的表面形成有耐热性以及弹性优良的弹性体材料(例如硅橡胶)作为弹性层,进而,在弹性层的表面形成有耐热性以及脱模性优良的合成树脂材料(例如,PFA或PTFE等氟树脂)作为脱模层。另外,也可以将氟树脂内添到作为基材的聚酰亚胺中。由此,能够降低与加热构件21的加热基材212的滑动负荷。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影带30是基材由厚度为70ym的聚酰亚胺构成、弹性层由厚度为150ym的硅橡胶构成、脱模层由厚度为30ym的PFA管构成的直径为45mm的环状带。另外,在定影装置15中,作为温度检测部,在与加热部20的加热构件21所具有的加热基材212接触的定影带30的周面附近配置有发热体侧热敏电阻32,在加压辊15b的周面附近配置有加压辊侧热敏电阻33,检测各自的表面温度。本实施方式中的发热体侧热敏电阻32是非接触式的温度检测部,是红外线检测型的温度传感器。在将接触式的温度检测部与定影带30接触进行配置的结构中,存在如下情况在与定影带30接触的界面,接触式温度检测部使定影带30的表面脱模层磨损。这样,在定影带30的表面脱模层发生损伤、恶化的情况下,对定影性能造成影响,导致在记录纸70上形成品质差的定影图像。另外,加压辊侧热敏电阻33是接触式的温度检测部。[加热部]定影装置15所具有的加热部20经由定影带30对记录纸70上的调色剂像71进行加热。并且,加热部20具有加热动作模式,进行以预定的定影温度对记录纸70上的调色剂像71加热的加热动作;预热模式,该预热模式是加热动作之前的状态,是后面叙述的陶瓷发热体211的温度从常温(20°C)上升至预定的温度(200°C)之前的模式。图2是表示加热部20的结构的图。另外,图3是表示加热构件21的结构的平面图。下面,使用图2以及图3,详细地对加热部20的结构进行说明。加热部20包括加热构件21、电压可变电源22以及控制单元23。进而,加热部20包括与后述的加热构件21的陶瓷发热体211不同的第二发热体。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发热体是配置在加压辊15b的内部的由卤素加热器构成的加热灯31(例如,额定功率400W)。后面叙述的控制单元23从电源电路向加热灯31提供电力(通电),从而加热灯31发光,从加热灯31发出红外线。由此,加压辊15b的内周面吸收红外线被加热,加压辊15b整体被加热。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部20所具有的陶瓷发热体211和加热灯31在由于从不同的电源施加电压而在被区别的状态下进行发热。因此,加热部20能够根据记录纸70的材质、配置定影装置15的环境温度、模式,扩展针对记录纸70上的调色剂像71的加热条件的控制范围。另外,加热部20以如下方式构成利用来自陶瓷发热体211的热对与记录纸70的调色剂像担载面抵接的定影带30进行加热,利用来自加热灯31的热对与调色剂像担载面的相反侧的面抵接的加压辊15b进行加热。由此,能够防止在加热动作模式时加压辊15b表面的温度相对于定影带30表面变得过低。因此,能够防止记录纸70向上方(朝向定影带30侧的方向)的卷曲变大,并且,即使在加压辊15b上附着有调色剂像71,也能够促进向记录纸70的背面的再转印,防止在加压辊15b上堆积调色剂污垢。另外,由于加热部20从记录纸70的厚度方向两面进行加热,所以,能够提高定影性能。〈加热构件〉加热构件21包括陶瓷发热体211,具有正温度系数(PTC=PositiveTemperatureCoefficient)特性,利用通电以预定的热能进行发热;加热基材212;供电电极213。在本实施方式的加热构件21中,加热基材212是板状构件以从轴线方向所观察到的剖面形状为大致半圆弧状的方式弯曲而成的,陶瓷发热体211经由硅类润滑脂而与加热基材212的内周面的周向中央部接触配置,在陶瓷发热体211上,在与加热基材212接触的面的相反侧的面,经由硅类润滑脂按压设置有由铝构成的供电电极213。并且,在加热构件21中,经由供电电极213从电压可变电源22施加电压,在陶瓷发热体211中产生的热传导至加热基材212,从而对与加热基材212的外周面接触的定影带30进行加热。具有PTC特性的陶瓷发热体211是由钛酸钡构成的陶瓷制的发热体,具有当元件温度上升到预定的温度(居里点)以上时电阻值急剧地变化的特性(自温控特性)。在本实施方式中,陶瓷发热体211是在居里点220°C以上电阻值急剧上升的规格的发热体。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加热构件21中,一个陶瓷发热体211是具有在与加热基材212的周向对应的宽度尺寸W为12.3mm、在与轴线方向对应的尺寸L为30mm、厚度H为2.Imm的元件尺寸的发热体。并且,在加热构件21中,在加热基材212的内周面的周向中央部,在加热基材212的轴线方向两端部之间,经由硅类润滑脂排列并固定多个(10个)所述元件尺寸的陶瓷发热体211。这样,在加热基材212的轴线方向两端部之间配置多个所述尺寸L适度小的陶瓷发热体211而构成的加热构件21,与由尺寸L大的一个陶瓷发热体构成的情况相比,容易制作,并能够降低制作成本。另外,一个陶瓷发热体211的电阻值在常温(20°C)环境下为350Ω,10个陶瓷发热体211的总电阻值为35Ω。并且,从电压可变电源22经由供电电极213施加电压,从而各陶瓷发热体211上升至210220°C,由此,与加热基材212的外周面接触的定影带30的表面温度变为预定的定影温度(例如180°C)。在普通尺寸(在此为A4尺寸)的记录纸70连续通过定影咬入部15c的情况下,在陶瓷发热体211中产生的热均勻地传递到记录纸70的表面。由此,对于定影带30来说,关于其宽度方向,在定影温度前后成为大致均勻的温度分布。在小尺寸(在此为A5尺寸)的记录纸70连续通过定影咬入部15c的情况下,在陶瓷发热体211中产生的热在定影带30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非通纸部没有传递到记录纸70,上升到预定的定影温度以上的温度。对于因定影带30的非通纸部的热导致温度超过居里点即220°C时的陶瓷发热体211来说,电阻值上升,其结果是,在陶瓷发热体211中流动的电流被抑制,陶瓷发热体211自身的发热停止。由此,定影带30的非通纸部的温度上升被抑制。加热构件21所具有的加热基材212是板状构件以从轴线方向观察到的剖面形状大致为半圆弧状的方式弯曲而成的,其外周面与定影带30的宽度方向整体抵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基材212以如下方式设定,即,周向的直径为28mm,厚度为1mm。另外,关于加热基材212的周向,与定影带30接触的宽度(加热咬入宽度)尺寸为44mm。并且,在加热基材212中,在周向中央部接触的陶瓷发热体211中产生的热朝向周向两端部侧(朝向方向D以及方向E)传导以及扩散,由此,对与加热基材212接触的定影带30进行加热。这样,在加热构件21中,构成为经由板状构件弯曲而成的加热基材212对定影带30进行加热,所以,与不经由加热基材212而对定影带30加热的结构相比,能够增大加热咬入宽度,并能够高效地对定影带30进行加热。构成加热基材212的材料只要是热传导性以及热扩散性良好的材料即可,并不特别限制,能够举出铝、铜、Heatlane(t—卜>一>)(注册商标)等自激振动式热管等。在构成加热基材212的材料为铝或铜的情况下,由于铝以及铜在金属之中也是热传导性优良,并且加工性以及经济性也良好,所以,加热基材212由铝或由铜制造,从而能够实现如下的加热基材212,S卩,加工性以及经济性优良,能够进一步扩展定影带30的加热范围,能够进一步增加定影带30的热供给量。因此,由于能够进一步提高具有PTC特性的陶瓷发热体211的加热性能,所以,能够做成更高速的定影装置15。另外,在构成加热基材212的材料为Heatlane(注册商标)等自激振动式热管的情况下,由于自激振动式热管相比在金属之中热传导性也优良的铝以及铜,热电阻更低,热扩散性更优良,所以,由自激振动式热管构成加热基材212,从而能够实现如下加热基材212,即,能够进一步扩展加热基材212的在定影带30上的加热范围,并能够进一步增加定影带30的热供给量。因此,由于能够进一步提高具有PTC特性的陶瓷发热体211的加热性能,所以,能够做成更高速的定影装置15。另外,在加热基材212上,在与定影带30接触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绝缘性的涂层212a。涂层212a是由PTFE等氟树脂构成的层,在本实施方式中,其厚度为20i!m。这样,在加热基材212的与定影带30接触的外周面形成涂层212a,从而能够降低加热基材212和定影带30的滑动负荷,能够实现定影带30的顺畅的滑动。〈电压可变电源〉电压可变电源22是经由供电电极213而与陶瓷发热体211连接、并对陶瓷发热体211施加电压的电源,施加电压值能够进行可变控制。电压可变电源22的施加电压可变范围为80230V。〈控制单元〉控制单元23基于由发热体侧热敏电阻32以及加压辊侧热敏电阻33所检测出的温度数据,控制向陶瓷发热体211以及加热灯31的通电,使得定影带30以及加压辊15b的表面温度变为预定的定影温度。此时,控制单元23以如下方式构成对电压可变电源22向陶瓷发热体211施加的电压值进行可变控制,使得陶瓷发热体211的接通功率值大致固定。在此,“接通功率值大致固定”是指,相对于目标接通功率值士15%的范围的功率值。并且,如图2所示,控制单元23包括检测部231、计算部232、控制部233。检测部231检测根据陶瓷发热体211的温度而变动的电流值或电阻值,实现检测工序。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测部231以0.2秒为周期检测由连接在陶瓷发热体211的偏压15线上的电流计23a所计测的陶瓷发热体211的电流值。计算部232基于检测部231的检测结果以及由发热体侧热敏电阻32检测出的温度数据,计算出向陶瓷发热体211的接通功率值大致固定的施加电压值,实现计算工序。在本实施方式中,计算部232根据检测部231以0.2秒为周期检测出的电流值,以0.2秒为周期计算出施加电压值。控制部233利用电压可变电源22对陶瓷发热体211施加与计算部232以0.2秒为周期计算出的施加电压值对应的电压,实现电压施加工序。另外,控制部233基于由加压辊侧热敏电阻33检测出的温度数据,利用与电压可变电源22不同的电源对加热灯31施加电压,使得加压辊15b的表面温度变为预定的定影温度。如上那样的包括检测部231、计算部232以及控制部233的控制单元23,将由电流计23a计测的陶瓷发热体211的电流值以0.2秒为周期反馈到电压可变电源22,向与电流值的变化方向相反的方向对电压可变电源22的施加电压值进行可变控制,使得陶瓷发热体211的接通功率值大致固定。此外,在以检测部231对陶瓷发热体211的电阻值进行检测的方式构成的情况下,控制单元23向与电阻值的变化方向相同的方向对电压可变电源22的施加电压值进行可变控制,使得陶瓷发热体211的接通功率值大致固定即可。对于具有PTC特性的陶瓷发热体211来说,即使发热体温度为居里点以下的温度区域,具有一些温度依赖性而使电阻值发生变动。因此,在使用恒定电压(例如,100V)的电源对具有PTC特性的陶瓷发热体211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具有温度依赖性使电阻值发生变动,相应地发热体的接通功率值也发生变动,无法获得平常所需要的固定的功率值。在陶瓷发热体211的温度从常温(20°C)上升到预定的温度(200°C)的预热时,陶瓷发热体211的电阻值在最大电阻值约为最小电阻值的2.5倍的范围内进行变动。这样,当陶瓷发热体211的电阻值发生变动的情况下施加恒定电压时,预热中的陶瓷发热体211的接通功率值在最大功率值约为最小功率值的2.5倍的范围内发生变动,存在超过额定功率值(商用额定值1500W)的危险。另外,在对陶瓷发热体211施加恒定电压的情况下,当预热中的陶瓷发热体211的接通功率值没有超过额定功率值时,平均功率值下降,预热时间变长。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15中,控制单元23对电压可变电源22向陶瓷发热体211的施加电压值进行可变控制,从而即使在陶瓷发热体211的温度从常温(20°C)上升到预定的温度(200°C)的预热时,也能够根据电阻值的变动使陶瓷发热体211的接通功率值大致固定。这样,在电阻值根据陶瓷发热体211的温度变化发生变动的预热时,由于陶瓷发热体211的接通功率值大致固定,所以,能够防止预热时间变长。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15来说,在根据记录纸70的材质、定影装置15所设置的环境温度改变预定的定影温度的设定值的情况下,由于陶瓷发热体211的接通功率值大致固定,所以,能够确保稳定的定影性能。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15中,根据与陶瓷发热体211的温度变动相伴的电阻值的变动,陶瓷发热体211的接通功率值大致固定,所以,能够在不超过额定功率值(1500W)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发挥陶瓷发热体211的发热能力。另外,在后面叙述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在图像形成动作时,加热部20以加热动作模式进行动作,定影装置15进行运转,并且,定影装置15以外的与调色剂像形成部对应的各单元进行动作,在预热时,定影装置15以外的各单元不进行动作。因此,能够对加热部20的陶瓷发热体211供给预热模式时比加热动作模式时高的功率(例如,加热动作模式时为900W,在预热模式时为1200W)。在使用卤素加热器作为对记录纸70上的调色剂像71加热的热源的情况下,在加热动作模式时,利用相位控制将接通功率值控制为900W时,效率降低,作为执行功率,只得到700W左右,功率不足。这样,当针对热源的接通功率不足时,温度跟随性恶化。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15中,优选以如下方式构成控制单元23对电压可变电源22向陶瓷发热体211的施加电压值进行可变控制,使得陶瓷发热体211的接通功率值大致固定、并且该值在预热模式时比加热动作模式时高。对于陶瓷发热体211来说,效率不因接通功率值而发生变化,进而,控制单元23进行可变控制,使得向陶瓷发热体211的接通功率值以预热模式时比加热动作模式时高的值大致固定,由此,能够同时实现预热时间的缩短和加热动作模式时的温度跟随性。另外,优选以如下方式构成控制单元23根据是否对加热灯31施加电压进行发热,对电压可变电源22向陶瓷发热体211的施加电压值进行可变控制,使得陶瓷发热体211的接通功率值大致固定、并且该值在加热灯31不发热时比发热时高。由此,能够防止加热部20中的无用的功耗,并且,能够根据记录纸70的材质、定影装置15所设置的环境温度、模式,确保稳定的定影性能。接着,对用于过电流不在陶瓷发热体211中流过的结构进行说明。当将在陶瓷发热体211中流过的最大电流值设为Imax(A)、将最大接通功率值设为Pmax(W)、将额定电压值设为Vc(V)时,Imax不成为过电流的条件如下式(1)所示。Imax^Pmax/Vc...(1)另外,陶瓷发热体211中流过的电流值变为最大电流值Imax是在陶瓷发热体211的电阻值以及针对陶瓷发热体211的施加电压值为最小时。若将此时的电阻值设为Rmin(Q)、将施加电压值设为Vmin(V)时,下式(2)、(3)成立。Vmin=ImaxXRmin...(2)Pmax=ImaxXVmin...(3)进而,从上述式(2)导出下式(4)。Vmin/Rmin=Imax...(4)并且,从上述式(1)以及式(4),导出下式(5)。Vmin/Rmin^Pmax/Vc···(5)从上述式(3)以及式(5)导出下式(6),对式(6)变形导出下式(7)。Vmin/Rmin^ImaxXVmin/Vc.··(6)1/(ImaxXRmin)^1/Vc...(7)当对这样导出的式(7)进行变形时,导出下式(i)。Vmin≥Vc...⑴也就是说,控制单元23中的计算部232在满足式(i)的范围内计算出施加电压值Vmin(V),从而能够防止在陶瓷发热体211中流过超过额定电流(15A)的过电流,能够确保安全性。另外,从上述式⑵以及式(3)导出下式(8),对式⑶变形导出下式(9)。Vmin/Rmin=Pmax/Vmin...(8)(Vmin)2=PmaxXRmin...(9)并且,从式⑴以及式(9)导出下式(10),对式(10)变形导出下式(ii)。PmaxXRmin^Vc2...(10)Rmin彡Vc2/Pmax...(ii)也就是说,使陶瓷发热体211为以满足式(ii)的方式设定了Rmin(Q)的构件,从而能够防止在陶瓷发热体211中流过超过额定电流的过电流,能够确保安全性。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40的结构的图。定影装置40与上述的定影装置15类似,对于相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定影装置40包括加压辊15b;薄膜状的环状带构件即定影带43;加热部41。在定影装置40中,定影带43架设在两个悬挂辊44和加热部41的加热构件42所具有的加热基材422之间,加压辊15b以隔着定影带43与加热基材422对置的方式配置。并且,定影装置40是如下的装置,即,加热基材422与定影带43的内周面接触,对定影带43进行加热,在记录纸70通过在隔着定影带43互相压接的加热基材422和加压辊15b之间形成的定影咬入部422a时,对调色剂像71进行加热加压,定影在记录纸70上。另外,在记录纸70通过定影咬入部422a时,定影带43抵接在记录纸70的调色剂像担载面上,加压辊15b抵接在调色剂像担载面的相反侧的面上。定影带43与上述的定影装置15所具有的定影带30同样地,成为在基材的表面形成有弹性层和脱模层的三层结构。并且,定影带43从动于加压辊15b向F方向的旋转进行旋转。在加热部41中,加热构件42所具有的加热基材422为沿着加压辊15b的外周面弯曲的形状,其外周面与定影带43的宽度方向整体抵接。并且,具有PTC特性的陶瓷发热体421与加热基材422的内周面的周向中央部接触地配置。并且,在加热部41中,与上述的定影装置15所具有的加热部20同样地,电压可变电源22经由供电电极连接在陶瓷发热体421上,控制单元23对电压可变电源22向陶瓷发热体421的施加电压值进行可变控制,使得陶瓷发热体421的接通功率值大致固定。在以上那样的结构的定影装置40中,记录纸70上的调色剂像71经由定影带43被加热部41加热,并且,由在加热基材422和加压辊15b之间产生的压接力加压,所以,能够确保稳定的定影性能。另外,定影装置40以加热基材422和加压辊15b隔着定影带43相互压接的方式构成,所以,即使不设置与加压辊15b压接的其他构件,也能够对记录纸70上的调色剂像71施加压接力,能够使装置结构简化。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50的结构的图。定影装置50与上述的定影装置15类似,对于相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定影装置50包括加热部51、能够旋转的加热带53、定影辊54、加压辊55。在定影装置50中,定影辊54和加压辊55对置配置,加热部51的加热构件52所具有的加热基材522隔着加热带53与定影辊54对置配置。在定影装置50中,加热基材522与加热带53的内周面接触,对加热带53进行加热。并且,加热带53所保持的热在定影辊54与加热带53的外周面接触而形成的加热咬入部51a,传递至定影辊54。并且,定影装置50是如下装置,即,在记录纸70通过在相互压接的定影辊54和加压辊55之间形成的定影咬入部54b时,对调色剂像71进行加热加压,定影在记录纸70上。另外,在记录纸70通过18定影咬入部54b时,定影辊54抵接在记录纸70的调色剂像担载面上,加压辊55抵接在调色剂像担载面的相反侧的面上。定影辊54利用驱动部围绕旋转轴线在旋转方向G方向进行旋转驱动,搬送加热带53。定影辊54由从内侧开始依次形成有芯骨、弹性层、脱模层的三层结构构成。并且,在定影辊54的内部配置有由卤素加热器构成的加热灯54a。另外,在定影辊54的周面附近配置有作为温度检测部的定影辊侧热敏电阻57,检测定影辊54的表面温度。加压辊55与定影辊54对置,并且,压接定影辊54,以能够围绕旋转轴线自由旋转的方式设置,并且从动于定影辊54的旋转进行旋转。加压辊55由从内侧依次形成有芯骨、弹性层、脱模层的三层结构构成。并且,在加压辊55的内部配置有由卤素加热器构成的加热灯55a。另外,在加压辊55的周面附近配置有作为温度检测部的加压辊侧热敏电阻58,检测加压辊55的表面温度。在加热部51中,加热构件52所具有的加热基材522为沿着定影辊54的外周面弯曲而成的形状,其外周面与加热带53的宽度方向整体抵接。并且,具有PTC特性的陶瓷发热体521与加热基材522的内周面的周向中央部接触地配置。在加热部51中,与上述的定影装置15所具有的加热部20同样地,电压可变电源22经由供电电极连接在陶瓷发热体521上,控制单元23对电压可变电源22向陶瓷发热体521的施加电压值进行可变控制,使得陶瓷发热体521的接通功率值大致固定。加热带53是以沿着弯曲形成的加热基材522的外周面的的方式设置的环状带构件,与上述的定影装置15所具有的定影带30同样地,成为在基材的表面形成有弹性层和脱模层的三层结构。并且,加热带53从动于定影辊54向G方向的旋转进行旋转。另外,在加热带53的周面附近配置有发热体侧热敏电阻56,检测加热带53的表面温度。在以上那样的结构的定影装置50中,记录纸70上的调色剂像71经由加热带53以及定影辊54被加热部51加热,并且,由在定影辊54和加压辊55之间产生的压接力加压,所以,能够确保稳定的定影性能。(图像形成装置)图6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结构的图。图像形成装置100是基于所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数据或经由网络等发送来的图像数据,对记录纸70形成多色以及单色的图像的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100是形成多色图像的彩色复合机。并且,图像形成装置100具有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15、40、50中的任意一个定影装置。关于图像形成装置100具有定影装置15的情况,如下进行说明。图像形成装置100具有光学系统单元10、第一可见图像形成单元Pa、第二可见图像形成单元Pb、第三可见图像形成单元Pc、第四可见图像形成单元Pd、中间转印带11、二次转印单元14、定影装置15、内部给纸单元16、手动给纸单元17以及排纸单元18。第一第四可见图像形成单元PaPd、中间转印带11以及二次转印单元14构成调色剂像形成部。并且,图像形成装置100使用与黑色(K)以及对彩色图像色进行分解而获得的减法混色的三原色即青绿色(C)、品红色(M)、黄色(Y)这四种颜色的各色对应的图像数据,在第一第四可见图像形成单元PaPd中,形成与各色对应的调色剂像,将该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上。第一第四可见图像形成单元PaPd分别为同样的结构,例如,黑色⑷的第一可见图像形成单元Pa由感光体101a、带电单元103a、显影单元102a、一次转印辊13a以及清洁单元104a等构成。同样地,青绿色(C)的第二可见图像形成单元Pb由感光体101b、带电单元103b、显影单元102b、一次转印辊13b以及清洁单元104b等构成。品红色(M)的第三可见图像形成单元Pc由感光体101c、带电单元103c、显影单元102c、一次转印辊13c以及清洁单元104c等构成。黄色(Y)的第四可见图像形成单元Pd由感光体101d、带电单元103d、显影单元102d、一次转印辊13d以及清洁单元104d等构成。该第一第四可见图像形成单元PaPd在中间转印带11的移动方向(副扫描方向)排列成一列。带电单元103a103d是使感光体IOlaIOld的表面均勻地带电为预定的电位的单元,例如是接触方式的辊状的带电器。也能够取代辊状的带电器,采用使用了带电刷的接触方式带电器、或者使用了带电金属线的非接触方式带电器。光学系统单元10具有光源4或反射镜8等,将利用与黑色(K)、青绿色(C)、品红色(M)以及黄色(Y)的各色相应的图像数据调制的激光束等光束分别照射到各个感光体IOla101d。各感光体IOlaIOld形成黑色(K)、青绿色(C)、品红色(M)以及黄色(Y)的各色的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显影单元102a102d向形成有静电潜像的感光体IOlaIOld的表面供给作为显影剂的调色剂,将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像。显影单元102a102d分别容纳黑色(K)、青绿色(C)、品红色(M)以及黄色(Y)的各色的调色剂,将分别形成在感光体IOlaIOld上的静电潜像显像化为各色的调色剂像。清洁单元104a104d用于除去、回收在显影、图像转印后残留在感光体IOlaIOld上的表面上的调色剂。中间转印带11配置在各感光体IOlaIOld的上方,在不弯曲的情况下架设在两个张力辊(tensionroller)11a、lib之间,形成环状的移动路径。中间转印带11的外周面依次与感光体101d、感光体101c、感光体IOlb以及感光体IOla对置。在夹持该中间转印带11而与各感光体IOlaIOld对置的位置,配置一次转印辊13a13d。中间转印带11与感光体IOlaIOld对置的位置分别是一次转印位置。为了将担载在感光体IOlaIOld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上,利用恒定电压控制,对一次转印辊13a13d施加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一次转印偏压。由此,形成在感光体IOlaIOld上的各色的调色剂像依次重叠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的外周面上,在中间转印带11的外周面形成全色的调色剂像。但是,在输入只是黄色(Y)、品红色(M)、青绿色(C)以及黑色⑷的颜色中的一部分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下,仅在四个感光体IOlaIOld的与所输入的图像数据的颜色对应的一部分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像以及调色剂像。例如,在形成单色图像时,仅在与黑色颜色相对应的感光体IOla上,进行静电潜像的形成以及调色剂像的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1的外周面仅转印黑色的调色剂像。在各个一次转印位置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1的外周面上的调色剂像利用中间转印带11的旋转被搬送到与二次转印单元14的对置位置即二次转印位置。在形成图像时,二次转印单元14以预定的咬入压力被压接在内周面与张力辊Ila的周面接触的中间转印带11的外周面。在从内部给纸单元16或手动给纸单元17输送的记录纸70通过二次转印单元14和中间转印带11之间时,对二次转印单元14施加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高电压。由此,从中间转印带11的外周面向记录纸70的表面转印调色剂像。此外,从感光体IOlaIOld附着在中间转印带11上的调色剂中的没有转印在记录纸70上而残留在中间转印带11上的调色剂由转印清洁单元12回收,以防止在下一工序中发生混色。转印有调色剂像的记录纸70被导入到上述的本发明的定影装置15,通过定影咬入部受到加热以及加压。由此,调色剂像牢固地定影在记录纸70的表面上。调色剂像定影后的记录纸70被排纸辊18a排出到排纸单元18。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设置有在大致垂直方向延伸的用纸搬送路径P1,该用纸搬送路径Pl将容纳在内部给纸单元16中的记录纸70,经由二次转印单元14和中间转印带11之间以及定影装置15,输送到排纸单元18。在用纸搬送路径Pl上配置有拾取辊16a,将内部给纸单元16内的记录纸70逐张陆续送出到用纸搬送路径Pl内;搬送辊16b,将陆续送出的记录纸70向上方搬送;定位辊(registrationrollerUg,将所搬送来的记录纸70在预定的定时导入到二次转印单元14和中间转印带11之间;排纸辊18a,将记录纸70排出到排纸单元18。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内部,在从手动给纸单元17至定位辊19之间,形成有配置了拾取辊17a以及搬送辊16b的用纸搬送路径P2。进而,在排纸辊18a至用纸搬送路径Pl上的定位辊19的上游侧之间,形成有用纸搬送路径P3。排纸辊18a在正反两方向自由旋转,在记录纸70的单面上形成图像的单面图像形成时、以及在记录纸70的两面形成图像的两面图像形成中的第二面图像形成时,在正转方向驱动,将记录纸70排出到排纸单元18。另一方面,在两面图像形成中的第一面图像形成时,排纸辊18a在正转方向被驱动直至用纸的后端通过定影装置15后,在夹持记录纸70的后端部的状态下在反转方向进行驱动,将记录纸70导入用纸搬送路径P3内。由此,在两面图像形成时仅在单面形成有图像的记录纸70在表面背面以及前后反转的状态下被导入用纸搬送路径Pl。定位辊19将从内部给纸单元16或手动给纸单元17供给、或者经由用纸搬送路径P3搬送来的记录纸70,在与中间转印带11的旋转同步的定时导入到二次转印单元14和中间转印带11之间。因此,定位辊19在感光体IOlaIOld或中间转印带11的动作开始时,停止旋转,在中间转印带11旋转之前给纸或搬送来的记录纸70在使前端与定位辊19抵接的状态下,停止在用纸搬送路径Pl内的移动。然后,定位辊19在二次转印单元14和中间转印带11压接的位置,在记录纸70的前端部和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1上的调色剂像的前端部对置的定时开始旋转。此外,在第一第四可见图像形成单元PaPd中都进行图像形成的全色图像形成时,一次转印辊13a13d将中间转印带11压接在所有感光体IOlaIOld上。另一方面,仅在第一可见图像形成单元Pa中进行图像形成的单色图像形成时,仅一次转印辊13a使中间转印带11压接在感光体IOla上。如上以那样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具有防止预热时间变长、即使在改变预定的定影温度的设定值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稳定的定影性能的定影装置15,所以,能够在高速下将高品质的图像形成在记录纸70上。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作成具有一个定影装置15的结构,但是,只要以具有从定影装置15、40、50中选择的至少一个定影装置的方式构成即可,也可以为具有多个定影装置的结构。(控制程序、记录介质)另外,作为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记录用于使计算机使作为上述的定影装置15、40、50的控制单元23发挥功能的控制程序、以及该控制程序的程序代码(执行形式程序、中间代码程序以及源程序)。若采用本实施方式,图像形成装置100所配置的计算机(或者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或MPU(MicroProcessingUnit微处理器)读取在记录介质中所记录的程序代码,执行控制程序的命令。这样,计算机执行控制程序的命令,从而实现防止预热时间变长、确保稳定的定影性能的定影装置15、40、50的动作,能够在高速下形成高品质的图像。作为记录控制程序的程序代码的记录介质,能够使用例如磁带、盒带等带类、软盘(注册商标)、硬盘等磁盘、CD-ROM(CompactDisc-ReadOnlyMemory只读光盘)、MO(MagnetoOpticaldisc磁光盘)、MD(MiniDisc迷你光盘)、DVD(DigitalVersatileDisc数字多功能光盘)、CD-R(CompactDisc-Recordable刻录光盘)、Blu_ray(蓝光)光盘等光盘的盘类、ICdntegratedCircuit集成电路)卡(包括存储卡)、光卡等卡类、或者掩模ROM、EI3RO(ErasabIe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Erasable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电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闪速ROM等形成的半导体存储器类等。另外,以能够与通信网络连接的方式构成图像形成形成装置100,将控制程序的程序代码经由通信网络提供给计算机也可以。作为该通信网络,并不特别限定,能够利用例如因特网、企业内部互联网、外联网、LAN(LocalAreaNetwork局域网)、ISDN(IntegratedServicesDigitalNetwork电话综合业务数字网)、VAN(ValueaddedNetwork增值网)、CATV(CommunityAntennaTelevision有线电视)通信网、虚拟专用网(VirtualPrivateNetwork)、电话线路网、移动通信网、卫星通信网等。另外,作为构成通信网络的传送介质,既能够利用例如IEEE1394(InstituteofElectricalandElectronicEngineers1394)、USB(UniversalSerialBus通用串行总线)、电力线载波(powerlinecarrier)、电缆TV线路、电话线、ADSL(AsymmetricDigitalSubscriberLine非对称数字用户线)线路等有线网络,也可以使用IrDA(InfraredDataAssociation红外数据传输)或遥控那样的红外线、蓝牙(注册商标)、802.11无线、HDR(HighDataRate高数据率)、移动电话网、卫星线路、地面数字网(terrestrialdigitalnetwork)等无线网络。此外,本发明也能够以通过电子传送具体实现控制程序的程序代码的埋入到载波中的计算机数据信号的形式来实现。(实施例)下面,使用实施例对本发明更详细地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评价1>使用下面所示的实施例1、2以及比较例1、2的定影装置,从常温(20°C)状态开始进行预热动作,测定预热中的陶瓷发热体的接通功率值、施加电压值、电流值、电阻值以及温度,评价陶瓷发热体的温度达到200°C之前的预热时间。此外,当陶瓷发热体的温度达到200°C时完成预热是本来的控制,但是,为了确认陶瓷发热体的PTC特性,在超过200°C的温度区域也持续对陶瓷发热体进行通电。(实施例1)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定影装置是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15。在实施例1的定影装置中,作为对定影带进行加热的加热源,使用常温(20°C)环境下的总电阻值为23Ω的10个陶瓷发热体。并且,在陶瓷发热体上连接电压可变电源,对向陶瓷发热体的施加电压进行可变控制,使得接通功率值固定为1200W。(实施例2)作为对定影带进行加热的加热源,使用常温(20°C)环境下的总电阻值为35Ω的10个陶瓷发热体,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相同。(比较例1)在陶瓷发热体上连接恒定电压电源并且使对陶瓷发热体施加的电压固定为100V,此外与实施例1相同。(比较例2)在陶瓷发热体上连接恒定电压电源并且使对陶瓷发热体施加的电压固定为100V,此外与实施例2相同。将评价结果表示在图7图10以及表1中。图7是表示实施例1的定影装置的预热模式时关于陶瓷发热体的温度、接通功率值、施加电压值、电流值以及电阻值的关系的曲线图。图8是表示实施例2的定影装置的预热模式时关于陶瓷发热体的温度、接通功率值、施加电压值、电流以及电阻值的关系的曲线图。图9是表示比较例1的定影装置的预热模式时关于陶瓷发热体的温度、接通功率值、施加电压值、电流以及电阻值的关系的曲线图。并且,图10是表示比较例2的定影装置的预热模式时关于陶瓷发热体的温度、接通功率值、施加电压值、电流以及电阻值的关系的曲线图。表1<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3</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4</column></row><table>如图7图10所示,具有PTC特性的陶瓷发热体在居里点220°C以上电阻值急剧上升,但是,即使是居里点以下的温度区域,具有一些温度依赖性,电阻值发生变动。具体地说,在居里点以下的温度区域,陶瓷发热体的电阻值在最大电阻值约为最小电阻值的4.2倍(在实施例1以及比较例1的情况下,最大电阻值为23Ω,最小电阻值为5.4Ω,在实施例2以及比较例2的情况下,最大电阻值为35Ω,最小电阻值为8.3Ω)的范围内变动。在以对具有这样特性的陶瓷发热体施加恒定电压的方式构成的比较例1、2的定影装置中,陶瓷发热体的接通功率值发生了变动(参照图9、图10)。此时,在使用了电阻值低的陶瓷发热体的比较例1的定影装置中,陶瓷发热体的最大接通功率值为1840W,超过了商用额定功率值的1500W(参照图9、表1)。另外,在使用了电阻值高的陶瓷发热体的比较例2的定影装置中,虽然最大接通功率值不超过商用额定功率值,但是,平均功率值下降,预热时间变长。相对于此,在对陶瓷发热体的接通功率值固定为1200W的实施例1、2的定影装置中,结果是,不超过商用额定功率值,防止预热时间变长(参照表1)。另外,在使用了电阻值高的陶瓷发热体的实施例2的定影装置中,与实施例1的定影装置相比,能够将发热体中流过的最大电流值控制得较低(参照图7、图8、表1)。<评价2>使用下面所示的实施例3以及比较例3、4的定影装置,从常温(20°C)状态进行预热动作,在预热完成后,立即使100张A4尺寸的记录纸(普通纸基重(basisweight)64g/m2)以每分钟50张的速度连续通过(横进给(longedgefeed))定影咬入部,对预热时间以及加热动作中的温度跟随性进行评价。此外,配置在加压辊的内部的加热灯用作在待机中对加压辊进行预热的热源,在预热中以及加热动作中不进行灯点亮。另外,关于温度跟随性的评价基准,在100张记录纸的连续通纸中,将定影带的表面温度相对于目标温度190°C的下降量为10度(deg)以内、没有发生定影不良情况设为“〇”,将定影带的表面温度相对目标温度190°C的下降量超过10度(deg)、产生定影不良的情况设为“X”。(实施例3)在实施例3中使用的定影装置与实施例2相同。并且,在实施例3中进行控制,使得陶瓷发热体的接通功率值在预热时为1200W,在加热动作时为900W。(比较例3)使用图11对在比较例3中使用的定影装置进行说明。图11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定影装置60的结构的图。现有技术的定影装置60包括加热辊61、定影辊62、加压辊63、定影带64。在定影装置60中以如下方式配置定影带64架设在加热辊61和定影辊62之间,加压辊63隔着定影带64与定影辊62对置。并且,在加热辊61的内部配置有由卤素加热器构成的带侧加热灯61a,对定影带64进行加热。另外,在加压辊63的内部也配置有由卤素加热器构成的加压侧加热灯63a。并且,在定影装置60中,加热辊61对定影带64进行加热,在记录纸通过在隔着定影带64相互压接的定影辊62和加压辊63之间形成的定影咬入部62a时,对调色剂像加热加压,定影在记录纸上。此外,加热灯61a、63a以能够利用相位控制使接通功率值可变的方式构成。在使用了如以上那样的定影装置60的比较例3中,进行相位控制,使得带侧加热灯61a的接通功率值在预热时为1200W,在加热动作时为在900W。(比较例4)在比较例4中使用的定影装置与比较例3同样为定影装置60。并且,在比较例4中,进行相位控制,使得带侧加热灯的接通功率值在预热时为900W,在加热动作时为900W。评价结果表示在表2中。表2实施例3比较例3比较例4针对定影带热源种类陶瓷发热体加热灯加热灯的加热源额定功率值1200W1200W900W向加热源的预热时__1200W1200W900W接通功率值加热动作时900W__900W__900W_预热时间__21秒__21秒30秒温度跟随性丨0(0度)丨χ(-20度)丨0(0度)如表2所示,在实施例3的定影装置中,预热时间为21秒,较短,加热动作中的温度跟随性也良好。相对于此,在比较例3的定影装置中,虽然预热时间为21秒,较短,但是,加热动作中的温度跟随性上存在问题,定影带的表面温度相对目标温度190°C下降20度(deg),产生了定影不良。在加热动作中温度跟随性恶化的原因在于,利用位相控制将对带侧加热灯的接通功率值控制为900W时,效率下降,作为执行功率,仅得到700W左右,功率不足。另外,在比较例4的定影装置中,加热动作中的温度跟随性良好,但是,预热时对带侧加热灯的接通功率值为900W,较低,所以,预热时间变长。<评价3>使用以下所示的实施例4以及比较例5、6的定影装置,从常温(20°C)状态开进行预热动作,在预热完成后,立即使100张A4尺寸的记录纸(普通纸基重64g/m2)以每分钟50张的速度连续通过(横进给)定影咬入部,对加热动作中的温度跟随性进行评价。此外,在加压辊的内部配置的加热灯不仅用作在待机中对加压辊进行预热的热源,而且在加热动作中也灯点亮。(实施例4)在实施例4中使用的定影装置与实施例2相同。在实施例4中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在加热动作中,在加压辊的表面温度未达到目标温度(130°C)的情况下,优先对加热灯进行功率供给,仅在加热灯未点亮的情况下,对陶瓷发热体供给与额定功率相当的功率。具体地说,在实施例4中进行控制,使得在加热动作中,在定影带的表面温度未达到目标温度(170°C)的情况下的对陶瓷发热体(额定功率900W)的接通功率值,在加压辊的表面温度达到目标温度(130°C)的情况下为900W,在未达到的情况下为400W(对加热灯的接通功率值与额定功率相当的500W)。(比较例5)在比较例5中使用的定影装置与比较例3同样为定影装置60。在比较例5中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在加热动作中,在加压辊的表面温度未达到目标温度(130°C)的情况下,优选对加压侧加热灯进行功率供给,仅在加压侧加热灯未点亮的情况下对带侧加热灯供给与额定功率相当的功率。具体地说,在比较例5中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在加热动作中,定影带的表面温度未达到目标温度(170°C)的情况下的对带侧加热灯(额定功率900W)的接通功率值,在加压辊的表面温度达到目标温度(130°C)的情况下为900W,在未达到的情况下为400W(对加压侧加热灯的接通功率值与额定功率相当的500W)。(比较例6)在比较例6中使用的定影装置与比较例3同样为定影装置60。在比较例6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在加热动作中,在定影带的表面温度未达到目标温度(170°C)的情况下,优选对带侧加热灯进行功率供给,仅在带侧加热灯未点亮的情况下对加压侧加热灯供给与额定功率相当的功率。具体地说,在比较例6中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在加热动作中,不管加压辊的表面温度是否达到目标温度(130°C),定影带的表面温度未达到目标温度(170°C)的情况下的对带侧加热灯(额定功率900W)的接通功率值都是900W(对加压侧加热灯的接通功率值0W)。评价结果表示在表3中。表3<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7</column></row><table>_定影性__无定影不良发生定影不良发生定影不良定影带侧O(0度)X(-13度)O(Od度)温度跟随性-----___1__加压辊侧0(0度)O(OJt)x(-26度)如表3所示,在比较例5的定影装置中,在定影带上的温度跟随性变差,产生定影不良。另外,在比较例6的定影装置中,在加压辊上的温度跟随性变差,产生定影不良。相对于此,在实施例4的定影装置中,加热动作中,定影带以及加压辊的温度跟随性良好,没有发生定影不良。这是因为,陶瓷发热体是效率不会由于接通功率值而变化的热源。本发明在不脱离其精神或主要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因此,前述的实施方式仅是例示,本发明的范围在技术方案中示出,不受说明书正文约束。进而,属于技术方案的变形或变更全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权利要求一种定影装置,具有对担载在被定影材料上的调色剂像进行加热的加热部,以预定的定影温度对该调色剂像加热,进行定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包括加热构件,该加热构件包括陶瓷发热体,利用通电进行发热,并具有正温度系数特性;加热基材,传递由所述陶瓷发热体产生的热;电压可变电源,该电压可变电源是对所述陶瓷发热体施加电压的电源,能够对施加电压值进行可变控制;控制单元,对所述电压可变电源向所述陶瓷发热体的施加电压值进行可变控制,使得所述陶瓷发热体的接通功率值大致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检测部,对所述陶瓷发热体的电流值或电阻值进行检测;计算部,基于所述检测部所检测出的电流值或电阻值,计算出向所述陶瓷发热体的接通功率值大致固定的施加电压值;控制部,使所述电压可变电源施加与所述计算部计算出的施加电压值对应的电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作为环状的带构件的定影带,在外周面与被定影材料的担载有调色剂像的调色剂像担载面接触,并且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所述加热部以如下方式构成所述加热基材与所述定影带的内周面接触地设置,并经由所述定影带对调色剂像进行加热。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与所述定影带的内周面接触地设置的定影构件和隔着所述定影带压接在所述定影构件上的加压构件,所述加热部以如下方式构成经由所述定影带对在通过所述定影带和所述加压构件之间的被定影材料上担载的调色剂像进行加热。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加压构件,该加压构件隔着所述定影带压接以与所述定影带的内周面接触的方式设置的所述加热基材,所述加热部以如下方式构成经由所述定影带对在通过所述定影带和所述加压构件之间的被定影材料上担载的调色剂像进行加热。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定影构件,与被定影材料的担载有调色剂像的调色剂像担载面接触;加压构件,压接在所述定影构件上;作为环状的带构件的加热带,内周面与所述加热基材接触,并且外周面与所述定影构件接触,并且,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所述加热部以如下方式构成经由所述加热带以及所述定影构件,对在通过所述定影构件和所述加压构件之间的被定影材料上担载的调色剂像进行加热。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以如下方式构成将所述电压可变电源向所述陶瓷发热体的施加电压值,向所述陶瓷发热体的电流值的变化方向的相反方向进行可变控制。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以如下方式构成将所述电压可变电源向所述陶瓷发热体的施加电压值,向与所述陶瓷发热体的电阻值的变化方向相同的方向进行可变控制。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具有加热动作模式,进行以预定的定影温度对担载在被定影材料上的调色剂像加热的加热动作;预热模式,该预热模式是加热动作之前的状态,是所述陶瓷发热体的温度从常温上升到预定的定影温度之前的模式,所述控制单元以如下方式构成对所述电压可变电源向所述陶瓷发热体的施加电压值进行可变控制,使得所述陶瓷发热体的接通功率值大致固定、并且该值在预热模式时比加热动作模式时高。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以如下方式构成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出所述陶瓷发热体的使用温度范围的最低电阻值Rmin(Q)时,所述计算部在满足下式(i)的范围内计算出施加电压值Vmin(V),Vmin^Vc…⑴式中,Vc表示额定电压值。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发热体是以如下方式设定的构件在将最大接通功率值设为Pmax(W)时,使用温度范围的最低电阻值Rmin(Q)满足下式(ii),Rmin^Vc2/Pmax…(ii)式中,Vc表示额定电压值。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包括与所述陶瓷发热体不同的第二发热体,所述第二发热体以如下方式构成从与所述电压可变电源不同的第二电源施加电压,从而进行发热。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热体是卤素加热器。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以如下方式构成根据所述第二发热体是否由所述第二电源施加电压进行发热,对所述电压可变电源向所述陶瓷发热体的施加电压值进行可变控制,使得所述陶瓷发热体的接通功率值大致固定、并且该值在所述第二发热体未发热时比所述第二发热体发热时高。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热体是用于对所述加压构件进行加热的热源。1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调色剂像形成部,在被定影材料上形成调色剂像;定影部,将利用调色剂像形成部形成在被定影材料上的调色剂像加热到预定的定影温度,进行定影,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影部是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17.一种定影装置的控制方法,利用热源以预定的定影温度对在被定影材料上担载的调色剂像加热,进行定影,其中该热源由利用通电进行发热并具有正温度系数特性的陶瓷发热体构成,该定影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检测工序,对所述陶瓷发热体的电流值或电阻值进行检测;计算工序,基于在所述检测工序中检测出的电流值或电阻值,计算出向所述陶瓷发热体的接通功率值大致固定的施加电压值;电压施加工序,对所述陶瓷发热体施加与在所述计算工序中计算出的施加电压值对应的电压。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定影装置的控制方法。定影装置(15)包括具有热源的加热部(20),该热源由利用通电进行发热并具有正温度系数特性的陶瓷发热体(211)构成。并且,在加热部(20)中,电压可变电源(22)对陶瓷发热体(211)的施加电压值被控制单元(23)可变控制,使得陶瓷发热体(211)的接通功率值大致固定。文档编号G03G15/20GK101807034SQ20101011459公开日2010年8月18日申请日期2010年2月20日优先权日2009年2月18日发明者景山洋行,香川敏章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