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调色剂盒和显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1316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调色剂盒和显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调色剂盒和显影装置。
背景技术
一些常规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激光打印机,设置有感光鼓、显影装置和安装在显影装置的壳体上的、用于容纳调色剂的调色剂盒。调色剂盒具有弧形的外周表面,例如,具有形成在弧形外周表面上的调色剂出口, 用于将调色剂排放到显影装置中。密封构件设置在调色剂出口的周围,用以防止调色剂从调色剂盒泄露。开闭器可滑动地布置在弧形外周表面的外侧,用于打开和关闭调色剂出口。在调色剂盒安装到显影装置的壳体上之后,通过使开闭器滑动到不与调色剂出口相对的位置而打开调色剂出口。通过该操作,调色剂盒内的调色剂能够通过调色剂出口供应给显影装置。在图像形成操作中,具有上述结构的常规图像形成装置在感光鼓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的显影单元使该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当调色剂盒内的调色剂随着调色剂在图像形成操作中的消耗而被用完时,操作者从显影装置的壳体移除该调色剂盒,并将新的调色剂盒安装到位。在操作者从显影装置的壳体移除调色剂盒时,操作者将开闭器滑动到与调色剂出口相对的位置处,以便使开闭器关闭调色剂出口。在此状态下,开闭器与密封开闭器和调色剂出口外周之间间隙的密封构件紧密接触。因此,该构造防止调色剂盒内的调色剂在已经从显影装置的壳体移除调色剂盒之后通过调色剂出口泄露。开闭器的沿与开闭器移动的方向垂直的方向的两横向端包覆围绕在调色剂盒的端面上,并且可旋转地支撑在这些端面上。利用该构造,开闭器能够容易地变形,使得它的相对于与移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的中心部向外扩展。当开闭器以此方式变形时,可能危及开闭器和调色剂出口的外周部之间所形成的密封,允许调色剂通过开闭器和调色剂出口漏出。美国专利No. 5,608,501中描述了这种常规的图像形成装置。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防止开闭器变形的结构的调色剂盒和配备有该调色剂盒的显影装置。为了实现上述及其他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调色剂盒,包括主体、开闭器、开闭器盖和调色剂密封构件件。主体构造成在其中容纳调色剂并且具有主体侧连通孔,主体的内部和外部通过该主体侧连通孔连通。开闭器布置成能够在开闭器打开主体侧连通孔的打开位置和开闭器关闭主体侧连通孔的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开闭器盖构造成覆盖开闭器的一部分。开闭器盖在与主体侧连通孔对应的位置处具有盖侧连通孔,以允许调色剂通过主体侧连通孔流通。调色剂密封构件构造成位于主体和开闭器之间,并且在开闭器处于关闭位置时包围主体侧连通孔的周边。当开闭器处于打开位置时,开闭器的在关闭方向上限定的前边缘位于主体侧连通孔的在关闭方向上的上游侧,开闭器沿着关闭方向从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移动;当开闭器处于关闭位置时,开闭器的一部分被开闭器盖的包围盖侧连通孔的部
分所覆盖。根据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显影装置,包括显影单元和上述调色剂盒。调色剂盒可拆卸地安装在显影单元中。显影单元构造成能够布置于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本体中。显影单元设有开闭器驱动构件,该开闭器驱动构件构造成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调色剂盒的开闭器。利用上述构造,开闭器被开闭器盖部分覆盖,而不管开闭器处于打开位置还是处于关闭位置。因此,即使当应力施加于开闭器上以使其变形时,开闭器盖也能够抑制这种变形,防止开闭器的变形并且防止由于这种变形所引起的潜在的调色剂泄露。


在图中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的剖视图;图2是图1中彩色打印机的透视图,显示已经从打印机的主框架拉出的抽屉单元;图3是调色剂盒已经被移除时图2中的抽屉单元的透视图;图4A是开放构件处于第二位置且开闭器处于打开位置时图2中的抽屉单元的右视图;图4B是在关闭构件处于第三位置且开闭器处于打开位置时抽屉单元的左视图;图5A是在开放构件处于第一位置且开闭器处于关闭位置时抽屉单元的右视图;图5B是在关闭构件处于第四位置且开闭器处于关闭位置时抽屉单元的左视图;图6是用于使图4A所示的开放构件与图4B所示的关闭构件联锁的机构的透视图;图7是图3所示抽屉单元的俯视图;图8是沿图7中剖面线VIII-VIII的抽屉单元的剖视图;图9是图8所示开闭器驱动构件的透视图;图10是图9所示开闭器驱动构件的主体部分的透视图;图11是图1所示其中一个调色剂盒的透视图;图12是图11中调色剂盒的分解立体图;图13是图12所示调色剂密封构件的侧视图;图14是图13所示网状层的表面的局部透视图;图15是网状层的剖视图;图16A是当开闭器处于打开位置时图11中调色剂盒的仰视图;图16B是当开闭器处于关闭位置时调色剂盒的仰视图;图17A是开闭器处于打开位置时图11中的调色剂盒和图7中的开闭器驱动构件的剖视图;图17B是开闭器处于关闭位置时图11中的调色剂盒和图7中的开闭器驱动构件的剖视6
图18A是图11中的调色剂盒和图7中的开闭器驱动构件的左视图,显示了闭锁机构在调色剂盒与开闭器驱动构件联接之前的状态;图18B是图11中的调色剂盒和图7中的开闭器驱动构件的左视图,显示了闭锁机构在调色剂盒与开闭器驱动构件联接之后的状态;图19是图18A和18B所示闭锁机构的局部透视图;图20A是开闭器被闭锁机构固定时,开闭器和闭锁机构的剖视图;图20B是开闭器没有被闭锁机构固定时,开闭器和闭锁机构的剖视图;图21A说明当开闭器进入调色剂密封构件和环状框架密封件之间时,开闭器上的调色剂是如何被调色剂密封构件和环状框架密封件所刮除的;图21B说明当开闭器进入调色剂密封构件和环状框架密封件之间时,根据对比例的开闭器的边缘是如何进入调色剂密封构件和环状框架密封件之间的;图22说明空气是如何流出调色剂盒的;图23是显示根据实施例的开闭器的变形例的透视图;图M是根据图23中变化例的开闭器的沿着图23中的剖面线XXIV-XXIV的剖视图;图25是显示根据实施例的调色剂密封件的变化例的侧视图;图沈是显示调色剂密封构件的另一变化例的侧视图;图27A说明调色剂密封构件如何被连结至根据变化例的开闭器;图27B是沿图27A中线XXVIIB-XXVIIB的剖视图;图28A说明根据另一个变化例的一个调色剂密封构件如何被连结至调色剂盒的主体,以及另一个调色剂密封构件如何被连结至开闭器;图^B是沿图^A中线XXVIIIB-XXVIIIB的剖视图;图四是根据实施例的变化例的调色剂盒的仰视图,该变化例采用不同形状的开闭器。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1.彩色打印机的结构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为串联式彩色打印机1。如图1和2所示,彩色打印机1包括主壳体2。抽屉单元3安装在主壳体2内。前盖4设置在主壳体2的前表面上,并且在其上能够打开和关闭。当前盖4打开时,抽屉单元3能够在图1中实线所示的主壳体2内的收纳位置和图1中虚线和图2所示的主壳体2之外的退出位置之间水平移动。在下面的说明中,彩色打印机1的设有前盖4的一侧将被称为彩色打印机1的前侧。彩色打印机1的上、下、左、右侧在下面的说明中将基于用户从前侧观察彩色打印机1 时的基准点。除非特别说明,与稍后说明的抽屉单元3和安装在抽屉单元3中的调色剂盒 11有关的方向将基于它们安装在主壳体2中时的位置来确定。需要注意的是,前盖4已经从图2中省略。如图1所示,四个感光鼓5可旋转地保持在抽屉单元3。感光鼓5能够绕着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旋转。四个感光鼓5分别为黑色、黄色、品红和青色而设置。感光鼓5在前后方向上按照黑色、黄色、品红和青色的顺序以规则间隔平行排列。四个充电器6也支持在抽屉单元3中。充电器6与四个感光鼓5—一对应,并且布置在对应的感光鼓5的斜后上方的位置处。每个充电器6为例如包括放电线和栅极的栅控式电晕充电器。四个显影单元7也支持在抽屉单元3中。四个显影单元7也与四个感光鼓5 —一对应,并且布置在相应的感光鼓5的斜前上方的位置处。每个显影单元7包括显影单元框架8和收纳在显影单元框架8内的显影辊9。显影辊9布置成与感光鼓5接触,并且能够绕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旋转。四个清洁器10也保持在抽屉单元3中。清洁器10与四个感光鼓5 —一对应地设置并且位于相应的感光鼓5的后方的位置处。清洁器10起使沉积在感光鼓5的表面上的纸尘等移动的作用。在抽屉单元3中、每个显影单元7上方设有空间12。收纳调色剂的调色剂盒11被安装在形成在每个显影单元7上方的空间12中。通过将抽屉单元3向外拉到退出位置,在抽屉单元3上方获取足够的用于将调色剂盒11安装在空间12内的空间。调色剂盒11将调色剂供应给相应的显影单元7。曝光装置13设置在主壳体2内、抽屉单元3的上方。曝光装置13照射对应于彩色打印机1所采用的四种颜色的四束激光束。当每个感光鼓5旋转时,相应的充电器6通过电晕放电对感光鼓5的表面均勻充电。随后,曝光装置13照射激光束以有选择地曝光感光鼓5的表面。该曝光有选择地从感光鼓5去除电荷,在其上形成静电潜像。当携带在感光鼓5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旋转到与相应的显影辊9相对的位置时,显影辊9将调色剂供应给潜像,使该图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 亦即,显影辊9执行显影操作。在此,可以为四个感光鼓5设置四个LED阵列以代替曝光装置13。收纳纸张P的纸盒14布置在主壳体2的底部中。收纳在纸盒14内的纸张P被各种辊传送到传送带15上。传送带15从下方面对四个感光鼓5。四个转印辊16布置在传送带15内侧,位于通过传送带15的上部与每个感光鼓5相对的位置处。当纸张P被传送到传送带15上时,传送带15携带纸张顺次通过传送带15与每个感光鼓5之间的位置。当纸张经过每个感光鼓5下方时,携带在感光鼓5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纸张P上。相对于传送纸张P的方向,定影单元17设置在传送带15的下游端上。在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纸张P上以后,纸张被传送到定影单元17,在该定影单元17,调色剂图像通过加热和加压而被定影在纸张上。调色剂图像在定影单元17中被定影之后,各种辊将纸张排出到形成在主壳体2的顶部表面上的排出盘18上。2.抽屉单元(1)抽屉框架如图3所示,抽屉单元3具有抽屉框架21。抽屉框架21由一对侧板22和23、前梁M和后梁25构成,一对侧板22和23彼此平行排列并且在左右方向上彼此分开,前梁M 桥接侧板22和23的前端,后梁25桥接侧板22和23的后端。抽屉框架21的总体结构在俯视图中为正方形。
四个感光鼓5、充电器6、显影单元7和清洁器10的各自组合(见图1)都在其左右两侧被一起保持在侧板22和23之间。其中安装有调色剂盒11的空间12形成在侧板22 和23之间,并且在相应的显影单元7的上方。换言之,侧板22和23保持感光鼓5、充电器 6、显影单元7和清洁器10。更进一步地,侧板22和23在左右方向上彼此相对,在它们之间存在间隙以形成其中安装有调色剂盒11的空间12。(2)开放构件如图4A和5A所示,四个开放构件沈布置在右侧板23的右侧表面(外表面)上, 位于与空间12相对应的位置处。每个开放构件沈包括旋转支撑部27和杆部观,旋转支撑部27由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轴构成,杆部观联接至旋转支撑部27。 旋转支撑部27可旋转地支撑在侧板23中。杆部观由例如在侧视图呈环形的联接部四和臂部30构成,臂部30具有从联接部四向前延伸的细长窄板形状。通过将旋转支撑部27插入联接部四内,使得旋转支撑部 27不能相对于联接部四旋转,杆部观被联接至旋转支撑部27。通过以旋转支撑部27作为支点来枢轴旋转开放构件沈,开放构件沈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位;如图5A所示,在第一位置,杆部观的臂部30向斜前下方倾斜; 如图4A所示,在第二位置,臂部30水平延伸。因此,当从右侧观察开放构件沈时,开放构件沈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的方向(即,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第一盖31布置在右侧板23的右侧表面上、开放构件沈的上方,用于覆盖处于第二位置的所有四个开放构件26。在剖视图中,第一盖31为L形,向右延伸然后弯曲并向下延伸。如图4A所示,当开放构件沈处于第二位置时,组成杆部观的大多数联接部四的上半部和大多数整个臂部30被收纳在第一盖31内侧(在第一盖31和侧板23之间)。第一盖31与侧板23整体形成。(3)关闭构件如图4B和5B所示,四个关闭构件32布置在左侧板23的左侧表面(外表面)上, 位于与空间12相对应的位置处。每个关闭构件32包括旋转支撑部33和杆部34,旋转支撑部33由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轴构成,杆部34联接至旋转支撑部33。旋转支撑部33可旋转地支撑在侧板22中。杆部34由例如在侧视图呈环形的联接部35和臂部36构成,臂部36具有从联接部35向前延伸的细长窄板形状。通过将旋转支撑部33插入联接部35内使得旋转支撑部 33不能相对于联接部35旋转,杆部34被联接至旋转支撑部33。通过以旋转支撑部33作为支点来枢轴旋转关闭构件32,关闭构件32能够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移位;如图4B所示,在第三位置,杆部34的臂部36向斜前下方倾斜; 如图5B.所示,在第四位置,臂部36水平延伸。因此,当从左侧观察关闭构件32时,关闭构件32从第三位置向第四位置移动的方向(即,旋转方向)与开放构件沈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的方向相反,即为逆时针方向。第二盖37布置在左侧板22的左侧表面上、关闭构件32的上方,用于覆盖处于第四位置的所有四个关闭构件32。在剖视图中,第二盖37为L形,向左延伸然后弯曲并向下延伸。如图5B所示,当关闭构件32处于第四位置时,组成杆部34的大多数联接部35的上半部和大多数整个臂部36被收纳在第二盖37内侧(在第二盖37和侧板22之间)。第二盖37与侧板22整体形成。(4)杆联锁机构如图6所示,关闭构件32的旋转支撑部33贯穿左侧板22 (见图3)并且沿左右方向上在侧板22和23之间延伸。如图7所示,左侧小齿轮38在旋转支撑部33的左端安装到侧板22的右侧(内侧),并且不能相对于旋转支撑部33旋转。在左侧小齿轮38和侧板 22之间形成小间隙,使得左侧小齿轮38的旋转不被阻碍。类似地,右侧小齿轮39在旋转支撑部33的右端安装到侧板23的左侧(内侧),并且不能相对于旋转支撑部33旋转。在左右方向上,右侧小齿轮39比左侧小齿轮38更长。在右侧小齿轮39和侧板23之间形成有小间隙,使得右侧小齿轮39的旋转不受阻碍。每个开放构件沈的旋转支撑部27贯穿右侧板23(见图3)。如图6所示,旋转支撑部27的左端从后上侧与右侧小齿轮39相对。小齿轮40被安装在旋转支撑部27的左端上,并且不能相对于旋转支撑部27旋转。小齿轮40与右侧小齿轮39啮合。如图4A、4B和6所示,安装在抽屉框架21上的关闭构件32和调节开放构件沈的位置,使得关闭构件32在开放构件沈处于其第二位置时位于其第三位置处。当关闭构件32从第三位置移动到第四位置时,当从左侧观察时,相应的旋转支撑部33、左侧小齿轮38和右侧小齿轮39逆时针旋转。右侧小齿轮39的旋转被传递到小齿轮 40,使小齿轮40和旋转支撑部27在左侧视图中顺时针方向旋转。通过旋转支撑部27的旋转,开放构件26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类似地,当开放构件沈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旋转支撑部27和小齿轮40 在左视图中逆时针方向旋转。小齿轮40的旋转被传递到右侧小齿轮39,使右侧小齿轮39、 旋转支撑部33和左侧小齿轮38在左视图中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支撑部33的旋转使得关闭构件32从第四位置移动到第三位置。因此,与关闭构件32从第三位置到第四位置的移动相关联,开放构件沈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类似地,与开放构件26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移动相关联,关闭构件32从第四位置移动到第三位置。(5)显影单元框架如图3和7所示,显影单元框架8在前后方向上以规则间隔布置并且横跨在侧板 22和23之间。显影单元框架8限定用于安装调色剂盒11而设置的空间12。如图8所示,在每个显影单元框架8内形成显影腔41,用于收纳显影辊9。显影腔 41的与相应的感光鼓5相对的那侧开放。显影辊9布置在显影腔41的底部,靠近其开放侧。显影单元框架8还具有位于显影腔41和空间12之间的板状隔壁42。隔壁42弯曲成弧形,其凸侧面向显影腔41。隔壁42将显影单元框架8的内部分隔成显影腔41和形成在显影腔41上方的空间12。如图3所示,三个矩形口 43形成在隔壁42的圆周中心。矩形口 43形成在当调色剂盒11安装在空间12中时与形成在调色剂盒11内的三个主体侧连通孔58 (稍后参考图12说明)相对的位置处。(6)开闭器驱动构件如图7和8所示,开闭器驱动构件44可移动地布置在隔壁42的上方,用于驱动稍后说明的开闭器73。
如图9所示,开闭器驱动构件44包括树脂形成的主体部111(树脂板)和薄金属板形成的加强板112(金属板),该加强板112被附贴于主体部111上。如图10所示,主体部111由四个板状部件441,442,443和444和联接部件445整体构成,这些板状部件441,442,443和444在左右方向上间隔排列,联接部件445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棒状,用于联接板状部件441-444的前边缘。每个板状部件441-444由弯曲成弧形的板形成,凸侧面向显影腔41。板状部件的弯曲弧形与隔壁42的形状大致相符。开闭器驱动构件44设置在每个显影单元框架8的隔壁42的上方。为了简化,在图7和8中仅显示了布置在一个隔壁42上方的开闭器驱动构件44。如图7所示,在左端的板状部件444面对左侧小齿轮38的顶部。左侧齿条传动装置46形成在板状部件444的底部表面(与左侧小齿轮38的表面相对)上,用于与左侧小齿轮38相接合。如图7所示,在右端的板状部件441面对右侧小齿轮39的顶部。更具体地说,小齿轮40接合到右侧小齿轮39的右端部,并且右侧小齿轮39比小齿轮40向左延伸得更远,如图6所示。板状部件441从上方与右侧小齿轮39的从小齿轮40向左延伸的那部分相对。 右侧齿条传动装置45形成在板状部件441的与右侧小齿轮39相对的底部表面上,并且与右侧小齿轮39相接合。当使用者操作一个开放构件沈或关闭构件32以使各自的左侧小齿轮38或右侧小齿轮39旋转时,左侧小齿轮38和右侧小齿轮39的旋转被传递到左侧齿条传动装置46 和右侧齿条传动装置45。结果,开闭器驱动构件44在与矩形口 43(图7所示的位置)相对的位置和在矩形口 43前方的位置之间移动。更具体地说,当其中一个开放构件沈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相应的开闭器驱动构件44随着左侧小齿轮38和右侧小齿轮39的旋转而从与矩形口 43相对的位置向前移动,并且被置于不与矩形口 43相对的位置处。从该状态开始,如果关闭构件32从第三位置移动到第四位置,开闭器驱动构件44 随着左侧小齿轮38和右侧小齿轮39的旋转而从不与矩形口 43相对的位置向后移动到与矩形口 43相对的位置处。开闭器驱动突起47形成在板状部件441-444的顶部表面上,位于与稍后说明的开闭器驱动口 88对应的位置处。加强板112覆盖主体部111的整个区域,不包括板状部件441的右边缘和板状部件444的左边缘。插入通孔113形成在加强板112内、与开闭器驱动突起47重叠的位置处。 每个开闭器驱动突起47插入通过相应的插入通孔113,并且从加强板112向上突出。通过使加强板112以此方式重叠于主体部111上,有可能确保开闭器驱动构件44 具有足够的刚度,使得开闭器驱动构件44能够使稍后参考图12说明的开闭器73以足够的稳定性移动。更进一步地,通过将开闭器驱动突起47插入通过加强板112中的插入通孔113,加强板112相对于主体部111的位置保持固定,并且开闭器驱动突起47从加强板112突出。由于形成在隔壁42中的三个矩形口 43通过加强板112与开闭器驱动构件44关联移动而被打开和关闭,加强板112起显影装置侧开闭器的功能,用于打开和关闭矩形口 43。3.调色剂盒(1)主体
11
如图11和12所示,调色剂盒11包括用于收纳调色剂的主体51。主体51由树脂材料形成为大致中空的半圆柱形状,并且在左右方向上伸长。更具体地说,主体51具有用于收纳调色剂的内部空间,该内部空间由沿左右方向伸长的矩形顶部表面52、弧形表面53、 固定表面讨、后表面55、左侧表面56和右侧表面57形成,弧形表面53连接到顶部表面52 的前边缘并且在横截面中大致呈凸侧向下的半圆弧形,固定表面M平行于顶部表面52延伸并且从弧形表面53的后边缘向后突出,后表面55桥接顶部表面52的后边缘和固定表面 54的后边缘,左侧表面56桥接顶部表面52、弧形表面53、固定表面M和后表面55各自的左边缘,右侧表面57桥接顶部表面52、弧形表面53、固定表面M和后表面55各自的右边缘。如图12所示,三个主体侧连通孔58形成在主体51的弧形表面53内、位于其最下端略向后的位置处。主体侧连通孔58为矩形形状,且在左右方向上伸长,并且在左右方向上有间隔地隔开来。主体侧连通孔58提供主体51内部和外部之间的连通。窄缝状的释放槽(逃逸槽)59也形成在弧形表面53内。释放槽59在弧形表面53 的外周方向上延伸,并且在每个主体侧连通孔58的左右两侧各形成一个。如图16A和16B所示,多个定位突起60形成在弧形表面53的前边缘上。定位突起60在左右方向上有间隔地隔开来。如图17A和17B所示,每个定位突起60具有钩状形状,向前延伸然后弯曲并向上延伸。如图12所示,凹陷部61和62分别形成在主体51的左右两端、弧形表面53的最下部分内。左侧的凹陷部61在主体51的左侧表面56开放,而右侧的凹陷部62在主体51 的右侧表面57开放。调色剂盒11进一步包括附贴在主体51的弧形表面53上的调色剂密封构件71、 布置成覆盖弧形表面53的开闭器盖72和布置在弧形表面53和开闭器盖72之间的开闭器 73。(2)调色剂密封构件如图12所示,为每个主体侧连通孔58设置一个调色剂密封构件71。调色剂密封构件71具有形成有开口 74的片状形式。开口 74的面积大于相应主体侧连通孔58的面积。 因此,调色剂密封构件71被固定到主体51的弧形表面53上,使得开口 74与相应的主体侧连通孔58对齐且连通,并因此包围主体侧连通孔58。如图13所示,每个调色剂密封构件71具有层叠结构(双层结构),由弹性层75和布置在弹性层75的一个表面之上的网状层76构成。由弹性发泡材料,例如由Rogers Inoac Corporation(罗杰斯井上公司)制造的产品PORON (商标名称,注册商标)形成弹性层75。弹性层75形成得比网状层76厚很多。组成弹性层75的与网状层76相反的表面的固定表面77被用粘结剂固定在主体51的弧形表面53上,如图22所示。图14显示了网状层76的一部分的表面,而图15显示了同一部件的一部分的横截面。如图中所示,网状层76包括交织成平纹(交替上下的图案)的经向纤维78和纬向纤维79。相邻经向纤维78之间的间隙和相邻纬向纤维79之间的间隙大于等于15 μ m且小于等于50 μ m,并且优选大于等于25 μ m且小于等于40 μ m。如图16A和16B所示,调色剂密封构件71的布置在主体侧连通孔58前方的部分
12(在弧形表面53的前端侧)沿弧形表面53的圆周方向具有宽度D1。;调色剂密封构件71 的布置在主体侧连通孔58后方的部分(在弧形表面53的后端侧)沿弧形表面53的圆周方向具有宽度D2。宽度Dl大于宽度D2。(3)开闭器盖开闭器盖72弯曲而顺应主体51的弧形表面53。由比开闭器73的厚度更薄的树脂膜形成开闭器盖72。更具体地说,开闭器盖72的厚度大于等于0. 03mm且小于等于0. 3mm, 并且优选大于等于0. 08mm且小于等于0. 2mm。开闭器盖72的左右尺寸几乎等于弧形表面 53的左右尺寸,使得开闭器盖72横跨左右方向上的大致整个宽度地覆盖弧形表面53。如图12所示,多个定位开口 80在左右方向上有间隔地形成在开闭器盖72的前边缘部。如图17A和17B所示,形成在主体51的弧形表面53上的定位突起60接合到定位开口 80。更具体地说,定位开口 80形成在开闭器盖72的前边缘部,在左右方向上位于与定位突起60相对应的位置处,并且具有的尺寸足以插入定位突起60。在定位突起60被插入相应的定位开口 80之后,定位开口 80的顶部边缘接合定位突起60。开闭器盖72的后边缘部被折回,以顺应主体51的固定表面M。多个螺钉插入通孔81沿左右方向有间隔地形成在开闭器盖72的该后边缘部,如图12所示。如图16A和 16B所示,通过使定位突起60接合到各自的定位开口 80中,并且通过使得螺钉82插入通过所有螺钉插入通孔81并将螺钉82的末端拧入主体51的固定表面M中,开闭器盖72被附接到主体51上。如图11和12所示,盖侧连通孔83形成在开闭器盖72内、位于与调色剂密封构件 71相对应的位置处。每个盖侧连通孔83具有矩形形状并且在左右方向上伸长。更进一步地,盖侧连通孔83的开口面积大于主体侧连通孔58的面积,以便完全露出主体侧连通孔 58。如图16A所示,每个盖侧连通孔83的尺寸使得开闭器73处于打开位置(稍后说明) 时在相应的调色剂密封构件71的后边缘和盖侧连通孔83的后边缘之间形成间隙,在相应的调色剂密封构件71的左右边缘和盖侧连通孔83的左右边缘之间形成间隙,并且相应的调色剂密封构件71的前边缘介于开闭器盖72和主体51的弧形表面53之间。于是,当开闭器73处于打开位置时,开闭器盖72不覆盖调色剂密封构件71的后边缘及左右边缘,允许这些边缘经盖侧连通孔83向外突出。如图12所示,倾斜部84形成在开闭器盖72上、每个盖侧连通孔83的两个后侧角部内,作为盖侧连通孔83的周缘的一部分,倾斜部84具有相对于开闭器盖72的圆周方向形成夹角的部分。利用倾斜部84,每个盖侧连通孔83的左右宽度朝向开闭器盖72的后边
缘变窄。倘若每个倾斜部84的形成每个盖侧连通孔83的周缘部的部分相对于开闭器盖72 的圆周方向倾斜,那么该部分可以直线延伸或者遵循平滑曲线延伸。在图12所示的实例中,倾斜部84的这些部分形成为平滑曲线。沿前后方向(开闭器盖72的圆周方向)伸长的引导缝85形成在开闭器盖72中、 位于与形成在主体51内的释放槽59相对应的位置处。引导缝85的前后长度大于等于释放槽59的前后长度。引导缝85的左右宽度同样大于等于释放槽59的左右宽度。每个引导缝85完全面对相应的释放槽59。锁定构件插入通孔86和87同样形成在开闭器盖72中、位于与形成在主体51内的凹陷部61和62相对应的位置处。(4)开闭器如图12所示,开闭器73沿着主体51的弧形表面53弯曲。开闭器73由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小于开闭器盖72的左右宽度的树脂膜形成。开闭器73沿弧形表面53的圆周方向的尺寸大于调色剂密封构件71沿弧形表面53的圆周方向的尺寸,并且被设定成使得开闭器73在稍后说明的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时不接触固定表面M和定位突起60。开闭器73可以不由树脂膜形成。然而,开闭器73优选由薄膜状的材料制成,该薄膜状的材料的厚度小于等于250微米(μπι)并且具有足够大小的柔韧性或易弯性,使得该薄膜状材料能够被卷起来。在开闭器73的圆周方向上分隔预定间隔的两个开闭器驱动口 88形成在开闭器73 中,位于与主体51中的各个释放槽59相对的位置处。在各个位置处的两个开闭器驱动口 88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使得所有的开闭器驱动口 88面对相应的释放槽59,并且面对形成在开闭器盖72中的相应的引导缝且与之连通,而不管开闭器73处于打开位置还是关闭位置。V形凹口 89形成在开闭器73的后边缘(在弧形表面53的后边缘侧的开闭器73 边缘),在前后方向上位于与形成在主体51内的主体侧连通孔58相对应的位置处。V形凹口 89朝向弧形表面53的后边缘侧开放。以此方式形成V形凹口 89,在开闭器73的后边缘形成斜面部(倾斜部)90,该斜面部90相对于开闭器73的圆周方向形成夹角。锁定口 91和92同样形成在开闭器73中,在开闭器73处于关闭位置时,该锁定口 91和92位于与形成在主体51内的凹陷部61和62相对的位置处。因此,当开闭器73处于关闭位置时,锁定口 91和92分别面对凹陷部61和62,并且还面对形成在开闭器盖72中的各个锁定构件插入通孔86和87。于是,凹陷部61和锁定构件插入通孔86经由锁定口 91 相连通,并且凹陷部62和锁定构件插入通孔87经由锁定口 92相连通。开闭器73介于主体51的弧形表面53和开闭器盖72之间。在被保持在弧形表面 53和开闭器盖72之间的同时,开闭器73能够在下面说明的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5)开闭器的打开位置在图16Α所示的打开位置,开闭器73位于形成在开闭器盖72内的盖侧连通孔83 的前侧。更具体地说,当开闭器73处于打开位置时,开闭器73的后边缘所在的位置比盖侧连通孔83的前边缘更向前,开闭器73的后边缘部介于调色剂密封构件71的前边缘部和开闭器盖72之间。因此,形成在主体51内的每个主体侧连通孔58和形成在相应的调色剂密封构件71内的开口 74被打开,同时彼此连通。这提供了主体51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的连通。 更进一步地,由于调色剂密封构件71的后边缘和左右边缘均被露出,这些边缘经盖侧连通孔83向外突出。(6)开闭器的关闭位置在图16Β所示的关闭位置,开闭器73所在的位置比打开位置更向后。当开闭器73 处于关闭位置时,开闭器73的后边缘所在的位置比盖侧连通孔83的后边缘略靠后。于是, 开闭器73几乎面对盖侧连通孔83的、除了面对形成在开闭器73内的V形凹口 89的区域以外的整个面积,并且在盖侧连通孔83的外周部接触开闭器盖72。调色剂密封构件71完全介于开闭器73和主体51的弧形表面53之间。因此,开闭器73完全覆盖形成在主体51内的主体侧连通孔58和形成在调色剂密封构件71内的整个开口 74,阻断主体51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的连通。4.安装调色剂盒当相应的开闭器73处于关闭位置时,每个调色剂盒11从显影单元框架8的隔壁 42上方安装到相应的空间12内或者从相应的空间12移除(见图7)。当调色剂盒11没有安装在相应的空间12中时,开放构件沈处于图5A所示的第一位置,而关闭构件32处于图5B所示的第四位置。隔壁42上方的相应的开闭器驱动构件 44位于与形成在该隔壁42内的矩形口 43相对的位置处,如图7和8所示。通过拉出主壳体2的抽屉单元3 (抽屉框架21)到达退出位置(见图1),调色剂盒 11被从上方安装到相应的空间12中。在这时候,在形成在开闭器驱动构件44中的多对开闭器驱动突起47中,位置更靠近前侧的开闭器驱动突起47沿着大致竖直的方向向上突出, 而位置更靠近后侧的开闭器驱动突起47在倾斜方向上向上和向前突出,如图17B所示。当调色剂盒11被安装到空间12中时,每个开闭器驱动突起47经相应的引导缝85接合到相应的开闭器驱动口 88中。在抽屉单元3保持在退出位置的同时,操作者接着使开放构件沈从图5A所示的第一位置向图4A所示的第二位置移动,导致开闭器驱动构件44从面对矩形口 43的位置移动到不面对矩形口 43的位置(见图17A)。与开闭器驱动构件44的移动相关联,开闭器73 从关闭位置向前移动到打开位置。如图8所示,环状框架密封件93布置在隔壁42的顶部上,位于与每个调色剂密封构件71相对应的位置处。也就是说,环状框架密封件93布置在隔壁42的在与每个调色剂密封构件71对应的位置处面对相应的空间12的表面上。环状框架密封件93包围每个矩形口 43的外周或者周边。当开闭器73处于打开位置时,每个调色剂密封构件71的后边缘和左右边缘经相应的盖侧连通孔83向外突出。调色剂密封构件71的突起部直接压在相应的框架密封93上,并且框架密封93的不接触调色剂密封构件71的部分接触开闭器盖72。 因此,形成在每个调色剂密封构件71内的开口 74经相应框架密封93内的开放区域而与相应的矩形口 43相连通,同时调色剂密封构件71和框架密封93密封形成在隔壁42和开闭器盖72之间的任何间隙。在所有的调色剂盒11已经被安装在相应的空间12中以后,所有的开放构件沈已经从它们的第一位置移位到它们的第二位置,并且所有调色剂盒11的开闭器73处于它们的打开位置,调色剂盒11将调色剂供应给所有相应的显影单元7。随后,操作者将抽屉单元 3推到在主壳体2内的收纳位置,并且关闭前盖4(见图1)。在这时候,使用者能够用彩色打印机1开始执行图像形成操作。为了从抽屉单元3移除调色剂盒11,操作者打开前盖4并且将抽屉单元3从收纳位置向外拉到退出位置。接着,操作者将所期望的调色剂盒11的关闭构件32从图4B所示的第三位置移位到图5B所示的第四位置。关闭构件32的这种移动使开闭器驱动构件44从不面对矩形口 43的位置移动到面对矩形口 43的位置(见图17B)。与开闭器驱动构件44 的移动相关联,开闭器73从打开位置向后移动到关闭位置。接着,操作者从空间12移除调色剂盒11。由于开闭器在此时处于关闭位置,在移除调色剂盒11时不存在调色剂溢出主体51的风险。
15
5.锁定机构由于开闭器驱动突起47在调色剂盒11已经从抽屉单元3移除时不接合在开闭器驱动口 88内,开闭器73能够相对于主体51和开闭器盖72自由移动。因此,如果调色剂盒 11受颠簸、振动等,开闭器73可能从关闭位置移开。为了在从抽屉单元3移除调色剂盒11的同时将开闭器73固定在关闭位置,本实施例中的调色剂盒11具有设置在每个凹陷部61和62内的锁定机构101,如图18A和18B 所示。由于布置在凹陷部61内的锁定机构101和布置在凹陷部62内的锁定机构101除了呈镜像外具有相同的结构,布置在凹陷部61内的锁定机构101在下面将被用来集中说明锁定机构101。如图19所示,锁定机构101包括臂102和附接至臂102的锁定突起103。臂102由柔韧的薄板,例如板簧构成。臂102具有曲柄形状。也就是说,从一端开始,臂102在凹陷部61内向下延伸,然后弯曲并向左延伸,并最后弯曲和向下延伸。更具体地说,如图18A和18B所示,臂102由在凹陷部61内向下延伸的固定部104、从固定部104 的底部边缘向左延伸的保持部105和从保持部105的左边缘向下延伸的接触部106整体形成。固定部104被螺钉107固定到主体51在凹陷部61内侧的向左表面上。如图19所示,锁定突起103具有平坦的方柱形并且被固定到保持部105的底部表面上。当开闭器73处于关闭位置时,保持部105的底部表面上的锁定突起103布置在与形成在开闭器73内的锁定口 91相对的位置处。于是,当调色剂盒11已经被从抽屉单元3移除时,两个锁定机构101的锁定突起 103分别插入形成在开闭器73内的锁定口 91和92中,如图18A和20A所示,从而防止开闭器73从关闭位置移开。于是,在调色剂盒11已经从抽屉单元3移除的同时,锁定机构101 防止开闭器73从关闭位置移开。当调色剂盒11被安装在设置于抽屉单元3中的相应的空间12内时,接触部106 的底部边缘在安装操作期间接触开闭器驱动构件44的顶部表面(板状部件441或444的顶部表面),如图18B和20B所示。因此,当调色剂盒11在安装方向上继续移动时,从开闭器驱动构件44承受的阻力使得臂102的保持部105变形弯曲,从而使保持部105的左端向上抬高。于是,锁定突起103从锁定口 91和92抽出。在这时候,开闭器73能够相对于主体51和开闭器盖72自由移动,并且能够随着开闭器驱动构件44 一起移动。6.操作(1)如上所述,调色剂盒11设置有用于收纳调色剂的主体51。主体侧连通孔58 形成在主体51中,以允许主体51的内部和外部相连通。开闭器73被设置用于打开和关闭主体侧连通孔58。也就是说,开闭器73能够在开闭器73不阻塞主体侧连通孔58的打开位置和开闭器73阻塞主体侧连通孔58的关闭位置直接移动。由于开闭器73由相对薄的薄膜而不是诸如通过模制或金属加工所形成的相对厚的产品形成,当开闭器73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时,主体侧连通孔58内存在的任何调色剂不会停留在开闭器73的边缘上。因此,在调色剂盒11已经从显影单元7移除之后,开闭器73的构造防止调色剂溢出调色剂盒11 (离开开闭器73的边缘),由此防止调色剂弄脏主壳体2的内部和外部。更具体地说,当调色剂盒11被安装到显影单元7中时,调色剂盒11侧的调色剂密封构件71和显影单元7侧的环状框架密封件93彼此紧密接触,而在它们之间形成密封。当开闭器72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时,开闭器73的边缘进入调色剂密封构件71和环状框架密封件93之间。在那个时候,停留在开闭器73的表面上的调色剂被调色剂密封构件 71和环状框架密封件93刮下,因为开闭器73形成为薄膜形状,如图21A所示。这样,调色剂不会进入调色剂密封构件71和环状框架密封件93之间。在调色剂盒11从显影单元7 的环状框架密封件93拆下时,这防止调色剂从调色剂盒11的开闭器73掉落。另一方面, 现在假定开闭器73由相对厚的产品形成,例如由模制树脂或者金属板形成,如图21B所示的对比开闭器173所显示的那样。在这种情况下,当对比开闭器173进入调色剂密封构件 71和环状框架密封件93之间,停留在对比开闭器173的边缘上的调色剂将进入由对比开闭器173的该对比开闭器1的边缘、调色剂密封构件71和环状框架密封件93所包围的空间内。因此,调色剂进入调色剂密封构件71和环状框架密封件93之间。当具有对比开闭器 173的调色剂盒从显影单元7的环状框架密封件93拆下时,调色剂将从对比开闭器173掉落。另外,因为由薄膜形成,开闭器73可为了顺应主体51的形状而变形,并且能够在此变形状态下沿着主体51的表面移动。因此,只需要少量的空间来打开和关闭开闭器73。 这允许增加主体侧连通孔58的外周形状的自由度,并且能够有助于使显影单元7周围的结构更紧凑。更进一步地,开闭器73以大致均勻的压力而不是在特定区域的强大压力来接触调色剂密封构件71。该结构确保开闭器73的顺畅移动,并且改善了开闭器73和调色剂密封构件71之间的紧密接触,由此可靠地防止调色剂泄露。更进一步地,开闭器驱动口 88形成在开闭器73中,以接合设置在显影单元7上的开闭器驱动突起47。当开闭器驱动突起47在接合到开闭器驱动口 88内的同时进行移动时,开闭器73与开闭器驱动突起47 —起移动。因此,通过简单的构造,有可能使开闭器73 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同样可能如此构造用于移动开闭器73的结构,使得开闭器驱动突起布置在开闭器73上并且与这些突起相接合的开闭器驱动口形成在显影单元7中。然而,当具有该结构的调色剂盒11从显影单元7移除时,操作者可能意外地使手指扣在其中一个开闭器驱动突起上并且可能容易地使开闭器73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由于更难以使手指扣在其中一个开闭器驱动口 88上,所以在开闭器73中形成开闭器驱动口 88能够在调色剂盒11 位于显影单元7之外的时候防止开闭器73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于是,实施例的结构能够更好地防止调色剂从调色剂盒11泄露。(2)相对于与开闭器73移动的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开闭器驱动口 88形成在每个主体侧连通孔58的两侧,即每个主体侧连通孔58的左右两侧。于是,开闭器驱动突起47可以向开闭器73提供用于使开闭器73移动的驱动力,该驱动力在左右方向上平衡,由此实现了开闭器73的稳定移动。(3)更进一步地,释放槽59形成在主体51内、位于与开闭器驱动口 88相对应的位置处。于是,经开闭器驱动口 88插入的开闭器驱动突起47的末端能够被插入相应的释放槽59中,以确保开闭器驱动突起47和开闭器驱动口 88之间的可靠接合。更进一步地,由于释放槽59在开闭器73的移动方向上伸长,开闭器73能够在保持开闭器驱动突起47和开闭器驱动口 88的接合状态的同时进行移动。(4)多个主体侧连通孔58形成在主体51内,以便于将调色剂从主体51的内部供应给显影单元7,确保大量的调色剂被供应给显影单元7。(5)与开闭器73的移动方向成一定倾角的斜面部90形成在开闭器73的相对于开闭器73从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移动的方向(关闭方向)的前边缘上。于是,开闭器73的在宽度方向上接触调色剂密封构件71的表面区域随着开闭器73从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移动而逐渐增大。该构造防止开闭器73接触调色剂密封构件71的宽度突然增大,由此防止对开闭器73移动的阻力突然增大。因此,增加斜面部90确保了开闭器73的运动。利用其中开闭器73在关闭方向上的前边缘沿直线延伸的对比构造(即不具有斜面部90的结构),将在开闭器73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的时候存在开闭器73的该边缘卡在调色剂密封构件71上的风险,从而阻碍该移动。然而,通过设子本实施例中说明的斜面部90,斜面部90在开闭器73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时倾斜移动到调色剂密封构件71,防止开闭器73的边缘卡在调色剂密封构件71上。(6)更进一步地,锁定突起103从主体51朝向开闭器73突出,并且锁定口 91和 92形成在开闭器73中、位于与锁定突起103相对应的位置处。当开闭器73处于关闭位置时,锁定突起103接合到锁定口 91和92中,由此防止开闭器73从关闭位置移开。于是,该结构在调色剂盒11从显影单元7拆下时可靠地防止开闭器73移动,并且能够更好地防止调色剂漏出调色剂盒11。(7)开闭器73被开闭器盖72所覆盖,这防止操作者直接触碰开闭器73并且使开闭器73在调色剂盒11从显影单元7拆下时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于是,该结构能够更好地防止调色剂漏出调色剂盒11。(8)引导缝85形成在开闭器盖72中、位于与开闭器驱动口 88相对应的位置处。 因此,在开闭器驱动突起47经引导缝85插入以后,开闭器驱动突起47的从引导缝85的另一侧突出的部分能够与开闭器驱动口 88接合。由于引导缝85在开闭器73的移动方向上延伸,开闭器驱动突起47能够在与开闭器驱动口 88保持接合的同时在引导缝85内移动。 于是,通过设置开闭器盖72,开闭器73能够在保持开闭器驱动突起47和开闭器驱动口 88 的接合状态的同时进行移动。(9)更进一步地,盖侧连通孔83形成在开闭器盖72内、位于与主体侧连通孔58相对应的位置处。因此,当主体侧连通孔58开放时,调色剂能够从主体51的内部经主体侧连通孔58和盖侧连通孔83供应给显影单元7。(10)每个盖侧连通孔83的面积大于相应的主体侧连通孔58的面积,因此主体侧连通孔58能够在相应的盖侧连通孔83内完全露出。因此,该结构防止开闭器盖72阻碍调色剂从主体51内部向显影单元7的供应。(11)更进一步地,形成在开闭器盖72上的倾斜部84具有与开闭器73的移动方向成一定倾角的部分,作为相应的盖侧连通孔83的外周边缘的一部分。于是,每个盖侧连通孔83在垂直于开闭器73的移动方向的方向上的宽度朝向关闭方向的下游侧,即开闭器73 从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移动的方向的下游侧变窄。于是,当开闭器73从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移动时,开闭器73的在宽度方向上接触开闭器盖72的表面积逐渐增大,由此防止开闭器 73和开闭器盖72之间接触面积的突然增大,并因此防止对开闭器73的移动的阻力的突然增大。因此,该结构确保开闭器73的顺畅移动。如果盖侧连通孔83形成为理想的矩形形状,而没有倾斜部84形成在开闭器盖72 上,当开闭器73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时,开闭器73相对于关闭方向的前边缘可能卡在形成在开闭器盖72中的盖侧连通孔83的外周边缘上,由此阻碍开闭器73的移动。然而, 当倾斜部84形成在开闭器盖72上时,倾斜部84在开闭器73从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移动时相对于开闭器73的在关闭方向上的前边缘沿着对角线移动。因此,倾斜部84能够防止开闭器73的前边缘卡在盖侧连通孔83的外周边缘上。(12)开闭器盖72形成得比开闭器73更薄。因此,有可能在主体51和显影单元7 之间仍维持小间隙的同时来设置开闭器盖72,因此确保调色剂被从主体51的内部顺畅地供应给显影单元7。(13)开闭器盖72由厚度在0. 03到0. 3毫米范围内的薄膜形成,优选厚度在0. 08 到0.2毫米之间。通过使用该厚度的薄膜,开闭器盖72能够弹性变形。需要注意,开闭器盖72可以不用薄膜形成。由于开闭器盖72能够弹性变形,开闭器盖72能够变形而吸收在开闭器73压缩调色剂密封构件71时开闭器73所接收的来自调色剂密封构件71的反作用力,同时在调色剂密封构件71和开闭器盖72之间从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前进。因此,可弹性变形的开闭器盖72允许开闭器73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顺畅移动。更进一步地,开闭器盖72能够变形,以便顺应显影单元7 (开闭器驱动构件44)的形状。因此,具有该结构的开闭器盖72 能够消除调色剂盒11和显影单元7之间的死区,这有助于使包括调色剂盒11和显影单元 7在内的结构更紧凑,并因此使彩色打印机1更紧凑。即使在开闭器盖72不由薄膜形成,开闭器盖72也能够做成可弹性变形。例如,例如由厚度0. 1毫米的不锈钢板形成开闭器盖72,开闭器盖72能够可弹性变形。(14)形成在主体51上的定位突起60从主体51朝向开闭器盖72突出。定位开口 80形成在开闭器盖72内,用于与定位突起60相接合。通过定位突起60与定位开口 80的接合,能够相对于主体51定位开闭器盖72。于是,在装配调色剂盒11时,开闭器盖72能够容易地安装在主体51上。在开闭器盖72中,定位开口 80作为通孔形成为穿过开闭器盖72。然而,可以在开闭器盖72中形成凹陷部而不是通孔,使得每个凹陷部的入口起定位口 80的作用。(15)左侧齿条传动装置45和右侧齿条传动装置46形成在开闭器驱动构件44的树脂的板状部件441和444上,用于接收用于移动开闭器73的驱动力。在树脂的板状部件 441和444上设置齿条传动装置45和46简化了齿条传动装置45和46的形成。通过将驱动力输入齿条传动装置45和46,驱动力能够使开闭器驱动构件44移动,导致开闭器73与开闭器驱动构件44的运动相关联地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16)调色剂密封构件71包围主体侧连通孔58。也就是说,调色剂密封构件71包围主体侧连通孔58的周界或者外周。每个调色剂密封构件71具有设置有固定表面77的弹性层75和布置在弹性层75的与固定表面77相反的那侧的网状层76。网状层76构造成在允许空气通过的同时防止调色剂泄露,使得空气能够在主体51因温度变化等而变形时经过网状层76从主体51逃逸。更具体地说,如图22所示,在最终流出调色剂密封构件 71的外边缘之前,空气经主体侧连通孔58流出主体51,并且在沿着主体51的方向上经过网状层76。所以,空气能够容易地从调色剂盒11逸出。这能够避免因主体51变形而使主体51的内部压力增大。因此,能够保持由各个调色剂密封构件71所形成的密封的整体性, 防止调色剂经主体51和开闭器73之间的间隙漏出。由于开闭器73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时滑过每个调色剂密封构件71的网状层76,开闭器73能够以比开闭器73滑过弹性层75所需的力矩更小的力矩来移动,因为由网状层76产生的阻力更小。(17)网状层76形成为允许空气在沿着主体51的方向上经过。因此,即使调色剂密封构件71在主体51和开闭器73之间被压缩,空气也能够经调色剂密封构件71的网状层76逸出主体51。于是,该构造能够保持由调色剂密封构件71所形成的密封的完整性,同时允许空气逸出主体51。(18)形成网状层76的相邻纤维之间的间隙优选至少有15 μ m,并且不大于50 μ m。 通过将纤维之间的间隙设置在该范围内,网状层76能够形成足够抵御调色剂的密封,同时允许空气经过。形成网状层76的相邻纤维之间的间隙优选至少有25 μ m,并且不大于40 μ m。在该范围内,网状层76能够形成抵御调色剂的更好的密封,同时仍然允许空气顺利经过。(19)由于网状层76形成为平织物,能够在调色剂密封构件71在主体51和开闭器 73之间被压缩时在经向纤维78和纬向纤维79的两侧保持间隙,允许空气均勻地经过。于是,空气能够从主体51充分逸出。00)被每个调色剂密封构件71所包围或环绕的开口或空间74的面积大于相应的主体侧连通孔58的面积。因此,由作为调色剂密封构件71所环绕的空间的开口 74使相应的主体侧连通孔58完全露出,因此防止调色剂密封构件71阻碍调色剂从主体51的内部向显影单元7供应。(21)当开闭器73处于打开位置时,开闭器73的后边缘(即,开闭器73在开闭器 73从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移动的方向上的前边缘)所在的位置比盖侧连通孔83的前边缘更靠前。当开闭器73处于关闭位置时,开闭器73被开闭器盖72的环绕盖侧连通孔83的部分所覆盖。因此,开闭器73在左右方向(垂直于关闭方向的方向)上的整个宽度地被开闭器盖72所覆盖,而不管开闭器73是处于打开位置还是处于关闭位置。因此,即使当应力施加于开闭器73上以使其变形时,开闭器盖72也能够抑制这种变形,防止开闭器73的变形并且防止由这种变形所引起的潜在的调色剂泄露。(22)更进一步地,在开闭器73处于打开位置时,间隙形成在调色剂密封构件71的后边缘(在关闭方向上的下游边缘)和相应的盖侧连通孔83的后边缘(在关闭方向上的下游边缘)之间。换言之,当开闭器73处于打开位置时,调色剂密封构件71的后边缘突出到相应的盖侧连通孔83中,并且不被开闭器盖72所覆盖。因此,当开闭器73处于打开位置时,至少调色剂密封构件71的后边缘经盖侧连通孔83突出到外边。当调色剂盒11被安装在显影单元7中时,经盖侧连通孔83突出到外边的调色剂密封构件71能够接触显影单元7 (环状框架密封件9 ,在调色剂盒11和显影单元7之间形成密封。该构造能够减小主体51和显影单元7之间的间隙,因此进一步降低了调色剂在这些部件之间泄露的可能性。(23)当开闭器73处于打开位置时,间隙形成在每个调色剂密封构件71的左右两侧边缘(即,调色剂密封构件71相对于垂直于关闭方向的方向的两边缘)和相应的盖侧连
20通孔83的左右边缘之间。因此,除了其后边缘之外,当开闭器73处于打开位置时,调色剂密封构件71的左右边缘也没有被开闭器盖72覆盖,使得调色剂密封构件71的这三个边缘经相应的盖侧连通孔83突出到外边。当调色剂盒11安装在显影单元7时,由于该结构增大了调色剂密封构件71和显影单元7 (环状框架密封件9 之间的接触表面积,该结构改善了调色剂盒11和显影单元7之间调色剂密封构件71所形成的密封。(24)调色剂密封构件71的朝向主体侧连通孔58的部分(在弧形表面53的前端侧),也就是,调色剂密封构件71的沿关闭反向布置在主体侧连通孔58的下游侧的部分, 具有沿弧形表面53的圆周方向的宽度D1。宽度Dl大于调色剂密封构件71的布置在相应的主体侧连通孔58后侧的部分的弧形表面53 (弧形表面53的后端侧)的沿圆周方向的宽度D2更大,也就是说,比调色剂密封构件71的布置在相应主体侧连通孔58的沿关闭方向的下游侧的部分的弧形表面53的沿圆周方向的宽度D2更大。.于是,当调色剂密封构件71的前边缘介于开闭器盖72和主体51之间时,调色剂密封构件71的后边缘能够可靠地从调色剂盖72露出。(25)当开闭器73处于打开位置时,开闭器73的后边缘(在关闭方向上的前边缘) 介于调色剂密封构件71和开闭器盖72之间,因此,开闭器73的这个后边缘在开闭器73处于打开位置时不会脱离调色剂密封构件71。于是,开闭器73能够顺畅地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而不会卡在调色剂密封构件71上。(26)开闭器驱动构件44包括由树脂形成的主体部111和薄金属板形成的加强板 112。通过使加强板112重叠在主体部111上,可能确保开闭器驱动构件44具有足够的刚度,使得开闭器驱动构件44能够稳定地移动开闭器73。进一步地,开闭器驱动突起47能够很容易地形成在主体部111上,因为主体部111 由树脂材料形成。进一步地,通过经插入通孔113将开闭器驱动突起47插入加强板112中,加强板 112能够相对于主体部111固定到位,并且开闭器驱动突起47从加强板112突出。7.实施例的变形(1)第一变形例开闭器73可以具有图23和M所示的结构,而不是图12所示的结构。在图12所示的开闭器73中,开闭器驱动口 88穿过开闭器73而形成,用于接合开闭器驱动突起47 (见图10)。然而,在图23和M所示的开闭器73中,开闭器驱动凹陷部 121形成在开闭器73中,用于接合开闭器驱动突起47。利用该构造,用于每个开闭器驱动凹陷部121的入口 122起到与相应开闭器驱动突起47相接合的开闭器驱动口的作用。(2)第二变形例调色剂密封构件71也可以具有图25所示的结构,而不是局限于图13所示的结构。在参考图13说明的实施例中,调色剂密封构件71具有两层结构,包括弹性层75 和网状层76。然而,图25所示的调色剂密封构件71具有层叠在网状层76之上的附加网状层 131。通过提供具有多层网状层76和131的调色剂密封构件71,空气能够更容易地从调色剂盒11的主体51逸出(见图12)。
(3)第三变形例调色剂密封构件71也可以具有图沈所示的结构。在此,调色剂密封构件71具有四层以上的层叠结构,该层叠结构通过交替层叠弹性层75和网状层76而形成。利用该结构,空气同样能够容易地从调色剂盒11的主体51逸出。(4)第四变形例调色剂密封构件71能够连结到开闭器73上,而不是连接到主体51上,如图27A 和27B所示。也就是说,用粘性剂将弹性层75的固定表面77附接到开闭器73上、使得调色剂密封构件71将被布置在开闭器73和主体51之间的位置处,并且在开闭器73处关闭位置时调色剂密封件71包围主体侧连通孔58的周边。图27A显示了开闭器73处于打开位置时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调色剂密封构件71与开闭器73 —起在主体51中从主体侧连通孔58移位。1图27B显示了沿图27A中线XXVIIB-XXVIIB的剖视图。利用该构造,空气能够容易地从调色剂盒11经网状层76逸出。在开闭器73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时,由于调色剂密封构件71的网状层76滑过主体51,能够用比以弹性层75滑过主体51 所需的力矩更小的力矩使开闭器73移动,因为网状层76所产生的阻力更小。此外,因为开闭器73由薄的薄膜做成,但开闭器73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时,存在于主体侧连通孔 58内的调色剂不会滞留在开闭器73的边缘上。因此,在调色剂盒11从显影单元7移除之后,调色剂将不会从开闭器73掉落。(5)第五变形例如图28A和28B所示,与图27A和27B所示调色剂密封构件71结构相同的单独的调色剂密封构件141可以连结到主体51的弧形表面53上、位于开闭器73处于关闭位置时调色剂密封构件71面对并接触相应的调色剂密封构件141的位置处。也就是说,用粘性剂将调色剂密封构件71中的弹性层75的固定表面77附贴到开闭器73上,并且调色剂密封构件141中的弹性层75的固定表面77被附贴到主体51上,并且位于在开闭器73处于关闭位置时使调色剂密封构件71和调色剂密封构件141布置在开闭器73和主体51之间并且在开闭器73处于关闭位置时调色剂密封构件71和141包围主体侧连通孔58的周边。图28A显示了开闭器73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调色剂密封构件71与开闭器73 —起从附贴在主体51上的调色剂密封构件141移位。图28B显示了沿图2名k中的线 XXVIIIB-XXVIIIB的剖视图。利用该构造,空气能够从调色剂盒11经调色剂密封构件71和 141中的层76逸出。由于开闭器73由薄的薄膜制成,但开闭器73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时,存在于主体侧连通孔58内的调色剂将不会滞留在开闭器73的边缘上。因此,在调色剂盒11从显影单元7移除之后,调色剂将不会从开闭器73掉落。(6)第六变形例在图16A所示的实施例的结构中,当开闭器73处于打开位置时,开闭器73的后边缘所在的位置比盖侧连通孔83的前边缘更靠前。然而,假定形成在主体51中的主体侧连通孔58(优选主体侧连通孔58和形成在调色剂密封构件71中的开口 74)完全打开,开闭器73的后边缘所在的位置可以比盖侧连通孔83的前边缘更靠后。换言之,当开闭器73处于打开位置时,开闭器73的后边缘比主体侧连通孔58的前边缘更靠前就足够了。(7)第七变形例在实施例中,当开闭器73处于关闭位置时,开闭器73在盖侧连通孔83的整个周边周围接触开闭器盖72,如图16B所示。然而,开闭器73可形成为图四所示的形状,使得开闭器73在盖侧连通孔83的整个周边周围不接触开闭器盖72,也就是说,使得开闭器73 不会在盖侧连通孔83的外周的某些部分接触开闭器盖72。由于已经参考实施例及其变形例说明了本发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变换和修改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在上述实施例中,调色剂盒11可拆卸地安装在显影单元7上。然而,调色剂盒11 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内、位于不同于显影单元7的位置处。诸如搅拌器的调色剂传送单元可以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用以将调色剂从调色剂盒11传送到显影单元7。
权利要求
1.一种调色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色剂盒包括主体,所述主体构造用于在其中收纳调色剂并且具有主体侧连通孔,所述主体的内部和外部通过所述主体侧连通孔连通;开闭器,所述开闭器布置成能够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开闭器打开所述主体侧连通孔,在所述关闭位置,所述开闭器关闭所述主体侧连通孔;开闭器盖,所述开闭器盖构造成覆盖所述开闭器的一部分,所述开闭器盖在与所述主体侧连通孔相对应的位置处具有盖侧连通孔,以允许调色剂通过所述主体侧连通孔流通; 禾口调色剂密封件,所述调色剂密封件构造成布置在所述主体和所述开闭器之间,并且在所述开闭器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包围所述主体侧连通孔的周边,当所述开闭器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开闭器的在关闭方向上限定的前边缘位于所述主体侧连通孔的在所述关闭方向上的上游侧,所述开闭器沿着所述关闭方向从所述打开位置向所述关闭位置移动;当所述开闭器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开闭器的一部分被所述开闭器盖的包围所述盖侧连通孔的部分所覆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盒,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开闭器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在所述调色剂盒在所述关闭方向上的下游边缘和所述盖侧连通孔在所述关闭方向上的下游边缘之间形成间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色剂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调色剂密封件的相对于垂直于所述关闭方向的方向的一对侧边缘中的每一个和所述盖侧连通孔的相对于垂直于所述关闭方向的方向的相应一个侧边缘之间形成间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色剂密封件的相对于所述关闭方向布置在所述主体侧连通孔的上游侧的部分沿所述关闭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调色剂密封件的相对于所述关闭方向位于所述主体侧连通孔的下游侧部分沿所述关闭方向的尺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色剂盒,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开闭器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开闭器在所述关闭方向上的前边缘位于所述调色剂密封件和所述开闭器盖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器由薄膜形成,并且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开闭器驱动口,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单元内的开闭器驱动突起接合到所述开闭器驱动口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调色剂盒,其特征在于,一对开闭器驱动口形成在所述开闭器中,使得各有一个开闭器驱动口布置在所述主体侧连通孔的相对于垂直于移动方向的两 侧,所述开闭器沿着该移动方向移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调色剂盒,其特征在于,逃逸槽形成在所述主体内,位于与所述开闭器驱动口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并且在所述开闭器的移动方向上延伸。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调色剂盒,其特征在于,引导缝形成在所述开闭器盖中,位于与所述开闭器驱动口相对应的位置并且沿着所述开闭器的移动方向延伸。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具有多个主体侧连通孔。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盒,其特征在于,倾斜部形成在所述开闭器在所述关闭方向上的前边缘上,并且与所述开闭器的移动方向形成倾角。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盒,其特征在于,朝向所述开闭器突出的锁定突起设置在所述主体上;并且锁定口形成在所述开闭器上,所述锁定突起构造成能够在所述开闭器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接合到所述锁定口中。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侧连通孔的面积大于所述主体侧连通孔的面积。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盒,其特征在于,倾斜部形成在所述开闭器盖上,作为所述盖侧连通孔的外周边缘的一部分,所述倾斜部与所述开闭器的移动方向形成倾角,由此使所述盖侧连通孔在垂直于所述开闭器的移动方向的方向上的尺寸朝向相对于所述关闭方向的下游侧变窄。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盒,其特征在于,所示开闭器盖比所示开闭器更薄。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形成有朝向所述开闭器盖突出的定位突起;并且所述开闭器盖形成有定位口,所述定位突起接合到所述定位口中。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器盖由薄膜形成。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调色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器盖的厚度大于等于0.03 毫米且小于等于0.3毫米。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调色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器盖的厚度大于等于0.08 毫米且小于等于0.2毫米。
20.一种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装置包括显影单元,所述显影单元构造成布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本体内;和调色剂盒,所述调色剂盒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显影单元中,所述调色剂盒包括主体,所述主体构造成收纳调色剂并且具有主体侧连通孔,所述主体的内部和外部通过所述主体侧连通孔相连通;开闭器,所述开闭器布置成能够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开闭器打开所述主体侧连通孔,在所述关闭位置,所述开闭器关闭所述主体侧连通孔;开闭器盖,所述开闭器盖构造成覆盖所述开闭器的一部分,所述开闭器盖在与所述主体侧连通孔相对应的位置处具有盖侧连通孔,以允许调色剂通过所述主体侧连通孔流通; 和调色剂密封件,所述调色剂密封件构造成布置在所述主体和所述开闭器之间,并且在所述开闭器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包围所述主体侧连通孔的周边,当所述开闭器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开闭器的在关闭方向上限定的前边缘位于所述主体侧连通孔的在所述关闭方向上的上游侧,所述开闭器沿着所述关闭方向从所述打开位置向所述关闭位置移动;当所述开闭器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开闭器的一部分被所述开闭器盖的包围所述盖侧连通孔的部分所覆盖,并且所述显影单元设有开闭器驱动构件,所述开闭器驱动构件构造成使所述调色剂盒的开闭器在所述打开位置和所述关闭位置之间移动。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器驱动构件通过金属板和树脂板彼此层叠而形成为板状。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板形成有开闭器驱动突起;并且所述开闭器形成有开闭器驱动口,所述开闭器驱动突起构造成能够接合到所述开闭器驱动口内。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形成有插入通孔,所述开闭器驱动突起通过所述插入通孔插入。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板形成有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构造成接收用于使所述开闭器移动的输入驱动力。
全文摘要
可拆卸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单元内的调色剂盒,包括主体;开闭器;开闭器盖和调色剂密封件。主体中收纳调色剂并具有连通主体内、外部的主体侧连通孔。开闭器可在其打开主体侧连通孔的打开位置和关闭主体侧连通孔的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开闭器盖构造成覆盖开闭器的一部分且在与主体侧连通孔对应的位置具有盖侧连通孔,以允许调色剂通过主体侧连通孔流通。调色剂密封件布置在主体和开闭器之间且在开闭器处于关闭位置时包围主体侧连通孔的周边。当开闭器在打开位置时,开闭器的在关闭方向上限定的前边缘在主体侧连通孔的在关闭方向上的上游侧,开闭器沿关闭方向从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移动;当开闭器在关闭位置时,开闭器的一部分被开闭器盖的包围盖侧连通孔的部分所覆盖。
文档编号G03G15/08GK102253622SQ201110090810
公开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7日
发明者板桥奈绪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