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取景单元和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5922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学取景单元和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显示部的光学取景单元的技术。
背景技术
:构造为例如数字照相机的单镜头反射式照相机(成像装置)包括光学取景器(光学取景单元),光学取景器允许使用者通过取景窗视觉地识别被摄体的图像(例如见JP-A-2008-15476)。另一种已知的成像装置包括在光学取景单元中的由例如液晶显示器构成的显示部(取景器内显示部),该显示部允许使用者通过取景窗视觉地识别叠加在被摄体图像上的显示信息。由于这种取景器内显示部及其配线部被固定到光学取景单元,因此光学取景单元的密封性提高,使防尘性能得以改进。然而,在上述光学取景单元中,由于取景器内显示部被固定在光学取景单元中,所以当光学取景单元组装并装入镜盒(mirrorbox)中或者照相机组件中后,就无法进入光学取景单元的内部。因此,在已组装的成像装置产品中,即使通过取景窗视觉地识别到附着在例如取景器内显示部的面向内部的表面上的异物的时候,也难以清除该异物。虽然可通过拆开光学取景单元来清除光学取景单元中的异物,但是拆开操作通常需要大量的工作和成本。
发明内容因此,期望提供一种用于光学取景单元的技术,即使在该光学取景单元包括显示部时,该技术也能使光学取景单元中的异物被轻易地清除。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光学取景单元,该光学取景单元包括导光装置,其将被摄体的光学图像经由形成于所述光学取景单元中的内部空间引导至取景窗的;和显示单元,其能在所述显示单元处于设定在预定位置的设定状态时,经由所述内部空间在所述取景窗上显示信息。处于所述设定状态的所述显示单元封闭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的开口,并且所示显示单元能够从所述设定状态过渡到非设定状态,在所述非设定状态下,所述显示单元未设定在所述预定位置,使得所述内部空间被打开。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在处于设定在预定位置的设定状态时经由内部空间在取景窗上显示信息的显示单元能够从与内部空间连通的开口被封闭的设定状态过渡到显示单元未设定在预定位置而使内部空间被打开的非设定状态。因此,即使在光学取景单元包括显示单元时,也能轻易地清除光学取景单元中的异物。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外部构造;图2示出了成像装置的另一外部构造;图3是成像装置的功能构造的框图4示出了光学取景器的外部构造;图5示出了光学取景器的另一外部构造;图6A和6B是用于说明安装到光学取景器下部的各部件的外部视图;图7示出了显示单元的外部构造;图8示出了显示单元的另一外部构造;图9A和9B示出了显示单元的其它外部构造;图10是显示单元的分解透视图;图IlA和IlB是用于说明显示单元的开闭动作的透视图;图12A-12E是用于说明显示单元的开闭动作的其它透视图;图13是用于说明显示单元的全开位置的透视图;图14是照明用发光二极管及其周围的放大视图;图15用于说明通过使用防尘垫防止异物进入;图16A和16B用于进一步说明通过使用防尘垫防止异物进入;图17A和17B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变型例的照明用发光二极管。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成像装置的关键部分的构造]图1和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的外部构造。图1是成像装置1的外部前视图,图2是成像装置1的外部后视图。成像装置1构造为可换单镜头反射式数字照相机。如图1所示,成像装置1包括照相机机体2。可换成像透镜单元(可换镜头)3能够连接到照相机机体2和从照相机机体2拆离。成像透镜单元3主要包括透镜镜筒36、以及设置在透镜镜筒36中的透镜组37(见图3)和光圈等部件。用作成像光学系统的透镜组37包括沿光轴方向移动以改变焦点位置的聚焦透镜。照相机机体2包括设置于正面的大致中心部并用于安装成像透镜单元3的环状安装部(mount)Mt、和设置于环状安装部Mt附近并用于安装和拆卸成像透镜单元3的装卸按钮89。照相机机体2还包括位于正面左上部的模式设置盘(modesettingdial)82、和位于正面右上部的控制值设置盘(controlvaluesettingdial)86。操作模式设置盘82允许使用者设置(切换)照相机中所提供的各种模式(包括各种成像模式(例如肖像成像模式、景观成像模式和全自动成像模式);用于再现捕捉的图像的再现模式;和用于发送数据到外部装置和从外部装置接收数据的通信模式)。操作控制值设置盘86允许使用者设置各种成像模式中的控制值。照相机机体2还包括设置在正面左端并由摄影者把持的把持部(grip)14。用于指示照相机开始曝光的释放按钮(releasebutton)11设置在把持部14的上方。把持部14中设置有电池盒和卡盒。电池盒容纳例如作为照相机电源的镍氢可充电电池等二次电池、或者碱性干电池等一次电池;卡盒以可拆离的方式容纳用于记录捕捉的图像的图像数据的存储卡90(见图3)。释放按钮11为两阶段(two-stage)检测按钮,其能够检测两种状态半按压状态(Si状态)和全按压状态(S2状态)。当释放按钮11被按下一半进入Sl状态时,执行用于捕捉要记录的被摄体的静止图像(最终捕捉图像)的预备动作(例如自动聚焦(AF)控制动作和自动曝光(AE)控制动作)。当释放按钮11被进一步按下进入S2状态时,执行捕捉最终捕捉图像的动作(一系列动作,包括使用成像元件5(后述)对被摄体图像(被摄体的光学图像)进行的曝光动作、以及对曝光动作获得的图像信号执行预定图像处理的动作)。在图2中,取景窗(目镜窗)10设置在照相机机体2的背面上侧的大致中部。摄影者可查看取景窗10,并视觉地识别通过成像透镜单元3导入的被摄体的光学图像来确定构图。包括取景窗10的光学取景器60(见图4)的构造将在后面详细说明。在图2中,背面监视器(backsidemonitor)12设置在照相机机体2的背面的大致中部。背面监视器12由例如彩色液晶显示器(LCD)构成。背面监视器12能够显示用于设置成像等条件的菜单屏幕,并且可在再现模式中再现显示记录于存储卡90上的捕捉图像。当操作者选择通过使用实时取景(live-view)显示器(电子取景器)来确定构图而非使用光学取景器来确定构图时,背面监视器12显示成像元件7(其将在后面说明)捕捉到的多个时间序列图像(即视频图像)作为实时取景图像。主开关81设置在背面监视器12的左上方。主开关81由两触点式可滑动开关形成。当触点设置到左边“OFF”位置时,电源被切断;而当触点设置到右边“ON”位置时,电源被接通。方向选择键(directionselectablekey)84设置在背面监视器12的右侧。方向选择键84具有圆形操作按钮,并且检测对操作按钮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按压操作和对操作按钮的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另外四个方向的按压操作。除了以上八个方向的按压操作外,方向选择键84还检测对中心推按钮(pushbutton)的按压操作。一组设置按钮83设置在背面监视器12的左侧。这组设置按钮83由多个按钮组成,这些按钮用于执行各种操作,包括菜单屏幕的设定和图像删除等。成像装置1的功能将参考图3进行总结。图3是显示成像装置1的功能构造的框图。如图3所示,成像装置1包括操作单元80、总控制器101、聚焦控制器121、反射镜(mirror)控制器122、快门控制器123、定时控制电路(timingcontrolcircuit)124和数字信号处理电路50。操作单元80由包括释放按钮11(见图1)的各种按钮、开关等部件构成。总控制器101根据操作者通过操作单元80执行的输入操作实现各种动作。总控制器101由微型计算机构成,并且主要包括CPU(中央处理器)、RAM(随机存储器)和ROM(只读存储器)。总控制器101读取存储在ROM中的程序,并在CPU中执行该程序,来通过软件方式(software-wise)实现各种功能。例如,总控制器101协同自动聚焦模块20、聚焦控制器121等部件来执行对聚焦透镜的位置进行控制的聚焦控制。总控制器101基于自动聚焦模块20检测的被摄体的聚焦状态,使用聚焦控制器121来执行自动聚焦动作。自动聚焦模块20能够利用通过反射镜机构6入射的光,通过基于相位差的聚焦状态检测方法(基于相位差的自动聚焦),来检测被摄体的聚焦状态。总控制器101还包括基于软件的显示控制器102。显示控制器102提供电子取景器,该电子取景器基于成像元件5或7连续产生的图像信号,在最终成像前,在背面监视器12上进行被摄体的实时取景显示(预览显示)。聚焦控制器121基于从总控制器101输入的信号生成控制信号,并根据该控制信号驱动电机Ml来移动聚焦透镜,该聚焦透镜是成像透镜单元3中透镜组37的一部分。聚焦透镜的位置由成像透镜单元3中的透镜位置检测器39进行检测,代表聚焦透镜位置的数据被发送至总控制器101。聚焦控制器121、总控制器101等部件通过这种方式控制聚焦透镜沿光轴方向的运动。反射镜控制器122在反射镜机构6避开光路的状态(反射镜升起状态)与反射镜机构6遮挡光路的状态(反射镜放下状态)之间切换反射镜机构6的状态。反射镜控制器122基于从总控制器101输入的信号产生控制信号,并根据该控制信号驱动电机M2,来在反射镜升起状态与反射镜放下状态之间切换反射镜机构6的状态。快门控制器123基于从总控制器101输入的信号产生控制信号,并根据该控制信号驱动电机M3,来打开和关闭快门4。定时控制电路124对成像元件5等部件执行定时控制。由例如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传感器构成的成像元件5在光电转换过程中,将被摄体的光学图像转换成电信号,并生成与最终捕捉图像有关的图像信号(要记录的图像信号)。成像元件5也被描述为用于记录图像(用于捕捉要记录的图像)的成像元件。成像元件5根据从定时控制电路124输入的驱动控制信号(蓄积开始信号和蓄积结束信号)向聚焦在受光面上的被摄体图像曝光(蓄积在光电转换过程中生成的电荷),并生成与被摄体图像有关的图像信号。成像元件5根据从定时控制电路124输入的读出控制信号,将图像信号输出至包括自动增益控制(AGC,AutoGainControl)电路的信号处理器51。来自定时控制电路124的定时信号(同步信号)也被输入至信号处理器51和模拟/数字(A/D)转换电路52。信号处理器51对成像元件5获得的图像信号执行预定的模拟信号处理(例如通过增大AGC电路中的增益来使图像的亮度水平最佳化),并通过A/D转换电路52将经过模拟信号处理的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图像数据(图像数据)。图像数据被输入至数字信号处理电路50。数字信号处理电路50对从A/D转换电路52输入的图像数据执行数字信号处理,并生成与捕捉的图像有关的图像数据。数字信号处理电路50包括黑电平(blacklevel)校正电路53、白平衡(WB,whitebalance)校正电路54、伽马(gamma)校正电路55和图像存储器56。黑电平校正电路53将构成从A/D转换电路52输出的图像数据的各像素数据的黑电平校正至基准黑电平。白平衡校正电路54调节图像的白平衡。伽马校正电路55转换捕捉的图像的灰度(grayscale)。图像存储器56是用于临时存储生成的图像数据的高速存取图像存储器。图像存储器56具有用于存储相应于多帧的图像数据的容量。在最终成像时,临时存储在图像存储器56中的图像数据在总控制器101中视情况受到图像处理(例如压缩),然后经由卡接口(I/F)132存储在存储卡90中。临时存储在图像存储器56中的图像数据视情况还被总控制器101转移至VRAM(视频随机存储器)131,并将基于该图像数据的图像显示在背面监视器12上。由此,提供各种显示模式,包括用于确认捕捉的图像的确认显示(后浏览)和用于再现捕捉的图yI象的回放示(playbackdisplay)。除成像元件5外,成像装置1还包括成像元件7。成像元件7设置在光学取景器60(见图4,后述)中,并用作所谓的捕捉实时取景图像(捕捉视频图像)的专用成像元件。成像元件7具有与成像元件5相同的构造。然而,成像元件7只需要有足够高的分辨率来生成实时取景图像信号(视频图像),成像元件7的像素数量和电能消耗通常比成像元件5的小。对成像元件5获得的图像信号所执行的信号处理,被同样地执行于成像元件7所获得的图像信号上。即,由成像元件7获得的图像信号,在信号处理器51中受到预定处理,在A/D转换电路52中被转换成数字数据,在数字信号处理电路50中受到预定的图像处理,然后被存储在图像存储器56中。由成像元件7获得并存储在图像存储器56中的时序图像数据被总控制器101顺序地传送至VRAM131,并将基于该时序图像数据的图像显示在背面监视器12上。由此,实现了用于确定构图的动态画面显示(实时取景显示)。成像装置1还包括通信接口133,并能够相对于连接到接口133的装置(例如个人计算机)收发数据。成像装置1还包括闪光灯41、闪光灯控制电路42和自动聚焦辅助光发射器43。闪光灯41是在例如被摄体亮度不足时所使用的光源。闪光灯41的开闭以及闪光灯41的开启持续时间等参数受控于闪光灯控制电路42和总控制器101等部件。自动聚焦辅助光发射器43是用于自动聚焦操作的辅助光源。自动聚焦辅助光发射器43的开闭及其开启持续时间等参数受控于总控制器101等部件。成像装置1还包括设置在光学取景器60(后述)的显示单元(显示部)63中的取景器内液晶显示器631和照明用发光二极管(LED)632。在该取景器内液晶显示器631上显示位于被摄体的聚焦状态能够被例如自动聚焦模块20检测到的拍摄范围内的位置(区域)。取景器内液晶显示器631和照明用发光二极管632经由驱动器(驱动电路)69被总控制器101控制。显示单元63的具体构造将在后面详细说明。[光学取景器60的关键部分的构造]图4和5示出了光学取景器60的外部构造。图4是从前斜上方观察到的取景器60的透视图,图5是从后斜下方观察到的取景器60的透视图。光学取景器(光学取景单元)60是设置在组入成像装置1中的镜盒的上方的部分(模块),并且上述取景窗10设置在光学取景器60的后部。五面镜(pentamirror)61设置在光学取景器60的前部,并且被偏置弹簧65保持的聚焦板(focusplate)62安装到光学取景器60的下部。五面镜61用作经由形成于光学取景器60中的内部空间将被摄体的光学图像引导至取景窗10的的导光装置(lightguidemeans)。五面镜61由被五面镜保持器61h保持的多个反射镜构成,这些反射镜调节显示在聚焦板62上的被摄体光学图像的取向,并将重新取向的被摄体光学图像转送至取景窗10。这些反射镜中的一个即可动反射镜61a的倾斜角度是可变的。改变可动反射镜61a的角度能够改变通过聚焦板62入射到光学取景器60的内部空间中的被摄体光在被反射离开五面镜61时的前进方向。因此,在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中,能够在光学取景器(OVF)模式和电子取景器(EVF)模式这两种取景器模式之间切换,在光学取景器模式中被摄体光学图像显示在取景窗10上,而在电子取景器模式中被摄体光学图像被引导至保持器70所保持的成像元件7,并在背面监视器12上进行基于成像元件7捕捉的被摄体图像的实时取景显示。图6A和6B是用于说明安装到光学取景器60下部的各部件的外部视图。图6A是从侧方斜向观察到的光学取景器60的分解透视图,图6B是从前方斜向观察到的光学取景器60的分解透视图。在图6A和6B中,显示单元63呈全开位置Qe(后述)的姿势。聚焦板62可安装到光学取景器60的下部,已穿过成像透镜单元3中透镜组37的被摄体光学图像聚焦在聚焦板62上。用于沿光轴方向精确定位聚焦板62并调节焦距的分隔件64插放在聚焦板62与显示单元63之间。作为板簧并生成朝光学取景器60取向的上向偏置力的偏置弹簧65使聚焦板62和分隔件64在一定压力下容纳并保持在五面镜保持器61h中。接下来将详细说明显示单元63的构造。图7、8、9A和9B示出了显示单元63的外部构造。图7和图8分别是在显示单元63如图5所示容纳在光学取景器60中的情况下,从上方(+Y方向)斜向观察到的显示单元63的透视图,和从下方(-Y方向)斜向观察到的显示单元63的透视图。图9A和9B分别是显示单元63的俯视图和仰视图。图10是图8所示显示单元63沿Y轴方向分解后的透视图。显示单元63包括上述的取景器内液晶显示器631和照明用发光二极管632、由金属构件形成的保持器633、粘接到保持器633的上表面的防尘垫634、和形成显示单元63与驱动器69(图3)之间的配线(的一部分)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PC)635。作为显示单元63的本体的取景器内液晶显示器631形成为大致呈矩形板形状并包括显示屏的透射性液晶显示器。取景器内液晶显示器631还包括连接到设置在柔性印刷电路板635的板体635a上的连接器635c的液晶显示器柔性印刷电路板631f。取景器内液晶显示器631通过大致呈矩形框形状的双面胶带DT定位并粘接到保持器633。保持器633包括大致呈矩形框状的基部633a、以及通过沿垂直于基部633a方向弯曲基部633a的两端而形成的侧部633b和633c。侧部633c具有相对于基部633a倾斜47度的边缘部分633k,并且嵌入后述的纵向长孔中的金属销Pb固定至边缘部633k。与凸轮孔Hc(后述,见图12A-12E)接合的金属销Pa固定至侧部633b,并在销Pa的斜下方与连接到侧部633c的销Pb相对应的位置形成圆形通孔Ha。防尘垫634由例如聚氨酯泡沫制成的弹性构件形成,并具有防尘性能。柔性印刷电路板635包括板体635a和发光二极管柔性印刷电路板635f,发光二极管柔性印刷电路板635f连接到板体635a,并且安装有能够向例如取景器内液晶显示器631的显示屏投射光线的照明用发光二极管(发光部)632。与取景器内液晶显示器631的情况相同,发光二极管柔性印刷电路板635f的端部(tip)Fs通过双面胶带DT粘接并固定到保持器633的表面。但是应注意,发光二极管柔性印刷电路板635f是以如图7和9A所示使照明用发光二极管632与取景器内液晶显示器631适当地分隔开的方式进行定位和粘接的。在如此构成的显示单元63中,如图8(和图5中的网格部分)所示,液晶显示器柔性印刷电路板631f和发光二极管柔性印刷电路板635f从取景器内液晶显示器631的短边附近沿形成显示单元63的转轴(枢轴)的销Pb和销Pc(见图IlA和IlB以及图12A-12E,后述)的方向延伸,由此液晶显示器柔性印刷电路板631f和发光二极管柔性印刷电路板635f能够被适当地设置以节省空间。当显示单元63绕由销Pb和销Pc(见图IlA和IlB以及图12A-12E,后述)形成的枢轴枢转时,显示单元63能够相对于光学取景器60打开和关闭。下面将说明显示单元63的开闭动作。[显示单元63的开闭动作]图IlA和IlB以及图12A-12E是用于说明显示单元63的开闭动作的透视图。图IlA示出了显示单元63处于全闭位置Qa,图IlB示出了显示单元63处于全开位置(开放位置)Qe。图12A-12E示出了显示单元63在从全闭位置Qa运动到全开位置Qe时的动作。如图IlA和IlB所示,从光学取景器60移开偏置弹簧65、聚焦板62和分隔件64后,可看到显示单元63能够绕由火箭状的(rocket-shaped)销(具有圆锥形端部的圆柱销)Pc和销Pb(图7)构成的轴枢转,销Pc嵌入保持器633的通孔Ha中(图8),销Pb连接到保持器633。因此,显示单元63能够在全闭位置Qa与全开位置Qe之间改变姿势,在全闭位置Qa,形成在光学取景器60下部的开口0P(图11B)被封闭从而密封光学取景器60的内部,而全开位置Qe与全闭位置Qa之间的可枢转间隔角度为例如47度。换句话说,设定在全闭位置Qa(设定状态,setstate)的显示单元63能够封闭(block)与形成于光学取景器60中的内部空间连通的开口0P,而显示单元63能够从设定状态运动到处于全开位置Qe的状态(非设定状态,non-setstate),在非设定状态下,显示单元63未设定在全闭位置Qa,而使光学取景器60的内部空间打开。处于上述设定状态的显示单元63能够经由光学取景器60的内部空间在取景窗10上显示例如叠加在被摄体光学图像上的信息(例如聚焦检测区域)。将参考图12A-12E详细说明显示单元63的开闭动作。“T”形凸轮孔Hc形成在位于五面镜保持器61h下部的侧壁61s中。“T”形凸轮孔Hc由沿Y轴方向的直线长孔(以下也称为“纵向长孔”)和从纵向长孔的中心附近沿-Z方向延伸的直线长孔(以下也称为“横向长孔”)形成。连接到显示单元63的销Pa与凸轮孔Hc接合。在显示单元63的开闭动作中,销Pa首先将显示单元63从位于凸轮孔Hc的纵向长孔下端的显示单元63的全闭位置Qa稍微抬起,使销Pa位于凸轮孔Hc的横向长孔的入口处,如图12A所示。销Pa然后沿凸轮孔Hc的横向长孔移动到左端(深度方向的一端),如图12C-12E所示。这样,显示单元63能够稳定地绕销Pc(和相对的销Pb)经由中间位置Qc和Qd枢转到全开位置Qe。应注意,作为枢轴的销Pb和Pc所嵌入的纵向长孔设置在五面镜保持器61h的侧壁61s中,并且所述纵向长孔在Y轴方向上足够长,以使显示单元63如上述地被抬起。如上所述,沿凸轮孔Hc引导销Pa的引导机构以及使用销Pb和Pc的枢转机构使显示单元63不仅从光学取景器60的开口OP向外移动,而且还绕由两个销Pb和Pc形成的枢轴枢转。要打开设置在全闭位置Qa(设定状态)的显示单元63,则如图12A-12E示出的过程所示,首先使显示单元63从开口OP向外移动,然后绕上述的枢轴枢转。显示单元63由此运动到处于全开位置Qe的状态(非设定状态)。在上述的显示单元63的打开动作中,由于处于全闭位置Qa的显示单元63首先被抬起然后再枢转到全开位置Qe,所以取景器内液晶显示器631的比较脆弱的侧面(玻璃边缘)不会因与围绕取景器内液晶显示器631的侧面设置的其它构件(例如,五面镜保持器61h的内壁)发生过大的摩擦接触而被损坏。如图13所示,因为显示单元63的47度倾斜的边缘部分633k(图10)抵靠五面镜保持器61h的内壁,所以显示单元63的倾斜姿势维持在从全闭位置Qa枢转47度的全开位置Qe。S卩,显示单元63的边缘部分633k与五面镜保持器61h的内壁的组合起到机械止动器(mechanicalstopper)的作用,限制显示单元63沿打开光学取景器60的内部空间的方向的枢转运动。这样,显示单元63就不会枢转过度。应注意,当显示单元63安装到光学取景器60时,使液晶显示器柔性印刷电路板631f和发光二极管柔性印刷电路板635f发生弯曲,如图8(和图5中的网格部分)所示。利用弯曲操作产生的恢复力(偏置力)连同作用在显示单元63上的重力,有助于显示单元63的枢转运动。如上所述,通过使组入照相机机体2中的显示单元63从全闭位置Qa运动到全开位置Qe,在不用拆开照相机机体2的情况下,沿图13所示箭头CL方向通过形成于环状安装部Mt(虚线)中的开口插入例如清洁工具,能够轻易地清除附着在显示单元63中的取景器内液晶显示器631的表面上的异物(脏物和灰尘)和侵入光学取景器60的内部空间中的异物。如示出照明用发光二极管632及其周围的放大图14所示,将安装有照明用发光二极管632的发光二极管柔性印刷电路板635f、和取景器内液晶显示器631粘接到显示单元63的保持器633上。因为取景器内液晶显示器631和照明用发光二极管632设置在保持器633的同一平面内,所以当为了清洁而将显示单元63从全闭位置Qa移动到全开位置Qe时,取景器内液晶显示器631与照明用发光二极管63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不会改变,由此照明用发光二极管632能适宜地照亮取景器内液晶显示器631的表面等部分。如上所述,虽然能够通过将显示单元63移动到全开位置Qe来清理光学取景器60的内部,但是在用于开闭显示单元63的机械部件(例如销Pa-Pc和凸轮孔He)和金属保持器633的周围不利地形成一定量的间隙。因此,异物可通过这些间隙进入光学取景器60的内部空间,而进入内部空间的异物可能附着到例如到取景器内液晶显示器631的表面上。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实施例的光学取景器60设置有上述的防尘垫634,以实现防止异物进入的防尘功能。下面说明通过使用防尘垫634防止异物的进入。图15用于说明通过使用防尘垫634防止异物进入,示出了从下方(在-Y方向)观察到的光学取景器60。当从下方观察光学取景器60时,可能无法从视觉上识别出防尘垫634,因为它隐藏在偏置弹簧65和聚焦板62后,但是图15透明地示出了防尘垫634(平行斜线阴影部)。防尘垫634设置在如上所述开闭显示单元时生成一定间隙的机械部件内侧的区域中。具体说,大致呈矩形框状的防尘垫634设置在两个铰链(枢转部)Hl和H2所夹持的内部区域中,铰链Hl和H2允许显示单元63绕位于显示单元63的枢轴的两端的销Pb和Pc枢转。这样设置防尘垫634能够适当地防止异物进入光学取景器60。此外,如示意性截面16A所示,由偏置弹簧65产生的负载(压缩负载)Pr经由分隔件64和聚焦板62施加于被显示单元63的保持器633保持的防尘垫634上。因此,如示意16B所示,防尘垫634发生变形并填充分隔件64与显示单元63的保持器633之间的间隙。由于设置在取景器内液晶显示器631与聚焦板62之间的防尘垫634的这种压缩和变形增大了气密性,所以异物不会从外部进入光学取景器60或附着到取景器内液晶显示器631的聚焦板62侧的表面(外表面)631a上。要通过偏置弹簧65产生的负载(偏置力)Pr来将防尘垫634保持为压缩状态,防尘垫634产生的反作用力Fa和偏置弹簧65产生的偏置力Fb需满足条件Fa<Fb。如果未满足该条件,聚焦板62可能不利地发生错位,致使例如焦点位置错误。反之,将偏置弹簧65产生的偏置力Fb设置得过大,则可能使聚焦板62和分隔件64变形。此外,大小由防尘垫634的厚度、形状和材料确定的反作用力Fa、以及大小由偏置弹簧65的材料和形状确定的偏置力Fb有必要在考虑防尘垫634和偏置弹簧65的制造误差的同时进行精确设定。因此,优选应通过实际测量包含制造误差的Fa和Fb并且在实际产品中评估聚焦板62的位置和变形,来确定防尘垫634产生的反作用力Fa和偏置弹簧65产生的偏置力Fb的适宜设计值。通过如此设置的防尘垫634及其由偏置弹簧65引起的压缩变形,能改善光学取景器60的密封性能,而密封性能的改善能适宜地防止异物进入光学取景器60。此外,在光学取景器60中,如图16A和16B所示,取景器内液晶显示器631的内侧表面631b沿其整个周缘与五面镜保持器61h的接收表面61ha发生面接触并被接收表面61ha保持,并受到偏置弹簧65的适度负荷。因此,使取景器内液晶显示器631的内侧表面631b与五面镜保持器61h的接收表面61ha之间产生的间隙减小,由此在除上述通过采用防尘垫634防止异物进入的效果外,有效地实现了防止异物进入光学取景器60。在上述成像装置1的光学取景器60中,由于如图IlAUlB和图12A-12E所示,显示单元63能够从全闭位置Qa移动到光学取景器60的开口OP为打开的全开位置Qe,所以即使设置了显示单元63时,也能轻易地将异物从光学取景器60的内部清除。<变型例>在上述实施例中,照明用发光二极管632并不局限于设置在发光二极管柔性印刷电路板635f上,也可以安装在液晶显示器柔性印刷电路板631f上,如图17A所示。这样,就能省略发光二极管柔性印刷电路板635f,由此能够减小光学取景器60的尺寸。或者,照明用发光二极管632可安装在发光二极管柔性印刷电路板635f和液晶显示器柔性印刷电路板631f两者上,如图17B所示。这样,能够实现照明不均勻度较小的高性能照明。在上述实施例中,显示单元63并不局限于通过由例如销Pb和Pc构成的铰链来进行开闭,显示单元63也可以可装卸地安装至光学取景器60,以使显示单元63在上述设定状态与非设定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更轻易地清除进入光学取景器60的异物。然而,要从光学取景器60分离并移出显示单元63,液晶显示器柔性印刷电路板631f和发光二极管柔性印刷电路板635f需要充分长、并在例如光学取景器60中设置用于容纳柔性印刷电路板631f和635f的空间,或者需要在例如光学取景器60中设置允许液晶显示器柔性印刷电路板631f和发光二极管柔性印刷电路板635f安装和拆卸的连接器等部件。当液晶显示器柔性印刷电路板631f和发光二极管柔性印刷电路板635f能够通过使用连接器等部件进行装卸时,则能够在例如发生故障或更新到新产品时,轻易地更换显示单元63,而不用拆开照相机机体2。在上述实施例中,光学取景器60并不局限于组入单镜头反射式数字照相机中,也可以组入单镜头反射式银盐(silver-salt)胶片照相机中。虽然本发明已被详细说明,但是上述说明是在各方面通过示例方式给出的,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例。应当领会,未给出的各种变型也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本申请包含2009年7月30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2009-177324所涉及的主题,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权利要求一种光学取景单元,包括导光装置,将被摄体的光学图像经由形成于所述光学取景单元中的内部空间引导至取景窗;和显示单元,能在所述显示单元处于设定在预定位置的设定状态时,经由所述内部空间在所述取景窗上显示信息,其中,处于所述设定状态的所述显示单元封闭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的开口,并且所示显示单元能够从所述设定状态过渡到非设定状态,在所述非设定状态下,所述显示单元未设定在所述预定位置,而使所述内部空间被打开。2.如权利要求1的所述光学取景单元,其中,一预定机构能够使所述显示单元从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的所述开口向外移动,并绕预定枢轴枢转,并且处于所述设定状态的所述显示单元,通过使所述显示单元从所述开口向外移动后、再绕所述预定枢轴枢转,来过渡到所述非设定状态。3.如权利要求2的所述光学取景单元,其中,所述预定机构包括止动器,所述止动器限制所述显示单元在所述内部空间被打开的方向上的枢转运动。4.如权利要求1的所述光学取景单元,其中,所述光学取景单元还包括聚焦板,穿过成像光学系统的被摄体光学图像聚焦在所述聚焦板上,和弹性构件,设置在所述显示单元与所述聚焦板之间。5.如权利要求2的所述光学取景单元,其中,所述预定机构包括两个枢转部,所述两个枢转部允许所述显示单元绕与所述预定枢轴相关的两个端部枢转,并且在夹于所述两个枢转部之间的内部区域设置有大致呈矩形框状的弹性构件。6.如权利要求1的所述光学取景单元,其中,所述显示单元包括具有显示屏的本体部和能够向所述显示屏投射光线的发光部,并且所述本体部与所述发光部设置在预定构件上。7.一种成像装置,包括光学取景单元,该光学取景单元包括导光装置,将被摄体的光学图像经由形成于所述光学取景单元中的内部空间引导至取景窗;禾口显示单元,能在所述显示单元处于设定在预定位置的设定状态时,经由所述内部空间在所述取景窗上显示信息,其中,处于所述设定状态的所述显示单元封闭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的开口,并且所示显示单元能够从所述设定状态过渡到非设定状态,在所述非设定状态下,所述显示单元未设定在所述预定位置,而使所述内部空间被打开。8.一种光学取景单元包括光导,构造成将被摄体的光学图像经由形成于所述光学取景单元中的内部空间引导至取景窗;和显示单元,能在所述显示单元处于设定在预定位置的设定状态时,经由所述内部空间在所述取景窗上显示信息,其中,处于所述设定状态的所述显示单元封闭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的开口,并且所示显示单元能够从所述设定状态过渡到非设定状态,在所述非设定状态下,所述显示单元未设定在所述预定位置,而使所述内部空间被打开。9.一种成像装置,包括光学取景单元,该光学取景单元包括光导,构造成将被摄体的光学图像经由形成于所述光学取景单元中的内部空间引导至取景窗;和显示单元,能在所述显示单元处于设定在预定位置的设定状态时,经由所述内部空间在所述取景窗上显示信息,其中,处于所述设定状态的所述显示单元封闭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的开口,并且所示显示单元能够从所述设定状态过渡到非设定状态,在所述非设定状态下,所述显示单元未设定在所述预定位置,而使所述内部空间被打开。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光学取景单元和成像装置,所述光学包括取景单元导光装置,将被摄体的光学图像经由形成于所述光学取景单元中的内部空间引导至取景窗;和显示单元,能在所述显示单元处于设定在预定位置的设定状态时,经由所述内部空间在所述取景窗上显示信息,其中,处于所述设定状态的所述显示单元封闭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的开口,并且所示显示单元能够从所述设定状态过渡到非设定状态,在所述非设定状态下,所述显示单元未设定在所述预定位置,使得所述内部空间被打开。文档编号G03B17/00GK101989026SQ201010237378公开日2011年3月23日申请日期2010年7月23日优先权日2009年7月30日发明者佐藤正充,岸田武夫申请人:索尼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