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装置和打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8074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定影装置和打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影装置和一种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在图像处理装置中,安装了将记录介质夹在具有热源的旋转体与进 行加压的旋转体之间的定影装置,其中,该定影装置对转印到记录介质 的诸如调色剂等等的图像形成材料进行定影。具有热源的旋转体对记录 介质加热,并且进行加压的旋转体被布置为与具有热源的旋转体相对。
在该定影装置中,存在如下情况由于诸如记录介质的静电、调色 剂的粘附性、定影时提供的油等等的各种因素,记录介质巻绕在加热部 件(或者加压部件)周围。
因此,为了检测记录介质到一对旋转体中的任一个的巻绕,考虑了 布置光学式传感器并且基于该光学式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监视记录介质 的巻绕。然而,当发生巻绕时,定影部、加热部件和加压部件的周围达 到很高温度。因此,布置光学式传感器的位置应当有限制,例如,必须 将光学式传感器布置在较远位置等。
另外,提出了一种系统(参见日本特开平(JP-A) 11-296015号公报), 这种系统通过使用温度传感器,当温度变得等于或低于预定温度时确定 发生了巻绕。另外,还提出了一种系统(参见日本特开平(JP-A)06-089067 号公报),这种系统当温度下降率超过基准值时确定发生了巻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获得一种定影装置和打印装置,其能够在一对旋转体从 彼此分离状态达到彼此接触状态时防止错误地确定记录介质巻绕在这一 对旋转体中的任一个上。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包括 一对旋转体,其通过夹住如下的记录介质来传送该记录介质在所述记 录介质上通过使用图像形成材料而形成有图像;加热部,其对所述一对 旋转体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加热;移动部,其使得所述一对旋转体在它们
彼此接触的位置与它们彼此分离的位置之间移动;温度检测部,其在不
接触旋转体的情况下检测所述一对旋转体中的至少一个旋转体的表面温
度;以及巻绕产生确定部,其基于由所述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表面温度 的温度下降之后的温度上升率来确定所述记录介质是否巻绕在所述一对 旋转体中的任一个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可以提供上述方面的定影装置,其中,当 所述表面温度的温度上升率等于或大于先前设置的第一基准值时,所述 巻绕产生确定部确定所述记录介质已经巻绕在所述一对旋转体中的任一 个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可以提供上述方面的定影装置,其中,所 述巻绕产生确定部基于所述表面温度的温度下降率、以及在所述表面温 度的温度下降之后的表面温度的温度上升率,来确定所述记录介质是否 巻绕在所述一对旋转体中的任一个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可以提供上述方面的定影装置,其中,当 通过将所述表面温度的温度上升率加到所述表面温度的温度下降率而获 得的值等于或大于先前设置的第二基准值时,所述巻绕产生确定部确定 所述记录介质己经巻绕在所述一对旋转体中的任一个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可以提供上述方面的定影装置,该定影装 置还包括校正值获取部,其基于所述记录介质的材料或者所述记录介 质的厚度而获取校正值;以及校正部,其基于由所述校正值获取部获取 的校正值来校正所述第一基准值或者所述第二基准值。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可以提供上述方面的定影装置,其中,当 所述表面温度的温度上升率小于先前设置的第三基准值时,所述巻绕产 生确定部确定所述记录介质已经巻绕在所述一对旋转体中的任一个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打印装置,该打印装置包括
6图像形成部,其通过使用图像形成材料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一对旋
转体,其通过夹住形成有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而传送所述记录介质;加 热部,其对所述一对旋转体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加热;移动部,其使得所 述一对旋转体在它们彼此接触的位置与它们彼此分离的位置之间移动; 温度检测部,其在不接触旋转体的情况下检测所述一对旋转体中的至少 一个旋转体的表面温度;以及巻绕产生确定部,其基于由所述温度检测 部检测到的表面温度的温度下降之后的温度上升率来确定所述记录介质 是否巻绕在所述一对旋转体中的任一个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包括
一对旋转体,其通过夹住如下的记录介质而传送所述记录介质在所述
记录介质上通过使用图像形成材料而形成有图像;加热部,其对所述一 对旋转体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加热;移动部,其使得所述一对旋转体在它 们彼此接触的位置与它们彼此分离的位置之间移动;温度检测部,其在 不接触旋转体的情况下检测所述一对旋转体中的至少一个旋转体的表面 温度;以及巻绕产生确定部,其基于所述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表面温度 来确定所述记录介质是否巻绕在所述一对旋转体中的任一个上,其中, 所述巻绕产生确定部基于所述一对旋转体彼此接触的预定时段、或者不 同于所述预定时段的一个或更多个时段,来确定所述记录介质是否巻绕 在所述一对旋转体中的任一个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可以提供上述方面的定影装置,其中,所 述巻绕产生确定部在所述预定时段内暂停由所述巻绕产生确定部进行的 确定,或者在所述预定时段内暂停输出所述巻绕产生确定部的确定结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可以提供上述方面的定影装置,该定影装 置还包括校正部,其将先前设置的基准值校正为在所述预定时段与在 不同于所述预定时段的所述一个或更多个时段中不同的值,其中,当所 述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表面温度的温度下降等于或大于所述先前设置的 基准值时,所述巻绕产生确定部确定所述记录介质已经巻绕在所述一对 旋转体中的任一个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可以提供上述方面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校正部校正所述先前设置的基准值,以使得与在不同于所述预定时 段的所述一个或更多个时段内相比,在所述预定时段内确定所述记录介 质己经巻绕在所述一对旋转体中的任一个上的可能性更小。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可以提供上述方面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校正部基于所述记录介质的厚度或材料来校正所述先前设置的基准 值。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打印装置,该打印装置包括: 图像形成部,其通过使用图像形成材料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一对旋 转体,其通过夹住形成有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而传送所述记录介质;加 热部,其对所述一对旋转体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加热;移动部,其使得所 述一对旋转体在它们彼此接触的位置与它们彼此分离的位置之间移动; 温度检测部,其在不接触旋转体的情况下检测所述一对旋转体中的至少 一个旋转体的表面温度;以及巻绕产生确定部,其基于所述温度检测部 检测到的表面温度来确定所述记录介质是否巻绕在所述一对旋转体中的 任一个上,其中,所述巻绕产生确定部基于所述一对旋转体彼此接触的 预定时段、或者不同于所述预定时段的一个或更多个时段,来确定所述 记录介质是否巻绕在所述一对旋转体中的任一个上。
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能够防止在一对旋转体从彼此分离状态到达 彼此接触状态时错误地确定记录介质巻绕在这一对旋转体的任一个上。
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能够防止在一对旋转体从彼此分离状态到达 彼此接触状态时错误地确定记录介质巻绕在这一对旋转体的任一个上。
根据第三方面,本发明能够防止在一对旋转体从彼此分离状态到达 彼此接触状态时错误地确定记录介质巻绕在这一对旋转体的任一个上。
根据第四方面,与对应于温度上升率来确定记录介质是否巻绕在一 对旋转体的任一个上的情况相比较,本发明能够防止在一对旋转体从彼 此分离状态到达彼此接触状态时错误地确定记录介质巻绕在这一对旋转 体的任一个上。
根据第五方面,无论记录介质的材料或者记录介质的厚度的差异如 何,本发明都能够防止在一对旋转体从彼此分离状态到达彼此接触状态时错误地确定记录介质巻绕在这一对旋转体的任一个上。
根据第六方面,本发明能够防止在一对旋转体从彼此分离状态到达
彼此接触状态时错误地确定记录介质巻绕在这一对旋转体的任一个上。
根据第七方面,与没有提供本结构的情况相比较,当薄记录介质巻
绕在一对旋转体之一上时,本发明能够更加准确地检测到记录介质的巻绕。
根据第八方面,本发明能够防止在一对旋转体从彼此分离状态到达 彼此接触状态时错误地确定记录介质巻绕在这一对旋转体的任一个上。
根据第九方面,本发明能够防止在一对旋转体从彼此分离状态到达 彼此接触状态时错误地确定记录介质巻绕在这一对旋转体的任一个上。
根据第十方面,当一对旋转体从彼此分离状态到达彼此接触状态时, 本发明能够检测记录介质是否巻绕在这一对旋转体的任一个上,并且本 发明能够防止错误地确定记录介质巻绕在这一对旋转体的任一个上。
根据第十一方面,当一对旋转体从彼此分离状态到达彼此接触状态 时,本发明能够检测记录介质是否巻绕在这一对旋转体的任一个上,并 且本发明能够防止错误地确定记录介质巻绕在这一对旋转体的任一个 上。
根据第十二方面,无论记录介质的材料或者记录介质的厚度的差异 如何,当一对旋转体从彼此分离状态到达彼此接触状态时,本发明都能 够检测记录介质是否巻绕在这一对旋转体的任一个上,并且本发明都能 够防止错误地确定记录介质巻绕在这一对旋转体的任一个上。
根据第十三方面,当一对旋转体从彼此分离状态到达彼此接触状态 时,本发明能够确定记录介质是否巻绕在这一对旋转体的任一个上,并 且本发明能够防止错误地确定记录介质巻绕在这一对旋转体的任一个 上。


将基于下面的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括结构;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的 硬件结构的框图3是示出定影部的详细结构的放大图4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定影控制部中的执行温度控制、 巻绕监视控制和巻绕监视时间管理控制的功能框图5A和图5B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加热辊的温度转变 的定时图6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温度管理控制部中的温度控 制例程的流程图7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巻绕监视控制部中的用于监 视巻绕的控制例程的流程图8A和图8B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加热辊的温度转变 的定时图9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巻绕监视控制部中的用于监 视巻绕的控制例程的流程图10是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定影控制部中的执行温度控制、 巻绕监视控制和巻绕监视时间管理控制的功能框图11是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温度控制和巻绕开始控制的定时
图12是示出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温度管理控制部中的温度控 制例程的流程图13是示出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巻绕监视控制部中的用于监 视巻绕的控制例程的流程图14是示出图13的巻绕监视控制部中的用于监视巻绕的时段控制 例程的流程图;以及
图15是根据变型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温度控制和巻绕开始控制的定时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io的概括结构。
图像处理装置IO包括与纸传送部12相邻设置的图像形成部14。 (图像形成部14)
图像形成部14用作图像形成部的示例。另外,调色剂用作图像形成 材料的示例,并且记录纸30用作记录介质。
图像形成部14通过使用调色剂在记录纸30上形成图像。具体地讲, 图像形成部14设置有循环的环状转印带(图像保持体)16。转印带16 巻绕多个辊18,并且被构成为由于驱动电机(未示出)的驱动力而以近 似矩形的形状沿图1的箭头A的方向(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
在转印带16的上侧部分(水平传送区域的上侧),按照彼此相对的 方式,在沿着转印带16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布置有静电充电装置20,并 且在下游侧布置有光扫描装置22。
静电充电装置20被构成为对转印带16的表面均匀地进行静电充电。
另一方面,光扫描装置22基于输入的图像数据来控制用作光源的激 光器的亮和灭(下文中,称作"发光控制")。另外,光扫描装置22使受 控光束的发光偏转以反复在一个方向进行扫描。该偏转方向对应于主扫 描方向,并且示出为图1中的深度方向(与转印带16的传送方向正交的 方向)。
因此,转印带16的传送方向是相对于主扫描方向的副扫描方向。
在由静电充电装置20均匀进行静电充电的转印带16以预定传送速 度进行循环的同时,输出从光扫描装置22主扫描的光束(参见图1中的 箭头B)。因此,可以在转印带16上的预定平面区域中形成静电图像。
在转印带16的下侧部分(水平传送区域的下侧)设置有显影装置24, 显影装置24通过向静电潜像提供用作显影材料的调色剂而进行显影。
由显影装置24显影的形成图像(调色剂图像)被传送到相对于转印 带16的传送方向的右侧部分(垂直传送区域的右侧)的转印部26。在该 转印部26中,如下所述地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30,然后转印带 16经由清洗部(未示出)返回静电充电装置20 (完成一个循环)。在图像形成部14中,通过使转印带16进行循环来重复图像形成处理。
(纸传送部12)
如图1所示,纸传送部12的中央设置有上级托盘28A和下级托盘 28B。另外,设置有托盘28C,与托盘28A和托盘28B相比,托盘28C 具有几倍的存纸容量。在总体命名的情况下,托盘28A、托盘28B和托 盘28C以下称作"托盘28"。
例如,托盘28层叠有不同尺寸的记录纸(介质)30。
另外,托盘28全部被构成为将图1中的右端部侧设置为记录纸的取 纸侧,并且分别设置有托盘传感器32A-1 (用于托盘28A)、托盘32A-2 (用于托盘28B)和32A-3 (用于托盘28C),这些托盘传感器用于在取 出记录纸30之后马上检测记录纸30的前端。
从托盘28取出的记录纸30由多个辊34引导,记录纸30按近似90 度以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进行转向,并且在图1中被向下传送。
向下传送的预定位置设置有向下传送传感器32B-1和32B-2。该向下 传送传感器32B-1检测从托盘28A或28B或者双面打印传送部36 (如下 所述)运送的记录纸30。
向下传送传感器32B-1和32B-2的下游侧设置有多个辊38。所述多 个辊38按近似90度沿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引导记录纸30,并且将其近 似水平地传送预定长度。
水平传送区域的下游侧设置有转印同步检测传感器32C。转印同步 检测传感器32C进行同步(定时)以正常地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 30的预定区域。根据情况需要,记录纸30在转印同步检测传感器32C 检测到其前端时停止,并待机。
在转印同步检测传感器32C的下游侧设置有多个辊40。所述多个辊 40按近似90度沿图1中的顺指针方向引导记录纸30,并且将其向上传 送。
上述的转印部26布置在向上传送路径的中游。在转印部26中,记 录纸30以预定压力紧密地附着到转印带16,并且调色剂由于静电效应而从转印带16转印到记录纸30。结果,图像转印到记录纸30上。
构成图像形成部14的一部分的定影部42设置在转印部26的下游侧 (向上传送方向的上侧),并且通过接收记录纸30并执行施加预定热量 和压力的定影处理而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纸30。
定影前检测传感器32D设置在定影部42与转印部26之间的传送路 径上。定影前检测传感器32D检测在定影部42中接收的记录纸30的前 端。例如,定影前检测传感器32D控制定影部42内的温度或者执行用于 加压的机械运动的开始定时。
定影后检测传感器32E设置在定影部42的记录纸传送方向的下游 侧。定影后检测传感器32E检测定影部42中的定影处理的结束。
多个辊44设置在定影后检测传感器32E的下游侧。所述多个辊44 按近似卯度沿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引导记录纸30,然后近似水平地传送 记录纸30。
打印面判别传感器32F设置在恰在近似水平传送之后的传送路径上。 打印面判别传感器32F检测先前应用于记录纸30的单面打印或双面打印 的指示信息。打印面判别传感器32F的检测结果应用将传送方向切换(切 换点)到如下所述的传送路径的分支部的要求。
在通过传送辊44以近似水平状态传送记录纸30的传送路径中,在 打印面判别传感器32F的下游侧设置有第一分支部46。第一分支部46 由多个传送辊48和切换点50构成。
基于由打印面判别传感器32F获得的信息,当前传送的记录纸30分 类成模式1和模式2,其中,模式1对应于在双面打印指示中仅仅完成一 面的打印的情况,模式2对应于在双面打印指示中完成了两面打印的情 况。
在模式1的情况下,通过点50的切换控制,通过传送辊48按近似 90度沿图1的顺指针方向将记录纸30转向。
另外,在模式2的情况下,通过点50的切换控制,通过传送辊48 将记录纸30保持其近似水平传送。
根据上述模式1按近似90度转向的记录纸30被传送到双面打印传送部36。双面打印传送部36由多个传送辊49而转向。接下来,通过双 面打印记录纸检测传感器32G来控制传送定时,并且记录纸与从托盘28 拾起的记录纸30的传送路径相会合。
质量确定传感器32H设置在当根据上述模式2保持近似水平传送时 的传送路径中。质量确定传感器32H读取针对打印处理的质量确定的结 果。
当下述情况出现时,质量检测传感器32H通过作标记进行检测。例 如,当调色剂量不适当时,当定影不充分时,或者当存在传送错误(斜 传送、平行移动、重送等等)时,其可以进行检测。也可以设置具有直 接检测并确定图像浓度、纸张位置等等的控制功能的传感器单元。
第二分支部52设置在质量确定传感器32H的下游侧的近似水平传送 路径中。第二分支部52设置有切换点54。
基于质量确定传感器32H获得的信息,将当前传送的记录纸30确定 为无缺陷品或有缺陷品。
在无有缺陷品确定结果的情况下,通过点50的切换控制将记录纸30 引导至传送方向上游侧(图1的左侧)的托盘56。排出到托盘56的记录 纸30的张数由计数传感器321进行计数。
另外,在有缺陷品确定结果的情况下,通过点50的切换控制将记录 纸30引导至传送方向下游侧(图1的右侧)的托盘58。排出到托盘58 的记录纸30的张数由计数传感器32J进行计数。 (图像处理装置10的控制系统)
如图2所示,图像处理装置IO被构成为由控制器IOO进行控制。
控制器100设置有总体管理所有处理和控制的主图像形成控制部
102。
主图像形成控制部102具有CPU 104、 RAM 106、 ROM 108、 I/O (输 入和输出部)110、和连接上述部件的诸如数据总线或控制总线的总线 112。
CPU 104读取存储在ROM 108中的用于控制定影部的各种程序,并 且执行如下所述的处理。在这种情况下,程序可以存储在诸如CD-ROM等等的便携式存储介质中。
传送控制部114、曝光控制部116、显影控制部118、转印控制部120 和定影控制部122连接到I/O 110。
传送控制部114执行与记录纸30在纸传送部12中的传送有关的控 制。曝光控制部116和显影控制部118执行与图像形成部14中的图像形 成处理有关的控制。转印控制部120在图像形成部14与纸传送部12之 间的接触点对记录纸30执行图像转印控帝ij。定影控制部122执行与转印 了图像的记录纸30的定影处理有关的控制。
图形用户接口 (GUI) 124连接到I/O 110。 GUI124接受来自用户的 输入指示,并且向用户通知关于图像处理的信息。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图像处理装置10中,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 执行与在定影部42中对记录纸30进行定影处理时的有缺陷传送的监视 有关的控制。在说明有对缺陷传送的监视控制之前,将描述定影部42的 详细结构。
(定影部42的详细结构)
图3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定影部42的详细结构。定影 部42由壳体42A包盖。 一对辊(加热辊42B和加压辊42C)布置在壳体 42A内。这一对辊(加热辊42B和加压辊42C)在夹住记录纸的同时传 送记录纸。
移动机构42G用作移动部,并且将加热辊42B和加压辊42C在它们 彼此接触的位置与它们彼此分离的位置之间移动。
加热辊42B和加压辊42C被构成为通过移动机构42G而彼此接触或 彼此分离。
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仅仅加压辊42C可以沿 图3的箭头A的方向移动。
当加热辊42B和加压辊42C彼此接触时,它们基于表面弹力而彼此 面接触。然而,图3示出了一种状态,其中,它们沿着轴向彼此线接触。 在从图3的正面进行观察的情况下,加热辊42B和加压辊42C彼此点接 角虫。对应于加热辊42B与加压辊42C之间的接触点的切线方向,在壳体 42A中设置有通孔42D和42E,通孔42D和42E形成记录纸30通过的 空间。
加热辊42B形成为空腔,并且在其内部容纳有热源(例如,卤灯等 等)42F。因此,加热辊42B通过热源42F产生的热量而加热其表面。在 这种情况下,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将卤灯用作加热部的一个示例。 然而,也可以利用其他热源,例如利用感应加热(IH)的热源等等。另 外,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将加热辊42B和加压辊42C用作一对旋转 体的一个示例。然而,也可以利用传送加压的循环带以及加热辊,并且 可以采用任何结构,只要它能够使纸张旋转从而巻绕在其上并且进行定 影即可。
另外,在加热辊42B的周围(在径向方向)、在隔开预定距离的位置 布置有检测加热辊42B的表面温度的温度传感器126。
温度传感器126具有与加热辊42B的表面相对的检测表面,并且被 构成为检测来自加热辊42B的热辐射(辐射热和对流热)。
温度传感器126被构成为检测由热引起的红外线辐射,并且测量物 体的表面温度。
温度传感器126以非接触方式检测加热辊42B和加压辊42C中的至 少一个的表面温度。温度传感器126连接到定影控制部122中的用于管 理定影部42的温度的温度管理控制部128。
按照来自图像处理装置10的主图像形成控制部102的指示,温度管 理控制部128进行控制以将定影部42的加热辊42B的温度(表面温度) 保持为预定温度。
按每个模式将定影部42的温度控制为不同的预定温度,其中所述模 式如下长时间不执行处理的中止模式;实际执行图像形成处理的图像 形成模式;和能够在较短时期内转移到图像形成处理模式的待机模式。 例如,温度的关系如下中止模式的温度<待机模式的温度<图像形成 处理模式的温度。
另外,在待机模式或中止模式下,加热辊42B与加压辊42C分离(不接触),在图像形成处理模式下,加热辊42B与加压辊42C相接触。
如果在定影部42的加热辊42B被控制在预定温度而与加压辊42C分
离的待机模式下给出图像形成指示,则温度管理控制部128进行控制从
而使得在记录纸30到达定影部42之前加热辊42B和加压辊42C处于接
触状态,并且恢复由于与加压辊42C的接触所吸收的加热辊42B的温度。 在定影部42中,在图像形成处理模式下,记录纸30从转印部26从
图3的下侧传送,并且夹在加热辊42B与加压辊42C之间。
此时,通过温度管理控制部128的温度控制,将加热辊42B控制在
进行定影的最佳温度。被夹住的记录纸30在被加热和加压的同时传送到
图3的上侧。
在这种情况下,在正常传送时,记录纸30穿过加热辊42B与加压辊 42C之间的接触点,并且沿着加热辊42B和加压辊42C的切线方向线性 传送。
另一方面,存在记录纸30没有正常传送、并且在巻绕加热辊42B的 同时改变其传送方向的情况(异常传送)。具体地讲,巻绕往往发生在与 转印调色剂的一侧对应的加热辊42B处。如果发生了异常传送,则定影 部42的功能停止,并且不能够实现图像形成处理本身。
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为了监视记录纸30的异 常传送(巻绕),定影控制部128的巻绕监视控制部130根据温度传感器 126检测到的温度数据来确定异常传送。巻绕监视控制部130用作巻绕产 生确定部,并且,根据由温度传感器126在非接触状态下检测到的在表 面温度的温度下降之后的温度上升率,来确定记录纸是否巻绕在加热辊 42B与加压辊42C中的任何一个上。
通过使用现有的温度传感器126来监视异常传送,而不需要加入任 何新的传感器来进行监视。 (定影部的控制系统)
图4示出了定影控制部122中的温度管理控制部128的温度控制和 巻绕监视控制部130的异常传送监视控制的功能框图。图4的功能框图 并不限制温度管理控制部128和巻绕监视控制部130的各个硬件结构,而是按照功能进行分类。
(温度管理控制部128)
各种信号从主图像形成控制部102输出到信号分析部132。信号分析 部132对这些信号进行分析,并且适当地输出信号。
在向信号分析部132指示了诸如图像形成指示、待机指示、中止指 示等等的模式改变指示的情况下,将这些信号输出到基准控制温度数据 确定部134。
基准控制温度数据确定部134连接到基准控制温度数据读出部136。 如果从基准控制温度数据确定部134输入了确定的基准控制温度数据信 息,则通过基准控制温度数据读出部136从基准控制温度数据存储器138 读出适用于各个模式的基准控制温度数据。
然后,将读出的基准控制温度数据传送到基准控制温度数据临时存 储部140,并且临时存储在基准控制温度数据临时存储部140中(在保持 该模式期间)。
基准控制温度数据临时存储部140连接到温度比较部142。 温度比较部142连接到传感器信号输入部144。传感器信号输入部
144从温度传感器126接收检测信号。另外,来自温度传感器126的检测
信号经由传感器信号输入部144传送到温度比较部142 (例如,在进行
A/D转换等等的同时进行传送)。
如果从传感器信号输入部144输入了检测温度数据,则温度比较部
142从基准控制温度数据临时存储部140读出基准控制温度数据,并且将
这二者进行比较。
将温度比较部142的比较结果传送到热源控制部146。热源控制部 146基于温度比较结果来控制热源驱动器148以控制热源42F的加热状 态。在热源42F由卤灯构成的情况下,执行电源的接通和断开控制或者 PID控制等等。另外,如果设置了多个卤灯作为热源42F,则可以对其进 行独立控制。
(巻绕监视控制部130)
连接到主图像形成控制部102的信号分析部132连接到传送系统检测传感器信号提取部150。
来自定影前检测传感器32D的信号和来自定影后检测传感器32E的 信号输入到传送系统检测传感器信号提取部150。
如上所述,定影前检测传感器32D在定影部42的上游侧检测记录纸 30的前端。从定影前检测传感器32D检测到记录纸30的前端时开始异 常传送的监视。
如上所述,定影后检测传感器32E在定影部42的下游侧检测记录纸 30的前端。在定影后检测传感器32E检测到记录纸30的前端时结束异常 传送的监视。换言之,如果在定影前检测传感器32D检测到记录纸30的 前端之后的预定时间、定影后检测传感器32E检测到记录纸30的前端, 则可以确定已经正常传送出记录纸(记录纸已经通过定影部42)。
传送系统检测传感器信号提取部150连接到开始/结束监视指示部 152,并且基于输入信号源(定影前检测传感器32D或定影后检测传感器 32E)向温度变化计算部154发出开始或结束计算的指示。计算的开始对 应于监视异常传送的开始,计算的结束对应于监视异常传送的结束。
在从定影前检测传感器32D输入了信号的情况下,定影部42执行操 作以使得分离的加热辊42B和加压辊42C彼此接触。因此,加热辊42B 的表面温度被加压辊42C吸收。结果,加热辊42B的表面温度下降。
换言之,恰在加热辊42B和加压辊42C之间接触之后,可能会产生 与记录纸30巻绕在加热辊42B上相同的现象(参见图5A)。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由加热辊42B与加压辊42C之间的接触 而导致的温度下降与由记录纸30的巻绕而导致的温度下降具有相同的倾 向,将这些温度下降确定为第一条件。在第一条件成立之后,基于加热 辊42B的温度恢复的温度上升率,来判别温度下降是由加热辊42B与加 压辊42C之间的接触所导致的还是由记录纸30的巻绕所导致的,如图 5B所示(第二条件确定)。
如图4所示,将从温度传感器126输入到传感器信号输入部144的 温度数据存储在临时存储部180中。另外,传感器信号输入部144连接 到温度变化计算部154。每当输入了温度数据时,传感器信号输入部144将计算开始指示信号输出到温度变化计算部154。温度变化计算部154基 于计算开始指示信号的输入而从临时存储部180取入温度数据,并且计 算温度变化率的绝对值(下面所述的变化率的绝对值I T'd I或者变化率 的绝对值i T'u I )。
^^度变化计算部154连接到斜率确定部182,并且温度变化计算部 154将温度变化率数据输出到斜率确定部182。斜率确定部182基于温度 变化率数据的输入来确定加热辊42B的表面温度的斜率(下倾或上倾)。
在斜率确定部182确定了表面温度的斜率是下倾的情况下,将表面 温度的变化率的绝对值(I T'd I )传送到温度下降率比较部186。
另一方面,当斜率确定部182确定了表面温度的斜率是上倾时,将 表面温度的变化率的绝对值(I T'u I )传送到温度上升率比较部194。
基准温度下降率数据存储器184连接到温度下降率比较部186。温度 下降率比较部186基于从斜率确定部182输入的表面温度变化率绝对值 (I T'd I ),从基准温度下降率数据存储器184读取基准温度下降率的绝 对值I T'ds I 。温度下降率比较部186将输入的表面温度变化率绝对值 (I T'd I )与基准温度下降率的绝对值I T'ds I进行比较。
温度下降率比较部186连接到第一条件确定部188,并且将比较结果 输出到第一条件确定部188。
当表面温度变化率的绝对值(I T'd I )大于基准温度下降率的绝对 值I T'ds I时,第一条件确定部188确定第一条件成立。第一条件识别出 出现了由加热辊42B与加压辊42C之间的接触导致的温度下降和由记录 纸30的巻绕导致的温度下降中的任一个。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条件确定,基于表面温度的温度 下降率来确定是否成立。然而,除了上述方式以外,也可以基于表面温 度是否下降了预定量来确定第一条件是否成立。因此,可以通过确定表 面温度是否变得等于或低于特定阈值,来检测出现了由加热辊42B与加 压辊42C之间的接触导致的温度下降和由记录纸30的巻绕导致的温度下 降中的任一个。
第一条件确定部188连接到第一条件确定取消指示部190。当第一条件成立时,第一条件确定部188将取消执行指示信号发送给第一条件确
定取消指示部190。第一条件确定取消指示部190基于取消执行指示信号 的输入,禁止斜率确定部182中的表面温度变化率绝对值I T'd I的输出。
因此,取消了今后温度下降时的第一条件确定。
另一方面,在斜率确定部中,基准温度上升率数据存储器192连接 到温度上升率比较部194,上升斜率的绝对值(I T'u I )输入到温度上 升率比较部194。温度上升率比较部194基于从斜率确定部182输入了表 面温度变化率的绝对值(I T'u I ),从基准温度上升率数据存储器192 读取基准温度上升率的绝对值(I T'us I )。温度上升率比较部194将输 入的表面温度变化率的绝对值(I T'u I )与基准温度上升率的绝对 值(I T'us I )进行比较。作为先前设置的第一基准值的示例,可以使 用绝对值(I T'us I )。
温度上升率比较部194连接到第二条件确定部196,并且将比较结果 输出到第二条件确定部196。
将存储在基准温度上升率数据存储器192中的基准温度上升率的绝 对值(I T'us I )设置为介于当加热辊42B与加压辊42C彼此接触之后 的温度上升率的绝对值与当记录纸30发生巻绕之后的温度上升率的绝对 值之间。
因此,第二条件确定部196基于表面温度变化率的绝对值(I T'u I ) 与基准温度上升率的绝对值(I T'us I )之间的比较结果,来确定温度恢 复是由加热辊42B与加压辊42C的接触导致的、或者温度恢复是由记录 纸30的巻绕导致的。因此,检测记录纸30的异常传送,即巻绕在加热 辊42B上(异常确定信号的产生)。
第二条件确定部196连接到异常传送(巻绕)信号输出部164。异常 传送(巻绕)信号输出部164基于从第二条件确定部196输入了异常确 定信号,将巻绕故障通知信号传送到主图像形成控制部102。
主图像形成控制部102基于来自定影部42的巻绕监视控制部130的 异常信号,通过使用GUI 124来进行异常通知,或者相应地停止功能(图 像形成、传送等等)。以下参照图6和图7中的流程图描述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操作。
图6是示出定影控制部122的温度管理控制部128中的温度管理控 制例程的流程图。
在步骤200中,判别模式,在步骤202中,设置与判别出的模式对 应的基准温度。另外,在步骤204,由温度传感器126检测温度,并且进 入步骤206。在步骤206,将检测到的温度与基准温度进行比较,并且进 入步骤208。
在步骤208,基于比较结果执行对加热辊42B的热源42F的温度控 制,并且例程结束。
图7是示出定影控制部122的巻绕监视控制部130的巻绕监视控制 例程的流程图。
在步骤220,由温度传感器126检测加热辊42B的表面温度,并且 进入步骤222。
在步骤222,基于当前检测到的温度数据和先前检测到的温度数据来 计算温度变化率的绝对值。
在下一个步骤224,基于计算出的温度变化率的绝对值,确定是否存 在温度下降。如果在步骤224中执行了否定确定(正常确定),则步骤进 入步骤226,并且存储当前检测到的温度数据,并且该例程结束。
另外,如果在步骤224中执行了肯定确定(温度下降确定),则第一 条件成立,并且步骤进入步骤228。
第一条件成立意味着识别出出现了可能由加热辊42B与加压辊42C 之间的接触而导致的温度下降和由记录纸30的巻绕而导致的温度下降中 的任一个。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不知道产生了它们中的哪一个。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条件确定的一个示例,基于表面 温度的温度下降率来确定是否成立。此外,可以由表面温度的温度下降 量来确定第一条件是否成立。在这种情况下,在步骤224,确定表面温度 是否出现了预定的温度下降,并且,如果步骤224为肯定,则第一条件 成立,并且步骤进入步骤228。
在步骤228中,为了确认在第一条件成立之后温度下降还持续一段时间,再次通过温度传感器126检测温度,从而基于该确定结果来判别
当温度上升时的时间,并且步骤进入步骤230。
在步骤230,基于当前检测到的温度数据和先前检测到的温度数据, 计算加热辊42B的表面温度的斜率(下倾或上倾)。
在下一个步骤232,基于计算结果来确定温度是否在上升,并且如果 输出了肯定确定(温度上升),则第二条件确定开始,并且步骤进入步骤 234。
第二条件确定对在第一条件成立时列为候选的两种现象中的温度下 降是否由记录纸30的巻绕所导致进行确定。
在步骤234,由温度传感器126检测温度,并且在步骤236中临时存 储检测到的温度数据。
在接下来的步骤238中,确定加热辊42B的表面温度是否恢复到基 准温度,并且,如果输出肯定确定,则步骤进入步骤240。
在步骤240,读出在步骤236中临时存储的温度数据,并且步骤进入 步骤242。
在步骤242,基于当前检测到的温度数据和先前检测到的温度数据来 计算温度上升率的绝对值(I T'u I )。在步骤244,读出基准温度变化率 数据(I T'us I )。
在接下来的步骤246,将温度上升率的绝对值(I T'u I )与基准温 度变化率数据(I T'us I )进行比较。如果温度上升率的绝对值(I T'u I ) 等于或小于基准温度变化率数据(I T'us I ) ( I T'u I引T'us I ),则确 定温度上升是由加热辊42B与加压辊42C之间的接触所导致的,并且该 例程结束。
另一方面,如果温度上升率的绝对值(I T'u I )大于基准温度变化 率数据(I T'us I ) ( I T'u I 〉 I T'us I ),则确定温度上升是由记录纸 30的巻绕所导致的。因此,能够检测到记录纸30巻绕在加热辊42B上。
在步骤248,主图像形成控制部102通知发生了巻绕,并且该例程结束。
另外,作为第二条件,如果温度上升率的绝对值(I T'u I )大于作为第一基准值的一个示例的基准温度变化率数据(I T'US I ),则能够确 定发生了巻绕。然而,该配置可以是将第二基准温度变化率数据I T'us2 I
设置为小于基准温度变化率数据I T'us I的第三基准值,并且当变化率的 绝对值(I T'u I )小于第二基准温度变化率数据I T'us2 I时,确定出现 了记录纸30紧贴温度传感器126的传感器表面的异常传送。
独特巻绕(紧密接触异常)是指如下状态其中,记录纸30巻绕在 加热辊42B上,并且记录纸30的端部接触与加热辊42B隔开预定距离的 温度传感器126。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记录纸30的端部与加热辊42B分 离,所以记录纸30的端部的温度上升要花较多时间。另外,温度传感器 126检测记录纸30的端部的温度。因此,认识到温度上升要花较多时间, 如果基准温度变化率数据I T'u I小于第二基准温度变化率数据I T'us2 I , 则即使基准温度变化率数据I T'u I小于基准温度变化率数据I T'us I , 也确定记录纸30巻绕在加热辊42B上。
另外,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不涉及记录纸的材料、厚度等等。 然而,如果考虑记录纸30从加热辊42B吸收热量这一事实,则可以使结 构如下基于记录纸30的材料、厚度等等来校正所计算的变化率的绝对 值(温度上升)或者基准值(第三阈值)。
具体地讲,在ROM 108和RAM 106中存储有用于按照每个记录介 质30的材料或者记录介质30的厚度来校正阈值的校正值。通过由获取 部(未示出)获取校正值、并且使用与记录介质30的材料和记录介质30 的厚度对应的校正值,从而校正第一基准温度变化率数据I T'us I或者第 二基准温度变化率数据I T'us2 I 。换言之,记录介质越厚或者热吸收率 越高,温度的上升越迟钝。因此,当进行校正时变得难以确定记录纸30 巻绕。因此,替代对第一基准温度变化率数据I T'us I或者第二基准温度 变化率数据I T'us2 I进行校正,可以使得结构为对温度上升率的绝对值 (I T'u I )进行校正。
将描述第二条件确定的操作。
当由温度传感器126以非接触方式检测加热辊42B的表面温度时, 如果记录纸30巻绕在加热辊42B上,则这意味着记录纸30插在温度传感器126与加热辊42B之间。因此,温度传感器126临时地检测与加热 辊42B相比温度较低的记录纸30的温度。
通过利用临时的温度下降,能够知道记录纸30巻绕在加热辊42B上。
然而,当记录纸30的厚度较薄时,由薄记录纸30巻绕在加热辊42B 上所导致的温度下降变得很小,这会导致难以与由加热辊42B与加压辊 42C之间的接触所导致的加热辊42B的温度下降区分开来。
换言之,当加热辊42B和加压辊42C分离时,加压辊42C不会被加 热辊42B加热。因此,与加热辊42B相比较,加压辊42C的温度较低。 如果加热辊42B和加压辊42C进入接触状态,则加压辊42C从加热辊42B 吸收热量。因此,临时降低了加热辊42B的温度。
因此,通过如上所述地导出第二条件确定,可以将由记录纸30巻绕 在加热辊42B上所导致的温度下降与由加热辊42B与加压辊42C之间的 接触所导致的温度下降区分开来。
换言之,与从加热辊42B吸收热量相比较,由于记录纸30插在温度 传感器126与加热辊42B之间对由记录纸30巻绕在加热辊42B上所导致 的温度下降的影响更大。巻绕在加热辊42B上的记录纸30的温度立即上 升。另一方面,由加热辊42B与加压辊42C之间的接触所导致的温度下 降从加热辊42B吸收自身热量。因此,加热辊42B的温度上升需要花费 更长时间。
温度上升的不同表现在温度下降之后的温度上升率。因此,通过利 用这种方法,可以将由记录纸30巻绕在加热辊42B上所导致的温度下降 与由加热辊42B与加压辊42C之间的接触所导致的温度下降区分开来。
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 中,对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成部分相同的构成部分指定相同的参 考标号,从而省去对其结构的描述。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实质上仅仅通过温度上升(恢复时)的 变化率的绝对值来确定巻绕。另一方面,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根据表面 温度的温度下降率、和表面温度的温度下降之后的表面温度的温度上升率,来确定记录介质是否巻绕在一对旋转体的任一个上。
图8A示出了加热辊42B的表面温度的温度变化的转移。温度变化 具有如下趋势处于基准温度的加热辊42B的表面温度由于一些原因而
临时下降,然后返回到基准温度。换言之,如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所
述,出现了加热辊42B与加压辊42C之间的接触(第一原因)或者记录 纸30巻绕在加热辊42B上(第二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临时累积并存储从温度下降开 始到温度恢复结束的所有数据,并且通过将温度下降时的倾斜设置为平 坦基准(x轴)来计算温度上升时的变化率。基于计算结果,通过区分是 第一原因还是第二原因来确定巻绕。
如图8A所示,在温度下降时,基于从温度传感器126检测到的温度 数据获得变化率T'd,并且根据下面表达式(1 )基于该变化率获得角度ou
tan"(IT'dl) = oc (1)
另一方面,如图8A所示,在温度上升时,基于从温度传感器126检 测到的温度数据获得变化率T'u,并且根据下面表达式(2)基于该变化 率获得角度卩。
tan"(IT'ul) = p (2)
图8B是在其中将图8A中的温度下降时的倾斜设置为x轴的图。根 据该图8B,能够根据下面表达式(3)确定以温度下降时的斜率为基准 的温度上升时的变化率T'。
T' = tan(a + |3) (3)
根据表达式(1)和(2),能够由下面的表达式(4)来表示表达式 (3)。
T' = tan(tan"irdl + tan"|T'u|) (4)
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将巻绕确定基准变化率T's与先前存储的
变化率r进行比较。当通过表达式(4)计算出的变化率的绝对值等于或
大于确定基准变化率(T^Ts)时,确定发生了巻绕,并且当它小于确定 基准变化率(T'<T's)时,确定没有发生巻绕。作为第二基准值的一个示 例,使用确定基准变化率T's。在通过将表面温度的温度上升率与表面温度的温度下降率相加而获 得的值等于或大于先前设置的第二基准值的情况下,确定记录纸30已经
巻绕在加热辊42B或者加压辊42C中的任一个上。
下面,将根据图9中的流程图描述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操作。 在步骤260,由温度传感器126检测加热辊42B的表面温度,然后
进入步骤262。
在步骤262,确定与先前检测到的温度数据相比当前检测到的温度数 据的温度下降是否等于或大于预定水平。如果在步骤262中输出否定确 定(没有产生等于或大于预定水平的温度下降),则例程结束。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262输出肯定确定(产生了等于或大于预定 水平的温度下降),则步骤进入步骤264。在步骤264,将检测到的温度 数据临时存储在存储器Md中。因此,将温度数据累积在存储器Md中。
在步骤266,确定已经展示了下降趋势的加热辊42B的表面温度是 否已经开始展示恢复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输出了否定确定(确定 了下降趋势),则步骤进入步骤268。在步骤268,执行对加热辊42B的 表面的温度检测。然后,步骤返回到步骤264,并且重复上述步骤。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266中输出了肯定确定(确定了恢复趋势), 则步骤进入步骤270。在步骤270,基于存储在存储器Md中的加热辊42B 的多个温度数据来计算表面温度的变化率T'd。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 中,基于温度下降率来确定第一条件是否成立。然而,在第二示例性实 施方式中,不必按照温度下降率来进行确定。
在步骤266,将加热辊42B的表面温度识别为恢复趋势。因此,在 步骤272,将检测到的温度数据临时存储在存储器Mu中。因此,将温度 数据累积在存储器Mu中。
在接下来的步骤274,确定具有上升趋势的加热辊42B的表面温度 是否恢复到标准控制温度的温度。如果输出了否定确定(当确定了它没 有达到标准控制温度时),则步骤进入步骤276。在步骤276,执行对加 热辊42B的表面的温度检测。然后,步骤返回到步骤272,并且重复上 述步骤。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274输出了肯定确定(确定它达到了标准控 制温度),则步骤进入步骤278。在步骤278,计算基于加热辊42B的温 度数据的表面温度变化率T'u并且将它存储在存储器Mu中。
在步骤280中,基于T'd和T'u计算加热辊42B的表面温度的变化率 T',然后进入步骤282。由于变化率T'基于温度下降的倾斜,所以数值可
以包括温度下降率与温度上升率之间的相关关系。
在步骤282,读出巻绕确定基准变化率T's,然后进入步骤284。
在接下来的步骤284,将表面温度的变化率(T')与巻绕确定基准变 化率(T's)进行比较。如果表面温度的变化率(T')小于巻绕确定基准 变化率(T's) (T'<T's),则这意味着产生的温度上升是由加热辊42B与 加压辊42C之间的接触所导致的。因此,确定没有出现记录纸30的巻绕, 然后步骤进入步骤288。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284中表面温度的变化率(T')等于或大于巻 绕确定基准变化率(T's) (T'^T's),则确定产生的温度上升是由记录纸 30的巻绕所导致的。换言之,确定了记录纸30巻绕在加热辊42B上。
在步骤286,执行加热辊42B巻绕异常处理,然后步骤进入步骤288。 步骤286中的巻绕处理向主图像形成控制部102通知已经出现了巻绕。
在接下来的步骤288,将临时累积并存储检测温度的存储器Md和存 储器Mu清零,该例程结束。
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将温度下降的倾斜设置为基准, 基于与包括温度下降率与温度上升率之间的相关关系的数值对应的变化 率T'来确定巻绕。然而,可以简单地将通过对温度下降率T'd和温度上 升率T'u进行加减乘除而获得的值与先前设置的基准值T'sl进行比较。 例如,可以将T'u—T'd与基准值T'sl进行比较。另外,可以通过基于温 度下降的倾斜来设置角度从而进行比较,或者,可以在温度下降和温度 上升中分别进行比较。
另外,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和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确定记录 纸30是否巻绕在加热辊42B上。然而,可以预测记录纸30可能比较少 见地巻绕在加压辊42C上,并且可以设置对应于加压辊42C的温度传感器126A,如图2所示。 [第三实施方式]
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基于由温度传感器126检测到的温度数据来检 测异常传送,从而在定影控制部128的巻绕监视控制部130中监视记录 纸30的异常传送(巻绕)。巻绕监视控制部130用作巻绕产生确定部的 一个示例,并且根据由温度传感器126以非接触方式检测到的表面温度 的温度下降来确定记录纸是否巻绕在加热辊42B或加压辊42C中的任一 个上。
(定影部的控制系统) 图IO示出了定影控制部122中的温度管理控制部128的温度控制和
巻绕监视控制部130的异常传送监视控制的功能框图。在这种情况下, 对于对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成部分相同的构成部分,通过指定相
同的参考标号而省去对其结构的描述。
传送系统检测传感器信号提取部150连接到开始/结束监视指示部 152。传送系统检测传感器信号提取部150基于输入信号源(定影前检测 传感器32D或者定影后检测传感器32E)将用于开始或结束计算的指示 传送到温度变化计算部154。计算的开始对应于监视异常传送的开始,计 算的结束对应于监视异常传送的结束。
温度变化量计算部154连接到传感器信号输入部144。在温度变化量 计算部154中,在通电期间(异常传送监视时段)输入由温度传感器126 检测到的温度数据,并且基于至少两个不同时间点之间的温度数据来计 算温度变化量的绝对值。
温度变化量计算部154连接到温度变化量比较部156和基准温度变 化量读出部158。从温度变化量计算部154向温度变化量比较部156发出 与计算结果对应的温度变化量数据。与来自温度变化量计算部154的计 算结果同步地从温度变化量计算部154向基准温度变化量读出部158发 出指示信号。
基准温度变化量读出部158基于指示信号的输入而从基准温度变化 量数据存储器160读取基准温度变化量的绝对值,并且将它传送到温度
29变化量比较部156。
实际计算出的温度变化量的绝对值I T' I和基准温度变化量的绝对
值I T's I输入到温度变化量比较部156,并且对这两个值进行比较。在 这种情况下,基准温度变化量的绝对值I T's I用作先前设置的基准值的
一个示例。
将温度变化量比较部156中的比较结果传送到比较结果确定部162。 在温度变化量的绝对值I T' I超过基准温度变化量的绝对值I T's I的情 况下,比较结果确定部162确定记录纸30己经巻绕在加热辊42B上。然 后,比较结果确定部162将确定结果传送到异常传送信号输出部164。因 此,异常传送信号输出部164将异常传送信号(巻绕)输出到图像形成 控制部102。
图像形成控制部102基于来自定影部42的巻绕监视控制部130的异 常传送信号,通过使用GUI 124来进行异常传送通知,或者执行停止功 能(图像形成、传送等等)的操作。
当输入了来自定影前检测传感器32D的信号时,定影部42执行操作 以使得彼此分离的加热辊42B和加压辊42C彼此接触。因此,加热辊42B 的表面温度被加压辊42C吸收。结果,加热辊42B的表面温度快速下降 (达到很大的温度变化量的绝对值)。
换言之,在加热辊42B与加压辊42C之间刚刚接触之后,可能马上 出现与在加热辊42B中发生记录纸30的巻绕故障相同的现象。
在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加热辊42B与加压辊42C刚刚接触之 后的预定时段(下文中,称作"初始时段")内不执行异常传送确定(参 见图11)。
可以基于图像形成处理指示,按照用于使加热辊42B与加压辊42C 接触的接触移动的开始时间来设置不检测时段。
如图10所示,信号分析部132连接到时段设置部166,该时段不执 行异常传送确定。当图像形成指示输入到信号分析部132时,图像形成 指示信号传送到时段设置部166。
基于该信号,将不执行异常传送确定的时段确定为初始时段的开始时间,并且,通过使用定时器168,开始将初始时段信号传送到执行指示
部170从而不执行异常传送确定(开始信号)。然后,通过对定时器168
进行计时,在初始时段的结束时结束传送(停止信号)。
当初始时段信号的开始和结束时,执行指示部170将开始信号和停 止信号传送到比较取消执行部172。在从开始信号到停止信号的时段内, 比较取消执行部172将取消信号传送到温度变化量比较部156。结果,取 消温度变化量比较部156中的比较处理。另外,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被 构成为不通过温度变化量比较部15执行异常传送确定。然而,结构不限 于此,而是可以结构如下执行异常传送确定,然而,并不基于确定结 果将巻绕产生信号输出到主图像形成控制部102。
将根据图12到图14中的流程图描述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操作。
图12是示出定影控制部122的温度管理控制部128中的温度管理控 制例程的流程图。
在步骤2200中,对模式进行判别,在接下来的步骤2202中,设置 与判别出的模式对应的基准温度。在步骤2204中,由温度传感器检测温 度,然后步骤进入步骤2206以将检测到的温度与基准温度进行比较。然 后,该例程进入步骤2208。
在步骤2208,基于比较结果执行对加热辊42B的热源42F的温度控 制,该例程结束。
图13是示出定影控制部122的巻绕监视控制部130中的监视巻绕的 控制例程的流程图。
在步骤2220中,确定定影前检测传感器32D是否检测到记录纸30 的前端。如果输出了肯定确定,则步骤进入步骤2221。如果步骤2220输 出了否定确定,则该例程结束。
在步骤2221中,由温度传感器126检测温度,步骤进入步骤2222。 在步骤2222,基于当前检测到的温度信息和先前检测到的温度信息,计 算温度变化量的绝对值。
在接下来的步骤2224中,确定计算出的温度变化量的绝对值是否表 示快速温度下降。如果在步骤2224中输出了否定确定(正常确定),则步骤进入步骤2226,并且存储当前检测到的温度信息。然后,该例程进
入步骤2230。
在步骤2230,确定定影后检测传感器32E是否检测到记录纸30的前 端。如果输出了否定确定,则步骤返回到步骤2221,然后重复上述步骤。 另外,如果在步骤2230中输出了肯定确定,则该例程结束并且巻绕监视 控制结束。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2224中输出了肯定确定(确定了异常传送), 则步骤进入步骤2228,并且将巻绕异常传送产生信号输出到图像形成主 控制部102。然后,该例程结束。
在这种情况下,被通知了巻绕的图像形成主控制部102通过使用GUI 124显示发生了异常传送,产生警报并且指示各个控制部停止执行图像形 成处理。
图14是如上述图13的流程图中描述的巻绕监视控制部130中的监 视巻绕的时段控制的例程。
在步骤2250,确定是否进行了图像形成开始指示;即是否建立了处 理模式。如果输出否定确定,则该例程结束。
如果在步骤2250中输出了肯定确定,则步骤进入步骤2254,并且确 定是否经过了预定时间(该预定时间对应于在图像形成处理之后直到记 录纸30到达定影部42的时间)。
如果在步骤2254中输出了肯定确定,则步骤进入步骤2256,并且开 始不执行异常传送确定的时段。
基于不执行异常传送确定的时段的开始,图13中的巻绕监视控制临 时进入不执行状态。
在接下来的步骤2258,确定是否经过了预定时间。该步骤2258中的 预定时间对应于先前设置的不执行异常传送确定的时段,并且该时段可 以根据处理速度而不同。处理速度是基于记录纸30的传送速度、光扫描 装置的光扫描速度等等的处理时间。
如果在步骤2258中输出了肯定确定,则该步骤结束不执行异常传送 确定的时段,并且该例程结束。换言之,在步骤2258中的否定确定期间,不执行异常传送确定的时段持续。
当不执行异常传送确定的时段结束(进入可执行状态)时,图13中 的巻绕监视控制重新开始。
在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将不执行异常传送确定的时段的开始时 间设置为从图像形成处理开始指示起的预定时间,并且基于与作业(处 理量)对应的时间来设置不执行异常传送确定的时段的结束时间。然而, 结构并不特别局限于此。可以基于其他定时来设置不执行异常传送确定
的时段,只要能够将由加热辊42B与加压辊42C之间的接触而产生的温 度下降从巻绕监视中排除即可。
另外,在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从图像形成处理开始指示时间到 由定影后检测传感器32E检测到记录纸30的前端的时间设置巻绕监视控 制。然而,可以使得结构为在图像形成模式的所有范围内进行监视。
另外,在不执行异常传送确定的时段内完全不执行异常传送确定。 然而,例如,可以将基准温度变化的绝对值I T's I的值改变为如下程度 在包括加热辊42B与加压辊42C之间的接触时间的预定时段内,不会确 定为异常传送(可以钝化异常传送确定的边缘)。
参照图15进行描述,图15中的虚线范围的时间最初是加热辊42B 与加压辊42C之间的接触时间,其中发生了温度下降(温度变化)。然而, 在计算温度变化量的绝对值时,可以通过执行所谓的舍入校正(换言之, 对绝对值I T's I的数值加入预定量)来抑制改变量的绝对值以防止其达 到基准温度变化量的绝对值。因此,可以防止错误地将加热辊42B与加 压辊42C之间的接触时间确定为发生巻绕。在这种情况下,替代使检测 数据的边缘钝化,结构可以如下在图15中的虚线范围内,对基准温度 变化量的绝对值进行舍入(换言之,从温度变化量的绝对值减去预定量 所述温度变化量的绝对值原本被确定为巻绕,然而,将其改变为不被确 定为巻绕的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的预定时段内对巻绕进行监视。然而,这种情况可能 属于如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所述的"不进行检测的时段"的定义的范畴。
另外,在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基于温度变化量的绝对值来确定温度下降。然而,可以通过将温度下降的温度变化率与预定阈值进行比
较来确定异常的温度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在加热辊42B与加压辊42C 之间的接触期间,可以取消通过温度传感器126进行的温度检测,或者 可以取消在检测到的温度与阈值之间的比较。
另外,在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使得结构为检测记录纸30是否巻 绕在加热辊42B上。然而,也可以预测记录纸30是否比较少见地巻绕在 加压辊42C上,并且可以设置对应于加压辊42C的温度传感器126A,如 图2所示。
另外,在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没有涉及记录纸30的材料、厚度 等等。然而,在考虑记录纸30从加热辊42B吸收热量这一事实的情况下, 使得结构如下基于记录纸30的材料、厚度等等,来校正不进行检测的 时段的开始/结束时间、或者与计算出的温度变化量绝对值或检测到的温 度进行比较的基准值(阈值)。
具体地讲,在ROM 108和RAM 106中,存储有用于按照每种记录 介质30的材料或者记录介质30的厚度和材料来校正不检测时段的开始/ 结束时间、计算出的温度变化的绝对值、检测到的温度以及用于进行比 较的基准值(阈值)的校正值。校正部(未示出)通过由获取部(未示 出)获取所述校正值,来校正与记录介质30的材料和记录介质30的厚 度对应的校正值、不检测时段的开始/结束时间和基准值(阈值)。换言之, 记录介质越厚或者热吸收率越高,当出现巻绕时温度下降就越大。因此, 在上述的情况下,进行校正从而使得更难以确定为记录纸30巻绕。所述 校正部用作校正部的一个示例。
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述描述是为了例示和描述的目的而提 供的。其并非旨在穷举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许
多变型和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并描述这些示例 性实施方式是为了最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 领域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适用于所构想特定用途的各种实施 方式和各种变型。旨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来限定本发明的范 围。
3权利要求
1、一种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包括一对旋转体,其通过夹住如下的记录介质来传送该记录介质在所述记录介质上通过使用图像形成材料而形成有图像;加热部,其对所述一对旋转体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加热;移动部,其使得所述一对旋转体在它们彼此接触的位置与它们彼此分离的位置之间移动;温度检测部,其在不接触旋转体的情况下检测所述一对旋转体中的至少一个旋转体的表面温度;以及卷绕产生确定部,其基于由所述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表面温度的温度下降之后的温度上升率来确定所述记录介质是否卷绕在所述一对旋转体中的任一个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当所述表面温度的温度上 升率等于或大于先前设置的第一基准值时,所述巻绕产生确定部确定所 述记录介质已经巻绕在所述一对旋转体中的任一个上。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巻绕产生确定部基于 所述表面温度的温度下降率、以及在表面温度的温度下降之后的表面温 度的温度上升率,来确定所述记录介质是否巻绕在所述一对旋转体中的 任一个上。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当通过将所述表面温度的 温度上升率加到所述表面温度的温度下降率而获得的值等于或大于先前 设置的第二基准值时,所述巻绕产生确定部确定所述记录介质已经巻绕 在所述一对旋转体中的任一个上。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还包括 校正值获取部,其基于所述记录介质的材料或者所述记录介质的厚度而获取校正值;以及校正部,其基于由所述校正值获取部获取的校正值来校正所述第一 基准值或者所述第二基准值。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当所述表面温度的温度上 升率小于先前设置的第三基准值时,所述巻绕产生确定部确定所述记录 介质已经巻绕在所述一对旋转体中的任一个上。
7、 一种打印装置,该打印装置包括图像形成部,其通过使用图像形成材料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一对旋转体,其通过夹住形成有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而传送所述记录介质;加热部,其对所述一对旋转体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加热;移动部,其使得所述一对旋转体在它们彼此接触的位置与它们彼此 分离的位置之间移动;温度检测部,其在不接触旋转体的情况下检测所述一对旋转体中的 至少一个旋转体的表面温度;以及巻绕产生确定部,其基于由所述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表面温度的温 度下降之后的温度上升率来确定所述记录介质是否巻绕在所述一对旋转 体中的任一个上。
8、 一种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包括一对旋转体,其通过夹住如下的记录介质而传送所述记录介质在 所述记录介质上通过使用图像形成材料而形成有图像;加热部,其对所述一对旋转体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加热;移动部,其使得所述一对旋转体在它们彼此接触的位置与它们彼此 分离的位置之间移动;温度检测部,其在不接触旋转体的情况下检测所述一对旋转体中的 至少一个旋转体的表面温度;以及巻绕产生确定部,其基于所述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表面温度来确定 所述记录介质是否巻绕在所述一对旋转体中的任一个上,其中,所述巻绕产生确定部基于所述一对旋转体彼此接触的预定时 段、或者不同于所述预定时段的一个或更多个时段,来确定所述记录介 质是否巻绕在所述一对旋转体中的任一个上。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巻绕产生确定部在所述预定时段内暂停由所述巻绕产生确定部进行的确定,或者在所述预定 时段内暂停输出所述巻绕产生确定部的确定结果。
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还包括校正部,其将先前设置的基准值校正为在所述预定时段与在不同于 所述预定时段的所述一个或更多个时段中不同的值,其中,当所述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表面温度的温度下降等于或大于 所述先前设置的基准值时,所述巻绕产生确定部确定所述记录介质已经 巻绕在所述一对旋转体中的任一个上。
11、 如权利要求IO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校正部校正所述先 前设置的基准值,以使得与在不同于所述预定时段的所述一个或更多个 时段内相比,在所述预定时段内确定所述记录介质已经巻绕在所述一对 旋转体中的任一个上的可能性更小。
12、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校正部基于所述记 录介质的厚度或材料来校正所述先前设置的基准值。
13、 一种打印装置,该打印装置包括图像形成部,其通过使用图像形成材料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一对旋转体,其通过夹住形成有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而传送所述记录介质;加热部,其对所述一对旋转体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加热;移动部,其使得所述一对旋转体在它们彼此接触的位置与它们彼此 分离的位置之间移动;温度检测部,其在不接触旋转体的情况下检测所述一对旋转体中的 至少一个旋转体的表面温度;以及巻绕产生确定部,其基于所述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表面温度来确定 所述记录介质是否巻绕在所述一对旋转体中的任一个上,其中,所述巻绕产生确定部基于所述一对旋转体彼此接触的预定时 段、或者不同于所述预定时段的一个或更多个时段,来确定所述记录介 质是否巻绕在所述一对旋转体中的任一个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定影装置和打印装置。所述定影装置包括一对旋转体,其通过夹住如下的记录介质来传送该记录介质在所述记录介质上通过使用图像形成材料而形成有图像;加热部,其对所述一对旋转体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加热;移动部,其使得所述一对旋转体在它们彼此接触的位置与它们彼此分离的位置之间移动;温度检测部,其在不接触旋转体的情况下检测所述一对旋转体中的至少一个旋转体的表面温度;以及卷绕产生确定部,其基于由所述温度检测部检测到的表面温度的温度下降之后的温度上升率来确定所述记录介质是否卷绕在所述一对旋转体中的任一个上。
文档编号G03G15/20GK101551627SQ200910009748
公开日2009年10月7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2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2日
发明者三泽聪 申请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