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32786阅读:737来源:国知局
定影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将显影剂热定影在片材状记录介质上的定影装置。



背景技术:

激光打印机等电子照相方式的成像装置,具有用于将调色剂图像热定影在打印纸上的定影装置。现有的定影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定影装置,具有作为加热元件的卤素灯。并且,通过来自卤素灯的辐射热加热夹压板与定影膜。打印纸在按压辊与被加热的定影膜之间通过。由此,调色剂图像热定影在打印纸上。

这种定影装置在不执行打印处理的待机时,卤素灯熄灭。然后,对成像装置输入打印指示时,定影装置启动,卤素灯点灯。卤素灯点灯后,在定影膜温度上升到能够定影温度为止的期间,难以对打印纸进行定影处理。

近年来,将对成像装置输入打印指示后,到完成打印为止的时间(First Print Output Time,FPOT)加以缩短的要求越发强烈。随此,也要求缩短定影装置定影膜的升温时间。但是,仅仅依靠卤素加热器的辐射热,难以使定影膜在短时间内上升到能够定影温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影装置,能够缩短从开始加热到定影膜达到能够定影温度为止的时间。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可以包括定影膜、第一加热元件、第二加热元件、夹压构件、反射构件、按压构件以及支撑构件。定影膜可以沿第一方向呈筒状延伸。第一加热元件可以位于该定影膜内侧且沿该第一方向延伸。第二加热元件可以与该第一加热元件不同。夹压构件可以在该定影膜的内周表面和该第一加热元件之间沿该第一方向延伸。该夹压构件可以构造成与该定影膜的内周表面相接触。反射构件可以位于该定影膜内侧且沿该第一方向延伸。该反射构件和该夹压构件构造成覆盖该第一加热元件的周围且将来自该第一加热元件的辐射热反射到该夹压构件。按压构件可以位于该定影膜外侧且构造成将该定影膜朝向该夹压构件按压。支撑构件可以位于该定影膜内侧且沿该第一方向延伸。该支撑构件可以构造成覆盖该反射构件且支撑该夹压构件。该支撑构件可以包括第一板部、第二板部和第三板部。该第一板部可以沿该第一方向延伸且隔着该第一加热元件沿与该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与该夹压构件相对。该第二板部和第三板部可以沿该第一方向延伸且隔着该第一加热元件沿与该第一方向和该第二方向不同的第三方向相互相对。该第二加热元件可以位于该第二板部、该第三板部、该夹压构件在该第三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和该夹压构件在该第三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中的至少一个上。

根据上述构造,可以通过第二加热元件而增加在定影装置传导的的热量。结果,可以迅速地将定影膜加热到能够定影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成像装置的截面视图。

图2是概念性地示出成像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方块图。

图3是定影装置的纵向截面视图。

图4是定影装置的纵向截面视图。

图5是第一加热元件、夹压构件、反射构件和支撑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从与定影膜接触的一侧观察夹压构件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热定影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变形例的第一加热元件、夹压构件、反射构件和支撑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根据变形例的定影装置的纵向截面视图。

图10是根据变形例的定影装置的纵向截面视图。

图11是根据变形例的定影装置的纵向截面视图。

图12是示出根据变形例的热定影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1.成像装置的整体构造>

图1是包括一个实施例的定影装置50的成像装置1的截面视图。该成像装置1是电子照相方式的打印装置(激光打印机)。成像装置1在片材状记录介质的打印纸9表面记录图像。如在图1中所示,成像装置1具有片材供应托盘10、传送机构20、曝光部30、处理盒40和定影装置50。上述各部分容纳于壳体60内部。

片材供应托盘10是容纳未打印的打印纸9的托盘。片材供应托盘10设置在壳体60中的打印纸9传送路径的最上游侧。在执行打印处理之前,将多张打印纸9加载到片材供应托盘10内。当加载了打印纸9的片材供应托盘10设置在壳体60中时,片材供应托盘10所备有的提升板11,将片材供应托盘10中的多张打印纸9压向传送辊21。由此,片材供应托盘10中的多张打印纸9接近传送辊21一侧。并且,最接近传送辊21的打印纸9与传送辊21接触。

传送机构20是将打印纸9从片材供应托盘10传送到排放托盘61的机构。传送机构20具有多个传送辊21。在成像装置1运行中,多个传送辊21各以水平轴为中心旋转。打印纸9依次与多个旋转的传送辊21相接触,并沿着由多个传送辊21限定的传送路径一张接一张地传送。

曝光部30是将处理盒40中的感光鼓421曝光的机构。曝光部30放置在例如处理盒40与排放托盘61之间。曝光部30根据要打印的图像数据,开启/关闭激光振荡器。从激光振荡器投射的激光束,通过由多角镜等构成的光学系统被偏转。由此,对感光鼓421的外周表面以激光束高速扫描并曝光。结果,在感光鼓421的外周表面,形成与图像数据相对应的静电潜像。

处理盒40具有在打印纸9的记录面上转印调色剂图像的机构。处理盒40可装卸地放置到打印纸9的传送路径与曝光部30之间。成像装置1的用户,可以打开壳体60的正面盖,在成像装置1装卸处理盒40。另外,本实施例的处理盒40具有显影单元41和鼓单元42。显影单元41相对于鼓单元42是可装卸的。因此,成像装置1的用户,可以从处理盒40只取出显影单元41,而更换为新的显影单元41。

显影单元41具有调色剂容纳部分411、供应辊412、显影辊413和层厚调整刮刀414。作为显影剂,调色剂从调色剂容纳部分411经由供应辊412供应给显影辊413。此时,调色剂在供应辊412和显影辊413之间摩擦带电。另外,层厚调整刮刀414将供应给显影辊413外周表面的多余的调色剂剔除。由此,在通过了层厚调整刮刀414的显影辊413表面上,调色剂以均匀厚度沉积。

另一方面,鼓单元42具有感光鼓421、带电器422和转印辊423。感光鼓421表面,通过带电器422均匀带电后,被来自曝光部30的激光束照射。由此,在感光鼓421的外周表面形成静电潜像。基于形成在感光鼓421的外周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沉积在显影辊413的外周表面上的调色剂被从显影辊413供应到在感光鼓421上。结果,在感光鼓421的外周表面,形成调色剂图像。然后,打印纸9通过感光鼓421和转印辊423之间,以便将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421的外周表面转印到打印纸9的记录面上。

定影装置50是将在打印纸9的记录面的调色剂图像热定影的装置。定影装置50设置在打印纸9的传送路径上的、相对于处理盒40位于传送方向的下游侧并且相对于排放托盘61位于传送方向的上游侧。打印纸9通过定影装置50时,打印纸9上的调色剂图像接受来自定影装置50的加热和压力。由此,调色剂图像定影在打印纸9的记录面上。然后,打印纸9通过传送机构20的多个传送辊21排出到排放托盘61上。

有关定影装置50的更为详细的构成,以后描述。

<2.控制系统的构造>

接着,对成像装置1内各部分进行电控制的控制系统加以说明。图2是概念性地示出该控制系统构成的方块图。如在图2中所示,成像装置1具有控制部70、显示部81、输入部82和网络接口83。上述传送机构20、曝光部30、处理盒40和定影装置50,与控制部70、显示部81、输入部82和网络接口83相互可通信地连接。

控制部70具有例如CPU71、ROM72和RAM73。在ROM72,存储有控制成像装置1的操作的程序P。控制部70根据从ROM72读出的程序P,通过使CPU71执行算法处理,对上述传送机构20、曝光部30、处理盒40和定影装置50进行动作控制。此时,伴随CPU71的算法处理产生的数据被暂存在RAM73中。

显示部81显示成像装置1的操作中所需要的信息或成像装置1的工作状态等。显示部81使用例如液晶显示器。输入部82具有多个操作按钮。成像装置1的用户,可以通过确认在显示部81显示的信息的同时操作输入部82,而对控制部70输入执行打印处理等各种命令。网络接口83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装置与外部信息终端连接。用户可以从外部信息终端通过网络接口83,对控制部70输入执行打印处理等各种命令。

<3.定影装置的详细构造>

接着,描述有关定影装置50的更为详细的构造。

图3及图4是定影装置50的纵向截面视图。在图4中,为容易理解省略一部分部件的图示。如图3及图4所示,定影装置50具有定影膜51、第一加热元件52、夹压构件53、反射构件54、按压构件55、支撑构件56、第二加热元件57、引导构件58和温度传感器59。图5是第一加热元件52、夹压构件53、反射构件54和支撑构件56的分解立体图。以下,在参照图3及图4的同时,也根据需要参照图5。此外,反射构件54、支撑构件56是“隔板”的示例。

定影膜51是具有耐热性及柔性的筒形构件。在定影膜51的材料中,使用例如不锈钢等金属。但在定影膜51的材料中,也可使用例如聚酰亚胺等树脂。以下,将定影膜51呈筒状延伸的方向作为“第一方向”。在本实施例中,垂直于打印纸9的传送方向的水平方向为第一方向。定影膜51的内周表面至少与夹压构件53及引导构件58相接触。另外,定影膜51绕沿第一方向的第一轴可旋转地支承。

第一加热元件52是在供电时发出辐射热的热源。第一加热元件52位于定影膜51内侧,沿第1方向呈柱状延伸。另外,第一加热元件52位于以后描述的夹压构件53和反射构件54之间,并且设置在反射构件54内侧。在第一加热元件52使用例如卤素灯。第一加热元件52与上述控制部70电连接,按照来自控制部70的指示启动或停止。

夹压构件53为板状构件。夹压构件53在定影膜51的内周表面和第一加热元件52之间,沿第一方向延伸。夹压构件53的一个表面与定影膜51的内周表面相接触。在夹压构件53的材料中,使用例如导热率较大的铝等金属。在定影装置50运行中,通过来自第一加热元件52的辐射热加热夹压构件53。并且,夹压构件53的热经由定影膜51传导到打印纸9。

图6是从夹压构件53与定影膜51接触面的一侧观察夹压构件53的立体图。如图3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夹压构件53具有平板部531和延伸部532。平板部531位于第一加热元件52和以后描述的按压构件55之间。另外,相对于连接第一加热元件52的中心轴和按压构件55的旋转轴的平面,平板部531基本垂直地扩展。平板部531的一个表面,成为在以后描述的按压构件55之间夹持定影膜51的夹压面533。延伸部532,从平板部531朝向定影膜51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沿定影膜51的内周表面弯曲并延伸。

另外,如图4及图6所示,延伸部532包含一对突出部分534。一个突出部分534位于延伸部532的第一方向的一个端部。另一个突出部分534位于延伸部532的第一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在定影膜51与以后描述的支撑构件56之间,一对突出部分534比延伸部532的其他部分延伸得更长。另外,一对突出部分534离开定影膜51的内周表面而接近以后描述的第二加热元件57一侧。

反射构件54是将来自第一加热元件52的辐射热的一部分,反射到夹压构件53的构件。在反射构件54的材料中,使用例如红外线及远红外线的反射率较大的铝等金属。反射构件54在定影膜51的内侧,沿第一方向延伸。另外,反射构件54具有朝向夹压构件53开口的近似U形的杯状部分541以及一对突缘部分542。一对突缘部分542,从杯状部分541接近夹压构件53的两端部,向相互分离的方向扩展。第一加热元件52设置在由夹压构件53和反射构件54构成的筒形部的内部。换言之,夹压构件53及反射构件54,覆盖第一加热元件52的第一轴的周围。

来自第一加热元件52的辐射热的一部分,直接到达夹压构件53。另外,来自第一加热元件52的辐射热的另一部分,经过反射构件54内侧面的反射,到达夹压构件53。这样,使用反射构件54,可将来自第一加热元件52的辐射热,通过多种路径照射在夹压构件53上。由此,可以有效率地加热夹压构件53。

按压构件55是将定影膜51朝向夹压构件53按压的构件。按压构件55位于定影膜51外侧。另外,相对于夹压构件53的平板部531,按压构件55位于第一加热元件52的相反一侧。本实施例的按压构件55,为以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旋转轴550为中心可旋转地支承的辊子。在按压构件55的材料中,使用例如具有弹性的橡胶。定影膜51及打印纸9,被夹持在夹压构件53的夹压面533与按压构件55的外周表面之间。另外,按压构件55也可以通过弹簧等弹性部件向夹压构件53加压。

在定影装置50运行中,通过在图3概念性示出的马达551输出的动力,按压构件55以旋转轴550为中心旋转。按压构件55旋转时,定影膜51因其与按压构件55或打印纸9的摩擦力而从动旋转。打印纸9上的调色剂图像,在通过被加热的定影膜51和按压构件55之间时,接受热和压力。由此,调色剂图像热定影在打印纸9上。

支撑构件56是抗拒来自按压构件55的压力而支撑夹压构件53的构件。在支撑构件56材料中,使用例如比夹压构件53刚度更高的铁等金属。支撑构件56在定影膜51的内侧,沿第一方向延伸。另外,支撑构件56沿反射构件54扩展,具有朝向夹压构件53张开的近似U的形状。

支撑构件56具有第一板部561、第二板部562和第三板部563。第一板部561、第二板部562和第三板部563均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板部561隔着第一加热元件52,沿着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本实施例中第一加热元件52及按压构件55的排列方向),与夹压构件53相对。第二板部562和第三板部563隔着第一加热元件52,沿着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不同的第三方向(本实施例中与打印纸9的传送方向平行的方向)相互相对。反射构件54的第二方向的端面(距离夹压构件53最远的面)被支撑构件56的第一板部561覆盖。反射构件54的第三方向的两个侧面分别被支撑构件56的第二板部562和第三板部563覆盖。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板部562在夹压构件53一侧的端部及第三板部563在夹压构件53一侧的端部,分别接触反射构件54的突缘部分542。因此,支撑构件56通过反射构件54的一对突缘部分542支撑夹压构件53。但是,第二板部562在夹压构件53一侧的端部及第三板部563在夹压构件53一侧的端部,也可以不通过反射构件54而直接接触夹压构件53。

第二加热元件57是与第一加热元件52分开设置的热源。在第二加热元件57使用例如板状陶瓷加热器。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支撑构件56的第二板部562固定有一对第二加热元件57。一对第二加热元件57中的一个第二加热元件57,设置在与第一加热元件52的第一方向的一个端部相对应的位置。另外,一对第二加热元件57中的另一个第二加热元件57,设置在与第一加热元件52的第一方向的另一个端部相对应的位置。例如,一对第二加热元件57,设置在分别与第一加热元件52的发出辐射热的面的第一方向的一个端部以及另一个端部相重叠的第一方向的位置。来自所述第一加热元件52的辐射热的热量比来自所述第二加热元件57的辐射热的热量大。

另外,在图5中的支撑构件56的第二板部562设置有一对第二加热元件57,也可以在第二板部562的第一方向的一个端部或另一个端部中任意一个,设置一个第二加热元件57。

在对第二加热元件57供电时,第二加热元件57的温度上升。并且,第二加热元件57的热经由支撑构件56、反射构件54和夹压构件53传导到定影膜51。因此,通过一对第二加热元件57,至少传导到定影膜51在第一方向的两端部附近的热量增加。这样,同时使用第一加热元件52和第二加热元件57,可以将定影膜51迅速加热。由此,可以缩短从开始加热到定影膜51达到能够定影温度为止的时间。

具体地,与定影膜51在第一方向的中心部附近相比,定影膜51在第一方向的两端部附近释放到空气中的热量较大。在本实施例中,对这样的释放热量较大的定影膜51在第一方向的两端部附近,主要通过一对第二加热元件57加热。这样,定影膜51从第一加热元件52和一对第二加热元件57接受的热量,在第一方向上被均匀化。换言之,定影膜51在第一方向上被更均匀地加热。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加热元件57设置在第二板部562在夹压构件53一侧的端部。换言之,在支撑构件56中,在最靠近夹压构件53的位置设置第二加热元件57。因此,与第二加热元件57设置在支撑构件56的其他位置时相比,可以更迅速地加热夹压构件53。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支撑构件56的第二板部562和第三板部563中,位于定影膜51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的第二板部562(即在第二板部562和第三板部563中,靠近延伸部532的第二板部562)上,设置有第二加热元件57。因此,第二加热元件57主要加热在定影膜51中快要进入夹压构件53与按压构件55间之前的部分。在定影膜51中,由第二加热元件57加热的部分,加热后立即进入夹压构件53与按压构件55之间。因此,从第二加热元件57发生的热量,可以有效地利用于定影处理中。

另外如图3所示,引导构件58具有与定影膜51的内周表面相接触、将定影膜51引导至夹压面533的引导面581。在引导构件58的引导面581在定影膜51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且在夹压构件53的夹压面533在定影膜51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定影膜51最靠近第二加热元件57。因此,第二加热元件57主要加热在定影膜51中位于引导面581与夹压面533之间的部分。在定影膜51中,由第二加热元件57加热的部分,加热后不与引导构件58接触而进入夹压构件53与按压构件55之间。因此,可以限制由第二加热元件57提供的热量散逸到引导构件58。结果,从第二加热元件57发生的热量,可以更有效地利用于定影处理中。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支撑构件56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加热元件57。换言之,不是在第二板部562的反射构件54一侧的面上,而是在与反射构件54相反一侧的面上,设置第二加热元件57。因此,不会因为第二加热元件57而妨碍来自第一加热元件52的辐射热。所以,可以用来自第一加热元件52的辐射热以及从第二加热元件57传导的热,来有效地加热定影膜51。结果,可以更迅速地加热定影膜51。

图7是示出在定影装置50的热定影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在每次控制部70对定影装置50指示热定影处理时,执行图7中一系列处理。如图7所示,在定影装置50进行热定影时,首先,控制部70在使按压构件55旋转的同时,通过对第一加热元件52供电使第一加热元件52发热(步骤S11)。其次,控制部70通过设置在定影膜51附近的温度传感器59,检测定影膜51温度T。而后,判断检测出的定影膜51温度T是否小于预先设定的基准温度To(步骤S12)。

在定影膜51温度T为基准温度To以上时(在步骤S12为“否”时),不使第二加热元件57发热而对定影对象的打印纸9进行热定影处理。另一方面,在定影膜51温度T小于基准温度To时(在步骤S12为“是”时),控制部70通过对第二加热元件57供电使第二加热元件57发热(步骤S13)。这样,就可以根据定影膜51温度的实测值,仅在定影膜51的温度上升不足时,使第二加热元件57发热,而辅助性地加热定影膜51。结果,可以迅速地将定影膜51加热到能够定影温度。

热定影处理结束后,控制部70停止对第一加热元件52供电。另外,热定影处理结束后如果控制部70对第二加热元件57供电时,控制部70也停止对第二加热元件57供电。

在上述本实施例中,在支撑构件56的第二板部562设置有一对第二加热元件57。但是,一对第二加热元件57也可以设置在支撑构件56的第三板部563上。具体地,一对第二加热元件57也可以固定在第三板部563上。此时,一对第二加热元件57中的一个第二加热元件57,设置在第三板部563中、与第一加热元件52的第一方向的一个端部相对应的位置。并且,一对第二加热元件57中的另一个第二加热元件57,设置在第三板部563中、与第一加热元件52的第一方向的另一个端部相对应的位置。另外,也可以在第三板部563的第一方向的一个端部或另一个端部中任意一个,设置一个第二加热元件57。

<4.变形例>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接着,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参照图8至图12加以说明。另外,在图9至图11,与图4一样省略了引导构件等一部分部件的图示。

图8是第一变形例中第一加热元件52、夹压构件53、反射构件54和支撑构件56的分解立体图。在图8的例中,在支撑构件56的第二板部562的第一方向的大致整个宽度上,设置有第二加热元件57。换言之,在图8中的第二加热元件57,从与第一加热元件52的第一方向的一个端部相对应的位置,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到与第一加热元件52的第一方向的另一个端部相对应的位置。例如,第二加热元件57以与第一加热元件52的发出辐射热的面在第一方向的一个端部以及另一个端部的双方重叠的方式沿着第一方向延伸。这样,就可以通过第二加热元件57,不仅增加在定影膜51在第一方向的两端部附近传导的热量,而且增加在定影膜51在第一方向的中心部附近传导的热量。

因此,第二加热元件57,既可以像上述实施方式那样仅设置在支撑构件56在第一方向的两端部附近,也可以像图8那样设置在支撑构件56的大致整个宽度上。但如上所述,定影膜51在第一方向的两端部附近,来自第一加热元件52的辐射热量本身较少且容易释放热量。因此,为使定影膜51在第一方向的两端部附近的温度迅速上升,优选地,至少在支撑构件56在第一方向的两端部附近设置第二加热元件57。

另外,在图8的例中,第二加热元件57固定在第二板部562上,但第二加热元件57也可以固定在第三板部563上。

图9是第二变形例中定影装置50的纵向截面视图。在图9的例中,不是在支撑构件56上,而是在夹压构件53上,固定第二加热元件57。具体地,在位于夹压构件53在第三方向的一个端部的延伸部532的支撑构件56一侧的面上,设置第二加热元件57。这样,与在支撑构件56上固定第二加热元件57相比,第二加热元件57的位置更靠近定影膜51。并且,从第二加热元件57到定影膜51为止的热传导路径变得更短。因此,用来自第二加热元件57的热,可以更迅速地加热定影膜51。

同样,在图9的例中,一对第二加热元件57中的一个第二加热元件57,设置在延伸部532中、与第一加热元件52的第一方向的一个端部相对应的位置。另外,一对第二加热元件57中的另一个第二加热元件57,设置在延伸部532中、与第一加热元件52的第一方向的另一个端部相对应的位置。但是,也可以在延伸部532的第一方向的一个端部或另一个端部中任意一个,设置一个第二加热元件57。并且,延伸部532以及第二加热元件57,也可以从与第一加热元件52的第一方向的一个端部相对应的位置,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到与第一加热元件52的第一方向的另一个端部相对应的位置。

另外,第二加热元件57也可以设置在夹压构件53在第三方向的另一个端部。但是,如图9所示,如果将第二加热元件57设置在位于夹压面533在定影膜51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的延伸部532,定影膜51中由第二加热元件57加热的部分,加热后立即进入夹压面533与按压构件55之间。因此,从第二加热元件57发生的热量,可以有效地利用于定影处理中。

图10是第三变形例中定影装置50的纵向截面视图。在图10的例中,第二加热元件57位于夹压构件53在第三方向的一个端部,在支撑构件56与夹压构件53之间,夹持有第二加热元件57。具体地,在支撑构件56的第二板部562在夹压构件53一侧的端部、与夹压构件53的延伸部532在支撑构件56一侧的面之间,夹持有第二加热元件57。这样,就可以使第二加热元件57的位置,比在图9时更接近夹压面533。在定影膜51中,由第二加热元件57加热的部分,加热后以更短的时间进入夹压面533与按压构件55之间。因此,从第二加热元件57发生的热量,可以更有效地利用于定影处理中。

同样,在图10的例中,一对第二加热元件57中的一个第二加热元件57,设置在与第一加热元件52的第一方向的一个端部相对应的位置。另外,一对第二加热元件57中的另一个第二加热元件57,设置在与第一加热元件52的第一方向的另一个端部相对应的位置。但是,在支撑构件56和夹压构件53之间,也可以在第一方向的一个端部或另一个端部中任意一个,设置一个第二加热元件57。并且,第二加热元件57,也可以从与第一加热元件52的第一方向的一个端部相对应的位置,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到与第一加热元件52的第一方向的另一个端部相对应的位置。另外,第二加热元件57也可以在比第一加热元件52靠第三方向的另一个端部一侧夹持在支撑构件56的第三板部563在夹压构件53一侧的端部、与夹压构件53在支撑构件56一侧的面之间。

如上所述,第二加热元件57至少设置在支撑构件56的第二板部562、支撑构件56的第三板部563,夹压构件53在第三方向的一个端部以及夹压构件53在第三方向的另一个端部中任意一个即可。第二加热元件57也可以设置在这些部位中两处以上。另外,第二加热元件57也可以追加设置在与这些部位不同的位置。

图11是第四变形例中定影装置50的纵向截面视图。在图11的例中,在支撑构件56的第二板部562,固定第二加热元件57。并且,图11的支撑构件56具有从第二板部562在夹压构件53一侧的端部、向夹压构件53的延伸部532一侧延伸的腿部564。另外,夹压构件53的延伸部532在支撑构件56一侧的面、与支撑构件56的腿部564在夹压构件53一侧的面,直接接触。这样,使支撑构件56和夹压构件53之间更容易热传导。因此,可以将从第二加热元件57发出的热,经由支撑构件56和夹压构件53,更有效地传导到定影膜51。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说明的图1的成像装置为黑白打印机。但是,本发明的定影装置也可以用于彩色打印机。图12是示出在彩色打印机中执行热定影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在每次控制部70对定影装置50指示热定影处理时,执行图12中一系列处理。

在图12的例中,首先,控制部70通过对第一加热元件52供电使第一加热元件52发热(步骤S21)。其次,控制部70获取表示打印时使用显影剂的颜色数的信息。具体地,判断打印指示是黑白打印及彩色打印中的哪一种(步骤S22)。

当打印指示是彩色打印时(在打印纸9上排出的显影剂的颜色数比预先设定的基准值多时,在步骤S22为“是”时),多个单色调色剂图像重叠转印在打印纸9上。因此,在定影装置50中,需要使定影膜51温度升高。此时,通过对第二加热元件57供电使第二加热元件57发热(步骤S23)。

另一方面,当打印指示是黑白打印时(在打印纸9上排出的显影剂的颜色数在预先设定的基准值以下时,在步骤S22为“否”时),仅一个单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在打印纸9上。因此,不需要像彩色打印时那样使定影膜51温度升高。此时,对第二加热元件57不立即供电,控制部70通过设置在定影膜51附近的温度传感器59,检测定影膜51温度T。而后,判断检测出的定影膜51温度T是否小于预先设定的基准温度To(步骤S24)。

在定影膜51温度T为基准温度To以上时(在步骤S24为“否”时),不使第二加热元件57发热而对定影对象的打印纸9进行热定影处理。另一方面,在定影膜51温度T小于基准温度To时(在步骤S24为“是”时),控制部70通过对第二加热元件57供电使第二加热元件57发热(步骤S23)。这样,就可以在打印纸9上排出的显影剂的颜色数多时,或在定影膜51的温度上升不足时,使第二加热元件57发热,而辅助性地加热定影膜51。结果,可以迅速地将定影膜51加热到能够定影温度。

热定影处理结束后,控制部70停止对第一加热元件52供电。另外,热定影处理结束后如果控制部70对第二加热元件57供电时,控制部70也停止对第二加热元件57供电。

另外,有关定影装置的细节的形状及构造,可以不同于本申请中各图所示的形状及构造。并且,在不发生矛盾的范围内,可以对出现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的各要素适当地进行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