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7254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定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非接触的方式检测被感应加热的带表面温度的定影装置。
技术背景
目前,根据节能技术,可以实现基于被加热材料的低热容量化及感应加热等的迅速升温。
公知有在通过感应加热对带进行加热的方式的定影装置中,通过非接触式的恒温 器检测带的与纸张接触侧的表面的温度的构成。
在使用非接触式的恒温器的上述构成中,往往存在有恒温器和带之间的缝隙的维 持变得不可靠的情况,从而使恒温器的性能可靠成为了课题。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涉及的定影装置,包括无缝状的带;辊,与上述带 形成夹持;支撑部件,在支撑部件与上述辊之间夹持上述带;线圈,为了在上述带上感应电 流而产生磁场;辅助发热部件,在上述带的环中,利用通过上述磁场感应的电流进行发热; 以及温度检测元件,隔着上述带与上述辅助发热部件相对,用于检测上述带的外周面的温度。


图1是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辅助发热部件的其他例示意图。
图3是表示第二实施例中辅助发热部件6’构成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第三实施例中辅助发热部件6”概略构成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常,根据实施例,定影装置具有带、辊、支撑部件、线圈、辅助发热部件及温度检 测元件。
带是无端状的带。
辊与带形成夹持。
支撑部件将带夹在支撑部件与辊之间。
线圈产生磁场,用于对所述带感应电流。
在带的环路中,辅助发热部件利用由磁场感应的电流进行发热。
温度检测元件隔着带与辅助发热部件相对,从而检测带的外周面温度。
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例
首先,对第一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在第一实施例中的定影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例的定影装置具有带1、夹持形成部件(支撑部件)2、辊3、 线圈4、温度检测元件5、辅助发热部件6及恒温器7。
带1是无缝状的带。
带1包括多层,从与作为定影处理的对象的薄片接触的一侧开始,至少层压有“分 型层”和“发热层”。当然也可以在“分型层”和“发热层”之间设置“弹性层”。
在这里,作为分型层例如采用PFA(聚四氟乙烯),作为发热层例如采用Ni。当然, 作为发热层也可以采用非磁性金属(不锈钢、银、铜、铝等)。
夹持形成部件2被配置在带1的内侧。
夹持形成部件2例如由耐热性的硅海绵或硅橡胶形成。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作 为夹持形成部件2,虽然采用以旋转中心轴2p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辊形状,但是也可以为不 旋转的固定部件。
辊3与夹持形成部件2协动,从而夹着带1形成夹持。
线圈4通过感应加热对带1进行加热。
恒温器7隔着带1与辅助发热部件的一部分相对配置,并以非接触的方式检测带 1的外周面的温度。
作为恒温器7,例如可以采用热电堆方式的非接触式温度检测元件,或非接触式的 热敏电阻等,从而在带1的表面不产生摩擦负荷。恒温器7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带1的上方。
温度检测元件5被配置在带1的一侧。在第一实施例中,夹持形成部件2和辊3 水平排列。因此,能够使作为定影装置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变化不大,并在避免向温度检测元 件5过度加热的同时,由温度检测元件5检测带1表面的温度。
辅助发热部件6配置在带1的内侧。辅助发热部件6具有导电材料,并通过线圈 4的感应加热anduction Heating 感应加热)产生焦耳热。
此外,辅助发热部件6沿带1的内周面形成为圆弧状,且在带1的圆周方向上的至 少一个端部(在这里为上端)延设到不与线圈4相对的非对置区域A2。
恒温器7隔着带1与在非对置区域A2中的辅助发热部件6相对配置。这样,即使 采用非接触式的恒温器7时,而且,该恒温器7需要准确地维持与成为温度检测对象的对象 物的距离,由辅助发热部件6引导通过恒温器7进行温度检测的区域的里侧,从而能够抑制 带1的面对恒温器7的部分的抖动或起伏,其结果,能够稳定地发挥恒温器7的性能。
此外,通过使恒温器7与辅助发热部件6中的不与线圈4相对的非对置区域A2 (离 开由线圈4的加热对象区域Al的区域)相对,从而能够降低恒温器7受到来自线圈4的磁 通量的影响的可能性。此外,非对置区域A2由于与加热对象区域Al连接,所以,当在加热 对象区域Al中产生有异常过热等现象时,加热对象区域Al的热传递到非对置区域A2,从 而,能够使用恒温器7检测加热对象区域Al中的异常过热。
此外,辅助发热部件6的非对置区域A2设置在辅助发热部件6的上端侧。
当考虑热向上方移动的特性时,则为了实现更准确的温度检测,优选尽量将恒温 器配置在带的上方。因此,将在圆周方向上“使辅助发热部件6突出到不与线圈4相对的位 置的方向”作为上方。
而且,在第一实施例中,在与旋转轴3p平行的方向上,使辅助加热部件6至少在一 个方向上比线圈4突出。恒温器7与在与旋转轴3p平行的方向上比线圈4突出的非对置 区域A2的部分相对。
为了可以基于感应加热而迅速升温,带1的发热层(导电层)实现了低热容量化 (薄层化)。
因此,由线圈4产生的磁场穿过带1的发热层,一直到达辅助发热部件6的发热层 6b (详细后述)。这样,在带1及辅助发热部件6中产生有焦耳热,从而加热带1。
此外,通过如第一实施例所示配置恒温器7,与在带的内侧配置接触式的恒温器等 构成相比,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此外,由于以非接触的方式进行带1的表面的温度检 测,所以,不损伤带1的外周面。
另外,不需要在与旋转轴3p平行的方向上与辅助发热部件6的宽度相同的范围内 设置非对置区域A2,而只设置在至少与恒温器7相对的位置上就可以(参照图2)。
这样,能够提高形成辅助发热部件时的材料的成品率,从而能有助于降低成本。
这样,根据第一实施例,容易可靠的维持带1的外周面与恒温器7之间的缝隙。此 外,也可以检测辅助发热部件6的异常发热。
第二实施例
接着,对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
第二实施例是上述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因此,对与在第一实施例中已说明了 的部分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附加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
在第二实施例中,为了实现迅速升温,附加有用于降低被薄层化的带上的温度不 均(光泽不均勻)的影响的构成。
在第二实施例中的辅助发热部件6’为如图3所示的结构。
辅助发热部件6’形成为从带1的内表面侧向夹持形成部件2按照分型层6a、发热 层6b、均热层6c、辐射防护层6d的顺序层压的多层结构。
分型层6a由摩擦系数低且耐热性高的材料形成,以便在带1和辅助发热部件6进 行接触时,维持与线圈4之间的缝隙及与恒温器7之间的缝隙。
发热层6b由能感应加热的金属层形成。另外,作为发热层6b例如也可以采用居 里点230°C左右的整磁金属,以使发热层6b不异常发热。
由于与旋转轴3p平行方向上的尺寸较小的薄片(B5纸张等的小尺寸的薄片)的 通过,因而在带上产生在旋转轴3p方向上的温度不均,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从而配 置均热层6c。作为均热层6c例如可以采用铜或铝等热传导性高的材料。此外,作为均热层 6c,也可以采用热管等的功能性材料。
在辊3的旋转轴3p方向上的均热层6c的宽度小于在辊3的旋转轴3p方向上的 线圈4的宽度,大于通过辊3输送的最大尺寸的薄片在辊3的旋转轴3p方向上的宽度。
当均热层6c的宽度过宽时,由于在发热层6b中所产生的热通过均热层6c被大幅度地剥夺了,所以,设定为足以满足成为定影对象的薄片的定影处理的需要的宽度。
此外,在辊3的旋转轴3p方向上的发热层6b的宽度大于在辊3的旋转轴3p方向 上的线圈4的宽度。此外,在辊3的旋转轴3p方向上的发热层6b的宽度也可以大于带1 的在旋转轴3p方向上的定影处理时达到规定的定影温度的区域的宽度。
另外,在这里,虽然示出了按分型层6a、发热层6b、均热层6c、辐射防护层6d的顺 序层压的多层结构的例子,但是,当然也可以是按照分型层6a、均热层6c、发热层6b、辐射 防护层6d的顺序层压的多层结构。
这样,根据第二实施例,能够抑制在辅助发热部件6中产生温度不均。进而,能够 防止因带的温度不均导致的画质下降(光泽不均勻)。
第三实施例
接着,对第三实施例进行说明。
第三实施例是上述的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的变形例。因此,对与在第一实施 例及第二实施例中已说明的部分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附加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
图4是表示在第三实施例中的辅助发热部件6”的概略构成的截面图。
如图4所示,在第三实施例中的辅助发热部件6”的辐射防护层6d’用于保护均热 层6c’,并且防止从辅助发热部件6”向夹持形成部件2侧辐射热。
辐射防护层6d’的热传导率小于发热层6b及均热层6c’中的任一个靠近夹持形 成部件2的一侧的层(在这里是均热层6c’)。
这样,能够防止由发热层6b产生的热辐射到夹持形成部件2 —侧,其结果,能够将 由发热层6b产生的热高效地传递给带1侧。
此外,辐射防护层6d’的带1侧的表面6d’ a为亮度大于发热层6b及均热层6c’ 中的任一个靠近夹持形成部件2侧的层(在这里是均热层6c’ )的夹持形成部件2侧表面 6c,a的亮度的颜色。例如,表面6d’ a可以为白色、表面6c’ a可以为黑色。
这样,能够抑制在辅助发热部件6中的由发热层6b产生的热向夹持形成部件2 — 侧传递,从而能够对带1进行高效地加热。
另外,上述的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所示出的技术不仅可分别单独使用,而且, 也可以相互任意地组合使用。
如上详述,根据本说明书所记载的技术,能够提供可靠地维持被感应加热的带和 检测上述带表面的温度的非接触式的恒温器之间的缝隙的技术。
本发明在不脱离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形。因此,以上所述仅为本 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是根据发明请求的范围而示 出的,且在说明书中不以任何方式被约束。而且,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 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
1.一种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无缝状的带;辊,与所述带形成夹持;支撑部件,在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辊之间夹持所述带; 线圈,为了在所述带上感应电流而产生磁场;辅助发热部件,在所述带的环路中,利用通过所述磁场感应的电流进行发热;以及 温度检测元件,隔着所述带与所述辅助发热部件相对,用于检测所述带的外周面的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发热部件为沿所述带的内周面的圆弧形状,且在所述带的圆周方向上的至少 一个端部延伸到不与所述线圈相对的非对置区域,所述温度检测元件隔着所述带与在所述非对置区域中的所述辅助发热部件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对置区域位于所述辅助发热 部件的上端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对置区域位于只所述辅助发 热部件中与所述温度检测元件相对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位于所述带内侧且靠 近所述辊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恒温器,所述恒温器的至少一 部分位于所述带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发热部件包括分型层、包含 导电材料的发热层及均热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辊的旋转轴方向上的所述均热层的宽度小于在所述辊的旋转轴方向上的所述 线圈的宽度,且大于在所述辊的旋转轴方向上的通过所述辊输送的最大尺寸的薄片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辊的旋转轴方向上的所述发 热层的宽度大于在所述辊的旋转轴方向上的所述线圈的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型层、发热层及均热层中, 所述分型层最接近于所述带。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发热部件还包括辐射防护 层,所述辐射防护层位于比所述分型层、发热层及均热层靠近所述支撑部件的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均热层包括热管。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防护层的热传导率小于所 述发热层及所述均热层中任一个接近于所述支撑部件一侧的层的热传导率。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防护层的在所述带侧的表面为亮度大于所述发热层及所述均热层中任一个 接近于所述支撑部件一侧的层的在所述支撑部件侧的表面的颜色。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包括无缝状的带;辊,与带形成夹持;支撑部件,在上述支撑部件与上述辊之间夹持所述带;线圈,为了在上述带上感应电流而产生磁场;辅助发热部件,在带的环路中,利用通过上述磁场感应的电流进行发热;以及温度检测元件,隔着上述带与上述辅助发热部件相对,用于检测上述带的外周面的温度。
文档编号G03G15/20GK102033474SQ201010295629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8日
发明者中山浩, 冈野义明, 功刀宏之, 曾根寿浩, 木野内聪, 横山秀治, 菊地和彦, 高田节夫 申请人: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株式会社东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