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粉盒及其出粉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8155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碳粉盒及其出粉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激光成像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应用于激光打印机等成像装置 的碳粉盒以及安装在碳粉盒中的出粉刀。
背景技术
激光打印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机外部输出设备之一,它利用光、电、热的物 理、化学原理通过相互作用输出文字或图像。基本过程可分为充电、曝光、显影、转印、定影、 清洁、消电等七个步骤。首先,感光鼓表面由充电辊均勻地充电。激光扫描器向感光鼓发射 含有图像信息的经过调制的激光,在感光鼓表面形成与待复制图像对应的静电潜像。接着, 来自显影辊的碳粉转而吸附在感光鼓表面上使静电潜像转换成可视图像。随着感光鼓的旋 转及经转印辊对纸张等记录介质背面施加的正电压作用,对在感光鼓表面形成了可视图像 的带负电荷的碳粉产生吸引力,可视图像即被转印至纸张等记录介质上。随后经加热辊和 加压辊对记录介质上的可视图像进行加热加压后,将碳粉形成的可视图像完全固化于记录 介质上。这样一个基本的成像动作就完成了。在上述打印过程中,要将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转换成可视图像,必须依赖于显影 辊所吸附的碳粉。这些碳粉储存于碳粉仓中,并通过送粉辊实现向显影辊的输运供给。显 影辊通过静电吸附效用将碳粉吸附在其表面,当通过与显影辊保持弹性接触的出粉刀的时 候,显影辊表面的碳粉被均勻地刮平至适宜的厚度。在出粉刀和显影辊之间形成的咬入点 可控制碳粉转移到感光鼓表面上的碳粉量。重要的是,出粉刀应在显影辊的整个长度上形 成均勻的接触。如果在转移期间,出粉刀以不一致的压力接触显影辊,则使不均勻的碳粉量 转移到感光鼓上,造成不一致的不能接受的成像品质。一种碳粉盒的典型结构如美国专利US6496669所述,其中显影辊的两端固定在显 影仓的两个侧壁上,出粉刀放置在显影辊的一侧,出粉刀包括与显影辊表面形成咬合点的 刀片及固定刀片用的刀架,在碳粉盒工作过程中,分布在粉仓中的搅拌架将碳粉输送到显 影仓中,通过送粉辊再将碳粉传送到与其接触的显影辊表面,覆盖在显影辊表面的碳粉一 部分通过显影辊与出粉刀形成的咬合点,在显影辊表面形成均勻的转移到感光鼓表面上的 碳粉量,其中咬合点处出粉刀对显影辊表面施加的力直接影响作用到感光鼓表面碳粉量的 厚度,未通过咬合点的碳粉积聚在交合点处,随着积聚碳粉的增多,在重力的作用下跌落到 显影仓中。通常情况下,通过咬合点附着在显影辊表面待传递到感光鼓表面的碳粉层厚度 一般为碳粉粒径的3倍左右,碳粉盒使用初期,因粉仓中碳粉量较多,咬合点处积聚的碳粉 较多,为控制通过咬合点处的碳粉层厚度,出粉刀在咬合点处施加较大的压力至显影辊表 面,随着碳粉盒中碳粉量的减少,出粉刀在咬合点处施加较大的压力至显影辊表面将会导 致通过咬合点处的碳粉层厚度减薄,从而导致转移到感光鼓表面的碳粉量的降低;另外,出 粉刀在咬合点处施加较大的压力至显影辊表面,将会导致出粉刀与显影辊表面快速磨损, 引起咬合点处的物理状态的改变,降低了打印品质的稳定性。在大容量高寿命的粉盒使用 中,上述不良现象更为显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改善出粉刀与显影辊表 面磨损状态,使碳粉的带电量更为充分、更均勻且更易于控制,对碳粉出粉量的控制更为精 确,从而提高打印品质稳定性的碳粉盒。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上述碳粉盒的出粉刀。为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设计一种碳粉盒,包括盒框 架、显影辊和出粉刀,所述显影辊可旋转地支撑于所述盒框架,所述出粉刀固定于所述盒框 架,该出粉刀具有与所述显影辊表面形成咬合点的刀片,所述刀片包括了位于所述显影辊 转动方向上游的上游刀片和位于所述显影辊转动方向下游的下游刀片,所述上游刀片与下 游刀片为弹性不同的材质;所述上游刀片的下部与所述显影辊表面形成了上游咬合点,所 述下游刀片的下部与所述显影辊表面形成了下游咬合点。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不同材质的上游刀片和下游刀片与显影辊进 行二次接触,将出粉刀的压力分布在不同的咬合点上,增加了接触面积,减少了出粉刀对显 影辊表面的磨损,同时,通过两个不同材质的刀片对碳粉进行二次控制,使得对碳粉出粉量 的控制更为精确;且经过二次摩擦,使碳粉的带电量更为充分、更均勻且更易于控制。另外, 由于碳粉是先通过上游咬合点再经过下游咬合点传递到感光鼓表面,此时,上游咬合点处 的压力可以适当降低,以避免流动性差的碳粉大量积聚在咬合点上游导致碳粉粘附在刀片 上、使碳粉不能及时回到显影仓或通过咬合点、引起此处碳粉物理性能的改变以及影响打 印品质。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上游刀片的弹性大于所述下游刀片的弹性,其中,所述上 游刀片为PU刀片,所述下游刀片为金属刀片。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上游刀片的弹性小于所述下游刀片的弹性,其中,所述 上游刀片为金属刀片,所述下游刀片为PU刀片。优选地,所述出粉刀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盒框架的刀架,所述上游刀片的上部和所 述下游刀片的上部分别固定在所述刀架的前表面和后表面,所述上游刀片与下游刀片相互 间隔。由于两个刀片相互隔离,使出粉刀对显影辊的压力分解为两个部分,降低了出粉刀 对显影辊的压力,避免了流动性差的碳粉大量积聚在咬合点外而导致碳粉粘附在刀片上、 使碳粉不能及时回到显影仓或通过咬合点、引起此处碳粉物理性能的改变以及影响打印品 质。优选地,所述上游咬合点的咬合压力小于所述下游咬合点的咬合压力。这样可以 避免流动性差的碳粉大量积聚在上游咬合点外而导致碳粉粘附在刀片上、使碳粉不能及时 回到显影仓或通过咬合点、引起此处碳粉物理性能的改变以及影响打印品质。为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应用于碳粉盒的 出粉刀,所述出粉刀具有可与所述碳粉盒的显影辊表面形成咬合点的刀片,所述刀片包括 了安装时位于所述显影辊转动方向上游的上游刀片和安装时位于所述显影辊转动方向下 游的下游刀片,所述上游刀片与下游刀片为弹性不同的材质;所述上游刀片具有与所述显 影辊的上游表面咬合的上游咬合部,所述下游刀片具有与所述显影辊的下游表面咬合的下 游咬合部。


图1是本发明碳粉盒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碳粉盒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的出粉刀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本发明碳粉盒的实施例二的出粉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碳粉盒的实施例一包括了盒框架1、显影辊2、出粉刀3和 送粉辊4等,碳粉容纳于盒框架1的粉仓5内,显影辊2和出粉刀3位于盒框架1的显影仓 6内,并且可旋转地支撑在盒框架1的两个端壁之间。其中,如图3所示,出粉刀3由刀架 31、金属刀片32和PU刀片33组成,金属刀片32位于显影辊2的转动方向上游,PU刀片33 位于显影辊2的转动方向下游。刀架31通过螺钉34固定在盒框架1上,金属刀片32的上 部321固定在刀架31的前表面311,PU刀片33的上部331固定在刀架31的后表面312, 金属刀片32与PU刀片33相互间隔,互不接触。所述金属刀片32的下端具有上游咬合部322,金属刀片32通过该上游咬合部322 与显影辊2的上游表面形成了上游咬合点;所述PU刀片33的下端具有下游咬合部332,PU 刀片33通过该下游咬合部332与显影辊2的下游表面形成了下游咬合点。在本实施例中, 由于上游的金属刀片32弹性相对较小,与显影辊2接触的面积相对较小,上游咬合点的咬 合压力较大,碳粉带电量相对不够充分;下游的PU刀片33弹性相对较大,与显影辊2接触 的面积相对较大,下游咬合点的咬合压力较小,使碳粉带电量相对更充分。使用金属刀片32 和PU刀片33与显影辊2进行二次接触,对碳粉进行二次控制,使得碳粉的出粉量更均勻; 且经过二次摩擦,使碳粉的带电量更为充分更均勻。此种结构适用于具有较差摩擦带电性 能的碳粉。参见图4,本发明碳粉盒的实施例二的出粉刀结构与实施例一类似,该出粉刀同 样包括了上游刀片和下游刀片,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实施例二当中的上游刀片为PU刀片 33,下游刀片为金属刀片32。由于上游的PU刀片33弹性相对较大,与显影辊2接触的面积 相对较大,使碳粉带电量相对更充分,同时因上游咬合点处压力较小,不易产生由于摩擦热 而导致碳粉在此处融化结块,另外大粒径的碳粉被阻隔在咬合点外在显影棍2表面聚集, 在显影棍2的转动和重力的因素影响下,重新跌落至显影仓6 ;而下游的金属刀片32弹性 相对较小,与显影辊接触的面积相对较小,下游咬合点的咬合压力较大,可以更精确地控制 碳粉的出粉量,下游咬合点处因碳粉层较薄,从而碳粉不会在此处融化结块。本实施例使用 PU刀片33和金属刀片32分别与显影辊2进行二次接触,对碳粉进行二次控制,使得碳粉的 出粉量控制更精确;且经过二次摩擦,使碳粉的带电量更充分、更均勻且更易于控制。此种 结构适用于因环境或其他因素造成含有较多松散结团结构的碳粉或具有较佳摩擦带电性 能的碳粉。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
权利要求
一种碳粉盒,包括盒框架、显影辊和出粉刀,所述显影辊可旋转地支撑于所述盒框架,所述出粉刀固定于所述盒框架,该出粉刀具有与所述显影辊表面形成咬合点的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包括了位于所述显影辊转动方向上游的上游刀片和位于所述显影辊转动方向下游的下游刀片,所述上游刀片与下游刀片为弹性不同的材质;所述上游刀片的下部与所述显影辊表面形成了上游咬合点,所述下游刀片的下部与所述显影辊表面形成了下游咬合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粉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刀片的弹性大于所述下游刀 片的弹性,其中,所述上游刀片为PU刀片,所述下游刀片为金属刀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粉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刀片的弹性小于所述下游刀 片的弹性,其中,所述上游刀片为金属刀片,所述下游刀片为PU刀片。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碳粉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粉刀还包括固定于 所述盒框架的刀架,所述上游刀片的上部和所述下游刀片的上部分别固定在所述刀架的前 表面和后表面,所述上游刀片与下游刀片相互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碳粉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咬合点的咬合压 力小于所述下游咬合点的咬合压力。
6.一种用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碳粉盒的出粉刀,所述出粉刀具有可与所述碳粉盒的 显影辊表面形成咬合点的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包括了安装时位于所述显影辊转动 方向上游的上游刀片和安装时位于所述显影辊转动方向下游的下游刀片,所述上游刀片与 下游刀片为弹性不同的材质;所述上游刀片具有与所述显影辊的上游表面咬合的上游咬合 部,所述下游刀片具有与所述显影辊的下游表面咬合的下游咬合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出粉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刀片的弹性大于所述下游刀 片的弹性,其中,所述上游刀片为PU刀片,所述下游刀片为金属刀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出粉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刀片的弹性小于所述下游刀 片的弹性,其中,所述上游刀片为金属刀片,所述下游刀片为PU刀片。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出粉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粉刀还包括固定于 所述盒框架的刀架,所述上游刀片的上部和所述下游刀片的上部分别固定在所述刀架的前 表面和后表面,所述上游刀片与下游刀片相互间隔。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出粉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咬合点的咬合压 力小于所述下游咬合点的咬合压力。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粉盒及其出粉刀,该碳粉盒包括盒框架、显影辊和出粉刀,显影辊可旋转地支撑于盒框架,所述出粉刀固定于所述盒框架,其刀片包括了位于显影辊转动方向上游的上游刀片和位于显影辊转动方向下游的下游刀片,所述上游刀片与下游刀片为弹性不同的材质;上游刀片的下部与显影辊表面形成了上游咬合点,下游刀片的下部与显影辊表面形成了下游咬合点。本发明能改善出粉刀与显影辊表面磨损状态,使碳粉的带电量更为充分、更均匀且更易于控制,对碳粉出粉量的控制更为精确,从而提高了打印品质稳定性。
文档编号G03G15/08GK101984374SQ20101053543
公开日2011年3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8日
发明者苏健强 申请人: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