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8137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印机,其能够提供肉眼看上去具有立体感的打印件,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能够校正透镜状片材的姿态从而防止其歪斜的打印机。
背景技术
已经知道使用其上排列有彼此平行的大量柱面透镜的柱面片材产生具有立体感的图像的技术。这例如通过下列方式实现,将从右视点和左视点获得的R(右)视点图像和 L (左)视点图像细划分为线条,并且将R视点图像的细划分线条(条纹图像)与L视点图像的条纹图像交替地布置在柱面片材的背面,使得毗连的两个条纹图像位于一个柱面透镜的下方。当透过柱面透镜分别以左眼和右眼观察彼此具有视差的R视点图像和L视点图像时,该R视点图像和L视点图像看上去为立体图像。还已知以下技术捕捉N视点图像(N 等于或大于幻,将这些图像细划分为条纹图像,并且在一个柱面透镜的背面设置这些条纹图像中的N根线条以提高立体效果。可以在沿副扫描方向间歇地传送柱面片材的同时,由打印机将该条纹图像打印在柱面片材的反面。在刚完成每次间歇传送时,驱动记录头以将沿主扫描方向延伸的条纹图像依次地记录在柱面片材上。从而,将彼此具有视差的至少两个视点图像记录在柱面片材的反面(参见 JPA 2000-292871 和 JPA 2007-144974)。在将多视点图像记录在柱面片材的反面时,有时候会发生柱面片材传送倾斜的现象。这被称为“歪斜”。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柱面透镜的纵向在图像记录期间与主扫描方向未对齐,因此记录质量将显著地下降。已常规地开发出多种防止因柱面片材的歪斜而使记录质量下降的方案。JPA 2007-076084披露了一种打印机,其具有位于其记录头附近的光传感器,从而可通过该光传感器检测柱面透镜的位置并且基于该位置检测的结果调整柱面片材上的图像记录位置。因此,即使当柱面片材歪斜时,也可以根据该歪斜调整图像记录位置。JPA 1996-137034披露了一种事先校正柱面片材的姿势以避免记录期间的歪斜的打印机。该打印机检测柱面透镜相对于主扫描方向的倾斜角并且根据检测结果将柱面片材绕着与传送平面相垂直的轴转动。为了检测倾斜角,在片材传送轨道上设置有沿扫描方向对齐的一对光传感器。每个光传感器输出与柱面透镜的凹面和凸面对应的检测信号。可以通过这些检测信号检测柱面透镜的倾斜角。然而,如JPA 2007-076084中那样,在记录头的侧面调节视点图像的记录位置的情况下,如果柱面片材歪斜的程度很大,则记录在柱面片材上的视点图像将发生扭曲,使记录质量下降。另一方面,如果如JPA 1996-137034中的打印机那样将柱面片材转动以校正其姿态,则视点图像将不会发生这种扭曲。然而,难以判断在从两个光传感器输出的检测信号中(参见例如图8至图11),哪个检测信号的相位在另一个相位之前或之后。因此, JPA1996-137034的打印机难以始终足够精确地检测柱面透镜的倾斜角或倾斜方向以准确地执行姿态校正。如果一对光传感器彼此沿主扫描方向对齐,类似在JPA1996-137034的打印机中那样,则可以通过由两个图像传感器检测柱面片材的前端的各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来计算柱面透镜的倾斜方向和倾斜角。然而,如果柱面片材的前端与柱面透镜的纵向不平行,则由于制造误差或者其他各种因素,不可能检测出柱面透镜的确切的倾斜角。因此,不可能使柱面透镜的纵向与主扫描方向对齐。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精确地检测柱面透镜的倾斜角和倾斜方向,并能够高精度地校正柱面片材的姿态的打印机。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打印机包括传送部分、记录部分、至少第一至第三检测传感器、姿态调整部分以及控制部分,并且该打印机在为防止柱面片材歪斜而校正柱面片材的姿态之后在柱面片材上记录多视点图像。柱面片材具有形成在正面上的多个柱面透镜,柱面透镜沿主扫描方向而延伸。传送部分沿着传送轨道传送柱面片材,传送轨道沿着与主扫描方向相垂直的副扫描方向延伸。记录部分将多视点图像细划分为与主扫描方向平行的条纹图像并将条纹图像记录在柱面片材的反面上。第一至第三检测传感器设置在传送轨道上并且沿主扫描方向对齐,以便输出与柱面透镜的凹面和凸面对应的检测信号。第一至第三检测传感器设置为,在第一至第三检测传感器之间所存在的三个距离中的至少一个距离与其他两个距离不同。姿态调整部分调整柱面片材在传送轨道上的姿态。在记录部分进行记录之前,控制部分基于各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确定柱面透镜的纵向相对于主扫描方向的倾斜方向和角度。接下来,控制部分基于确定的倾斜方向和角度控制姿态调整部分,从而将柱面透镜的纵向对齐为与主扫描方向基本平行。倾斜方向优选通过第一至第三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确定,而倾斜角优选通过两个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确定。姿态调整部分优选地以包括粗略调整和精细调整两个步骤来执行柱面片材的姿态校正(柱面透镜的倾斜校正)。柱面片材的姿态被粗略调整以形成首先确定的第一倾斜方向和第一倾斜角。在该粗略调整之后,控制部分确定第二倾斜方向和第二倾斜角。基于该第二倾斜方向和第二倾斜角精细调整柱面片材的姿态。在该情况下,第一倾斜角通过检测传感器中具有较窄间隔的两个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确定,并且第二倾斜角通过检测传感器中具有较宽间隔的两个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确定。优选地,在传送轨道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柱面片材的姿态的限制引导件。在从用于粗略调整的两个检测传感器中的任意一个检测传感器检测柱面透镜中的任意一个柱面透镜到用于粗略调整的两个检测传感器中的另一个检测传感器检测这个柱面透镜期间, 对柱面片材的传送长度进行测量。限制引导件限制柱面片材在传送轨道上的姿态,从而使该传送长度小于柱面透镜的透镜间距。这样确定用于粗略调整的两个检测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使得在从这两个检测传感器中的任意一个检测传感器检测柱面透镜中的任意一个柱面透镜到这两个检测传感器中的另一个检测传感器检测这个柱面透镜期间,柱面片材的传送长度能够小于柱面透镜的透镜间距。
优选地,第一检测传感器与第二检测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和第二检测传感器与第三检测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具有质数的关系,即两个距离不具有除“1”以外的公约数。优选地设置具有限制引导件的传送轨道以将柱面片材的歪斜角度限制在预定的角度之内。假设“η”表示当柱面片材最大限度地歪斜时,将检测传感器连接起来的直线在柱面片材上可以同时穿过的那些柱面透镜的最大数量,并且Sl表示第一检测传感器与第二检测传感器之间的距离的大小。还假设,S2表示第二检测传感器与第三检测传感器之间的距离的大小,并且“Μ”表示从“2”到“η”的任意自然数。于是,Sl和S2满足以下公式Sl ^ {(Sl+S2)/M}S2 ^ {(Sl+S2)/M}上述打印机包括记录控制器,其驱动记录部分在柱面片材上记录沿主扫描方向伸长的测试图像;传送控制器,其控制传送部分,使得在测试图像被记录到柱面片材上之后,柱面片材将通过第一至第三检测传感器;以及位移量检测器,其通过对从记录测试图像之后到测试图像移动通过检测传感器期间的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进行比较来检测检测传感器沿副扫描方向的相对位置的位移量。基于位移量检测器的检测结果,假定检测传感器的相对位置彼此对齐,控制部分通过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来确定倾斜角和倾斜方向。控制部分基于柱面片材在检测信号的一个周期内的传送长度和预先确定的倾斜角来确定柱面透镜的透镜间距。姿态调整部分包括夹持器,其用于夹持柱面片材的前端; 以及转动机构,其用于在传送轨道的传送表面上方转动夹持器。第一至第三检测传感器由用于朝向柱面片材投射光的发光元件、以及用于接收从发光元件投射出的光的光接收元件组成。在本发明的打印机中,三个或更多个检测传感器沿主扫描方向对齐,使得在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中,至少一个距离与任何其他距离不同,从而可以基于来自各个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精确地确定柱面透镜的倾斜方向和倾斜角。从而,柱面片材的姿态可以校正为使柱面透镜的纵向对齐以平行于主扫描方向。由于倾斜校正是分两个步骤执行的基于由两个相邻的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所确定的倾斜角而执行的粗略调整,以及基于由彼此间隔比用于粗略调整的两个检测传感器之间的间隔大的两个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所确定的倾斜角而执行的精细调整,可容易地计算倾斜角。因此,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姿态校正。假定检测传感器的相对位置彼此对准,在检测检测传感器沿副扫描方向的相对位置的位移量以基于该检测结果确定倾斜角和倾斜方向的情况下,检测传感器的定位的精度可以较粗略。因此,可以降低打印机的制造成本。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打印机的实例的示意图;图2是柱面片材的立体图;图3是方位角检测器的俯视图;图4A是方位角检测器的侧视图;图4B是示出从各个透镜传感器输出的检测信号的说明图;图5是夹具单元的立体图6是示出打印机的电路的框图;图7是示出第一透镜传感器与第二透镜传感器之间的距离的说明图;图8是示出在柱面透镜朝顺时针方向倾斜的情况下的倾斜方向检测过程的说明图;图9是示出在柱面透镜朝逆时针方向倾斜的情况下的倾斜方向检测过程的说明图;图10是示出透镜传感器以相等的间隔隔开的情况的说明图;图11是示出柱面透镜的倾斜校正的说明图,其中(A)示出粗略调整而(B)示出精细调整;图12是示出打印机中的图像记录过程的流程图;图13A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说明图,其中距离Sl和S2被调整为不具有除“1”之外的公约数;图1 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说明图,其中距离Sl和S2被调整为具有除“1”之外的公约数;图14是示出第三实施例的说明图;图15是示出第三实施例的比较例的说明图;图16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打印机的电路的框图,该电路在考虑各个透镜传感器沿副扫描方向的相对位置未对齐的情况下执行倾斜校正;图17是示出确定校正量的过程的流程图;图18是示出记录用于确定校正量的文本图像的说明图;图19是示出检测各个透镜传感器的相对位置未对齐的过程的说明图;以及图20是示出第四实施例中的柱面透镜的倾斜校正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打印机2以升华的方法在柱面片材3 (在下文中简称为片材3)的背面记录视差图像(多视点图像),以制作可见的立体图像。打印机2将两视点图像转换为六视点图像,并将这些六视点图像记录在柱面片材3上。如图2所示,柱面片材3具有以已知方式位于正面的一列多个半圆柱形透镜4 (在下文中简称为透镜4),柱面片材3的反面是平的。透镜4沿着主扫描方向而延伸。柱面片材3的反面实际上被划分为与单个透镜4对应的图像段5,一个透镜4分配一个图像段5。 每个图像段5沿着透镜4排列的方向被细划分为若干个微型段,微型段的数量与视点图像的数量对应;本实施例中为第一至第六微型段如至5f。将六视点图像细划分为线条,由此提供的条纹图像被分别记录在六个微型段如至5f上,六个微型段fe至5f以一一对应的关系分配给第一至第六视点图像。在本实施例中,微型段如至5€中的每一个的宽度为42 μ m(沿副扫描方向的长度),每个条纹图像的宽度为20μπι。例如,第一视点图像的两根相邻的线条(两个条纹图像)彼此平行地记录在第一微型段如上。再次参考图1,打印机2设置有用于传送从供给槽11供给的柱面片材3的传送轨道12。在传送轨道12中,柱面片材3被设定为透镜4朝下,并且沿着透镜4的排列方向(副扫描方向)传送柱面片材3。柱面片材3可以通过供给机构从含有一堆该柱面片材3的盒中自动地供给,或者可以被手动地插入供给槽11中。应注意的是,图1中的透镜4与其实际尺寸相比是超比例的。在供给槽11的沿片材传送方向的下游侧,依次地设置有一对供给辊15、一组热头16和压纸辊17、方位角检测器18、以及夹具单元(对应于传送部分和姿态调整部分)19。 供给辊对15由通过电动机21驱动旋转的主动辊1 和挤压主动辊15a以咬合柱面片材3 的压紧辊1 组成,并且供给辊对15将柱面片材3朝向夹具单元19进行供给。压紧辊1 可以在将柱面片材3咬合在辊15a和辊1 之间的咬合位置与柱面片材3的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夹具单元19由夹持器23、夹持器打开-闭合机构M和夹持器驱动机构25组成。 夹持器打开-闭合机构M将夹持器23在夹持柱面片材3前端的闭合状态与脱夹的打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夹持器驱动机构25驱动夹持器23沿着传送轨道12向后和向前水平移动。从而, 由夹持器23所夹持的柱面片材3沿着与主扫描方向相垂直的副扫描方向移动。夹持器23 在夹持或脱夹柱面片材3的夹持位置与位于夹持位置下游的终端位置之间移动。夹持器驱动机构25可以驱动夹持器23绕着与传送轨道12的传送表面垂直的轴线转动。从而,柱面片材3可以转动适当的角度以调整其姿态。传送轨道12在压纸辊17的上游侧设置有向后传送轨道12a,向后传送轨道朝向上游侧下倾。向后传送轨道1 具有远端,该远端设置有用于将记录后的柱面片材3送出的供给槽(未示出)。当将柱面片材3传送回上游侧时,向后传送轨道1 接收柱面片材3。 向后传送轨道1 还将柱面片材3引导至供给槽。热头16和压纸辊17隔着传送轨道12彼此相对。热头16在其下部具有两行加热元件阵列16a,该加热元件阵列16a包括沿主扫描方向对齐的大量的加热元件。将加热元件阵列16a布置在相邻的两行中使得可以同时记录相同视点图像的两个相邻的条纹图像(两根线条)。每当将两根线条记录在柱面片材3上之后,柱面片材3沿副扫描方向前进微型段的宽度(42 μ m),由此在柱面片材3的反面记录沿副扫描方向邻接的两个条纹图像。每个加热元件阵列16a沿主扫描方向具有的长度稍大于柱面片材3上的记录区域的宽度(或沿主扫描方向的长度)。当柱面片材3位于压纸辊17上并且记录膜设置在记录片材3的反面时,热头16 可以从将记录膜压到柱面片材3的反面的推压位置移动到远离推压位置的上退回位置。记录膜包括图像接受层膜27、墨膜28和背衬层膜四。每层膜27至四具有与加热元件阵列 16a的沿主扫描方向的长度大致相等的宽度,并且具有允许在多个片材上进行记录的长度。这些膜27至四安装在膜更换机构30上,膜更换机构30安装在围绕热头16的路径中。膜更换机构30具有大致圆桶形的形状,并且在膜更换机构30的圆周区域上安装有一对其上缠绕有各层膜27至四的卷筒。当热头16位于退回位置时,膜更换机构30可以旋转,以便将膜27至四中的任意一者设置到热头16的下方。在记录期间,设定在热头16 上的膜从一个卷筒供给到另一个卷筒上,并且与柱面片材3的传送同步地缠绕到该另一个卷筒上。图像接受层膜27用于在柱面片材3的反面形成图像接受层(基层),从而使来自
8墨膜观的彩色墨可以附着到图像接受层上。当将图像接受层膜27设置在柱面片材3的反面的同时由热头16加热图像接受层膜27时,图像接受层膜27将透明的图像接受层转印到柱面片材3的反面,在反面形成图像接受层。墨膜观可以是公知的升华型墨膜,其具有沿膜的纵向依次形成的黄色墨区域、品红色墨区域和蓝绿色墨区域。每个墨区域具有与柱面片材3的反面大致相同的尺寸。当热头16加热已形成在柱面片材3的反面的图像接受层上的墨膜观时,黄色墨、品红色墨或蓝绿色墨被升华转印到图像接受层上。由于所附着的墨的量根据由热头16产生的热量而变化,可以重现半色调的层次。当在背衬层膜四叠置在已记录在柱面片材3上的图像上的同时由热头16加热背衬层膜四时,背衬层膜四转印白色背衬层以在图像上形成背衬层。背衬层反射光以显现明亮且清晰的彩色立体图像。头驱动器32驱动热头16的各个加热元件。头驱动器32驱动热头16,使得每个加热元件产生相同量的用于记录图像接受层或背衬层的热能。热能的量被设定为转印图像接受层或背衬层所必需的值。另一方面,当使用墨膜观记录图像时,头驱动器32在三色帧顺序式方法中记录全彩色图像,其中基于六视点图像的各个图像数据来加热加热元件,从而根据图像数据改变墨的浓度。方位角检测器18光学地检测形成在柱面片材3上的透镜的倾斜角(方位角的方向)以及透镜4的方位角θ (在下文中简称为方位角Θ)。倾斜方向表示透镜4的纵向相对于主扫描方向倾斜的方向。方位角θ表示透镜4的纵向相对于主扫描方向的倾斜角的大小(参见图8和图9)。如图3所示,方位角检测器18具有沿主扫描方向对齐的第一至第三透镜传感器 34、35和36。第一透镜传感器34设置为面向柱面片材3的一个侧缘。第三透镜传感器36 设置为面向柱面片材3的另一个侧缘。第二透镜传感器35设置在第一透镜传感器34与第三透镜传感器36之间但更靠近第一透镜传感器;34的一侧。相应地,第二透镜传感器35与第三透镜传感器36之间的距离S2大于第一透镜传感器34与第二透镜传感器35之间的距离Si。附图标记S3表示第一透镜传感器;34与第三透镜传感器36之间的距离。如图4Α所示,每个透镜传感器34至36由位于柱面片材3下方的发光二极管 (LED) 38和位于该LED38和柱面片材3的竖直上方的光传感器39组成。发光二极管38朝向柱面片材3发射检测光。光传感器39接收穿过柱面片材3传送的检测光,并且根据检测光的强度输出检测信号。此外,在光传感器39和柱面片材3之间设置有狭缝板40。狭缝板40形成有限制来自发光二极管38的检测光的范围的狭缝40a。狭缝板40a设计为具有这样的宽度,使得基本对应于单个透镜4的光束能够通过。这将使得当单个透镜4穿过透镜传感器34至36 时光量的变化更急剧。除此之外,这将保证向光传感器39透射足够量的检测光。如图4B所示,光传感器39上接收到的检测光的强度根据透镜传感器34至36与透镜4的位置关系而变化。检测信号相应地发生变化。例如,在透镜传感器34至36面向透镜4之间的边界如之后,直至透镜传感器34至36面向透镜4的峰4b,检测信号逐渐地增大。当各透镜传感器34至36面向峰4b时,检测信号达到峰值,然后检测信号逐渐减小,直至透镜传感器34至36面向另一个边界4a,然后,检测信号开始再次逐渐增大。如图5所示,夹持器23设置有固定板42和可移动板43。固定板42是长度约为柱面片材3沿主扫描方向宽度的两倍的平板,并且固定板42设置为与传送面平行。可移动板43可以在将柱面片材3夹持在固定板42和可移动板43之间的夹持位置与将柱面片材 3脱夹的脱夹位置之间摆动。在固定板42与可移动板43之间设置有弹簧(未示出),以朝向夹持位置推压可移动板43。夹持器打开-闭合机构M由用于摆动可移动板43的凸轮轴45和用于旋转凸轮轴45的脱夹电动机46组成。凸轮轴45设置为靠近处于夹持位置的夹持器23。凸轮轴45 可以在凸轮4 抵抗弹簧的推力向上推可移动板43以将可移动板43设定到脱夹位置的位置与解除对可移动板43的上推以使可移动板43根据弹簧的推力回到夹持位置的位置之间转动。从而,凸轮轴45由脱夹电动机46驱动而旋转,使可移动板43在脱夹位置与夹持位置之间移动,将夹持器23切换到打开状态或闭合状态。夹持器驱动机构25包括左电动机49、右电动机50、左滑轮51和右滑轮52。滑轮 51和52附接在可旋转地安装的旋转轴上。左带53悬挂在左电动机49和左滑轮51之间, 而右带M悬挂在右电动机50和右滑轮52之间。夹持器23的相对的两端附接在左带53和右带M上,从而夹持器23可以绕着垂直于传送面的各自的轴线自由地旋转。从而,当左电动机49和右电动机50沿着相同的旋转方向运转时,夹持器23通过左带53和右带M沿着副扫描方向而移动。另一方面,当左电动机49和右电动机50沿着相反的方向运转时,或当二者中的仅一者运转时,夹持器23 将在传送面上方发生转动。夹持器驱动机构25还包括用于沿副扫描方向引导夹持器23的左导轨55和右导轨56。在导轨55和56的内侧设置有左歪斜限制引导件57和右歪斜限制引导件58。在将柱面片材3从供给辊对15向夹具单元19进行传送时,左歪斜限制引导件57和右歪斜限制引导件58将柱面片材3的歪斜角度限制在预定的角度之内。如图6所示,CPU60控制打印机2的所有部件。除了上述夹持器打开_闭合机构 24以外,夹持器驱动机构25、头驱动器32和透镜传感器34至36、存储器61、电动机驱动器 62、辊退回机构63、头退回机构64和前端检测传感器65也连接至CPTO0。存储器61存储用于控制打印机2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60从存储器61读取这些程序和数据并运行它们以控制打印机2。存储器61具有用作工作存储器的RAM区(为 CPU60服务以执行处理)以及用于各种数据的临时存储器。电动机驱动器62根据来自CPU60的控制信号驱动或停止电动机21,以转动或停止主动辊15a。辊退回机构63用于根据来自CPU60的控制信号将压紧辊1 移动到咬合位置或释放位置。头退回机构64用于根据来自CPU60的控制信号将热头16移动到推压位置或退回位置。前端检测传感器65 (参见图幻位于上述夹持位置的上游侧并且靠近夹持位置处。 前端检测传感器65是类似透镜传感器34至36的光学传感器,并且其向CPU60输出检测信号,表示柱面片材3的前端已经由前端检测传感器65经过。在顺序地执行从存储器61读取的程序时,CPU60用作数据转换器67、头驱动控制器68、夹持器驱动控制器69、倾斜方向判断部分70、方位角计算器71、或者倾斜校正控制器(姿态校正控制器)72。夹持器驱动控制器69、倾斜方向判断部分70、方位角计算器71和倾斜校正控制器72与本发明的控制部分相对应。数据转换器67从存储器61中读取两视点图像的图像数据,处理这些视点图像以将之转换为六视点的图像数据。头驱动控制器68通过头驱动器32控制对热头16的驱动。夹持器驱动控制器69控制夹持器打开-闭合机构M以使夹持器23在闭合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夹持器驱动控制器69控制夹持器驱动机构25以沿副扫描方向移动夹持器23或转动夹持器23。倾斜方向判断部分70分析从第一透镜传感器34至第三透镜传感器36输出的检测信号,以确定当透镜4的纵向相对于主扫描方向倾斜时的倾斜方向。方位角计算器71根据来自第一透镜传感器;34至第三透镜传感器36的检测信号和已知的透镜传感器34至36 之间的距离Sl和S3计算方位角。基于由倾斜方向判断部分70的判断和方位角计算器71的计算结果,倾斜校正控制器72控制夹持器驱动控制器69以执行倾斜校正(姿态校正),从而转动夹持器23以使透镜4的纵向与主扫描方向平行。倾斜校正分两个步骤执行粗略调整和精细调整。在粗略调整中,基于来自第一透镜传感器34和第二透镜传感器35的检测信号以及距离Sl来确定方位角(在下文中称为用于粗略调整的方位角),并且基于该用于粗略调整的方位角转动柱面片材3以校正透镜4的倾斜。精细调整包括基于来自第一透镜传感器34和第三透镜传感器36的检测信号以及距离S3来确定方位角(在下文中称为用于精细调整的方位角),以及基于该用于精细调整的方位角校正透镜4的倾斜。CPU60具有除上述部件的作用以外的作用,诸如用作检测柱面片材3与夹持器23 之间的位置关系、柱面片材3与加热元件阵列16a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检测器。基于柱面片材3从参考位置(即当来自前端检测传感器65的检测信号进入时柱面片材3所在的位置)的传送量来确定柱面片材3与夹持器23之间的位置关系。基于柱面片材3从检测信号的峰值点的传送量、透镜传感器与透镜4在检测信号的峰值点沿副扫描方向的位置关系、方位角检测器18与加热元件阵列16a之间的距离、透镜4之间的透镜间距、以及其他因素来确定柱面片材3与加热元件阵列16a之间的位置关系。下面对在包括粗略调整和精细调整的两个步骤中执行的透镜4的倾斜校正(柱面片材3的姿态校正)进行具体说明。在倾斜校正中,即使当透镜4相对于主扫描方向倾斜时,如果三个不同透镜4的相应的点(例如峰4b)分别同时移过透镜传感器34至36,则透镜传感器34至36的检测信号将彼此一致地达到峰值(参见图13B)。在该情况下,不可能校正透镜4的倾斜。因此,通过例如使用左歪斜限制引导件57和右歪斜限制引导件58来更精确地控制传送期间柱面片材3的姿态,从而当柱面片材3被夹持器23夹持时,一定程度地限制透镜4的倾斜。具体地说,以下面所列举的方式控制透镜4的倾斜。如图7所示,将从一个透镜4 被第一透镜传感器;34和第二透镜传感器35中的任何一个传感器检测到直到相同的透镜4 被第一透镜传感器34和第二透镜传感器35中的另一个传感器检测到期间,柱面片材3的传送长度(从第一透镜传感器34到一个透镜4的沿副扫描方向的距离与从第二透镜传感器35到相同的透镜4的沿副扫描方向的距离之差)定义为位移量Adl。假设PO表示透镜 4的透镜间距,则在传送期间柱面片材3的姿态被控制为满足条件Adl < P0。
例如,若透镜间距PO为0. 254mm,距离Sl为30_,而Δ dl为0. 254mm,则方位角 θ将为θ = tan-^O. 254/30) = 0.485°。假设第一透镜传感器34与第二透镜传感器 36之间的距离S3为130mm,则表示从第一透镜传感器34到一个透镜4的沿副扫描方向的距离与从第三透镜传感器36到相同透镜4的沿副扫描方向的距离之差的位移量△ d2将为 (0. 254X 130/30) = 1. 1mm。该位移量是透镜间距PO的4. 33 ( = 1. 1/0. 254)倍。相应地, 通过在传送期间调节柱面片材3的姿态从而将位移量Ad2限制在1. OOmm以内,条件Adl < PO将必然得到满足。位移量Δ dl的大小随着第一透镜传感器34与第二透镜传感器35之间的距离Sl 的改变而变化。因此,可以将距离Sl调整为满足条件Adl < P0,以代替在传送中调整柱面片材3的姿态。在倾斜校正的开始,夹持器驱动控制器69控制夹持器驱动机构25,使夹持器23沿副扫描方向传送柱面片材3,从而使柱面片材3通过各个透镜传感器34至36。此时,将从透镜传感器34至36输出的检测信号传送至CPTO0。然后,倾斜校正控制器72启动倾斜方向判断部分70。如图8(A)和8(B)所示,倾斜方向判断部分70解析来自第一透镜传感器34至第三透镜传感器36的二进制信号,以确定透镜4的倾斜方向。在图8(以及图9)中,为了避免使图示复杂化以及为了明晰透镜传感器;34至36与待检测的透镜4之间的关系,将检测信号描述为在透镜4之间的边界处具有峰值。然而,在实践中,如图4B所示,检测信号在每个透镜4的峰4b处达到峰值。倾斜方向判断部分70确定从第一透镜传感器34的检测信号达到峰值到第二透镜传感器35的检测信号在其之后达到峰值期间柱面片材3的传送长度LA。基于施加在左电动机49和右电动机50 (脉冲电动机)上的驱动脉冲的数量来确定传送长度LA,左电动机 49和右电动机50作为夹持器驱动机构25的驱动源。此时,图7所示的位移量Δ dl小于透镜间距P0。因此,如果透镜4朝向顺时针方向倾斜,第一透镜传感器34至第三透镜传感器36将按此顺序依次检测同一边界4a,并且传送长度LA表示从第一透镜传感器34检测透镜4之间的边界如到该边界如被第二透镜传感器35检测到期间的传送长度。然后,基于所确定的传送长度LA和已知的第一透镜传感器34与第二透镜传感器 35之间的距离Si,倾斜方向判断部分70使用下述公式(1)来计算方位角θ。其后,基于计算出的方位角θ和已知的第一透镜传感器34与第三透镜传感器36之间距离S3,倾斜方向判断部分70计算直到由第一透镜传感器34在先检测的边界如被第三透镜传感器36检测到之前的传送长度LB的估算值。(1) θ = tarT1 (LA/SI)(2) LB = S3 X tan θ倾斜方向判断部分70检查第三透镜传感器36的检测信号是否在对应于以第一透镜传感器34在先检测边界如的时间为参照的传送长度LB的位置达到峰值。如果透镜4 朝向顺时针方向倾斜,第三透镜传感器36的检测信号将在与传送长度LB相对应的位置附近达到峰值。相应地,在这种情况下,倾斜方向判断部分70判断透镜4朝向顺时针方向倾斜。
12
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如果透镜4逆时针方向倾斜,并且由第三透镜传感器36至第一透镜传感器34按照此顺序依次检测相同的透镜边界4a,则传送长度LA为从第一透镜传感器34检测边界如到第二透镜传感器35检测下一个边界如期间的传送长度。因此, 如果以与上述方式相同的方式基于传送长度LA计算方位角θ,计算值将与透镜4的实际方位角θ不同。相应地,如果基于该计算结果计算传送长度LB的估算值,则第三透镜传感器36的检测信号在与传送长度LB对应的位置将不具有峰值。在该情况下,倾斜方向判断部分70判断透镜4朝向逆时针方向倾斜。相反地,如图10所示,如果透镜传感器34至36彼此之间的间隔相等,则即使当透镜4例如以与图9(A)所示的方式相同的方式朝向逆时针方向倾斜时,第三透镜传感器36 的检测信号也将在与估算出的传送长度LB对应的位置达到峰值。在该情况下,无法确定透镜4的倾斜方向。这是因为,如通过以下公式(a)至公式(d)所确定的那样,直到由第三透镜传感器36在先检测的边界如被第一透镜传感器34检测之前的时期内的传送长度LBl 与传送长度LB之和为检测信号的波间距“P”的2倍。注意,在下述公式中,LAl表示直到由第三透镜传感器36在先检测的边界被第二透镜传感器35检测之前的时期内的传送长度。 结果,类似本发明这样以不相等的间隔布置透镜传感器34至36,将实现对倾斜方向的精确判断。(a) S3 = 2XS1(b)LBl = LAlX (S3/S1) = 2 (LAl)(c)LB = LAX (S3/S1) = (p-LAl) X2 = 2 (p-LAl)(d) LBl+LB = 2 (LAl)+2 (p-LAl) = 2p倾斜方向判断部分70的判断结果被输入倾斜校正控制器72。在下述说明中,对透镜4朝向逆时针方向倾斜的情况进行论述。在判断出倾斜方向之后,倾斜校正控制器72启动方位角计算器71以开始计算用于粗略调整的方位角。如图Il(A)所示,方位角计算器71确定从第一透镜传感器34的检测信号达到峰值的参考点到第二透镜传感器35的检测信号中与该参考点最接近的峰之间的传送长度Ll 的大小。可以根据施加到左电动机49和右电动机50的脉冲的数量来确定该传送长度Ll 的大小。然后,方位角计算器71以所得到的传送长度Ll代替上述公式(1)中的传送长度 LA,以计算用于粗略调整的方位角。如果第二透镜传感器35的检测信号的最接近的峰位于第一透镜传感器34的检测信号的峰之后,则该峰与第一透镜传感器34在先检测的相同边界如对应。因此,用于粗略调整的方位角将大致等于第一透镜传感器34与第二透镜传感器35之间的透镜4的实际方位角θ。相反地,如果第二透镜传感器35的检测信号中最接近的峰位于第一透镜传感器 34的检测信号的峰之前,则该峰与第一透镜传感器34在先检测的边界如之前的边界如对应。因此,在该情况下所计算的用于粗略调整的方位角将与第一透镜传感器34和第二透镜传感器35之间的透镜4的实际方位角θ不同。然后,由于在粗略调整中不需要将透镜4 的纵向对准为与主扫描方向精确平行,因此这没有关系。由方位角计算器71所确定的用于粗略调整的方位角被输入倾斜校正控制器72。 倾斜校正控制器72向夹持器驱动控制器69发出基于倾斜方向和用于粗略调整的方位角的倾斜校正命令,以校正透镜4的倾斜。响应于该倾斜校正命令,夹持器驱动控制器69控制夹持器驱动机构25,以中断夹持器23沿副扫描方向的传送,然后转动夹持器23,从而将用于粗略调整的方位角设定为零。从而,透镜4的纵向相对于主扫描方向的倾斜得以粗略调整。在完成上述粗略调整之后,夹持器驱动控制器69控制夹持器驱动机构25,以继续沿副扫描方向传送柱面片材3。然后,倾斜校正控制器72启动方位角计算器71以开始计算用于精细调整的方位角。如图Il(B)所示,方位角计算器71以与计算用于粗略调整的方位角基本相同的方式计算从对应于第一透镜传感器;34的检测信号的峰的参考点到第三透镜传感器36的检测信号中与该参考点最接近的峰的传送长度L2的大小。然后,方位角计算器71以所得到的传送长度L2代替上述公式(1)中的传送长度LA,以计算用于精细调整的方位角。用于精细调整的方位角将大致等于透镜4的实际方位角θ。由于用于精细调整的方位角是在粗略调整之后计算的,因此透镜4的方位角θ已经被充分地减小。因此,如果透镜4在该阶段仍然朝向逆时针方向倾斜,则第三透镜传感器36的检测信号的峰将位于第一透镜传感器34的检测信号的峰之后。另一方面,当透镜4朝向顺时针方向倾斜时,第三透镜传感器36的检测信号的峰将位于第一透镜传感器34的检测信号的峰之前。由方位角计算器71所确定的用于精细调整的方位角被输入倾斜校正控制器72。 基于用于精细调整的倾斜方向和方位角,倾斜校正控制器72向夹持器驱动控制器69发出倾斜校正命令。响应于该倾斜校正命令中断夹持器23沿副扫描方向的传送,之后转动夹持器23,以与粗略调整中的方式相同的方式将用于精细调整的方位角设为零。从而,透镜4的纵向相对于主扫描方向的倾斜得以精细调整。在精细调整结束之后,夹持器驱动控制器69控制夹持器驱动机构25以沿副扫描方向传送柱面片材3。倾斜校正控制器72比较来自第一透镜传感器34至第三透镜传感器 36的检测信号,并且如果各个峰之间的位移量不超过预定的量,则结束倾斜校正。如果任意一个位移量大于预定的量,则再次执行粗略调整和精细调整。从而完全完成透镜4的倾斜校正。接下来,参考图12所示的流程图对柱面片材上的打印进行说明。首先,将从不同的视点看到的相同图案的两视点图像的图像数据供应至打印机2的输入I/F(未示出)。这些两视点图像作为视差图像被临时存储在存储器61中。CPTOO的数据转换器67从存储器 61中读取两视点图像的图像数据,将之转换为六视点图像的图像数据,并将图像数据再次存储在存储器61中。基于开始打印的命令,CPU60确认热头16位于退回位置。基于来自例如旋转编码器等未示出的夹持器23旋转位置的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CPU60的夹持器驱动控制69控制夹持器驱动机构25,从而将夹持器23设定为与主扫描方向大致平行。其后,夹持器驱动控制器69将夹持器23移动到夹持位置,然后驱动夹持器打开-闭合机构M将夹持器23 切换至打开状态。在夹持器23被切换至打开状态之后,通过供给槽11将片材3供给至传送轨道12。 当供给检测传感器(未示出)检测到该供给时,CPU60控制电动机驱动器62以运转电动机 21。柱面片材3由此被夹持在旋转供给辊对15之间并继而被传送到传送轨道12的下游侧。柱面片材3穿过退回的热头16与压纸辊17之间的间隙,并移动通过方位角检测器18,从而柱面片材3的前端到达夹持器23附近并且被前端检测传感器65所检测。当前端检测传感器65检测到柱面片材3的前端时,CPU60控制供给辊对15以将柱面片材继续传送恒定的长度,从而将柱面片材3的前端设定在夹持器23可以夹持柱面片材3的位置。然后,CPU60停止电动机21以停止传送柱面片材3。在柱面片材3的传送停止之后,夹持器驱动控制器69控制夹持器打开-闭合机构 M以将夹持器23切换到闭合状态。从而,柱面片材3的前端被夹持器23所夹持。在该夹持之后,CPU60控制辊退回机构63以解除供给辊对15在柱面片材3上的咬合。然后,CPU60启动膜更换机构30以设定热头16下方的图像接受层膜27,继而驱动头退回机构64以将热头16移动到推压位置。从而,热头16被设定为将图像接受层膜27 压在柱面片材3的反面。在热头16被移动到推压位置以后,夹持器驱动控制器69驱动夹持器驱动机构25, 将夹持器23移动到下游侧。从而,开始沿副扫描方向传送柱面片材3。与之同步地,图像接受层膜27也前进。在开始传送柱面片材3之后,CPU60基于施加在夹持器驱动机构25的左电动机49 和右电动机50上的驱动脉冲的数量监视柱面片材3的传送长度。当判断出柱面片材3的记录区域接近热头16时,CPU60的头驱动控制器68指示头驱动器32以形成图像接受层。基于头驱动控制器68的指示,头驱动器32将均勻量的电力供应给两行加热元件阵列16a以产生用于加热图像接受层膜27的热能。从而,图像接受层膜27被均勻地加热, 将沿主扫描方向伸长的两根线条的透明图像接受层转印至例如微型段fe中。在微型段fe内形成图像接受层的两根线条之后,夹持器驱动控制器69控制夹持器驱动机构25,以将柱面片材3向下游传送与在先确定的透镜间距PO的1/6相对应的传送长度。该间歇传送量与所记录的两个条纹图像(两根线条)的宽度对应,并且等于每个微型段的宽度(42 μ m)。与此同时,图像接受层膜27也移动两根线条(P0/6)。在该移动之后,热头16被再次驱动以加热图像接受层膜27。因此,图像接受层的两根线条与在先形成的图像接受层的两根线条相邻地新形成在微型段恥中。以相同的方式,在传送柱面片材3和图像接受层膜27时,图像接受层以每次两根线条的形式依次地形成,并最终在整个记录区域中形成透明的图像接受层。由于在该图像接受层的形成过程中尚未进行透镜4的倾斜校正,因此后续记录图像的范围可能偏离图像接受层的记录区域。因此,图像接受层应该形成在比图像记录区域更宽的范围内,以防止图像从图像接受层发生偏离。在形成图像接受层时,基于来自透镜传感器34至36的检测信号收集用于透镜4 的倾斜校正的数据。首先开始对透镜4的倾斜方向的判断。在本发明中,如图8和图9所示,三个透镜传感器以不均勻的间隔沿主扫描方向而设置,因此倾斜方向判断部分70可以基于来自透镜传感器34至36的检测信号判断透镜4的倾斜方向。在判断出倾斜方向之后, 如图11 (A)所示,方位角计算器71基于来自第一透镜传感器34和第二透镜传感器35的检测信号计算用于粗略调整的方位角。透镜4的倾斜方向和用于粗略调整的方位角被输入倾斜校正控制器72。当图像接受层完全形成时,倾斜校正控制器72基于倾斜方向和用于粗略调整的方位角开始执行校正。首先,CPU60控制头退回机构64以将热头16移动到退回位置。与此同时,夹持器驱动控制器69控制夹持器驱动机构25以中断对柱面片材3和图像接受层膜27的传送。接下来,倾斜校正控制器72向夹持器驱动控制器69发出倾斜校正命令。结果,夹持器23旋转以将用于粗略调整的方位角设定为零。从而,柱面片材3改变其姿态以实施透镜4的纵向相对于主扫描方向的倾斜的粗略调整。在粗略调整完成之后,夹持器驱动控制器69驱动夹持器驱动机构25以将柱面片材3传送到下游侧。在传送柱面片材3期间,如图Il(B)所示,方位角计算器71基于来自第一透镜传感器34和第三透镜传感器36的检测信号计算用于精细调整的方位角。在该计算之后,停止柱面片材3的传送,然后基于倾斜方向的判断结果和用于精细调整的方位角的计算结果转动夹持器23,将用于精细调整的方位角设定为零,以实施透镜4的纵向相对于主扫描方向的倾斜的精细调整。如上所述,透镜4的倾斜校正分两个步骤执行基于来自间隔较小距离的第一透镜传感器34和第二透镜传感器35的检测信号所执行的粗略调整,和基于来自间隔较大距离的第一透镜传感器34和第三透镜传感器36的检测信号所执行的精细调整。从而,透镜4 的纵向可以被调整为与主扫描方向相平行。具体地,由于计算出的方位角与实际方位角θ 之间的误差随着透镜传感器之间的间隔增加而减小,精细调整将提高透镜4的倾斜校正的精度。此外,由于很容易计算用于粗略调整和精细调整的方位角,倾斜校正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在完成精细调整之后,当柱面片材3被传送到下游侧(或上游侧)时,测量透镜传感器34至36的检测信号的峰之间的偏移量。如果偏移量不超过预定的量,则判断倾斜校正已完成。如果任意的位移量超过预定的量,则判断倾斜校正未完成,并且按照上面所描述的过程再次执行粗略调整和精细调整。当判断倾斜校正完成时,柱面片材3向下游侧的传送中断,并且通过夹持器驱动机构25使柱面片材3返回上游侧。柱面片材3也可以被传送到下游侧,直到其末端移动通过方位角检测器18,并且柱面片材3继而被传送到上游侧。在返回移动期间,柱面片材3被引入向后传送轨道12a中。在返回柱面片材3时,CPU60确定透镜传感器34至36中的任一者的检测信号达到峰值的点。基于柱面片材3从该峰值点起的传送量、在该峰值点处沿副扫描方向透镜传感器与透镜4之间的位置关系、方位角检测器18与加热元件阵列16a之间的距离、透镜间距PO以及其他因素,检测柱面片材3与加热元件阵列16a之间的位置关系。应注意的是,当倾斜校正完成时,透镜间距PO将与柱面片材3在透镜传感器34至 36中的任何一个的检测信号周期内(例如,从检测信号的一个峰到下一个峰)的传送长度相一致。因此,可以通过透镜传感器34至36中的任何一个的检测信号来确定透镜间距P0。当柱面片材3上的记录区域的前缘移动通过热头16所在的位置,夹持器驱动控制器69控制夹持器驱动机构25以停止传送柱面片材3。接下来,CPU60启动膜更换机构30 以设定热头16下方的墨膜观,并继而控制头退回机构64以将热头16移动到推压位置。此时,墨膜观的黄色油墨区域位于柱面片材3的反面。在热头16被推压之后,夹持器驱动控制器69控制夹持器驱动机构25以重新将柱面片材3传送到下游侧。依然在该阶段,CPU60继续监视柱面片材3与加热元件阵列16a之
16间的位置关系。其后,当加热元件阵列16a位于记录区域的第一微型段如时,头驱动控制器68从存储器61中(例如从六视点图像中的第一视点图像)读取黄色图像的相邻的两根线条,然后将它们输送至头驱动器32。头驱动器32基于黄色图像数据的两根线条来驱动热头16,使两行加热元件阵列 16a产生从背面加热墨膜观的热能。从而,从墨膜观升华的黄色墨被设置到微型段fe上的图像接受层上。结果,黄色图像中的两根线条的条纹图像被彼此平行地记录在微型段5a 内。在微型段fe上进行记录以后,夹持器驱动控制器69控制夹持器驱动机构25,以将柱面片材3朝向下游传送与透镜间距PO的1/6相对应的传送长度。墨膜观随着柱面片材3而被缠绕,以用黄色墨区域的未使用部分取代已使用部分与热头16相对。在该传送之后,头驱动控制器68从存储器61中读取第二视点图像的两根相邻的线条的黄色图像数据, 并将其输送至头驱动器32。然后,头驱动器32驱动两行加热元件阵列16a,以产生在微型段恥上记录黄色图像的两根线条的条纹图像的热能。以与上述方式相同的方式,在柱面片材3和墨膜28每次被传送与透镜间距PO的 1/6相对应的长度之后,基于黄色图像数据的两根线条顺序地驱动两行加热元件阵列16a, 以产生将第一至第六视点图像的条纹图像以每段两根线条的形式分别记录到微型段fe至 5f中的热量。当第一至第六视点图像的各黄色图像的记录结束时,夹持器驱动控制器69控制夹持器驱动机构25,以停止夹持器23对柱面片材3的传送。然后,CPU60控制头退回机构 64,以将热头16移动到退回位置。其后,夹持器驱动控制器69控制夹持器驱动机构25使柱面片材3返回上游,当记录区域的前端在该返回移动期间经过热头16的位置时,停止传送。接下来,CPU60启动膜更换机构30以供给墨膜观,从而将品红色墨区域设定在热头16的下方。然后,CPU60控制头退回机构64以将热头16移动到推压位置。以与上述黄色图像的方式相同的方式,当柱面片材3和墨膜观被间歇地传送至下游侧时,第一至第六视点图像的各个品红色图像被细划分为条纹图像并被记录在柱面片材3的反面、黄色图像的条纹图像的上方。在将品红色图像记录完成之后,以相同的工序将蓝绿色图像记录在柱面片材3上。在将三种颜色的图像都记录在记录区域中之后,柱面片材3临时返回上游。与此同时,膜更换机构30受驱动而将背衬层膜四移动到工作位置,然后,热头16被移动到推压位置。然后,柱面片材3再次被间歇地传送至下游,同时热头16受驱动以在其上已记录有三种颜色的图像的记录区域的顶部形成背衬层。背衬层保护三种颜色的图像,并且提高反射系数以提亮颜色。在形成背衬层之后,CPU60控制头退回机构64以将热头16移动到退回位置。然后,夹持器驱动控制器69控制夹持器驱动机构25将夹持器23移动到夹持位置,并将柱面片材3供给到向后传送轨道12a中。在该移动之后,夹持器驱动控制器69控制夹持器打开-闭合机构M以将夹持器23切换到打开状态。从而,柱面片材3前端的夹具释放,并且柱面片材3通过供给槽被排出。重复执行上述过程以打印其他片材3。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在第二实施例中,将第一透镜传感器34至第三透镜传感器36之间的距离调节为即便透镜4的纵向相对于主扫描方向倾斜也能够防止透镜传感器34至透镜传感器36的检测信号一致地达到峰值。注意,除透镜传感器34 至透镜传感器36之间的距离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以外,第二实施例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特征。因此,将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作用和结构的部件标识为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省略对这些部件的说明(也适用于第三实施例)。如图13A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透镜传感器34与第二透镜传感器35之间的距离Sl以及第二透镜传感器35与第三透镜传感器36之间的距离S2被调整为质数的关系, 即它们不具有除“ 1”之外的公约数。与之对比,如图13B所示,如果距离Sl和距离S2存在具有除“ 1”之外的公约数的关系,则在透镜4的纵向不与主扫描方向平行的情况下,在柱面片材3的特定旋转位置处, 来自透镜传感器34至透镜传感器36的检测信号的峰将确切地彼此重合。鉴于此,应该理解,如果距离Sl和距离S2满足质数关系,则除非透镜4的纵向与主扫描方向平行,否则来自透镜传感器34至透镜传感器36的检测信号的峰将不会彼此重合。第二实施例以这样的方式适当地调节距离Sl和距离S2,从而无论透镜4的纵向相对于主扫描方向如何倾斜,都可以防止透镜传感器34至透镜传感器36的检测信号具有相重合的峰。此外,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可以提高透镜传感器34至36的布置的灵活性。应注意,与第一实施例相类似,在第二实施例中,透镜4的倾斜校正可以分两个步骤来执行。还可以在监视来自透镜传感器34至透镜传感器36的检测信号的同时转动柱面片材3,直到各检测信号的峰彼此重合。在这种情况下,如第一实施例中所执行的计算处理不是必需的,并且由于可以确定来自透镜传感器34至透镜传感器36的检测信号的峰彼此重合的条件,因而消除了错误检测的可能性。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进行说明。与第二实施例类似,第三实施例构造为无论透镜4的纵向相对于主扫描方向如何倾斜,都可以防止透镜传感器34至透镜传感器36 的检测信号具有相重合的峰。如图14所示,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在第一透镜传感器34至第三透镜传感器 36之间的各距离Sl和距离S2的调节方面是相同的。然而,与第二实施例不同,第三实施例采用设置在热头16的下游侧的左歪斜限制引导件57和右歪斜限制引导件58。通过左歪斜限制引导件57和右歪斜限制引导件58将柱面片材3的歪斜角度限制为使得柱面片材3的歪斜不会超过预定的角度。相应地,在第三实施例中,当以上述预定的最大角度歪斜的柱面片材3移动通过透镜传感器34至透镜传感器36时,距离Sl和距离S2 被调节为分别满足以下公式⑶和公式G)。在这些公式中,“M”是从“2”到“η”的任意自然数,其中“η”是在各个透镜传感器34至36之间延伸的直线Ls可以同时贯穿的透镜4的最大数量。在附图中,以粗线表示被直线Ls同时贯穿的透镜4,并且η = 5。(3) Sl ^ (Sl+S2)/M(4)S2 乒(Sl+S2)/M与之对比,如图5所示,如果距离Sl和距离S2中的每一个被设定为等于 KS1+S2)/M},则即使在透镜4的纵向不与主扫描方向平行的情况下,在柱面片材3的特定旋转位置处,来自透镜传感器34至透镜传感器36的检测信号的峰将确切地彼此重合。鉴于此,应该理解,如果距离Sl和距离S2满足公式(3)和公式G),则除非透镜4的纵向与主扫描方向平行,否则来自透镜传感器34至透镜传感器36的检测信号的峰将不会彼此重合。 从而,第三实施例将实现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效果。注意,可以以与第二实施例中的方式相同的方式来实施第三实施例中的倾斜校正。接下来,参考图16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的打印机80进行说明。当打印机80 从工厂发货或因维修而进行检查时,检测各个透镜传感器34至36与热头16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下文中简称为相对位置),以便在考虑到所检测的相对位置之间的未对齐的情况下对倾斜进行校正。打印机80可以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打印机2相同的构造,从而将与打印机 2的部件的作用或结构相同的部件标识为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省略对这些部件的说明。 然而,打印机80除了具有在片材3上记录图像的记录模式之外,还具有用于检测透镜传感器34至36相对于热头16的相对位置之间的未对齐的未对齐检测模式。可以通过操作部分(未示出)来切换这些操作模式。此外,打印机80的CPU81除用作如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数据转换器67和倾斜校正控制器72之外,还用作头驱动控制器82、夹持器驱动控制器83、校正量确定器84、倾斜方向判断部分85和方位角计算器86。头驱动控制器82和夹持器驱动控制器83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头驱动控制器68和夹持器驱动控制器69相同。头驱动控制器82和夹持器驱动控制器83在未对齐检测模式中分别控制头驱动器32和夹持器驱动机构25,以在测试片材上记录沿主扫描方向伸长的测试图像88(参见图18),然后将测试片材朝向透镜传感器34至36进行传送。注意,与图 1所示的片材3相同的片材3被用作测试片材。在将其上已记录有测试图像88的测试片材朝向透镜传感器34至36进行传送时, 启动校正量确定器84。校正量确定器84检测透镜传感器34至36相对于热头16的相对位置之间的未对齐。在上述倾斜校正期间,校正量确定器84基于该检测结果来确定用于校正通过透镜传感器34至36的检测信号所确定的传送长度LA、LB、Ll和L2的校正量。由校正量确定器84所确定的校正量包括例如分别表示第二透镜传感器35相对于第一透镜传感器34的位移量的校正量Hl和第三透镜传感器36相对于第一透镜传感器34 的位移量的校正量H2。这些校正量Hl和H2储存在存储器61等中。倾斜方向判断部分85和方位角计算器86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倾斜方向判断部分70 和方位角计算器71相同。但是,倾斜方向判断部分85和方位角计算器86在记录模式中基于校正量Hl和H2来校正通过透镜传感器34至36的检测信号所确定的传送长度LA、LB、 Ll和L2。如果第二透镜传感器35相对于第一透镜传感器34移至上游侧(靠近热头16的一侧),则LA和Ll的该校正是通过例如向传送长度LA和传送长度Ll的每一者中增加校正量Hl来实现的。另一方面,在校正LB和L2时,如果例如第三透镜传感器36相对于第一透镜传感器34移至下游侧(远离热头16的一侧),则从传送长度LB和传送长度L2的每一者中减去校正量H2。基于这些校正后的传送长度来确定透镜4的倾斜方向和用于粗略调整和精细调整的方位角。下面参考图17的流程图对未对齐检测模式中校正量Hl和H2的确定过程进行说明。当为了从标记者处装运而对打印机80进行检查或为了更换诸如热头16或者透镜传感器34至36等一些部件而进行维修时,打印机80的操作模式切换到未对齐检测模式。
如上述第一实施例所描述的那样,在切换到未对齐检测模式之后,测试片材从供给槽11被供给到传送轨道12内,并且夹持器23夹持着测试片材向下游传输,同时,在测试片材的反面形成图像接受层。在形成图像接受层之后,朝向上游传送测试片材,直到记录区域的前端移动通过热头16。接着,CPU60启动膜更换机构30以将墨膜观设定在热头16下方,并继而控制头退回机构64以将热头16移动到推压位置。在该阶段,在测试片材的反面可以设置任何颜色的墨区域。在热头16被推压之后,夹持器驱动控制器69控制夹持器驱动机构25将测试片材传送到下游侧。在测试片材的传送开始之后,头驱动器控制器68在适当的时刻控制头驱动器32,以使热头16的两行加热元件阵列16a产生用于加热墨膜观的热能。从而,将沿主扫描方向伸长的两根线条的条纹图像记录在图像接受层上。其后,将测试片材朝向下游传送与两根线条(P/6)相对应的距离,并且对两根线条的条纹图像的记录选择性地重复预定的次数,如图18所示,在记录片材的反面的适当的区域中记录测试图像88。测试图像88具有沿主扫描方向伸长并且无论透镜4或测试片材如何歪斜或倾斜均与主扫描方向平行的边缘。因此,可以根据测试图像88的边缘来确定主扫描方向。在记录测试图像88之后,夹持器驱动控制器69控制夹持器驱动机构25将夹持器 23运送到下游。从而,将测试片材传送至透镜传感器34至透镜传感器36。另一方面,如图19所示,随着测试图像88的记录开始,校正量确定器84开始监视来自透镜传感器34至36的检测信号。直到测试片材上的透镜4达到透镜传感器34至36 的位置时,从透镜传感器34至36输出的检测信号才达到最大级。之后,当透镜4移动通过透镜传感器;34至36的位置时,透镜传感器34至36的检测信号根据透镜4的凹面和凸面而变化。当测试片材上的测试图像88到达透镜传感器34至36的位置时,从透镜传感器34 至36输出的检测信号达到最小。基于透镜传感器34至透镜传感器36的各个检测信号,校正量确定器84确定从开始记录测试图像88到由各个透镜传感器34至36对该测试图像88进行检测期间测试片材的传送长度La、Li3和Ly。由于测试图像88的边缘与主扫描方向平行,如果透镜传感器 34至透镜传感器36相对于热头16的相对位置彼此对齐,则传送长度L α、L β和L γ将彼此相等。相反,如果透镜传感器34至透镜传感器36的相对位置彼此发生位移,则传送长度 La、Lii和Ly的大小将彼此不同。从而,校正量确定器84可以通过比较传送长度L a ,L^ ^PLy相互之间的大小来检测透镜传感器34至透镜传感器36的相对位置之间的未对齐。然后,校正量确定器84计算传送长度L α与传送长度L β之差,以及传送长度L α与传送长度L γ之差,以分别确定校正量Hl和Η2。校正量Hl和Η2储存在存储器61中以用于实际打印中。在透镜传感器34至36设置在例如热头16的上游侧的情况下,测试片材先被传送到上游侧,然后被传送到下游侧。在该情况下,传送长度La、L β和Ly是从重启测试片材向下游侧的传送到测试图像88分别被透镜传感器34至透镜传感器36检测到期间的传送长度。在存储校正量Hl和Η2之后,以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方式相同的方式将测试片材从
20供给槽排出。从而,检测校正量Hl和H2的过程结束。接下来,参考图20对使用校正量Hl和H2的倾斜校正进行说明。在实际打印的倾斜校正的开始,将片材3朝向下游进行传送,同时启动倾斜方向判断部分85。如图8所示,倾斜方向判断部分85确定从与第一透镜传感器34对应的检测信号的峰到与第二透镜传感器35的检测信号的下一个峰的传送长度LA。然后,倾斜方向判断部分85基于存储器61中的校正量Hl来校正传送长度LA。在校正传送长度LA之后,基于校正后的传送长度LA和第一透镜传感器34与第二透镜传感器35之间的距离Si,利用上述公式(1)和公式O),倾斜方向判断部分85确定直到第三透镜传感器36检测到已被第一透镜传感器36所检测的边界如时的传送长度LB的估算值。然后,倾斜方向判断部分85基于存储器61中的校正量H2来校正传送长度LB。其后,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完成透镜4的倾斜方向的判断,并且将判断的结果输入倾斜校正控制器72。利用校正后的传送长度LA和LB,可以基于透镜传感器34至透镜传感器36的相对位置彼此对齐的假设来确定倾斜方向。在判断出倾斜方向之后,启动方位角计算器86以开始计算用于粗略调整的方位角。如图Il(A)所示,方位角计算器86确定从与第一透镜传感器34的检测信号的峰对应的参考点到第二透镜传感器35的检测信号中与该参考点最接近的峰期间的传送长度Ll的大小。然后,基于存储器61中的校正量Hl校正传送长度Li。然后,方位角计算器86以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方式相同的方式基于校正后的传送长度Ll计算用于粗略调整的方位其后,以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方式相同的方式,通过转动夹持器23从而将用于粗略调整的方位角减小至零,透镜4的纵向相对于主扫描方向的倾斜得以粗略地调整。在完成该粗略调整之后,将片材3朝向下游进行传送。然后,方位角计算器86开始计算用于精细调整的方位角。如图Il(B)所示,方位角计算器86计算从与第一透镜传感器34的检测信号的峰对应的参考点到第三透镜传感器36的检测信号中与该参考点最接近的峰期间的传送长度 L2的大小。接着,基于存储器61中的校正量H2校正该传送长度L2。然后,方位角计算器 86以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方式相同的方式基于校正后的传送长度L2计算用于精细调整的方位角。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类似,通过转动夹持器23从而将用于精细调整的方位角减小至零,透镜4的纵向相对于主扫描方向的倾斜得以精细地调整。在该精细调整之后,以上面所列举的方式基于多视点图像将条纹图像记录在片材3的反面。基于各校正量Hl和H2校正传送长度Ll和L2,使得能够基于透镜传感器34至透镜传感器36的相对位置彼此对齐的假设来确定用于粗略调整和精细调整的方位角。从而, 透镜传感器;34至36的位置精度可以相对地粗略。因此,可以降低打印机80的制造成本。 由于透镜传感器34至36与加热元件阵列16a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是可识别的,因此条纹图像可以记录在指定的位置。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进行说明。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在透镜4的倾斜校正之后确定透镜间距Po。然而,可以例如在确定用于粗略调整的方位角或用于精细调整的方位角的同时计算透镜间距Po。
例如,假设θ 1表示用于粗略调整的方位角或用于精细调整的方位角,Pl表示从透镜传感器;34至透镜传感器36中的任一者的任意峰到下一个峰的传送长度,则可以利用公式( 计算透镜间距P0。从而可以在执行倾斜校正之前确定透镜间距PO (5) PO = PlXCOS θ在上述实施例中,方位角检测器18由沿主扫描方向对齐的第一透镜传感器34至第三透镜传感器36组成,但是透镜传感器的数量也可以多于3个。同样在该情况下,透镜传感器之间的间隔应该被调整为不将各个透镜传感器以恒定的间隔隔开。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形成图像接受层之后执行透镜4的倾斜校正,执行倾斜校正(姿态校正)的时间并不被特别地限制,而是也可以在形成图像接受层之前执行倾斜校正。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地通过以夹持器驱动机构25转动夹持器23来执行透镜4的倾斜校正,但是也可以使用其他的姿态调整机构来代替。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两列加热元件阵列设置为彼此邻接,但是也可以为了消除加热元件阵列之间的热影响而在两列加热元件阵列之间设置适当的间隙。此外,可以在单个膜上依次形成图像接受层、多种墨层和背衬层。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配置、过程和其他特征可以在前后一致的情况下适当地组合。尽管上述实施例的说明涉及行式打印机,本发明也适用于串行打印机。此外,本发明的应用领域不限于为记录立体图像而记录视点图像,而是还可以用于记录所谓的变化图像, 其中可见图像将随着观察位置的移动而变化。此外,本发明不仅应用于升华型热感式打印机,并且还用于热转印型热感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等。符号说明2,80 打印机3 柱面片材4 半圆柱形透镜16 热头18方位角检测器23夹持器24夹持器打开-闭合机构25夹持器驱动机构;34 36第一至第三透镜传感器70,85倾斜方向判断部分71,86 方位角计算器72倾斜校正控制器88测试图像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在柱面片材上进行记录的打印机,所述柱面片材具有形成在正面上的多个柱面透镜,所述透镜沿主扫描方向延伸,所述打印机包括传送部分,其用于沿着传送轨道传送所述柱面片材,所述传送轨道沿着与所述主扫描方向垂直的副扫描方向延伸;记录部分,其将多视点图像细分为与所述主扫描方向平行的条纹图像,并将它们记录在所述柱面片材的反面上;至少第一检测传感器至第三检测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传送轨道上并且沿所述主扫描方向对齐,以输出与所述柱面透镜的凹面和凸面对应的检测信号,在所述第一检测传感器至第三检测传感器之间存在的三个距离中的至少一个距离与其他两个距离不同;姿态调整部分,其调整所述柱面片材在所述传送轨道上的姿态;以及控制部分,其在所述记录部分进行记录之前,基于所述第一检测传感器至第三的检测信号确定所述柱面透镜的纵向相对于所述主扫描方向的倾斜方向和角度,并且基于所述倾斜方向和角度控制所述姿态调整部分,以将所述柱面透镜的纵向对齐为与所述主扫描方向基本平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所述倾斜方向通过所述第一检测传感器至第三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所确定,而所述倾斜角通过所述检测传感器中的其中两个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所确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所述姿态调整部分基于首先确定的第一倾斜方向和第一倾斜角粗略地调整所述柱面片材的姿态,并且在该粗略调整之后确定第二倾斜方向和第二倾斜角,以基于所述第二倾斜方向和所述第二倾斜角执行精细调整,其中,所述第一倾斜角由来自所述检测传感器中具有较窄间隔的两个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所确定,并且所述第二倾斜角由来自所述检测传感器中具有较宽间隔的两个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所确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机,其中,在所述传送轨道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柱面片材的姿态的限制引导件,所述限制引导件限制所述柱面片材在所述传送轨道上的姿态,使得从用于粗略调整的两个检测传感器中的任意一个检测传感器检测所述柱面透镜中的任意一个柱面透镜到用于粗略调整的两个检测传感器中的另一个检测传感器检测该柱面透镜期间,所述柱面片材的传送长度能够小于所述柱面透镜的透镜间距。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机,其中,这样确定用于粗略调整的两个检测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使得从这两个检测传感器中的任意一个检测传感器检测所述柱面透镜中的任意一个柱面透镜到该两个检测传感器中的另一个检测传感器检测该柱面透镜期间,所述柱面片材的传送长度能够小于所述柱面透镜的透镜间距。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所述第一检测传感器与所述第二检测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二检测传感器与所述第三检测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具有质数的关系, 即这两个距离不具有除“1”以外的公约数。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所述传送轨道设置有限制引导件,所述限制引导件用于将所述柱面片材的歪斜角度限制在预定的角度内,并且,假设“η”表示当所述柱面片材最大程度歪斜时将所述检测传感器连接起来的直线在所述柱面片材上可以同时穿过的柱面透镜的最大数量,则Sl表示所述第一检测传感器与所述第二检测传感器之间的距离的大小,S2表示所述第二检测传感器与所述第三检测传感器之间的距离的大小,并且“M” 表示从“2”到“η”的任意自然数,所述Sl和所述S2满足以下公式51Φ {(Sl+S2)/M}52Φ {(Sl+S2)/M}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机,其还包括记录控制器,其用于驱动所述记录部分,以在所述柱面片材上记录沿所述主扫描方向伸长的测试图像;传送控制器,其用于控制所述传送部分,使得在所述测试图像被记录到所述柱面片材上之后,所述柱面片材将通过所述第一检测传感器至第三检测传感器;以及位移量检测器,从记录所述测试图像之后到所述测试图像移动通过所述检测传感器期间,该位移量检测器通过对所述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进行比较来检测所述检测传感器沿所述副扫描方向的相对位置的位移量,其中,假定所述检测传感器的相对位置彼此对齐,基于所述位移量检测器的检测结果,所述控制部分通过所述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来确定所述倾斜角和所述倾斜方向。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所述控制部分基于所述柱面片材在所述检测信号的一个周期内的传送长度以及预先确定的倾斜角来确定所述柱面透镜的透镜间距。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所述姿态调整部分包括夹持器,其用于夹持所述柱面片材的前端,以及转动机构,其用于在所述传送轨道的传送表面上方转动所述夹持ο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所述第一检测传感器至第三检测传感器具有发光元件,其用于朝向所述柱面片材投射光,以及光接收元件,其用于接收从所述发光元件投射出的光,所述发光元件隔着所述传送轨道与所述光接收元件相对。
全文摘要
柱面透镜的倾斜角和倾斜方向被精确地检测,以高精度地校正传送中的柱面片材的姿态。在柱面片材的传送路径上至少设置有第一至第三透镜传感器,其沿主扫描方向对齐并且以不均匀的间隔设置。每个透镜传感器具有布置为夹设柱面片材的光发射元件和光接收元件,并且每个透镜传感器输出与柱面透镜的凹面和凸面对应的检测信号。在传送柱面片材期间,分析从第一至第三透镜传感器输出的检测信号,以精确地检测柱面透镜的倾斜方向和倾斜角。基于倾斜方向和倾斜角事先校正柱面片材的姿态,当将条纹图像记录在柱面片材上时,防止柱面片材歪斜。
文档编号G03B35/00GK102282512SQ201080004888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28日
发明者吉田直树 申请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