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部件、清洁装置和包括清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1326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清洁部件、清洁装置和包括清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清洁部件、包括清洁部件的清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诸如电子照相复印机和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图像载体和接触型充电装置的表面通常被在使用期间附着到这些部件上的如色调剂和电晕放电产物等物质所污染。相应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用于去除这些物质的清洁装置。例如,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 5-297690披露了一种清洁装置,所述清洁装置通过使可旋转地支撑的辊形弹性部件与充电表面形成接触来清洁诸如充电辊等充电旋转体的充电表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长期可靠地去除附着到待清洁对象的表面上的诸如色调剂和电晕放电产物等物质的清洁部件和清洁装置以及包括上述清洁部件和清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目的能够通过下列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至第十三方面来实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清洁部件包括柱状体;以及条形体,其由弹性多孔材料制成并且螺旋地缠绕在所述柱状体的周面上。在所述条形体的宽度方向上,所述条形体的表面距所述柱状体的中心轴线的高度在所述条形体的露出部分的第一端处比在所述露出部分的第二端处大。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清洁部件中,所述条形体的露出部分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第一端与从位于所述第一端附近的条形体的第二端延伸出的延伸部分重叠,并且所述条形体的表面距所述柱状体的中心轴线的高度在与所述延伸部分重叠的所述第一端处比在不发生重叠的所述第二端处大。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清洁部件中,所述条形体被缠绕为使得所述条形体的相邻部分不重叠。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根据第三方面所述的清洁部件中,所述条形体的相邻部分彼此间隔开。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清洁部件中,所述条形体在沿着所述条形体的纵向伸展成使得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施加到所述条形体的张力在所述第二端处比在所述第一端处大的同时缠绕在所述柱状体的周面上。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一种清洁部件包括柱状体;以及条形体,其交替地螺旋缠绕在所述柱状体的周面上并且具有不同的硬度。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一种清洁装置包括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清洁部件,所述清洁部件在缠绕于所述周面上的所述条形体与待清洁对象相接触时通过围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来清洁所述待清洁对象的表面。所述清洁部件沿其纵向的取向被设定为这样当移动方向被定义为从固定位置所观看到的条形体在所述清洁部件的旋转作用下看起来好像在沿着所述清洁部件的纵向移动的方向时,所述条形体的高度大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条形体的高度小的所述第二端在所述移动方向上分别处于下游侧和上游侧。。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一种清洁装置包括根据第六方面所述的清洁部件,所述清洁部件在缠绕于所述周面上的所述条形体与待清洁对象相接触时通过围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来清洁所述待清洁对象的表面。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在根据第七方面或第八方面所述的清洁装置中,所述待清洁对象为具有用作待清洁表面的周面的旋转体,所述清洁部件通过与所述旋转体的周面接触并且受驱动而旋转来清洁所述旋转体的周面,并且所述旋转体和所述清洁部件具有不同的外径,以使得所述旋转体和所述清洁部件的接触部分的位置不同于在前一圈旋转中进行接触的接触部分的位置。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静电潜像载体,其能承载形成在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充电单元,其对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表面进行充电;静电潜像形成单元,其在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经充电的表面上形成所述静电潜像;显影剂图像形成单元,其通过向形成在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表面上的所述静电潜像供给显影剂来形成显影剂图像;转印单元,其将所述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以及根据第七方面至第九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清洁装置,所述清洁装置清洁所述充电单元中所包括的充电辊的表面,所述充电辊用作待清洁对象。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旋转的图像载体;显影剂图像形成单元,其在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上形成显影剂图像;转印单元,其将所述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以及根据第七方面至第九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清洁装置,所述清洁装置清洁用作待清洁对象的旋转体的外周面,所述旋转体为具有用作图像承载表面的外周面的所述图像载体。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在根据第十一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图像载体为具有承载形成在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的功能的静电潜像载体,并且所述显影剂图像形成单元包括充电单元,其对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进行充电;静电潜像形成单元,其在所述图像载体的经充电的表面上形成所述静电潜像;以及显影单元,其通过向形成在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上的所述静电潜像供给显影剂来形成所述显影剂图像。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在根据第十一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图像载体为中间转印体,并且所述显影剂图像形成单元包括静电潜像载体,其能承载形成在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并旋转;充电单元,其对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表面进行充电;静电潜像形成单元,其在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经充电的表面上形成所述静电潜像; 显影单元,其通过向形成在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表面上的所述静电潜像供给显影剂来形成所述显影剂图像;以及中间转印单元,其将所述显影剂图像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上。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一种缠绕方法包括将由弹性多孔材料制成的条形体螺旋地缠绕在柱状体的周面上,所述条形体以如下方式缠绕即,在所述条形体的宽度方向上,所述条形体的表面距所述柱状体的中心轴线的高度在所述条形体的露出部分的第一端处比在所述露出部分的第二端处大。
通过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与不应用第一方面的情况相比,可以提供一种能够长期可靠地去除附着到待清洁对象的表面上的诸如色调剂和电晕放电产物等物质的清洁部件。通过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与不应用第二方面的情况相比,可以提供一种能够长期可靠地去除附着到待清洁对象的表面上的诸如色调剂和电晕放电产物等物质的具有简单结构的清洁部件。通过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与不应用第三方面的情况相比,可以提供一种能够长期地更可靠地去除附着到待清洁对象的表面上的诸如色调剂和电晕放电产物等物质的清洁部件。通过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与不应用第四方面的情况相比,可以提供一种能够长期地更可靠地去除附着到待清洁对象的表面上的诸如色调剂和电晕放电产物等物质的清洁部件。通过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与不应用第五方面的情况相比,可以提供一种能够长期可靠地去除附着到待清洁对象的表面上的诸如色调剂和电晕放电产物等物质的具有简单结构的清洁部件。通过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与不应用第六方面的情况相比,可以提供一种能够长期可靠地去除附着到待清洁对象的表面上的诸如色调剂和电晕放电产物等物质的清洁部件。通过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与不应用第七方面的情况相比,可以提供一种能够长期可靠地去除附着到待清洁对象的表面上的诸如色调剂和电晕放电产物等物质的清洁装置。通过本发明的第八方面,与不应用第八方面的情况相比,可以提供一种能够长期可靠地去除附着到待清洁对象的表面上的诸如色调剂和电晕放电产物等物质的清洁装置。通过本发明的第九方面,与不应用第九方面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当清洁部件的各个部分总是与旋转体的同一部分形成接触时引起的清洁部件表面的非均勻劣化和磨损。通过本发明的第十方面,与不应用第十方面的情况不同,可以提供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即,用作充电单元的充电辊的表面能够长期地保持清洁。通过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与不应用第十一方面的情况不同,可以提供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即,图像载体的表面能够长期地保持清洁。通过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与不应用第十二方面的情况不同,可以提供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即,静电潜像载体的表面能够长期地保持清洁。通过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与不应用第十三方面的情况不同,可以提供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即,中间转印体的表面能够长期地保持清洁。通过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与不应用第十四方面的情况相比,可以提供一种能够长期可靠地去除附着到待清洁对象的表面上的诸如色调剂和电晕放电产物等物质的清洁部件的制造方法。


基于下列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图1是示出可以使用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清洁部件的串联式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实例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彩色打印机中所包括的图像形成单元的放大图3是示出图2中所示的充电辊附近区域的放大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清洁装置的示意图;图5是沿着图3中的线V-V截取的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清洁部件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由弹性多孔材料制成的条形体螺旋缠绕在柱状体的周面上的方式的透视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清洁部件的剖视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清洁部件的剖视图;以及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清洁部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将对可以使用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清洁部件和清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然后,将对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清洁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可以使用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清洁部件和清洁装置的串联式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实例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图1中所示的彩色打印机中所包括的图像形成单元的示意图。在图2中,作为实例,示出用于形成黑色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参考图1,本实例的彩色打印机根据从个人计算机、图像读取装置(未示出)等输出或者通过电话线、局域网(LAN)等传输的图像数据来打印全色图像或单色图像。如图1所示,在彩色打印机主体1中置有图像处理单元3和控制单元4。图像处理单元3接收从例如个人计算机(PC) 2或图像读取装置(未示出)传输来的图像数据并且在必要时对图像数据进行预定的图像处理,诸如明暗校正、位置偏移校正、亮度/颜色空间转换、伽玛校正、边框删除以及颜色和移动编辑。控制单元4控制彩色打印机的整体操作。图像处理单元3将如上所述已经由图像处理单元3进行过预定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转换成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青色)(C)和黑色⑷这四种颜色的图像数据。然后,如下面说明的,设在彩色打印机主体1中的图像输出单元5输出该图像数据作为全色图像或单色图像。参考图1,在彩色打印机主体1中并行地设置有用于形成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图像的四个图像形成单元(图像形成部件)6Y、6M、6C和6K。图像形成单元6Y、6M、6C和6K沿着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预定角度(例如,约10度)的直线以预定间隔布置,以使得用于作为黄色(Y)的第一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6Y相对较高并且用于作为黑色(K)的第四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6K相对较低。设置上述图像形成单元6Y、6M、6C和6K 所沿着的直线的倾斜角度不限于约10度,而是可以大于或小于约10度。如上所述,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⑷的四个图像形成单元6Y、 6M、6C和6K沿着以预定角度倾斜的直线设置。因此,与四个图像形成单元6Y、6M、6C和6K 沿着水平线设置的情况相比,可以缩短图像形成单元6Y、6M、6C和6K之间的距离。结果,可以缩小彩色打印机主体1在设置方向上的宽度,并且可以相应地缩小彩色打印机主体1的尺寸。除了形成不同颜色的图像之外,四个图像形成单元6Y、6M、6C和6K具有相似的结构。因此,在下面的说明中,有时将黑色图像形成单元6K作为实例进行说明。四个图像形成单元共同的部件用没有附加字母‘Y’、1’、‘C’、和‘K’中任一者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下文中同样适用)。参考图1和图2,黑色图像形成单元6K主要包括感光鼓(图像载体、静电潜像载体)8K、充电辊(充电单元)9K、图像曝光装置(静电潜像形成单元)7Κ、显影装置(显影剂图像形成单元)IOK和清洁装置11Κ。感光鼓8Κ受驱动单元(未示出)驱动以预定速度沿着箭头A所示的方向旋转。充电辊9Κ用于一次充电以将感光鼓8Κ的表面充电。图像曝光装置7Κ包括发光二极管(LED)打印头,该发光二极管打印头利用曝光处理在感光鼓8K的表面上形成与预定颜色对应的静电潜像。显影装置IOK使用相应颜色的色调剂对形成在感光鼓8K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清洁装置IlK清洁感光鼓8K的表面。每个感光鼓8包括例如具有约30mm直径的鼓形体和由将鼓形体的表面覆盖的有机光电导体(OPC)制成的感光体层。每个感光鼓8受驱动电动机(未示出)驱动以预定速度沿着箭头A所示的方向旋转。每个充电辊9为包括例如芯棒和将芯棒的表面覆盖的导电层的辊形充电装置,导电层由合成树脂或合成橡胶制成并且具有经调节的电阻。预定充电偏压施加到每个充电辊 9的芯棒上。如图1所示,四个图像形成单元6Y、6M、6C和6K包括各自的图像曝光装置7Y、7M、 7C和7K。图像曝光装置7Y、7M、7C和7K包括例如LED元件阵列,其中LED元件以预定间距(例如,600dpi至1200dpi)沿着感光鼓8Y、8M、8C和8K的轴向线性地设置;以及棒状透镜(rod-eye lens),其使从LED元件阵列中所包括的LED元件发射的光以点状形式聚集在感光鼓8Y、8M、8C和8K的表面上。如图1和图2所示,图像曝光装置7Y、7M、7C和7K被设置为从下方执行用于在感光鼓8Y、8M、8C和8K上形成图像的扫描曝光。在各个图像曝光装置7由LED元件阵列形成的情况下,可以极大地缩小图像曝光装置7的尺寸。然而,各个图像曝光装置7不限于由LED元件阵列形成的图像曝光装置。 例如,可以使激光束偏转以沿轴向扫描各个感光鼓8。在这种情况下,为四个图像形成单元 6Y、6M、6C和6K设置例如单个图像曝光装置。图像处理单元3将各种颜色的图像数据连续地输出到分别设在黄色(Y)、品红色 (M)、蓝绿色(C)和黑色⑷的图像形成单元6Y、6M、6C和6K中的图像曝光装置7Y、7M、7C 和7K。根据图像数据利用从图像曝光装置7Y、7M、7C和7K发射的光束对感光鼓8Y、8M、8C 和8K的表面进行扫描曝光。结果,在感光鼓8Y、8M、8C和8K的表面上形成与图像数据相对应的静电潜像。显影装置10Y、10MU0C和IOK对形成在感光鼓8Y、8M、8C和8K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从而形成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⑷色调剂图像。于是,在设在图像形成单元6Y、6M、6C和6K中的感光鼓8Y、8M、8C和8K的表面上连续地形成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色调剂图像。然后,在一次转印处理中,四个一次转印辊13Y、13M、13C和13K以叠加的方式将色调剂图像连续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图像载体、中间转印体)12的表面上。中间转印带12为用作待检测体的环带并且以倾斜的方式布置在图像形成单元6Y、6M、6C和6K的上方。中间转印带12为围绕多个辊张紧的环形带状部件。中间转印带12相对于水平方向以与设置图像形成单元6Y、6M、6C和6K所沿着的直线的倾斜角度相同的角度倾斜。更具体地,中间转印带12倾斜为使得在移动方向上带状部件的底部移动部分的下游部相对较低并且其上游部相对较高。参考图1,中间转印带12围绕驱动辊15和从动辊14张紧以使预定张力施加到中间转印带12上,该驱动辊15用作二次转印单元的背面支撑辊。驱动辊15使中间转印带12 以预定速度沿着箭头B所示的方向旋转,驱动辊15受具有良好恒速性能的驱动电动机(未示出)驱动旋转。通过例如将由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等制成的柔性合成树脂膜形成为环带的形状来获得中间转印带12。中间转印带12设置为使得底部移动部分与图像形成单元6Y、6M、6C和6K的感光鼓8Y、8M、8C和8K相接触。参考图1,在中间转印带12的移动部分的下端处设有二次转印辊17,以使二次转印辊17与围绕驱动辊15张紧的中间转印带12的表面相接触。二次转印辊17用作执行二次转印处理的二次转印单元(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中简称为“转印单元”),在二次转印处理中,将以叠加方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2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同时转印到记录片材 (记录介质)16的表面上。参考图1,在二次转印处理中二次转印辊17将用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 和黑色(K)色调剂在中间转印带12的表面上以叠加方式形成的图像同时转印到用作记录介质的记录片材16上。二次转印辊17与驱动辊15对置,使中间转印带12在接触状态下介于二次转印辊17和驱动辊15之间。其上已转印有各种颜色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片材16 被传送到位于二次转印辊17的竖直上方处的定影装置18。二次转印辊17在中间转印带 12介于二次转印辊17和驱动辊15之间的情况下按压驱动辊15,并且二次转印辊17执行将各种颜色色调剂图像同时转印到从下向上竖直传送的记录片材16上的二次转印处理。二次转印辊17包括例如芯棒,其由诸如不锈钢等金属制成;以及弹性体层,其覆盖芯棒的外周。弹性体层具有预定厚度并且由诸如添加有导电剂的合成橡胶材料等导电弹性材料形成。其上已转印有各种颜色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片材16经过这样的定影处理即,由用作定影单元的定影装置18中所包括的加热辊19和加压辊(或加压带)20进行加热和加压。 然后,记录片材16被排出辊21排出到设在彩色打印机主体1的顶部处的排纸盘22中。排出记录片材16以使得记录片材16的形成有图像的表面面朝下。参考图1,具有预定尺寸且由预定材料制成的记录片材16由布置在彩色打印机主体1的底部处的供纸盘23供给。记录片材16在分离的状态下由供纸辊M和纸张分离辊 25逐一地进行供给。然后,记录片材16被传送到配准辊沈并暂时停止。然后,在预定定时旋转的配准辊沈将由供纸盘23供给的记录片材16传送到中间转印带12的二次转印位置。记录片材16可以为例如标准纸张片材。可选择地,记录片材16可以为诸如在一面或两面上有涂层的涂层纸张片材、OHP片材等纸板。在记录片材16为涂层纸张片材的情况下,可以在记录片材16上形成摄影图像。通过例如将记录片材16在与供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中部用作基准来传送上述记录片材16。将色调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12的表面转印到记录片材16上并定影到记录片材16上。然后,通过将与供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中部用作基准将记录片材16排出到排纸盘22上。然而,传送记录片材16的方式不限于这种方式。例如,可以通过将记录片材 16沿着与供纸方向交叉的方向的端部用作基准来传送记录片材16。
在色调剂图像的一次转印处理完成之后,如图1和图2所示,清洁装置11将残余色调剂从感光鼓8的表面上去除,以便为下一个图像形成循环做好准备。在色调剂图像的二次转印处理完成之后,如图1所示在驱动辊15附近布置在驱动辊15的下游侧的带清洁装置27将残余色调剂等从中间转印带12的表面上去除,以便为下一个图像形成循环做好准备。参考图2,设置充电辊清洁装置30以通过去除附着到充电辊9的表面上的色调剂、 电晕放电产物和其它物质来清洁用作待清洁对象的各个充电辊9。图3是示出充电辊9附近区域的放大图。充电辊清洁装置30在清洁辊的周面与充电辊9的周面相接触时通过旋转地驱动清洁辊(也由附图标记30来表示)来清洁充电辊9的周面。充电辊9在感光鼓8沿着箭头A所示的方向旋转的作用下沿着箭头E所示的方向旋转,并且清洁辊30在充电辊9的旋转作用下沿着箭头F所示的方向旋转。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术语“清洁部件”指的是具有用于对待清洁对象的表面进行擦拭的表面的部件并且有别于术语“清洁装置”。术语“清洁装置”指的是这样一种结构即,使清洁部件与待清洁对象的表面进行接触,并且包括当清洁部件受驱动时以可旋转方式来保持清洁部件的机构以及当清洁部件旋转地自驱动时旋转地驱动清洁部件的机构。将对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清洁装置进行说明,该清洁装置包括例如用作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清洁部件的清洁辊30。<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清洁装置的示意图。图4示出了从图 3中的左侧观看到的装置,并且在图4中仅示出了充电辊(待清洁对象)9和清洁辊(清洁部件)30。清洁辊30包括轴芯(柱状体)134和由弹性多孔材料制成的条形体132,该条形体132螺旋地缠绕在轴芯134的周面上。清洁辊30被支撑为使得由条形体132形成的弹性层的表面与沿着箭头E所示的方向旋转的充电辊9的周面相接触,并且清洁辊30在充电辊9的旋转作用下受到沿着箭头F所示的方向的旋转驱动。条形体132螺旋缠绕为当从固定点(例如,从图4中观看条形体132的位置)观看条形体132时,由于条形体132沿着箭头F所示的方向旋转,而使得条形体132看起来好像正在沿着箭头G所示的方向移动。在本示例性实施例和下述示例性实施例中,条形体132 看起来沿其移动的方向被称为“表观移动方向G”。图5为沿着图3中的线V-V截取的清洁辊30的剖视图,清洁辊30用作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清洁部件。在图5中,螺旋缠绕的条形体132相对于轴芯134的上部和下部彼此相隔半圈并且彼此偏移条形体132的宽度W的一半。条形体132缠绕为当条形体132 缠绕一圈时,条形体132抵接(邻接)条形体132的前一圈中的一部分。另外,条形体132 被缠绕为使得条形体132的抵接部分(相邻部分)不重叠而是彼此相接触,而不在抵接部分之间留下空间(使得抵接部分彼此连续)。如图5所示,条形体132的厚度沿条形体132的宽度方向具有梯度。更具体地,在条形体132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处从轴芯134的中心轴线0到条形体132的表面的高度tT大于在另一端部处的高度、。
清洁辊30相对于充电辊9沿纵向的取向被设定为这样条形体132的具有大高度 tT的端部在表观移动方向G上位于下游侧,并且条形体132的具有小高度、的端部在表观移动方向G上位于上游侧。如图5所示,当清洁辊30与充电辊9分离时,由条形体132形成的弹性层的表面是不平坦的。然而,当清洁辊30与充电辊9的周面相接触时,弹性层被按压成使得弹性层的纵向上的包括具有高度k的端部在内的整个区域处于接触状态(参见图4)。这也适用于其它的示例性实施例。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上述清洁装置中,由于清洁辊30沿箭头F所示的方向旋转,条形体132看起来好像沿着表观移动方向G移动。因此,当着眼于用作待清洁对象的充电辊9的表面时,在表观移动方向G上的下游侧条形体132的具有大高度tT的端部首先与上述表面形成接触,随后在表观移动方向G上的上游侧条形体132的具有小高度、的另一端部与上述表面形成接触。根据上述结构,附着到充电辊9的表面上的诸如色调剂和电晕放电产物等物质可以被条形体132的具有大高度tT的部分T刮除、被具有小高度、的部分 L擦除并且被条形体132的抵接部分之间的边界部分D排出。结果,能够良好地清洁充电辊 9的表面。当使用普通清洁辊时,存在这样的可能性S卩,已经从充电辊的表面上刮除的物质将保留在该表面上,并且降低清洁辊的刮除性能。有时这导致物质再次附着到该表面上。相应地,如果清洁辊被长期使用,存在这样的风险即,线型污渍将保留在充电辊的表面上,并且不能够获得稳定的充电状态。相反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使螺旋缠绕且厚度沿宽度方向变化的条形体132与充电辊9的表面相接触。因此,条形体132的不同部分起到将附着到充电辊9的表面上的物质刮除、擦除和排出的作用。结果,能够降低物质保留在该表面上的风险,并且不易于形成线型污渍。因此,可以可靠地保持清洁性能。条形体132在表观移动方向G的下游端处的高度tT和条形体132在表观移动方向G的上游端处的高度、之间的关系根据条形体132的厚度、材料和硬度、清洁辊30的整体外径以及其它因素来确定。比率(tT/\)优选地在约1. 01至1. 25的范围内。例如,当、 为4mm时,差(tT-、)优选地在约0. 4mm至1. Omm的范围内。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泡沫树脂材料和泡沫弹性体作为形成条形体132的弹性多孔材料。为了获得合适的弹力,可以使用聚氨酯、各种橡胶材料(聚氨酯橡胶、硅橡胶、异戊二烯橡胶等)、各种类型的弹性体等。具体地说,聚氨酯泡沫和聚氨酯橡胶泡沫是优选的。条形体132的弹性多孔材料的硬度由条形体132的厚度和材料以及其它因素来确定。硬度优选地在70N至200N的范围内。条形体132的弹性多孔材料的密度优选地在0. 024g/cm3至0. 09g/cm3的范围内。轴芯134的直径根据清洁辊30的外径来确定。当清洁辊30的外径为Φ 12mm时, 轴芯134的直径优选地为约Φ 6mm。条形体132的厚度根据轴芯134的直径来确定。当清洁辊30的外径为Φ 12mm时, 条形体132的厚度优选地为约Φ 3mm。当清洁辊30的外径为Φ 12mm时,条形体132的宽度优选地为约5mm至10mm。清洁辊30的外径不受特别限制。然而,假设某圆圈的直径与清洁辊30的中心轴线距处于接触状态的清洁辊30和充电辊9之间的接触部分的距离相等,则该圆圈的周长(下面称为接触部分基准周长)的整数倍优选地不等于充电辊9的周长。如果清洁辊30的接触部分基准周长的整数倍与充电辊9的周长相等,则充电辊9的各个部分总是与在充电辊9的旋转作用下旋转的清洁辊30的同一部分形成接触。因此,当清洁辊30被长期使用时,容易在清洁辊30的表面上出现非均勻污染和劣化,并且存在清洁性能的均勻性被降低的风险。上述讨论基于清洁辊30的外径小于充电辊9的外径的假设。然而,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讨论也适用于相反的情况。当清洁部件的外径大于用作待清洁对象的旋转体的外径时,待清洁对象的周长的整数倍优选地不等于清洁部件的接触部分基准周长。总结上述讨论,清洁部件和用作待清洁对象的旋转体具有不同的外径,以使得旋转体和清洁部件的接触部分的位置不同于在前一圈旋转中进行接触的接触部分的位置。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术语“受驱动,,和“受驱动而旋转,,不限于从动部件按照字面意思受另一部件驱动移动的情况。上述术语还包括这样的情况即,利用从诸如驱动装置等驱动源供应的驱动力使从动部件与其它部件一起移动,从而从动部件的表面速度和与从动部件相接触的其它部件的表面速度为相同的线速度。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条形体132可以通过使用厚度在宽度方向上具有期望梯度的条形弹性多孔材料并且将该条形弹性多孔材料直接螺旋地缠绕在轴芯134上来形成。可选择地,可以使用厚度比期望厚度大的条形弹性多孔材料,并且可以通过在向条形弹性多孔材料施加张力的同时将条形弹性多孔材料直接螺旋地缠绕在轴芯134上来调节完成状态下的厚度。可选择地,如图6所示,条形体132可以由在原始状态下沿宽度方向具有均一(或相对均一)厚度的弹性多孔材料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施加非均勻张力的同时缠绕弹性多孔材料来调节完成状态下的厚度,施加非均勻张力的方式是向相对厚的部分施加小张力J并且向相对薄的部分施加大张力H。图6是示出由弹性多孔材料制成的条形体132 螺旋地缠绕在轴芯(柱状体)134的周面上的方式的透视图。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容易地形成由条形体132制成的厚度在宽度方向上具有期望梯度的弹性层。可以在轴芯134和条形体132的接触表面之间以及条形体132的抵接部分的接触表面之间涂覆粘合剂以确保高粘合强度。因此,可以提高清洁辊30的耐用性。<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清洁部件(清洁辊230)的剖视图。图7 对应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5,为沿着线V-V截取的图3中所示的清洁辊30的剖视图。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清洁辊30类似,清洁辊230包括轴芯(柱状体)234 和由弹性多孔材料制成的条形体232,条形体232螺旋地缠绕在轴芯234的周面上。清洁辊 230被支撑为使得由条形体232形成的弹性层的表面与图1至图3中所示的充电辊9的周面相接触,并且清洁辊230在充电辊9的旋转作用下受驱动而旋转。本示例性实施例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条形体232的端部232’覆盖条形体232的前一圈中的端部 232”。于是,条形体232以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方式不同的方式来缠绕,并且弹性层的深部分的结构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结构不同。然而,弹性层的露出表面的形状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形状相同。更具体地,在图7中,螺旋缠绕的条形体232的露出部分相对于轴芯234的上部和下部彼此相隔半圈,并且彼此偏移条形体232的露出部分的宽度W 的一半。条形体232被缠绕为当条形体232缠绕一圈时,条形体232抵接条形体232的前一圈中的露出部分。另外,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清洁辊30类似,由条形体232形成的弹性层的表面是不平坦的。另外,在条形体232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处从轴芯234 的中心轴线0到条形体232的表面的高度tT大于在另一端部处的高度、。清洁辊230相对于图4中所示的充电辊9沿纵向的取向被设定为这样条形体232 的具有大高度tT的端部在表观移动方向G上位于下游侧,并且条形体232的具有小高度、 的端部在表观移动方向G上位于上游侧。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清洁装置中,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类似,由于清洁辊230 沿着箭头F(参见图3和图4)所示的方向旋转,条形体232看起来好像沿着表观移动方向 G移动。因此,当着眼于用作待清洁对象的充电辊9的表面时,在表观移动方向G上的下游侧条形体232的具有大高度tT的端部首先与上述表面形成接触,随后在表观移动方向G上的上游侧条形体232的具有小高度、的另一端部与上述表面形成接触。根据上述结构,附着到充电辊9的表面上的诸如色调剂和电晕放电产物等物质可以被条形体232的具有大高度tT的部分T刮除、被具有小高度、的部分L擦除并且被条形体232的露出部分的抵接部分之间的边界部分D排出。结果,能够良好地清洁充电辊9的表面。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类似,使螺旋缠绕且厚度沿宽度方向变化的条形体232的露出部分与充电辊9的表面相接触。因此,条形体232的不同部分起到将附着到充电辊9的表面上的物质刮除、擦除和排出的作用。结果,能够降低物质保留在该表面上的风险,并且不易于形成线型污渍。因此,可以可靠地保持清洁性能。条形体232可以由在原始状态下沿宽度方向具有均一厚度的弹性多孔材料来形成。当将条形体232缠绕成覆盖其自身在前一圈中缠绕的一部分时,由条形体232形成的弹性层被成形为弹性层在重叠区域中的厚度大并且在非重叠区域中的厚度小。因此,能够容易地制造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清洁辊(清洁部件)230。当然,可以使用原始状态下的厚度比期望厚度大的条形弹性多孔材料。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在向条形弹性多孔材料施加张力的同时缠绕该条形弹性多孔材料来调节完成状态下的厚度。另外,如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参考图6所说明的,可以在使条形体232沿纵向延伸的同时,将条形体232缠绕在轴芯234的周面上,以使得施加到条形体232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处的张力大于施加在另一端处的张力。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在通过形成重叠区域来调节厚度的同时之外,还可以在调节宽度方向上的厚度梯度的同时使用条形体232形成弹性层。可以在轴芯234和条形体232的接触部分之间以及条形体232的抵接部分的接触表面之间涂覆粘合剂以确保高粘合强度。因此,可以提高清洁辊230的耐用性。条形体232的宽度优选地设定为使得条形体232的除了被覆盖部分之外的露出部分的宽度与如下宽度相等该宽度适合作为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说明的条形体132的宽度。条形体232的重叠区域的宽度优选地为露出部分的宽度的约10%至50%。如果重叠区域的宽度太大或太小,则宽度方向上的厚度梯度的可控性降低。结果,将降低重叠结构的有效性。其它部件的材料、特性、形状等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类似,并且因此省略对它们的说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清洁部件(清洁辊330)的剖视图。图8 对应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5,为沿着线V-V截取的图3中所示的清洁辊30的剖视图。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清洁辊30类似,清洁辊330包括轴芯(柱状体)334 和由弹性多孔材料制成的条形体332,该条形体332螺旋地缠绕在轴芯334的周面上。清洁辊330被支撑为使得由条形体332形成的弹性层的表面与图1至图3中所示的充电辊9的周面相接触,并且清洁辊330在充电辊9的旋转作用下受驱动而旋转。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条形体332在宽度方向上的厚度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厚度相同。条形体332沿着宽度方向截取的剖面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剖面相同。然而,本示例性实施例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条形体332被缠绕为使得条形体332的相邻部分不重叠并且彼此间隔开。因此,在条形体332的相邻部分之间的边界部分D中形成有凹槽336。在图8中,螺旋缠绕的条形体332相对于轴芯334的上部和下部彼此相隔半圈,并且彼此偏移(W+K)/2,(W+K)/2为周期(W+K)的一半,该周期(W+K)以条形体332的宽度W 和凹槽336的宽度K之和来计算。条形体332被缠绕为这样当条形体332缠绕一圈时,条形体332与条形体332的前一圈中的部分间隔开与宽度K对应的距离。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清洁辊30类似,由条形体332形成的弹性层的表面是不平坦的。另外,在条形体 332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处从轴芯334的中心轴线0到条形体332的表面的高度tT大于在另一端部处的高度、。清洁辊330相对于图4中所示的充电辊9沿纵向的取向被设定为这样条形体332 的具有大高度tT的端部在表观移动方向G上位于下游侧,并且条形体332的具有小高度、 的端部在表观移动方向G上位于上游侧。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清洁装置中,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类似,由于清洁辊330 沿着箭头F(参见图3和图4)所示的方向旋转,条形体332看起来好像沿表观移动方向G 移动。因此,当着眼于用作待清洁对象的充电辊9的表面时,在表观移动方向G的下游侧条形体332的具有大高度tT的端部首先与上述表面形成接触,随后在表观移动方向G的上游侧条形体332的具有小高度、的另一端部与上述表面形成接触。根据上述结构,附着到充电辊9的表面上的诸如色调剂和电晕放电产物等物质可以被条形体332的具有大高度tT的部分T刮除、被具有小高度、的部分L擦除并且被条形体332的相邻部分之间的边界部分 D排出。结果,能够良好地清洁充电辊9的表面。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类似,螺旋缠绕且厚度沿宽度方向变化的条形体332的露出部分与充电辊9的表面相接触。因此,条形体332的不同部分起到将附着到充电辊9的表面上的物质刮除、擦除和排出的作用。结果,能够降低物质将保留在该表面上的风险,并且不易于形成线型污渍。因此,可以可靠地保持清洁性能。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由于在条形体332的相邻部分之间的边界部分D中形成有凹槽336,所以提高了排出物质的效果。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条形体332能够通过将条形体332缠绕成使条形体332与其在前一圈中的部分间隔开预定距离K而利用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类似的方法来形成。其它部件的材料、特性、形状等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类似,并且因此省略对它们的解释。〈第四示例性实施例〉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清洁部件(清洁辊430)的剖视图。图9 对应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5,为沿着线V-V截取的图3中所示的清洁辊30的剖视图。清洁辊430包括轴芯(柱状体)434和由弹性材料制成的条形体43 和43池,条形体螺旋地缠绕在轴芯434的周面上。清洁辊430被支撑为使得由条形体43 和43 形成的弹性层的表面与图1至图3中所示的充电辊9的周面相接触,并且清洁辊430在充电辊9的旋转作用下受驱动而旋转。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两个条形体,即具有高柔性(低硬度)的条形体43 和具有高硬度的条形体43 交替地缠绕在轴芯上。条形体43 和43 缠绕在轴芯上使得条形体43 和43 的相邻部分不重叠并且彼此间隔开。在条形体43 和43 之间的边界部分D中形成有凹槽436。在图9中,螺旋缠绕的条形体43 和43 相对于轴芯434的上部和下部彼此相隔半圈,并且彼此偏移一定量使得条形体43 和43 以每半圈交替。与第一至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不同,条形体43 和43 在宽度方向上具有均一的厚度,并且条形体43 和43 的厚度相同。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上述清洁装置中,由于清洁辊430沿着箭头F(参见图3 和图4)所示的方向旋转,条形体43 和43 看起来好像沿着表观移动方向G移动。当着眼于用作待清洁对象的充电辊9的表面时,条形体43 和43 交替地与充电辊9形成接触。根据上述结构,附着到充电辊9的表面上的诸如色调剂和电晕放电产物等物质可以被高硬度条形体43 刮除、被低硬度条形体43 擦除并且被条形体43 和43 的相邻部分之间的边界部分D排出。结果,能够良好地清洁充电辊9的表面。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使具有不同硬度的条形体43 和43 与充电辊9的表面相接触。因此,条形体43 和43 起到将附着到充电辊9的表面上的物质刮除、擦除和排出的作用。结果,能够降低物质将保留在表面上的风险,并且不易于形成线型污渍。因此, 可以可靠地保持清洁性能。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由于在条形体43 和43 之间的边界部分D中形成有凹槽436,所以提高了排出物质的效果。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条形体43 和43 之间的所有边界部分D中形成有凹槽436。然而,排出物质的效果仅由如下边界(例如,在图9中‘D’所示的边界)处的凹槽 436来提供,该边界具有位于表观移动方向G的上游侧的高硬度条形体43 和位于下游侧的低硬度条形体43k。上述效果不是由其它边界(例如,位于图9中的‘D’所示的边界的两侧的边界)处的凹槽436提供的。因此,可以仅在上述边界处设置用于增强排出物质的效果的凹槽436,并且条形体43 和43 可以在上述其它边界处彼此相接触。当然,即使当不在条形体43 和43 之间的边界部分D的任一边界部分中设置凹槽436时,也可以提供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效果。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树脂材料和弹性体作为形成条形体43 和43 的弹性材料。为了获得合适的弹力,可以使用聚氨酯、各种橡胶材料(聚氨酯橡胶、硅橡胶、异戊二烯橡胶等)等。具体地说,聚氨酯海绵和聚氨酯橡胶是优选的。还可以使用如上所述在第一至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作为合适弹性多孔材料的实例的各种泡沫(多孔材料)。特别地,由于低硬度条形体43 用于擦除并保持被高硬度条形体43 刮除的物质,所以低硬度条形体43 优选地由多孔材料形成。低硬度条形体43 的弹性材料的硬度优选地比高硬度条形体43 的弹性材料的硬度低50N以上。高硬度条形体43 的弹性材料的硬度优选地比低硬度条形体43 的弹性材料的硬度高50N以上。轴芯434的直径根据清洁辊430的外径来确定。当清洁辊430的外径为Φ 12mm 时,轴芯434的直径优选地为约Φ 6mm。条形体43 和43 的厚度根据轴芯434的直径来确定。当清洁辊430的外径为 Φ 12mm时,条形体432s和432h的厚度优选地为约3mm。当清洁辊430的外径为Φ 12mm时,条形体43 和43 的宽度优选地为约5mm至 IOmm0尽管上面说明了四个示例性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清洁部件和清洁装置的结构不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结构。例如,在第一至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条形体的表面线性地倾斜。然而,作为替代, 条形体的表面可以为凹曲面或凸曲面,只要从轴芯(柱状体)的中心轴线到上述表面的高度在条形体沿宽度方向的端部间不同即可。另外,尽管在第一至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螺旋地缠绕单个条形体,然而作为替代也可以缠绕两个或多个条形体。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条形体被缠绕为使得相邻条形体不重叠而是彼此相接触。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条形体被缠绕为使得相邻条形体在宽度方向上的端部重叠。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条形体被缠绕为使得相邻条形体不重叠并且彼此间隔开。当然,条形体和条形体在前一圈中缠绕的部分之间的关系必须被设定为满足各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要求。在上述清洁装置中,用作清洁部件的清洁辊受用作待清洁对象的充电辊驱动而旋转。然而,作为替代,清洁辊可以主动地旋转,从而清洁辊通过沿着充电辊的表面滑动来清洁充电辊。另外,在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例的清洁装置中,充电辊9用作待清洁对象。然而, 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可以用于对作为待清洁对象的感光鼓(图像载体、静电潜像载体)8进行清洁的清洁装置11。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长期可靠地去除附着到感光鼓8的外周面上的诸如色调剂和电晕放电产物等物质。另外,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可以用于对作为待清洁对象的中间转印带(图像载体、中间转印部件)12进行清洁的带清洁装置27。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长期可靠地去除附着到中间转印带12的外周面上的诸如色调剂和电晕放电产物等物质。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应用于中间转印体的情况下,中间转印体可以为鼓形或与图1中所示的中间转印带12类似的带形。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还可以用于清洁布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其它各个旋转体的表面。
出于示例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上述说明。其意图不在于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许多修改和变型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说明实施例是为了最佳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他人员能够理解各种实施例的发明和适合于特定预期应用的各种修改。 其目的在于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内容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清洁部件,包括柱状体;以及条形体,其由弹性多孔材料制成并且螺旋地缠绕在所述柱状体的周面上,其中,在所述条形体的宽度方向上,所述条形体的表面距所述柱状体的中心轴线的高度在所述条形体的露出部分的第一端处比在所述露出部分的第二端处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部件,其中,所述条形体的露出部分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第一端与从位于所述第一端附近的条形体的第二端延伸出的延伸部分重叠,并且所述条形体的表面距所述柱状体的中心轴线的高度在与所述延伸部分重叠的所述第一端处比在不发生重叠的所述第二端处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部件,其中,所述条形体被缠绕为使得所述条形体的相邻部分不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部件,其中,所述条形体的相邻部分彼此间隔开。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洁部件,其中,所述条形体在沿着所述条形体的纵向伸展成使得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施加到所述条形体的张力在所述第二端处比在所述第一端处大的同时缠绕在所述柱状体的周面上。
6.一种清洁部件,包括柱状体;以及条形体,其交替地螺旋缠绕在所述柱状体的周面上并且具有不同的硬度。
7.一种清洁装置,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洁部件,所述清洁部件在缠绕于所述周面上的所述条形体与待清洁对象相接触时通过围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来清洁所述待清洁对象的表面,其中,所述清洁部件沿其纵向的取向被设定为这样当移动方向被定义为从固定位置所观看到的条形体在所述清洁部件的旋转作用下看起来好像在沿着所述清洁部件的纵向移动的方向时,所述条形体的高度大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条形体的高度小的所述第二端在所述移动方向上分别处于下游侧和上游侧。
8.一种清洁装置,包括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洁部件,所述清洁部件在缠绕于所述周面上的所述条形体与待清洁对象相接触时通过围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来清洁所述待清洁对象的表面,其中,所述清洁部件沿其纵向的取向被设定为这样当移动方向被定义为从固定位置所观看到的条形体在所述清洁部件的旋转作用下看起来好像在沿着所述清洁部件的纵向移动的方向时,所述条形体的高度大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条形体的高度小的所述第二端在所述移动方向上分别处于下游侧和上游侧。
9.一种清洁装置,包括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洁部件,所述清洁部件在缠绕于所述周面上的所述条形体与待清洁对象相接触时通过围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来清洁所述待清洁对象的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洁装置,其中,所述待清洁对象为具有用作待清洁表面的周面的旋转体,所述清洁部件通过与所述旋转体的周面接触并且受驱动而旋转来清洁所述旋转体的周面,并且所述旋转体和所述清洁部件具有不同的外径,以使得所述旋转体和所述清洁部件的接触部分的位置不同于在前一圈旋转中进行接触的接触部分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洁装置,其中,所述待清洁对象为具有用作待清洁表面的周面的旋转体,所述清洁部件通过与所述旋转体的周面接触并且受驱动而旋转来清洁所述旋转体的周面,并且所述旋转体和所述清洁部件具有不同的外径,以使得所述旋转体和所述清洁部件的接触部分的位置不同于在前一圈旋转中进行接触的接触部分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洁装置,其中,所述待清洁对象为具有用作待清洁表面的周面的旋转体,所述清洁部件通过与所述旋转体的周面接触并且受驱动而旋转来清洁所述旋转体的周面,并且所述旋转体和所述清洁部件具有不同的外径,以使得所述旋转体和所述清洁部件的接触部分的位置不同于在前一圈旋转中进行接触的接触部分的位置。
1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静电潜像载体,其能承载形成在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 充电单元,其对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表面进行充电;静电潜像形成单元,其在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经充电的表面上形成所述静电潜像; 显影剂图像形成单元,其通过向形成在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表面上的所述静电潜像供给显影剂来形成显影剂图像;转印单元,其将所述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以及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洁装置,所述清洁装置清洁所述充电单元中所包括的充电辊的表面,所述充电辊用作待清洁对象。
1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静电潜像载体,其能承载形成在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 充电单元,其对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表面进行充电;静电潜像形成单元,其在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经充电的表面上形成所述静电潜像; 显影剂图像形成单元,其通过向形成在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表面上的所述静电潜像供给显影剂来形成显影剂图像;转印单元,其将所述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以及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洁装置,所述清洁装置清洁所述充电单元中所包括的充电辊的表面,所述充电辊用作待清洁对象。
1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静电潜像载体,其能承载形成在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 充电单元,其对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表面进行充电;静电潜像形成单元,其在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经充电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剂图像形成单元,其通过向形成在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表面上的所述静电潜像供给显影剂来形成显影剂图像;转印单元,其将所述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以及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洁装置,所述清洁装置清洁所述充电单元中所包括的充电辊的表面,所述充电辊用作待清洁对象。
1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静电潜像载体,其能承载形成在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 充电单元,其对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表面进行充电;静电潜像形成单元,其在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经充电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剂图像形成单元,其通过向形成在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表面上的所述静电潜像供给显影剂来形成显影剂图像;转印单元,其将所述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清洁装置,所述清洁装置清洁所述充电单元中所包括的充电辊的表面,所述充电辊用作待清洁对象。
1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静电潜像载体,其能承载形成在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 充电单元,其对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表面进行充电;静电潜像形成单元,其在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经充电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剂图像形成单元,其通过向形成在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表面上的所述静电潜像供给显影剂来形成显影剂图像;转印单元,其将所述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清洁装置,所述清洁装置清洁所述充电单元中所包括的充电辊的表面,所述充电辊用作待清洁对象。
1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静电潜像载体,其能承载形成在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 充电单元,其对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表面进行充电;静电潜像形成单元,其在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经充电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剂图像形成单元,其通过向形成在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表面上的所述静电潜像供给显影剂来形成显影剂图像;转印单元,其将所述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清洁装置,所述清洁装置清洁所述充电单元中所包括的充电辊的表面,所述充电辊用作待清洁对象。
1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旋转的图像载体;显影剂图像形成单元,其在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上形成显影剂图像; 转印单元,其将所述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以及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洁装置,所述清洁装置清洁用作待清洁对象的旋转体的外周面,所述旋转体为具有用作图像承载表面的外周面的所述图像载体。
2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旋转的图像载体;显影剂图像形成单元,其在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上形成显影剂图像; 转印单元,其将所述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以及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洁装置,所述清洁装置清洁用作待清洁对象的旋转体的外周面,所述旋转体为具有用作图像承载表面的外周面的所述图像载体。
21.—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旋转的图像载体;显影剂图像形成单元,其在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上形成显影剂图像; 转印单元,其将所述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以及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洁装置,所述清洁装置清洁用作待清洁对象的旋转体的外周面,所述旋转体为具有用作图像承载表面的外周面的所述图像载体。
22.—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旋转的图像载体;显影剂图像形成单元,其在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上形成显影剂图像; 转印单元,其将所述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清洁装置,所述清洁装置清洁用作待清洁对象的旋转体的外周面,所述旋转体为具有用作图像承载表面的外周面的所述图像载体。
2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旋转的图像载体;显影剂图像形成单元,其在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上形成显影剂图像; 转印单元,其将所述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清洁装置,所述清洁装置清洁用作待清洁对象的旋转体的外周面,所述旋转体为具有用作图像承载表面的外周面的所述图像载体。
2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旋转的图像载体;显影剂图像形成单元,其在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上形成显影剂图像; 转印单元,其将所述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清洁装置,所述清洁装置清洁用作待清洁对象的旋转体的外周面,所述旋转体为具有用作图像承载表面的外周面的所述图像载体。
25.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图像载体为具有承载形成在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的功能的静电潜像载体,并且所述显影剂图像形成单元包括充电单元,其对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进行充电;静电潜像形成单元,其在所述图像载体的经充电的表面上形成所述静电潜像;以及显影单元,其通过向形成在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上的所述静电潜像供给显影剂来形成所述显影剂图像。
26.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图像载体为具有承载形成在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的功能的静电潜像载体,并且所述显影剂图像形成单元包括充电单元,其对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进行充电;静电潜像形成单元,其在所述图像载体的经充电的表面上形成所述静电潜像;以及显影单元,其通过向形成在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上的所述静电潜像供给显影剂来形成所述显影剂图像。
2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图像载体为具有承载形成在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的功能的静电潜像载体,并且所述显影剂图像形成单元包括充电单元,其对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进行充电;静电潜像形成单元,其在所述图像载体的经充电的表面上形成所述静电潜像;以及显影单元,其通过向形成在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上的所述静电潜像供给显影剂来形成所述显影剂图像。
28.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图像载体为具有承载形成在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的功能的静电潜像载体,并且所述显影剂图像形成单元包括充电单元,其对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进行充电;静电潜像形成单元,其在所述图像载体的经充电的表面上形成所述静电潜像;以及显影单元,其通过向形成在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上的所述静电潜像供给显影剂来形成所述显影剂图像。
29.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图像载体为具有承载形成在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的功能的静电潜像载体,并且所述显影剂图像形成单元包括充电单元,其对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进行充电;静电潜像形成单元,其在所述图像载体的经充电的表面上形成所述静电潜像;以及显影单元,其通过向形成在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上的所述静电潜像供给显影剂来形成所述显影剂图像。
30.根据权利要求M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图像载体为具有承载形成在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的功能的静电潜像载体,并且所述显影剂图像形成单元包括充电单元,其对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进行充电;静电潜像形成单元,其在所述图像载体的经充电的表面上形成所述静电潜像;以及显影单元,其通过向形成在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上的所述静电潜像供给显影剂来形成所述显影剂图像。
3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载体为中间转印体,并且所述显影剂图像形成单元包括静电潜像载体,其能承载形成在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并旋转; 充电单元,其对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表面进行充电;静电潜像形成单元,其在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经充电的表面上形成所述静电潜像; 显影单元,其通过向形成在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表面上的所述静电潜像供给显影剂来形成所述显影剂图像;以及中间转印单元,其将所述显影剂图像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上。
3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载体为中间转印体,并且所述显影剂图像形成单元包括静电潜像载体,其能承载形成在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并旋转; 充电单元,其对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表面进行充电;静电潜像形成单元,其在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经充电的表面上形成所述静电潜像; 显影单元,其通过向形成在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表面上的所述静电潜像供给显影剂来形成所述显影剂图像;以及中间转印单元,其将所述显影剂图像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上。
3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载体为中间转印体,并且所述显影剂图像形成单元包括静电潜像载体,其能承载形成在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并旋转; 充电单元,其对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表面进行充电;静电潜像形成单元,其在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经充电的表面上形成所述静电潜像; 显影单元,其通过向形成在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表面上的所述静电潜像供给显影剂来形成所述显影剂图像;以及中间转印单元,其将所述显影剂图像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上。
3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载体为中间转印体,并且所述显影剂图像形成单元包括静电潜像载体,其能承载形成在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并旋转; 充电单元,其对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表面进行充电;静电潜像形成单元,其在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经充电的表面上形成所述静电潜像; 显影单元,其通过向形成在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表面上的所述静电潜像供给显影剂来形成所述显影剂图像;以及中间转印单元,其将所述显影剂图像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上。
3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载体为中间转印体,并且所述显影剂图像形成单元包括静电潜像载体,其能承载形成在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并旋转; 充电单元,其对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表面进行充电;静电潜像形成单元,其在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经充电的表面上形成所述静电潜像; 显影单元,其通过向形成在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表面上的所述静电潜像供给显影剂来形成所述显影剂图像;以及中间转印单元,其将所述显影剂图像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上。
36.根据权利要求M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载体为中间转印体,并且所述显影剂图像形成单元包括静电潜像载体,其能承载形成在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并旋转; 充电单元,其对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表面进行充电;静电潜像形成单元,其在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经充电的表面上形成所述静电潜像; 显影单元,其通过向形成在所述静电潜像载体的表面上的所述静电潜像供给显影剂来形成所述显影剂图像;以及中间转印单元,其将所述显影剂图像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上。
37.一种缠绕方法,包括将由弹性多孔材料制成的条形体螺旋地缠绕在柱状体的周面上,所述条形体以如下方式缠绕即,在所述条形体的宽度方向上,所述条形体的表面距所述柱状体的中心轴线的高度在所述条形体的露出部分的第一端处比在所述露出部分的第二端处大。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清洁部件、清洁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缠绕方法,所述清洁部件包括柱状体;以及条形体,其由弹性多孔材料制成并且螺旋地缠绕在所述柱状体的周面上。在所述条形体的宽度方向上,所述条形体的表面距所述柱状体的中心轴线的高度在所述条形体的露出部分的第一端处比在所述露出部分的第二端处大。
文档编号G03G21/00GK102419539SQ201110091020
公开日2012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7日
发明者佐藤智纪, 加藤裕哉, 种瀬雅巳, 青柳敬一 申请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