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文档传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8863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文档传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文档传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已经知道如下自动文档传送装置,该装置将文档自动地传送到图像读取单元并且读取记录在文档上的图像,所述图像读取单元用于读取记录在文档上的图像。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 2004-123354(专利文献1)(第
段至第
段,图1和图2)和日本专利No. 4214515(专利文献幻(第W022]段至第W030]段,图1以及图5至图7)描述了涉及这种自动文档传送装置的技术。专利文献1描述了自动文档传送装置( ,该装置包括馈送辊和纸张输出辊对(3 。馈送辊将叠置在送纸托盘(10)上的文档馈送到文档读取装置(1)的读取位置(X)。纸张输出辊对(3 将在读取位置(X)读取过图像的文档输出到纸张输出托盘(11)。在专利文献1中,纸张输出辊对(3 包括输出驱动辊 (33a)和布置在输出驱动辊(33a)下方的纸张输出从动辊(3 )。输出驱动辊(33a)被支撑在送纸托盘(10)的下方并且朝向纸张输出托盘(11)露出。纸张输出从动辊(33b)相对于形成在纸张输出托盘(11)底面的上游端的直立壁布置在读取位置(X)侧,并且纸张输出从动辊(33b)布置成与纸张输出驱动辊(33a)接近或远离。在专利文献2中,文档馈送装置(10)包括送纸托盘(36)、拾取辊(16)、输出辊 (30)和文档输出部04)。叠置有文档的送纸托盘(36)可上下移动。拾取辊(16)将叠置在已向上移动的送纸托盘(36)上的文档送入文档馈送装置(10)的装置主体(1 内。输出辊(30)将已经送入装置主体(1 并且被文档读取装置读取过图像的文档输出到外部。已由输出辊(30)输出的文档叠置在文档输出部04)上。在专利文献2中,在装置主体(12) 中,输出辊(30)的下辊相对于形成在文档输出部04)的底面的上游端处的直立壁布置在内侧。输出辊(30)的上辊面对下辊并且朝向文档输出部04)露出。在专利文献2中,基板(34)支撑送纸托盘(36),该基板由装置主体(12)借助于臂(50)来可旋转地支撑。当送纸托盘(36)和基板(34) —起旋转时,将基板(34)与文档输出部04)之间的空间敞开, 并取出输出到文档输出部04)的文档。此时,送纸托盘(36)和基板(34)在布置有输出辊 (30)的输出口的上方旋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减少异物进入文档输出口的情况发生。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自动文档传送装置包括文档堆叠器,在所述文档堆叠器上堆叠记录有文档图像的文档,所述文档堆叠器被支撑成能在堆叠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堆叠位置是允许文档堆叠在所述文档堆叠器上的位置,并且所述打开位置是在重力方向上位于所述文档堆叠器的下方的空间被敞开的位置;文档传送路径,其与所述文档堆叠器连接,并且堆叠在所述文档堆叠器上的文档通过所述文档传送路径传送;文档馈送部件,其将堆叠在所述文档堆叠器上的文档馈送到图像读取位置,记录在文档上的文档图像在所述图像读取位置被读取,并且所述图像读取位置预先设置在所述文档传送路径上;文档输出部,文档被输出到所述文档输出部,所述文档输出部在文档传送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文档传送路径的下游并且在重力方向上位于所述文档堆叠器的下方;文档输出部件, 其在所述文档传送方向上布置在所述图像读取位置的下游,所述文档输出部件将文档图像已被读取的文档输出到所述文档输出部,并且所述文档输出部件包括上输出部件和下输出部件,所述上输出部件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文档传送路径的上方,所述下输出部件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文档传送路径的下方并且与所述上输出部件对置;以及保护部件, 其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文档输出口的上方,所述文档输出口在所述文档传送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文档传送路径的下游端,所述保护部件在所述文档传送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文档输出部件与所述文档输出部之间,所述保护部件包括第一保护部和第二保护部,所述第一保护部向上延伸,并且所述第一保护部在重力方向上的下端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上输出部件与所述下输出部件彼此接触的区域的上方,所述第二保护部从所述第一保护部在重力方向上的所述下端沿所述文档传送方向朝下游延伸,并且所述保护部件将所述文档堆叠器和所述文档输出部之间的空间与所述上输出部件隔离。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基于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述文档堆叠器包括堆叠器主体,所述堆叠器主体具有供文档堆叠在上面的上表面,所述堆叠器主体被可移动地支撑在备用位置与馈送位置之间,所述备用位置是允许将文档堆叠在所述堆叠器主体上的位置, 所述馈送位置是文档与所述文档馈送部件接触并且能够馈送文档的位置,并且所述馈送位置位于所述备用位置上方。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基于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述保护部件包括从所述第二保护部向所述文档输出部延伸的文档引导部,所述文档引导部将由所述文档输出部件输出的文档弓I导到所述文档输出部。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基于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述保护部件包括从所述第二保护部向所述文档输出部延伸的文档引导部,所述文档引导部将由所述文档输出部件输出的文档弓I导到所述文档输出部。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基于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述文档馈送部件包括上馈送部件和下馈送部件,所述上馈送部件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文档传送路径的上方,所述下馈送部件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文档传送路径的下方并且与所述上馈送部件对置,所述第一保护部包括在重力方向上位于其上部的馈送部件容纳部,并且所述第一保护部在重力方向上的上端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上馈送部件与所述下馈送部件彼此接触的区域的下方,并且所述下馈送部件和所述第一保护部由框架主体支撑。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基于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述文档馈送部件包括上馈送部件和下馈送部件,所述上馈送部件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文档传送路径的上方,所述下馈送部件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文档传送路径的下方并且与所述上馈送部件对置,所述第一保护部包括在重力方向上位于其上部的馈送部件容纳部,并且所述第一保护部在重力方向上的上端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上馈送部件与所述下馈送部件彼此接触的区域的下方,并且所述下馈送部件和所述第一保护部由框架主体支撑。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基于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所述文档馈送部件包括上馈送部件和下馈送部件,所述上馈送部件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文档传送路径的上方,所述下馈送部件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文档传送路径的下方并且与所述上馈送部件对置,所述第一保护部包括在重力方向上位于其上部的馈送部件容纳部,并且所述第一保护部在重力方向上的上端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上馈送部件与所述下馈送部件彼此接触的区域的下方,并且所述下馈送部件和所述第一保护部由框架主体支撑。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基于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所述文档馈送部件包括上馈送部件和下馈送部件,所述上馈送部件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文档传送路径的上方,所述下馈送部件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文档传送路径的下方并且与所述上馈送部件对置,所述第一保护部包括在重力方向上位于其上部的馈送部件容纳部,并且所述第一保护部在重力方向上的上端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上馈送部件与所述下馈送部件彼此接触的区域的下方,并且所述下馈送部件和所述第一保护部由框架主体支撑。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基于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述文档馈送部件包括上馈送部件和下馈送部件,所述上馈送部件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文档传送路径的上方,所述下馈送部件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文档传送路径的下方并且与所述上馈送部件对置,所述第一保护部在重力方向上的上部布置在所述下馈送部件与所述文档堆叠器之间,并且所述第一保护部在重力方向上的上端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上馈送部件与所述下馈送部件彼此接触的区域的下方,并且所述下馈送部件和所述第一保护部由框架主体支撑。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基于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述文档馈送部件包括上馈送部件和下馈送部件,所述上馈送部件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文档传送路径的上方,所述下馈送部件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文档传送路径的下方并且与所述上馈送部件对置,所述第一保护部在重力方向上的上部布置在所述下馈送部件与所述文档堆叠器之间,并且所述第一保护部在重力方向上的上端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上馈送部件与所述下馈送部件彼此接触的区域的下方,并且所述下馈送部件和所述第一保护部由框架主体支撑。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基于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所述文档馈送部件包括上馈送部件和下馈送部件,所述上馈送部件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文档传送路径的上方,所述下馈送部件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文档传送路径的下方并且与所述上馈送部件对置, 所述第一保护部在重力方向上的上部布置在所述下馈送部件与所述文档堆叠器之间,并且所述第一保护部在重力方向上的上端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上馈送部件与所述下馈送部件彼此接触的区域的下方,并且所述下馈送部件和所述第一保护部由框架主体支撑。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基于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所述文档馈送部件包括上馈送部件和下馈送部件,所述上馈送部件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文档传送路径的上方,所述下馈送部件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文档传送路径的下方并且与所述上馈送部件对置, 所述第一保护部在重力方向上的上部布置在所述下馈送部件与所述文档堆叠器之间,并且所述第一保护部在重力方向上的上端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上馈送部件与所述下馈送部件彼此接触的区域的下方,并且所述下馈送部件和所述第一保护部由框架主体支撑。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包括根据第一方面至第十二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自动文档传送装置;以及图像读取单元,其在图像读取位置读取文档图像,所述图像读取位置预先设置在所述自动文档传送装置的文档传送路径上,所述文档图像记录在由所述自动文档传送装置传送的文档上。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根据第一方面至第十二方面
7中任一方面所述的自动文档传送装置;图像读取单元,其在图像读取位置读取文档图像,所述图像读取位置预先设置在所述自动文档传送装置的文档传送路径上,所述文档图像记录在由所述自动文档传送装置传送的文档上;以及图像记录单元,其基于由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读取的文档图像将图像记录在介质上。与没有设置所述保护部件的情况相比,采用本发明的第一、第十三和第十四方面时,可以减少异物进入所述文档输出口的情况发生。与所述保护部件没有设置在与文档堆叠器的堆叠器主体被固定的结构相比堆叠有更大量文档的结构中的情况相比,采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时,可以减少异物进入所述文档输出口的情况发生。没有设置所述文档引导部的情况相比,采用本发明的第三和第四方面时,可以减少将文档输出到所述文档输出部时的故障。与所述保护部件在重力方向上的上端设置在所述下馈送部件的下方的情况相比, 采用本发明的第五至第十二方面时,可以减少异物经由所述下馈送部件与所述保护部件之间的间隙进入的情况。


将基于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见图像形成装置和中间转印体清洁器的放大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整体视图;图4A和图4B示出了保持在堆叠位置的文档馈送托盘,其中图4A示出了文档馈送托盘,并且图4B示出了从前侧观察时文档馈送托盘的支撑部件;图5A和图5B示出了保持在打开位置的文档馈送托盘,其中图5A示出了文档馈送托盘,并且图5B示出了从前侧观察时文档馈送托盘的支撑部件;图6A和图6B示出了升降板,其中图6A示出了布置有文档时的升降板,并且图6B 示出了将文档送入文档传送装置的主体中时的升降板;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保护部件的整体透视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整体视图,该视图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3对应;以及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保护部件的整体透视图,该视图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7对应。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下述示例性实施例。为了易于理解,在附图中,假定前后方向为X轴方向,左右方向为Y轴方向,并且上下方向为Z轴方向。箭头X、-X、Y、-Y、Z和-Z所表示的方向或侧表示前、后、右、左、上(上方)和下(下方),或者前侧、后侧、右侧、左侧、上侧和下侧。在附图中,包含“ · ”的“〇” 表示箭头从纸张表面的后侧指向前侧,并且包含“ χ ”的“〇”表示箭头从纸张表面的前侧
8指向后侧。为了易于理解,在参考附图进行描述时,省略示出不需要描述的部件。<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见图像形成装置和中间转印体清洁器的放大视图。参考图1,作为图像形成装置实例的复印机U包括操作单元UI、图像读取装置U1、介质馈送装置U2、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和介质处理装置U4。<操作单元UI的描述>操作单元UI包括用于启动复印、设定复印份数以及其它操作的输入按钮Ula。操作单元UI包括显示器Ulb,该显示器显示经由输入按钮UIa输入的输入信息和复印机U的状态。<图像读取装置Ul的描述>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整体视图。参考图1和图 3,图像读取装置Ul包括自动文档传送装置Ula和支撑自动文档传送装置Ula的平台图像读取单元Ulb。平台图像读取单元Ulb的上端部具有透明的文档读取表面PG。自动文档传送装置Ula包括文档馈送托盘Ulal、文档传送装置主体Ula2和文档输出托盘Ula3。作为文档堆叠器实例的文档馈送托盘Ulal容纳了一叠多个文档Gi。文档传送装置主体Ula2将从文档馈送托盘Ulal馈送的文档Gi传送到文档读取表面PG。文档输出托盘Ula3是文档输出部的实例,经过文档读取表面PG的文档Gi从文档传送装置主体Ula2输出到该文档输出托盘Ula3。参考图3,平台图像读取单元Ulb包括文档读取表面PG和曝光光学系统Α。文档读取表面PG包括传送文档读取表面PGl,其布置在预先设置于文档读取表面PG的左端部处的图像读取位置Xl ;以及放置文档读取表面PG2,其布置在文档读取表面PG的右侧。传送文档读取表面PGl是自动文档传送装置Ula传送的文档Gi所经过的读取表面。放置文档读取表面PG2是支撑用户放置的文档Gi的读取表面。在传送文档读取表面PGl和放置文档读取表面PG2之间布置有传送文档引导部分PG3。传送文档引导部分PG3将从传送文档读取表面PGl上方经过的文档Gi引入自动文档传送装置Ula。当文档Gi从传送文档读取表面PGl上方经过或者文档Gi被放置在放置文档读取表面PG2上时,利用自灯La发出的光穿过文档读取表面PG照射文档Gi。灯La是光源的实例。受到光照射的文档Gi的反射光,经过曝光光学系统A并且由固态摄像装置CXD转换成红色R、绿色G和蓝色B的电信号。电信号被输入到图像处理单元GS。图像处理单元GS将从固态摄像装置CXD输入的RGB的电信号转换成黑色K、黄色 Y、品红色M和蓝绿色(青色)C的图像信息,并且暂时存储该图像信息。在预定定时,图像处理单元GS将图像信息输出到潜像形成装置驱动电路D,以作为形成潜像的图像信息。如果文档图像为单色图像,则仅将黑色K的图像信息输入到下述的潜像形成装置驱动电路D。 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平台图像读取单元Ulb由文档读取表面PG、曝光光学系统A、固态摄像装置CXD和图像处理单元GS构成。<介质馈送装置U2的描述>参考图1,介质馈送装置U2包括作为介质容器实例的送纸托盘TRl、TR2、TR3和 TR4。介质馈送装置U2还包括介质馈送路径SHl,该介质馈送路径SHl拾取容纳在送纸托盘TRl至TR4中的一个送纸托盘内的记录纸张S并且将记录纸张S传送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 U3。记录纸张S是图像记录介质的实例。<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和介质处理纸张U4的描述>参考图1,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包括图像记录单元U3a、显影剂供应装置U3b、纸张传送路径SH2、纸张输出路径SH3、纸张反转路径SH4和纸张循环路径SH6。图像记录单元 U3a基于由图像读取装置Ul读取的文档图像,将图像记录在由介质馈送装置U2传送的记录纸张S上。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还包括控制器C、电源电路E和由控制器C控制的潜像形成装置驱动电路D。潜像形成装置驱动电路D基于从图像读取装置Ul输入的图像信息,在预定定时将驱动信号输出到Y至K各个颜色的潜像形成装置ROSy、ROSm, ROSc和ROSk。在Y至K各个颜色的潜像形成装置R0Sy、R0Sm、R(^C和ROSk下方布置有作为抽拉部件实例的可见图像形成装置抽拉件U3c。可见图像形成装置抽出件U3c由作为一对左右引导部件实例的滑轨Rl支撑,以便在抽出位置和安装位置之间滑动。抽出位置是可见图像形成装置抽拉件U3c被抽出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前方时的位置,并且安装位置是可见图像形成装置抽出件U3c被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上的位置。参考图1和图2,作为图像保持单元实例的K颜色感光体单元UK包括感光鼓Pk、 充电辊CIik和清洁器CLk。感光鼓1 是图像保持器实例,在该图像保持器上形成静电潜像和色调剂图像。充电辊CIik是充电器实例。清洁器CLk是图像保持器清洁器的实例。同样地,Y、M和C颜色的感光体单元UY、UM和UC分别包括感光鼓Py、Rn和Pc,充电辊Cry、CRm 和CRc,以及清洁器CLy、Clm和CLc。K颜色的可见图像形成装置UK+Gk由感光体单元UK 和显影装置Gk构成。作为显影剂保持器实例的显影装置Gk包括显影辊ROk。同样地,Y、M 和C颜色的可见图像形成装置UY+Gy、UM+Gm和UC+Gc由感光体单元UY、UM和UC以及显影装置Gy、Gm和Gc构成,显影装置Gy、Gm和Gc分别包括显影辊ROy、ROm和ROc。可见图像形成装置抽拉件U3c包括作为保持体实例的抽拉件主体U3cl。感光体单元UY、UM、UC和UK 以及显影装置Gy、Gm、Gc和Gk可拆卸地安装在可见图像形成装置抽拉件U3c上。参考图1,充电辊Cry、CRm, CRc和CRk在感光鼓Py、Pm、Pc和Pk旋转的同时,分别对感光鼓Py、Rii、PC和1 的表面进行均勻地充电。然后,静电潜像形成装置R0Sy、R0Sm、 ROSc和ROSk向正在旋转的感光鼓Py、Pm, Pc和1 的表面发射激光束Ly、Lm、Lc和Lk (作为潜像写入光实例),以便在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Gy、Gm、Gc和Gk对感光鼓Py、 Pm, Pc和1 表面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形成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黄色K的色调剂图像(作为可见图像的实例)。当显影剂被显影装置Gy、Gm、Gc和Gk消耗掉以用于显影时,新显影剂由可拆卸地安装在显影剂供应装置U!3b上的色调剂盒Ky、Km、Kc和Kk来供应。色调剂盒是显影剂容器实例。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显影剂使用由色调剂和载体组成的二组分显影剂。色调剂盒Ky、Km、Kc和Kk供应浓缩显影剂,该浓缩显影剂与容纳在显影装置Gy、Gm、Gc和Gk中的显影剂相比具有更高的色调剂浓度。因此,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将包含少量载体的浓缩显影剂供应给显影装置Gy、Gm、Gc和Gk,同时从显影装置Gy、Gm、Gc和Gk中逐渐排出包含劣化载体的显影剂,由此替换载体。这种逐渐替换载体的技术已经在例如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 2000-81787和No. 2003-84570中描述过。因此,将省略该技术的详细描述。包含劣化载体的显影剂从劣化显影剂排出部分Gly、Glm, Glc和Glk排出到显影装置Gy、Gm、Gc和Gk的后端部。同时,色调剂盒Ky、Km、Kc和Kk向显影装置Gy、Gm、Gc和 Gk供应包含新载体的新显影剂,以便用新显影剂逐渐地替换显影装置Gy、Gm、Gc和Gk中的显影剂。从劣化显影剂排出部分Gly、Glm, Glc和Glk排出的显影剂流入向后延伸的劣化显影剂传送路径G2y、G2m、G2c和G2k。显影剂由布置在劣化显影剂传送路径G2y、G2m、G2c 和G2k中的劣化显影剂传送部件G3y、G3m、G3c和G3k来向后传送,并且回收到劣化显影剂回收部分(未示出)。在一次转印区Q3y、Q3m、Q3c和Q3k,一次转印辊Tly、Tlm、Tlc和Tlk将感光鼓Py、 RikPc和1 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以叠加的方式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B上,以便在中间转印带B上形成彩色色调剂图像。一次转印辊是一次转印单元的实例,中间转印带B是中间转印体的实例并且彩色色调剂图像是彩色可见图像的实例。将形成在中间转印带B上的彩色色调剂图像传送到二次转印区Q4。当图像信息仅与颜色K相关时,仅仅使用感光鼓1 和显影装置Gk,从而形成K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在一次转印完成之后,清洁器CLy、CLm, CLc 和CLk去除附着在感光鼓Py、Pm, Pc和1 表面上的诸如残留显影剂和纸屑等残留材料。在可见图像形成装置抽拉件U3c下方布置有作为抽拉部件实例的中间转印装置抽拉件U3d,以便能够在抽拉位置和安装位置之间移动。抽出位置是中间转印装置抽拉件 U3d被抽出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前方时的位置,并且安装位置是中间转印装置抽拉件 U3d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内的位置。中间转印装置抽拉件U3d支撑作为中间转印装置实例的带组件BM,从而使得带组件BM能在上位置与下位置之间上下移动,其中,在上位置处带组件BM与感光鼓Py、Pm, Pc和1 的下表面接触,在下位置处带组件BM远离上述那些下表面。带组件BM包括中间转印带B、带支承辊Rd+Rt+Rw+Rf+T2a以及一次转印辊Tly、 Tlm、Tlc和Tlk。作为中间转印体驱动部件实例的带支承辊Rd+Rt+Rw+Rf+T2a由驱动辊Rd、 张紧辊Rt、步移辊Rw、多个惰辊Rf和支承辊Th构成。驱动辊Rd是中间转印体驱动部件的实例,张紧辊Rt是张力产生部件的实例,步移辊Rw是蛇行抑制部件的实例,惰辊Rf是从动部件的实例,并且支承辊Th是二次转印面对部件的实例。中间转印带B受到带支承辊 Rd+Rt+Rw+Rf+T2a支撑,从而可沿箭头Y的方向旋转。在支承辊T2a的下方布置有二次转印单元Ut0 二次转印单元Ut包括作为二次转印部件实例的二次转印辊T2b。二次转印辊T2b可以与支承辊Th接触或分离,且中间转印带B置于二次转印辊T2b与支承辊Th之间。二次转印区Q4是二次转印辊T2b被安装在中间转印带B上的区域。作为接触供电部件实例的接触辊T2c与支承辊Th接触。控制器C控制的电源电路E在预定定时向接触辊T2c施加二次转印电压。二次转印单元T2由支承辊T2a、二次转印辊T2b和接触辊T2c构成。纸张传送路径SH2布置在带组件BM的下方。介质传送辊Ra将经由介质馈送装置 U2的介质馈送路径SHl馈送的记录纸张S,沿纸张传送路径SH2传送到配准辊Rr。介质传送辊Ra是记录介质传送部件的实例,并且配准辊Rr是传送定时调整部件的实例。在形成于中间转印带B上的色调剂图像被传送到二次转印区Q4时,配准辊Rr向下游传送记录纸张 S。记录纸张S由配准侧纸张引导件SGr和转印前纸张引导件SGl引导,并且传送到二次转印区Q4。配准侧纸张引导件SGr和配准辊Rr固定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上。当色调剂图像经过二次转印区Q4时,二次转印单元T2将中间转印带B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S上。在形成彩色色调剂图像时,将以叠加方式依次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B上的色调剂图像同时二次转印到记录纸张S上。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转印装置Tly、Tim、Tic、 Tlk+T2+B由一次转印辊Tly、Tim、Tlc和Tlk,二次转印单元T2以及中间转印带B构成。在二次转印完成之后,用带清洁器CLB清洁中间转印带B,该带清洁器CLB布置在中间转印带B的右侧部分的下方。带清洁器CLB是中间转印体清洁器的实例。带清洁器 CLB从中间转印带B上去除诸如纸屑和在二次转印中未使用的显影剂等残留材料。参考图 2,从中间转印带B去除的残留材料流入带清洁器残留物传送路径CLBl,该路径布置在带清洁器CLB的下方并且向后延伸。残留材料被布置在带清洁器残留物传送路径CLBl中的带清洁器残留物传送部件CLB2传送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的后侧,并且被回收到劣化显影剂回收部分(未示出)。二次转印辊T2b和带清洁器CLB布置成与中间转印带B接触或分
1 O已二次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纸张S,经由转印后纸张引导件SG2和作为传送部件实例的介质传送带Ml传送到定影装置F的定影区Q5。定影区Q5是加压辊Fp (加压定影部件实例)按压在定影辊冊上的区域。当形成在记录纸张S上的色调剂图像经过定影区 Q5时,定影装置F对色调剂图像进行热定影。根据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记录单元U3a 由可见图像形成装置UY+Gy、UM+Gm、UC+Gc和UK+Gk,转印装置Tly、Tim、Tlc和Tlk+T2+B, 以及定影装置F构成。在定影装置F的下游布置有作为切换部件实例的切换门GT1。切换门GTl根据用户的选择在纸张输出路径SH3和纸张反转路径SH4之间切换纸张S的路径, 该纸张S是经由纸张传送路径SH2传送来的并且在定影区Q5进行过加热定影。纸张输出路径SH3和纸张反转路径SH4位于介质处理装置U4附近。将已经传送至纸张输出路径SH3 的记录纸张S传送到介质处理装置U4的纸张传送路径SH5。在纸张传送路径SH5中布置有作为介质翘曲校正部件的卷曲校正部件U4a。卷曲校正部件Ma校正卷曲,卷曲即记录纸张 S的翘曲。然后,输出辊Mi在使定影有图像的表面朝上的情况下将记录纸张S输出到输出托盘THl。输出辊1 是介质输出部件的实例,并且输出托盘THl是介质处理装置U4的介质输出部的实例。由切换门GTl传送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的纸张反转路径SH4中的记录纸张S 通过作为柔性切换部件实例的迈拉(Mylar)门GT2,并且被传送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的纸张反转路径SH4。此时,在输出定影有图像的表面朝下的记录纸张S时,在记录纸张S的传送方向上的后端通过迈拉门GT2之后,记录纸张S被反转。在这种情况下,迈拉门GT2暂时使已经传送到纸张反转路径SH4的记录纸张S通过,并且当纸张S被传送回迈拉门GT2 时,迈拉门GT2朝向纸张传送路径SH3和SH5传送纸张S。然后,在定影有图像的表面朝下的情况下将记录纸张S输出到输出托盘TH1。纸张循环路径SH6与图像形成装置U3的纸张反转路径SH4的中部连接,并且迈拉门GT3布置在连接部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的纸张反转路径SH4的下游端连接至介质处理装置U4的纸张反转路径SH7。迈拉门GT3将经过切换门GTl并到达纸张传送路径SH4 的记录纸张S朝着介质处理装置U4的纸张反转路径SH7传送。迈拉门GT3暂时使经由纸张反转路径SH4传送的记录纸张S通过,并且当纸张S传回迈拉门GT3时,迈拉门GT3朝向纸张循环路径SH6传送纸张S。传送到纸张循环路径SH6的记录纸张S,经过介质馈送路径 SHl并且被再次传送到转印区Q4,经过双面打印,传送到介质处理装置U4,并且被输出到输出托盘THl。纸张传送路径SH由部件SHl至SH7构成。纸张传送装置SU由部件SH、Ra、Rr、Rh、SGr、SGl、SG2、BH 和 GTl 至 GT3 构成。<自动文档传送装置Ula的描述>参考图3,在自动文档传送装置Ula的左侧布置有文档传送装置主体Ula2。在文档传送装置主体Ula2上形成有文档传送路径GH,沿该路径传送文档Gi。文档传送路径GH 包括第一文档传送路径GH1、第二文档传送路径GH2和第三文档传送路径GH3。第一文档传送路径GHl从文档传送装置主体Ula2的右上部向左延伸。第二文档传送路径GH2从第一文档传送路径GHl的左端向传送文档读取表面PGl上的图像读取位置Xl呈弧形地延伸。第三文档传送路径GH3从图像读取位置Xl向文档传送装置主体Ula2的右下部延伸。图4A和图4B示出了保持在堆叠位置的文档馈送托盘,其中,图4A示出了文档馈送托盘,并且图4B示出了从前侧观察时文档馈送托盘的支撑部件。图5A和图5B示出了保持在打开位置的文档馈送托盘,其中,图5A示出了文档馈送托盘,并且图5B示出了从前侧观察时文档馈送托盘的支撑部件。参考图3至图5B,文档馈送托盘Ulal被文档传送装置主体Ula2支撑在第一文档传送路径GHl的右端部的右侧。文档馈送托盘Ulal包括作为容器主体实例的托盘主体1。参考图3至图4B,托盘主体1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板状底部2。 在底部2的左端竖立有作为左壁实例的文档端部对齐部3。在底部2的前端和后端竖立有前壁4和后壁6。参考图4B,连接轴支撑孔如沿前后方向贯穿前壁4的左下部。连接轴支撑孔如是升降力传递部件的支撑部的实例。在连接轴支撑孔4a上方形成有向前突出的引导轴4b。 引导轴4b是引导部件的实例。在引导轴4b的右侧形成有作为臂部件支撑部实例的臂支撑孔4c。在前壁4的右端部形成有作为堆叠器主体的支撑部实例的板支撑孔4d。与前壁4 一样,在后壁6上形成有连接轴支撑孔6a、引导轴6b、臂支撑孔6c和板支撑孔6d。后壁6 上的连接轴支撑孔6a、引导轴6b、臂支撑孔6c和板支撑孔6d与前壁4上的连接轴支撑孔如、引导轴4b、臂支撑孔如和板支撑孔4d相同,只不过后壁6和前壁4上的对应部件沿前后方向对称。因此,将省略这些部件的详细描述。参考图4B和图5B,前壁4上的引导轴4b和后壁6上的引导轴6b被支撑成,可沿槽Ulda在左右方向上移动,该槽分别形成在文档传送装置主体Ula2的前壁4和后壁6上。 支撑臂(臂部件的实例)7的一端安装在支撑部Ula2b上,该支撑部形成在文档传送装置主体Ula2上。支撑臂7的另一端被可旋转地支撑在前壁4的臂支撑孔如和后壁6的后支撑孔6c中。从而,托盘主体1被支撑成,在文档端部对齐部3向右移动的同时,托盘主体1可以相对于文档传送装置主体Ula2倾斜。换句话说,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托盘主体1被支撑成,可在图4A和图4B所示的堆叠位置和图5A和图5B所示的取出位置之间移动。作为关闭位置实例的堆叠位置是可以将文档Gi堆叠在托盘主体1上的位置。作为打开位置实例的取出位置是使相对于重力方向位于托盘主体1下方的空间敞开从而能够取出纸张输出托盘Ulc上的文档的位置。图6A和图6B示出了升降板,其中,图6A示出了放置有文档时的升降板,而图6B示出了文档被馈送给文档传送装置主体时的升降板。参考图4A至图6B,在连接轴支撑孔如和6a中可旋转地支撑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连接轴8,连接轴支撑孔如和6a分别形成在前壁 4和后壁6中。连接轴8是升降力传递部件的实例。连接轴8从后壁6向后突出并且由后壁6支撑。在连接轴8的后端支撑作为从动部件实例的从动齿轮(未示出)。从动齿轮与驱动齿轮(未示出)啮合,该驱动齿轮为驱动部件的实例并布置在文档传送装置主体Ula2 中。前后旋转运动从驱动源(未示出)传递到驱动齿轮,并且连接轴8在从动齿轮的带动下前后旋转。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连接轴8的从动齿轮可以与文档传送装置主体Ula2 的驱动齿轮接触或分离。从动齿轮与托盘主体1一起在堆叠位置与取出位置之间移动。换句话说,当托盘主体1保持在堆叠位置时,从动齿轮与驱动齿轮彼此啮合。当托盘主体1保持在取出位置时,从动齿轮与驱动齿轮没有彼此啮合。这种包括从动齿轮和驱动齿轮的机构是已知的,因此省略该结构的详细描述。在前壁4与后壁6之间的连接轴8上支撑向右延伸的板上推部9。板上推部9是堆叠器上推部件的实例。因此,当连接轴8前后旋转时,板上推部9在图6A所示的平躺位置与图6B所示的直立位置之间移动。在平躺位置时,板上推部9沿底部2延伸。在直立位置时,板上推部9相对于底部2抬起。参考图4A至图6B,由前壁4的板支撑孔4d和后壁6 的板支撑孔6d中的支撑轴12可旋转地支撑升降板11。作为堆叠器主体实例的升降板11 具有用于在上面堆叠文档Gi的上表面11a。升降板11的左端部lib朝向文档端部对齐部 3延伸。升降板11的长度设置成使得其下表面Ilc通常与板上推部9接触。侧引导件13 在升降板11上被支撑为可沿前后方向移动。侧引导件是用于将文档在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对齐的部件的实例。当板上推部9从平躺位置向直立位置旋转时,板上推部9向上推动升降板11以使升降板11绕支撑轴12旋转,从而使升降板11的左端部lib抬起。换句话说,升降板11根据板上推部9在平躺位置与直立位置之间的移动,而在图6A所示的文档放置位置与图6B 所示的文档馈送位置之间移动。当升降板11处于文档放置位置(备用位置实例)时,文档 Gi被叠置在升降板11上。当升降板11处于文档馈送位置(馈送位置实例)时,文档Gi被送给文档传送装置主体Ula。升降板11的抬起量,即连接轴8向上推动升降板11的旋转角,根据文档Gi的最高位置来调整,文档Gi的最高位置由文档检测部件(未示出)检测。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文档馈送托盘Ulal由附图标记1至13所表示的部件构成。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文档馈送托盘Ulal具有已知的结构。参考图3,在文档传送装置主体Ula2中,相对于文档传送方向在第一文档传送路径GHl的上游端处支撑有文档拾取辊21。作为文档拾取部件实例的文档拾取辊21从处于文档馈送位置的升降板11中拾取文档Gi。相对于文档传送方向在文档拾取辊21的下游位置支撑有文档馈送辊22,并且文档馈送辊22相对于重力方向位于第一文档传送路径GHl 的上方。文档馈送辊22是上馈送部件和文档馈送部件的实例。相对于重力方向在文档馈送辊22和第一文档传送路径GHl的下方位置处阻滞辊23被支撑为面对文档馈送辊22。阻滞辊23是下馈送部件和文档止动部件的实例。当拾取辊21拾取多个文档Gi时,文档馈送辊22传送最上面的一页文档Gi,而文档阻滞辊23阻止其它文档Gi,从而文档馈送辊22与文档阻滞辊23将文档Gi逐页分离并且传送。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文档分离部22+23由文档馈送辊22和文档阻滞辊23构成。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文档馈送部件21+22+23由文档拾取辊21、文档馈送辊22和文档阻滞辊23构成。换句话说,文档馈送部件21+22+23朝向图像读取位置Xl馈送叠置在文档馈送托盘Ulal上的文档Gi。相对于文档传送方向在文档馈送部件21+22+23的下游位置支撑有作为第一文档传送部件实例的文档传送辊24。文档传送辊M朝向第二文档传
14送路径GH2传送文档Gi。相对于文档传送方向在第二文档传送路径GH2的上游端支撑有作为第二文档传送部件实例的预配准辊沈。相对于文档传送方向在第二文档传送路径GH2 的下游位置支撑有文档配准辊27。作为文档传送定时调整部件实例的文档配准辊27调整朝向图像读取位置Xl传送文档Gi的定时。在第二文档传送路径GH2的下游端支撑有作为读取辅助部件实例的压纸辊观。压纸辊观布置成与传送文档读取表面PGl对置,并且在向着传送文档读取表面PGl按压文档 Gi的同时传送文档Gi。相对于文档传送方向在压纸辊观的下游位置支撑有作为第二图像读取单元实例的图像读取传感器四。图像读取传感器四布置成与传送文档引导部分PG3 对置,并且读取文档Gi的第二表面上的文档图像。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读取传感器四包括接触图像传感器(CIS)。从而,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平台图像读取单元Ulb在图像读取位置Xl读取记录在文档Gi的第一表面上的文档图像。当文档图像记录在文档Gi的第二表面上时,图像读取传感器四在第二图像读取位置X2读取第二表面上的文档图像。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读取单元Ulb+四由平台图像读取单元Ulb和图像读取传感器四构成。相对于文档传送方向在图像读取传感器四的下游位置布置有作为第三文档传送部件实例的排出辊31。相对于文档传送方向在排出辊31的下游位置支撑有文档输出辊32。 作为文档输出部件实例的文档输出辊32将已读取过文档图像的文档Gi输出到文档输出托盘Ula3。文档输出辊32包括文档输出驱动辊33和文档输出从动辊34。作为上输出部件实例和文档输出驱动部件实例的文档输出驱动辊33相对于重力方向布置在第三文档传送路径GH3上方。作为下输出部件实例和文档输出从动部件实例的文档输出从动辊34相对于重力方向布置在第三文档传送路径GH3下方从而与文档输出驱动辊33对置。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文档输出辊32布置在文档馈送部件21+22+23的左侧。文档输出托盘Ula3相对于文档传送方向布置在第三文档传送路径GH3的下游位置并且相对于重力方向布置在文档馈送托盘Ulal的下方。文档输出托盘Ula3具有供已输出的文档Gi叠置在上面的文档堆叠表面41。在文档堆叠表面41的左端竖立有直立壁42。 直立壁42的上端延伸到文档输出从动辊34。在左右方向上在文档堆叠表面41的中部布置有文档取出辅助部43。作为输出文档支撑部实例的文档取出辅助部43支撑已输出的文档 Gi。文档取出辅助部43具有倾斜面43a,该倾斜面43a相对于文档堆叠表面41向上倾斜。 因此,当将文档Gi输出到文档输出托盘Ula3并且由文档取出辅助部43的倾斜面43a支撑时,在文档堆叠表面41与文档Gi的下表面之间形成间隙,从而用户可以容易地从下方取出文档Gi。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保护部件的整体透视图。参考图3至图7, 保护部件51被支撑在如下位置即相对于重力方向位于文档输出口 GH3a的上方,并且相对于文档传送方向位于第三文档传送路径GH3的下游端。作为保护部件实例的保护部件51 相对于文档传送方向布置在文档输出辊32与文档输出托盘Ula3之间。参考图7,保护部件51具有竖直板部52,该竖直板部是第一保护部的实例并且沿竖直方向和文档的宽度方向延伸。相对于重力方向在竖直板部52的上方形成有阻滞辊容纳凹部52a。作为馈送部件容器实例的阻滞辊容纳凹部5 具有与阻滞辊23的形状对应的凹入形状。文档传送装置主体Ula2的框架Ula2c支撑竖直板部52和阻滞辊23,该框架Ula2c是框架主体的实例。阻滞辊23容纳在阻滞辊容纳凹部5 中。如图3中所示,竖直板部52 在重力方向上的上端52b布置在馈送辊22与阻滞辊23彼此接触的分离区53下方。如图 3中所示,竖直板部52布置在与阻滞辊22对应的位置。竖直板部52在重力方向上的下端 52c布置在文档输出驱动辊33与文档输出从动辊34彼此接触的输出区M上方。具体而言,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中所示,竖直板部52在重力方向上的下端52c布置在文档输出驱动辊33的旋转轴33a下方。参考图7,竖直板部52在重力方向上的下端52c支撑水平板部56。作为第二保护部实例的水平板部56从竖直板部52在重力方向上的下端52c沿文档传送方向的下游方向延伸,即向右延伸。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水平板部56延伸到处于堆叠位置的文档馈送托盘Ulal的左端下方的位置。在水平板部56的右端形成有文档引导部56a。作为文档引导部实例的文档引导部56a朝向文档输出托盘Ula3向右且向下延伸。文档引导部56a将经由文档输出口 GH3a输出的文档Gi引导到文档输出托盘Ula3。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保护部件51由竖直板部52和水平板部56构成。〈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作用〉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复印机U具有上述结构的情况下,当开始复印时,如果文档Gi被放置在放置文档读取表面PG2上,则启动手动读取操作以读取文档Gi上的文档图像,而如果文档Gi被叠置在升降板11上,则启动自动读取操作以读取所传送的文档 Gi。当启动自动读取操作时,在托盘主体1处于堆叠位置的同时抬起升降板11。也就是说, 叠置有文档Gi的升降板11从文档放置位置向拾取辊21抬起,并且移动到文档馈送位置, 该文档馈送位置是叠置在升降板11上的文档Gi与拾取辊21接触的位置。接着,拾取辊21 旋转,并且文档馈送部件21+22+23将文档馈送托盘Ulal上的文档Gi送入文档传送装置主体 Ula2。送入文档传送装置主体Ula2的文档Gi沿文档传送路径GH传送,并且在图像读取位置Xl和X2读取记录在文档Gi上的文档图像。然后,文档输出辊32将经过图像读取位置Xl和X2的文档Gi输出到文档输出托盘Ula3,并且将该文档Gi堆叠在文档输出托盘 Ula3的文档堆叠表面41上。在用户取出读取过文档图像的文档Gi时,使位于文档输出托盘Ula3上方的文档馈送托盘Ulal从堆叠位置旋转到取出位置,从而将文档馈送托盘Ulal 与文档输出托盘Ula3之间的空间57敞开。与空间57未被敞开的情况相比,用户可以容易地将他/她的手插入到空间57中,并且从文档输出托盘Ula3容易地取出文档Gi。此时,对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自动文档传送装置Ula,保护部件51将文档输出驱动辊33与空间57隔开,以便在空间57敞开时,文档输出驱动辊33不会暴露在外,具体而言不会从供用户插入他/她的手的上方露出。现有结构不包括保护部件51,在这种情况下,当空间57被敞开时,文档输出口 GH3a暴露在外,并且文档输出驱动辊33暴露在外。因此,如果用户直接将他/她的手插入空间57,例如当用户试着取出掉落的写入工具等或者试着去除灰尘时,或者如果写入工具等向下滚落到文档馈送托盘Ulal的升降板11上,则这种异物可能与文档输出驱动辊33的露出部分接触并且可能污染文档输出驱动辊33或文档输出驱动路径GH的内部,以致可能削弱文档传送性能或者可能损坏文档Gi。此外,例如,当用户在其它文档Gi被传送期间取出叠置的文档Gi时,用户的手可能与文档输出驱动辊33接触。
16
具体而言,当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大量文档Gi叠置在使用升降板11的文档馈送托盘Ulal上时,为了能够在纸张馈送托盘Ulal上堆叠大量纸张,增加文档端部对齐部3 的高度(即,长度)并且增加文档馈送部件21+22+23与文档输出驱动辊33之间的距离。于是,当文档馈送托盘Ulal向上旋转时,空间57被宽敞地敞开,并且文档输出口 GH3a和文档输出驱动辊33被更宽地露出。结果,异物可以与输出驱动辊33容易地接触。相比之下,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自动文档传送装置Ula中,保护部件51被支撑在文档输出辊32与文档输出托盘Ula3之间的位置处,使得文档输出驱动辊33和文档输出口 GH3a与空间57隔开并且使得文档输出驱动辊33和文档输出口 GH3a不会被宽敞地暴露在外。因此,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保护部件51对文档输出驱动辊33和文档传送路径GH提供隔离和保护,因此,即使异物进入空间57也使得文档输出驱动辊33和文档传送路径GH不容易受到污染。具体而言,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保护部件51相对于文档输出辊 32布置在文档输出托盘Ula3侧,并且保护部件51包括朝向文档输出托盘Ula3延伸的水平板部56。因此,当空间57被敞开并且用户的手或异物从右上侧进入空间57时,水平板部56 阻挡异物等进入,并且保护文档输出驱动辊33。如果用户从文档输出托盘Ula3侧朝向文档输出辊32插入他/她的手,则用户的手可以容易地在与文档输出驱动辊33接触之前接触到保护部件51的水平板部56。也就是说,由于用户的手在与文档输出驱动辊33接触之前先与保护部件51接触,因此阻挡用户的手进入并且防止用户的手与文档输出驱动辊33接触。于是,与没有设置保护部件51的结构相比,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抑制了异物进入文档输出口 GH3a中。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保护部件51包括文档引导部56a,并且文档Gi被引导到文档输出托盘Ula3。在省略文档引导部56a的结构中,例如,如果文档Gi在文档传送方向上的下游端向上翘曲,即卷曲并且从文档输出口 GHa3中输出文档Gi,则文档Gi可能会钩在上方的文档馈送托盘Ulal的底部2处,并且可能引起文档输出托盘Ula3堆叠性能的劣化、 卡纸或文档Gi的损坏。相比之下,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文档引导部56a将文档Gi引导向下方的文档输出托盘Ula3,从而使文档Gi钩在文档馈送托盘Ulal上的情况不大可能发生,并且减少文档输出托盘Ula3堆叠性能的劣化。此外,文档引导部56a相对于水平板部 56具有棚形形状,从而可以防止用户的手和异物进入文档输出驱动辊33,并且文档引导部 56a具有保护文档输出驱动辊33的作用。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框架Ula2c支撑保护部件51和阻滞辊23。在重力方向上,保护部件51在重力方向上的上端52b布置在阻滞辊23在重力方向上的下端上方。如果在重力方向上,保护部件51在重力方向上的上端52b布置在阻滞辊23之下,则会在保护部件51与阻滞辊23之间形成间隙。于是,例如,如果写入工具等向下滚落在升降板11上, 则写入工具可能进入保护部件51在重力方向上的上端52b与阻滞辊23之间,并且可能与文档输出驱动辊33接触。相比之下,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保护部件51上端52b延伸到阻滞辊23在重力方向上的下端上方的位置,从而保护部件51可以保护文档输出驱动辊33 不受异物损坏。<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在描述第二示例性实施例时,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元件相同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对这种元件的详细描述。除了以下方面以外,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同。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整体视图,该视图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3对应。图9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保护部件的整体透视图,该视图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7对应。参考图8和图9,保护部件51'包括竖直板部52', 而不是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竖直板部52。保护部件51'是保护部件的实例,并且竖直板部 52'是第一保护部的实例。除了省略阻滞辊容纳凹部52a以外,竖直板部52'具有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竖直板部52类似的板形形状。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保护部件51'中,竖直板部52'在重力方向上的上部布置在阻滞辊23与文档馈送托盘Ulal之间,并且在重力方向上,竖直板部52'在重力方向上的上端52b'布置在分离区53之下。在重力方向上,保护部件51'在重力方向上的上端52b'布置在阻滞辊23在重力方向上的下端的上方。框架Ula2c支撑竖直板部52'和阻滞辊23。〈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作用〉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U中,保护部件51'被支撑在阻滞辊23与文档馈送托盘Ulal之间,从而保护部件51 ‘将文档输出口 GH3a和文档输出驱动辊33与空间57隔离并且防止异物进入。也就是说,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一样,减少异物进入到文档输出口 GH3a中的情况发生。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保护部件51'在重力方向上的上端52b'布置在阻滞辊23的右侧并且在重力方向上,位于阻滞辊23在重力方向上的下端的上方。因此,对于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U,保护部件51'防止阻滞辊23露出并且保护阻滞辊23,并且在保护部件51'和阻滞辊23之间极不可能形成间隙。<变型例>至此,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并且可以在权利要求书所述的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内以各种方式进行变型。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变型例(HOl)至(H09)。(HOl)在上述各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复印机U用作图像形成装置的实例。然而,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具有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机功能的多功能装置。(H02)在上述各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自动文档传送装置Ula被包含在复印机U中。 然而,本发明可以应用于省略了具有图像记录单元U3a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馈送装置 U2和介质处理装置U4的复印机U。也就是说,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作为独立装置(即,独立扫描器)的图像读取装置Ul。(H03)在上述各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文档引导部56a从水平板部56的右端延伸到文档输出托盘Ula3。然而,其结构不限于此。例如,文档引导部56a可以从水平板部56在左右方向上的中部朝向输出托盘Ula3形成分岔。例如,第二保护部可以斜向下延伸,并且整个第二保护部可以引导文档Gi。换句话说,第二保护部还可以用作文档引导部。(H04)在上述各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支撑臂7、引导轴4b和引导轴6b支撑文档馈送托盘Ulal,并且文档馈送托盘Ulal在前后移动的同时,在堆叠位置与打开位置(取出位置实例)之间旋转。然而,其结构不限于此。例如,文档馈送托盘Ulal可以由支撑轴支撑并且绕支撑轴旋转。可以使用能使文档馈送托盘Ulal在堆叠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动的任何移动结构。
(H05)在上述各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板上推部9上下推动文档馈送托盘Ulal的升降板11。然而,用于移动升降板11的机构不限于此。例如,升降板11可以在弹簧等的推动下上下移动,并且升降板11可以以类似升降机的方式保持水平位置的同时上下移动,或者可以使用其它已知的升降结构。(H06)在上述各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文档馈送托盘Ulal的升降板11上下移动,并且馈送文档Gi。然而,其结构不限于此。例如,可以省去升降板11,并且拾取辊21可以上下移动并拾取文档Gi。作为另一种选择,升降板11和拾取辊21可以均上下移动。(H07)在上述各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文档输出驱动辊33用作上输出部件的实例。 然而,上输出部件不限于此。可以使用文档输出从动辊34作为上输出部件的实例,并且可以使用文档输出驱动辊33作为下输出部件的实例。(H08)在上述各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阻滞辊23用作下馈送部件。然而,下馈送部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使用垫状的阻滞垫。(H09)在上述各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自动文档传送装置Ula包括图像读取传感器四。然而,其结构不限于此。例如,自动文档传送装置Ula中可以省略图像读取传感器四, 并且仅仅具有曝光光学系统A的平台图像读取单元Ulb可以读取文档图像,可以设置反转路径,或者可以使用其它已知结构。图像读取传感器四可以布置在自动文档传送装置Ula 的图像读取位置Xl,并且图像读取传感器四可以代替平台图像读取单元Ulb读取文档图像。出于示例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上述说明。其意图不在于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许多修改和变型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说明实施例是为了最佳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他人员能够理解各种实施例的发明和适合于特定预期应用的各种修改。其目的在于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内容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文档传送装置,包括文档堆叠器,在所述文档堆叠器上堆叠记录有文档图像的文档,所述文档堆叠器被支撑成能在堆叠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堆叠位置是允许文档堆叠在所述文档堆叠器上的位置,并且所述打开位置是在重力方向上位于所述文档堆叠器的下方的空间被敞开的位置;文档传送路径,其与所述文档堆叠器连接,并且堆叠在所述文档堆叠器上的文档通过所述文档传送路径传送;文档馈送部件,其将堆叠在所述文档堆叠器上的文档馈送到图像读取位置,记录在文档上的文档图像在所述图像读取位置被读取,并且所述图像读取位置预先设置在所述文档传送路径上;文档输出部,文档被输出到所述文档输出部,所述文档输出部在文档传送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文档传送路径的下游并且在重力方向上位于所述文档堆叠器的下方;文档输出部件,其在所述文档传送方向上布置在所述图像读取位置的下游,所述文档输出部件将文档图像已被读取的文档输出到所述文档输出部,并且所述文档输出部件包括上输出部件和下输出部件,所述上输出部件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文档传送路径的上方,所述下输出部件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文档传送路径的下方并且与所述上输出部件对置;以及保护部件,其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文档输出口的上方,所述文档输出口在所述文档传送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文档传送路径的下游端,所述保护部件在所述文档传送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文档输出部件与所述文档输出部之间,所述保护部件包括第一保护部和第二保护部, 所述第一保护部向上延伸,并且所述第一保护部在重力方向上的下端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上输出部件与所述下输出部件彼此接触的区域的上方,所述第二保护部从所述第一保护部在重力方向上的所述下端沿所述文档传送方向朝下游延伸,并且所述保护部件将所述文档堆叠器和所述文档输出部之间的空间与所述上输出部件隔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文档传送装置,其中,所述文档堆叠器包括堆叠器主体,所述堆叠器主体具有供文档堆叠在上面的上表面, 所述堆叠器主体被可移动地支撑在备用位置与馈送位置之间,所述备用位置是允许将文档堆叠在所述堆叠器主体上的位置,所述馈送位置是文档与所述文档馈送部件接触并且能够馈送文档的位置,并且所述馈送位置位于所述备用位置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文档传送装置,其中,所述保护部件包括从所述第二保护部向所述文档输出部延伸的文档引导部,所述文档引导部将由所述文档输出部件输出的文档引导到所述文档输出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文档传送装置,其中,所述保护部件包括从所述第二保护部向所述文档输出部延伸的文档引导部,所述文档引导部将由所述文档输出部件输出的文档引导到所述文档输出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文档传送装置,其中,所述文档馈送部件包括上馈送部件和下馈送部件,所述上馈送部件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文档传送路径的上方,所述下馈送部件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文档传送路径的下方并且与所述上馈送部件对置,所述第一保护部包括在重力方向上位于其上部的馈送部件容纳部,并且所述第一保护部在重力方向上的上端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上馈送部件与所述下馈送部件彼此接触的区域的下方,所述下馈送部件和所述第一保护部由框架主体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文档传送装置,其中,所述文档馈送部件包括上馈送部件和下馈送部件,所述上馈送部件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文档传送路径的上方,所述下馈送部件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文档传送路径的下方并且与所述上馈送部件对置,所述第一保护部包括在重力方向上位于其上部的馈送部件容纳部,并且所述第一保护部在重力方向上的上端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上馈送部件与所述下馈送部件彼此接触的区域的下方,所述下馈送部件和所述第一保护部由框架主体支撑。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文档传送装置,其中,所述文档馈送部件包括上馈送部件和下馈送部件,所述上馈送部件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文档传送路径的上方,所述下馈送部件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文档传送路径的下方并且与所述上馈送部件对置,所述第一保护部包括在重力方向上位于其上部的馈送部件容纳部,并且所述第一保护部在重力方向上的上端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上馈送部件与所述下馈送部件彼此接触的区域的下方,所述下馈送部件和所述第一保护部由框架主体支撑。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文档传送装置,其中,所述文档馈送部件包括上馈送部件和下馈送部件,所述上馈送部件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文档传送路径的上方,所述下馈送部件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文档传送路径的下方并且与所述上馈送部件对置,所述第一保护部包括在重力方向上位于其上部的馈送部件容纳部,并且所述第一保护部在重力方向上的上端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上馈送部件与所述下馈送部件彼此接触的区域的下方,所述下馈送部件和所述第一保护部由框架主体支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文档传送装置,其中,所述文档馈送部件包括上馈送部件和下馈送部件,所述上馈送部件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文档传送路径的上方,所述下馈送部件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文档传送路径的下方并且与所述上馈送部件对置,所述第一保护部在重力方向上的上部布置在所述下馈送部件与所述文档堆叠器之间, 并且所述第一保护部在重力方向上的上端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上馈送部件与所述下馈送部件彼此接触的区域的下方,所述下馈送部件和所述第一保护部由框架主体支撑。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文档传送装置,其中,所述文档馈送部件包括上馈送部件和下馈送部件,所述上馈送部件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文档传送路径的上方,所述下馈送部件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文档传送路径的下方并且与所述上馈送部件对置,所述第一保护部在重力方向上的上部布置在所述下馈送部件与所述文档堆叠器之间, 并且所述第一保护部在重力方向上的上端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上馈送部件与所述下馈送部件彼此接触的区域的下方,所述下馈送部件和所述第一保护部由框架主体支撑。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文档传送装置,其中,所述文档馈送部件包括上馈送部件和下馈送部件,所述上馈送部件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文档传送路径的上方,所述下馈送部件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文档传送路径的下方并且与所述上馈送部件对置,所述第一保护部在重力方向上的上部布置在所述下馈送部件与所述文档堆叠器之间, 并且所述第一保护部在重力方向上的上端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上馈送部件与所述下馈送部件彼此接触的区域的下方,所述下馈送部件和所述第一保护部由框架主体支撑。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文档传送装置,其中,所述文档馈送部件包括上馈送部件和下馈送部件,所述上馈送部件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文档传送路径的上方,所述下馈送部件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文档传送路径的下方并且与所述上馈送部件对置,所述第一保护部在重力方向上的上部布置在所述下馈送部件与所述文档堆叠器之间, 并且所述第一保护部在重力方向上的上端在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上馈送部件与所述下馈送部件彼此接触的区域的下方,所述下馈送部件和所述第一保护部由框架主体支撑。
13.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文档传送装置;以及图像读取单元,其在图像读取位置读取文档图像,所述图像读取位置预先设置在所述自动文档传送装置的文档传送路径上,所述文档图像记录在由所述自动文档传送装置传送的文档上。
1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文档传送装置;图像读取单元,其在图像读取位置读取文档图像,所述图像读取位置预先设置在所述自动文档传送装置的文档传送路径上,所述文档图像记录在由所述自动文档传送装置传送的文档上;以及图像记录单元,其基于由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读取的文档图像将图像记录在介质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自动文档传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该自动文档传送装置包括文档堆叠器,其可在堆叠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动;文档传送路径;文档馈送部件;文档输出部;文档输出部件,其布置在图像读取位置的下游并包括上输出部件和下输出部件;以及保护部件,其布置在文档输出口上方并且位于文档输出部件与文档输出部之间,保护部件包括第一保护部和第二保护部,第一保护部向上延伸并且第一保护部的下端布置在上输出部件与下输出部件彼此接触的区域上方,第二保护部从第一保护部的下端向下游延伸,保护部件将文档堆叠器和文档输出部之间的空间与上输出部件隔离。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2295182SQ20101057871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5日
发明者滨崎信年, 赵诚奎, 高得铉 申请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