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装置、上光装置和图像形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2344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定影装置、上光装置和图像形成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影装置、上光装置和图像形成系统。
背景技术
JP-A-2-27368公开了一种设置有供气单元的图像记录装置,该 供气单元用于向从定影装置排出的记录材料供应冷空气。 jP_A_4-340577公开了一种供气装置,该供气装置具有加压辊和管道, 加压辊被包括加热源的定影辊挤压,管道在定影部件上游侧的加压辊 附近的位置处敞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的技术在将光泽度赋予到记录介 质的两个表面上的过程中,抑制已被赋予了光泽度的表面的光泽度改 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 一种定影装置包括定影部件,其 在旋转的同时与记录介质接触;加热单元,其加热所述定影部件;加 压部件,其在旋转的同时朝向所述定影部件挤压所述记录介质;以及 供气单元,其向如下部分供应空气从所述加压部件与所述定影部件 之间的接触位置沿着旋转方向朝向所述加压部件的下游侧在90度角 度范围内所包含的部分。在根据第[l]项所述的定影装置中,所述供气单元具有位于 楔形空间中的供气口,所述楔形空间由所述加压部件的表面和所述记 录介质的传送路径的表面形成。在根据第[l]项所述的定影装置中,所述供气单元的供气口 包括面向所述加压部件的第一供气口、以及面向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 路径的第二供气口;其中,将空气从所述第一供气口供应至所述加压部件,并且将空气从所述第二供气口供应至已经通过所述定影部件与 所述加压部件之间的接触位置的记录介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 一种上光装置包括带部件,其与 记录介质紧密接触并且传送所述记录介质;加热部件,其内部设置有 加热源,并且所述带部件张紧在所述加热部件上;加压部件,其布置 成跨过所述带部件而面向所述加热部件,并且在旋转的同时挤压所述 记录介质;分离部件,其将所述记录介质从所述带部件上分离,其中 所述带部件张紧在所述分离部件上;冷却单元,其布置在所述分离部 件与所述加热部件之间,并且与所述带部件的内周表面接触以便冷却 所述带部件;以及供气单元,其向如下部分供应空气从所述加压部 件与所述带部件之间的接触位置沿着旋转方向朝向所述加压部件的 下游侧在90度角度范围内所包含的部分。在根据第[4]项所述的上光装置中,所述供气单元包括位于 楔形空间中的供气口,所述楔形空间由所述加压部件的表面和所述带 部件的表面形成。在根据第[4]项所述的上光装置中,所述供气单元的供气口 包括面向所述加压部件的第一供气口、以及面向所述带部件的第二供 气口,所述第二供气口沿着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位于所述冷却单 元的上游侧;其中,将空气从所述第一供气口供应至所述加压部件,
并且将空气从所述第二供气口供应至已经通过所述加热部件与所述 加压部件之间的接触位置的记录介质。在根据第[6]项所述的上光装置中,所述供气单元将空气供 应至所述加压部件、以及还未到达与所述冷却单元相对的区域的记录 介质。在根据第[6]项所述的上光装置中,对所述记录介质供气的 方向包括与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对应的分量。 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包括图像形成设备,其在记录介质的两 个表面上形成图像;以及定影设备,其沿着处理方向位于所述图像形
成设备的下游,以将所述记录介质的两个表面上的图像定影,其中,
所述定影设备包括根据第[1]至[3]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10] —种图像形成系统,包括图像形成设备,其在记录介质 的两个表面上形成图像;以及上光设备,其位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 下游侧,以对所述记录介质的两个表面上光;其中,所述上光设备包 括根据第[4]至[8]项中任一项所述的上光装置。
根据第[l]项,与不采用第[l]项所限定的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在 对记录介质两个表面上的图像进行定影的过程中,可以更大地抑制己 定影图像的光泽度改变。
根据第[2]项,与不釆用第[2]项所限定的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在 对记录介质两个表面上的图像进行定影的过程中,可以更大地提高抑 制己定影表面上的图像的光泽度改变的效果。
根据第[3]项,与不采用第[3]项所限定的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在 向记录介质的两个表面上的图像赋予光泽度的过程中,可以更大地提 高抑制已赋予光泽度的表面的光泽度恶化的效果。
根据第[4]项,与不采用第[4]项所限定的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在 向记录介质的两个表面上的图像赋予光泽度的过程中,可以更大地提 高抑制已赋予光泽度的表面的光泽度恶化的效果。
根据第[5]项,与不采用第[5]项所限定的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可 以更多地限制记录介质的沿着带部件传送方向的前缘部分从带部件 上浮起。
根据第[6]项,提供一种具有第[1]或[2]项所限定的本发明效果的 图像形成系统。
根据第[7]项,提供一种具有第[3]至[5]项中任一项所限定的本发 明效果的图像形成系统。


将根据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示出上光装置的一个实例的概念图2A是将图1的一部分放大的放大图2B是示出图2A的楔形空间的放大图3是示出定影装置的一个实例的概念图;以及图4是示出图像形成系统的一个实例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1)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上光(gloss providing)装置的构造) (构造概要)
下面,将描述应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例。图1是示出应用了本 发明的上光装置的一个实例的概念图。在图1中,示出了上光装置 100。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带101用作这样一种封闭型带状部件-其在与记录介质接触的状态下旋转。此外,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加 热辊103用作如下的加热单元其用于加热带状部件的与记录介质接 触的一部分的背面侧。此外,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加压辊105用作 如下的旋转部件其在旋转的同时朝向加热单元挤压记录介质。此外,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供气装置106用作向如下部分供应空气的供气 单元即从旋转部件的挤压记录介质的部分朝向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在 90度的角度范围内所包含的部分。
供气装置106还将空气供应至如下部分该部分位于记录介质 的与加压辊105接触的部分的下游侧。供气装置106设置有管道107。 管道107包括供气路径107a,该供气路径107a作为延伸至带状部件 与旋转部件相对的部分的一个实例。供气路径107a朝向带101与加 压辊105相对的部分延伸,即,朝向带101与加压辊105之间的距离 最短的部分延伸。另外,供气路径107a包括供气口 111,其作为 用于将空气供应至面向带101的一侧的供气单元的一个实例;以及供 气口 110,其作为用于将空气供应至面向加压辊105的一侧的供气单 元的一个实例。
上光装置100还包括散热片113,该散热片113作为用于冷却记 录介质的冷却单元的一个实例。供气装置106将空气供应至位于散热 片113上游侧的记录介质。供气方向包括与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对应 的分量。
上光装置100具有如下功能通过对记录介质的表面进行加热和加压而对形成于记录介质上的图像上光(赋予光泽度),以便提供 使记录介质表面上产生光泽感的平滑度(很小的凹凸不平性)。
(构造的细节)
在该实例中,将普通铸涂纸(cast coated sheet)(例如,由Oji Paper Co" Ltd.生产的Mirror Coat Platinum)用作记录介质。在以下 的说明中,将记录介质称为记录纸张。上光装置IOO包括带IOI,该 带101由与记录纸张接触地旋转的封闭型带状橡胶部件形成。带101
的面向记录纸张的表面设计成使得该表面的光滑度(很小的凹凸不平
性)可以向记录介质提供所需光泽度(gloss level)。例如,可以将 如下镜面作为这种表面的示例该镜面的由JISZ8741 (日本工业标 准Z8741)规定的20度镜面光泽度定义为80或更大。
带101在驱动辊104以及内置有加热器102的加热辊103之间 延伸。加热辊103和驱动辊104都具有圆筒形。电动机(在图中未示 出)使驱动辊104沿附图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该旋转使得带101 逆时针地旋转。此时,加热辊103从带101接收到驱动力从而沿附图 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驱动辊104还用作分离部件的一个实例。艮卩, 驱动辊104具有将与带101紧密接触地进行传送的记录纸张从带101 上分离的功能。
加压辊105设置成与加热辊103相对。加压辊105具有表面涂 覆有橡胶层105a的圆筒形。加压辊105将带101保持在加热辊103 与加压辊105之间以便向带101施加压力。
附图标记114所示的虚线表示传送记录纸张的传送路径。记录 纸张被传送到附图中的X轴正向。在传送路径114中传送的记录纸 张被夹在加压辊105与带101之间,并且该纸张与带101接触的表面 受加热辊103加热,从加压辊105接受压力并且被朝向带101挤压。
图2A是将图1的一部分放大的放大图。图2B是用于说明示例 性实施例的楔形空间的放大图。在图2A中示出在图1中未示出的记 录纸张20。在图2A所示的记录纸张20中,在基材21的两个表面上 形成实施定影处理的图像。附图标记22表示这样一种层,该层用于构成在记录纸张20的位于Y轴负向侧的表面上形成的图像。在层22 中,执行了定影调色剂的处理、以及上光处理。附图标记23表示这 样一种层,该层用于构成在记录纸张20的位于Y轴正向侧的表面上 形成的图像。在层23中,执行了定影调色剂的处理,而未执行上光 处理。然后,正在对层23执行上光处理的状态示为层24。
在记录纸张20被夹在带101与加压辊105之间的部分沿着传送 方向的下游侧(X轴正向侧),设置供气装置106。供气装置106设 置有管道107。在管道107中设置由电动机108驱动的风扇109。管 道107设置在如下楔形空间中,该楔形空间设置在加压辊105的沿着 记录介质传送方向的最下游部分的上游侧,并且由加压辊105的外周 表面和带101形成。图2B示出本实例中的楔形空间150。在图2B 中,省略了管道107的描述和图示。在本实例中,楔形空间150具有 顶部,该顶部设置在加压辊105与加热辊103相对的部分中。
从所示的视点(与附图的X-Y平面垂直的方向)观察,管道107 的沿着供气方向的下游侧设定为供气路径107a,该供气路径107a朝 向带101与加压辊105彼此相对的部分(楔形空间的顶部)延伸。供 气路径107a具有楔形横截面,该横截面伸入带101和加压辊105之 间的空间(楔形空间),并且供气口 110和111设置在该楔形空间中。 更具体地说,供气口 IIO设置在具有楔形横截面的管道107的与加压 辊105相面对的表面上,并且供气口 111设置在与带101相面对的表 面上。风扇109所提供的空气在管道107中流动,并且空气的一部分 从供气口 IIO供应至加压辊105的方向(箭头标记32所示的方向), 而剩余空气流从供气口 lll供应至带101的方向(箭头标记31所示 的方向)。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楔形空间150的形状包括大约(150兀/4) mm长的圆弧和大约75mm长的两边。在这样的情况下,管道107可 以设置在楔形空间150中并被设计为使得管道107不与带101和加压 辊105接触。
如图2A所示,供气口 IIO用于将空气供应至如下部分即,从 加压辊105与记录纸张20的接触位置朝向旋转方向下游侧的角度范围为90度的部分。供气口 111朝向如下方向供应空气流,该方向包
括与记录纸张20的表面垂直的方向(附图中的Y轴正向)的分量、 以及记录纸张20的传送方向(附图中的X轴正向)的分量。供气口 111的方向不具有沿X轴负向的分量。此外,该空气流沿Y轴正向 的分量产生朝向带101挤压记录纸张20的力。当提及旋转部件的某 一部分时,旋转方向的下游侧指的是该某一部分伴随着旋转而随后所 移动到的前侧。
在供气装置106的从记录纸张的传送方向(X轴正向)看去的 下游侧,三个推压辊112设置成从Y轴负向侧朝向带IOI推压所传 送的记录纸张20。推压辊112自由地旋转并且被弹簧(在图中未示 出)向带101推压。根据该构造,推压辊112产生用于朝向带101 挤压所传送的记录纸张的压力。
带101的与设置有推压辊112的一恻相背对的表面与散热片113 接触。散热片113是由诸如铝或铜等金属材料制成的散热器,并且包 括用于改善散热特性的多个冷却片(fin)。散热片113设置有用于 供应空气来冷却散热片113的供气风扇(在附图中未示出)。
(上光装置的操作)
下面,将描述上光装置100的操作的一个实例。此处,将描述 如下的情况在记录纸张的与带101接触的表面上形成有实施了定影 处理而未执行上光处理的图像,并且在记录纸张的与加压辊105接触 的表面上形成有实施了定影处理和上光处理的图像。
当操作开始时,加热器102产生热量并且驱动辊104沿附图中 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带101由于该旋转而逆时针地旋转。此外,风扇 109旋转并从供气口 110和111供应空气。在这样的状态下,处于上 述状态的记录纸张在传送路径114上向着附图中的X轴正向传送, 并且被夹在带101与加压辊105之间。此时,随着带101的移动,加 压辊105由于摩擦力而顺时针地旋转。
当记录纸张与带101接触时,如图2A所示,层23被夹在带101 与加压辊105之间而受到挤压,并同时受到加热辊103加热。此后,层23 (即,记录纸张20)在层23与带101紧密接触的状态下朝着图 2A中的X轴正向移动。在附图中示出了这样的状态层23被夹在 带101和加压辊105之间并且被挤压成使得层24发生改变。在该过 程中,层24的与带101紧密接触的表面被软化或熔化,从而将带101 的表面状态传递到层24上。带101的表面状态传递到层24上从而将 层24的表面上光。在层24与带101紧密接触的状态下将层24传送 至散热片113的过程中,由于带101所传递的热量,层23的温度高 于层23被夹在带101与加压辊105之间的状态下的温度。
供气口 1U的方向包括与X轴正向(记录纸张20的传送方向) 对应的分量。因此,来自供气口 111的空气流不具有与朝向X轴正 向移动的记录纸张20的前缘部分相对的分量。因此,与供气口 111 的方向不具有x轴正向的分量的情况相比,更大地抑制了空气流使 记录纸张20的前缘从带101上浮起的现象。此外,从供气口lll供 应的空气流产生用于朝向带101挤压记录纸张20的力。因此,与空 气流所产生的挤压力不作用的情况相比,记录纸张20附着于带101 上的附着力变得较高。附着力变高,因此,与不存在空气流所产生的 挤压力的情况相比,可以更有效地将层24的表面上光。
此后,记录纸张到达散热片113的下表面,并且层24的热量由 散热片113带走以降低层24的温度。这样,将上述所传递的状态固 定。通过散热片113部分的记录纸张在驱动辊104部分处与带101 分离,进一步沿着附图中向右的方向移动并且从上光装置100中排 出。
(抑制光泽降低的操作) 在加压辊105沿着附图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状态下,加压辊 105在其与带101或记录纸张20接触的部分被加热。受热加压辊105 的表面(橡胶层105a)的一部分的温度上升。然后,温度升高的部 分由供气口 110所供应的空气流来冷却,该空气流供应至从加压辊 105与带101或记录纸张20接触的部分朝向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在90 度的角度范围内的部分。在一定量的热量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的过程中,当这两 个物体之间的温度差越大时,热流密度越高。也就是说,在一定量的 热量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的过程中,当这两个物体之间的温度 差越大时,单位时间内转移的热量越多。因此,从加压辊105与带 101或记录纸张20接触的位置朝向旋转方向的下游侧供应角度范围
为90度的空气流的冷却操作,就冷却效率而言高于相似地供应除了
上述角度范围以外的其它角度范围的空气流的冷却操作。此外,由于 供气口位于楔形空间中,西此,与供气口位于其它位置的情况相比,
从更靠近加压辊105的位置供应空气。此外,由于楔形空间被加压辊 105和带101包围,因此,可以认为冷却空气更容易停留在紧靠咬合 部分的后方,从而会表现出冷却效果。
利用供气口 111所供应的空气流来冷却层22的与加压辊105接 触的部分的下游侧。空气流供应至层22中位于层24的被散热片113 冷却的部分的上游侧的部分。由于一定量的热量带有时间差地从带 IOI转移到记录纸张上,因此在图2A所示的范围内,在层22与加压 辊105接触之后并且在层22到达散热片113的位置之前层22的温 度达到最高温度。因此,空气流供应至层22中位于该层22与加压辊 105接触的部分的下游侧并且位于加热片113的上游侧的部分。与在 散热片113的位置处或在散热片113的下游侧将空气流供应至层22 的情况相比,该操作更有效地抑制了层22的温度的升高。
在对层23上光的过程中,当层22的温度升高至使得形成层22 的固化调色剂软化或熔化时,层22的光泽感变差。因此,当将层22 的温度的上限(光泽感变差的因素)设定为调色剂既不软化也不熔化 的温度时,可以抑制层22的光泽感变差。
下面,将描述实际的实例。在该实例中,加热辊103和加压辊 105的轮廓为150mm,这些辊的宽度(轴向长度)是400mm。此夕卜, 橡胶层105a的厚度是3mm。此处,假设带101的移动速度是 150mm/sec,加热辊103产生热量的温度是150摄氏度,在加压辊105 中供气口 111的中心角度位置(从与加热辊103相对的位置起的角度) 是75度,供气口 110的总面积是大约卯OOmn^并且供气口 111的总面积是大约llOOOmm2。在这样的情况下,为获得如下结果而进行实 验加压辊105的与加热辊103接触的部分(橡胶层105a的与加热 辊103相对的部分)的温度是大约70摄氏度,在通过散热片113时 记录纸张在带101侧的温度是大约60摄氏度,此时,可以确认可以 使用最大风量为5m3/min的风扇109。
(2)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构造)
图3是示出定影装置的一个实例的概念图。在图3中,所示定 影装置308将热量和压力施加于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图像,以将调色 剂图像定影到记录纸张上。定影装置308包括定影辊309和加压辊 310。
定影辊309设置有加热器351。此外,驱动机构(附图中未示出) 使定影辊309旋转。定影带353在定影辊309和张紧辊352之间延伸。 张紧辊352对定影带353施加张力。内置有加热器354的加热辊355 与定影带353接触。
加压辊310设置成与定影辊309相对。记录纸张的传送路径114 设置在定影辊309与加压辊310之间,并且记录纸张在传送路径114 上从附图中的左侧传送至右侧。在定影辊309与加压辊310相对的部 分的下游侧,在加压辊310与传送路径114之间的楔形空间356中布 置供气装置357。供气装置357包括风扇358、用于驱动风扇358的 电动机359、以及供气口 360。供气口 360布置在楔形空间356中以 将风扇358所产生的空气供应至如下旋转范围内S卩,加压辊310 的从加压辊310与定影辊309相对的部分朝向下游侧的90度旋转范 围。
(操作)
首先,作为初始操作,允许加热器351和354产生热量并且使 定影辊309沿附图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在这样的状态下,定影带 353被加热并且沿附图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此外,在该阶段中,风扇358旋转以便开始从供气口 360供应空气。
在图像形成部分(在图3中未示出)中将调色剂图像形成于记 录纸张上之后,在传送路径114上将记录纸张从图3的左侧传送至右 侧。当在传送路径114上传送的记录纸张到达定影装置308部分处时, 记录纸张在定影辊309与加压辊310彼此相对的部分处被夹在定影带 353与加压辊310之间。此时,将压力和热量施加到记录纸张上以便 熔化还未定影的调色剂,并且将形成于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图像作为 图像定影在记录纸张上。
此时,在加压辊310与定影辊309相对的部分中加压辊310受 到加热,并且受热部分继续沿附图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受热部分通 过与供气口 360相面对的部分,并且此时由供气口 360所供应的空气 流对该受热部分进行冷却。
由于与图1和图2所示的实例所述原因同样的原因,可以以高 效率地执行通过从供气口 360供应空气而对加压辊310进行冷却的操 作。因而,可以抑制从加压辊310传递过多热量至记录纸张。
当在记录纸张的两个表面上都形成图像时,在将图像形成和定 影于第一表面上后,将图像形成并定影于第二表面上。当在第二表面 上定影图像时,已定影有图像的第一表面与加压辊310接触。当加压 辊310未被充分地冷却时,第一表面的温度升高,从而可能会再次熔 化或软化定影过的图像的调色剂从而改变光泽感。通过从上述供气口 360供应空气来冷却加压辊310,可以抑制光泽感的改变。
(3)第三示例性实施例
(图像形成系统) 下面,将描述图像形成系统的实例,该系统包括在第一示例性 实施例中描述的上光装置以及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定影装 置。图4是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图像形成系统的一个实例的概念图。 图4示出图像形成系统30,该系统30包括记录纸张供应单元200, 其用于供应记录介质;图像形成单元300,其作为图像形成部件的一 个实例,用于在记录介质的两个表面上形成图像;定影装置308,其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中;以及上光单元400,其布置在图像形成单元
300的下游侧,作为对记录介质的两个表面上光的上光部件的一个实例。
(记录纸张供应单元)
记录纸张供应单元200包括容纳装置201,其用于容纳多个记 录纸张;传输机构(在图中未示出),其用于从容纳装置201向右传 输记录纸张;以及传送辊202,其用于沿着附图中向右的方向传送从 传输机构中输出的记录纸张。
(图像形成单元)
图像形成单元300包括传送辊301,该传送辊301用于将从记录 纸张供应单元200输出的记录纸张接纳到图像形成单元300中。在传 送辊301的下游侧布置有传送辊302,该传送辊302在传送路径304 上将从传送辊301供应的记录纸张、或从下述传送辊315传送的记录 纸张供应至二次转印部分303。 二次转印部分303包括转印辊306和 相对辊307,以将转印带305和记录纸张夹在该转印辊306和相对辊 307之间,从而将转印带305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上。
在二次转印部分303的下游侧布置有定影装置308。定影装置 308具有结合图3描述的构造和功能。
在定影装置308的下游侧布置有传送辊311。传送辊311将从定 影装置308输出的记录纸张传送到上光单元400,或者向传送辊312 传送。传送辊312将从传送辊311供应的记录纸张传送到反转装置 313,并且将从反转装置313输出的记录纸张传送到传送路径314上。 在传送路径314中布置有传送辊315,该传送辊315将沿附图中向左 的方向传送的记录纸张传送至传送辊302。
传送路径314是用于反转记录纸张的正面和背面的传送路径。 也就是说,当在记录纸张的两个表面上都形成图像时,从容纳装置 201中输出的记录纸张首先被沿着附图中向右的方向传送到传送路 径304上,同时在记录纸张的一面(附图中的上侧表面)上形成图像。该记录纸张的传送路径在传送辊311部分处改变为向下,并且记录纸
张通过传送辊312进入反转装置313。在反转装置313中,从附图的 上部进入的记录纸张沿反方向返回(附图的上部)。将向上返回的记 录纸张从传送辊312传送到传送路径314中。传送到传送路径314 上的记录纸张被从传送辊315传送到传送辊302,并且再次返回到传 送路径304中。返回到传送路径304上的记录纸张的正面和背面与初 始传送操作中记录纸张的正面和背面是相反的。这样,剩下的另一个 表面朝向转印带305侦lJ。根据这样的布置,在初始的图像形成表面的 背面侧上形成图像。
图像形成单元300包括一次转印单元316、317、318、319和320。 一次转印单元各自包括感光鼓、清洁装置、充电装置、曝光装置、显 影装置和转印辊。一次转印单元316形成透明色调色剂层以便将调色 剂层转印到旋转转印带305上。 一次转印单元317、 318、 319和320 形成Y (黄色)、M (品红色)、C (蓝绿色(青色))和K (黑色) 调色剂图像,以便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旋转转印带305上。透明色调 色剂层与YMCK调色剂图像叠加以便在转印带305上形成彩色调色 剂图像。此处,透明色调色剂层在下述上光过程中软化或熔化,以便 实现产生光泽感的功能。
(上光单元)
上光单元400包括图1所示的上光装置100、记录纸张放置表面 401、以及传送辊402和403。从图像形成单元300输出的记录纸张 或放置于记录纸张放置表面401上的记录纸张被供应至上光装置 100。
在记录纸张放置表面401的下游侧布置有传送辊402。传送辊 402将放置于记录纸张放置表面401上的记录纸张接纳到上光单元 400中,并且将记录纸张传送到传送辊403。传送辊403具有将从图 像形成单元300输出的记录纸张传送到上光装置100的功能、将从传 送辊402供应的记录纸张传送到上光装置100的功能、以及将从下述 传送路径407供应的记录纸张传送到上光装置100的功能,其中传送路径407用于将记录纸张的正面和背面进行反转。
上光单元400包括用于将记录介质的正面和背面进行反转的正/ 背面反转单元。正/背面反转单元包括反转装置406。在反转装置406 前布置传送辊405。传送辊405将记录纸张传送到反转装置406,并 且将从反转装置406输出的记录纸张送出至传送路径407。
正/背面反转单元如下运转。通过传送辊403将从图像形成单元 300输出的记录纸张接纳到上光单元400中,并且在上光装置100中 对记录纸张的一个表面执行上光处理。一个表面已上光的记录纸张从 传送辊404通过传送辊405进入反转装置406中。在反转装置406 中,从附图的上部进入的记录纸张沿着反方向返回(附图的上部)。 将向上返回的记录纸张从传送辊405传送到传送路径407中。然后, 记录纸张通过传送辊408从传送辊403再次进入上光装置100。此时, 记录纸张的正面和背面与初始的传送操作时期记录纸张的正面和背 面是相反的。然后,对剩下的另一个表面执行上光处理。
(操作实例)
下面,将描述在容纳于容纳装置201中的记录纸张上形成图像 以及对记录纸张实施上光处理时执行的一个操作实例。首先,容纳于 容纳装置201中的记录纸张被传送辊202沿着附图中向右的方向传 送,并且从记录纸张供应单元200传送至图像形成单元300。接纳到 图像形成单元300中的记录纸张在传送路径304上沿着附图中向右的 方向传送,并且被传送到二次转印部分303。
与该定时同步地,通过一次转印单元316至320的操作将透明 调色剂层和YMCK调色剂图像层压到转印带305上,以形成彩色调 色剂图像。将转印带305上的彩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二次转印部分 303处的记录纸张上。转印至记录纸张上的彩色调色剂图像具有形成 于最上层的透明调色剂层。在定影装置308中将记录纸张上的彩色调 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纸张上。以这样的方式,形成图像并且将图像定 影到第一表面上。
通过传送辊311的操作将定影有图像的记录纸张传送至反转装置313。在反转装置313中,将记录纸张的行进方向反向,并且将记
录纸张从传送辊312送出至传送路径314上。传送到传送路径314 上的记录纸张通过传送辊315和302被传送到传送路径304上。
在该阶段中,在传送路径304中的记录纸张上,第二表面,即 上述第一表面的背面侧面向转印带305。然后,通过一次转印单元316 至320的操作在转印带305上形成用于第二表面的调色剂图像(和透 明调色剂层)。在二次转印部分303处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被传送到 传送路径304中的记录银张的第二表面上。在定影装置308中将转印 到第二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纸张上。以这样的方式,形成 图像并且将图像定影到第二表面上。此时,通过供应空气将定影辊 310冷却,从而抑制因为温度升高而导致形成于第一表面上的图像的 光泽感改变。
根据上述操作,在记录纸张的两个表面上都形成图像。然后, 将两个表面上都形成有图像的记录纸张从传送辊311传送到—上光单 元400中。
接纳到上光单元400中的记录纸张从传送辊403传送到上光装 置100中,以便对第二表面执行上光处理。第二表面已受到上光处理 的记录纸张从传送辊404传送至反转装置406,在该反转装置406中 将记录纸张的行进方向反向,并且将记录纸张从传送辊405传送至传 送路径407。传送到传送路径407上的记录纸张通过传送辊408和403 进入上光装置100。
在该阶段中,未上光的第一表面面向上光装置100的带101 (参 见图l)。然后,在上光装置100中对第一表面上光。此时,根据结 合图1和图2描述的原理,执行这样的操作抑制已上光的第二表面 的温度升高。
以这样的方式,在记录纸张的两个表面上都形成图像并且执行 了对表面的上光处理。此后,从传送辊404沿着附图中向右的方向排 出记录纸张。
(其他操作实例)对于两个表面上都形成有图像并且一个表面已上光的记录纸 张,下面将说明用于对该记录纸张的另一个表面上光的实例。在这样 的情况下,将两个表面上都形成有图像并且一个表面已上光的记录纸 张放置到上光单元400的纸张放置表面401上。此时,要上光的表面 朝向下方。
在该状态下,当上光单元400启动时,传送辊402将纸张放置 表面401上的记录纸张接纳到上光单元400中。接纳到上光单元中的 记录纸张通过传诺辊403被传送到上光装置100,以便在上光装置IOO 中对未受到上光处理的另一表面上光。此时,根据结合屈1和图2 描述的原理,执行这样的操作抑制已上光的表面的温度升高。
(变型例)
在图4中,将形成于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上 的构造作为示例,然而,可以使用在不采用转印带的情况下将调色剂 图像从感光辊直接转印到记录纸张上的构造。此外,当将片状纸的表 面涂覆有热塑性树脂的记录纸张用作记录介质时,记录纸张上的软化 和熔化的热塑性树脂层和调色剂图像与带紧密接触,从而将调色剂图 像嵌入热塑性树脂层中,并且根据结合图l描述的原理赋予光泽感。
在图4中,在所示的图像形成系统30中,记录纸张供应单元200、 图像形成单元300和上光单元400连接在一起,然而,这些单元可以 合并为具有一体构造而作为一个装置。
图1所示的上光装置IOO利用了这样的原理通过对记录纸张 的图像形成表面进行加热和加压来为形成于记录纸张上的图像提供 光泽感,以便提供在图像形成表面上产生光泽感的光滑度(很小的凹 凸不平性)。通过利用上述原理执行上光的对象不限于通过电子照相 方法形成的图像,并且可以是利用喷墨系统或胶版印刷(offset printing)系统来形成的图像。当在这些图像上形成透明调色剂层时, 将透明调色剂软化或熔化从而根据结合图1描述的原理来获得光泽 感。
在图像形成单元中,可以准备包括转印带和多个一次转印单元在内的两个转印机构,并且将它们串联在一起,从而通过前阶段的转 印机构在第一表面上形成图像,并且通过后阶段的转印机构在第二表 面上形成图像。
在上光单元中,可以准备两个上光装置并将它们串联在一起, 从而通过前阶段的上光装置对第一表面上光,并且通过后阶段的上光 装置对第二表面上光。在该情况下,后阶段的上光装置采用图1所示 的构造。
在图4所示的图像形成系统30中,当使用预先形成有光泽层的
专用记录纸张时, 一次转印单元316的转印功能不运行。在该情况下, 在记录纸张上形成YMCK的基本色调色剂图像。
在图1所示的实例中,加热辊103随着带101的旋转而旋转, 然而,旋转带101可以在加热辊103不旋转的情况下以与加热辊103 的表面接触的方式滑动,并且此时可以将热量传送到带101以加热带 101。
本发明可以用于上光装置和图像形成系统。 出于解释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述说
明。其本意并不是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许多修改和变型。选择和说明该 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因此使 得本技术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所适用的各种实施例并
预见到适合于特定应用的各种修改。目的在于通过所附权利要求及其 等同内容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本申请基于2008年9月24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 2008-244027并要求其优先权。
权利要求
1.一种定影装置,包括定影部件,其在旋转的同时与记录介质接触;加热单元,其加热所述定影部件;加压部件,其在旋转的同时朝向所述定影部件挤压所述记录介质;以及供气单元,其向如下部分供应空气从所述加压部件与所述定影部件之间的接触位置沿着旋转方向朝向所述加压部件的下游侧在90度角度范围内所包含的部分。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供气单元具有位于楔形空间中的供气口,所述楔形空间由所述加压部件的表面和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路径的表面形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供气单元的供气口包括面向所述加压部件的第一供气口、以及面向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路径的第二供气口;其中,将空气从所述第一供气口供应至所述加压部件,并且将空气从所述第二供气口供应至已经通过所述定影部件与所述加压部件之间的接触位置的记录介质。
4. 一种上光装置,包括带部件,其与记录介质紧密接触并且传送所述记录介质;加热部件,其内部设置有加热源,并且所述带部件张紧在所述加热部件上;加压部件,其布置成跨过所述带部件而面向所述加热部件,并且在旋转的同时挤压所述记录介质;分离部件,其将所述记录介质从所述带部件上分离,其中所述带部件张紧在所述分离部件上;冷却单元,其布置在所述分离部件与所述加热部件之间,并且 与所述带部件的内周表面接触以便冷却所述带部件;以及供气单元,其向如下部分供应空气从所述加压部件与所述带 部件之间的接触位置沿着旋转方向朝向所述加压部件的下游侧在90 度角度范围内所包含的部分。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光装置,其中,所述供气单元包括位于楔形空间中的供气口,所述楔形空间由 所述加压部件的表面和所述带部件的表面形成。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光装置,其中,所述供气单元的供气口包括面向所述加压部件的第一供气口、 以及面向所述带部件的第二供气口,所述第二供气口沿着所述记录介 质的传送方向位于所述冷却单元的上游侧;其中,将空气从所述第一供气口供应至所述加压部件,并且将空气从 所述第二供气口供应至已经通过所述加热部件与所述加压部件之间 的接触位置的记录介质。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光装置,其中,所述供气单元将空气供应至所述加压部件、以及还未到达与所 述冷却单元相对的区域的记录介质。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光装置,其中,对所述记录介质供气的方向包括与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对 应的分量。
9. 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包括图像形成设备,其在记录介质的两个表面上形成图像;以及 定影设备,其沿着处理方向位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下游,以 将所述记录介质的两个表面上的图像定影,其中,所述定影设备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
10. —种图像形成系统,包括图像形成设备,其在记录介质的两个表面上形成图像;以及 上光设备,其位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下游侧,以对所述记录 介质的两个表面上光;其中,所述上光设备包括根据权利要求4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上光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定影装置、上光装置和图像形成系统。该定影装置包括定影部件,其在旋转的同时与记录介质接触;加热单元,其加热所述定影部件;加压部件,其在旋转的同时朝向所述定影部件挤压所述记录介质;以及供气单元,其向如下部分供应空气从所述加压部件与所述定影部件之间的接触位置沿着旋转方向朝向所述加压部件的下游侧在90度角度范围内所包含的部分。
文档编号G03G15/20GK101685288SQ20091012943
公开日2010年3月31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24日
发明者长谷川透 申请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