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3487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设备,例如复印机。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成像设备中,转印残余调色剂通过具有挠性(橡胶弹性)的清洁刮刀从图像承载部件刮掉并且除去。为了提高清洁效率,清洁刮刀沿着与图像承载部件在成像过程中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与图像承载部件接触(日本特开专利申请(JP-A)平 8-166751)。在这种成像设备中,在成像设备处于停止状态期间(在图像承载部件停止旋转期间),残留在图像承载部件的清洁刮刀接触区域中(在压合区域中)的具有小颗粒尺寸的残余物,例如细粉调色剂或者外部添加物,在压接触作用力下压靠图像承载部件的表面。因此,残余物被聚结并且牢固地固定在图像承载部件的表面上,从而在压合部A中的滑动性能(摩擦系数μ)变得与在其它区域中的滑动性能不同。通常地,在压合区域中的摩擦系数μ变成比其它区域中的摩擦系数低的值。出于上述原因,在图像承载部件被再次驱动并且旋转从而以减小的摩擦在压合区域中再次接触清洁刮刀时的瞬间,图像承载部件的旋转速度变快。在这种情况下,在静电潜像通过曝光装置形成在图像承载部件上的部分,曝光在根据速度的波动而偏离理想曝光位置的位置处实现,从而出现静电潜像的位置偏离。此外,在形成在图像承载部件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至转印材料上的部分,图像承载部件相对于转印材料的速度根据速度的波动而改变,从而出现要被转印到转印材料上的调色机图像的不正确转印,诸如密度波动等。JP-A昭57-13471和美国专利第7120376号已经提出一种构造,其中避免了残余物在图像承载部件表面处的压合区域中在清洁刮刀的接触压力作用下而聚结。在JP-A昭 57-13471中,清洁刮刀在成像之后图像承载部件的旋转过程中与图像承载部件分离,然后这种分离的状态被保持直到下一次成像操作开始。在美国专利第7120376号中,图像承载部件在成像完成时立即停止,之后,该图像承载部件相对于清洁刮刀稍微地旋转以除去介入压合区域中的残余物。然后,通过反向旋转图像承载部件,避免残余物的聚结并且解除清洁刮刀的扭曲。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对上述现有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的结果。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设备,该成像设备能够通过避免残余物在图像承载部件表面处的压合区域中由于清洁刮刀的接触压力而聚结,来抑制静电潜像的位置偏离以及不正确的转印。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像设备,该成像设备能够防止以下情况,即, 在清洁刮刀接触压力控制的过程中,在多余的调色剂从显影器转移到图像承载部件上而没有从图像承载部件表面除去的状态下,图像承载部件停止(不旋转)。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像设备,该成像设备能够抑制多余的调色剂在成像设备内部散落以防止散落的调色剂污染成像设备的内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包括能旋转的图像承载部件;清洁刮刀,所述清洁刮刀用于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相接触地除去调色剂;负载调整装置,所述负载调整装置用于调整所述清洁刮刀和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之间的接触负载;显影辊,所述显影辊用于使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显影辊移动装置,所述显影辊移动装置用于使所述显影辊在显影位置和从所述显影位置回缩的非显影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显影位置中将使所述静电潜像显影;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实现控制,以便在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旋转过程中通过所述显影辊移动装置使所述显影辊从所述显影位置移动到所述非显影位置,并且在当所述显影辊开始从所述显影位置向所述非显影位置移动时的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与所述显影辊相对的区域经过在所述清洁刮刀和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之间的接触区域之后,通过所述负载调整装置使所述接触负载小于显影过程中的接触负载,然后停止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旋转。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包括能旋转的图像承载部件;清洁刮刀,所述清洁刮刀用于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相接触地除去调色剂;负载调整装置,所述负载调整装置用于调整所述清洁刮刀和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之间的接触负载;显影辊,所述显影辊用于使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显影辊移动装置,所述显影辊移动装置用于使所述显影辊在显影位置和从所述显影位置回缩的非显影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显影位置中将使所述静电潜像显影;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实现控制,以便在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旋转过程中通过所述显影辊移动装置使所述显影辊从所述显影位置移动到所述非显影位置,并且在当所述显影辊完成从所述显影位置移动到所述非显影位置时的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与所述显影辊相对的区域经过在所述清洁刮刀和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之间的接触区域之后,通过所述负载调整装置使所述接触负载小于显影过程中的接触负载,然后停止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旋转。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包括能旋转的图像承载部件;清洁刮刀,所述清洁刮刀用于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相接触地除去调色剂;刮刀保持件,所述刮刀保持件能摆动地设置以用于保持所述清洁刮刀;推压部件,所述推压部件用于沿使所述清洁刮刀接触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方向推压所述刮刀保持件;显影辊,所述显影辊用于使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显影辊移动装置,所述显影辊移动装置用于使所述显影辊在显影位置和从所述显影位置回缩的非显影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显影位置中将使所述静电潜像显影;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实现控制,以便在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旋转过程中通过所述显影辊移动装置使所述显影辊从所述显影位置移动到所述非显影位置,并且在当所述显影辊开始从所述显影位置向所述非显影位置移动时的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与所述显影辊相对的区域经过在所述清洁刮刀和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之间的接触区域之后,停止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旋转。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包括能旋转的图像承载部件;清洁刮刀,所述清洁刮刀用于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相接触地除去调色剂;刮刀保持件,所述刮刀保持件能摆动地设置以用于保持所述清洁刮刀;推压部件,所述推压部件用于沿使所述清洁刮刀接触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方向推压所述刮刀保持件;显影辊,所述显影辊用于使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显影辊移动装置,所述显影辊移动装置用于使所述显影辊在显影位置和从所述显影位置回缩的非显影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显影位置中将使所述静电潜像显影;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实现控制,以便在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旋转过程中通过所述显影辊移动装置使所述显影辊从所述显影位置移动到所述非显影位置,并且在当所述显影辊完成从所述显影位置移动到所述非显影位置时的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与所述显影辊相对的区域经过在所述清洁刮刀和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之间的接触区域之后,停止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旋转。根据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的目的、 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成像设备的结构视图。图2(a)和2(b)是分别示出了实施例1中的清洁器和显影器的结构视图。图3是示出了在清洁刮刀和显影辊之间的接触和分离的时间图。图4是示出了实施例1中的清洁刮刀相对于图像承载部件的接触和分离的流程图。图5是示出了在实施例2中作用在清洁器的清洁刮刀上的作用力的局部剖视图。图6是实施例2中的清洁器的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的一个实施例。图1是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100的结构视图。如图1所示,成像设备100包括设备主组件100a,该设备主组件可通信地与外部装置连接,例如个人计算机。此外,根据来自外部装置的图像信息,通过电子照相成像方法利用显影剂在记录材料P (例如记录纸张,OHP片材或者布)上形成图像。通过充电辊2以-600V的负电压均勻地给感光鼓(图像承载部件)1充电。根据图像信息使用来自曝光器的激光L照射感光鼓1,从而使曝光部处的负电压降低至约-100V, 从而形成静电潜像。通过显影器6的显影辊7利用作为显影剂的调色剂将静电潜像显影成调色剂图像。调色剂包括易于带上正电的调色剂和易于带上负电的调色剂(在下文中分别称为正调色剂和负调色剂)。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负调色剂,并且向显影辊7施加-300V的显影偏压以实现反转显影。顺便提及地,在用于实现反转显影因此在带负电的感光鼓1上使用负调色剂的成像设备中,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的带电部分构成其上沉积有调色剂的图像部分。进一步地,在用于实现常规显影因此在带负电的感光鼓1上使用正调色剂的成像设备中,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的未带电部分构成其上沉积有调色剂的图像部分。因此,在感光鼓1上的静电潜像被显影,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在另一方面,与调色剂成像同步地,放在供给盒51中的记录材料P通过拾取辊52 和要与拾取辊52压接触的压接触部件53分离并且一张接一张地供给。然后,记录材料P沿着传送引导件M被传送到形成在转印辊55和部分1之间的转印压合部。在转印压合部,形成在感光鼓1 (图像承载部件)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该记录材料通过传送引导件56以便被传送到定影器57。定影器57包括驱动辊57a和包含加热器57b的定影辊57c。记录材料P通过形成在定影辊57c和驱动辊57a之间的定影压合部,在该定影压合部中施加热和压力,从而调色剂图像被固定在记录材料P上。其上固定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P通过排出辊对58排出到设备主组件的外部。在转印调色剂图像之后,其上剩留少许残余调色剂的感光鼓1依旧旋转并且被清洁器11的清洁刮刀12清洁,从而为下次成像做准备。(清洁器11)接下来将描述清洁刮刀12相对于感光鼓1的负载调整构造。图2(a)和图2(b) 为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清洁器11和显影器6的结构视图。在图2中,清洁器11包括清洁器框架13,该清洁器框架在感光鼓1侧具有开口。清洁刮刀12与刮刀保持件14 一体地模制。 刮刀保持件14通过清洁器框架13围绕支撑点15被可旋转地支撑。接下来将描述用于调整清洁刮刀12在感光鼓1上的接触负载的负载调整装置4。 负载调整装置4由杠杆16、螺旋弹簧18和螺线管17构成。杠杆16在一端连接到刮刀保持件14,并且刮刀保持件14和杠杆16围绕支撑点 15 一体地旋转。杠杆16通过螺旋弹簧18连接到螺线管17。如图2(a)所示,当螺线管17被控制器30(控制器或者控制装置)置于ON状态 (通电状态)时,螺线管17的可移动部分17a移动并且沿箭头V的方向回缩。因此,在螺旋弹簧18的弹性力的作用下,杠杆16和刮刀保持件14沿箭头A的方向围绕支撑点15旋转, 从而清洁刮刀12被朝着感光鼓1推压。这种状态对应于清洁刮刀12清洁感光鼓1的表面时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螺线管17牵拉螺旋弹簧18以便使清洁刮刀12压接触感光鼓1。清洁刮刀12在感光鼓1上的接触负载被调整至用于除去沉积在感光鼓1上的残余调色剂的最佳接触负载。清洁刮刀12在清洁刮刀的一侧边缘处压接触感光鼓1。当在转印部分处没有被完全地转印的残余的调色剂到达所述边缘时,该残余的调色剂被清洁刮刀12刮掉(除去)。 进一步地,在清洁器框架13的下部安装有密封片25以便防止被清洁刮刀12刮掉的调色剂泄漏到清洁器框架13的外部。如图2 (b)所示,当螺线管17被控制器30置于OFF状态(未通电状态),螺线管17 的可移动部分17a移动并且沿箭头W的方向伸出。因此,在螺旋弹簧18的弹性力作用下, 杠杆16和刮刀保持件14(沿着箭头B的方向)围绕支撑点15旋转,从而清洁刮刀12与感光鼓1分离(隔开)。此时,螺旋弹簧18具有自然的长度,因此没有产生推压力。(显影器6)接下来将描述显影辊7相对于感光鼓1的控制和分离。在成像设备中,为了在成像过程中(显影过程中)通过显影辊7使感光鼓1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成调色剂图像,显影器6被定位在显影辊7和感光鼓1彼此接触的状态下。进一步地,清洁刮刀12以最佳接触负载压接触感光鼓1以便除去沉积在感光鼓表面上的残余的调色剂。在另一方面,在非成像过程中,清洁刮刀12在感光鼓1上的接触负载小于在成像过程中清洁刮刀在感光鼓上的接触负载。这是由于防止了下述现象的发生,即,在停止状态下感光鼓1被长时间地保持放置不动而残留在感光鼓1的清洁刮刀接触区域的残余物(例如外部添加物或者具有小颗粒尺寸的细粉调色剂)通过清洁刮刀12来压靠感光鼓1的表面而聚结。进一步地,在非成像过程中,为了防止从显影器6转印到感光鼓1上并沉积在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污染感光鼓表面,使显影辊7与感光鼓1分离。如图2所示,显影器6包括显影器框架19、臂部20、推压弹簧22、间隔凸轮(显影器移动装置或者显影器移动器)24。臂部20在其一端围绕支撑点21被可旋转地支撑,并且在其另一端连接到显影器6的显影器框架19的上部。臂部20在所述另一端被沿着由箭头 C表示的方向推压,在所述方向上显影辊7通过推压弹簧22接触感光鼓1。显影器框架19包括待推压部23。在使用显影器6成像的过程中,如图2(a)所示, 间隔凸轮M已经被旋转到与待推压部23分离(隔开)的位置。因此,臂部20被推压弹簧 22推压以围绕支撑点21旋转,使得设置在显影器框架19中的显影辊7向显影辊7与感光鼓1相对并且接触的位置(显影位置)移动。在显影器6非成像过程中,如图2 (b)所示,间隔凸轮M沿着箭头F的方向旋转以便向上推动待推压部23。因此,显影器框架19和臂部20抵抗推压弹簧22的推压力沿着箭头D的方向围绕支撑点21旋转。因此,显影辊7向显影辊7回缩并与感光鼓1分离的位置 (非显影位置)移动。(清洁刮刀12的接触和分离以及显影辊7的运动)接下来将描述在从成像设备100开始印刷到成像设备100结束印刷期间清洁刮刀 12相对于感光鼓1的接触和分离以及显影辊7的运动。图3是用于示出清洁刮刀12相对于感光鼓1的接触和分离以及显影辊7的运动的时间图。图4是流程图,示出了清洁刮刀 12相对于感光鼓1的接触和分离以及显影辊7的运动。从开始印刷到(开始)成像期间, 感光鼓1的旋转操作称为预旋转(pre-rotation)。进一步地,在结束成像到结束印刷操作期间,感光鼓1的旋转操作称为后旋转(post-rotation)。在下文描述的感光鼓1、显影辊 7、螺线管17和间隔凸轮M的操作通过由CPU、ROM等等构成的控制器30 (图1)控制。参见图3,基于来自外部器件的信号在成像设备主组件中开始印刷操作。在开始印刷操作之前,螺线管17被断电,使得清洁刮刀12处于与感光鼓1分离的状态。进一步地, 间隔凸轮M推压待推压部23,使得显影辊7处于从感光鼓1回缩的状态。当印刷操作开始时,操作驱动源(未示出)以便开始感光鼓1的旋转(Si)。几乎与感光鼓1的旋转同时地由控制器31使螺线管17通电,从而使清洁刮刀12压靠感光鼓 1(S2)。然后,操作驱动源(未示出)以便开始显影辊7的旋转(S3)。然后,旋转间隔凸轮M以便释放朝着待推压部23的推压,使得显影辊7向显影位置移动(S4)。还与显影辊 7向显影位置移动的时刻同步地开始充电辊2、转印辊55、曝光器3和拾取辊52的操作,以便进行成像。在成像的过程中,在使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P之后,通过清洁刮刀12从感光鼓1的表面刮掉残留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等等。然后,残余物(例如外部添加物或者具有小颗粒尺寸的调色剂)逐渐聚结在感光鼓1的清洁刮刀接触区域(压合区域) 中。当结束通过印刷操作执行的最终成像(工作)时(在显影结束后感光鼓1的旋转过程中),间隔凸轮M旋转以便再次向上推动待推压部23,使得显影辊7向非显影位置移动(S5)。还与此时刻同步地结束充电辊2、转印辊55、曝光器3和拾取辊52的操作,以便结束成像。然后,停止显影辊7的旋转(S6)。几乎与停止显影辊7的旋转同步地,使螺线管 17断电,使得清洁刮刀12与感光鼓1分离(S7)。然后,结束印刷操作(S8)。结果,聚结在压合区域中的残余物随着感光鼓1的旋转从压合区域移动。因此,能够抑制作为聚结物的残余物因清洁刮刀12压靠接触感光鼓1而粘附在感光鼓1上。结果, 能够抑制在感光鼓1的压合区域中的摩擦系数μ m的降低,从而实现感光鼓1的恒定的旋转速度,因此,能够抑制静电潜像的位置偏离和被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的调色剂图像的不正确的转印(例如密度波动等等)。进一步地,没有发生残余物的粘附,因此在感光鼓无须在成像之前执行长时间的预旋转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在感光鼓1的每(一)次旋转周期中出现条纹或者图像模糊(密度波动等等)。进一步地,从完成显影辊7从显影位置到非显影位置的移动的时刻直至开始使清洁刮刀12离开的这段时间被取为t。然后,设定时间t的值,该值等于或者长于直到在显影辊7从显影位置移动到非显影位置时的感光鼓1上与显影辊7相对的区域经过清洁刮刀 12接触感光鼓1的接触区域的时间。这是因为,考虑到从显影辊7到感光鼓1的调色剂供应来使清洁刮刀12与感光鼓 1分离。在本实施例中,显影辊7和感光鼓1在显影过程中接触,从而实现显影。出于这种原因,即使当提供背景对比度电势((在非图像部分处)在显影偏压和充电电势之间的电势差)以便在非显影过程中不从显影辊7供应调色剂到感光鼓1上的非图像部分时,仍然有可能发生调色剂被机械地供应到感光鼓1。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负调色剂,但是正调色剂仍然以非常小的量存在。即使提供了背景对比度电势,该正调色剂作为反向带电的雾状调色剂仍然沉积在感光鼓的非图像部分上。当移动显影辊7到显影辊7与感光鼓1分离的非显影位置时,防止通过显影辊7 和感光鼓1之间的机械接触而向感光鼓1供应调色剂。进一步地,随着显影辊7和感光鼓 1之间的电场增大而易于供应反向带电的雾状调色剂。因此,当显影辊7远离感光鼓1时, 在显影辊7和感光鼓1之间的电场变弱,因此较不易于产生反向带电的雾状调色剂。通过设置上述时间t,当显影辊7位于显影位置时,感光鼓1与显影辊7相对的区域通过清洁刮刀12的接触区域。因此,即使在当显影辊7处于显影位置时调色剂被无意地供应给感光鼓1的情况下,调色剂被清洁刮刀12除去。进一步地,在显影辊7从显影位置移动以后,即,在显影辊7处于其中调色剂较不易于从显影辊7供应给感光鼓1的状态下, 清洁刮刀12与感光鼓1分离。因此,与在显影辊7 —直处于接触压力下的状态下使清洁刮刀12离开的情况相比,能够在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总量较小的情况下使清洁刮刀12离开。因此,能够抑制残留在感光鼓1上并在推压-释放清洁刮刀期间散落的调色剂污染成像设备的内部。顺便提及地,时间t的值可以优选地设定为等于或者长于直到在显影辊7从显影位置到非显影位置的移动完成时的感光鼓1的表面上与显影辊7相对的区域经过在感光鼓1和清洁刮刀12之间的接触区域的时间。这是因为,在显影辊7到非显影位置的移动完成的位置,雾状调色剂最不易于从显影辊7供应给感光鼓1。也就是说,显影辊7和感光鼓 1处于彼此最远离对方的状态下,因此,随着感光鼓1的旋转调色剂不太可能通过重力或者空气流等等的原因从显影辊7移动至感光鼓1。进一步地,即使在显影辊7和感光鼓1之间产生了电场,电场也被最大程度地弱化,使得调色剂不太可能通过电场从显影辊7供应。进一步地,在结束印刷操作之后,在成像设备处于待机状态以便开始下一个印刷操作的情况下,螺旋管17被断电。因此,清洁刮刀12的接触负载被调整至小于显影过程中的接触负载的状态(即,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清洁刮刀12与感光鼓1分离,清洁刮刀12的接触负载被调整至零)。因此,不需要为清洁刮刀12选择具有良好的蠕变性能并且昂贵的材料,从而对材料的选择范围增大并且清洁刮刀12的成本降低。进一步地,即使选择了低成本的材料,仍然能够长期保持清洁性能。进一步地,通过单个负载调整装置执行导致防止清洁刮刀12蠕变的接触负载调整以及用于除去残余物的接触负载调整。结果,成像设备100的结构能够变得紧凑。顺便提及地,在本实施例中,在清洁刮刀12与感光鼓1分离(隔开)的实例中描述清洁刮刀12。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种构造(实例),而是在保持清洁刮刀12和感光鼓1之间的接触状态的范围内,清洁刮刀12的接触负载也可以小于在除去调色剂以便除去压合区域中的残余物过程中的接触负载。结果,能够抑制下述现象的发生,即,由于运输等等原因而产生的来自成像设备100外部的振动使得在显影之后通过清洁刮刀12从感光鼓1的表面除去的调色剂从清洁器11散落到成像设备100内,从而成像设备100的内部被散落的调色剂污染。<实施例2>接下来,将参照图5和图6描述清洁器11的支撑清洁刮刀12的构造以及清洁刮刀112相对于感光鼓1的接触负载调整构造。实施例2的构造与实施例1的构造的不同之处在于,用于调整清洁刮刀12在感光鼓1上的接触负载的机械构造与实施例1不同。也就是说,具体而言,实施例2的构造特征特别在于清洁刮刀112、刮刀保持件114、清洁器框架113和螺旋弹簧118 (118a, 118b)的构造。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一种用于保持清洁刮刀112的保持结构,使得在感光鼓1旋转时清洁刮刀112施加到感光鼓1上的接触压力大于在感光鼓1停止旋转时清洁刮刀施加到感光鼓上的接触压力。保持机构包括用于保持清洁刮刀112的刮刀保持件114,以及作为用于沿着使清洁刮刀112接触感光鼓1的方向推压刮刀保持件114的推压装置(推压构件)的螺旋弹簧118a和螺旋弹簧118b。清洁刮刀112沿着与感光鼓1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设置,并且刮刀保持件114 围绕轴120a和轴120b可旋转地设置。图5是本实施例中的清洁装置11的结构视图。在本实施例中,清洁刮刀112经由刮刀保持件114被清洁器框架113可旋转地支撑。下文将描述用于可旋转地支撑清洁刮刀112的构造。如图6所示,作为旋转支撑点的待支撑孔11 和待支撑孔114b设置在刮刀保持件114相对于纵向(Y方向)的端部。进一步地,刮刀保持件114设置有钩部IHc和钩部114d以便允许安装螺旋弹簧118a和螺旋弹簧118b,所述螺旋弹簧作为用于产生清洁刮刀 112要施加给感光鼓1的接触压力的推压部件。刮刀保持件114被清洁器框架113支撑并与清洁器框架113连接,以便能够通过分别要与待支撑孔IHa以及待支撑孔114b接合的轴120a和轴120b围绕支撑部113a和支撑部11 旋转,并且刮刀保持件分别与清洁器框架113的支撑部113a和支撑部11 接合。此时,如图5所示,待支撑孔IHa和待支撑孔114b设置在保持机构相对于图6所示的Y方向的投影截面上、在刮刀保持件114的延伸线与在感光鼓1和清洁刮刀112的交点处的感光鼓1上的切线Ll之间。在所述投影截面中,在感光鼓1和清洁刮刀112的交点处的切线Ll和连接感光鼓1和清洁刮刀112的交点与待支撑孔114a和114b的线L2之间形成的角被限定为角α。要求角α为0度或者更大从而保持清洁刮刀112处于清洁刮刀112 —直跟随鼓表面的状态。然而,当角α过大时,清洁刮刀112过度地压靠感光鼓1,从而有可能由于清洁刮刀112在感光鼓1上的接触负载增大而使感光鼓1的旋转扭矩过度地增大。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待支撑孔11 和待支撑孔114b设置成角α为大于等于零度并且小于等于30度。接下来将描述使清洁刮刀112压靠感光鼓1的推压构造。如图6所示,为了通过刮刀保持件114使清洁刮刀112接触感光鼓1,螺旋弹簧 118a和螺旋弹簧118b安装在清洁器111的纵向(Y方向)端部。在本实施例中,螺旋弹簧118a和螺旋弹簧118b为拉力弹簧,并且安装在设置在钩部IHc和114d与清洁器框架113上的钩部113c和113d之间以便提供预定的拉力。如图5所示,通过螺旋弹簧118a和螺旋弹簧118b的拉力Fl,相对于清洁刮刀112 产生围绕待支撑孔IHa和待支撑孔114b的力矩M。由于该力矩M,清洁刮刀112关于纵向均勻地接触感光鼓1。此时,如图5所示,当感光鼓1处于停止状态下,通过力矩M产生清洁刮刀112以预定量压靠感光鼓1的接触压力F2。顺便提及地,在本实施例中,接触压力F2是这样的接触负载,即,残留在显影表面上的残余物(例如外部添加物或者具有小颗粒尺寸的细粉调色剂)没有聚结和粘附到在清洁刮刀112和感光鼓1之间的压合区域中的感光鼓表面上。在另一方面,当感光鼓处于旋转状态时,当感光鼓1沿着箭头A的方向旋转时在清洁刮刀112和感光鼓1之间产生的摩擦力F3产生了推入(侵入)力F4。因此,在感光鼓1 的旋转过程中,上述接触压力F2和基于摩擦力F3的推入力F4的合力F5作为从清洁刮刀 112向感光鼓1的接触负载。顺便提及地,在本实施例中,合力F5是用于除去沉积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的残余调色剂的最佳接触负载。也就是说,以下述方式调整从成像设备110开始印刷到印刷结束这段期间清洁刮刀112在感光鼓1上的接触负载。在开始印刷操作之前的感光鼓1的停止状态下,通过螺旋弹簧118a和螺旋弹簧118b的拉力Fl相对于清洁刮刀112和刮刀保持件114产生围绕待支撑孔IHa和待支撑孔114b的的力矩Μ。此时,清洁刮刀112以等于由力矩M产生的接触压力F2的接触负载接触感光鼓1。
当感光鼓1随着印刷操作的开始而旋转时,清洁刮刀112以等于接触压力F2和推入力F4的合力F5的接触负载接触感光鼓1。在印刷过程中,即在感光鼓1的旋转过程中,在等于合力F5的接触负载下,清洁刮刀112接触感光鼓1的状态得以保持。然后,当印刷操作结束并且感光鼓1的旋转停止时,在清洁刮刀112和感光鼓1之间没有摩擦力F3作用,因此推入力不存在。在此状态下,清洁刮刀112以等于接触压力F2 的接触负载接触感光鼓1。进一步地,将清洁刮刀112向感光鼓1施加的接触压力F2设定为小于使残留在感光鼓表面上的残余物(例如外部添加物或者具有小颗粒尺寸的细粉调色剂)聚结并粘附在感光鼓表面上的接触负载的负载。进一步地,接触压力F2和推入力F4的合力F5设定为用于在感光鼓1的旋转过程中移除沉积在感光鼓表面上的残余调色剂的最佳接触负载。结果,在执行印刷操作之前的感光鼓的停止过程中,接触负载被保持在仅施加了接触压力F2的负载较低状态下。因此, 残余物(例如外部添加物或者具有小颗粒尺寸的细粉调色剂)没有聚结并粘附在感光鼓表面上。下文将描述印刷操作。当感光鼓1随着印刷操作的执行而旋转时,由于在清洁刮刀112和感光鼓1之间的摩擦力F3增加了推入力F4,使得清洁刮刀112的接触负载增加。 因此,在感光鼓1旋转的状态下,显影辊7从非显影位置移动到显影位置以实施成像。此时, 即使产生了在转印后从显影辊7供应到感光鼓1表面的多余的雾状调色剂,清洁刮刀112 的接触负载也处于增大的状态,因此调色剂被清洁刮刀112从感光鼓1的表面可靠地除去。顺便提及地,在显影辊7位于显影位置以便形成图像这个期间,保持感光鼓1的表面能够被清洁刮刀112清洁的状态。然后,当通过印刷操作执行的最终成像结束并且随后显影辊7从显影位置移动到非显影位置时,多余的雾状调色剂较不易于从显影辊7供应到感光鼓1的表面。之后,感光鼓1的旋转停止。具体而言,在显影辊7从显影位置移动到非显影位置时的感光鼓1上与显影辊7 相对的区域通过清洁刮刀112接触感光鼓1的接触区域之后,停止感光鼓1的旋转。顺便提及,与实施例1类似地,可以优选地在显影辊7从显影位置到非显影位置的移动完成时的感光鼓1表面上与显影辊7相对的区域通过感光鼓1接触清洁刮刀112的接触区域之后, 结束感光鼓1的旋转。与执行印刷操作之前类似,不需要在感光鼓1停止旋转之后清洁感光鼓1的表面, 从而清洁刮刀112能够以仅仅等于接触负载F2的较小负载接触感光鼓1。因此,不需要为清洁刮刀112选择具有良好的蠕变性能并且昂贵的材料,从而对材料的选择范围增大并且因此能够降低清洁刮刀112的成本。进一步地,即使选择这种低成本的材料,仍然能够长期保持清洁性能。进一步地,通过利用感光鼓1旋转时在清洁刮刀112和感光鼓1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来执行防止清洁刮刀112蠕变的接触负载调整以及用于除去残余物的接触负载调整。结果,在已经被采用的构造中进行负载调整,从而不需要新设置专门的负载调整装置,使得成像设备100的结构能够变得简单和紧凑。
采用刮刀保持件114可旋转地设置以便用金属制成的螺旋弹簧118推压清洁刮刀 112的构造,从而使得在清洁刮刀112和感光鼓1之间的接触压力的设计值能够比在清洁刮刀被固定地设置的情况下的设计值小。在清洁刮刀被固定地设置的情况下,接触压力由清洁刮刀的弹性力确定。该弹性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因此接触压力的波动较大。出于这种原因,为了即使在接触压力较弱的环境下也能够进行清洁,需要设定刮刀的位置和角度以便使接触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在另一方面,在应用刮刀清洁件114可旋转地设置以便用螺旋弹簧118推压清洁刮刀112的构造的情况下,接触压力主要地由螺旋弹簧118 的推压力确定。该推压力不是非常取决于环境,因此接触压力的波动较小。出于这种原因, 不需要不必要地增大接触压力。出于这种原因,在应用刮刀保持件114可旋转地设置以便用螺旋弹簧118推压清洁刮刀112的构造的情况下,接触压力的值能够设定为小于在清洁刮刀被固定地设置的情况下的接触压力的值。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以下现象,即,具有小颗粒尺寸的残余物例如细粉调色剂或者外部添加物被聚结并粘附在感光部件表面上。(另一变型实施例)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描述了一种显影辊7在显影位置接触感光鼓1并且在非显影位置与感光鼓1分离的构造。除这种构造外,还能够应用一种显影辊7在显影位置不接触感光鼓1,而在作为非显影位置的位置从感光鼓1回缩得比显影位置更多的构造。也就是说,显影辊7的这个位置(非显影位置)可以是从感光鼓1回缩得比显影位置更多的回缩位置。虽然已经参照本文披露的结构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描述的细节,并且本申请意在覆盖在改进的目的或者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之中的变型和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能旋转的图像承载部件;清洁刮刀,所述清洁刮刀用于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相接触地除去调色剂; 负载调整装置,所述负载调整装置用于调整所述清洁刮刀和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之间的接触负载;显影辊,所述显影辊用于使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的静电潜像显影; 显影辊移动装置,所述显影辊移动装置用于使所述显影辊在显影位置和从所述显影位置回缩的非显影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显影位置中将使所述静电潜像显影;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实现控制,以便在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旋转过程中通过所述显影辊移动装置使所述显影辊从所述显影位置移动到所述非显影位置,并且在当所述显影辊开始从所述显影位置向所述非显影位置移动时的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与所述显影辊相对的区域经过在所述清洁刮刀和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之间的接触区域之后,通过所述负载调整装置使所述接触负载小于显影过程中的接触负载,然后停止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旋转。
2.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能旋转的图像承载部件;清洁刮刀,所述清洁刮刀用于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相接触地除去调色剂; 负载调整装置,所述负载调整装置用于调整所述清洁刮刀和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之间的接触负载;显影辊,所述显影辊用于使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的静电潜像显影; 显影辊移动装置,所述显影辊移动装置用于使所述显影辊在显影位置和从所述显影位置回缩的非显影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显影位置中将使所述静电潜像显影;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实现控制,以便在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旋转过程中通过所述显影辊移动装置使所述显影辊从所述显影位置移动到所述非显影位置,并且在当所述显影辊完成从所述显影位置移动到所述非显影位置时的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与所述显影辊相对的区域经过在所述清洁刮刀和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之间的接触区域之后,通过所述负载调整装置使所述接触负载小于显影过程中的接触负载,然后停止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旋转。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通过使所述清洁刮刀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分离,所述负载调整装置使所述接触负载小于在显影过程中的接触负载。
4.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能旋转的图像承载部件;清洁刮刀,所述清洁刮刀用于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相接触地除去调色剂; 刮刀保持件,所述刮刀保持件能摆动地设置以用于保持所述清洁刮刀; 推压部件,所述推压部件用于沿使所述清洁刮刀接触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方向推压所述刮刀保持件;显影辊,所述显影辊用于使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的静电潜像显影; 显影辊移动装置,所述显影辊移动装置用于使所述显影辊在显影位置和从所述显影位置回缩的非显影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显影位置中将使所述静电潜像显影;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实现控制,以便在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旋转过程中通过所述显影辊移动装置使所述显影辊从所述显影位置移动到所述非显影位置,并且在当所述显影辊开始从所述显影位置向所述非显影位置移动时的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与所述显影辊相对的区域经过在所述清洁刮刀和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之间的接触区域之后,停止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旋转。
5.一种成像设备,包括能旋转的图像承载部件;清洁刮刀,所述清洁刮刀用于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相接触地除去调色剂;刮刀保持件,所述刮刀保持件能摆动地设置以用于保持所述清洁刮刀;推压部件,所述推压部件用于沿使所述清洁刮刀接触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方向推压所述刮刀保持件;显影辊,所述显影辊用于使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显影辊移动装置,所述显影辊移动装置用于使所述显影辊在显影位置和从所述显影位置回缩的非显影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显影位置中将使所述静电潜像显影;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实现控制,以便在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旋转过程中通过所述显影辊移动装置使所述显影辊从所述显影位置移动到所述非显影位置,并且在当所述显影辊完成从所述显影位置移动到所述非显影位置时的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与所述显影辊相对的区域经过在所述清洁刮刀和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之间的接触区域之后,停止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旋转。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清洁刮刀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旋转方向反向地设置;其中,所述刮刀保持件设置成能围绕轴摆动,并且其中,当从所述清洁刮刀的纵向观察所述保持机构的投影截面时,所述轴设置在所述刮刀保持件和所述图像承载部件在所述清洁刮刀接触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位置处的切线之间的区域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当从所述清洁刮刀接触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位置到所述轴画出的直线与所述切线之间的角度为α时,α大于等于0度并且小于等于 30度。
全文摘要
一种成像设备,包括能旋转的图像承载部件;清洁刮刀,与图像承载部件相接触地除去调色剂;负载调整装置,调整清洁刮刀和图像承载部件之间的接触负载;显影辊,使图像承载部件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显影辊移动装置,用于使显影辊在显影位置和从显影位置回缩的非显影位置之间移动,在显影位置中将使静电潜像显影;以及控制装置,用于实现控制,在图像承载部件的旋转过程中通过显影辊移动装置使显影辊从显影位置移动到非显影位置,在当显影辊开始从显影位置向非显影位置移动时的图像承载部件上与显影辊相对的区域经过在清洁刮刀和图像承载部件之间的接触区域之后,通过负载调整装置使接触负载小于显影过程中的接触负载,然后停止图像承载部件的旋转。
文档编号G03G21/00GK102331701SQ20111019347
公开日2012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12日
发明者河井太刀夫, 角田秀树, 铃木达也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